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例6篇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问卷调查;教学改革;分级教学;双基一能力;计算思维

0、引言

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于各地中学软、硬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有较大的偏差,导致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大学计算机基础目前仍是各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升和拓展,课程目标从“双基一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到计算思维方式的培养,技能上强调综合应用,思维方式上突出归纳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知识更新极为迅速。昆明理工大学生源几乎遍布全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昆明理工大学从2008级起实行分级教学,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普通班面向计算机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定位于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般问题。提高班则面向少数优秀学生,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提高班的考核方式以综合设计为主,优秀作业将进行现场测评和答辩。

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分班,如何更好地组织各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意愿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行全面总结。为此,笔者对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全体学生人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情况和课程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采用自主开发的网络问卷调查自动汇总系统进行。调查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所有学生,共4915人。其中,第一轮调查的时间为课程教学的第3周,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字录入、Windows XP操作、Office 2003操作以及上网操作等,问卷共包含问题15个,其中单选题11个,多选题4个。第一轮调查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分层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二次问卷调查在第15周进行,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安排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问卷共设置问题17个,其中单选题16个,多选题1个。第二轮调查的结果将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相关信息和思路。

2、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

参加第一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360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3.4%。有1 308名学生未能参与答卷,其主要原因是机房网络连接故障,学生无法访问网络问卷网站所致。本轮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如下。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如图l所示,基本没有按照教材和大纲要求完成教学。86%的学生上机时数低于70学时,其中近16%的学生“几乎没有上信息技术课,上机随意玩电脑游戏”。

(2)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汉字录人情况如图2所示。约75%的学生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其中汉字录入较熟练的学生达43%,基本没有用过电脑的同学仅占2%。

(3)学生Word掌握情况如图3所示。88%的学生能使用Word完成文档的简单编辑和排版,其中仅有5%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ord进行复杂排版。

(4)学生的Excel掌握情况如图4所示。约32%的学生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38%的学生只会填写表格数据,还有30%的学生根本不会操作Excel。

(5)学生PowerPoint掌握情况比Excel稍好,但也不容乐观,如图5所示。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幻灯片并设置动画的学生占37%,还有31%的同学基本不会使用PowerPoint。

(6)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如图6所示。0.6%的学生从未上过网,超过70%的学生都习惯于在网上看影音娱乐、聊天和查阅新闻资料。

(7)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程度如图7所示,69%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表现出浓厚兴趣(见图7-8),并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好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运用(见图9)。

(8)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如图10所示,约48%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源于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45%的学生通过自学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示出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2.2 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

参与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3276人,占学生总数的66.7%。本轮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和分析如下。

(1)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课程的认识有待加强。课前预习的学生仅占24%,能专心听讲的学生也仅为36%。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学生不足1/4。超过50%的学生课后学习计算机的时间很少,其中5%的同学课后根本不花时间学习,仅靠听课和课内上机操作。图11显示约53%的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

(2)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广。78%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模式可行或很有必要,只有约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如图12所示。

(3)提高教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80%的学生期待那种幽默风趣、讲解生动并富有激情的教师(见图13),他们希望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超过63%的学生期待增强师生互动,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见图14)。

(4)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13%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时不需改变,而79%的同学要求适当增加上机学时(见图15),并表示将利用好自主上机机时完成课程相关作业和测试练习。有近1/4的同学基本没有使用课后免费机时(见图16),这些学生反映课后空闲时间在计算中心难于找到空位上机。

(5)深化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前3个月的学习,70%的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上有较大进步,但还有1%的同学对课程不满意(见图17)。

3、调查总结与课程改革思路

问卷调查分两轮完成,旨在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他们对课程教学安排的总体评价情况,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思路。尽管参与两次调查的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分别为73.4%和66.7%),问卷内容设计上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基本反映出昆明理工大学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现状。仔细分析上述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感受,笔者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1)坚持和加强分级教学改革,精选各层次教学内容。

分级教学是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前提,依据一定准则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组织教学的模式,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而且体现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片区选课制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已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从本次网络问卷调查也可看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约10%~15%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且多数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因此,要提高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校应充分重视分级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拟进一步加强分级教学的改革力度,将每个选课片区的1个提高班增至2个(4个选课片区共设置8个提高班),个别提高班甚至可以试点开展双语教学,从而实现包括提高班在内的全面学分选课制。

