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例6篇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1

关键词:应计质量 盈余管理 ST公司

一、引言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盈余质量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盈余质量”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证券业便已形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余质量研究已成为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00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召开盈余质量研讨会,《会计评论》于年底发行了一期关于盈余质量主题的增刊,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讨盈余质量的界定,Easton and Zmijewski(1991)采用低阶时间序列模型――ARIMA(1,0,0)(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对盈余的持久性进行了估计,以盈余持久性度量盈余质量,但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隐含了在回归年度内,公司盈余不变或波动不大的假设,从而可能降低了模型的解释力;而ERC作为实证会计领域的专有名词也被用来度量盈余质量,但由于ERC反映的是未预期盈余同股票报酬的关联程度,因此,通过ERC度量的盈余质量只是未预期盈余的质量,而非会计盈余本身;另外一些研究(Lev and Thiagarajans,1993)则基于财务报告的基本分析度量盈余质量,即通过区分用来评估盈余质量的12条原则,对应收账款相对销售收入变动、存货和订单的积压等项目进行赋值,将公司得分按高低划分来度量盈余质量;此外,国外研究发现市场反应与盈利报告的及时性有关,而且稳健原则会对盈余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盈余及时性和稳健性可以用来表征盈余质量;将应计项目作为盈余质量高低的指示器,在近几年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Sloan(1996)认为盈余质量的一种关键测度是净收益与经营现金流量的差异,即应计项目,Dechew and Dichev(2002)用应计项目的现金流之间的联系来定义盈余的质量。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实证文献中系统地研究应计项目质量的文章较少,王志台(2000)、赵宇龙(2000)采用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作为永久性盈余表征变量来研究盈余持久性,储一昀、王安武(2000)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应计项目的确认与现金流入存在不同步现象,从而造成了盈余质量低下。应计质量指的是应计项目反映出现金流的实现程度。本文在对应计质量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展开,一般来说ST公司有着强烈的摆脱特别处理的愿望,为实现如此愿望除从根本上改善经营业绩外,盈余管理也是实现“摘帽”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应计质量效应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结合ST这一制度背景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研究对象主要定位在ST公司,选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1999年至2006年度被ST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作为对照,将选择与其配对的非ST公司,对其应计部分质量进行研究。其中共选取1999年至2006年首次宣告被特别处理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300家作为ST公司样本。在选取的家样本公司中,各年被宣布特别处理的家数分别为27家、21家、22家、41家、50家、35家、34家和70家。为了便于比较, 还同时选取了与其配对的300家非公司样本。配对的原则是“同时期、同规模”。其中 “同规模”指的是与公司被“特别处理”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额相当。为获得足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公司被宣告“ST ”当年及其前一年和后一年作为研究区间, 因此要求配对的非公司样本的配对区间有连续年的利润数据。而对照样本, 还排除了研究区间存在配股行为的非ST公司, 因为根据现有的研究, 这些公司往往存在比较严重的利润操纵动机。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色诺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CCER数据库中各个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

(二)总应计的计量方法总应计的计量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法和收益表法。与资产负债表法相比,收益表法计量比较简单,而且Collins and Hribar(2002)发现,如使用资产负债表法计算总应计,估计可操控应计时会产生某些系统性偏误,存在难以准确分离应计的问题,与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得经营性现金流量计算出的应计相比,准确性较差。因此采用收益表法来计量总应计。本文参照DD提出的研究模型,选取扣除非经营损益后的净利润(经营净利润)作为会计盈余(Earn),会计盈余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的差就是应计(Accrual)。会计盈余(Earn)=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等号右边数据均来自《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报告部分)。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上市公司应计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已实现的现金流可用来度量应计质量,Dechew and Dichev(2002)使用本期应计项目对上期、本期、下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回归,拟合残差比较稳定时,根据应计项目预测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认为公司各年度的残差比较稳定时,根据应计项目预测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不确定程度较小,应计项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功能发挥较好。因此可用拟合残差的标准差度量应计项目质量,残差标准差越大应计项目质量越低。应计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当期和相邻期间实现的现金流,可以用于衡量应计项目以及盈余数据的质量,具体做法是将应计项目质量作为盈余质量的表征变量。本文借鉴修正的DD模型来对我国A股上市的ST公司应计质量进行分析。McNichols(2002)对DD模型进行了修正,将计量操控性应计的Jones模型与DD模型相结合:WCt,i=b0+b1CFOt-1,i+b2CFOt,i+b3CFOt+1,i+b4REVt,i+b5PPEt,i+εt,i。其中,REVt,i表示第t期与第t-1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PPEt表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残差ε反映了应计中的估计误差。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当估计误差在各年之间波动程度较小时,应计质量较高,用应计中的估计误差的标准差来衡量每一家公司的应计质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于在控制样本选择时进行了控制,对于ST公司与非ST公司这两组研究样本在总资产指标上差别都不显著,但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尤其是ST公司组和非ST公司组Earn、Accrual、WC、CFO、REV和PPE,等几项指标差别较为明显。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各变量的极端值远远偏离了中心的均值,这可能会对回归分析造成一定影响。其中ST公司样本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标准差(0.717)要远远的小于总应计标准差(0.789)和流动性应计标准差(1.991),这与非ST公司控制样本具有共性,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0.151)小于总应计标准差(0.163)和流动性应计标准差(0.159)。一方面这说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比应计项目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也表明被ST公司的应计很可能受到了人为操纵,由于本期调增(调减)的应计不可避免的要在未来转回,所以应计质量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对于被ST公司样本组,其中的盈余(Earn)的均值为0.3,经营活动现金流(CFO)的均值为0.02,盈余小于经营活动现金流。总应计(Accrual)的均值为负(-0.15),说明折旧摊销额(非流动性应计部分)比较大。总应计中的流动性应计(WC)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正(0.26,0.01),说明大部分公司属于成长型企业,因为公司增长一般伴随着营运资金的增加,流动性应计应该大于0。销售收入变动额的均值为-0.090,中位数为0。固定资产的均值为0.65,中位数为0.46。而配对的非ST公司样本组数据盈余均值0.036,小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0.058,而总应计中流动性应计均值和中位数均为正(0.004,0.008)说明与ST公司具有可比性。

