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例6篇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1

昨天,北京读者陈先生向本报“报料”称,他的朋友刘俊杰在河南省新郑、新密、禹州交界处的具茨山拍照时发现了大量神秘的形如石刻地图、石雕水利模型的遗迹。而该地域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如果这些石刻属实,“大禹治水”这一千古之谜是否将由神话传说回到历史事实?  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他的拓片。信报记者王巍/摄惊人发现  深山中发现奇怪符号  昨天上午,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来自河南的摄影爱好者刘俊杰先生。提起发现“神秘符号”的缘由,他告诉记者,那还是1988年的春天,酷爱拍摄风景照的他来到了位于新郑、新密、禹州交界处的具茨山上。“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些奇怪的符号,我发现一块石头上凿有好几串整齐的圆孔。再往别处看,惊奇地发现旁边的石头上也刻有这些奇怪的符号,而且周围还有成片成片刻有不同符号的岩石,虽然有些岩石的外表已经风化,但上面的符号还清晰可见。”  接下来的十余年中,刘先生先后多次去具茨山,寻找这些神秘符号并拍摄下来。“从1988年至今,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一共发现了3000多处这样的符号遗迹。”据他介绍,这些石刻符号分布在总面积400-600平方公里的山上,大约有5个峡谷都存在这些奇怪的符号。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天书”藏在悬崖峭壁上岩石拓片记录神秘符号  记者看到,在刘俊杰拍摄的照片中,有单个的符号,也有类似书法的成串“题字”,还有成行成篇的,以点、圆和几何图形组合居多,有些几何图形和古代布阵图十分相似。  刘先生给记者拿出了一本具茨山石刻图谱,他在多达几十页的图谱上,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他所看到的上千种“神秘符号”。“这样的图谱有好几本呢,我还对一些岩石进行了拓片。”说着他取出一幅拓片图。记者看到,这张拓片图有近两米长,一米多宽。刘先生指着图中几处长长的空白处说,“有专家推测,这些空白处标示的就是古时的河流,而这块正方形的空白处,应该是当时聚落居住的地方。”  专家说法  可能是原始社会岩画  刘先生告诉记者,这座山位于河南省禹州北部山区,而该处在历史上也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域。究竟这些神秘的符号与历史有何关联呢?  为了寻找答案,刘俊杰先后找到了河南省内一些权威文物考古专家进行鉴定。有专家认为这些岩石上的符号与过去在陶器上发现的符号都不同,推断像是人类早期的刻画符号,也可能是汉字出现以前的早期刻字符号。也有专家推测,这些符号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人类岩画。  石刻可能出自大禹时期  从事水利研究工作的不愿透露名字的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发现。“大禹治水在历史中一直被认为是传说,但并没有相关的历史证据,但发现神秘符号的禹州在历史上就是大禹封地的地域。大禹在水利史中一直被称为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我国历时多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现已完成,有专家也认为历史上确有大禹这个人。”  张先生同时表示,虽然发现了大量奇怪的符号,但现在并不能确定这些符号就与大禹治水有必然联系,只能由此推断这些符号有可能出现在大禹时期。  字符意义还需考证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王副所长告诉记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大禹治水确实是在我国河南省和山西省南部这一带。从所提供的发现神秘符号的地域来看,该地域是与大禹治水时期所在地域相吻合的。但禹的活动范围很广泛,并不能以此来断定石刻与“大禹治水”有何必然关联。  王副所长告诉记者,关于大禹治水,目前在史记中尚未发现有确凿的历史记载,但几年前有考古学家在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关于“禹治山川”的记载,这对禹及大禹治水的考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王副所长同时表示,考古是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并不能依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就下评断。对于这些“神秘符号”,首先要了解它们是什么样的符号,可能有什么样的解释,它们究竟出现在什么年代。此外,这些刻有符号的岩石与附近的遗址有何关联,是否均为同一时期,“还需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至于此发现究竟有何意义也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 神农架 发展 绿色经济 战略措施

一、神农架独特的生态资源

神农架是大巴山东段余脉,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神农架山系呈叶脉状向四周延伸,东接荆山,西依秦岭,南滨长江,北临汉水,纵横千余里,构成高山大谷的地貌,覆盖整个鄂西北,囊括兴山、宜昌、秭归、远安、荆门、南漳、保康、房县、竹山、竹溪等十多个县市。其人口相互流动,有着共同生产生活方式和区域文化习俗。其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形成独具特色的大神农架自然生态文化圈,对华中地区生态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神农架山脉将武当山和三峡工程库区左右连成一体,与恩施自治州隔江相望,其独特的生态群落、物种遗传和地质地貌价值难以估量,更不可复制。

1、古老的地层、地质构造和独特的地貌

神农架保存着古老的地质演变史,其地质地貌是一座天然的古地质地貌博物馆。神农架露出最老的地层距今约19亿年,厚度达到1.27万米,构成古老的基底,其中含有古生物、植物化石和微藻类化石。神农架林海茫茫,层峦叠嶂、沟堑纵横,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流水、岩溶和冰川地貌。其冰川地貌是第四纪冰川留下的遗迹,弥足珍贵。

2、多样的动植物及原始生物资源

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原始森林,神农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地貌类型,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场所。它是第四世纪冰川时期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和栖息地,是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

