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例6篇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1

项目背景与动因

今年1月28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面启动。作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之一,鄂尔多斯市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开创社会管理新局面,案件和上访人数实现双下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其创立的“四权四制”村治模式曾得到中纪委的充分肯定,“数字城管”项目荣获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2010年度突出贡献奖,综治和维稳工作分别连续六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先进盟市奖。在该市每年的社会公共安全感测评中,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近日,批示充分肯定了该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

市委书记市长关注什么

2011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

2011年7月14日至15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这次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之所以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主要基于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认真总结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鄂尔多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此前,鄂尔多斯市在2011年5月举行的全国综治办主任座谈会上介绍了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

“四权四制”村治新模式让农牧民当家做主

2010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农村牧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鄂尔多斯市“四权四制”村级治理模式得到中纪委充分肯定。

为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适应农村牧区变化新形势,鄂尔多斯市2010年在全市743个嘎查村普遍推开了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四权四制”运行机制。一是以“四权”体制框架依法科学配置村级组织权力。将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权都按照党支部履行决策组织权、村民(代表)会议履行决策表决权、村委会履行决策实施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行决策监督权的体制框架进行依法科学配置,充分体现农牧民群众当家做主。二是以“四制”运行机制保障基层民主管理。将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按照决策启动机制、民主表决机制、组织实施机制、监督评议机制的运行模式进行民主管理,切实维护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权四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确保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常态化、制度化,以依法合理的授权、分权、制权形成权力制衡,以严密的运行程序确保村级组织的权力在民主、公开、透明、监督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从而做到农牧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

“一统三化”党建新模式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2009年,鄂尔多斯市在达拉特旗探索推行了“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覆盖。“一统三化”即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农牧民普遍化。就是把坚持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与激发嘎查村党组织的活力有机结合,探索在嘎查村民小组、产业链、示范园区、行业协会(合作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按照党员数量或分布情况以及个人特长等下设若干党小组,一般以每5―15名党员设置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选举产生1名党小组组长,每1名党小组成员联系3―5户普通群众,同时每个党小组由1名苏木镇干部和1名党支部委员联系,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长效机制。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让党员做主角,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项目难选择、资金难筹集、技术难掌握、产品难销售等突出问题,实现了一名党员带富一批群众;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发展;一个党小组凝聚一方力量的目标。

数字化打造智能和谐城市

集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鄂尔多斯实现社会管理手段创新。“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是从“数字东胜”开始起步。2008年,“数字东胜”筹划实施。2010年,“数字城管”在东胜区正式运行。 “数字城管”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单位,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域。东胜区“数字城管”管辖建成区22平方公里,共划分成为42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城市管理监督员负责巡查、上报城市管理问题,每个责任网格面积约为0.52平方公里。同时,“数字城管”还将城区内所有城市管理对象分事件、部件两大块录入城市管理系统,部件共分为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建、其他设施和扩展部件7大类95小类105099件;事件共分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5小类。“数字城管”系统运转一年来,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类案卷15万余件,结案率从79%上升到94.9%,处置率从78.6%上升到96%。2010年11月,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北京召开的中国第五届数字城市大会上,东胜区“数字城管”项目荣获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2010年度优秀工程奖和全国建设领域信息化2010年度突出贡献奖。“数字东胜”凸显的巨大魅力,吸引着“数字准格尔”、“数字伊金霍洛”、“数字康巴什”等蜂拥而起。按照鄂尔多斯市的安排,2011年力争在旗所在地初步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平台。

构筑三色民生管理防线

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使老百姓真正当了家做了主。目前,鄂尔多斯市旗(区)两级初步建立了“红、黄、绿”三级管理体系,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纳入“三级”管理体系。对群众满意、条件成熟且稳定风险低的决策项目,列入“绿色”等级管理,加快推进;对政策有异议,有一定稳定风险的决策项目,列入“黄色”等级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再行启动;对政策分歧较大,矛盾隐患集中,稳定风险大的项目,列入“红色”等级管理,暂缓推出,避免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纠纷和。

项目创新性分析

项目实施单位: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

推荐词:鄂尔多斯,这颗镶嵌在内蒙古西南部的北疆明珠,在率先发起经济转型的同时,探索社会管理创新也先人一步。“四权四制”让农牧民当家做主,“一统三化”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数字化打造智能和谐城市,构筑三色民生管理防线,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2

两年多来,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为中心,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目标,积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91万多件,结案率达到了99.68%,解决了市民群众关心的大量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使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长效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抓好关键,提升运行效率

