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组工作思路范例6篇

美术组工作思路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新疆巴州群文美术现状、发展

党的十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理念,在我们美术工作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这里曾是西汉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西域36国中有11国在巴州境内。这里曾驰骋过班超的战马,飘拂过张骞的旌旗,留下过唐玄奘的足迹。繁荣兴盛了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和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至今令人遐思无限。在这片沃土上如何落实好书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述好中国特色”,如何以美术的形式凝聚人心,阐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从而增强民族团结,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旋律,开展好“去极端化”工作,是摆在巴州美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索和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无论是在农村还是社区,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喜欢书画的人群越来越多,有的还成立了民间书画组织,参加当地及省乃至全国的展览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自发的民间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增光添彩。

作为群众文化的辅导、组织的业务单位,我们又做了多少工作,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要对我州的群文美术队伍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加以剖析,找出原因,以利于制定活动规划,便于今后发展。

1 当前群文美术的基本现状

巴州群文组织是由地州、市文化馆和县文化馆、乡文化站形成的上下一条线的组织形式,各级组织都配备美术人员(文化站除外),系统组织健全。各级组织的情况如何,队伍的素质、业务技能、创作能力,政府对于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都有直接影响,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两个原因加在一起是整个群众文化开展如何的重要衡量标准。那么现在的各级美术活动开展怎样,人员素质如何呢?

1.1 巴州美术馆状况

巴州美术馆作为地州的一个专业美术馆,应该是全州的群文美术的龙头,是组织辅导群众美术活动的专业单位,美术部各门类基本齐全,人员结构由新老两部分人员组成,大多都是新进馆的同志,他们对于专业学习刻苦努力,辅导积极认真。由于前几年专业骨干的调离,使这些新同志深知责任重大,他们有信心和老同志们同心协力重新打造巴州美术馆群文美术龙头形象,力争成为专业过硬的一流地级馆,为巴州的群众文化做出贡献。但这些新同志对各市、县的情况不熟悉,对美术队伍人员的状况不了解,对制定今后美术活动、创作展览、队伍建设的长期计划有直接影响,加上采风机会少,所以创作气氛沉闷,创作激情不够。

1.2 各县美术状况

由于近几年群文系统美术活动少,从今年“群星耀天山”奖的送件情况看各县的强弱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例如,有的县连续几届在群星奖评选活动中不交件,其原因很可能是创作人员能力或经费问题,而只有库尔勒市比较积极,交件踊跃,作品水平较高。经了解大多县馆经费不足,加上群文美术活动、展览少,美术被慢慢边缘化,要想提高专业水平,就要个人拿钱进修,创作出的作品,只要参加展览,又是装裱费、评审费、参展费,经济压力大,致使创作热情不高。他们希望政府能为基层作者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寻求创作空间。

县文化馆是群文美术人员当中最艰难的:一是创作环境差。二是参加机会少。三是没有学习进修机会。四是经费不足,很难开展活动。要想举办书画展,必须四处“化缘”筹集资金,还要用画回报出资单位,画家们自己装裱展览后,画还拿不回来,直接影响了参展热情。这些美术人员没有进修机会,专业上不能很快提高,因为近些年自治区和地州级(市)馆大都不直接举办专业的培训辅导班,要想提高就要自己花钱进修,而这部分人员工资又偏低,虽然在暑假可以办美术班有些收入,但基本补充了单位的经费,留给这些美术人员的已是寥寥无几,所以有些人干脆离职,另寻他路,挣点钱贴补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所有这些现象都制约了美术活动的开展,使群文美术逐步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轨道。

2 存在问题

第一,基层美术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创作辅导水平较差,对群众文化长期发展不利。

第二,群文系统的展览,群众性的辅导展览少。不能检阅美术创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就不会促进在专业上的提高,不能检阅他们在辅导方面的成果,也就不会知道他们的工作好坏,这些都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第三,深入生活挖掘创作素材的采风机会少。不能深入生活挖掘创作的原动力,作品便没有感染力,不能紧随时代的脉搏,不能反映生活中鲜活的事物,作品便没有新的视觉冲击,也就不会被观众和社会所接受。

第四,相互观摩、学习机会少。近几年来,州馆、各(市)县馆针对基层作者的培训越来越少,学术研讨越来越少,外地展览参观少,这对遍布全州的这支庞大的美术队伍的发展及为不利,他们离群众最近,没有在专业上的提高,哪来的普及提高。

第五,各级政府对群文美术关注不够,经费投入不足。我们都是公益单位,需要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支持。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工作便没有生机。实践证明:哪里领导重视,文化活动便空前活跃,也就能打造出一批专业过硬的人才。