根据朱兆泉、宋朝枢1999年的神农架科学考察集,仅神农架保护区内共有兽类75种,鸟类308种,两栖动物23种、爬行动物40种,鱼类资源47种,昆虫资源560种。有金丝猴、猕猴、华南虎、豹等部级保护动物14种。保护区内植物资源更为丰富,有高等维管束植3183种,蕨类植物297种,裸子植物30种,被子植物2435种,占中国植物总数的56.7%。古代特产单种属植在神农架的分布多达10种,其中银杏、珙桐是我国经过冰期严重考验而保存下来的孑遗植物。神农架还是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宝库,拥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4种,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9.5%。神农架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古老性和特殊性,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丰富的天然植物园。

3、丰富的自然景观

神农架毗邻武当山和长江三峡,是长江和汉水上游的分水岭。这里高山台地和“v”形河谷构成奇山秀峰、沟谷纵横的地貌景观。山间溪流密布各条沟谷,深潭、激流和瀑布展示出不同的水域风景。由于地处动植物南北区系交汇过渡地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孕育了神农架独具魅力的神奇的生物景观。

二、历史的经验教训与未来发展之路

在神农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它的科学考察和研究非常有限,最早的神农架科学考察始于1943年贾文志编撰的《神农架探察报告》,新中国成立以后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资料是朱兆泉、宋朝枢主编的《神农架科学考察集》。神农架的孕育发展历史,为我们探索其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1、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实生态环境状况

神农架的演化发展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根据贾文治的《神农架探察报告》,1943年的神农架是一座广袤神秘、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古木参天、翼蔽如城,万山环列,既无人迹,成为野兽生聚之渊薮,造成种种玄妙之神话。谓其地产六足兽、野人、宝贵药物、毒蛇猛兽者均有之。从这次考察记载中可以看出,是我们祖先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予大于取,才使得神农架的自然遗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当然,这也跟当时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工业和科技的不发达有关系,当时的人们还不具备当今征服和驾驭生态自然的能力。而其生态环境处于自我繁育、自我修复和相互制约的状态。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对自然的驾驭和破坏能力不断增强。神农

的生态系统开始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仅仅以神农架的核心部分神农架林区为例,从1962年开始的神农架林区开发,开始20年以林业伐木为主,木材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森林覆盖率由当年的76.4%下降到1982年的63%,原始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82年后,神农架林区确立“加强保护”的发展方针,申办了部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经济发展逐步由伐木为主和工业为主过渡到以生态旅游为主,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模式,并纳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总体规划。虽然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但生态环境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例如矿山开发依然是神农架林区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许多珍贵的地质地貌形态和生态由于矿山的开发而被严重破坏。还有神农架的小水电开发,也改变了水流路径,使神农架珍贵特殊的鱼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而濒临灭绝。

在当今神农架旅游开发热潮中,该地火车即将开通,机场也已建成,在铁路、公路、机场、网络交通立体化的条件下,神农架的旅游市场很快会面向全国和世界,而保护好19亿年逐步形成的古老地貌地质和生态群落,保护好神农架生态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源泉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神农架一旦遭受破坏,这座绿色宝库就难以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

2、探索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从神农架孕育发展的历史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神农架是大自然经过19亿年造化孕育的产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的结晶。神农架的发展也要秉承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顺其自然地发展,要在保护和发展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利用神农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使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绿色经济的核心理念是保护而非建设。要尽量减少人工项目和游乐设施,杜绝与生态无关的任何建设。一切发展项目都要以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不打扰大自然的自我生息。要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使各种地质地矿得以安详沉睡和演变;使各种地形地貌、山川河谷得以世代保留和延续;使各种生物物种得以繁衍生息和繁荣发展。如澳大利亚大蓝山世界遗产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没有任何新的人工建筑和大型游乐设施,更没有任何工厂、矿山、水电等工业设施。大蓝山区居民保持原有居住建筑环境和生活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蓝山主要交通工具是火车和公共汽车,更多的保护地带连公路都没有修建,为动、植物留下了一片安宁的地域。这样不投资,反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由于自然遗产得到了很好保护,大蓝山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不断增加,享誉国际,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比澳大利亚蓝山,神农架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应该采取更为严厉的保护措施。要下决心停止所有矿山开发活动,撤除所有与生态建设无关的工业设施。要断然停止神农架所有水电站的运行和开发,不能留有任何可以规避变通的空间,彻底恢复神农架水生态环境,还鱼类以原有的生存繁衍环境。要发展生态旅游,建立更严厉的生态保护制度,旅游规模和设施的建设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要以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不能以目前通行考核的gdp为目标,更不能以破坏天然环境为发展代价。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为发展中心发展绿色产业。例如,神农架相传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采尝百草,救民疾苦的圣地,是一座天然的药用植物宝库。作为中药材的种植、培育、繁殖、生产和出口基地,神农架可作中草药的植物有1800多种,这些都是建设天然中草药培育发展基地的优势。可以通过科技投入和市场运作,形成国际优质中药材品牌生产、加工、市场开发一条龙产业。

三、神农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实施神农架大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搬迁战略

神农架自然区域跨越鄂西十多个县市,而神农架林区行政区域只是大神农架实际山脉的一部分。虽然林区政府是直属省政府管辖,但经济规模和区域面积明显过小,其区域地理范围、经济财力、科教实力都不足以承载整个大神农架自然区的保护和发展职能。考虑到妥善协调好神农架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应该将全部神农架自然区域实施整体的大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将神农架林区定位为生态核心保护区域,禁止任何工业的开发和生产。现有神农架林区工业、厂矿应迁出核心保护区域,林区行政管理机构也

