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范例6篇

市政基础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1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市政管理是政府为保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康、高效进行以及其他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建设现代文明市政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市政基础设施的特点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市政发展的基础

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它既是促进市政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又是保障市政安全运行、改善市政环境、提升市政承载水平、增加市政容量和发展后劲、发挥市政功能、实现市政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一个市政要发展,就必须要先打好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预测,超前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系统性

一个市政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整个市政为其预测基础和发展目标的。其服务方式、供给方式、输送渠道等都是分别在相关特定的系统中实现的。如道路网络系统形成市政道路骨架, 联系市政内外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各自形成网络系统,把服务输送到千家万户。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是部分公用行业具有垄断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3、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

市政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 它的产品是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服务的,这是它有别于其它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其产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使用都不能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公平、保证稳定的原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对一些公共服务产品实行价格控制,致使部分公用企业以市场经济产品制造成本,按计划经济的商品价格销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脱节。

4、市政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

市政基础设施的公共性决定了市政基础设施效益的社会性。市政基础设施大多是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推进市政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其提品和服务的主要目的。因此,投入是政府的,产出是全社会共享的,必须把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放在整个市政经营活动中来统筹考虑。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和职能

1 、市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内容

现代的市政基础设施的管理不仅包括市政供电管理、市政供水管理、市政供气管理、市政道路管理、市政灾害管理等广义的内容,也包括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民需要的消费经济领域的市政管理概念,同时也涉及到人口、治安、社团组织、社会福利等在内的市政社会管理。现代化市政的管理是以市政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发挥市政综合效益为目的的综合管理。

2、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职能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主要是实现政府从基础设施生产领域逐渐退出的目的,实现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工作绩效,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将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供给中,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与效率;对市场供给基础设施的弊端实行规制,克服市场供给的盲目性,在保证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基础上,保证消费者利益。

三、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市政基础设施生产方式

选择基础设施的生产方式意味着选择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即是选择公共生产还是市场生产。第一, 市场生产方式。该方式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保证效率。在没有市场缺陷的条件下, 利润最大化动机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最终使生产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最低水平。第二, 公共生产方式。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而言, 既然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政府干预就是次优选择。

2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垄断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影响其效益发挥的诸多问题。

(1) 建设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

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出现,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市场化改革, 但效果并不理想。

(2)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问题频繁

第一, 项目投资管理不规范。高估项目投资概算、多计工程结算价款、建设单位违规使用建设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第二, 项目建设违反基建程序。第三, 项目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后20 多年的发展, 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 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仍明显滞后于市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市政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供水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市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障碍。

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措施

1、 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业”。所以,在优化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仅有政府干预是远远不够的, 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还必须市场化。因此,我们首先要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 、制定和执行合理的规划发展方案

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方案要从多角度考虑,既要满足市政生活、生产的需要,又要契合市政的经济、文化特色。在具体规划方案中, 要明确标注市政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 要重点投入和加大支持力度的基础设施行业。如: 交通、电力、通信、环保几大行业都应重点规划。规划方案中,还要明确标注计划每个阶段(如一年)要达到的工程进度和计划投入资金的额度,包括资金的来源渠道等。此外,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 应尤其重视市政中心区区域和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工作,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加强对规划设计人才的培养。只有严格执行合理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才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最终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

3、 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

首次, 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技术质量标准,来保证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投入资金的协调管理上, 要始终坚持资金运用服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同时坚持资金管理和业务管理相统一。避免出现,规划与资金管理脱节, 使资金分散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部门。这样才能促使参与建设的企业和单位, 在责任细化的压力之下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减少浪费,也避免了因工程质量问题不合格而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产生。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可以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的综合网络系统, 在网络空间里加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实际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维护, 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工作考核制度。有奖有罚,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真正做到快速解决问题,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市政基础设施是市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产生市政集聚效应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设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在市政基础设施的政府提供环节还存在大量的不经济现象, 严重地影响着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无论对于市政的发展, 还是对于公共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郝俊芳. 对市政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4)

[2] 李贵民. 关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2)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2

关键词:市政项目 基础设施 BT 模式 应用

随着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越发频繁,其不仅直接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规模与数量,同时对于项目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国内各个城市的主管部门、建设部门以及社会学者,针对BOT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创新研发出了BT建设模式,有效推动了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以下,本文针对BT建设模式的涵义、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用BT模式的几点注意事项与建议。