3 今后的发展

根据发现的问题,解决工作中突出的矛盾,使工作良性有序的发展,就要制定出科学长远的计划。要想工作有大的起色,使群文美术有大的发展,建议以下几点供参考:

第一,对全州群文美术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学术理论上都有大的提高。然后由县馆培训县馆以下人员,实行阶梯式培训计划。

第二,适时举办群文美术成果展,可在地州汇展,也可以到各市(县)分别举办展览,以展促进各县美术事业的发展。

第三,鼓励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创作出具有较深的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性的作品。组织“美丽巴州”采风活动,让画家用手中的笔描绘家乡的山水和人物,反映新疆的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

第四,改变思维模式,采取两条腿走路,多渠道办活动。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可广泛吸纳资金,举办活动,改变资金上门的工作方式,主动与相关单位企业联系,取得支持,使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2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在匆匆忙忙中,又一学期结束了,本学期美术教研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全体美术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本学期的美术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概述:

由于疫情,本学期之前都是线上教学。美术教研组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教研组工作与学校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疫情时候,组内老师录制微课小视频,手工制作小视频,积极参与疫情书画作品展示的作品绘制。全体教师搞好教学常规,组织了疫情期间录课,六一美术展板、七一建党作品、区级美术赛课、辅导学生参加书画比赛、协助年级做好各项工作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每一节课都带教案,认真做好PPT,课后有反思。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教学动向。

我们组老师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做到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评课、及时反思。每次听评课都认真评课,拒绝套话空话,直击缺点,帮助老师提高,课后重构。学习有体会和收获。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教材动向,探讨全新的教学方式,认真撰写教育心得,对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理念落实到实践中。积极参与市教研所、学区、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吸取有益的经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教学观念,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水平,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身的美术教学素养。

三、美美与共,提升艺术涵养

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本学期特地配合学校的安排开展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组内曹馨予老师刚来学校两天就被借调到第一开明中学去支援教学,在组内赛课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多次向组内老师请教上课内容。我们组内的每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磨课,积极参加校级、区级优课评选活动,全组老师加班磨课,通力合作。组内老师出谋划策,一次次的修改课件,一次次的示范上课,一次次的改进中取得了进步,在赛课的舞台上,他们用精湛的绘画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带给所有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美术的魅力所在。我们帮助组内老师,展现文旅实小美术人的团结互助。每一次教研课,每一次赛课,都有一群人帮着一起专研教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这个主旋律一直在我们美术组上演。

四、艺术特色展风采

六一期间,我们美术组精心准备书法、国画、版画、儿童画、剪纸作品,布置了八块展板。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年级辅导学生做美术展板,协助德育处准备消防安全绘画作品、健康安全绘画作品,协助年级辅导学生进社区展示活动。七一建党九十九周年美术组的老师精心准备关于党建的书法、国画作品,用来装饰学校博艺楼一楼大厅,我们是环境美化默默贡献者,我们用美装饰校园,用我们的行动来诠释艺术的真谛。

五、互相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高校美术;素描教学;改革;措施

素描是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被称为“造型的精髓”,徐悲鸿先生曾说:“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就如同房屋的地基一样,地基打不牢,房子就建不好,即使勉强建好了,也支撑不了多久。”由此可见,搞好素描教学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当前,在广大师生已经认识到了素描的重要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素描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美术教育和教学需求了,作为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师,我们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素描教学的改革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打好绘画基础,提升他们的造型能力,尽快达到素描教学的目标。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素描教学虽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教师对于这门课的认知不能太片面,仅把它看做是对学生基础技能训练的课程,应当对素描训练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绘画技能和艺术想象充分整合,对将要表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提炼加工,再通过突破常规的方式和思路展现出来。在素描形态造型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挥,而且他们能够从不同的思维中演化和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作法则,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挖掘和发挥。因此,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绘画技巧,还要注重挖掘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素描创作呈现出造型多样化、构图合理化、空间多维化、视感多属性的特点。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美术学习最基础的课程,素描教学应当以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为目标,善于发现他们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绘画技术和造型能力。这就要求素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包括对观察对象外在特征、比例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表达对象,掌握构成其美感的画面形式。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示范。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图片、实物、视频、幻灯片等各种教具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训练目的和方向,与此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素描训练,这样,教师能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示范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提升他们的素描水平。再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素描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绘画技能、造型方法和规律,以及表现技巧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由的情绪,这对于绘画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改变思维定式,打破常规