(二)相关性分析 (表2)报告了应计质量计量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中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上一期、当期和下一期,以及销售收入变动额和固定资产都与流动性应计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当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与流动性应计相关系数为-0.85,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整个现金流期间,现金流内部暂时性转移使得以当期现金流来衡量业绩的适时性被降低了。这与DD模型(1998)关于应计项目与同期现金流之间负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期应计项目将逐步转化为现金。本期会计盈余分别与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期应计利润、流动性应计利润正相关,这与前面论述的关系相符合。本期应计利润和流动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甚至超过0.9),这主要是由于每期资产折旧摊销比较固定,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变化对应计利润的变化贡献相当大。其中当期的流动性应计与上一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13,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项目递延了对上一期某些现金流的确认。此外,上一期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不相关,但与下一期经营活动现金流正相关,相关系数0.019,在1%水平上显著。

(三)回归方程残差分析 DD模型中采用营运资金变动额(ΔWC)计量应计,用经营活动现金流(CFO)替代与应计相关的现金流。回归方程的残差(ε)代表与已实现现金流无关的应计项目,包括了估计误差及其转回,残差的标准差可用于度量应计质量,标准差越大应计质量越差,相反,残差标准差越小表明应计质量越好。由(表3)可知,对于ST公司样本,残差的标准差各年均大于非ST公司样本,且各年标准差均有较大波动幅度,说明ST公司各年应计质量都很明显的低于非ST公司。为了更直观表述ST公司样本与非ST公司控制样本差异,各自趋势图如(图1)所示。可见被ST公司各年度应计质量显著低于非ST控制样本。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利用修正的DD模型,以1999年至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中国A股上市的被ST公司及其控制样本公司的应计质量进行了计量。结果发现,控制样本的残差标准差1999年至2006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趋势图来看,我国正常非ST的上市公司的应计质量略有提高。然而被ST公司的残差标准差呈不稳定状态分布,并且每年之间波动幅度较大,说明应计质量相对较差。公司残差标准差较大时,应计质量低,反之,应计质量高。由(图1)可见被ST公司各年度应计质量显著低于非ST控制样本。根据《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人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定,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交易所将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而这种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的内容包括:公司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中期报告必须经审计,股票的行情显示有特别提示。另外,规则规定财务状况特别处理一般不少于12个月,如果受到特别处理的公司下一个年度审计结果显示财务状况己恢复正常,则可以向交易所申请取消特别处理,交易所将依据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权益,严格控制股票市场风险的原则,根据该公司的实际改善程度,决定是否取消特别处理。由于硬性的规定,ST公司董事会为迅速扭转局面许给管理层优厚的报酬条件就是迅速扭转亏损的局面,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ST公司的管理层为自身利益考虑在不能完成任务时往往更有可能采用操纵会计指标以达到目标的可能。从而影响了应计质量,使盈余质量下降。要继续留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这些亏损上市公司首先就要保住其上市资格,而作为维持上市资格的关键因素会计盈余,成为了他们首选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亏损的上市公司体现出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

(二)建议 首先,建议证券监管部门修正上市公司“停止交易、终止交易”的判断标准,具体而言,不应仅凭“连续三年亏损”作为判断的充分条件,应结合证券市场其他一些因素加以综合判断,如:制定单年亏损额指标,以某一年亏损额达到注册资本一定比例时予以处罚,从而避免“两年不亏、一亏惊人”的现象;另外应完善对于亏损上市公司接受特别处理或者终止上市的衡量条件,增加费会计参数,主营业务利润、经营现金流量等定量指标,还可以引进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行业情况、持续经营能力等定性指标,形成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改变目前单一指标限制。其次,完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限制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针对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监管效果尚不理想的现实,应有意识地减少会计的职业判断空间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易于操作、科学、适度的谨慎标准,以指导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政策,是企业既保持适度谨慎,又能避免有意识地计提秘密准备。最后,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通过立法规范注册会计师审计由独立审计委员会委任,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对注册会计师实行强制轮换制度。

参考文献:

[1]田静:《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06年第9期。

[2]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 《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

[3]夏立军:《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应》,《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4]聂顺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目标及其保证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0期。

[8]魏明海、谭劲松、林舒:《盈余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10]Dechow P.,Dichev,I.2002.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The Accounting Review.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2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和壮大,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跻身于世界500强。在这种形势下,客观上需要通过反映企业整体经营规模和发展状况的财务报告,以满足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的需要。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它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销企业集团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编制而成。2006年以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按照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财政部在2006年制定和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告》。该准则以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实体理论为基础,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做出了比较全面的规范。本文就《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后,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

