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钟实训总结范例6篇

电子钟实训总结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独立CT;试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 C33 文献标识码: A

继电保护正确可靠动作依赖于输入电流、电压的准确性。CT在新变电站投运前或更换后,需要通过一次侧通流试验以验证其变比及极性的正确性,检验CT回路的完整性。CT一次侧通流试验作为设备带负荷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试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设备恢复送电的及时性和供电可靠性。

1 选题理由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过程中,按照《二次设备检修管理细则》规定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不超过60分钟,而班组在2012年独立CT通流试验平均时间为75分钟,与上级目标有一定差距,缩短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势在必行。

2 现状调查

2.1 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调查

本人对2012年班组从事的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进行了调查,如表2.1所示。

表2.1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总时间调查

得出结论,2012年班组35kV独立CT的通流试验平均总用时为75分钟,未达到指定要求。

2.2 独立CT通流各环节用时调查

通过对35kV独立CT通流试验进行步骤分解,并记录各环节耗时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35kV独立CT通流试验各环节耗时情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35kV独立CT通流试验中,“试验接线及恢复”在整个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重过高,占总耗时的55%,它是造成户外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长的主要问题。

3 目标设定

解决“试验接线及恢复”这个问题的50%,即节省20分钟,就能将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缩短至60分钟,达到规定要求。经过调查与分析,最终将设定目标为:将户外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由现在的75分钟缩短至60分钟。

4 要因确认

在明确了目标后,我们从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查找,共找出四种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

因素一:技能培训次数少

分析:技能培训缺乏会导致班组成员在通流试验中接线不到位或错误接线,造成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长。我们查阅培训记录,班组严格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班组内部培训1次/月;技术问答1次/月。部门举办的现场技能测试考核中,班组技能考核合格率100%。

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班组成员的实际培训次数满足要求,确认非要因。

因素二:工序安排不合理

工序安排不合理会造成现场工作面重叠,一二次班组在CT上均有工作时,通流试验时会受到干扰,造成接线及恢复时间长。现场调查,工作面无重叠情况。根据检修计划安排,检修作业均按标准流程进行,CT一次侧通流试验为CT上的最后一道工序,相关班组工作均已经结束。

结论:通过调查,在工作现场不会出现工作面重叠,确认非要因。

因素三:通流装置不合格

分析:通流装置不合格,装置接线端子不好接线,会造成试验接线时间延长,同时有可能造成接线松动从而返工,使得现场试验时间延长。而班组通流装置定期送检,试验合格,符合DL/T624-1997《继电保护微机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结论: 现场调查,通流装置接线端子接触可靠、连接方便,校验合格,确认非要因。

因素四:登高作业时间长

分析:登高作业作为通流试验接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长。通流现场使用登高车接试验线,由于受场地限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等因素影响,导致登高作业时间长,耗时统计如下表4.1所示:

表4.1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项目耗时统计

结论::根据现场统计,可以看出在整个试验接线及恢复总时间40分钟内,登高作业平均时间为32分钟,占整个接线及恢复过程的80% ,是导致试验接线及恢复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我们确认“登高作业时间长”为试验耗时的主要原因。

5 对策制定

方案一:使用绝缘梯进行登高接线

考虑到登高车现场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进出现场及升降、移位时间过长等方面。我们首先想到使用轻便的绝缘梯代替登高车作为登高工具,以减少通流试验时挂接试验线的时间。

在实施该方案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绝缘梯需要专人帮扶以及存在高空作业危险等问题。因此不使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式

针对上述试验方式中碰到的问题,我们经过广泛讨论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通流试验需要登高进行接线。于是决定从新的角度着手进行研究。

提出将独立CT的接线板下引,从而避免由于登高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从现场运行人员挂地线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提出通过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式,对现有通流装置的试验线进行改良。我们决定采纳此方案。

6 对策实施

原试验接线为手握式电流夹头,必须登高才能实现试验接线,我们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法,对原手握式电流夹头进行改造,加装支撑绝缘杆。综合绝缘、机械强度、重量以及使用便利性等因素,使用可旋转式加长绝缘杆进行改装。

表6.1 材料清单

图6.2 改装后接地线夹

7 效果检查

通过对原线夹进行改良后,取得满意的效果。线夹松紧度,绝缘支撑杆长3米,重2公斤,一般试验人员在地面完全能接到35kV独立CT的引线。且该接线棒可旋转对接,携带方便。

7.1 目标实现情况

通流装置的试验接线经过改良,采用引下式通流接线方法,经现场实际验证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表7.1实施项目后CT通流试验各环节现场用时