在分级教学模式下,以模块化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为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使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其已具备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各地中学大多没有按教学大纲和要求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但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已比前些年得到明显提高,尤其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录入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更为明显。因此,对于普通班而言,教学宜进行“提升加速”,适当减少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以及Office应用(尤其是Word操作)的教学时间,提升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方面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提高班而言,根据前期试点的经验,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Office综合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制作等专题上,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从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充满了兴趣,并希望通过学习达到较高的目标,但其学习习惯和对课程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为什么在课程初期学生基本都能按时上课和上机,但到了期末缺勤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我们在抱怨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像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等待着教师去塑造和引导。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教学艺术不仅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增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照本宣科的教学足以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和应付的心态,因此,该是摒弃按照PPT课件讲概念、照着操作测试题演示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思考,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我们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形象且切合实际的典型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演示中进行归纳,从归纳中理解概念,从实践中掌握概念和技能。

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便会主动去思考和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尽管计算思维理念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其培养途径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但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肯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未知世界,通过反复的学习、思考和应用,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3)加强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甚至是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上机实践。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课程涉及的文字录入、Word文档简单编辑排版、Excel数据录入和排版、网络基本应用等内容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类验证型实验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内容。尤其对于提高班,更应围绕所讲授的专题,设置一些综合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知识的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增加上机学时,并表示将利用好课外上机学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应持续增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以缓解课外上机“一机难求”的局面;同时,实验室也应不断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上机环境。笔者认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只有改变传统上机实践课“学生依葫芦画瓢,画不出来时问老师”的固定模式,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提高。而加强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是一条可行之路。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是不乏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因此,任课教师可围绕理论教学内容主线,在每个专题内容中布置1~2个具有一定知识综合程度、一定创新性且较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验题目,教师仅作思路提示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课外上机实践中自主完成相应任务,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强化过程考核。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繁杂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在分级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框架下,自主式、研究式和协作式学习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讲,可适当降低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对网络教学平台单元测试、专题实验以及期末综合设计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实践和学习。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课程学习和考核的脱节,从而更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相对客观的总体评价。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2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手工做账会计实习,是我们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按照公司的经营过程、根据不同业务的发生、依据原始凭证逐笔完成该公司一个月的会计业务工作以及后续的结账、对账和财务报表工作。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手工财务管理实习,是我们根据一个企业的历史报表数据以及一些以往的经验数据,对该公司的报表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财务分析、销售预测、筹资还款分析、投资可行性分析和最佳订货批量的预定等工作。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是按照手工做账会计实习的整个业务过程,从新建帐套开始,经过初始化、期初操作、填写业务凭证、科目汇总、签字、记账到最后的对账结账、出报表。与手工相对进行比较。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是运用计算机操作,以excel软件为处理平台,实验内容与手工财务管理实习相同。以初始数据为基础,对表格进行编辑公式、表间取数、直接拖动获取公式定义等操作,从而最终完成最后的分析过程。

二、 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过程及内容: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手工做账会计实习是建立在我们对会计专业知识充分学习和认识后的实践工作。该实习历时三周时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订立账簿:按照公司实际业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帐页,把需要涉及

到的会计科目加盖会计科目印章(一级科目),填写会计科目的明细(二级及二级以下科目)。最后把需要的帐页装订好,即用绳系牢。其中共有四个账本,包括:总分类账、存货及固定资产明细账、成本费用帐、三栏账。

②录入期初余额:根据实习资料的数据,将该企业年年各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到相应的总账或明细账中,摘要栏加盖“上年结转”印章。

③日常业务处理:根据实验资料所给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填写时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日期,附件张数。另外还要注意每笔业务需要的凭证张数,需要一张以上凭证填列时,需在凭证编号后再加上一个分数。最后需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上制单人的姓名。做完的凭证还应拿给他人审核,审核无误后签名。

④科目汇总:当日常业务做到号时,我们就需要对日的业务进行科目汇总。首先应根据每张凭证填写科目汇总附表,然后再填列科目汇总表(汇一)。之后的汇二(日业务)、汇三(日业务)同理即可完成。

