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例6篇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精准扶贫 现实需要 理论基础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99-01

一、 精准扶贫思想的现实需要与理论基础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现实需要

在主持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指出,农村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现实需要。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集中各类资源,聚焦扶贫对象,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能够帮到点上、帮到根上,让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能够真正地脱贫,走上小康之路,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共同富裕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

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社会的初步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我党的重要使命。强调,促使全民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现阶段极其紧迫的任务。做好扶贫工作,帮助困难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使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这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精准脱贫就是要摆脱以前灌溉式、一把抓的脱贫方式,通过建立档案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底细,实现动态调整,因人因户因村实施相对应的政策,突出产业扶贫,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

二、 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

“精准扶贫”最早是在2013年11月3日,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的。他强调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总理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时,都对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所谓精准识别就是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具体的方法将低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精确地识别出来,同时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摸清帮扶的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识别出扶贫对象后,要采取精准的扶贫措施使扶贫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针对不同情况的困难户要进行不同的扶贫项目。例如,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主体,可以直接向其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粮食、衣物等物资,帮助其日常生活。而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政府可以向其投入一定的扶贫资源,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技术的输入等,使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生产自救,逐步走上脱贫的道路。

三、 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

(一)开展全国性的贫困普查,做好基础调研工作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为了解决识别模式中存在的识别偏差等问题,我们应该开展全国性的贫困普查,精准掌握我国当前贫困地区地域分布、贫困人口的数量、人口结构、教育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对于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扶贫客体不准确的问题,从而保证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扶贫很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医疗、水电、教育等基础设施差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问题。积极营造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不仅是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保证,也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应从各方筹集建设资金,以建设资金投入为杠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 BT、BOT、PPP 等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全面宣传与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施效率

扶贫先扶智,全面宣传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把握程度,可以椭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宣讲扶贫政策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施效率。

参考文献:

[1]越光.浅谈公共图书馆以农家书屋为阵地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以六盘水市图书馆一个扶贫点为例[J].贵图学苑,2016(3):28-30.

[2]黎立义,蒋业宏,石磊.浅谈“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农业发展银行广西区分行为视角[J].区域金融研究,2016(8):56-59.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2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我国扶贫工作发表了系列讲话,其中涉及到有关如何更好开展扶贫工作的相关战略,并且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的扶贫观当中,不难看出其中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原型,这对我国扶贫开展和落实扶贫工作有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对积极有效实施扶贫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意义[1]。由此可见,在我国扶贫工作中,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农村扶贫,以下就具体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其中国化发展运用分析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当中,贫困理论主要提及的内容包括了贫困根源的分析、解决贫困的方法等。依据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涉及到两大原因,即制度的贫困和阶级的贫困[2]。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的具体分析当中,明确提出要打破和消灭无产阶级的贫困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只能通过消灭私有制才可以实现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时代变化发展每段时期出现新的矛盾、问题,其中关于如何解决贫困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如毛泽东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中央领导人正面提出并承认社会主义存在贫困的问题,并将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进行了中国化的第一次尝试,力图通过不断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中“三大改造”“工业化”“土地改革”等均相继开展,我国社会逐步脱离贫困。到了邓小平时代,更是将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充分与我国国情结合,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此时,我国进一步脱离贫困,经济得以飞速发展[3]。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之下,现代社会解决贫困问题,则是以主席在十八大的系列讲话及扶贫观为主的,以实施精准扶贫开展和落实扶?工作。

从以上对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及其在我国发展运用的分析,扶贫是我国现代社会解决贫困重点和关键,尤其是针对我国农村的扶贫成为当下的重点内容。就此,“精准扶贫”也上升到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二、当下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社会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将其理论进行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扶贫方面有着深刻的体现。但是,从扶贫工作本身而言,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农村扶贫精准程度不足

目前针对农村扶贫,最为重要的是实现精准扶贫,提升扶贫的实际效果。但是在开展农村综合性扶贫方面,其精准程度仍有待提高。就该问题,其具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1)农村扶贫当中,扶贫对象标准、扶贫程序、扶贫资金等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带来真正贫困户的遗漏,降低精准扶贫的效果[4]。依据2011年我国农村扶贫监测报告的数据,农村贫困户户的受益率仅占17.6%,这也反映了扶贫精准程度还不是非常高。(2)在精准扶贫中,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于为贫困户为提供无息或低息的贷款,但是在由于贫困户对这方面的支持并不是非常了解,真正参与其中的农户非常少,如此一来,该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手段不能够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二)农村脱贫状况不稳定