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已经从75分钟降低到47分钟,“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由75分钟降低至60分钟”这一目标完全实现。

7.2 经济效益

通过使用改进方法,改善了通流试验流程,简化接线方法。不仅缩短了35kV独立CT通流试验时间,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吊机使用一次费用1000元,按年平均使用10次计算,可节约费用:1000*10=10000元;

据统计,温州地区35kV电压等级线路平均输送有功功率为15MW,通过QC项目的实施,每次通流试验缩短时间为75-47=28分钟,按10条线路计算,可提早送电时间28*10=280分钟,共计多输送有功15MW*280/60小时=70000kWh,按居民用电0.558元/度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70000*0.558= 39060元

两项合计,可简本增效共计49060元。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单片机;Proteus仿真;设计

编者按: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将传统的特定课程转化为一系列教学项目,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尝试项目教学法,本期我们选取了3篇相关文章,其中既有针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的项目教学,如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又有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数控技术专业跨课程项目设计,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供大家参考。当然,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发现和解决,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1]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相应的教学及实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在本专业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其相关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掌握软硬件电路仿真与设计,掌握故障的分析、查找及解决方法等。

单片机教学及实训的内容组织和过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效果的好坏。在传统教学及实训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实验与实训过程中验证的成分过多,学生缺少独立创新方面的锻炼。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及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指导教师提出教学及实训任务,并将任务进行剖析,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仿真和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及实训过程,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和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抛开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选择课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项目设计与过程管理

1.1 教学及实训项目设计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单片机教学及实训,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项目设计。设计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单片机知识点[2],同时要能吸引学生,项目设计的难易要有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设计校时数字钟时,基本要求为:任务一中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一串数字(学号);任务二中要求设计完成一个数字钟(不可校时)。此外还有扩展要求。任务一扩展:8位数码管切换显示学号和生日,切换时间为1 s,通电后先显示学号;任务二扩展:扩展3个按键K1,K2,K3,能对数字钟进行时、分和秒的校时。

每个项目既有总体目标,又分别由不同的任务组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精心编写教学及实训指导书,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1.2 教学及实训过程组织

教学及实训过程的有序组织是教学及实训质量的保障,通过对教学及实训过程的有效控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及实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2.1 标准化设计

教学及实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感受未来的工作要求与标准。在教学及实训中,电路设计与技术指标采取企业标准,让学生体会标准化的生产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与工作作风。如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图的设计,从器件的型号到PCB板的尺寸、线间距及图纸大小,都有严格的标准。

1.2.2 利用好仿真教学软件

教学及实训项目的实施,是学生进行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及综合调试的过程,特别是在电路安装调试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需要不停地修改,但这样容易造成元器件的损坏。如果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3],这样,绝大部分的错误就可以在仿真软件上进行修改,既降低对元器件的损坏,又可以提高教学及实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数字钟的设计,先在Proteus软件上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然后进行软件设计,最后在Proteus仿真软件上进行综合调试,软硬件上的修改方便快捷。只有仿真成功后才可以进行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这样,绝大部分的错误在仿真过程中得以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元件浪费。

1.2.3 教学及实训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

以实验室为教学及实训室,每名学生一台电脑,一组元器件,一套工具,创造独立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在此基础上,强调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及实训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项目硬件设计、软件编写,完全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选择,哪怕是错误的实现方法,也要慢慢引导,使其领悟到错误的原因。教师通常在项目实施前期对项目功能、重点理论与操作方法等做简要介绍,对教学及实训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项目完成后进行问题的剖析总结,做辅和引导性的工作。

1.2.4 教学及实训考评方式强调过程考评

考评的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及实训过程的实施和效果,如果只看结果而忽略过程,就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一名学生积极努力地去实现项目中的某个子任务,但没有完成,如果给出较差的考评就可能使其失去信心和主动性,或者干脆放弃后面的任务。

因此,考评要注重教学及实训过程,兼顾结果,要让那些努力的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使取得成功的学生成绩优秀,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继续查找问题、更改设计并取得好的成果。

1.3 教学及实训过程总结

教学及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而且是采用项目中任务的递进方式进行,在每个任务完成以后,都要进行总结,首先搜集教学及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是与学生一起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这样,既总结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又为后面的教学及实训打下基础。

2 结束语

单片机教学及实训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过程,除了单片机知识,还涵盖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知识,既有硬件设计,又有软件编程。既要设计涵盖知识面丰富的项目,又要精心组织其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科学研究,并把科研成果反映在教学及实训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及实训方法,提高教学及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维成,杨加国.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3