抓信息采集,全覆盖、多渠道发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城市管理问题能否及时、全面地发现,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为此,管理中心采取以专业信息采集为主,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视频监控为辅多种信息采集为渠道。信息采集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专业信息服务公司进行信息采集,为了确保采集数量和质量,通过采取实地培训、业务讲座、以会代训的方式,每月对采集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对业务素质不高、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待岗处理,提高采集人员素质;实行两级督查考核,每周、每月通报考核情况,每月兑现考核结果,使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在97%以上。并通过视频监控、门户网站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大风、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采集预案。相继开展了人行道步砖破损、广场游园设施损坏、废弃线杆和拉线影响通行等专项采集,根据不同的季节,在冬季开展绿化苗木的缺株断档的专项采集,在夏季进行道路积水点的专项采集,通过不同的专项信息采集,使突发性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置,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

抓指挥派遣,及时、高效地派遣城市管理问题。在保证一、二、三级平台高效畅通的基础上,从理顺职责、科学设岗、标准化考评入手,提高指挥派遣效率。首先,理顺管理职责。对在案件派遣过程中出现的职能交叉、管理边界不清的问题,采取召集双方到现场查看,协调解决,明确责任单位的管理职责和边界区域。其次,科学设置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将指挥大厅座席人员分成接线员、派遣员、组长、话务员、值班长等岗位,强化责任,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岗位工作责任制,增加了案件派遣、结案两个环节的审核把关,提高了案件派遣的准确性和结案的正确性。最后,强化培训考核。对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依据、常见问题归纳汇总,编制《指挥手册》,坚持每周安排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培训,每月进行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定期组织打字比赛、普通话基本功大赛、岗位建功活动,增强向心力,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创“12319优质服务示范岗”、“优秀接线员”竞赛活动。立案派遣准确率保持在99%以上。

抓跟踪问效,督促责任单位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实行两级督查。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许昌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专门成立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市级督查、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两级督查,采取约谈单位领导、下达整改通知、全市通报批评等形式,督促各责任单位快速处置问题。其次,纳入创建考评。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督办和考评,许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进行扣分。再次,纳入市政府责任目标。把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市直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提高责任单位处置案件的积极性。最后,新闻媒体监督。每周在政府门户网站、中心门户网站案件处置情况,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作用,采取公布处置情况、新闻媒体曝光等形式,接收市民群众监督。

健全机制,提供运行保障

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运行提供保障。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数字化城市管理二级、三级平台负责人参加,总结分析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阶段性工作,通报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情况,对下一步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结合许昌市实际,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为重点,制定《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办法》,使绩效考评更加公正合理,通过绩效评价调动责任单位的积极性。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将系统拓展建设纳入全市城建重点项目;各责任部门设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专项资金,为数字城管问题及时处置提供了资金保障。

建立运行管理机制。从健全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实行日常工作标准化管理,明确了中心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考核指标、考评办法,每半年对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排名,年终实行综合排名,将排名结果和评先、发放文明员工奖励相结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参与,打造为民平台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利用报刊等平面媒体宣传。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原建设报》等媒体刊登文章进行集中宣传,目前,在部级新闻媒体发表报道100余篇,省级新闻媒体报道130余篇,市级新闻媒体报道600余篇。二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在河南卫视《聚焦中原》栏目,录制“河南许昌:城管新举措”,在许昌电视台《聚焦30分》《许昌零距离》《许昌资讯》等栏目,录制数字化城市管理专题节目。三是利用网络短信宣传。在大河论坛名城许昌板块、市政府网站、市级各大网站论坛发帖子,发送手机短信80批次60余万条,全方位宣传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四是广场面对面宣传。结合“两查找两满意”活动、广场为民活动、服务重点项目绩效评议活动,每季度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投诉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2.8万张,提高数字城管的社会知晓率和参与度。

服务市民,跟踪问效。充分发挥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作用,架起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与市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协调通讯部门,实现了12319热线免费拨打。另一方面,专门印发了12319受理员文明用语礼仪规定,明确受理、派遣、跟踪、督办的工作流程,以文明的用语将办理情况向群众反馈,做到了件件有落实。

擦亮窗口,展示形象。定期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各界人士来中心参观体验,听取其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力做好接待展示工作,以良好的形象、干净整洁的环境,给各级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8月郭庚茂省长在视察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时,对许昌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今后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2012年2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视察中心时,指出要“发挥城管作用,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市民群众服务”。

科学谋划,提高应用水平

扩展覆盖范围。继一期工程建设运行后,又进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一期拓展工程、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系统应用水平。2011年覆盖范围由一期的70平方公里扩展至85平方公里;2012年拓展至环城公路以内区域和许昌新区已建成道路,覆盖面积达17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所辖县、市系统建设,今年完成禹州市、长葛市系统建设任务,2013年实现所辖市、县主城区全覆盖。