⑤记账:记账包括两个部分,即登记总账和登记明细账。我们先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的借贷方发生额,再根据每一张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明细账,此时要注意在每一笔记过帐的凭证中应作上记账标记,并在凭证右下角记账处签上记账者姓名。

⑥对账:当完成本月所有业务后,我们就需要进行对账,即总账与明细账核对,各个对应科目余额相一致时对账工作就可结束。如果出现总账与明细账科目余额不相同的情况时,应查看该科目所涉及到的每笔业务的原始凭证,查出错误并进行改正。改正时应注意用红笔划横线划去错误的,再在其上写出改正后的结果。

⑦结账:经过对账的工作后,我们可以基本保证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做结账的工作了,即把所有账簿中会计科目的余额都给结出来,并加盖“本月合计”印章,同时还需要在本月合计处划两条红线,一上一下,上线划到头,下线划到合计处。

⑧填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括三个部分,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下做具体分析:

ⅰ利润表:利润表的编制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可以从总账中轻松找到与之对应可会计科目,其中: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须要根据明细账填列(这是因为这两科目有红字出现,总账只能表示出余额而不反映借贷关系),其他均可由总账得数。

ⅱ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根据总分类账填列,其中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须要根据明细账填列,是因为以上科目可能借贷都存在余额。另外未分配利润=净利润-盈余公积-上年应付股利。

ⅲ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从记账凭证开始,首先从记账凭证中找到涉及到现金流量科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凭证,然后再把这些凭证中涉及现金流的金额归类到现金流量表的大类中,最后把他们加总求和,按合计数填列现金流量表。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手工财务管理实习是建立在我们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充分学习和认识后的实践工作。该实习历时一周时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财务分析报告: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包括三方面内容: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财务效率指标分析。水平分析是对连续两年的报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横向数据对比,通过差异额及差异率对企业经营的变化作出分析。垂直分析是对连续两年的报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纵向的相对指标看出各项目对总资产的影响,再通过差额比较出两年数据间的不同而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差异及趋势。财务效率指标,通过对企业两年的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增长能力分析得到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尽管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区,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企业的很多实际情况。

②预算报表:预算报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根据经验数据(销售量、单价),先计算出销售总额得出了预计的首先计划;再凭借着以销定产的思路,抛出库存量,计算得到生产量及需要采购的量,而得到费用支出计划表;然后再依次算出预计直接人工、预计制造费用、预计销售及管理费用,从而可填列现金预算表。通过上述工作,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③还款及筹资计划表:根据实验资料的要求,企业预计的借款及还款金额和时间,我们可以填制还款计划表:由资金的总需求量减去利润留用和折旧(非付现成本)剩下的就需要外部融资,正如该公司向银行举债。

④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该报告是假设企业投资一条新生产线,而在未来五年生产经营而取得收益。同样我们用以销定产的思路,先根据销售量估算出现金收入估算表,然后在估算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再得出现金流量估算表,最后根据上述数据就可以计算得到净现值、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和投资回收期这些财务指标。再通过这些财务指标的数据来分析得出此投资是否可行。

⑤流动资产运营分析报告:该分析报告先测算出现金的最佳持有量,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模式:存活模式和成本分析模式。然后计算最佳经济订货批量,假设了两种不同情况:不存在数量折扣和尊在数量折扣。最后填列信用条件评价表,同样也是两个方面:存在现金折扣和不存在现金折扣。

⑥预计利润分配表:根据预测的净利润进行加减调整得到未分配利润预测数。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用友u8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是建立在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财务软件用友u8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它是将计算机运用到会计工作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个软件系统。我们在进行该项实习时,是根据手工会计实习的公司及其业务来完成的,其具体步骤上述手工会计实习中已于说明,这里主要讲述其与手工的不同之处和其自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建帐套:以admin注册进入u8系统管理,然后根据试验资料设定用户和权限,最后即可新建帐套,录入实习资料所给的帐套信息。

②初始化设置:启用总账和固定资产模块,设定部门档案、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等,在设置会计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及公司的情况需要设置一级科目及其明细,在输入会计科目时应注意所输入的科目是否有辅助核算,是否是数量金额式,借贷方向等问题。(注:以上初始化设置均可用总账工具进行复制。)