一.BT建设模式的涵义与特点

BT 是政府利用社会资金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BT 是“ 建设”( Build) 和“ 转让”( Transfer) 的英文缩写,其涵义是:政府特许外商或国内企业投资者从政府部门或其委托人手中获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特许权, 在一定的期限内,由投资者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和建设,工程竣工后,由政府按BT 合同进行回购,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短期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

作为一种融资模式,BT建设模式主要适用于由政府负责实施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的应用中,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主要是由融资、投资企业按照与项目业主、当地政府之间的约定及合同内容,通过银行借贷等方式,或利用自由资金来筹集项目的建设资金,而项目投资方、建设单位可以是在具备一定融资能力的同时,又具有相应资质、技术条件以及生产能力的联合体单位,即建设管理公司。据有关分析、比较,在应用BT建设模式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优选施工能力、融资能力兼具的市政建设施工单位,不仅能够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运转,同时还能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约、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BT融资模式与BOT模式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采用BOT模式的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单位不仅需要直接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同时还需在项目竣工后掌管经营,而投资单位的收益主要依靠项目施工的利润以及项目运营期间合同约定中的收入部分;应用BT模式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方的收益主要是通过项目的施工直接获利,或依据项目合同中的各项约定、条款来获取投资回报率,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投资单位只需要负责工程建设任务而并不需要掌管项目的经营。对于已竣工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倘若采用的是BOT建设模式,在项目合同的特定期限内,投资单位负责经营、管理,当特许经营期已满后,则需要将项目无偿转让、归还于当地政府,而采用BT建设模式的市政工程,投资单位应将项目有偿转让给当地政府。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用BT模式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作为我国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当地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应用BT建设模式项目的筹资与施工建设,但应组建一个管理部门或委托项目法人,代表政府机构监督、管控项目的实施,充分履行项目业主的义务、权利,从事具体的经济活动。

(二)承建单位资质的审核:

采用BT融资模式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对于承建单位的施工能力、筹资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为保证项目的施工建设能够在约定的期限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的承建单位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并科学、合理的调度资金、使用资金。因此,在进行项目的投资招标时,应事先明确资格预审文件中的具体内容与规定,全面了解、严格审核参建单位的资产情况、财务状况、信用评级、历史业绩等信息,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现象,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投资单位的确定:

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采用BT融资模式时,倘若项目的投资单位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应另行寻找一个技术条件、行业信誉、生产能力较好的施工单位与其协同合作,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的投标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单一投资单位还是由施工、投资单位组建而成的联合体,均需要严格依照我国有关的施工招标规范、标准、制度等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参与到投标竞争中。

(四)项目回购期限的确定:

采用BT融资模式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当地政府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来回购项目。对此,政府与项目的投资单位应作进一步的协商与沟通,对项目的预算、造价、施工组织计划等影响建设成本的资料、文件进行分析,不仅需要考虑到投资单位的利润、效益,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节约、减少项目的建设成本,最后在合同中明确具体、合理的回购期限与回购原则,以保证项目的实施能够按照约定顺利的施工与回购。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应用BT建设模式,必须充分了解、掌握其特点,科学选择合作单位,以满足建设资金紧缺时的项目融资需求,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运转。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3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2-0234-01

1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及处理办法

1.1 城市能源设施建设

城市供电系统问题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问题。城市供电比较要求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这一点对于不同地域的城市将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我国某城市主要以220千伏为供电主干网架,更高电压的电网网架并没完整形成,导致系统电压并能够保证持续稳定。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做好协调利用土地增值等办法,以严格控制城市电力网设施的发展用地和线路走廊用地,并在城市范围内可采取不同划区域的设施建设规划用地政策。

1.2 城市燃气供应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供应主要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能源为主。问题就在于城市对于利用燃气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非常普遍,客观上造成燃气输送配管设备的限制和浪费。坚持利用多种气源,以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能源的发展方针作为某本原则.充分利用现右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能源。

1.3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供给全市的生活用水和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用水。施工管理应主要考虑到各个工业发展区和生活区的用水人口增加量,给水和排水管网的施工修建必需要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避免城市供水能力不能满足供排需求的问题出现。另外,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一些陈旧的施工工艺和设施设备也不能够满足新的规范标准要求。城市排水系统对分流制排水不能完全展开实施,仍留有合流制排水的模式。