拓宽管理内容。开展了单位庭院试点的信息采集,将私搭乱建问题纳入采集范围进行采集、派遣,许昌市共拆除私搭乱建900余处,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的势头,被市政府授予“许昌市制止私搭乱建工作先进单位”。

提升技术手段。在国家住建部部颁标准规定的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采集员管理、互视互通、移动视频采集、视频会议、部件动态管理、统计分析、实景三维、全民城管、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交换等多项应用子系统,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应用水平。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李刚告诉记者:“我们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许昌市已进入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相信“数字城管”一定能为创建工作保驾护航,助力许昌市夺取创建新胜利!

栏目主持:王金辉 王中山

联系电话:13298176651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3

——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推进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35个相关职能部门和17个乡、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数字化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书记、张曦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高蓉、区委常委、区政法委书记陈放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筑、副区长董亚伟、区委办公室主任李伟、区政府办主任陈桂明任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洪兵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分管主任、区城管局、区信息管理中心、区科技局负责同志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机构,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和所有乡、街道办事处也参照区里的做法,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开展建设工作。

——领导挂帅,统一认识。

20*年3月,区委书记*同志(时任区长)带队到*区考察了该区的城市模块化管理工作。我区决定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后,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曦亲自挂帅,听取我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汇报,对认真抓好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专题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区政府专题会,明确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建设工作,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副书记高蓉多次召集工作会议,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从思想上、认识上保证我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

——充分调研,定好方案。根据建设部印发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的区情和“一级政府、二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按照调研学习、总体规划、分项设计、方案论证的科学程序,再次组织区城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率相关人员赴昆明市五华区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经验;通过收集资料的调研方式,学习北京东城、四川成都、江苏盐城、湖南长沙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后,提出了我区数字化城管的基本思路和创新模式的方案。组织专家顾问组根据我区实际进行总体规划和分项设计,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调研成果,不断充实调整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专题召开了由*大学傅光轩教授为主任委员长的专家论证委员会对《*区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带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证。专家在听取我区方案介绍、咨询问题后,一致认为:方案设计打破了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利用了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先进的城市模块化管理模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充分考虑了现有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专家组的规划,我区城市综合模块化建设内容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执法、工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领域,总投资需三仟多万元。根据我区财力和城市管理工作轻重缓急需要,我们决定分步实施,首期进行城市综合模块化一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基础软硬件及网络通讯、数据库、指挥系统、业务系统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设,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并从中摸索经验,为全面实施“数字*”打下基础。

——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我区先后投入一仟余万元,建设了有500余个摄像头的全区公安监控系统,目前仅用于110社会治安管理,为使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作用,按照省委书记*同志对110非警务事件分流的要求,我们将110监控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有效整合了资源,做到城市建设一举多用、资源共享,减少了投入,节省了投资,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

——保障投入,加速推进。实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资金投入比较大。对此区领导认识统一、态度积极。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676.8万元。由于投入保障到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城市管理新模式等有关标准及规范,结合我区是市辖区的实际,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作为城管事件、部件采集的定位技术。共覆盖我区89.86平方公里,15个街道办事处、两个乡,140个社区,2.7万个部件,29个模块。城市部件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5大类87种;城市事件分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扩展事件6大类56种。

二、体制建设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不仅是手段、模式、体制的创新,同时,也是大城管格局的构造。需要打破过去城管部门管城管的单一局面,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都在监督、指挥的系统中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职能部门齐抓,基层单位参与,市民群众互动的大城管格局。为此,在建设工作中,我们重视了体制创新、部门职能发挥和组织机构及队伍力量建设。

——强化区级数字化城管“两个轴心”的建设。“两个轴心”的建设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我区按照管理与监督相对分离的要求,重点强化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建设。在按程序上报市编办请求正式成立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同时,先在区城管局搭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工作机构,选调有经验、能力强的干部到监督指挥中心任职,按系统要求先开展工作。20*年2月,*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式建立,由1名副区长、9名局级领导同志分别兼任中心正副主任,配备了11名坐席员、分析员、派遣员、系统维护员,在整合17个乡、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组建了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队伍。

——强化乡办、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综合模块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乡办(含区相关部委办局)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17个乡办也分别建立了本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区直20个相关专业部门明确了职能科室和专(兼)职人员。乡和街道办事处、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都明确了专人,设置了城市管理指挥系统的受理终端,确保区、乡两级政府数字化城市管理组织机构的及时到位。