要考虑向外迁移,有计划地实行林区生态移民和工业搬迁,为动植物的生息繁衍留出足够空间,使神农架在较大区域内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2、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神农架与其他世界自然遗产相比,其自然遗产更加丰富多样,地质地层更为远久,生态环境更加复杂神秘,具有更高的遗产保护价值。因此,要加大现有世界遗产保护和申报力度。在认真抓好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的同时,按照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严格各项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将起源于神农氏的世界独有的中医药文化与神农架独有的地质地貌自然生态遗产结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让神农架这颗华中地区的绿色明珠及早走向世界。

3、建立国际科学考察和教育基地

神农架的历史古远神奇,有太多的奥秘还不为我们所知,有太多的宝物还没有被我们发现,有太多的孑然遗产基因为我们及后代所必须。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只是刚刚起步入门,更多的天文地理,生态文化的奥秘有待于我们和子孙后代继续考察和研究。如野人的考察、许多生物基因价值等,现在都无法预测和预知,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作用不可替代。因此,有必要建立国家生态地质科学考察和教育基地,向世界科学和教育界敞开大门,让这颗华中地区的绿色宝库,为人类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兆泉、宋朝枢:神农架科学考察集[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王希群、马履一、陈发菊、郭保香、贾文志:神农架探察报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 曾祥惠、黄中朝:当好看林人—神农架林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n].湖北日报,2004-07-11.

[4] 尹伟伦:拥有绿色gdp时代—思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潮,2011,(6)5.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3

记者: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以前正式立项研究过水下不明物体吗?

院长: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举出两份很有意义的文件。第一份文件:“1976年11月17日苏联科学院海洋委员会水下研究小组会议记录摘录。议事日程:水下不明飞行物问题。决议:将搜集海洋上空和海洋深处出现不明飞行物的信息及随后的分析研究工作列入小组工作计划。”此后,苏联科学院不顾一些正统权威者的不同意见,开始正式研究这一不同寻常的课题。

第二份文件是1978年1月20日苏联海军副总参谋长尤・伊万诺夫海军中将给苏联科学院海洋委员会副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谈到:“海军总司令部已收到科学技术副博士阿扎扎同志主持拟定的不明飞行物观测指南草案。此草案主要用于组织海军舰艇观测不明飞行物。考虑到从科学技术上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对所给予的援助表示谢意,并希望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合作。”

记者:看来,研究制定海上不明飞行物观测指南确实大有必要,当时,军方这一想法已经成熟了,是吧?

院长:实际上,军方制定海上不明飞行物观测指南的想法很早以前就已经成熟了。70年代末,苏联海军案卷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来自各舰队、区舰队的报告以及国外观测不明飞行物的资料。当时正处在冷战时期,所有这些不明飞行物都可能被视为潜在敌人的侦察工具和攻击兵器。例如:В・多梅斯洛夫斯基海军少将曾多次亲眼目睹巨型圆柱体悬停在海面上空,一些小型不明飞行物就像蜜蜂钻出蜂箱一样,由圆柱体一端飞出,钻入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又飞出水面,钻进蜂箱式圆柱体内。如此循环往复几个周期后,圆柱体消失在地平线后面。

1976年12月的一天清晨,正在海上航行的科罗廖夫、克里亚茹科夫和古谢夫3位上校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一个酷似太阳的强光刺眼的不明物体。其光线逐渐减弱,变得暗淡无光,上面呈现一道类似水平舷的痕迹,他们甚至能分辨出舷窗链。大约5分钟后,不明飞行物开始上升、加速,随后突然消失。类似的报告还有很多。为了深入了解并研究这些奇特的现象,1977年7月,我们详细拟定了对海上不明飞行物的观测指南草案。

记者:有没有收到过我们的潜艇艇员观测到不明飞行物的证明材料?

院长:当然有。1977年9月20日莫斯科时间3时左右,一艘705型核潜艇在工厂试验之后返回北德温斯克。当潜艇在白令海水域航行时,值班军官发现空中有一颗奇特的小星正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即由北极地带向彼得罗扎沃茨克和列宁格勒方向快速移动。小星逐渐拉长,变成长长的发光圆柱体,其一端不甚匀齐,从那里飞出一些“小豆粒”,向四面八方飞去。很难判定不明飞行物的长度或尺寸,只感到它的飞行路线极高。值班军官将这一令人难解的神奇现象详细记录在值班日志里。大约一小时之后,不明飞行物出现在彼得罗扎沃茨克上空。当天,塔斯社报道了这一消息。3天之后,莫斯科几家中央级报刊都登出了这一消息。但是,主持海军科研工作的第一副总司令Н・斯米尔诺夫海军元帅并未将我所编写的观测指南交给部队使用;直到10月7日,他才决定召见我,要亲自同我认识一下,这大概是由于形势所迫吧!

记者:如果不保密的话,您能谈一下原因吗?

院长:原因很简单,他收到北方舰队作战值班人员用通信方式发来的一份不同寻常的报告。事情是这样的:1977年10月7日拂晓,潜艇供应舰“伏尔加”号在巴伦支海水域(“库尔斯克”号就是在这里沉没的)行驶。舰长塔兰金海军少校突然被紧急叫到作战情报室。雷达屏幕上的亮点表明,一个空中目标正从大约100公里外向供应舰靠近。根据回波的强度及其特点判断,目标是一直升机群。全舰官兵立即按紧急状态各就各位。令人不解的是:供应舰远离海岸,陆地机场的直升机不可能飞到这里来。侦察情报也证实,当时巴伦支海水域既没有苏联也没有其他国家的直升机航空母舰。难道这是情报机关疏忽大意了?