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施工管理,首要任务应加强对地方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根据实际需要扩建市政水厂工程,确定水厂的供水规模大小和布局,完善改造当下的现状管网,重点与扩建水厂配套新的输送配水管网等。排污管网可采取一定数量的中水回收设施,以补充部分生活用水和城市绿化用水。

2 市政基础建设管理措施

2.1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

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员工的培训考核,各区县城乡建设要按要求配备质量监督人员。主动与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的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正常开展。加强廉政、职业道德和工作业务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市政工程监管力度。

2.2 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的管理

组织开展对《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和制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理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行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制度。采取巡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重点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不到位、不履行监理责任等行为,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2.3 切实把握工程质量监管控制重点

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桥梁工程,要建立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切实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要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要强化重大质量风险源的事前预控,防范其技术风险;对高边坡、深基坑、挡墙等工程,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重点检查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确保项目自身及周边建筑的安全;治理质量通病,制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工程质量通病,做到防范于未然。

2.4 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建立全市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上传制度,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现场检测备案管理等措施,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切实规范检测行为。组织开展全市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和人员换证工作,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利用信用记录管理检测机构及其人员。

2.5 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责任。

2.6 积极培育推广市政工程建设先进技术工法施工

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攻关,形成一批质量稳定、成熟可靠、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市级工法的评审及部级工法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市场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引导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提高。

2.7 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推行质量巡查,建立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方式、强化工程质量验收,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凡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除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整改外,还必须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提高质量监督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实施差别化监管,突出对质量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强化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试行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抽查频次及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方案,提出质量监督工作要求,细化配套工作用表,促进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立质量监管、益理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以及相应人员资格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监理和检测单位及其人员等基本信息、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实效。

建立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及时全面掌控市政基础建设工程质量动态,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建立从业企业质量行为评估评价体系。制定《建设工程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标准》,研究开发工程质量及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评估评定信息系统,通过日常监管掌握的信息和定期巡查检查结果,及时对工程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评价、综合评分,评分结果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并与招标投标活动联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建筑市场竞争格局。

2.8 加强治理工程建设领域违反法律法规突出问题

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违反《建筑法》、违反《建工程招投标法》、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进行专项治理和排查、排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重点、难点、热点质量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管理层面、一线操作层面,认真整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症结,进一步深入调研,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施工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对提高城市使用功能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工管理,既是为能够促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顺利发展,也为广大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4

【关键词】市政 基础设施 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前的市政基础设施的负荷未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二者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急需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从而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是城市综合服务的功能载体,它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有效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等因素间的关系,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人口过度集聚,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逐步向城市新区发展。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与新区市政基础设施不能有效衔接,造成很多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现象时有发生。

2.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设计标准低。在城市建设初期,为了节约城市建设有限的资金,往往在设施当中降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

(2)施工水平低。建设单位的施工能力和技术能力都达不到标准要求,,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效率降低。

(3)管理水平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在技术、管理、维护等方面,都跟不上要求,各自为政。

3.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少

近年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总量偏少。致使一些急需解决的市政基础设施不能有效落实。部分关系到居民人身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出现老化或者遭人破坏后无力维修。

4.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缺规划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化、规范化建设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实施。规划不到位,技术力量跟不上等原因较为突出,往往一些工程修建完成以后再向规划部门申请,造成很多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水平缺乏长远性,能力偏低,科学技术含量低;规划缺乏统一性和相互协调性,朝令夕改;在城市功能分区、定位等方面缺乏统筹安排和控制;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混乱,执法不严;产业化程度低,建设、使用、经营和管理效率较低等因素。

5.各自为政,管理不善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很多,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经常出现马路被“开膛破肚”若干次而仍然没有停止,这就是各个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理部门互相不沟通的结果。而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电力,电信,燃气等部门,服务态度和经营水平令人民群众不满。

四.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策略

1.适应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近远期有效结合

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的扩展适应力,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原则上要适当超前,以近期为主,但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管网要统一布置,相互协调,保证系统通畅运行。

2.完善各项法规,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谋福利

根据我国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明确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职责制度和相关体系,明确管理权责,使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各相关部门都各尽其责。法律法规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要有相关的补助政策,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3.促进生态循环,打造绿色市政品牌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雨水的资源化、雨水的收集利用、再生水回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市政设施绿色化、环保化,打造第三代城市独有的市政品牌。