——强化基层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建设。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要求,我区积极完善城管体制,按照“属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区、乡(办)结合,以乡(办)为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下放到乡办,各乡、街道办事处和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区市政所、区环管站等职能部门各组建一支10-20人左右的处置队伍,负责处置辖区责任范围内出现的城市部件、事件问题,发挥了乡、街道办事处的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加强基层城管力量和网络建设。

三、系统运行情况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自3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以来,已形成快速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快速反馈结果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向更高、更快和更精细方向发展。数字化城管工作得到了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一大批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取得了初步成效。

——发现能力大大增强。45名城管监督信息员巡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大市民群众通过“5712319”城管热线,让大量的城市管理问题暴露出来。过去市民群众每天每天投诉问题不到1件;运行4个多月来,监督信息员平均每天发现城管问题10余件;“5712319”数字化城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听社会公众电话231个,使数字化城管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从过去的15%左右,提升到了现在的68%以上。

——处置能力快速提升。过去,全区每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只有160多件。现在一个月处置城市管理问题501多件,是过去的3倍,处置时间从过去的平均一周缩短到了现在的6小时,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部门职责得到强化。过去很多部门都是等问题累积到了一定的数量或一定的程度时,才会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处置率大致在30%左右,数字化城管开通运行以来,通过规定各乡、街道办事处,区直各职能部门问题处置的时间和要求和考核,使得部门职责得到强化,处置效率大大提高,问题的处置率提升到了75%以上,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考核评价效能明显。我区数字城管运行以来,以数字城管软件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为依据“说话”,不搀杂人为因素,比较公平、公正、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信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不可抗力性。正式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在维系数字平台稳定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上,是过去传统考评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四、系统创新特色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4

(二)各部门运行处置情况。3月份,从各部门的具体处置情况来看,市供排水公司、广电网络公司、市城管(执法)局、市电业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工商局等7个部门结案率达到100%,其中市水利局、市供排水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等3个部门的及时结案率也是100%。按照结案率95%,及时结案率70%的目标,1-3月份结案率有8个部门未达标,分别是市国土局、市交通局、集团、市水利局、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铁通分公司、市联燃气总公司、市文广出版局。1-3月份及时结案率有10个部门未达标,分别是市邮政局、中国电信分公司、市工商局、市交通局、集团、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铁通分公司、市联燃气总公司、市文广出版局。

(三)热点问题排序

二、重点工作

(一)启动“1355”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建设。3月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夏海国主持召开会议,部署“1355”社会协同管理服务创新工程第一期项目《乡镇街道协同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会上,平台软件建设方就“1355”社会协同管理平台前期建设、推广和运用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市政法委、公安、财政、卫生、民政、信息中心和莲都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围绕网络构架的安全、保密、信息录入、资源共享、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继续开展县(市)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督查。为进一步加快各县(市)数字城管平台的建设进度,3月下旬到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开展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督查工作。在听取了三个县关于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的汇报后,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县(市)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工作的目标。

(三)加大案卷督办力度。根据今年结案率达到95%以上和及时结案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针对前两个月部分部门结案率和及时结案率不高的问题。调整联系人员,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通过系统督办、电话督办、现场督办等形式,加大督办协调力度,提高各部门案卷的结案率和及时结案率。

三、存在的问题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5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规划发展,空间数据,信息化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what is "Digital City" and demonstrates "digital city"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existenc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ity"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hile put out our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recommendations and prospects.Key words: digital city,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patial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源于“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做了“数字地球: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以来,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便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风靡全球,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设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浪潮。数字地球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引起了全人类社会的共同重视。

所谓“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数字城市的定义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在一个城市或一个特定区域内能够进行可视化,分析和仿真。

(2)应用现有的和规划中的城市三维模型提供一个协同的管理和分析环境。

(3)综合来自市政管理,管线管理,工程公司以及公用事业部门政策、规划和建议,方便公众查询并提供决策支持。

(4)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安全地、充分地集成CAD、GIS、MIS、仿真和可视化数据。

2、“数字城市”的应用

数字城市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示城市及其各种信息,不仅包括城市各类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直接信息(如地形、地貌、建筑、水文、资源等),还包括相关的人口、经济、教育、军事等社会数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智能性质的城市信息系统。“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数字城市的建成,将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数字城市实现了城市生活的智能化,目前发展较快的应用之一是电子商务,即通过网络实现购物、业务交易等活动。同时,通过网络可访问其它城市、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信息。数字城市的用户包括政府机构、研究单位、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服务器可以完成查询、分析、地籍管理、城市规划等服务。

