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活动总结范例6篇

数学课活动总结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1

课堂教学开放不但可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而且能够推动我校课程及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自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活动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高度统一

学校教学工作要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重点学科教学策略,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愉悦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开放活动,为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此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有利时机,同时也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所有教师都能主动走进其他同志的课堂,打破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封闭局面,形成了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局面。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效果明显

在本次课堂教学开放活动中,所有领导及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对专业化成长有极大的帮助。课堂教学开放使教师能主动听、评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活动中能主动获取同行的优秀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能反思提升个人课堂教学理念,使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有机结合,保证了课堂教学在听中学,在评中学在实践中提高的效果。

在教师间相互听评课过程中还有利于同年段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学科整合,如物理教师在数学教师的课堂中会吸收重要的数学思想,将数学分析、理解与物理学科判断、推理有机统一,将数学知识用于物理计算当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历史课堂中英语教师会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在英语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讲解,能以历史为背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语言交流为媒介,为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学习特点提供了借鉴

在听课中教师间还可以对比分析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师生配合是否默契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第一手的反思材料,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方法。

三、学生学习状态进一步加强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主动走进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原来每个教师的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进生,他们在平时很少被教师关注,加之座位相对远离教师,给了他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往往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2

【案例】“圆的周长”课堂总结教学片断

课堂总结一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求圆的周长的公式:C=πd。

生2:求圆的周长也可以用公式“C=2πr”来计算。

生3:知道圆的周长,反过来也可以求圆的直径,公式是:d=C÷π。

……

课堂总结二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度过的?

师: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

生1:我们先复习了求一般图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的周长。

生2: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要看这个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边决定的。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圆的周长跟它的直径有关系,但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家不知道。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提出一个猜想: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是不是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

……

【评析】

首先,从小的亦即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知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往往是模糊、零散的,且不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就需要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这些模糊、零散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最重要的实现途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或演示,或语言表达,将之外显出来。在第二个教学片断里,教师在课末引导学生回忆过程,谈思路、谈方法,无疑正是促使学生做这样的经验抑或挫折的外显工作,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反思,提升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其次,从大的亦即“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的角度看,数学原本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也是一个形成知识的过程,数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对客观世界的时间、空间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的产生过程,回顾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过程,是在扎扎实实地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让学生牢记数学知识点,那只是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结构中增加了几个“节点”而已;唯有让学生思考真正的数学问题,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让学生去全面把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总结过程中想到的思路、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将思想、策略、方法显性化,这才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反思】

1.要在“序”化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课堂总结就是其中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课堂总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诸多引语就是一种教师辅的梳理,例如:“好,谁来说说,我们先做了什么?”“接下来我们研究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要在“说”中提炼思想、承前启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因此,每节课结束前用一点时间适当地进行总结,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中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总结二,孩子们不仅说着,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不停地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这实际上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要在“评”中提升和固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内隐性的特征,我们应该看到,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的经验往往是粗浅的,不易被学生把握,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予以提炼,使其外显。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强化以及课堂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反思、评价、提炼和总结,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条理化,进而固化为自身的经验。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洛阳市高校包括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内的四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前人关于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周密设计包含的15个问题问卷,分发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21份,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86.7%,有效率83.3%然后对所得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和逻辑分析。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4.访谈法。通过走访洛阳市高校知名体育教师,以获取专家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见解和看法,为本研究提供指导。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洛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态度。调查在回收有效问卷500人中,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较为喜爱的有419人 ,占到所调查的人数的83.8%,一般的有47人占总数的9.4%,不喜欢的21人和反感的的有13人,共占总体的6.8%。

(二) 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倾向。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时,调查问卷上(多选题)出现776次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项目被选择作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项目,其中篮球在这几种球类的比重是最高的,有281张调查问卷上都有选择篮球项目,占人数的56.2%;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也较多,有272次,占总调查人数的54.4%,其中有237次是女性大学生,占该项总人数的87.1%;选择武术跆拳道类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22.2%,有111人;选择非奥运项目的学生占所调查的学生的32.0%,有160人,这些非奥运项目包括有毽球、呼啦圈、跳绳、拔河等;在田径项目上,有69.6%的被调查会参加慢跑运动,有348人;在其他体育项目上有45人选择其他体育项目,占中体的9%。总体来看,洛阳市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中球类项目居多,其次依次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武术类项目,和非奥运项目。