4.协调城市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建设、对市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人口规模激增,城市的生态资源就会造成一定的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就会加剧、固体废弃物也会随之增多,生态环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通过生化学、环境学等具体方法手段得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到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5.因地制宜分析问题,提高可实施性

由于各个城市具体条件不同,规划方案也各具特点,因此,要根据不同条件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方案解决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市政基础设施的用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可提高成果的可实施性。

6.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信息化发展

电信、邮政、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信息,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网络转型,实现通信的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和宽带化,满足用户要求。

7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为了加强生命线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城市的各类防灾设施都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实施。抗震能力、防洪能力、火灾控制能力应分别达到抗震标准、防洪标准和消防标准。制定并完善城市的综合防灾规划,并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

8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对现有的城区地下管道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和建设,促进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为未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做好准备。在重点地段,为将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体系的地下基础设施系统预留空间。

9地下空间建设与人防工程的结合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尤其是建设用于防空的、有防护能力的地下工程,是高科技局部战争条件下增加城市防护能力,预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最重要手段。

新建10层(含)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除以上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新建其他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3~4%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除以上规定外的多层住宅,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普通防空地下室。

五.结论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充分整合规划区及周边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机制、提高应用效率;通过分析环境容量、城市负荷,充分节约资源;顺应科技潮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利用环保高效能源,并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

参考文献:

[1]杨放,刘荣华,仝德良,柴华.和谐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运转—敏感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探索[J].北京规划建设.2012(2).

[2]孙奇著.上海市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方法研究.同济大学.2012

[3]白海涛著.西北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4]尤丽霞,连军,吴育华.城市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5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全面质量观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期准备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带以下资料(1)规划许可证;2)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3)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5)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到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

质量监督单位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投资形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质量信誉及质量保证能力、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地质勘察报告、合同,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文件、以往相同工程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而编制监督计划书。

二、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1.对施工前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根据建设单位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的相关资料,于工程开工前对建设单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核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主要检查以下几项:1)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2)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3)对参与该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签字权的级别是否与该工程相符。

3.对施工单位的资质核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管理,保障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资质升降及审查规定。

4.对监理单位的资质核查。①检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4)对工程检测单位的资质核查。①核查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认可证书》和《计量认可合格证书》。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核查检测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3)对检测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三、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1.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要核查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期间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以下行为: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价格竞标;指定分包单位;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要求承包单位以垫支或带资为条件进行发包;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2)根据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点,建设单位应配备相应质量管理人员。同时依据国家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的要求,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并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工程施工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及与工程有关的技术保证资料,并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准确、齐全。

(4)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供应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等的采购应进行招标。采购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合同及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或购买不合格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

(5)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监督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以及在验收过程中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形成的质量评定文件是否符合规定。

2.对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设计单位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质量。

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编制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质量负责。在工程施工期间,主要核查设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工程设计标准和合同的规定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图纸是否通过图纸审查机构的审查等;施工期间发生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有关规范及标准的要求、手续是否齐全。 转

3.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在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对监理单位的以下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1)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设计图纸及文件,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工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的生产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

(2)监理单位应审查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

(3)监理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推荐或指定市政工程材料、构件或者产品、设备供应单位;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的津贴、礼金和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4 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 核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施工合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施工方案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核查相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

(2) 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及施工合同进行施工。

(3)对用于工程的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抽查。

(4)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基础分部、主体结构分部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

四、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进行监督工作中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后,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复查,问题严重的,可采取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性措施,直至问题得到改正。

市政基础设施范文6

论文摘要:一个地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吉林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现状情况的论述,指出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保障。

近几年,随着我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配套建设,城市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存在着计划性不强、规划标准不统一、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开发建设质量,为切实完善城市功能,有必要对我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保证城市的正常发展秩序。

1 城市给水及排水能力建设

1.1 城市供水情况及处理办法

吉林市市政供水主要供给全市综合生活用水及少量的工业生产用水。其水源除少量渗渠取水及渗渠取水外,其他皆为地表水,即松花江水。市内各企事业单位的自备水源也基本取自松花江。松花江水源水质比较好,PH值为6.8~7.4,按照地表水源地必测项目10项指标考核,水质达标率为100%。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工业开发区发展及用水人口的增加,给水管网的修建不能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可能会造成现有的供水能力满足不了城市供水需求问题的出现。