③期初余额录入:根据实习资料所给录入期初余额,注意有辅助核算的在明细中录入,是数量金额式的应先录金额再录数量。

④日常业务操作:内容与手工相同,在这里不再阐述。但要注意这里填制的凭证需选择适当类型(现金、银行、转账),并且凭证可以修改,删除,审核凭证和主管签字均可成批进行。科目汇总时直接输出即可。

⑤固定资产模块:进入模块时要进行初始设置,录入固定资产卡片。计提折旧和资产增减可直接在此模块生成凭证。

⑥记账:在凭证均已签字之后就可以记账,用拥有此权限的用户登陆进行操作。完成后,就可以先转账定义,然后转账生成结转损益,分两部分:结转收入和结转支出。之后再进行记账操作,最后再填制计算、结转所得税的两张凭证。(注:结转所得税的凭证可以直接转账生成)。

⑦对账与结账:在所有工作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结账操作。先到固定资产模块进行月末处理—对账,之后再结账,然后再到总账系统进行对账,接着即可进行最后的结账操作了。

⑧财务报表:用友u8已提供了财务报表模板,但其为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与新制度不符,因此需要进行修改或是全部重编。这里三张表为:

ⅰ利润表:从格式—报表模板中引入新企业会计科目中的利润表,按试验资料所给的报表模式对其进行调整,然后修改其公式:主要修改科目编码即可,而特殊项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需要修改为取对方科目发生额函数(即取在本年利润的发生额),这是由于财务费和资产减值损失存在有红字,会将发生额冲销的原因。修改完之后整表重算或是录入关键字即可得出数据。

ⅱ资产负债表:同上引入资产负债表模板,进行格式及科目编码修改,完成后即可整表重算或录入关键字。

ⅲ现金流量表:新建报表,录入试验资料所给的报表项目和格式,然后编辑公式,报表取数编辑公式用友财务函数—现金流量科目,然后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取值,定义好之后进行整表重算或是录入关键字即可。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office办公软件excel的应用基础上的一项实习工作。历时四天时间、内容和手工财务管理实习相同,这里主要阐述几点与手工相比其不同之处或是特点:

①填列数据: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操作,同样也需要填列一些原始数据,这时候我们可以用tab和回车键或是方向键来移动光标使输入更加快捷。

②表间或表外取数:在填写原始数据的时候,一些值属于变量,我们就需进行表间或表外取数,具体操作是:选中要填写的单元格键入“=”,然后打开数据所在表,直接选择回车即可获取。

③拖动取数:在我们填入一个数据之后,在光标变为黑十字时拖动鼠标即可获取与原数据相关的数据,若原数据只是数字,则拖动取到的数据也为数字;若原数据为公式,所得的新数据是同理公式定义下的数据。

④公式定义:有的数据需要我们进行大量复杂繁琐的计算才能得到,有的甚至是手工无法完成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函数来定义公式,excel提供了多种函数:数学、统计、财务等等。

⑤综合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使用excel进行财务管理实验的很多优点:方便、快捷、准确等。因此,我们除了学好专业课外,像计算机这样的辅助型的工具我们也应该学好、会用,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一、 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实习的收获体会:

1、手工做账会计实习:

通过手工做账会计实习,对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首先让我们又再次更好、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了会计知识;另外,让我们理解明白了作为会计的谨慎性,不仅仅是在处理某些业务的时候,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必须做到仔细,认真,还需要又足够的耐心。还有就是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即便是做错了,也应该按照规定进行修改,要让他人知道错误所在。最后,应该强调的是任何的实务操作都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持,会计也是如此,通过实习我也看出了我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匮乏,不够仔细和深入,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还应继续努力。

2、手工财务管理实习:

通过手工财务管理实习,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历史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以找到更好的管理决策方法改进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及社会的知名度。

②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我们可以早一步知道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如有不足之处即可尽快进行调整,尽早弥补损失。

③通过投资可行性分析,我们就不会出现盲目上项目的情况,只有充分可行的项目,在考虑了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予以考虑项目可行。

④通过流动资产运营分析,我们可以掌握更好的现金持有量、最佳订货批量,选择适当的现金折扣条件。

⑤总之,财务管理能让公司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决策。

3、用友u8会计电算化实习:

将计算机的快捷、方便、准确运用于会计的实务操作,对会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突破性质的飞跃,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会计电算化的弊端,比如说会计电算化就需要一个对财务权限管理严格、明确的环境以及对数据具有良好管理的环境。而针对个人来说,同样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电算化中,我们可以对凭证进行无痕迹修改、个人的用户密码容易被窃取或泄漏……但从总体上说,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优化的一面,就拿用友u8来说,具有很多手工会计不可及的优点:

①可以严格进行用户权限控制,出现越权时计算机就会出现提示或是禁止该项操作。

②会计科目拥有辅助核算和科目受控系统,这样既方便了会计工作,又可以使会计的具体工作责权分离。

③各个模块的初始化工作为今后的业务处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④填制凭证时,计算机会自动算数,不平或有其他问题时,禁止保存。

⑤用友u8还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帐表,适合不同类型的查询。

⑥记账的便捷:计算机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较手工来说繁琐而又容易出错的记账工作。

⑦自定义结转:对于每月都会发生的业务,可用自定义结转来定义公式,到时自动生成,大大简化了工作量。

⑧报表模块:一般情况下,用友u8提供的报表模板可直接引用,重算即可得出企业所想要的财务报表,即便是需要进行调整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

4、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

财务管理计算机实习同样是运用了计算机的快捷、方便和准确,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简单。其优点在上述实验过程和内容中已作阐述,这里不再累赘。但其优点背后也存在不少弊端:

①加密系统不够完善,可轻松破译;

②操作人员无权限控制,可任意进行操作;

③操作人员可以无痕迹修改数据,破坏财务工作的真实性;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创新;学习;实践;计算机;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60-03

1主动学习的内涵

大学教师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介绍往往不太注意,结果自己在教学上花了很多心血,但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国际上有些学者注意到这一点,提出了发现学习、意义学习等方法。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发现学习法,指出学习包括三个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提取。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意义学习法,学生的学习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意义学习有两个前提:学生表现出一种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我国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对于学习上的过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大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如果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恒心和毅力,即使是高考状元也有不能顺利大学毕业的可能,这种例子在高校中屡见不鲜。高等教育部门认识到这些问题,开始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型大学的建立,倡导研究性学习。“学习型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就被列为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的重大课题。

主动学习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为核心和基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综合了发现学习、意义学习、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法的特点,将学习分成想学习、会学习、不断学习三个层次,其关系如图1所示。想学习是最低层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既倡导刻苦学习,更强调学习要有兴趣、目标、动力,要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最佳的心理状况;学习也要有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会学习鼓励新方法、新发现,提倡发散性、批判性、逆向性、创造性思维,鼓励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的解答,沿着不同思路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不断学习是最高层次,强调学习的延续性,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创新。通过主动学习的实践,真正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主动学习提倡终身学习,认为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而是一种需求和生存方式。

图1 主动学习的三个层次

2主动学习的方法

2.1 想学习

2.1.1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兴趣使人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做事聚精会神且相对轻松,兴趣引发自主学习,学习成功后又强化了兴趣。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好奇心是创新人才重要的素质,只有培养兴趣、渴求知识,才能学好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2.1.2 明确学习目的

只有兴趣没有目标的学习,不可能深入思考,很难出成果。“目的”是人的行为得以展开和维持的内引力。学习的目的从大的方面说是为了振兴中华、报效国家,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和自己的学业、工作、事业。如果有些同学学习仅仅满足于及格,那他就很难达到优秀。已故计算机科学家王选院士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谈到自己的终身体会:“年轻人如何出成果,如何出创造性的成果,一个必要的方法,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这会使他们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成果”。可见明确学习目的是何等重要!有需求有目标才有动力。

2.1.3 热爱所学专业

大学新生入学时,学校都要进行专业介绍,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因为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现在有些学校做法较好,允许少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重新选择专业。

2.2 会学习

光想学习是不够的,还要付诸于行动,摸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各环节。

2.2.1 制定学习计划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学习也不例外。制定学习计划时要考虑教学计划、课程难度、自己的学习情况等因素,量力而行,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最好要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和每门课程的总计划。有计划学习能够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2.2 提高听课效率