一、合并报表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以“控制”作为确定合并范围的依据,这与暂行规定中满足“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条件不同。在暂行规定中,只要母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母公司就可以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即使拥有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由于无法实现控制,母公司就不就能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中外合资或者中外合作的企业中。尽管合资或合作企业在成立之初,中方所占的权益性资本比例通常都超过半数,但其公司章程或者公司实际管理中,一般都要求必须由股东双方在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共同决策;工资发放、资金使用等日常业务也必须由股东双方签字盖章才能生效。也就是说,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真正实现控制,任何一方都不符合合并条件。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告》中关于“控制”概念的提出,可能会导致大部分中外合作、合资经营企业不能参与到任何一方股东的合并财务报表中。这样,就会对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资产总额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合作或合资项目的资产总额比较大),进而影响统计部门资产总量的统计数据。这一问题是需要企业集团、国资管理部门及财政、统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予以关注的,如何才能对这部分资产进行有效监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任何一方股东都不占绝对控制权,公司章程或其他股东也没有规定或授权最大股东可以就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单方面决策。但公司章程却规定由最大股东进行报表合并。这里需要探讨的是,公司章程是否可以规定合并报表主体?这种规定是否有效?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可以根据公司章程规定进行报表合并而不管实际上是否能够实现控制?就此,笔者认为,按照会计实务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公司章程中规定合并报表主体的条款并不能成为企业合并的理由,企业并不能据此作为确定合并报表范围的依据。当然,如果继续探讨,还会涉及到《公司法》中公司章程条款设定的有效性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衔接问题。

二、合并报表编制方法

目前,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合并报表有两种编制方法。一种方法是层层合并,即由各级子公司编制本级合并报表,由子公司链条的最底层开始,逐级往上合并,最后,由集团母公司编制所有二级子公司合并报表;另一种方法是由集团公司母公司编制大合并报表,即不管是哪个级次的子公司,只要纳入集团合并报表范围,都由集团母公司编制工作底稿进行大合并。

上述两种编制方法各有利弊。前者的优点在于,通过合并工作的层层向下分解,集团层面合并报表单位较少,树型结构清晰、明了,合并过程精简,编制效率高;而且,一般情况下,各级子公司对直接投资子公司的情况较为熟悉,编制合并报表的时效性和精确性方面会更强。其弊端在于合并工作底稿中不能体现企业集团全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单位。与之相反,后者的优点在于集团合并范围一目了然;其缺点主要在于,由于把各级子公司都纳入到集团合并的工作底稿中,各级公司之间的纵向、横向以及交叉抵销业务非常庞大繁杂,很容易发生人为错漏,影响合并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在账务处理上要求母公司按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投资,继而在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进行权益法调整,这就更增加了集团合并层面的工作量和合并技术难度,还要求集团合并层面的会计人员熟悉各级子公司的情况,如果企业集团级次延伸太长,产权关系过于复杂,那么,在集团层面完成大合并工作是相当困难的。

笔者认为,后者把合并过程中所有的基础工作都推移到集团合并层面完成,加大了合并层面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利于提高合并报表编制效率。所以,集团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宜采用前者,同时在各级子公司配备有合并报表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地提高集团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合并报表抵销

企业集团为适应市场环境,拓宽经营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力,多数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多元化或者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而且往往内部交叉持股现象突出,因此,集团内部各项关联交易繁杂众多,合并抵销亦呈现量多复杂趋势。这里,笔者想就企业集团存在财务公司的情况下,对内部关联交易的若干抵销问题进行探讨。

(一)筹融资关联交易抵销

财务公司为集团内部在建成员单位融资,在借款发生当期,按有关规定分别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当期的抵销就比较简便,如财务公司贷款给内部成员单位甲1亿元,利息收入1000万元,其中,800万元资本化,200万元费用化,合并时抵销分录即为:

借:长期借款 1亿元

贷:发放贷款及垫款 1亿元

借:利息收入 1000万元

贷: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200万元

贷:在建工程 800万元

基建投产进入生产期后,这部分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分摊计入固定资产,并按相关规定计提折旧。这时,带来的问题就是合并时对这部分利息应该如何进行抵销,准则对此并无明确的规定及指引。我们知道,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不同项目分类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不相同,而借款费用又没有明确是为哪类固定资产而发生,所以在合并抵销时就会遇到困难。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借款费用是为购建全体固定资产而发生,所以,在确定计提的折旧中有多少是来源于借款费用时,应该按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和各自的使用年限综合计算。举例:固定资产A账面价值10000万元,使用年限10年,则每年计提折旧1000万元(不考虑残值),固定资产B账面价值15000万元,使用年限5年,则每年需计提折旧3000万元,两项固定资产当年计提折旧合计4000万元,假设转固前资本化的借款利息为800万元,则在当年计提的折旧中需抵销的利息金额为128万元((800*4000/(10000+15000))。账务处理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28万元

贷:制造费用-折旧(或管理费用) 128万元

(二)现金流抵销

因销售收回的票据,其贴现带来的现金流究竟应该归属于经营活动还是筹资活动,这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持筹资活动观点的人认为票据贴现属于筹资行为,由此带来的现金流应属于筹资活动。而持经营活动观点的人认为尽管票据贴现本身属筹资行为,但应收票据是因经营行为而发生,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归类为经营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如果购买原材料等商品的资金流出因为没有使用票据而归为经营活动,而销售活动因为使用票据而归类为筹资活动,那流入流出就不匹配了。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对于采购和销售行为产生的现金流,应当认定为经营活动现金流,而不管是否采取票据形式。理由如下:第一、如果采购和销售均使用票据形式,均界定为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那企业岂非就不存在(或者较少)经营活动现金流,这对一般生产销售企业来说是不合常理也不切实际的。第二、如果界定为筹资活动,企业可以在采购时尽量采用应付票据形式,并选择银行而不是集团内财务公司贴现(不需要抵销),这样就可以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从而为集团合并创造较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提高现金流考核指标值。