塔兰金海军少校飞步跑上舰桥,眼前奇异的景象使他大惊失色:一团大红色的光轮正从东北方向慢慢向军舰靠近,其光源排列成单纵阵,1个、3个、9个……舰长及观测人员逐渐明白,这并非常见的飞行器,而是一些奇怪的光盘。它们下降到桅杆的高度,围着“伏尔加”号跳起了真正的轮舞。塔兰金舰长立即命令无线电报务员向北方舰队基地北莫尔斯克报告情况。但是毫无结果:无线电联络信号不通。舰载电台依然在不停地呼叫,塔兰金舰长下达了一道不同寻常的命令:“全体注意,认真拍好照片,记下这奇异的场面,回到基地谁也不能说你们的舰长发疯了。”轮舞整整持续了18分钟。第19分钟时,不明飞行物飞离供应舰上空,无线电联络恢复了正常。一小时后,飞来一架侦察机,奇怪的目标却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看了这份报告,斯米尔诺夫元帅感到问题的严重,立即约见我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谈话结束后,斯米尔诺夫元帅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海军各舰队、区舰队依据我拟定的观测指南对海上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观测,意这些现象对周围环境、人员和生物,以及技术器材所产生的影响。

记者: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您能否解释一下海上发光物体的性质吗?

院长:阿・克雷洛夫院士称水面和大气层中的发光效应为大洋怪影。在船长报告、航行日志和海军档案馆中都可以找到描述此类现象的材料。比如,苏联考察船“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号在阿拉伯海航行期间曾经发回一份报告。报告中陈述:在实施海洋调查时,船员们突然发现一个发亮的白色斑点以150米~200米为半径逆时针环绕考察船运动,尔后分成8部分纷纷落下。回声探测器记录下水深170米,同时显示约20米深处有一巨物。科学院海洋委员会水下研究小组对此十分感兴趣。补充调查证明,在实施观测前,为拖网绞车供电的发电机瞬间失灵。考察船四周可见重复闪现的一种非自然光,形成酷似涡轮叶片的8条弯曲旋转射线状,如波浪般起起伏伏。半小时后,光线开始减弱,光轮直径减小到80米~100米。虽然没有听到声响,全体船员的耳鼓膜都感到巨大的压力,而且水面轻微的波纹清晰可见,造成水在颤动的印象。据考察队队长证实,全体船员都近似失魂落魄。

1973年,内燃机船“安东・马卡连柯”号的水手深夜2时在马六甲海峡也看到了类似现象:起初,有一些明亮的光斑在船的上空闪现,尔后又变成宽10米~15米的“光带”由船的上空向外辐射。不久,“光带”两端开始向一边弯曲,形成一个“光环”,并逆时针旋转,速度也越来越快。不久,这一明亮的“仙景”悄然消失。

1975年7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出现过类似的异常景象:在尤苏普松镇附近的查尔瓦克水库岸边休息的4名年轻人,于深夜3时左右不约而同地被一种不可明状的恐惧所惊醒。其原因很快查明:距岸边700米~800米处,一个奇怪的发光球体正平稳地由水下升起。“发出的光有点像日光灯,阴冷而苍白,只是其亮度要比日光灯强上数百倍。”一位名叫阿・沙波瓦洛夫的目击者回忆说。“随着球体的升高,其四周出现一些粗细不等、亮度各异的同心圆环。发光球体缓慢地钻出水面,上升到湖面上空。在绝对寂静的6~7分钟时间里,我们一直注视着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内心感到极度恐慌,动作也变得僵硬了……”

1978年7月,在南美洲瓜亚基尔湾,厄瓜多尔海岸附近,苏联“新库兹涅茨克”号内燃机船的船员们,又一次成为“大洋怪影”的目击者。先是船边的水中出现4条长约20米的光带,尔后又有两条长10米的光带靠近船的右舷。紧接着,一个有足球大小的白色扁球从船的前方100米处飞出水面,迅速绕过轮船,在20米高处悬停数秒之后开始上升高度,最后,划出一道蛇行线,重新潜入水中。

1982年底,在克里米亚举行的一次海军演习期间,位于巴拉克拉瓦上空的一不明飞行目标,对“敌我识别器”的问询不做回答。据目击者称,以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在“奥斯特里亚克”地区上空飞过的物体,前端很尖,尾部不断飞出火花。几架歼击机立即升空,当它们逼近目标时,不明飞行物一下子钻入水中。曾派出数艘军舰进行搜索,结果都一无所获。

记者:在海上遇见不明飞行物的不只是我国同胞吧?