农村脱贫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具体指的是由于市场变化、家庭原因等各种因素造成已经脱贫的农民又回到贫困线以下的问题。该问题在农村扶贫工作当中是比较常见的,甚至在部分地区贫困户返贫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市场变化为例,农村贫困户从事农业生产、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其收入,由此使得农户脱贫不稳定。如受到市场价格变化影响,如果洋葱、鸡蛋等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农户收入也会因此降低,甚至陷入新的贫困。

(三)精准扶贫机制不完善

精准扶贫工作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扶贫机制作为基础保障,即以“委托-”为基础,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公共性扶贫机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这一机制当中的问题也逐一突显出来,例如机制中各部门、机构等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权责不明或者履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又例如扶贫机制在监督体系方面,存在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实施不到位、监督渠道不畅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下,扶贫工作的具体开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对实现国家富裕、民族富强是不利的。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农村扶贫路径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现代社会农村扶贫工作开展及其效果的体现,需要依赖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需要进一步扶贫方法的优化。就此,以下则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农村扶贫的路径。

(一)以精准扶贫对象实现农村扶贫

在农村扶贫当中,精准扶贫的开展首先需要进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基于此,相关政府部门、机构应当从基层工作入手,依据农村排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等进行细致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相关政策具体将扶贫措施实施到真正的贫困户当中,实现有效的精准扶贫[5]。例如,将贫困户可具体分为丧失劳动能力、家庭人口结构等形成的贫困户,针对这些不同原因致贫的贫困户,相应地实施低保、扶贫贷款等相关扶贫工作。此外,在确定扶贫对象的过程中,合理评价标准衡量农户是否贫困非常重要。因此,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农户的收入作为标准,而是以多元、自主性质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判,实现真正的贫困户识别,进而开展一区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扶贫,以上措施,均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要求。

(二)以群众为基础实现农村扶贫

所谓以群众为基础实现农村精准扶贫,主要是指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等需要坚持以群众为基础,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简而言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具体了解扶贫资源的利用情况,将广大贫困户所关心的利益问题、热点问题纳入到扶贫规划中来。就此,扶贫工作具体开展,可以通过村民会、评议会等宣传、听取广大群众的建议,让广大农村人口在了解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就精准扶贫进行自主参与、自主监督等[6]。由此,既是以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为指导,又充分实现了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年来,在“6・18”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全国各地把深学笃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扶贫工作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奋力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年后的6月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与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贵州省扶贫办具体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重温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形成过程,深入学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导意义,深度领会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丰富内涵,深刻体认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对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的新战略、新理念、新思路,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在国内国际减贫史上的重大成就与积极作用。

形成过程

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扶贫开发作为国内调研和工作的重点,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战。31次国内考察,18次涉及扶贫,8次把扶贫作为重点,连续4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时点,就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践,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用“五大发展理念”

统领脱贫攻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刘永富

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源于总书记一以贯之、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源于总书记使整个国家和民族尽早“摆脱贫困”的历史担当,源于总书记40多年来从农村到县、市、省、中央矢志不渝探索扶贫开发的实践积淀。

在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发展过程中,有4次讲话非常重要。第一次是2012年底到河北阜平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这是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开篇之作”。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三个格外”、科学扶贫、内源扶贫等重要思想,着重强调扶贫开发的极端重要性。第二次是2015年到贵州考察发表的“6・18”重要讲话,这是总书记系统阐述精准扶贫思想的“精准之作”。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等重要思想,奠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思想基础。第三次是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发出携手推进全球减贫事业的“中国声音”。第四次是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长篇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标志性著作,系统阐述做到“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等重要思想,全面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用五大发展理念统领脱贫攻坚,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创新意识、廉洁意识,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兑现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实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消除绝对贫困的美好愿望。

指导意义

春风化雨,涤荡心灵。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让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收获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群众在学习中增强了干劲、凝聚了信心。这次座谈会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对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学习,是一年中全国各地特别是贵州在学、思、践方面的成果集中交流,对于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来讲,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理论武装和智力支持。