企业集团在合并财务公司报表时,其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是否应该直接合并,还是应该从企业集团主营业务的角度出来,将其调整为投资或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格式综合考虑了一般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列报的要求,也就是说,集团内财务公司经合并抵销后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在集团合并报表中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对此,笔者认为,财务公司的经营活动从集团层面考虑,更符合投融资活动的概念。所以,关于财务公司对集团外的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在集团合并报表中调整至投融资活动更为妥当,可以减弱因财务公司流量变动对集团合并报表的经营活动净流量造成异常波动的影响,可以避免给投资者或信息使用者传递不确实信息以及集团经营不稳定的不良形象。

四、合并工作底稿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可控制的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在合并报表时进行权益法调整,区别于原来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通过凭证记录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这就对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企业集团有必要对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等做出明确的、规范性的要求,并要求编制人员撰写完整、详细的注解,尤其是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核算调整的有关处理。编制的合并工作底稿应当设定电子格式存档,同时采取有效的方式以书面形式存档保管。

五、总结

编制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集团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无论是合并范围、编制方法,还是合并抵销,以及会计报表各项内容的反映首先应保证报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其次,应从企业集团内部管理需求的角度编制合并管理报表,以对集团整体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作出客观的反映,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再次,合并财务报表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反映企业集团全部的信息,报告使用者还需借助其他资料,如资金需求规划、公司战略目标、内部控制评价等来综合评价企业集团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内部控制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介绍

(一)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含义

1、风险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经营总是有风险的,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说来,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

风险的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第一,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风险就伴随着人类的一切活动,但又是独立于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人们在风险面前,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险的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而不能根治、消除风险。

第二,风险存在的普遍性指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第三,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于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每一因素的作用时间、方向、强度以及各种因素的作用顺序等必须都达到一定的条件才能引发风险。而这些因素在风险发生之前,相互却无任何联系,许多因素出现的本身就是偶然的。就个别风险来看,其发生是偶然的、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然而,对大量发生的同一风险进行观测,明显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准确的描述,从而使人们能准确把握大量相互独立的风险运行规律。

2、财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一个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好坏和财务成果的大小。因此,企业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成果即收益;财务状况即企业的偿债、营运、获利等能力。从偏离的趋势看,出现偏差的结果只有两种,即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财务状况的变好或变坏。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1、财务风险的分类

从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来看,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过程的风险、资金收回的风险、资金成本的风险及利润分配的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考察其外延,财务风险可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

从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风险的客观性对财务风险的研究是重要的,我们研究财务风险,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

第二,不确定性。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以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得出风险的可控制性,由于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受有限因素的影响,如果对具体风险的相关因素充分了解并有效控制,则可以控制具体风险的发生和程度。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总的来说是有限的,虽然其中部分因素(如企业外部因素)难以控制,但另一部分因素(如企业内部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是可能控制的。

第三,损失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限制,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企业生存的安全性,最终威胁企业的收益。

第四,系统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种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各种矛盾的整体反映。

第五,进步性。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各个生产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并通过购、产、销不断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在竞争中,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是不平坦的。各个生产经营者除了要到处争取市场,还要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把企业推向背水一战的境地,必然使企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力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湖北联通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特别是2005年的年报资料,从基本的财务比例和现金流量两个方面对湖北联通公司的2005度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1、湖北联通公司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很多有意义的比例,这些比率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选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股东权益比、流动负债率和负债权益比。湖北联通公司近期偿债能力指标如表1:

年度2006.32005.122005.92005.62005.3

流动比率0.960.951.021.021.06

速动比率0.600.580.680.720.70

现金流动比率3.5610.9815.196.884.68

股东权益比24.6124.6725.8425.9829.74

流动负债比99.0498.9594.7594.1790.64

负债权益比295.07293.37276.56274.09228.00

资料来源:湖北联通公司公司年报

第一,流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用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的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短期债务的风险越小。

一般认为,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才会有保证。2005年年报显示,ABC的流动比率为0.95<2,偏低。

第二,速动比率分析。企业在不希望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可信。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速动比率为0.58<1,偏低。

第三,现金流动负债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0.98%,同行业平均现金流动负债比为84.23%,湖北联通公司明显偏低。

第四,股东权益比(%)分析。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股东权益比为24.67%,可看出该比率偏低。

第五,流动负债率(%)。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流动负债率为98.95%,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第六,负债权益比(%)。2005年年报显示,湖北联通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93.37%,可看出该比率严重偏高。

(2)流动性分析

第一,流入结构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入结构和三项活动(经营、投资、筹资)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入中经营流入占62.57%,是其主要来源;筹资流入占37.06%,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流入占0.37%,明显偏低。经营活动流入中销售收入占了94.47%,比较正常;收到的税费返还也占到了5.44%。投资活动的流入中,股利占67.85%,比较正常;投资收回和处置固定资产占32.15%。

第二,流出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湖北联通公司的总流初中经营流出占57.89%,投资流出占3.72%,筹资流出占38.36%。可以看出公司现金流出中偿还债务很大的比重。

经营活动流出中,购买商品和劳务占84.4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占5.67%,税费及其他9.91%。投资活动的流出中,构建固定资产占90.17%,权益性投资所制服的现金占9.83%。筹资活动中偿还债务占97.35%,支付利息占2.65%。

第三,流入流出比分析。经营活动流入流出比为1.1,表明企业1元的流出可换回1.1元现金。此比值越大越好。

投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1,表明公司处在扩张时期。发展时期此比值小,而衰退或缺少投资机会时该比值大。

筹资活动流入流出比为0.98,表明企业基本处于借新债还旧债的平衡时期。

(二)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湖北联通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漫游费的下调使得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的理财带来困难。湖北联通公司目前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目前,湖北联通公司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欠清晰