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传统的素描课堂上,教师常用的素描对象组合方式有异质物品组合、关联物组合、类似物组合、高低差异物品组合,等等。在这样的素描训练中,教师规定了绘画对象,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组合方式,机械地描绘这些写生对象成为了学生素描训练的主要任务,这种固定的写生对象组合方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间接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素描教学的思维定式,打破常规的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启发学生将自然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要素,通过图像来传递信息,强调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深入形态表象和生命机体之中的洞察力,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强化形态语言和形式意识,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对素描写生对象的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制定中,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机摆放写生对象,如悬挂、倒挂、包扎、堆积、折叠、垒砌等,不同的组合方式体现了学生的思维的创新性,也融入了学生的创作理念,激发了他们的创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打破素描训练单一的工具选择,尝试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通常让学生通过排线的方式创作素描作品,这种固定的绘画方式决定了素描工具的单一性,一般情况下,学生会选用铅笔、木炭条、炭笔、炭精条等常规工具来进素描训练,而马克笔、石墨棒、湿性绘画材料等比较高级的素描工具很少出现在学生的写生训练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素描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写生的需求,不同的创作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除了传统的方法,在素描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涂、抹、擦、印、贴等方式来丰富素描作品的视觉效果。因此,在素描训练中,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打破单一的写生工具选择,尝试运用不同材质的媒介和工具,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也能丰富素描创作的语言,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让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尝试选用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能够发散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认知,也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感知和处理视觉信息,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力和表现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灵感。现代素描艺术,既有素又有色,既有描又有绘,平面的媒介已经超出纸的材料之外,非传统的媒介也不断地作为创新材料加以援用,甚至包括了计算机、复印机等工具,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工具和媒介来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素描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构图能力,以及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素描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作为高校美术教师,我们要对素描教学有正确的定位和认识,从多个角度探索素描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几点粗浅看法,有很多不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给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借鉴,进而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1).[2]安偲毓.浅谈我国高校素描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8).

[3]巴哈提,卡下旦别克.浅谈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思路和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6(1).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4

一、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思想前提

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充满感情,积极开展工作,享受工作中的点滴快乐,将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的一项事业去奋斗,而不是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这一点对于青年美术教师来说更重要,受社会拜金、恋权等不良思潮的侵蚀,许多青年美术教师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奉献这样的思想投身于教育行业,而是为了端上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被动地选择教育行业和教学岗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美术教师的爱岗敬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美术教师的职业操守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观看先进典型专题片、组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端正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次,学校应当强化帮带工作,将年轻教师与中年教师结对,将敬业精神强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结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促使初中美术教师树立敬业精神与奉献意识。广大初中美术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工作与岗位充满感情,才能够为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底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业务功底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业务性较强,尤其是对教师的艺术鉴赏力水平、字画和其他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对于初中学校而言,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相对较为匮乏,无法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初中美术教师属于半路出家的类型,提高广大美术教师的业务基本功是当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前提。初中美术教师不管是专业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之余强化基本功训练。首先,思想上要树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思想理念,将美术基本功训练作为日常工作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时间就进行相关的训练,保证适应美术课堂需要的要求。其次,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往常交流相探讨问题。可利用教研组活动、业务沙龙等载体,交流自己在美术基本功训练方面的心得体会,并相互指点有待改进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才能够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胜任初中美术教学工作。

三、谦虚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

学无止境,对于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广大美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获取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为美术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和提供强劲动力。首先,初中美术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阅读美术教学教研类书籍,从中汲取对自己美术教学工作有利的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学会从网络中汲取教改经验,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经常上网浏览,获取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为己所用。其次,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从观摩、研讨中提高自己,对于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美术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及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要积极参加并认真学习借鉴,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精湛的教学技巧,对于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帮助较大。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回顾与总结,和其他成功的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差距,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提高自身教学工作能力。

四、精湛的教育引导技巧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必备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教育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教育方式不当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不佳。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而言,由于不是中考应试学科,学生学习兴趣相对不浓,教师更需要掌握精湛的教育引导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全面熟悉青春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缓解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心理紧张,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在美术鉴赏和技能训练中涌现出来的进步之处,要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情感基础。另外,教师在美术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定期听取意见或者建议,听取学生正确的观点,对美术教学中不完善之处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五、充分的资源整合技能是做好美术教学工作的创新要求

处处皆有学问。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善于整合资源,发掘利用有利于美术教学的资源,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善于发挥兴趣组织活动的作用,组织乐于学习美术的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拓展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发挥展示载体的作用,班级橱窗、美术角等阵地可以定期展示学生优秀的美术作品,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美术特长生的培养,对于天赋较好的学生,应当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并与校外专门机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培养工作,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更好地胜任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必零.对初中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0).