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对全国具有普遍指导性,对贫困地区具有现实针对性,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股学习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着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动脱贫攻坚的实践指导性贵州省委书记 陈敏尔

去年6月,总书记亲临贵州省视察指导并就扶贫开发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对各级领导干部有打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意义,对全党全社会有合力扶贫、全力脱贫“动员令”意义,对展现大国责任、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国家扶贫开发“宣言书”意义,对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创新有“里程碑”意义,对推动脱贫攻坚实践有“指南针”意义。

一年来,贵州全省上下始终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努力把讲话精神渗透在思想里、贯彻在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果。通过深入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战略谋划,充分体现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辩证思维,充分体现了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和行动指南。当前,扶贫开发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贵州将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作为,把脱贫攻坚作为贵州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继续打好“六大脱贫攻坚战”,加快搭建产业园区平台、扶贫融资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发挥政治优势,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不辜负中央对贵州省的亲切关怀和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

努力做到“四个坚持”的针对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刘永富

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基础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核心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内容包括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科学扶贫、内源扶贫、社会扶贫、阳光扶贫等方面。

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广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努力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二是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三是坚持把外部帮扶和自力更生作为脱贫攻坚的实现途径;四是坚持把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

丰富内涵

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归根到底取决于理论上的清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自觉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学习贯彻过程转化为完善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

用红色优势助推扶贫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 俊

扶贫工作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贵州而言,更是中共贵州省委历史上值得记载并大书特书的事情。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对于这样一个重大战略行动,一定要记录好研究好宣传好。

因此,需要树立即时跟进、即时记录、即时研究的理念,不要等到时过境迁后,再去搜集资料进行总结研究。建议,一是加强对遵义会议研究,挖掘好贵州丰富的党史资源。以此激发人民群众战胜贫困、实现小康的决心。二是抓好红色文化建设,加强党史宣传教育。三是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央党史研究室将帮助贵州完善革命老区遗址保护和利用规划,支持贵州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建设,支持贵州搞好红色旅游规划,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四是即时跟进扶贫工作、记录扶贫历史,编撰“贵州扶贫工作纪实”。收集相关资料,一方面记载好研究好贵州扶贫开发的全过程,形成“贵州扶贫工作纪实”系列丛书,并将这一成果及时转化为不同的宣传形式,一方面把贵州的扶贫工作宣传出去,另一方面进一步凝聚人心,打好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要富有创造精神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 晋

搞好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这意味着小康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要全面。这就需要从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因此,首先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第二,用补齐“短板”和政策“兜底”的新理念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第三,以“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如何“补齐短板”,如何让“政策兜底”?总书记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思路。随着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出,“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地干,难以按期完成任务。”因此,最好的思路是扶贫必先识贫,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总书记提出要做到“六个精准”,明确了“扶持谁”和“谁来扶”的问题。关于“怎样扶”的问题,总书记在“6・18”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计划,此后,又提出“五个一批”脱贫路径,丰富和发展了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分类施策思想。这些都是对新阶段扶贫思路的开拓创新。

创新实践

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016年是打好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既要坚定信心,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攻坚克难,高度重视扶贫面临的挑战。在实践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明确时间节点、进度要求,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抓出成效。

扶贫工作要深抠细节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罗 蓉

以贵州为例,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到2015年已经搬迁42万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十三五”期间,贵州将对仍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130万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尤其需要进一步以精准扶贫思想指导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在移民搬迁上,要在细节上变“要我脱贫”“要我搬迁”为“我要脱贫”“我要搬迁”。把“输血”和“造血”结合,和扶志结合,和智扶结合。在移民搬迁中,要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考虑进去,要对移民村组进行整体搬迁,避免打破原来的关系。

党建扶贫的使命承担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教授 孙兆霞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从体制机制划分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种类型。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事实上存在一种贯穿30多年我国减贫事业伟大征程的、起着主心骨作用的反贫困实践类型,即党建扶贫。