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湖北联通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内部各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完善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与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湖北联通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健全的财务控制制度本身就消除了一部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一般来说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报告制度、财务结算中心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第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湖北联通公司的预算考核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预算编报质量和上报的及时性,对预算编报不合格,上报不及时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二是严格考核预算执行过程,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对先办事后预算等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要对有关企业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处罚;三是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四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对完成预算好的企业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不成预算的企业和个人提出批评和处罚意见。

全面预算管理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了总部对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完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湖北联通公司在建立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应当从信息报告质量评价入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控制严格、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在财务信息质量上应根据各子公司自身情况,并结合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和重要性这两个墓本特征,制定出各自的财务信息、质量标准。同时,公司应本着既能满足对财务信息质量监控的需要,又能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效率的宗旨,对核心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即内容翔实,而且有详尽的因果分析和前瞻性影响预期;对相关非主导业务财务信息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与限制性报告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即仅仅对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项目采用绝对性报告标准,其余的则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即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需达到规定的重要水平即可;对于相关业务财务信息,基本上采用限制性报告标准。

第三,建立与完善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资金的整个运动过程。湖北联通公司涉及业务范围、投资数额大、接触金融机构多。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高效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财务结算中心在公司的发展中可起到如下重要作用:①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的有效运作,可实现公司内部资金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②由于财务结算中心将公司内分散的资金结算业务集中起来,可以有效地增强公司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费用。③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公司可以对子公司的资金营运和业务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使各子公司的资金收付都通过该结算中心办理,该结算中心对各子公司进出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资金的流量与流向、使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可以根据结算中心章程加以审查与核对,从而使各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完全置于监控之下。

(二)建立湖北联通公司内部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制度,其基本目的是将子公司管理者的个人报酬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传统上,企业往往使用从财务会计系统中获得的指标,如将子公司利润为衡量子公司业绩和奖励子公司管理者的基本依据。这样的考评与奖励制度有助于刺激子公司为总部贡献更多的利润,但是,由于利润通常反映短期的经营成果,子公司管理者极可能为获得更多的短期利润而牺牲公司长期业绩,以便得到更多的奖励。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建议湖北联通公司设法依据综合业绩指标对子公司当期业绩进行奖励,或者使子公司管理者所获的奖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期权。

另外,在建立内部奖励制度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即确定报酬究竟应以个人业绩还是以集体业绩为基础?以个人行为基础的报酬制度很明显不会促进集体行为的形成和完善。但另一方面,如果以集体业绩为荃础,则个人行为对集体报酬的影响又不易识别,因而会削弱奖励的效果。根据湖北联通公司目前情况,建议将集体报酬建立在集体业绩的基础之上,同时根据个人在实现其业绩[1标中的贡献确定其在集体报酬中应占的份额,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湖北联通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

1、筹资风险的管理

企业在向银行举债时,应制定合理的还款规划,在保证按合同要求按时还款的前提下,保证资金不出现过分紧张的情况。湖北联通公司可根据自身资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在借款合同中写明是采用到期一次偿还,还是定期偿还相等份额的本金或是分批偿还的还款方式,并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计提一定数量的风险基金,以降低筹资风险。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将会越来越多,股票筹资将会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股票筹资风险较小。这是因为,不管企业经背情况如何,企业都不担心投资者抽回资本,另一方面,企业终止与清算时,如果无剩余财产,可依法不分给股东财产。因此,从以上意义来说,湖北联通公司在未来筹资时,应充分利用股票来筹资,以减少公司的整体筹资风险。

另外,湖北联通公司大量的闲置设备等资产,可以考虑采用融资租赁这一筹资方式,这样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获得了一定的资金。

2、投资风险的管理

湖北联通公司首先应对利用技术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尤其是非经营性资产,以收回以往的投资资金,降低公司整体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湖北联通公司集中资金投入到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上,如航运企业目前可以投资市场看好的集装箱、滚装、海运船舶,重点发展这些高附加值运输,还可以进行运输产业物流化及产业升级的投资。以上这些方面的投资收益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整体投资风险。

3、经营风险的管理

应收帐款管理属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个内容,能否有效调控应收帐款,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销售和营运资金的周转。经调查,湖北联通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主要是山各子公司收入科和总公司风险处共同管理,尽管机构设立表明公司对应收帐款管理较为重视,但其管理成效并不显著,因而,湖北联通公司要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与完善应收帐款控制制度

第一,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总公司的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有关业务往来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帐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帐款帐帐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第二,改进内部核算方法,科学划分帐龄段。目前,我国部分湖北联通公司将应收帐款的帐龄划分为四段:即1年以内、1年至2年、2年至3年和3年以L。这样划分,一是忽视了应收帐款帐龄的特点,即帐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就越小:二是忽视了应收帐款的性质,即应收帐款是流动资产而不是长期资产。因而,随着应收帐款帐龄的增加,可参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将1年内的应收帐款细分为30天以内,30—120天,120—360天三段。

第三,严格按公司的有关规定区分“未收款”、“拖欠款”和“呆坏帐”。未收款的处理:当月应收帐款未能于规定期限内收回者,财务监察小组应将明细列表交各子公司的收入科核准,再由收入科交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催收。拖欠款的处理:未收款未能如期收回而转为拖欠款者,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应在未收款转为拖欠款后几日内将未能收回的原因及对策,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收入科核示:应收帐款列为拖欠款后,营销部门应于30日内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并将执行情况向财务监察小组汇报。呆坏帐的处理:呆坏帐的处理主要由财务监察小组负责,对需要采取法律程序处理的由公司另以专案研究处理。

第四,对应收帐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负责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负责人是否调离本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

第五,定期对主要子公司营销网点进行巡视,检察和内部审计,同时不定期对应收帐款数额较大,问题较多的子公司进行审查,防范因管理不严而出现的挪用、贪污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降低风险。