[2]夏军.浅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状况[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5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2014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3千多万,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他们追求个性,张扬创新,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需求,高校团委工作需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更加科学的工作形式和领导艺术。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现状,进行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研究,为提高高校的教育效果和人才综合素,推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

一、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

领导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科学。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富有创造性、产生高效率的方法技能。领导艺术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即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群众路线等重要思想及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二是具有丰富的实际领导工作经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熟练运用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四是艺术化且有效益的方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利于调动部属的积极性。

随着中国新时期到来,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使得人们对领导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领导科学的艺术价值也显得越来越大。“中国梦”对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性赋予了新时期的特殊意义。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要诠释“美丽中国”和“中国梦”的深刻涵义,他的本质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作为被头脑加工过的理性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而来,是在实践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的加工而获得的对事物全面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实践是建立与于唯物论及辩证法的共同认识体上,在当代体现为真理的发现及检验、实现,见之于客观,为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理论联系实际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就中国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伟大成果。通过近几十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的成败验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特点和本质,符合中国实际国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它拓展和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探索与磨练,不断寻求进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涵盖了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有着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我们每一位领导都必须掌握和应用的领导艺术范畴。要想掌握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历练和总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

第二,理论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检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是从我们几十年的革命奋斗中证明了的,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最符合中国特色的真理。

第三,理论的意义在于其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并将之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改造客观现实世界。

理论不但必须和实际相结合,而且也确实能和实际相结合,能指导实际。理论虽然是来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群众路线

群众是指聚合在一起的人的总称,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与党员区别,指没有加入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人,与干部区别,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路线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方针、准则,是指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准则;它从内容上分,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范围上分,有基本路线(总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如教育路线、文艺路线、军事路线等)。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重要内容,章程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观在新时期的深刻体现,是具有高度内涵的、具体表达和艺术统一。

群众路线是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一切依靠群众”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近代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史证明,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是我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最大化的根本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第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新时期领导艺术的马列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毛主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具体的思想认识和行事方法。

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群众路线是新时期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的实践和创新

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领导艺术是指领导的方式和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是领导技能的艺术体现。它的实践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现代管理理念植入高校团委工作领导

现代管理理念是建立在管理和实践基础上的管理学,是管理实践与理论阐释交相辉映的管理学,它的核心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实践。所谓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即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管理。在团委工作中,学生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作为高校团委工作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团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高校团委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高校团委一切管理和实践活动,在于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提高企业人的智力、知识、技能,锻炼和完善人的意志、品格,发展企业人的整体素质,成为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第二,制度约束,奖惩激励,过程管理激发学生创造力。团委的各项制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是要求高校全体团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文体活动制度、基层团委干部制度、学术社团制度、奖勤助贷制度等等。完善各种制度,进行公证公平的奖惩激励,借助现代管理的过程化管理,做有效的管理者,让学生以共同目标化为共同行动,以达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二)马列主义思想艺术化夯实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领导艺术

新时期高校团委工作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何走群众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它们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过长期实践得到的我党践行一切的真理。高校团委工作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群众路线这两大思想高度艺术化,植入团委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坚定新时期大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美术组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方位;价值;中国画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沿着正确的路径开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提高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地位,进而从世界艺术史角度探析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一、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

主题性美术创作以生动的形象再现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并表达出画家对人物、事件的阐释与态度,从而在开启民智上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新格局。围绕新格局,对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认识新时代视觉史诗书写的不可替代性。首先,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其中一种,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功能,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历史悠久,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美术史上出现了不少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典作品,其肩负着“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教化功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下所生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朝闻的《刘胡兰》、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优秀作品,都表现出对家国和民生的现实关怀。其次,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能够展现时代风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封建社会,例如,明代佚名的《抗倭图卷》《平番得胜图卷》等反映明代重大社会主题的作品,却连画家姓名都没有留下。晚清民国,在启蒙、救亡的社会现实语境中,主题性美术创作从题材选择、表现方法到社会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成为中国人的共识[1]。于是,为社会和为人民大众服务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创作的主旋律。美术家以辛勤的劳动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开放与崛起。最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有助于团结人民群众,步伐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记录时代进步,反映时代精神,有利于唤起众人拾柴的心劲,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向上的精气神,守正开新,为巩固全社会的团结统一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