院长:当然,早在1963年,大洋深处的一神秘物体就曾“参加过”美国海军第9航空兵兵团搜索突击群的演习。此次演习是在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区南角、波多黎各岛屿地区进行的。以“黄蜂”号航空母舰为首的反潜舰只,在演练追击水下目标科目时,于1500米深处偶然发现这一目标。使操作手们大为吃惊的是,神秘物体以潜艇不可能达到的速度行进。他们决定不对“外来人”实施轰炸,因为其性能明显超过已经掌握的任何一种水下装置。神秘目标似乎有意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将水下速度一下子提高到150节(1节=1852公里/小时)以上,并几次作垂直蛇形机动,数分钟内由6000米深处几乎上升到水面,尔后再次潜入深水之中。看来,“外来人”并不想避开演习的人群,在连续4昼夜的演习期间,始终陪伴在美国军舰左右。

当时正值冷战年代,西方报刊始终在打“苏联牌”。然而,我们心里十分清楚,虽然我们的潜艇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但根本达不到如此优越的性能。

1965年4月11日,在距澳大利亚墨尔本约150公里的旺萨基海岸边,渔民们发现两艘奇怪的潜艇,它们一起浮出水面,相隔100米左右。在后来的5天当中,澳大利亚航海局又连续收到3份报告,均谈到在布里斯班以北暗礁之间的浅水区出现奇怪的潜艇。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位船长都不会到那里去冒险。

1973年,一艘在西大西洋佛罗里达海峡航行的轮船船长,发现水下一个长约50米的雪茄烟形的目标。“没有任何突出部位,也没有鳍和舱口。”船长描述说。“一开始,‘雪茄烟’在大约4米深处直接对着航船开过来,后来,猛地向左一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令人大为震惊的是,不明目标在水下行进时,既未生成旋涡,也不见泡沫飞溅的尾流。”

自70年代起,不明水下目标开始频繁光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引起当地人的警觉。中立国瑞典的直升机和飞机、巡逻艇和反潜舰一直跟踪靠近斯德哥尔摩的“敌人潜艇”。挪威人也经常派出军舰和飞机对各岛屿和海湾进行认真搜索。1972年秋,他们用深水炸弹轰炸了松恩海湾,试图将水下“入侵者”逼出水面。但是,天空突然出现4架没有任何识别标志的“直升机”,反潜舰上的电子设备当即失灵,不明水下目标悄然溜出海湾而去。1976年,瑞典人和挪威人在水下怪影经常出没的地点布设了水雷。当他们试图以现代化的鱼雷攻击神秘的水下目标时,鱼雷却不翼而飞……

进入80年代以来,水下怪影的活动有增无减。报刊上每个月的有关报道犹如军事情报一般:1982年9月,瑞典附近的岩岛群发现“潜艇”。1982年10月1日,瑞典人用粗钢链封锁了“外来人”出没的水域并投下深水炸弹,结果一无所获。1983年5月,瑞典海军日夜狩猎“潜艇”,并且布设了水雷,动用了导弹,却不知是什么人从远处把布设的水雷全部炸毁。1986年7月到8月,“外来人”的“潜艇”15次入侵瑞典领海。1984年2月,瑞典海军宣布卡尔斯克鲁纳湾,因为在那里的军事基地水域,不仅发现了水下不明目标,而且还发现了陌生的“蛙人”。当时依照惯例,所有这一切都只能归罪于“俄国人”。

记者: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全世界的飞碟专家都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材料,如今,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大致推断一下海洋内产生类似不寻常现象的原因呢?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4

14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柯高浩、柯文夫妇又来到了这里,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带回了弥足珍贵的“出生证”……

神秘之旅 一条隐藏秘密的小道

2009年2月26日上午11点,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走下飞机时,这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从19世纪发现大熊猫到现在的100多年间,西方的“熊猫热”一直高烧不退,一个物种让世界持续“发烧”百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切,都是源于140年前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在邓池沟天主教堂发现并命名了大熊猫。

“我们要把大熊猫‘出生证’放回那里,让世人知道大熊猫是从那里走向世界的。”成都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目标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邓池沟天主教堂。柯高浩、柯文夫妇在法国驻成都领事馆领事助理孙雅俊、中国科学院专家何芬奇、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孙前等人的陪同下,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的身影已出现在距离成都200多公里的宝兴县城。

“140年前的今天,戴维也走到了宝兴,但他走了8天时间。”何芬奇正在和胞兄一起翻译《戴维神甫传》,对于戴维发现大熊猫的故事,他如数家珍。

1869年2月22日,戴维从成都出发,他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到了邛崃,经西河的马湖、油榨等场镇后,到了芦山县的三汇场(现名大川镇),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大翁顶,来到了宝兴县盐井乡,随后到了邓池沟教堂,他整整走了8天时间。

戴维接替了原神甫的职位,成了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和轮回,2005年,又一个叫戴维的人,他叫戴维・谢泊尔,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来实地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一年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正式列入《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而邓池沟天主教堂也已成为四川雅安市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和旅游景点。

站在教堂所处的山腰向北望去,依稀可以看到气势磅礴的夹金山。教堂的背后,有一条时隐时现的小路,这里地势险要,是古时川人或马帮进藏和往返成都的必经之路。公元1771年,10万浩荡的清军也是从这里翻越夹金山,展开了持续6年之久的“辛卯之役”,清军铁骑踏遍大小金川,奋力平定叛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也同样经过了这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戴维走的,正是这条小路。

在柯高浩、柯文从成都到宝兴的途中,听说上世纪四十年代邓池沟天主教神甫易洪光神甫至今健在,住在邛崃市天主教堂时,他们执意要去拜访。

“戴维走过的路,我知道,我以前经常走。”邛崃天主教堂位于市中心正西街,门口不大,但里面庭院深深。在教堂后院,我们见到了易洪光老人。今年96年岁高龄的易洪光神甫,依然耳聪目明,只是手脚有些不便,起坐落坐之际需要有人搀扶。说起在邓池沟的岁月,他的兴致很高。

这条今日已荒芜的小路,正是戴维走进夹金山的路线,在西方人眼里成了一条东方的“神秘之旅”;他发现夹金山大熊猫栖息地,便成了“上帝遗忘的后花园”。易洪光的讲述,让大家心驰神往,恨不得也去亲身体验一回。