数字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先进的三维数字城市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方法。传统的图纸规划方式效益低,,而且城市规划的质量得不到提高。“数字城市”可为我们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一个全新的手段,通过“数字城市”中的机载传感器可动态获得大量城市影像信息,经过高效的数字加工处理,提取三维城市地物的位置信息、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通过一定的整合手段,就可得得到城市规划的基本图件。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城市环境的设计和未来规划:创建并共享城市未来远景,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可以浏览与其相关的规划和建议,在数据拥有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保护数据私有性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分析、可视化和仿真:一个真实地提供丰富、详细、精确内容的城市模型,一个支持协同决策的直观环境,轻松访问城市、管线、商务以及公众服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提供决策支持。

(3)三维设计和信息的进一步演进:整合各种来源的数据,创建和管理特定事件,搜集并比较各方建议和评论。

3、“数字城市”的作用

数字城市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身边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数字化特征的城市。这种数字特征正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由于数字城市的构成和运做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这个崭新的城市结构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城市的运行缺陷,有助于解决现有城市问题。

3.1当代城市中的问题

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与之相呼应,有些城市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人口和物质资源高度聚集,经济成份、科技要素高度聚集,交通网络高度聚集。聚集是工业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它创造了繁荣的城市经济,促进了人类的物质拥有,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

高度聚集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影响,造成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建筑稠密、住宅紧张、道路拥挤、交通阻塞、城市环境混乱;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猛增,造成城市供应的紧张和能源、资源短缺;噪声日益严重,使人的心跳速度加快、紧张,心情变得烦躁:“三废”排放量与日俱增,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萎缩,城市空气的自然净化率降低,城市的优美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有效的资源配置,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

3.2去弊存利

当代城市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聚集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是缺乏认识城市规律、预测城市未来、监管城市开发的有效手段所造成的。解决城市问题不能简单地方法,而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数字城市是人类对物质城市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其本质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认识,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在数字化的城市里,人们不必聚集在城市中心,通过网络完全可以享受发达的信息和实现网上购物等需求。数字城市通过发达的网络,可使各种经济要素相对分散布局,降低拥挤成本,提高城市效益。能够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协调和畅通。是解决现有城市问题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重点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数量及规模都将有较大的增长,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基准。

(2)建立起有效的城市空间数据特别是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努力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的分级、尺度和内容体系,实现数据形式的多样化。

(3)建立健全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完成若干城市空间数据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4)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分发和服务体系,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建设服务。

(5)发展先进实用的空间信息获取、更新、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为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4、“数字城市”的远景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早启动、早规划比晚启动、晚规划要好。要抓住网络资源与数据资源共享与互联这两个核心环节,作好规划,解决政策、标准和设计问题,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展望未来,从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到数字城市,再到数字小区,将逐步成为现实。虽然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但只要按照既定发展战略逐步向前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城市的普及将不再是空中楼阁。

与大城市相比,阜阳市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较为落后。但应该看到,随着阜阳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今后数字城市的建设要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发展条件较好、范围不大的市区进行数字城市的初步实践。

数字城管工作建议范文6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改进管理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城市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精确、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为贯彻建设部《关于推广*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精神,现就我省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坚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市场、技术、教育和数字化等多种手段,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表明,政府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等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既实现对事件(部件)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动态管理,又依靠同步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等方面,实现对各专业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综合考核评价。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信息资源,研究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管理数字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监督"、"管理"两个轴心并行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对于有效解决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党的*和*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起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二)目标

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管理系统和内容不必追求大而全。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要执行统一的部颁行业标准,便于市、区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有利于各地相互交流,学习提高。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生搬硬套。

5、成果共享原则。要注意总结推广试点城市(城区)的成功经验,系统建设可采取合作开发、联合招标、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降低基础研发费用和学习成本,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力求避免因重复研发等原因,造成资源、资金、时间的浪费。

三、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步骤

(一)建立推广平台,学习试点城区的工作经验。有条件的城市(县)要按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创建工作。认真学习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技水平。

要立足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案。要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实施新模式的数字化技术、标准、规范和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布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运行机制,落实组织、资金保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要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的要求,拟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突破传统的城管模式,优化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通过建立指挥处置和监督机构,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经济基础较好,且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数字化城管模式。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可先挑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一个或几个城区作为工作试点,待试点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后,再在建成区乃至更大范围全面推行。

(三)立足长效,完善工作机制。要注意城市管理系统的扩展性,尽可能对现有数字化资源实施有效整合,并为系统的升级换代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内各行政区之间的系统联网留下接口。要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元性、全程性、综合性、可控性的城市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框架。

四、认真组织,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