(三)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时间及次数。问卷中有89人每周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占总调查人数的17.8%。在30分钟-1小时区间内有135人,战总调查人数的27.0%。在1-2小时区间里有1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8%。在2小时以上区间里有13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4%。在1-1.5小时这个时间区间的学生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27.8%。有57人每周几乎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11.4%,这个区间里的学生是最少的;在参与次数上,127人每周参加1-2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25.4%,这个区间里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111人每周进行3-4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22.2%。80人每周参加5-6次,占调查总人数的16.0%。63人每周参加7-8次,占调查总人数的12.6%。62人每周参加9-10次课外体育活动,占调查总人数的12.4%。可以分析出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人数很少,每周锻炼至少在一次以上的人数接近88.6%。

(四)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活动场地选择情况。在课外体育活动场地调查的情况发现有52人选择在空地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所占调查学生的10.4%。选择在田径场和球场的有32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4.6%。有9.6%的调查者选择在健身房或健身会所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42个人选择在人工公园,占所调查人数的8.4%。有35人,占总被调查者的7.0%的受调查者选择在游泳馆进行游泳运动。

(五)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通过表1来看,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的橄榄型模型。消费水平大多保持在50-500元区间,中间消费水平的人数较多,消费较低和消费较高的人数不多,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表现为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一般不是很高,学生经济水平有限,因而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水平也有限度。

表1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情况

消费水平(元)0-1011-5051-100101-200201-500500以上

人数(人)10471262135945

%2.09.425.242.611.89.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洛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态度较为乐观。2.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表现出的季节差异和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女生比较倾向动作优美竞争对抗不激烈,运动轻度较小的项目,比如前面所说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而男生则比较喜欢那些竞争激烈对抗性强,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球类运动是洛阳市大学生选择的重要之选。总体来看,洛阳市在校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中球类项目最多,其次依次是健美操、体育舞蹈类、有氧操和瑜伽等项目,武术类项目,和非奥运项目。3.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有82.2%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30分钟以上,健康人口要求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符合。4.洛阳市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消费表现为中间层次人数多两头层次较少的橄榄型模型。

(二)建议

1.丰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学校应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适当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

2.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适时举办校内各项体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积极性,不在学生课暇时间里作其它安排,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如适当推迟开饭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等。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指派专业老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制定合理锻炼计划并进行必要医务监督。

4.加强场地器材硬件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创造有利于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的共享学校的设备和器材。如开放场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满足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建强.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和动机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04.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信息化;系统化

一、课堂教学问题探析

1.学生脱离实际死记硬背

小学生处于知识初识阶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都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由于现阶段每个班容量逐渐扩大,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认知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只会死记硬背,不会通过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结合现有知识进行扩展记忆。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的确需要学生背很多东西,这也是适合小学生年龄的,但是在记忆过程中忽视技巧性记忆,导致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吃力,长期死记硬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2.教学模式传统,创新有偏差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偏重任务和知识的落实,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大部分人,就是数学教师也很难将数学看成是一门人文学科,从数学学习过程中找到情感的奠基,数学其实在深入了解后也是富有趣味性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事物的起步阶段就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数学教学课程设置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学生听,互动性不强,即使教师布置任务下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高,并且现阶段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对家长也进行“捆绑”式结合,布置很多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这种方式有利有弊,目的出于让家长督促学生学习,但是实际上效果不明显,比如让家长给学生出题、出卷子,很多家长首先没有时间,其次并非专业,也不了解进度很难将卷子和题出好,这种创新偏离了初始目的,并且效果也不显著。

3.学生知识点混乱,条例不清晰

小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差,对所学知识很难通过自己的归纳系统化,但这一阶段又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必要阶段,这种矛盾导致学生和教师在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传授上产生障碍,教师没有辅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串联在一起,学生在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上就产生了吃力感。知识在学生脑子里都是零碎的拼图,教师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拼出一个清晰的图形,然而这一方面在很多数学教学中被教师忽略。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究