1986年2月6日,贵州省委、省政府选派3000名省、市州机关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伍奔赴26个极贫困县的1238个乡镇开展扶贫工作,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大规模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历史起点。三十多年的党建扶贫,极大地改变了贵州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与时俱进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作法,极大地提振了贫困群众决战决胜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从减贫发展与改革开放并行的视角,看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的党建扶贫工作,可以发现,虽然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有所不同,但30年不变的却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减贫事业的使命承担和庄严承诺。一直提供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政治信仰和组织资源的供给。这种巨变中的坚守、万变中的不变,是中国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的贡献中最值得珍视的经验,也是我们应该从历史的大江大河中可以发现的闪耀着光芒的规律和价值。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恒大集团副总裁 姚 东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恒大集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全国政协的指导下,于去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计划三年无偿投入30亿,通过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结对帮扶大方,恒大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恒大集团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视察贵州时的讲话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一定以担当精神、实干作风和为民情怀,扎扎实实把帮扶大方各项工作做好,与大方县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让贫困百姓过上好日子。

东西携手“路”更宽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孙立杰

青岛与安顺人民一道,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系列讲话精神,统筹资源、凝聚力量、增强实效,进一步推动各项帮扶工作由“单向向双向合作”“输血式向造血式”“政府向社会多元化方向”转变。

今年,是青岛与贵州结缘第20年。让青岛与安顺“心”贴得更近、“手”拉得更紧、“路”走得更宽,是青岛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青岛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部署,有各级、各部门、各城市的鼎力支持,将一如既往地与安顺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不断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规划,创新产业扶持、科教支持、生态发展、乡村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脚踏实地,把这场脱贫攻坚战打赢,共同实现同步奔小康目标。

成就与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使7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成就的93.3%来自中国。但是,截至目前,我国仍有5575万人没有脱贫,贫困状况依然十分严峻,还有少部分人贫困程度较深,生存生活环境复杂。距离党的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减贫任务繁重,形势逼人。我们面临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应有之义。

继续采用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是合理的中财办(中农办)农村二局巡视员 张建军

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国际社会也纷纷点赞。近日到访中农办的世界银行贫困问题专家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整套反贫困政策举措给予热情赞赏,特别是对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战略,将为世界反贫困事业树立典范。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4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开江县委《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开江县委[2014]27号)文件精神,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我局扶贫攻坚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按照中共开江县委办公室、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江县2014年度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委办发[2014]17号)安排,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村社道路,构建骨干网络,助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思路,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贫困村社发展条件,破除影响贫困村社发展的瓶颈制约,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以村级道路畅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扶贫攻坚行动(责任人:曾德胜、唐辉)

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扶贫移民局、县以工代赈办、有关乡镇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建制村通水泥(沥表)路建设,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搞灾能力,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2014年到2020年,按照通村公路实施相关要求向贫困村规划道路硬化、环网路建设,提升农村客运公交通达率。

(二)行业扶贫攻坚行动任务(责任人:曾德胜)

1.设计所:加强对全县贫困村村道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廖丹)

2.规划股:在全县11个乡、镇贫困村规划硬化村道公路40公里。其中:广福镇2公里,新街乡3.4公里在,任市镇4.2公里在,靖安乡4.5公里在,甘棠镇6公里,讲治镇5.2公里在,新宁镇2.3公里在,普安镇7.1公里,新太乡0.4公里,回龙镇1.4公里,梅家乡3.5公里。(责任人:潘先平)

3.建管股:根据规划,组织实施硬化村道公路40公里。(责任人:涂德文)

(三)帮扶甘棠镇跳蹬河村、高寺村攻坚行动任务(责任人:古雪云)

1.局党组:成立帮扶机构,明确人员、职责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审定帮扶工作计划。每年至少2次到村研究帮扶工作,每个季度到村召开1次群众会议。(责任人:阮德章)

2.行政办公室:草拟帮扶工作计划,摸清帮扶村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并形成调查研报告初稿,完善半年、全年帮扶工作总结,撰写帮扶工作相关信息和其他要求上报的材料。(责任人:雷挺)

3.财审股:单位自有资金投入不得低于21000元。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以上。(责任人:巨建明)

4.局人事股: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负责收集相关股室工作情况资料统一归档。牵头安排组织为帮扶村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完成3件以上实事。安排局正科级以上领导每人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领导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并牵头组织干部职工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责任人:黄朝霞)

