现代畜牧业范例6篇

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范文1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我省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率先跨越,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生猪等畜禽产品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我省畜牧业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抗御风险能力较弱。要实现质量、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迫切需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我省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现代化受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的问题十分突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对土地规模、土地质量等因素的依赖程度较低,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推进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是我省的必然选择。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消费升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于确保国家食物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我省已进入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采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年,基本完成资阳市、遂宁市、眉山市现代畜牧业试点。**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畜牧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年,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年提高到80%以上。“十一五”期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年均分别增长5%以上,**年分别达到1500万吨、210万吨、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年提高到60%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通过国家评估和国际兽医卫生组织认可。到**年,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畜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高。**年,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05∶1。到**年,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畜产品加工业成为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

畜牧业生态安全明显改善。**年,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牧区草地改良面达到50%。到**年,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现清洁生产,草原生态基本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优化区域布局。根据《**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生猪、牦牛、肉羊、家禽、家兔五大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平原地区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猪、禽产业,建设多层次增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丘陵地区和川西南山区重点发展优质生猪、肉羊、肉兔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建设外向型畜产品生产基地。盆周山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羊及奶牛等草食牲畜,建设优质草食牲畜生产基地。川西北高原牧区大力开发生态资源,建设绿色生态的优质牦牛肉、奶生产基地。各地要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根据耕地消纳粪污能力,优化畜牧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年,全省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50%,**年提高到70%以上。

(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以良种引进、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为切入点,引导发展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财政贴息,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高对大、中型养殖场建设的授信额度,对适度规模养殖户给予小额信用贷款支持,引导相关贷款担保公司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积极开展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政策性保险,逐步扩展畜禽养殖保险范围。各级财政对参加养殖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依法依规解决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养殖用地问题,在新一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中要结合养殖区域布局将规模化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规模养殖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格。“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沼气池建设、旱山村集雨节灌等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应同步考虑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需求。环保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测,大中型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20**年开始,对符合规划的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圈舍标准化改造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视财力给予一定补贴。

(三)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着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整合项目和资金,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培育高成长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和新建猪牛羊肉、乳制品等精深加工企业,迅速增加畜产品加工总量,大力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根据畜产品屠宰的规模、生产和技术条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状况,推行畜产品加工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加工技术水平。到**年,全省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8家以上,过100亿元的4家以上,部级名牌产品达5个。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国家、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新建、引进和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畜牧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从20**年起,各级财政应加大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的贴息力度,工业和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应向畜产品加工业倾斜,省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应优先支持畜产品出口企业,各市(州)、县(市、区)征收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5%可专项用于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宣传和名牌申报工作。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及**省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

(四)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订或修订生猪为主的优势畜产品、出口畜产品和特色畜产品质量标准,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推进动物标识及溯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口受控养殖基地,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进口国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建设3-5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区)。**年,全省出口专用备案猪场生产总量占出口生猪屠宰量的比重达50%,畜产品无公害生产比例达90%,**年分别提高到90%、100%。绿色畜产品和有机畜产品的比重,**年达到50%。各级政府要加大国家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资金配套力度,并保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市、区)建设启动资金。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各环节不合理收费。对畜牧业生产、保险、技术培训、配种和疫病防治业务,免征营业税。

(五)建立完善畜产品物流体系。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在优势畜产品集中产区和集散地建设区域性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肉食品冷链物流和设立冷鲜肉直销点,引导龙头企业、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预警预报机制,积极争取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市场。工商、质监、畜牧、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市场检疫检测系统建设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定期市场信息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到2015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乡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工企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各级政府要设立畜产品市场开拓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拓展京、沪、粤、港、澳等省外市场和俄罗斯、新加坡和中亚、东南亚、欧盟等国际市场。

(六)加快畜牧科技进步。按照超前研究一批、开发转化一批、推广应用一批的原则,加强现代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依托大专院校和畜牧科研单位,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品种培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等重大科技攻关。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科技培训、示范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配套技术、优质畜禽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十一五”期间,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省财政要逐年增加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鼓励畜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在资阳市、遂宁市、眉山市实施现代畜牧业科技专项行动。