1.生活式情景教学

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全面,对数学的应用和认知不清楚,不明白如何将数学和实际生活融合起来。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数学中的公式和模型融入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升华教学内容。这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同时服务于生活,数学和生活是相关联的。在数学计算题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和应用题所涉及的搬到课堂让学生表演出来,比如将课堂模拟成菜市场,应用题是买菜之类的,就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通过买菜进行数学公式的计算。这种形式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调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有成就感。

2.灵活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

多媒体有利有弊,很多教师反映多媒体教学导致课堂笔记变少,学生手变懒,不爱动笔。教师应当将扩展性内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操作,针对重点公式等需要学生记忆背诵的东西依旧采取板书形式,将传统与新兴模式相结合,相辅相成。比如,遇到作图或者图形变换等问题,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动性将图形准确呈现给学生,避免板书作图带来的误差。再比如,教师若想加深教学难度,讲解有关奥数问题追击问题时,教师可以制作动态追击图,让学生清晰地观察每个时段的变化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运动问题。

3.系统化地梳理课堂教学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课之前和一堂课结束后对上节课和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并且在特定章节讲完后对章节进行总结,不仅是要求总结,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自己使用总结本,引导学生自己逐渐学会总结。教师在总结时板书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做好板书,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板书格式做笔记,这种硬性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培养总结的笔记习惯,在日后学生希望自己总结时可以灵活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师总结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先自己总结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的形式,调动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培养目标与自己课堂教学相融合,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乐趣,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采用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方式,做到结合学生、结合当代、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案设计。给学生一个新的课堂授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宋乃庆.数学课程中的算法知识“集中显性教学”与“分散隐性渗透”相结合[J].数学教育学报,2013(2).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形式;寓教于乐

“数学难,数学难,一上数学就犯难”,好多初中生以玩笑的口吻来描述对数学的犯怵心理。归根到底,还是课堂学习知识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取综合丰富的教学模式,如PPT、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课堂变成教学相长的沃土。

一、加强教与学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初中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然,教师教得天花乱坠,学生还在云里雾里。只有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才会变得灵动、高效。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小组互动、动手实践等教学方式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

如,在教学“公约数”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和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笔者让学生说一个数。笔者让两个学生随便说出两个数,告诉他们整除这两个数的最小公约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这时导入公约数这一教学课程,学生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理解最小公约数的算理,也牢固地掌握了算法。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查漏补缺,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将复杂的数学公式生活化,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用PPT课件让学生在观看精美课件中观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的特性和计算方式。同时分组讨论、总结观察,看哪一组总结得最完整、最全面,最后数学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学生也就牢牢地学会了,掌握住了。

经过笔者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这种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设置数学教学情境,将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生动有趣地为学生带去知识。笔者曾经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徐长青的数学观摩课,他的教学生动有趣,语言丰富诙谐,将数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动听的音乐一般,让人如痴如醉。这也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做了有益示范:生动才是容易让人接受和聆听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里,教学了平行线的意义。这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两条线段平行的原理,正确掌握平行和相交的原理。我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教学情境:两条铁轨,是不是一直是平行的?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平行的线?由于贴近生活,对平行线比较熟悉,学生兴致勃勃地用笔画,探讨原理,最终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知识,自然而然非常快乐地融入今天学的内容中去了。

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能够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扩展训练。数学教师关键要去引导、去鼓励学生联想扩展和利用实际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知识,去验证和思索数学公式和运算规则,以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思维打下基础。

三、倡导数学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内容衔接小学和高中,内容比较多,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阶段。但是从现实来看,数学课堂一般是乏味的单向传授。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掌握教学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分一分”的游戏。课前我准备了两个苹果,带着苹果上数学课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请几个学生上台进行“分苹果”的游戏,学生兴味盎然,两个苹果分成2份、4份、8份,从而自然引出因式分解的产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印象深刻,充分理解了因式分解的特征和意义。

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从生活实际中举案例、找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数学教学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严肃而不失趣味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活动总结范文6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总结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