三、工作措施

(一)扶贫帮困机制

1.深入帮扶村精准识别贫困户,认真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制定长期有效的脱困措施和帮扶制度,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2.职工结对联系户帮扶。通过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进行扶贫和救助,以一帮一、一帮二和一帮三的形式,对相关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长期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帮助提高生产技能、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解决生产资料,引导和支持脱贫致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二)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1.定期走访制度。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

2.帮困协调制度。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出上,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困,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安排部署帮困工作。

(三)扶贫措施

1.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

2.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协助道路硬化建设工作。

3.结合万名干部进万家入户五四工作法等活动开展送温暖、助学业活动。开展对优抚对象、五保户、孤老孤儿、低保户、残疾特困人员慰问,送去温暖;对贫困户上学子女予以资助,帮其完成学业;帮助帮扶村搞好基层组织建设。

四、工作要求

县委县政府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各股室要把帮扶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把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真帮保脱贫,不脱贫不脱钩。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严禁以帮扶为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已或亲友谋权不正当利益。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对东山镇大旺村的精准扶贫,现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三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464万元,完成扶贫村东山镇大旺村通组联户公路建设6公里;完成村、组、户农电低网改造;完成青竹沟、廖家湾2座小二型水库整险和8座山塘升级改造;完成灌渠块石砌护、沟渠疏洗、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标准垃圾池建设与维护;完成村部维修与村级卫生室建设;完成村级自来水建设和互联网建设等项工程(具体见附件1)。

同时,建好扶贫村、组、户困难人口和整体脱贫卡档,建立和完善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8000元,着力解决扶贫村81户226人脱贫致富。

三、工作重点

按照县委扶贫工作会议安排,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教扶贫。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一是宣传政策,大力宣讲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步骤作法,使之认识到2020年全国全面小康不能再掉队。二是专项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事业成功人士,组织村民和贫困户进行专项讲座和经验推介,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基本技能。三是正面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启迪和引导农民根据社会需求调优生产结构,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四是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困难,实现9年义务教育目标。

(二)项目扶贫。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大环境下,发挥交通行业优势,一方面要深入实地调查,澄清贫困村道路建设底子,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办点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上下联动,精确投入,优先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经过三年努力,采取专项投入,农户赞助的形式,实施扶贫村通组联户道路硬化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的交通保障。

(三)结对扶贫。按照安排,对扶贫村实行第一支部书记和办点干部常年驻村办公。动员局机关和局属7个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一至两名工作人员结对包干,所有帮扶人员要深入贫困群众实际,掌握帮扶对象实情,帮助查找贫困根源,制订脱贫规划,三年内逐步甩掉贫困帽子,认真落实一帮一责任制,将结对帮扶情况登记造册,并予公开、公示。

(四)联动扶贫。会同县烟草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加快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联系水利部门,推进水利设施改造升级。二是联系电力部门对危险线段和农电低网进行立项改造。三是联系环保部门进行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垃圾池规范建设与维护。四是联系党建、卫生、电信等部门,解决村部维修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经费困难,启动和加快村级互联网建设。

(五)救助扶贫。一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扶贫村参合率达100%。二是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卡档,为无儿、无女、无依托的孤寡老人积极申报五保户,对病残、智残、肢残和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按程序解决低保待遇,全面落实民政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对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争取专项投入并适当予以资助,做到贫有所居,困有所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交通运输局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陈绍汉任组长,副局长郝传宏、黄勇、余新平(常务)任副组长,运管所、路政大队、公路所、公交所、质安所、港航所、航道所为成员单位,各单位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于帮扶对象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到深入农户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部署和协调精准扶贫任务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结对抓的良好工作局面。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5

一、“高”点引领,强力推进

(一)高水准定位。在省领导帮助下,南河村聘请河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前瞻性和科学性,经过反复实地勘察,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完成《行唐县南河村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和《南河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高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科学引领。

(二)高强度推动。一是下手早。在该村确定为省领导扶贫联系点后,省政府办公厅联络员作为“先头部”,察实情、摸底数,提前进村入驻,实地调研,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工作组开展帮扶厘清了思路。二是行动快。工作组不等不靠,第一时间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帮扶措施,并积极开展外出考察、申报项目、跑办资金、协调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三是决心大。结合村情科学分析,深入研判,明确提出力争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的工作目标,以攻城拔寨的气势和背水一战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