(七)加强畜牧人才队伍建设。把带动农户的实效作为政府扶持企业的基本依据,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队伍。培育畜牧科研创新团队,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畜牧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师资培训、技术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畜牧科技推广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进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依托“阳光”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对广大养殖户普遍开展现代畜牧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保障培训经费。

(八)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六方合作”、“龙头企业+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龙头企业“托养”、“寄养”等产业化组织形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对农民组织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充分发挥其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经登记注册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的为畜牧业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经批准可享受**大开发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其销售符合国家规定的自产畜禽产品以及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保障体系

(一)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尽快制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和良种推广指导目录,完善种畜禽性能测定和良种登记制度,改善现有原种场、扩繁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的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建立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完善以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改良网络,鼓励围绕生产基地就近建设村级自繁自育商品仔畜养殖场,在城郊奶业生产带和农村奶牛生产片加快推广高产奶牛冻精改良技术。“十一五”期间,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牛、羊良种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对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在执行国家生猪、奶牛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省财政逐步扩大生猪良种补贴县范围,并对参加性能测定的种畜场给予适当补贴。

(二)推广优质饲草饲料。积极探索饲料加工企业与畜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基地产销合作途径,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工业饲料使用率。在农区建立优质饲料原料基地,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青贮、青饲等专用玉米,提高青贮饲料和氨化秸秆利用率。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大力推广老芒麦、披碱草等优质牧草,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推广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加大牧区草地改良力度。养殖场(户)购置大型青贮和牧草收割机械享受农机补贴的政策,继续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符合**大开发国家鼓励类产业条件的饲料加工企业,所得税可减按15%税率征收。各级政府要将饲料加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项目规划予以支持,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农户利用荒山荒坡种草养畜,鼓励养殖场建立大型青贮池。探索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三)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继续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扩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范围。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以及日常运转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基础工作,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队伍,并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五、营造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研究制定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既要贯彻落实好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又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切实解决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融资、风险等突出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遂宁、眉山、资阳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实行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发展现代畜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激励。省、市、县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用于畜牧业发展的预算要逐年增加,重点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保护、良种良法推广、规模化养殖基地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畜牧业保险,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畜禽品种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各级政府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畜牧业。对农业担保机构的生猪、奶牛贷款担保风险要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政府性农业资金中用于生产发展的经营性资金,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搭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

现代畜牧业范文2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技术;污染治理

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应该对畜牧技术推广环节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诸多缺失,针对这些缺失提出更加精良、有效的畜牧技术推广方法。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1)重视畜禽品种质量。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2)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3)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4)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1)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2)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3)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徐元贵.滁州市南谯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2]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1997(10).

[3]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08).

现代畜牧业范文3

畜牧业是第一产业,与畜牧业生产紧密联系的饲料工业、兽药工业、屠宰加工等都归属于第二产业,为畜牧业生产服务流通、金融、信息等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围绕畜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第二、三产业是拉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发挥好第二、三产业的作用,服务于畜牧业生产。只有形成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才能使畜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1 正确认识现代畜牧产业结构演变调整的基本趋势

(1)湖北省畜牧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当前,湖北省畜牧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成为千亿元的大产业,在大农业中畜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在第一、二产业44个行业中产值居第四位。生猪出栏由全国第九位上升到第五位,在全省所有大宗农产品中产值排名第一。蜂产品出口保持连续十一年全国第一,供港禽蛋长期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湖北省通过积极发挥科教、资源等优势,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不论是在总量,还是在质量上,不论与全省农业其他行业相比,还是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长期以来,畜牧产业作为一项传统的产业,一直是致力于生产的第一产业,主要为第二产业的加工提供廉价的肉、蛋、奶、毛、皮等原料供应。而作为第一产业的畜牧业生产在向第三产业的中介、流通、金融等相关服务行业延伸拓展明显滞后。畜牧业产业体系不完善,畜牧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并且衔接不紧密,融合度不高,是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