钟祥是一个人口大市,城乡劳动力总数已接近40万人。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新成长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就业和再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劳动就业工作的难点。钟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在钟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先后提出了企业内部消化、内退腾岗、从事个体经营、建立再就业基地等十大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措施,明确目标,合理运作,推动着就业与再就业这艘大船扬帆前进。

思考的风帆挂上行动的桅杆,才是实现目标的第一要素。2003年,钟祥市劳动和保障局成立了“就业援助中心”,对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特殊政策。由政府给予补贴,出资买岗,腾出后勤岗位用来安置“4050”人员。近几年,政府共出资24万元,腾岗近2000个。如今在郢中街头交通协管、环境保洁、维护治安的大都是下岗人员。该局建立起帮扶体系,帮助特困人员脱贫致富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先后有450多人重新找到了职业。与此同时,他们着力兴建和培育了农业型、工业型、商业型、商品一条街、餐饮业、劳务输出型等六大再就业基地,为扶持壮大这些基地,市政府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减免税费70多万元,安置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其中中百仓储钟祥购物广场成为钟祥有名的再就业样板基地。该局还利用劳动力市场举办了多起劳务交流会,情暖下岗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近两年来,劳动力市场为市工业园区、中百仓储、外省市输送劳动力3万多人,职业介绍成功率达到30%。

敢闯才有路,特色品牌来引路。钟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十万大军出钟祥,一年挣回五个亿”的工作思路,采取城乡劳动力统筹安排的办法,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他们苦心营造的“保姆之乡”、“豆腐之乡”和“汽车驾驶员之乡”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该局和目前我国最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广州正祥各公司大规模合作,市领导亲自挂帅,在省和荆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已累计向这家家政企业输送员工3000多人。钟祥石牌镇从事豆制品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该局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抓机遇,抢时机,组织动员,引导安排“豆腐人才”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全市长年在全国上百个大中城市以及俄罗斯、蒙古和东南亚等国家从事豆制品加工的人员已达到2.5万人,每年创利2.5亿元以上。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4

游戏化学习是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内著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桑新民教授大力倡导、目前正流行的新一代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有些学者又称其为“玩学习”。

一、游戏的现状与游戏化学习的引入

电子游戏由前些年的俄罗斯方块、扫雷、泡泡龙……迅速升级为热血传奇、魔兽争霸……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电子游戏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们,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家长恼羞成怒的呵斥都无济于事。

很多学者对游戏的教育价值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游戏可以开发同学们智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2009年,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在职中汽车电气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我们涉及到上述内容, 在汽车电气教学中成功地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实现开放性实训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二、汽车电气课程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的背景

现代汽车修理讲究的是七分检测,三分修理。涉及车载电脑部分的故障,通常要借助解码器等精密仪器进行检测,技术难度高。训练这种职业技能是困难的。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2.大班教学难以对学生技能训练展开充分指导

3.台架实训教学局限于学生辨识特定故障,未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排除未知

故障的能力。

4.实车排故教学场地建设成本高,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开展

三、汽车电气课程游戏化学习、开放性实训的教学实践

仿真实训的主题是汽车电气排故障,软件的输出应与真实现场有高仿真关系。软件须具备严格的物理电学内涵与开放自由的互动操作。仿真实训的目的是要积累经验,最终能在实车排故障时派上用场。

仿真实训的现场由多媒体计算机输出,实训操作采用鼠标输入。软件是单纯的人机双边系统,是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抗游戏。

排故障是综合能力的检验,学生入学基础差,训练技能需要提升的跨度大,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仿真实训采用三个软件,各自以不同的特点,循序渐进,向真车排故障的目标靠拢。

四、游戏化学习中实行激励机制

既然是排除隐含的故障,软件给出的故障就应是随机的,在排除随机故障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其规律是教学实训的主题。

随机故障的背后有大量的故障储备支撑,电路中的每个元件、接线和接头(连接器)都可派生出2-4个故障;开放的互动空间,对于排除故障的方法,操作者可自由发挥,只要符合原理与规则,均可获得成功。仿真实训软件采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满足上述要求,近是数据库加动画技术则无法胜任。

仿真实训操作由鼠标完成,简单快速,无附加动作,直指关键步骤;真实现场上辅助动作,例如换灯时的拆装灯罩、换发电机时的紧固件操作等,与核心内容无关的通通被省略。从故障设置至排除完成的过程通常只需三五分钟,仅为真车上所用时间的十分之一左右,不断地产生新的激励,因此可组织高频、大量的操作训练,经验由此日积月累。

仿真实训以功能电路为单位,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和推进。最初由教师做示范,边排故障边讲解,剖析几种典型故障类型,其后学生自行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训。待部分学生熟练后,教师开始轮流在教师计算机上对个人进行考核,其余学生继续仿真实训。一轮下来后,又组织新的、难度更高的功能电路训练。