(三)高效率协作。许宁副省长两次到村调研指导,多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并作出指示,关键节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省政府办公厅充分发挥组织联络、督促协调职能,省国土资源厅认真履行帮扶主体职责,省科技厅、省科协、河北农业大学积极提供项目支持和技术指导,当地县乡干部靠前指挥、现场办公,村“两委”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形成了高效运转、行动有力的扶贫工作机制。

二、“准”向聚焦,精准施策

(一)情况摸得准,打牢基础。一方面,精准识别贫困。工作组把入户走访摸排和精准识别贫困户作为重点工作,对贫困户家庭成员、生产经营、经济收入和生活情况进行摸排核实,精准识别评估,核定贫困对象,建立帮扶手册,真正把扶贫对象摸清摸准。另一方面,精确掌握家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等,全面了解村庄产业发展、自然生态、人文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情况。运用无人机技术精确掌握全村土地存量规模,邀请省农林科学院专家对土壤、水文等情况进行专业量化分析,为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二)产业选得准,多点发力。立足南河村种植基础、养殖习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科学选择扶贫产业。一是改善提升传统种植业。改进改良品种,建立谷子种植示范和脱毒甘薯示范基地,建设甘薯储藏恒温窑,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引进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结合南河村水文地质条件,引进黑皮鸡枞菌种植,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种植,使近一半的贫困户参与其中,收益可期。

(三)政策吃得准,增强实效。坚持把吃透吃准扶贫政策作为关键,精准对接“五个一批”普惠性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认真落实山区教育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培养长久脱贫致富的“希望”。同时争取特殊政策,发挥南河村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占补平衡项目,以地生财,助力脱贫攻坚。

三、“新”处着力,创新探索

(一)以新思维谋划新发展。为增强发展后劲,工作组将全部耕地、村庄用地和未利用地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范围,整治土地5100多亩,提升改善地力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整合区块发展上,打破“一亩三分地”惯性思维,将产业发展定位、交通设施互通、旅游资源共享等与周边村庄协同谋划、综合考虑,促进共同发展、整体提升。

(二)以新科技打造新业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向科技要效益、增收益,引进的黑皮鸡枞菌项目,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稼圃麟(霸州市)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工厂栽培技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目前总投资410多万元的项目一期已竣工,建设15个大棚,吸引90户贫困户参加,据测算,仅此一项户年均增加收入3万多元。力争通过2-3年“精耕细作”,将项目基地建成集种植、深加工、物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三)以新模式提升新效能。贫困群众致富缺信息、少门路,仅靠一家一户难以适应市场。省政府办公厅会同驻村工作组超前谋划,帮助南河村在市场营销、打造品牌上出思路、想办法。该村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黑皮鸡枞菌项目上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采用“六位一体”(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建立“四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来源、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规范、分户生产经营)经营管理机制,贫困户通过按股分红和劳动用工获取收入。

一年来,南河村精准扶贫脱贫取得了积极成效,饱含了各级干部的无悔付出和默默奉献,饱含了当地群众的奋发图强和勤劳打拼,也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有益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前提保障。省、市、县、乡有关单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精准扶贫脱贫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为南河村发展指方向、明路径,协调问题、解决困难,使南河村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得明朗、走得扎实、走得顺畅。各级领导的关心、各个方面的支持,从根本上保障了扶贫脱贫工作成效。

启示二:科学统筹、精细谋划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基础。工作组将谋划扶贫思路举措作为首要任务,高水平编制完成精准扶贫产业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所有措施都围绕规划制定,所有产业都依据规划布局,量身定做、精准细致。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必须要有高起点、高水平的科学规划引领,找对方向、找准路子,精准扶贫才能扶到点上,精准脱贫才能脱到根上。

精准扶贫工作思路范文6

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发言材料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xx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重大契机。我们将把学习教育与大扶贫战略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精气神,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