(2)国际国内畜牧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趋势。完整健全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应该是涵盖了产业的生产、加工、服务业等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环节,是各环节、各产业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高度融合的有机整体。任何产业的兴起,不单单是某一环节、某一产业的兴起,而是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拓展和延伸的过程。建立健全完整的产业体系是任何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从发达国家来看,畜牧业的现代化都依赖于强大的第三产业,即重视畜牧业的产前和产后服务,畜牧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如新西兰的农用地仅保持口粮自给,其余土地主要种植饲草,工业也是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美国的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生产经营者,社会化程度很高。此外,还有各种行业协会和专业性合作社组织为生产者提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服务。

从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看,第二、三产业越发达,就越能促进、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如果加工、流通等服务方面不顺畅,那么生产必然受阻。这一现象在农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经常出现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损失惨重,而城区菜篮子价格飞涨,市民叫苦不迭,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就是产销对接机制不完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国内外发展比较好、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如钢铁、电子、医药等产业,都是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加工工艺先进,流通十分顺畅,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非常发达,且相互之间衔接紧密、高度融合的产业。

从畜牧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上看,第一产业的生产和第二产业加工都已经颇具基础,急需要在产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寻求突破口。近年来,湖北省畜牧业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转变,传统散养正在迅速衰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化、标准化的比率领先全国。省级标准化万头生猪养殖场已经达到539个,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总数达到44个,全省几乎有半数的市县获得了调出大县奖励。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30%以上。同时,在第二产业的加工上,湖北省近年来也取得了突破,中粮集团、雨润集团、双汇集团、宝迪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已深深扎根荆楚大地,湖北同星、湖北神丹、汉口精武、宜城襄大等本土企业异军突起,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形成了外来加工企业与本土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以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产值与以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的产值之比已经达到1∶1.5。可以说,当前湖北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基础已经十分坚实,产业化加工大发展的趋势也已经明确,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以金融、科技、信息为主的,围绕养殖和加工服务的第三产业来拉动,以完善整个畜牧产业体系。

(3)湖北省现代畜牧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逐步趋于稳定,以现代流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湖北省现代畜牧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也是如此,就畜牧业当前的发展态势看,湖北省畜牧业正处于畜产品加工业高度发展时期,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超过畜牧产值本身,而且以围绕畜牧业生产、加工的金融、信息等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孕育发展壮大。在这一时期,畜牧业产值与加工值之间的比重逐步拉大,2008年以前,这个比值还小于1,而到了2011年这个比值变成了

1∶1.5,到“十二五”末期,畜牧业产值与加工值之比将达到1∶2。从“十二五”末期开始,畜牧业产值将稳步攀升,但是比重依旧保持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逐步趋于稳定,比重也趋势下降,服务于第一、二产业的第三产业产值将稳步提升,比重也逐步提高,直到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的畜牧产品加工业。预计,到“十二五”末期,畜牧业产值、畜牧业加工值、畜牧服务业产值之比约为1∶2∶1,到“十三五”末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这个比值将可能达到1∶2.5∶3。至此,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才能算是基本到位,畜牧业基本上达到了欧美发展国家畜牧业发展水平。

2 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强力推动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产业经济结构演变的规律是客观规律,不以人为意志而转移。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未来十年,是湖北省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畜牧强省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要有“黄金作为”,达到“黄金目标”,我们必须认清产业演变的基本趋势,顺利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畜牧业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达到完整、健全、紧密,且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