(2)对往来客户资信程度进行科学的内部评估

湖北联通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有关档案管理系统。主要选择重点客户、长期往来客户作为内部评估对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是否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公司在评估客户资信程度时应包括如下资料:客户的品质、商业信誉、经营作风及与本公司业务往来历史;客户的资本实力、资金运转情况尤其是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客户的经营性质、规模、营销能力、经济效益等。在进行内部资信评估时,通常以预期的坏帐损失率作为信用判别标准。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4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云南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如果能够正确识别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就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赢得发展机会。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利用现金流量信息识别财务风险,通过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来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常见的经营策略,负债一方面可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降低资金成本、产生财务杠杆作用。但负债对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会给公司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

(1)无力偿还债务风险。负债是以定期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当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时,公司会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2)利率变动风险。公司在负债经营期间,由于受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贷款利率的提高增加了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

(3)再筹资风险。由于公司负债比率提高,债权人的债权安全程度降低,从而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再通过负债来筹集资金的能力。

2、现金流量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定义,现金流量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及流出,是企业现金的动态反应。它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信息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都可以通过现金流动的质量全面及时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现金流量的确认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便于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为企业合理组织现金调度、控制财务风险、进行相关预测、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也为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因此,理财人员对现金流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未雨绸缪,当好公司的理财参谋。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识别

1、现金流量构成与财务风险

现金流量的构成一般分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三个部分,由于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实际情况不同(把它简单分为正负两种情况),一共会有九种状况(见表1)。文章中所有数据均由云南铜业2005-2009年年度报表整理而得。

从表1的九种情况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来源应该主要依靠经营活动产生,这是企业的根本之道;如果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是依靠投资(投机行为)和筹资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则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风险最低的情况是E,此时,只要保持现行的企业管理方法就可以了。最差的莫过于D,经营、投资、筹资三种活动现金流量均为负,一般情况下,除非有重大变化和机遇,否则企业不久将会破产。

2、现金流量的基本要素与财务风险

(1)现金流量。它包括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与流入的差额――净流量。现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水平,企业财务本质上是受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状况所制约,流入大于流出,并且高于非付现成本,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小。反之,说明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

(2)现金流程。其涉及现金流量的组织、岗位设置、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程序等,集中反映了企业实现现金流的路径。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员工分别实现的,因此其流程也是分散的。如果企业在资金使用、权责授予、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低下,会造成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企业则会产生财务风险隐患。反之,如果企业在现金流程的设置E管理科学,企业的财务状况表现就会好。

(3)现金流向。分为流入与流出两方面,表示企业现金流量的趋势。流入表明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构成及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流出表明现金支付的主要用途,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战略及成本费用构成。―般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入应来源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个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占现金总流入的比例长期很低,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问题(或者会出现问题)。

(4)现金流速。流速是指资本投入到回收的速度,它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流动资产质量。流速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及占用资金的水平。一项支出表现为现金流出,它流出后若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回,意味着这笔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可多次参与企业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缩减资金占用量。反之,若从流出到回收的时间间隔很长,企业必然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资金循环,以保证资金的顺利周转,由此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占用量就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等无疑会受到影响。

三、云南铜业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分析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中29种有色金属矿保有储存量居全国前十位,丰富的资源使云南具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其中,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铜业)是在原云南冶炼厂的基础之上于1998年设立的公司,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大型骨干企业,以生产和销售铜精矿及其他有色金属矿产品、高纯阴极铜、电工用铜线坯、工业硫酸、黄金、白银等产品为主。目前,公司铜产量居世界第18位、中国第3位,2007年排中国企业500强第115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50强第5位。

1、现金流量构成情况

如前所述,现金流量作为衡量企业好坏、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基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企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经营现状如何、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什么活动来维持等。表2是云南铜业2005-2009年现金流量构成情况。

数据表明,2005-2009年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并不正常,除2005年情况较好之外,之后三年表现不佳,尤其是200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竟然达到-51.4767亿元,除了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外,还存在一些内部原因,而2007年11月的“云铜腐败案”证明了这一点。

在资金的使用上,公司在近几年的投资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入全为负,主要是企业一直在进行产能扩张,不断进行固定资产等采购,此外,公司一直在进行一体化(主要是后向一体化)也是公司投资支出大于流入的原因。

2、现金流量流程情况

云南铜业的大量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企业产能扩张和一体化因其统一调度的难度加大而带来了管理费用的大幅上升。同时,云南铜业进军地产业,这种混合多元化投资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它分散了云铜公司的资金,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云南铜业的控股子公司很多,在管理和资金的统一调度上很难确定其规范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并且从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关联交易较多,还为其他企业提供债务担保,这些都有可能形成公司的或有负债,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3、现金流量流向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云南铜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且流出增加的幅度远大于流入的增加幅度。加之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一直大于其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总流入的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公司的现金总流量净额大部分是靠筹集资金维持,一旦举债困难或不能筹到权益资金,则会出现风险。据报告显示,云南铜业在2009年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中,原值账面余额从20,577,778.72元锐减至4,205,086.44元,贬值程度近75%,这一数据表明:作为主营业务为电铜、铜杆、硫酸等的云南铜业,却将投资者的钱用于与主营业务毫不相干的房地产,这种多元化投资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再不能有效的使用资金,企业还将继续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

4、现金流量流速

从总的趋势来看,云南铜业现金从流出到回收的时间较长。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云铜在资金链控制上近几年还没有明显的改善迹象。