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明确指出了中国文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1949年第一届全国美展开始,王式廓的《参军》、蔡里安的《工人头像》、韦启美的《儿子立了功》等作品都流露出美术家对人民、英雄的赞颂。在快消费的当代生活中,社会的发展多以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其生活模式和审美价值评判标准都有别于传统社会。因此,寻找多元化的审美形态和表达方式,则是我们对当今社会发展所抱有的真切期待,国家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各项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200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该工程以1840年以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组织征集作品,作品涉及油画、中国画和雕塑三大门类,最终完成了104件作品。2012年,由中国文联主持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也逐步开展起来,选题共计150个,内容涉及从原始社会到1840年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2013年,中国国家画院启动了“丝绸之路美术创作工程”,引领美术工作者大规模地深入生活和考察历史。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也陆续展开,许多省市相继设立了主题性美术创作选题,组织艺术家进行创作,例如,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组织文史专家和美术工作者开展的“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工程”,以人物组画《北京史诗》和山水组画《北京神韵》为主要形式,以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为出发点,服务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上述种种现象表明,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经济繁荣的当代社会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作品,无论是对光影的把握、造型的琢磨、还是对色彩的经营,甚至是对画面形象进行主观意象化和符号化的运用,都表现出多层次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形式语言,反映出当代人在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孕育的艺术价值观[2]。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作品中,既有反映社会发展的宏大叙述,又有民生民俗的微观角度;既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精彩纷呈,又有小康路上的脱贫攻坚。美术工作者勇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不仅善于对日常事物、片段场景进行抓取捕捉,还对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的民生状态进行深刻地内心解读,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采撷养分,用艺术再现出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出了主题性美术创作传承有序、创新发展的良好趋势。从题材的角度来看,主题性美术创作继承传统,强调对生活、社会及时代的体察和感悟,要让观者切实感受到生活青春的脉动与时代的呼吸。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要从外在生活现象切入,去记录日常生活发生的方方面面,表达当代中国人对社会真实与生活本质的不同理解[3]。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李玉旺的《使命》、袁元的《敦煌女儿》、陈治和武欣合作的《尖峰食刻》、李烜峰的《八女投江》等都表现出对社会、人群和个体的人文关怀。这种主题的多样性来源于美术工作者对生命个体的悉心观照与体悟,让观者感受到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转化与升华[4]。从形式的角度来看,主题性美术创作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语言,其艺术性体现在线条、明暗、色彩、肌理、质感、空间和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中。这种艺术语言的材料性能为美术工作者展开丰富想象提供无限可能,而画家能否熟练地驾驭材料的独特性,以表达其内在的艺术思想并形成耐人寻味的艺术面貌,即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学术水准的呈现[5]。因此,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必须抓好专业水准,坚决抵制由市场因素带来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庸俗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以高质量的美术创作塑造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充分发挥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世界艺术史角度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当代美术工作者的成长是伴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似乎每个美术工作者都在主动或被动式地对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区域的文化差异。新世纪铸造出来的时代感,赋予了当代美术工作者开放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他们立足于《马拉之死》《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海外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和经典案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与当下[6]。例如,在2017年的“北京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王颖生的《午门誓师》、苗再新的《通惠天下》以及赵建成与赵浩然共同绘制的《换了人间》等作品,都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文化意识,把当代美术家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于对民族精神与中国气派的表达。应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看待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方位与价值,从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出发,广泛借鉴全球文化资源和科技成果,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定位,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不断推陈出新,从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中汲取力量,以不同的思考路径、表现视角及语言特色,去述说当代中国人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体会,从而解决主题性美术创作在全球化、市场化、城镇化挑战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审美视角表现了美术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民的情感。这些作品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现实,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刻画了普通浇筑工、消防员、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官兵、快递小哥、都市青年、社会精英、科研团队等群像,以及高铁网线、农村电商、乡镇企业等场景,凝结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图像,充分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体现出新时代美术家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入体验。

四、结语

当我们回首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主题性美术创作时,无论是黄河怒吼,还是浅吟低唱,都在美术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美术工作者要确立方位,弘扬价值,以文化基因的传续表现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为社会留下一批扎根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未来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会更为丰富多样和开放互鉴,会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许,越来越多具有更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时代精品会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殷双喜.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关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J].中国美术馆,2010(8):104-106.

[2]尚辉.边界的拆除:40年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的变革[J].美术,2019(6):96-100+105.

[3]于洋.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本体规律与焦点问题[J].美术,2018(8):10-13.

[4]邓益民.现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结构探略[J].文艺研究,2013(2):148-149.

[5]刘西洁.水墨新程式与新生活近30年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趋向[J].新美术,2013(7):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