2.1 继续以“标准化”为重点,稳步推进畜牧第一产业实现“量”的突破

(1)立足湖北省实际,发展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确保量的供应。立足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着眼于湖北畜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生猪、水禽、禽蛋、肉禽等四大优势产业,以及精品肉牛(羊)、高端奶业和蜂业等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①生猪千亿元产业工程。按照“十二五”末期全省年出栏生猪4 500万头,力争达到5 000万头的目标,大力实施千亿元生猪产业工程,打造种猪强省,确保出栏数稳居全国第5位,并力争进位。②禽蛋产业跨越工程。禽蛋是我省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禽蛋大省地位已经凸显,蛋品出口出境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蛋品加工企业多,品牌蛋品市场占有率第一,蛋品加工与深度开发科技水平全国领先,要按照再造一个百万吨禽蛋大省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禽蛋产业跨越工程,力争禽蛋产量突破300万t,在全国排名进到5位以前(根据业内专家和业主的判断,我省禽蛋产量应该已位居全国前三水平)。③肉禽产业倍增工程。肉禽是我省近几年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的产业。同星、襄大、温氏等龙头企业,依靠全产业链的运作和成熟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肉鸡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精武、周黑鸭、鸿翔、久顺、小胡鸭等企业,通过产品精深加工,带动肉鸭养殖迅速升温。④牛羊产业精品工程。牛羊产业正面临着国家草地畜牧业发展区划调整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我省地方品种的牛羊养殖在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下,发展势头好;奶水牛品种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正陆续启动;牛羊产品精深加工已经破题。“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实施牛羊产业精品工程,把我省草食畜牧业比重提高到10%以上,成为推进强省建设的又一增长点。⑤蜂产业特色工程。我省蜂产业出口蝉联全国“十一连冠”,神农架林区还被列为全国中蜂保护区。继续巩固我省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地位,实施蜂产业特色工程,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蜜蜂的标准化养殖。

(2)深入推进“四级联创”工作机制,确保标准化养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深入推进“四级联创”,不断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四级联创”活动,调动地方政府和养殖业主创建积极性,全面提高全省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要按照标准化创建要求,实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按照专业化要求,大力推广生猪“150”、蛋鸡“153”等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培植畜禽标准化家庭牧场,力争每年创建200个以上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新增5 000户以上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同时,在生猪“150”、蛋鸡“153”等湖北特色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实践,进一步总结、提炼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模式,形成能带动农民稳定增收致富的高效养殖模式。

2.2 继续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实现第二产业“质”的飞跃

(1)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步伐。①全面推进龙头企业“3832工程”,即到2015年,建成3个年产值达到100亿以上、8个年产值达到50亿以上、30个年产值达到10亿以上、200个年产值达到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年加工产值达到1 500亿元以上。②加大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大力宣传推介品牌,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鼓励湖北同星、襄大集团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布局,实施畜牧龙头企业走出去战略,提高湖北畜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实行最低保护价,提高订单履约率,促进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2)全力推进五大畜禽新产品研发工程。畜牧龙头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注重创新,在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省农业厅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和项目,以畜牧龙头企业为载体,以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扶持的方式,已经确定了五大畜禽新产品研发项目。下一阶段,省农业厅将重点协助湖北同星、湖北神丹等5家企业,与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终端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省畜牧兽医局已经组织专班,选派专人,按照“一个企业一个企划,一个企业一个专门班子,一个企业一套配套措施”的要求,为每一个有潜力、有希望的企业量身制作一个发展规划,配套一个专门的班子,制定一系列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五条畜禽产业链。

2.3 继续以“创新金融、信息、科技”为重点,强力驱动畜牧服务业繁荣发展,实现现代畜牧业强省的跨越

以“创新金融、信息、科技”为重点,围绕畜牧业生产、加工服务的第三产业是未来很长时间,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驱动畜牧业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力量。当前,畜牧业发展水平,畜牧业强省主要看加工,未来畜牧业现代化的标志主要在于服务,畜牧业强省应该是强在服务畜牧业生产、加工的能力上,强在科技服务上,强在金融服务上和流通贸易上。我们在畜牧业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在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要进一步创新,支持畜牧业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全国一流的畜牧业金融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完成率先建设畜牧业强省的重任。