是猫是熊一块“冰川活化石”横空出世

1839年,在英国用坚船利炮敲开古老中华大门的前夜,来自法兰西的传教士们,却已经在中国西部腹地的山谷里建起了教堂。

传教士们在这些地方兴办学校、医院、育婴堂、救济院等,以帮助传教活动的进行。就学校而言,分三种类型:普通男校、普通女校、男女合校的普通学校。校长由中国人担任,聘请知名学者任教,经费由教会筹措。

1826年,戴维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这个山里的孩子从小与大自然亲近,喜欢各式各样的动植物。22岁,戴维加入拉撒路教会。在戴维35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他生命中的贵人:法国科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先生,儒莲不仅向他介绍古老而神秘、富于刺激的东方国度―――中国,还为他引见了一些学术界的名流: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植物学家布朗夏尔等,此后,戴维便把能够到中国进行传教,作为求之不得的事。1862年2月,也就是清同治元年,36岁的戴维得到批准,同意他到中国传教。这才正式启程前往遥远的东方,从此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行前,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米勒・爱德华兹交给他一项任务: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采集动植物标本。

戴维神甫是一名学识渊博、具有狂热献身精神的法国人,寓神学于科学之中,他始终乐此不疲。他认为,科学也是对上帝的贡献和莫大荣誉,于是,他抱着“探索真理就是认知上帝”的神圣信条,来到了中国。

同年,戴维得到清朝政府同意,前往蒙古考察旅游。在此期间,他收集了不少标本,利用回国休假机会,把所有标本带回巴黎。凭借散布在中国各地的传教点,戴维的足迹,从内蒙阿拉善到北京南海子,从四川宝兴到福建挂墩,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当是在京南皇家猎苑目睹“四不像”、在西南丛林遇见大鲵、珙桐、金丝猴、绿尾虹雉……特别是在川藏山地,与魅力四射、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的不期而遇。戴维在中国西南腹地的考察,揭示了中国作为世界木本植物分布中心、多种农业作物发源中心、特别是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结论,强调了中国生物区系发生的古老性和丰富性。

1868年11月,戴维经汉口、沙市、宜昌,进入四川,12月到达重庆。1869年2月出发,起程前往穆坪,这个令戴维成就丰功伟业的地方。

1869年3月11日,戴维记下了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皮的情景:“在我返回教堂的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用茶点。在他家里,我见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我听说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到野外去猎杀这种食肉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

3月23日,戴维终于等到了,猎户给他带来一只死去的黑白熊。戴维欣喜若狂,他确信,这是熊类的一个新种,而且只有中国才有。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黑白熊”,并将动物标本和描述报告寄给远在巴黎的米勒・爱德华兹。这是熊猫实物第一次介绍到西方,其轰动可想而知。

1869年5月4日,“我的猎手们在穆坪东部地区(今宝兴县东河一带)守候了两个星期,为我带来了一只黑白熊和六只仰鼻猴,这只黑白熊特别可爱。”当地的猎手们第一次为戴维捉到活体“黑白熊”,戴维很有可能就是在这里为被他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称体重、量身材、检查健康状况。这憨态可掬、滑稽可笑的动物,一定使戴维惊喜得不停地“感谢上帝”。当他仔细端详这只“竹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后,给它取名“黑白熊”。新的发现令戴维极度兴奋,他将这消息告诉爱德华兹教授,并附上描述黑白熊的书面报告。戴维本想将这只活体“黑白熊”送回巴黎,没想到“黑白熊”经不起运送途中的颠簸和气候变化,不幸死于半途,戴维只好将毛皮标本送到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描述报告当年就在博物馆《新闻公报》上发表,报告是这样叙述的:“‘黑白熊’。据我的猎人讲,其体形大,耳短,尾很短,毛较短,四足下有很多毛。颜色为白色,耳朵、眼圈、尾尖和四肢呈黑褐色,前肢黑白部分向肩胛延伸,在背脊上汇合成带状……我刚获得一只幼体,并见过成体的皮,毛色均相同,颜色分布也一致。我从未见过这种动物。这可不可能是科学上的一个新种呢?……在过去的二十天里,我雇佣了20名猎人来猎捕这种奇特的熊的成体。”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这张熊猫皮展出后,谁也不认识。人们从兽皮看到它有一张圆圆的大白脸,眼睛四周有两圈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于是有人断定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皮是假的!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奇异的熊。爱德华兹教授经过对“黑白熊”毛皮和骨骼的仔细研究,发现戴维在物种的判定上出现错误,“黑白熊”不是戴维所认定的熊属类,而是与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熊猫。爱德华兹教授在1870年发表的论文中这样写道:“就其外貌而言,大熊猫的确与熊很相似,但其骨骼特征和牙系统与后者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这一定是一种新属,我已经将它命名为‘大熊猫’。”为什么给大熊猫命名为“Panda”,有两种说法。一说大卫神父的名字缩写为P.A.David,Panda恰好与其谐音。另一种说法称,在发现熊猫的宝兴地区,当地人亦操尼泊尔语。在尼泊尔语中,熊猫被称为“nigalya-ponya”,意为“吃竹子的熊”,而Panda就是它的变音。