在“学”上获得力量,坚定脱贫攻坚信心。坚持和完善“xx大讲堂”、党员教育“六上工程”、“三会一课”等举措,结合学习讨论、讲党课、“党的声音进万家、话儿记心上”宣讲,邀请全省“文朝荣式好支书”王清华、李平洲等身边典型言传身教,推动广大党员深刻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强化担当,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在“做”上展现风采,争做脱贫攻坚先锋。坚持把“好人好马”向一线聚集,以乡、村换届为契机选好建强“三支队伍”,精准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扶贫成效观摩学习活动,挂出作战图、吹响冲锋号、下达督查令,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当好脱贫攻坚主力军和先锋队,敢做敢为、善作善成,靠本事吃饭、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拿事实说话。“七一”前夕,评选表彰一批脱贫攻坚能手。

在“改”上动真碰硬,扫清脱贫攻坚障碍。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信心不足、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存在等问题,集中开展州、县、乡三级大培训。组织各级党组织以支部为单位认真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围绕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作风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认真落实省委“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意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强化正向激励保障和负向惩戒约束,积极探索建立“党建考核看扶贫、干部考评看扶贫、干部任用看扶贫”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铁一般的攻坚拔寨队伍。

在“干”上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实效。立足优势把党的政策落实好、把帮扶思路谋划好,用心用力做好山地特色农业和山地旅游“两篇文章”,全面实施文化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19个脱贫专项工程,做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人一技”精准施策。积极推动党建扶贫示范县建设,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探索推广“十户一体”抱团脱贫、携手致富经验,学习借鉴“三变”“秀水五股”好做法,着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贫困党员脱贫等重点工作,继续通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站)、留守妇女互助组、“儿童之家”等平台统筹解决好特殊人群民生问题,奋力实现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努力闯出一条农文旅结合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发言材料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提出恰逢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刻,笔者认为,乡镇基层干部要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全面唤醒党章意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最重要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就是党章。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做为终身的必修课。用党章规范自己,用党章约束自己,恪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党章,牢固树立一名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学习系列讲话,清楚明白每个党员在当前怎样围绕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如何来干,干些什么,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可以这么说,系列讲话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南。脱贫攻坚是我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性的工作。脱贫攻坚没有做好, “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假话。所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每个党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就是当前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具体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工作部署的堡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如果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够,就有可能在思想上松懈,身份意识淡化,积极性消退,党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沦为有其名无其实的“挂名”的党员,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将会陷入“软弱涣散”状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就会表现出发力不足。

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广大群众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章》和习系列讲话精神,唤醒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引导广大党员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让农村党员结合农村实际,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进一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领会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有效性

习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开发成败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我们学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要真正把精准理念落到实处,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切实解决扶持准、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想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想法设法帮助广大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也就是要在精准帮扶的“学和做”上下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科学分析,找到“穷根”对症下药,区别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就我县而言,要着力抓好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光伏发电、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畅通工程、干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要工作,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抓产业、建光伏、单位扶、干部帮等一系列举措,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达到如期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三、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广泛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习明确要求:“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聚集到脱贫攻坚上来”。“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树立‘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学习习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在动力,帮助贫困群众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实现人生出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两学一做”到底学的怎么样,做的是否到位,最终效果要体现在推动发展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摆在全县党员干部面前一道必需攻克的难题。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认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以实际成效为自己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做最好的证明,真正做到践行“两学一做”,助力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发言材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央面向全党8700余万名党员、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出的重大部署,亦是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契机。“两学一做”的成效如何,不仅要看“学”和“做”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要把“学”与“做”运用于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上。目前而言,就是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立攻坚之志、汲脱贫之智,在“做”上精准施策、辨症施治,做到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下攻坚之志。“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学是基础,党员干部只有真学真懂,方会真信真用。推进“两学一做”和脱贫攻坚,首先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基本功,认真研读、学深学透,深入思考、铭记于心,让党章党规成为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通过党章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通过党规学习,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明晰履职尽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把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坚之志、激发拼搏之力,攻坚克难啃“硬骨”、一以贯之挖“穷根”,不打赢脱贫攻坚战誓不罢休。

汲取脱贫之智。党的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论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把系列讲话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尤其在脱贫攻坚中,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就是党员干部推进工作的“指明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学习领会系列讲话与推进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群众矛盾化解等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掌握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脱贫智慧在攻坚一线运用起来、实践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