在仿真实训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抗游戏。大量的故障储备使故障重现率极低,每次面临的都是新挑战。渗透式的知识学习,不知不觉地充实了基础,渐进的梯级难度诱惑学生一步步向上攻关。当陷入困境时,老师做针对性的点拨支招。

五、游戏化学习中衍生问题的应对

在仿真实训中发现,个别学生利用软件换件的快捷,不想办法去搜索故障,而是将所有的元件通通更换。为避免学生的侥幸心理,软件修改了换件规则:有故障的元件(或接线)更换后变正常,而正常元件被更换后,有四分之三的概率会变成异常元件,这样学生就不敢随意更换元件,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去排除故障。

每个故障包括换件,限时7分钟,故障一设置就开始倒记时。当换件操作完成,时钟会向前跳跃计时,对于易换元件(保险丝与继电器)每次加时1分钟,其余的一概加时3分钟。换件加时除了体现其操作的时间代价外,也暗含软件鼓励训练者多作检查操作的导向作用。因为同是3分钟,可以做数十次的检查操作,而一次错误的换件,就可能导致超时,促使受训者慎重进行换件操作。无把握的条件下冒险换件是排故障的大忌。

六、结束语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5

思路从小优秀,但也有出错的时候,每逢此时,妈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她自己从错误中体会道理,从而接受教训,不再重复以前的错误。

一天,思路去学校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必需的磁带带上。妈妈看在眼里,并不作声,心想,这次提醒她,下一次也许还要忘,并由此产生依赖父母的心理,要让错误去提醒她,惩罚她,引起她的注意。让她多跑这一次,以后便可以少跑许多次,要让她记住这个教训。思路骑车将到学校门口时,突然想起未带磁带,急忙找个公用电话,恳请妈妈快速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时间来不及了,好妈妈,求您了!”思路急出了满身大汗。

“你先去给老师打个招呼,将排练的顺序调一下,然后骑车来取。”

思路再次向妈妈提出请求。“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了电话。

当时正值暑假,妈妈在家看书,这位大学老师不是没有时间送去,而是要女儿自己承担这个责任。

思路急匆匆告诉老师调换节目顺序,急匆匆骑车回家,急匆匆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到学校。还好,没有耽误排练。

自那以后,思路每逢出门,都要认真检查是否忘了东西,因为她没有任何依赖,一切要靠自己。不过,成果出来了,思路前一天晚上便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整理齐备,忘带东西的情况很少发生了。

另一次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思路上小学的时候。

当时班上有个特困生交不起学费,思路向全年级学生发动捐款。老师要思路保管这笔捐款,每次交费时思路替这个学生交上。由于事情较多,思路替他交上钱时往往忘了记账。妈妈提醒几次之后,干脆不再说话。小学毕业时,账目与现金之间差了200多元。几经回忆,还是因时间久远而有120多元差额。老师说,算了,思路忘了,这个特困生也顺利毕业了,目的达到了,不要再补了。但妈妈不同意,执意让思路用自己的钱补上,并将钱交给了学校。妈妈认为,这种做法类似罚款,如果以后参加工作后出现差错,也应承担责任,只不过让她提前经历了这个过程与感受。现在,她的稿酬收入与有关支出都是一个不少的数目,妈妈也是坚持让她有财必记,迟记一日,罚款10元。由此思路养成了一个记账清楚、办事认真的好习惯。

有一个时期,思路每天晚上睡得很晚,早晨又得提前半个小时起来。由于过于疲劳,听到闹钟后总得在床上躺一会儿,结果又沉沉睡去。妈妈如果不叫她,上学就要迟到。于是决定把闹钟定的时间推迟半小时,既可保证睡眠时间,又可随着闹钟起床。但是思路不同意,每天晚上总说保证第二天一定起,结果第二天又闻钟声而睡去。于是,妈妈采取措施,没收了她的闹钟。既然闹钟形同虚设,妈妈可不做女儿的“闹钟”。结果,思路上学迟到了,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早晨只要听到一点动静,便马上翻身起床,绝不拖延,生怕再次上学迟到。几天之后,妈妈把闹钟完璧归赵,思路便按着钟声起床了。

电子钟实训总结范文6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如何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像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联系我,希望我在新一期杂志上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等人共同参与。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他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机房门可罗雀,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

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才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教学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万明高,韩桂荣,1989)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王兴中,198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两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影像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一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 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一个主题,如“How 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一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匹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了,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我们在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这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法。根据我们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你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怎么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需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并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教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类似的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