2005年10月1日,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到雅安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首席专家、IUCN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主席谢泊尔・戴维专程到邓池沟天主教堂,在阿尔芒・戴维像前,戴维・谢泊尔虔诚肃立,嘴唇颤动,久久无语。两个戴维是在通过冥冥时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最后,戴维・谢泊尔终于开口:“100多年前,你在这里发现了大熊猫;100多年后,我到这里保护大熊猫,我们两个戴维在夹金山的百年之约,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发现和保护大熊猫……”言毕,他对阿尔芒・戴维的遗像三鞠躬。

戴维的成就不仅是发现了大熊猫,继发现大熊猫之后,冰川时代的“植物活化石”珙桐、“昆虫活化石”大卫两栖甲也进入了他的视线。作为分类地位独树一帜的中国单型科植物珙桐,也是戴维首先在穆坪采得的,被西方园艺界称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珙桐的拉丁学名由此得名(Davidia involucrata),其中属名即来自戴维的名字。在穆坪采集的植物还有榛、漆、冷杉、木兰、豆梨、贝母、大黄、栓皮栎、厚朴、红豆杉、白杉、侧杉,各种报春及数十种杜鹃……

当然,最重大的发现还是大熊猫。大熊猫的惊人发现,震惊了世界―――西方学者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遥远的东方,果然存在着冰川时代的“动物活化石!”戴维―――这个来自19世纪中叶的法国传教士,从此让世界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国西南这片森林密布的崇山峻岭。

辗转索求一纸“出生证”终于回家

1872年,戴维在中国病倒。两年后他退休回国,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从此,戴维再没有来过中国。

2001年11月,在戴维诞辰百年之际,他的故乡―――法国埃斯布莱特市亲友团在市长戴海杜的率领下,来到宝兴县邓池沟追思先贤。他们的到来,引起了时任副市长孙前的关注,一位法国市长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四川宝兴邓池沟熊猫老家?一个法国人,跟中国的大熊猫有什么关系呢?

2002年11月,孙前带队赴法国访问戴维故乡,并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见到了陈列的宝兴大熊猫模式标本及相关资料,大熊猫模式标本,正是当年戴维神甫从宝兴带回的那只大熊猫标本,而且详细了解到了戴维在中国的神秘之旅。他萌发一个念头,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更是世界大熊猫文化的策源地,如果能把当年戴维发现大熊猫的报告和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鉴定报告这两份文件送到大熊猫首发地的话,作为世界自然保护地核心区的夹金山,将赋予更加厚重的文化符号。

于是,孙前一有机会就辗转游说,四处央求,法国大使馆、法国驻成都领事馆、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然而他的努力,却没有一点回音。

后来,孙前卸任雅安市副市长,调任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但他求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2008年,孙前的求索大熊猫“出生证”的故事感动了中国科学院鸟类研究所专家何芬奇。在“鸟人”何芬奇的眼里,宝兴是个神奇的地方,简直是一个“动植物的天堂”,他认为凡是学生物的,都应该到宝兴考察。自1980年首次到雅安考察后,他像候鸟一样,常常从北京跑到宝兴考察鸟类。“我已记不得跑了多少次了,没有100次,也有七八十次。”

“老孙,你就别瞎撞了,我想办法帮你求回来!”最终,何芬奇找到了他的朋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高浩、柯文博士夫妇。经过他们的努力,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们赶在了戴维发现大熊猫140周年之际,从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取得了两份文件的复印件,并接受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委托,专程从法国飞到中国,代表博物馆把大熊猫的“出生证”送到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

消息传回成都,孙前兴奋不已,为了迎接“出生证”回归,孙前打算搞一个大型活动―――重走大熊猫发现之旅。2008年11月底,孙前按着戴维日记的记载,沿着戴维当年走过的路线,专程从成都走到了芦山县大川镇。从大川镇到邓池沟,横亘着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大瓮顶,考虑到柯高浩、柯文夫妇的身体状况,要徒步翻越大瓮顶,肯定困难重重。他决定取消这一活动,改为从成都直接坐车到宝兴。在考察线路时,孙前意外地获悉曾在邓池沟天主教堂任神甫的易洪光老人还健在的消息,于是,便出现在送“出生证”回家的途中,他们拜访易洪光的“神来之笔”。

今年,2月27日、28日,这批珍贵资料的捐赠仪式分别在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举行。其中,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将戴维神父所寄大熊猫标本致学术界的报告、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鉴定报告复制件捐赠给了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该报告共有30页,其中有7幅戴维画的图。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老年习惯性便秘;干预;蜂蜜芝麻糊;果导片

习惯性便秘是指长期的慢性便秘,多发于老年人,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过硬。长期便秘者还会引起肛裂、痔疮、肛窦炎、肛肥大,进而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习惯性便秘者已越来越多。但目前治疗上没有单一行之有效的方法,西医采用最多的是口服各种泻药。但有报道称长期服用泻药,特别是刺激性泻药,不但会导致泻剂依赖而且还可能引起结肠黑病变,并损害肠神经系统,使结肠的动力减弱,从而形成泻药性便秘[1]。为解决老年习惯性便秘这个难题,寻求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笔者从2007年开始运用蜂蜜芝麻糊辅助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就诊的老年习惯性便秘病人120例,均无任何器质性肠道疾病,无糖尿病史,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年龄最小57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8岁。发病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3年。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第6版教材的诊断标准:①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d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d以上。②大便粪便干结,排出艰难或软大便艰涩不畅。③除外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因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1.2.2治疗方法将生黑芝麻500g,加入蜂蜜2kg调匀装瓶备(也可按黑芝麻粉1份、蜂蜜2份的比例食用)。观察组病人每日早晨空腹,晚上睡前各服1次,每次取50g温开水调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病人每天服用果导片1片或2片,4周后观察疗效。