大学课堂里老师讲课面广量大,一般会介绍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位置、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等,学生听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要记课堂笔记,特别要记下老师强调的地方。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记笔记,而是课后拷贝老师的课件,这种习惯并不好,因为很多精彩部分都是通过黑板展示出来,通过老师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提高听课效率最好加强预习和复习。

2.2.3 加强实践训练

理论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学生必须重视实验,对实验结果要认真进行分析。学校要提供完善的实验条件,有的学校做得较好,将实验室对学生免费全天开放,以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学生还要主动参加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有些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出去实习,回校后很受欢迎,甚至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学生要主动实践,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力争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命题;学校也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2.2.4 发挥讨论作用

讨论是学生课后互相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最好以寝室为单位,充分利用吃饭、睡前等课余时间讨论学习内容。讨论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帮助,成绩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认为帮助了别人会影响自己的竞争力,事实上讨论使每个人对讨论内容的理解都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当然如果时间允许,老师要适当安排讨论课。同学也可以通过BBS、Email、QQ、电话等方式与老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每次讨论完成,要学会整理、归纳,进行必要的总结。

2.2.5 不断总结梳理

学生应该学会总结,要对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每天、每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建议每天睡觉前回顾一下白天所学的内容。课后最好不要拷贝老师的教学课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自己动手做,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现在有的学生不会总结,也不想总结,临考前才复习,这种习惯很不好。

2.2.6 重视考试环节

考试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促进学生系统复习的手段。复习时要从老师的角度理解教学内容,最好自己模拟出考卷,这样复习就不会钻牛角尖,就能抓住重点。完成作业或考试时要领会每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如果知道了老师命题的意图,解题思路就不会发生偏差,答题时不能只给出简单的答案,还要写出必要的解题思路与过程。

2.3 不断学习

要想有所创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就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可以采用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

2.3.1 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针对机械性学习而言的。通常采用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造血”能力,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学习可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2.3.2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是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或专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由学生“自主选题、自己探索、自由创造”的原则,重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要求学生要自己查找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最后能够写出报告或研究论文。

3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以上讨论了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一般性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各人实际情况和所学专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校应该尽可能提供硬件、软件条件,形成培育创新人才的土壤,还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好的学风;任课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教学设计中的切入点,尽早将学生“领进门”,讲课要生动、互动,内容要有系统性、要与科研和前沿技术相结合,课间要活跃气氛,课后让学生自己做教学课件,布置有挑战性、有趣味性的作业,我的学生就给我发电子邮件谈做课件的体会:“起初很不理解,但做完课件以后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首先要想学习,要对计算机产生好奇心,给计算机赋以人情味,了解计算机设计者的思路,懂得当今社会不懂计算机就是如同不会写字,不学计算机将寸步难行的道理。其次要会学习,要联想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电脑以人脑为基础,是人脑的模拟和功能的延伸,人脑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能力,而逻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演绎、推理、归纳等逻辑学方法在计算机学科中均有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数字逻辑的发展紧密相关,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冯・诺依曼结构为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从体系结构、开发方法到程序设计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方法。最后要不断学习,现在计算机界主要从增加计算机的功能、扩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降低使用计算机的门槛等方面研究计算机,如研究自然计算、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图形学等。我们在学习计算机新技术时不能仅仅机械地接受,必须主动学习,从引进新技术的目的和解决现有的问题等角度去理解它、掌握它,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争取有所创新。

当前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而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实施科教兴国策略任重而道远。现阶段要保证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有一定难度,涉及到多方面因素,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主动学习是方法,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愿望,我校要求学生“致高、致用、致远”,就是要求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也要有献身、求实、负责的精神。大力提倡主动学习和终身教育,符合信息时展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萍华.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2,(9):41-44.

[2]张长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发展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5,(8):39-42.

[3]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志仁.规模迅速扩大之下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5,(2):28-31.