(1)创新建设畜牧业金融要素市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2011年9月,在省委领导的支持下,我省组建了全国第二家的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根据国务院38号文件的要求,各项规则已调整到位,结合湖北实际,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推出了在全国首创的“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交易模式,现已正式上线运营,市场反应良好。2012年1月,我省成立了在全国为第一家的湖北畜牧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其为母公司发起组建的第一支畜牧业投资基金——湖北正嘉投资有限公司也已同时挂牌成立,畜牧产业开启了在资本市场上开疆拓土的征程。目前,正嘉公司正在重组我省的种猪企业,并尽快谋求在香港上市。2011年,湖北省畜牧兽医局还积极为畜牧产业的龙头企业提供上市的前期服务工作,协调上市办、证监局等提供支持和辅导,目前,在我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录里,畜牧企业已在20家左右。2011年,据初步统计,各类风险资本投入畜牧企业的资金在5亿元左右。今后,我们抓住“复兴大武汉”的机遇,进一步创新畜牧业金融要素市场,大力推进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湖北畜牧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和“信用农业”的杠杆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要更好地引领各种社会资本投资于畜牧产业,积极为畜牧业龙头企业,以及更多处于成长期的,并有上市融资需求的龙头企业提供上市的前期服务工作,力争实现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年交易量过千亿、畜牧产业投资公司产值过百亿的目标。同时,探索开展多种性质、多种形式、多种主体的畜牧业保险,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现代畜牧业范文4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切实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肉、蛋、奶协调发展,区内以稳定、提高、拓展产业链为主,着力提升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全面实施外拓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保障市场有效供应。各镇乡(街道)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市场有效供给的高度来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

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指标是:至年,肉、蛋、奶自给率分别达到42%、36%和30%;年出栏生猪37万头,年出栏肉禽250万羽,存栏蛋禽100万羽,奶牛存栏1800头。其中,在市外建立的畜产品生产基地的70%生产能力可以计入目标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由于邱隘镇和下应、中河、钟公庙、首南、石碶等五个街道地处新城区,属禁养区域,不再下达目标任务。其余各镇(乡)应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对辖区内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挖掘现有畜禽养殖场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和个人到市外建立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努力完成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具体详见附件1)。

二、统筹安排、分批实施,认真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

在巩固现阶段畜牧业环境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实行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按中央、省、市各级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今后几年,在适宜养殖区,重点支持以提高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种子种苗和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在总量控制、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镇乡适度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创出一条循环农业之路,打出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支持现有规模牧场和畜牧小区扩建项目,努力提升我区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计划重点建设存栏600头基础母猪的部级原种猪场1家;新增存栏种公猪100头的猪人工授精中心1家;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得到改造和提升,全区年出栏商品猪稳定在18—20万头。我区“-年畜牧项目实施计划”详见附件2。

三、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一)统筹区域发展,建立畜牧业发展统筹资金。为促进落实畜牧业发展规划,提高畜产品生产能力,在不减少原有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区畜牧业统筹资金,实行滚动使用。统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生态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上级项目和政策的资金配套;对主要畜产品自给率高或在发展现代畜牧业上有突出贡献的镇乡给予奖励。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畜牧业“走出去”战略,在市外建立稳固的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到年,在市外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要达到年出栏27万头,各镇乡在市外发展的畜牧基地,可按认定规模的70%抵充任务,区农林局负责市外商品猪基地的认定工作,并签订返销协议,并根据其建设规模、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和实际生产能力,分期分批列入市、区二级产业化基地项目,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市外商品猪基地认定办法由区农林局另行制定。如遇自然灾害、疫病等特殊时期,急需从在外基地调入商品猪的,由区贸易局另行制定政策和应急预案。