在表4中可以看出,云南铜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较好,资金被客户占用时间较短,与同时期的江西铜业应收账款周转率36.9%(取2005-2009年平均数)相比,云铜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74.20%,是江西铜业的两倍之多。虽然有明显好转趋势,但其在存货周转天数上时间较多,资金在这方面被占用情况严重,净资产周转率比较大。此外,云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都较差,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综合所述,云南铜业的资金链紧张,财务风险也较大,由于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因此,在对现金流的管理方面云南铜业有待提高。

四、基于现金流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进一步探讨

1、考虑行业、规模的差异因素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行业、规模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刀切,就会产生判断上的偏差。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特别是行业特点)对其中的特定指标进行修正,以提高分析的有效性。

2、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

有效的财务分析必须建立在大量资料的占有基础上,除了企业内部现金流量数据之外,企业各种财务数据、生产管理等有关的信息都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形成一个数据资料分析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系统信息要不断地刷新升级,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

3、考虑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指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危机使产品大量积压,购买力下降,生产收缩,使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环节中产生风险。经济危机的出现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应提前做好防范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准备,对于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大帮助。

现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点,我们可以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来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从而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当然,由于会计报表操纵手段的不断翻新,现金流量表也可能被粉饰和操纵,加之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较多,因此现金流量分析只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中的一种手段和一个重要方面,并不能替代对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许多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只有采取多种手段有效结合和合理运用,才能进行全面分析,作出正确判断,以有效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尹晓冰:公司财务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娄兆麟:现金流与企业盈利质量分析[J]会计之友,2008(10)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5

1.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一般来说,该行业的流动比率在1.5左右较好。G公司的流动比率在2015年-2018年逐年上升,在2019年有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较低。速动比率表示扣除存货后这些易变现的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为1:1时较好。G公司的速动比率在2015年-2019年间都在1左右,最高达到了1.14。当流动比率增长时速动比率也增长,当流动比率降低时速动比率也降低,G公司的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的变化趋势相同。从速动比率来看,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但要考虑速动比率过高会导致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占用的资金过多的问题。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资金中借入资金所占比例,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在40%至60%比较合理。G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2015年-2019年间逐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该公司已经认识到财务风险问题,调整了公司的融资方式,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但在2015年-2019年间资产负债率全超过了60%,公司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该比例。2.营运能力分析。G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率在2015年-2016年间该比率逐年增长,但在2016年-2019年间逐年降低,这主要是由于G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采取的“先款后货”的销售策略。存货周转率越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G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比率在2015年-2016年间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2019年间逐年下降,企业需要注意此下降趋势。3.盈利能力分析。销售净利率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的强弱。G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在2015年-2017年间该比率在逐年增长,但在2017年-2019年间逐年降低。销售净利率下降的原因有三个。第一,该公司的收入结构中,销售空调产品的收入占比最大,销售空调以外的产品的收入占比小,2017年至2019年主要产品占比从83.22%减少至78.58%。在该公司的各项业务中,销售空调产品带来的利润明显高于其他业务,当收入中主要产品收入占比下降,会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第二,该公司对芯片等新技术研究增加了投入,而研发相关支出一般会费用化,从而导致研发费用的增加。第三,原材料价格上涨。4.发展能力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销售额的增长幅度。G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15年-2018年期间,该比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2019年期间,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与该公司在2019年下半年进行了大量的促销活动有关。2015年-2019年G公司资产增长率分别为3.50%、12.78%、17.86%、16.86%、12.63%。在收入和资产都在增加,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较好。

二、G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G公司负债总额中流动负债占比在2015年-2019年间都在99%以上,这表示公司这五年来都存在着过度短期融资的情况,会对其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如果该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当借款到期时,公司要是不能如期的偿还借款费用,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也可能会使公司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2.经营风险。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这就是经营风险。G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销售空调产品的收入,空调产业作为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有着季节性销售特点,在夏天的时候,客户会更愿意购买空调。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政策等这些都会对空调的销售产生影响。虽然G公司扩展在其他领域方面的发展,但是在最近期间内,销售空调的收入仍然是总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G公司需要加大对芯片等新技术的投入,从而会使研发费用增加,费用的增加可能会促使产品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上涨会影响到产品定价,产品价格太高致使产品销售不出去。3.流动性风险。从G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知,企业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占比在2015年-2019年间比重都在75%以上,这表明G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较好。2015年-2018年间,在企业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呈下降趋势,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使得G公司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减弱。此外,通过计算得出,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占比和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都较大,其有上升趋势。这表明G公司流动资产的变为现金能力降低,应收账款难以收回。

三、相关建议

1.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G公司主要从事空调产业。2019年该公司的电器销售额为1981亿元,公司电器的主要收入来自空调业务,该业务收入的占比达到70%,这表明公司太依赖于空调业务,但一个市场总会有达到饱和状态的一天,当市场饱和时,该公司可能会面临经营风险,很难继续发展下去。空调的销售也受多种方面的影响,例如季节性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政策等。公司应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以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降低风险。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拓展线上市场,使线下和线上之间不断加强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积极拓展线上市场也便于客户的购买,使客户享受到不用出门就能在网上看好空调并送货到家的服务。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G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来抢占市场的份额。2.优化G公司的资本结构。从G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G公司有大量的短期债务,而且占比很高。该公司的长期与短期借款的比重不平衡,在报表上有很多在建工程和其他投资项目,这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造成影响。公司应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改善公司的负债结构,避免出现过度短期融资的问题,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维护商业信用,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对G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入长期借款和发行长期债权的方式进行筹资来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因为报表上有很多在建工程和其他投资项目,表明资金的流动性不强,可能会导致G公司无法偿还债务。除此之外,G公司还应对金融风险加强控制,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变现能力。3.加强G公司现金流管理。一个企业需要正常经营,必须保证资金的充足。一方面是加强存货管理,减少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如果仓库中储存的产品较多,意味着公司的销售能力不强,资产利用率不高,可能会导致收入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公司需要改变其销售方式,减少库存,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在满足企业正常运作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应尽可能缩短应收款项的收款期限、延长应付款项的付款期限,来降低产生坏账的风险、减轻还款压力。综上,可以通过这两方面对G公司的现金流加强管理,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企业可用的资金越多,面临的现金流风险越小,更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公司年会活动流程范文6