此外,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提高,部分按原标准设计的构筑物因其工艺设备陈旧,也不能满足新规范要求的标准。

完善城市供水设施,首先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区有关规定,使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其次,根据实际需要扩建市政水厂,确定水厂供水规模和布局,并在改造完善现状管网的同时,重点配套新、扩建水厂的输配水管网。

1.2 城市排污问题及处理办法

城市污水主要指的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对于这些污水的排放问题,分流制排水未能完全实施,部分老城区采用仍是合流制排水。此外,排水管网部分老化,排设施陈旧,年久失修,严重淤堵,且管径偏小,也是造成排水不畅的主要原因。

对于污水处理问题,尽管目前吉林全市现有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6座,均为二级处理。但污水回用率较低,缺少污水回用工程,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对于上述污水排放及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吉林市采取了扩建污水处理厂,另新建中水回用设施,来补充新立热电厂生产用水和市区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的方式。同时,要求各企业的污水处理厂需根据本企业发展及工业废水量的增加,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改造,使本企业工业废水能够得到全部达标处理。

为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我市还在用水量较大的企业推广中水回用工程,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用水。

2 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2.1城市供电系统问题及处理措施

吉林市城网以220千伏为主干网架,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但是,目前500千伏电网主干网架没有形成,一旦包家变电站全停就会影响东北电网的北电南送,同时切断了吉林市城网与500千伏主干网架的唯一联系,吉林地区电网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电源受入点,系统电压可能严重降低。此外,220千伏、66千伏变电容量及布局不合理,部分设备陈旧老化,安全可靠性差。

针对吉林市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组织协调利用土地增值等手段,严格控制电网设施发展用地和线路走廊用地。同时,在市中心区和地区采取不同的电力设施用地规划政策,如城市中心区内按集约性方针,向用地小、容量大等方向发展;城区,向用地相对宽松方向发展。

2.2 燃气供应现状及处理措施

吉林市燃气事业发展始于1973年,经历了焦炉煤气、油制气、水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多种气源。目前吉林市中心城区所使用燃气主要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还有少量人工煤气。

目前,吉林市的天然气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发展,并且用气结构不合理,客观上造成燃气输配设备的限制和浪费。为了弥补气源的不足,使用了各种替代燃料,形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致使经济发展缓慢。

基于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目标,应加快燃气管道化供应的发展,优先满足居民生活及公建用户。同时,坚持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能源的发展方针,充分利用现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气源,远期以利用俄罗斯天然气为主。

2.3 热源供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吉林市现有热源主要分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区域锅炉房供热热源、分散小锅炉房供热热源三种。市区内现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四座,区域锅炉房三座。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分散采暖小锅炉房254座,总供热面积为572万平方米。

目前,我市热电厂的供暖存在温差小、流量大、管网压力损失大,前端用户超流量、过热,后端用户达不到设计流量,水力工况严重恶化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管网供热站由于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存在运行管理麻烦,系统失水多,失水不易控制,运行成本高,水力工况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下面一些措施予以解决,如扩建热电厂,提高热源的供热能力;扩大市中心部分主干线的管径,增加部分街道的主干线及各个管网之间的连通线,提高各个管网之间的互补能力;通过联网运行增加管网的互备能力,提高供热的可靠性;热力干管以支状为主,局部连接成环;供热干管通过热力站间接连接至热用户;采用直埋敷设,覆土深度不低于1.5米,现状热水架空线路逐步改造为地下直埋敷设。

3 城市信息建设

我市现有通讯运营企业3家,邮政局1座,广播电视中心1座。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分割、重复投入现象严重。同时,城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体系。随着我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媒体宣传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配套的广播电视设施将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场地不够。此外,现有微波发射台站及微波通道较多,微波通道在空中形成相互交叉,彼此产生干扰,且覆盖了城市中心区上空。

要解决我市信息产业现状,需要结合用户分布和规划布局,进行邮局扩建及新建工程。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电视,拓展服务业务,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数字广播电视及增值业务。

在新建、扩建的同时,还有坚持保护、完善、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如保护和完善广播、电视、军事设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调整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控制其他部门微波通道系统的发展等。

4 结语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标准和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城市的档次和形象,对提高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才能使我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得以顺利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