(三)继续实施畜牧业优惠扶持政策。一是继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对于列入市级猪人工授精补贴项目的每头份猪常温配套补贴5元;能繁母猪和良种后备母牛补贴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二是继续加大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力度。在巩固畜牧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杜绝在禁养区的畜禽饲养,加大在非禁养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污力度。继续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治理政策,力争到年所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三是切实保障畜牧业生产用地。按照畜牧业规划要求和各镇乡实施方案,在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安排好足够的畜牧生产扩建用地;要根据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要求和农(林)牧结合种养配套比例,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发展空间,提供足够用地数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所需用地,根据明电号文件规定,按农业用地管理。四是区内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按《市规模畜牧养殖场(小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扶持政策执行。五是对不破坏耕作层的建筑方式,经区农林局认定,按《市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不破坏耕作层建设方案》中的扶持政策执行,在市级补助每平方米30元的基础上,给予1:1配套。六是畜禽养殖场(户)和畜牧小区水电收费按农用水电标准收取。对于已享受农业产业化基地等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不得重复补助。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保障我区畜产品供应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确保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研究和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大力支持畜牧业种子种苗等畜牧业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切实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现代畜牧业范文5

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畜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善、支撑体系薄弱、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隐患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现代畜牧业是以现念引领、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武装、现代管理方法经营为特征的社会化、商品化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利于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突出发展“生猪、蛋鸡、肉禽、肉兔、奶牛”五大产业,实施“退川进山、以工强牧、科技兴牧、依法治牧”四大战略,着力招商引资,着力项目带动,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水平,建设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示范市。

2.发展目标:到2011年底,全市生猪出栏145万头,生态蛋鸡存栏80万只,肉兔出栏30万只,肉禽出栏60万只,奶牛存栏1万头;全市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1%,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达到50%。2013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年均增长10%,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达到55%;主要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达到50%;2015年,建成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部级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和全省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试点市。

三、加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

按照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循环畜牧产业,以五大产业体系为核心,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

1.生猪产业体系:依托双汇牧业160万头屠宰加工、50万头养殖综合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浅山丘陵区建设集约化规模养猪基地,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强生猪产业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蛋鸡产业体系:依托柳江禽业300万只生态牧养综合项目,在山岭区大力发展生态牧养蛋鸡。借力省蛋品研究中心,加强高档蛋品的开发和研究,提升我市绿色有机蛋品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

3.肉禽产业体系:依托双汇、永达、诚德肉禽养殖加工综合项目,在山岭区大力发展生态牧养肉鸡,着力实施年生产加工5000万只优质品牌肉禽工程,提升我市生态绿色禽产品在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4.奶牛产业体系:依托伊利等全国知名奶业集团,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平原丘陵区,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扩张养殖规模,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市奶业跨越发展。

5.肉兔产业体系:依托康大阳光牧业肉兔养殖加工综合项目,在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肉兔标准化养殖集聚区,扩大养殖规模,着力实施年生产加工1000万只优质肉兔产业化工程,加快我市肉兔特色产业发展。

四、加强畜牧支撑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良种畜禽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构建种畜禽场、扩繁场、商品场、种畜供精站、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网)点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种畜禽生产、测定、登记和推广利用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到2015年,主要畜禽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

2.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以加快部级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政策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整合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为一体的区域性畜牧兽医综合工作站。巩固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市、镇为主干、以基层防疫人员和大中型养殖场(区)为支点的疫情测报网络,提高预警预报和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市级动物卫生监督监测中心,完善基层检疫网络,提高依法监管和可追溯管理水平。加强市级重大动物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市、镇两级“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3.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以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为主线,以畜禽养殖、投入品管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四个环节的监管为抓手,以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承诺制、追溯制、问责制、公示制等制度建设为支撑,构建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市、镇两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机构,确保人员、设备、经费三到位,不断提高监测检验水平;建立市、镇、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三级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网络,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规模,加快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试点市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4.饲料饲草供应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鼓励引导饲料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重点培育六和金裕年加工24万吨、双汇集团年加工20万吨等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构建布局合理、服务方便的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广饲用玉米种植、玉米全株青贮技术。加强草地建设和保护,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加快草地植被恢复,实现草畜平衡,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5.畜牧科技支撑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兴牧人才战略,健全完善各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加强畜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公开选拔一批专业对口、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到畜牧兽医队伍中来,大力提升畜牧综合服务水平。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加快畜牧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到2015年,畜牧科技贡献率达60%。