关键词:计划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5.13

1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1.1 企业战略管理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要求

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实践中,企业各级主管的领导和从事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势和实现手段都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经济活动分析不能仅强调经营考核指标结果的分析,还应强调各类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过程分析与控制。

1.2 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经济活动分析要适应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是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战略计划进行设计,合理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部门,由各专业部门分别完成各专业计划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内部协调平衡,减少重复与交叉,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与利用,确定最终计划后再进行计划的下达、执行、控制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过程化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执行,保证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结果。

1.3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范围

公司所属各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电力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信息通信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公司综合计划实行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发展策划部统一归口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由发展策划部牵头,各专业部门分析各自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由发展策划部召开企业经济活动分会议,由各专业作专题报告。

1.4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指标体系

1.4.1 综合计划指标

1)电网发展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规模、 投产规模、科技投入、教育培训投入。

2)资产质量指标: 固定资产销售增长率、市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市公司陈欠电费回收率、市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县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资产负债率、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

3)供电服务指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平均不合格时间、城市供电可靠率、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可靠率。

4)经营业绩指标:购网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成本费用、可控费用、职员人数、应发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县公司可控费用、县公司利润总额、县公司线损率。

5)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变化、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生产率。

1.4.2 基于综合计划指标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1)公司经营活动整体评价及其特点:本期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对经营活动的整体评价。

2)地区经济形势及电力市场分析: 本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地区电力需求情况、电网运行分析。

3)购、售电量分析:购网电量分析、售网电量分析。

4)财务状况分析:售电均价分析、应收电费余额分析、供电成本分析。

5)电力建设情况分析:本期在建项目形象进度及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项目开工和投产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

6)人力资源分析:本期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教育培训投入指标完成情况,各项指标变化特点和原因。

7)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分析:本地区各县级供电公司售电量、收入、成本、利润情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预测:预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季度预测全年完成情况,四季度预测次年指标。

9)问题和对策:本期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公司经营管理短板;需防范的潜在经营风险;需要省公司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客观和主观原因,以及对经营成果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1.5 最佳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省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及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解所属各单位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考核目标,既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又确保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同业对标指标的先进性。

2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做法

2.1 组织机构

公司总经理是经济活动分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为第二责任人,指标体系中各个综合计划指标的责任管理部室负责人根据职责划分,负责具体落实相应综合计划指标的分析、评价和预测,为第三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层层分解,管理、跟踪与考核逐级实施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

图1 六安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组织机构图

2.2综合计划管理流程

图2 综合计划编制、执行、上报流程图

2.3 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流程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总结提炼辅助决策四个阶段。

2.3.1 信息收集阶段:根据年度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由策划部牵头,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配合,利用相关分析系统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接受与采集数据。计划部负责汇总并综合计划指标汇总信息。

2.3.2 分析预测阶段:根据相关分析系统采集生成统计数据,由策划部负责汇总,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参与,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计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查明影响综合计划指标的原因,找出关键问题,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指出整改措施。

2.3.3 总结提炼阶段:对公司综合计划指标的全面分析,主要将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进度分析贯穿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对各单位指标实绩同下达计划数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评价,通过对综合计划指标执行实现的过程流程的分析,揭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为保证企业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效益,以期提高企业的全面综合效益。

2.3.4 辅助决策阶段:公司领导依据计划部提供的综合经营分析报告,对预期计划目标进行动态修正,提出新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做出经营决策。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经济活动分析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 绩效评价

1) 绩效评价组织机构

发展策划部门负责对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 省公司目标管理评价。

b) 省公司资产经营评价。

c) 省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度评价。

2.5.2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绩效评价和考核的流程(含组织机构)

流程体现了考核的分级管理原则和考核结果作为制定或滚动修订指标改进计划的依据,使工作不断循环、提高的目的。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同业对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2.5.3 绩效数据的采集

经审核后的各类经营报表、综合计划指标数据,同业对标数据。

2.5.4 绩效评价方法

差异分析法、正态分布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2.5.5 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

书面材料

2.5.6 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应用

1) 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指标责任单位季、年度管理责任制考核,并作为年度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

2)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各指标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不断提升。

2.5.7 规章制度

《六安供电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四分”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生产成本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 持续改进

3.1 考核目标的改进方法

3.1.1 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指标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预控机制,加强系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单维、多维等方法,开展差异性、阶段性、典型性、综合性分析,实现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

3.1.2 根据分析结果,实时进行指标预控,寻找指标背后的管理差距,不断提高公司、部门、过程的绩效。

3.2.3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执行情况、过程性检查和定期考核落实。

3.2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建立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使得公司、部室(中心)指标互相支撑、相互协调、责任到人。

3.3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公司每年修订标杆数据,做到既符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对重点指标实行评价督办制,加大动态管理考核力度。梳理、优化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考核流程,细化费用的结算方式和考核办法。

3.5 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3.5.1 绩效考核过去以相关部门评价为主,改为单位自评、基层单位互评、相关部门评价、公司领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5.2 加大动态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直接引入部门领导、一般管理人员年度考核。

4 推广应用建议

今年以来,六安供电公司加强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控制体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重视对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执行力,实行动态管理,以实现指标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成本费用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