[5]苏建元.大学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启发式教学要点[J].计算机教育,2005,(12增):50-52.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0

1 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让他们掌握财务软件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解决财务会计业务技能和使用会计岗位的整个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二是知识更新较快;第三、较强实用性。

2 课程教学内容变革

该课程主要介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新增实训项目主要包含三个账套,考察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应用及技能锻炼。

3 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3.1 知识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电算化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利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来解决会计信息的分类、汇总、处理,并可以用它来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控制和预测。

(2)学习科学的操作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实施过程中应执行的基本过程和思维方式,运用各种软件进行会计工作,举一反三,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3.2 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会计业务问题的能力。

3.3 素质教学目标

具有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会计软件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电算化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考核形式变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原则是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贯彻落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院高职生的实际,重在发展学生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打实基础,突出专业需求,结合平日学生表现,通过自查互评,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考核,取消卷面成绩定能力的做法,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学生的负担,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1 知识考核

4.1.1 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4.1.2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账套主管岗位工作任务、总账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薪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4.1.3 考核方式

不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笔试,知识考核于复习周进行。基于本学期学习内容出具相关论述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平时上机操作总结学习心得,通过自己总结,去反思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对于薄弱部分加深印象。最后上交纸质文件。

4.2 能力考核

4.2.1 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4.2.2 考核内容

主要采用“应用能力”模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本部分基于课程综合实训,将实训内容、结果纳入期末考核中。主要包含账套一《北京赛瑞商贸公司》、账套二《会计电算化练习账套》、账套三《郑州康普特软件技术公司》。

4.2.3 考核方式

在本课程后期进行,即本学期的15-18周共四周时间,在实训大楼机房随堂进行三个实训账套的演练。

根据给定资料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运用用友8.72进行上机实训。主要上机任务如下:(1)按照资料给定参数建立账套和其他初始工作;(2)完成日常账务工作;(3)进行期末结转;(4)进行报表编制。

其中三个账套分值比例不一样,账套一与账套二各占10%,账套三占20%。

4.3 过程考核

4.3.1 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4.3.2 考核内容

(1)考勤。

考勤应严格认真地进行记录,并具备原始记录的留存文件。

(2)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上机操作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4.3.3 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按总分30分计。在考勤、作业、平时上机操作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

(1)考勤(10分)。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

(2)平时学习成效评测(20分)。

因为本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操作性较强,本课程考核更多的是实践运用能力。所以平时上机操作练习占据分数很重,每次上机操作练习结束,都需提交本次电子档作业。根据平时操作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次数和完成情况进行加减赋分。每少交一次上机作业的减2分;如果上课不认真练习,上网、挂QQ、玩手机等,一经发现,扣5分。以此类推,在20分总分基础上进行减分制度,如若此项扣完则本门课程不通过。

5 结论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深入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助者,反而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变成了主导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课堂教学; 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6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95- 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在企业管理、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与之对应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却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全面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思考,仅供参考。

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教学专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广泛的应用。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具有计算机网络专业素质的人才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拓展。因此,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关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上。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金用在购置教学设备上而忽视了对计算机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是得不偿失的,俗话说“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2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3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

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灵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辉.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

计算机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6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认知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况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四)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调查研究是基础环节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就需要做调查。调查研究要客观和系统,是掌握全部材料的综合。

(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作为检验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应辩证地加以理解。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基础部分可分为为三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掌握:基本知识;系统的启动与退出;磁盘操作;文件与文件夹操作;计算机网络功能。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主要有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要有系统的认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所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教学方式多是理论灌输。一些职业学校虽然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一般也先进行理论学习,介绍原理,再进行练习。尽管学生上过很多课,但因学习时缺少真实的情境,当要求实际动手时,学生在运用知识时发生了困难,在练习过程中又需老师重复讲解。说明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并不能真正吸收,当实践时,学生才真正学习和运用知识。另外,从职业学生注重学习实用性的心理,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相反理论与实践的剥离,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但如果在学习一开始,就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在实践做出成果,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便会喜欢学习。

四、实践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一种,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践法,不仅满足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职业学生对熟练掌握技能的需要。故将实践法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一)设置真实情境问题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设置或模拟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思考。

(二)发现问题教师作为学生的助推器,通过提问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引导出主要问题共同讨论。

(三)讨论和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教材、上网搜集资料等,学生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加深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每个小组都要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每一个小组解决方法的优点和弱点,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五)验证理论将最佳方案进行实践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知识,以此重构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