1.2.3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排便通畅,大便不干结,每日大便1次或2次,停药后不复发。②有效:大便干而不结,解便不困难,1―2d解便1次。③无效:大便干结,解便困难,治疗后无缓解。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效果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31.59,P<0.01

3讨论

3.1老年习惯性便秘产生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肠蠕动的频率降低,肠道中的水分相对减少,使粪便长时间的滞留肠道内,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有些因为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或者一些慢性病,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而导致肠粘膜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继发性便秘。再者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体力活动减少解剖结构改变[3],而且大多习惯于食用过软、过烂的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被破坏而致肠道受到的刺激量不足,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充分吸收,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3.2习惯性便秘的预防及护理①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不可忽视便意。②每天适当的体力活动,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弹性。③每天早上睡醒后不可急于起床,可在床上做些适当的腹部按摩。具体做法:取仰卧位,心身心松,尽量放松腹肌,右手掌自然平放在腹壁上,先沿脐周顺时针方向环形掌摩30圈,再自右下腹部向上至右肋弓,在向左至左肋弓,再向下至左下腹,反复轻轻按摩30次,此法可增快肠需动的频率。④保持良好的心态,排出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⑤勿依赖导泻药物,泻药可使食物过快地通过肠道,减少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大量的营养物质丢失。长期使用泻药,可使肠肌松弛变形,更会加重便秘。故合理的饮食非常关键,饮食宜清淡,多食粗糙、多渣杂粮以及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如黄瓜、番茄、萝卜、菠菜、芹菜、韭菜、白菜等,每日蔬菜量应在500g以上,忌辛辣燥火、浓茶、咖啡以及肥甘厚腻食品。忌烟酒、多饮水,养成饮水习惯。每日起床后饮1杯约200ml温开水同食蜂蜜芝麻糊。临床实践证明:蜂蜜有很好的消积润燥作用,是值得推广的通便剂,是治疗习惯性便秘较理想的治疗药物。黑芝麻有益气养血、补肾润肠之功,两者合用珠联璧合,服用蜂蜜芝麻糊不仅解除了便秘的痛苦,而且食欲好、睡眠好、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从观察结果来看,观察组治愈率50.7%,总有效率97.3%。笔者认为此方法物美价廉、安全可靠,无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仍海,李薇,代红雨.泻药性便秘[J].中医与中西医结合,2004,32(1):54.

神秘生物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 中风;便秘;开塞露;护理

我科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使用开塞露为4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作小量不保留灌肠,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8~86岁,脑梗塞36例,脑出血5例,其他4例。

2 治疗方法

开塞露40ml顶端剪开,用50ml注射器把开塞露内的药液吸取备用,一次性输液器1条,剪下长约30-40cm的一段用作肛管,将其与注射器连接,排尽管内空气。患者取左侧卧位,肛管前端涂抹石蜡油后轻轻插入约15-20cm,将药液缓慢推入肠腔,然后轻轻拔出肛管,用卫生纸擦净,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20min再排便。

3 疗效观察

用此种方法灌肠后,有36例在30min内排便且量多,9例在60min内排便,患者均无明显腹痛腹胀,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

4 便秘原因

4.1精神因素

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患者出现焦虑、恐惧、强迫观念等精神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引起便秘。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原有的排便习惯被打破。

4.2生活习惯的改变

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代谢率降低,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排便场所的改变及其排便所造成的气味和声音影响其他患者,使患者心理更加紧张,促使随意肌紧张,抑制排便。

4.3饮食因素

饮食中粗纤维和水份含量不足,对肠道刺激不足,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5 便秘对机体的危害

5.1形成痔疮

便秘时排便用力,直肠颈压力增高,阻断静脉回流,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反复向远侧移位,其中的纤维间隔逐渐松弛,直至断裂并伴有静脉丛淤血、扩张、融合,甚至夹杂细小的动、静脉瘘,最后形成痔疮。

5.2导致结肠癌

由于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癌物质。有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有10%患结肠癌。

5.3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因便秘时排便用力,造成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反射,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停搏。

5.4形成腹疝

用力排便使腹压急剧增高,腹内脏器如小肠等经腹壁薄弱处向身体表面突出,可形成腹疝。

5.5影响美容

长期便秘,毒素无法排出,吸收入血,使面部色斑沉着、皮肤颜色灰暗、形成痤疮。有些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口臭等。

5.6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排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便秘所出现的不适症状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6 讨论

便秘患者的共同特征是3~10天以上未解大便,引起腹痛、腹胀、大便秘结,排便时引起疼痛,出现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引起肛周出血,排气停止,出现肠梗阻情况,甚至因用力排便时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次脑出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开塞露为甘油类药物,具有的作用,不易被肠道吸收,使用药物剂量少,软化粪便快,对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使病人痛苦减少。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用一次性输液器做肛管,与普通肛管相比,其管径小,插入深,刺激小,易于操作,应用后可使病人保留药液至足够的时间,使开塞露与粪便充分结合,药液不浪费,护士便于操作观察,尤其适用于因烦躁不能很好配合的中风患者。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3.

[2]李焕梅,刘桂香,王艳美.开塞露治疗便秘方法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8,23(7):18.

[3]叶迈蕴,江红.改良式开塞露灌肠治疗脑卒中便秘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19.

[4]宫淑芝,李秀芳,吕军娥.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054-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