6.生态环保支撑体系: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置原则,加强养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场生产与环保设施同步建设,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运用林下牧养、沼气工程、干湿分离等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利用;积极发展“畜—沼—粮(菜、果)”等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完善畜牧业服务和信息体系

1.培育现代物流和合作组织体系: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培育服务质量高的畜牧现代物流企业。探索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公平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拓展畜牧信息网络,更新配置畜牧信息硬件,充实专业信息队伍,加强对畜牧业生产预警预报。加快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系统建设,在畜牧养殖、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动物防疫、动物及产品收购销售、屠宰、加工等环节推行信息电子化管理,实现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动物疫病的有效追溯。

六、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各镇要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日程,认真制定本镇畜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定期研究,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以激励、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进入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领域,支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农业资金投入增长比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畜禽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和畜牧龙头企业给予奖补。农业综合开发、沼气工程、水利工程、农机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向畜牧业倾斜。

现代畜牧业范文6

关键词:推广机制;现代化畜牧业;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7

1 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作为畜牧业基础和保障机构――畜牧业推广部门在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普及工作开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畜牧业发展,我国畜牧业正由过去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畜牧业方向转变,技术服务方式更加先进,服务内容也更为丰富,部分地区建立了现代化畜牧基地,成为了国家畜牧示范基地。但是受到不同地区条件不同的限制,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因此在畜牧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仅会受到来自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也会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管理的限制,在双重管理体制作用下,使得畜牧推广机构在进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受阻,特别是机构内部职能无法完全发挥。例如在几年前,部分地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进行了融合;取消了象征畜牧技术人员编制;将畜牧业机构职能转嫁给社会。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对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造成了不利影响,甚至部分地区体系出现严重断链情况。

1.2 畜牧业服务方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基本要求

目前畜牧业生产方式较以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过去,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分散养殖为主,而现阶段,随着新技术等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畜牧业正朝向规模化、小区养殖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应用对象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服务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生产技术服务转为了更加丰富的规范化指导规模养殖,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进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甚至部分地区建立了畜牧业经济组织机构,保障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实现畜牧业经济建立和发展。从分析可知,传统畜牧业服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畜牧业发展形势。

2 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

2.1 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体制建设

作为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县乡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建设对保障技术推广机制作用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做好基层队伍建设,从而保证畜牧业生产一线的完成,为后续畜牧业新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地方畜牧管理部门也应当将畜牧业发展工作纳入到重点工作中去,切实发挥自身在现代化畜牧业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坚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地位,创新改革力度,构建畜牧新品种及技术引进示范单位,还应当加强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做好市场价格统计和数据信息等工作。个地方县级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乡镇畜牧兽医站,已建立兽医站的应当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创新改革,解决农民畜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将畜牧业发展摆在工作的第1位。

2.2 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创新畜牧业服务方式

加大对畜牧业信息服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力度。各地区在进行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搭建省市县乡村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结合自身区域的具体情况同龙头企业、畜牧养殖基地等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以农业部统计信息监测方案为基础,通过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信息统计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分工合作,完善畜牧I信息统计监测体系。例如地区升级畜牧部门应当对上报的畜牧业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以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和内容。下级部门在进行统计数据资料上报过程中,应当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结合畜牧业发展情况设定监测统计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工作方式,保证整个统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3 提高队伍能力建设

利用在职教育、脱产学习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队伍能力建设。在招聘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其专业素质的考核力度,解决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求,引进专门的人才,提升整个队伍能力水平;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为人才构建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环境,例如建立专业畜牧业技术队伍考核制度,调动畜牧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为现代化畜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3 结论

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保证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地区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技术推广及应用范围还比较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推广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上一篇宪法学理论

下一篇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