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例6篇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1

王敏

中学语文课教学实行宏观控制和单元教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一、宏观控制的基本内容

语文课教学的“宏观控制”,主要是“抓住五个点”,“控制三条线”,“落实到两个面”。(1)抓住五个点。即:一是文道统一的点,就是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观点;二是读写并重的点;三是语文教学“双基”点,就是把语文基础知识和学生基本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着眼点;四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点,即在语文教学中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统一起来;五是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点。(2)控制三条线。一是要控制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向线,要牢牢把握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控制教学过程中主导与主体的双边活动线;三是要控制教与练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经纬线。即,教师的教就如一条经线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从练的角度,教学的全过程又是由若干训练构成的,学生的这些练跟师的教交叉,横向排列构成了纬线。(3)落实到两个面。一是学生面二是知识面。总的说,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益。这就要求克服为考而教的做法,要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上狠下功夫,做到困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帕累托最优

宏观调控是平衡经济总量的产物,其作用是为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条件。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经济总量的失衡,而作为市场经济常态的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失衡,这种失衡发展到尖锐程度,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西方国家依据凯恩斯理论,实行宏观调控,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均衡,才缓解了危机,使经济获得较为平稳的增长。只有国家进行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才有可能使现有资源得到优化利用,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是代替市场配置资源,而只是为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必要条件。由于牧区相对于其它区域而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有自己的原则和内容。

一、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

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府的职能在于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凡是竞争性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应由市场调控,凡市场竞争能够调控的经营活动,政府就不应直接介入。牧区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应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为牧区居民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帮助,而不是直接介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当中去。结合我国牧区的实际,牧区政府宏观调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二)以新牧区建设为导向。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我国新农村、新牧区的总体建设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强新农村、新牧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决定将对“十一五”期间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牧区政府对牧区经济发展调控,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框架体系支撑下,调整财政性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更多地支持牧区建设,为农牧业和牧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牧区发展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在资源利用方面,要把开发和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森林、草原等国土资源。二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关系到全区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对农牧业发展有极大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以恢复林、草、植被为基础,水土保持为中心,处理好林、草、荒地的关系,要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加快荒山荒地造林步伐,抓紧实施风沙源和水源为重点的治理与保护。加强草原建设,在过牧地区实行退耕封地育草,推进休牧还草,预防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二、牧区政府宏观调控的内容

牧区经济建设必须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点出发,与牧区社会的整体进步相结合有步骤地进行。牧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开展如下方面的宏观调控:

(一)努力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为实现牧区经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目前,草原畜牧业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牲畜周转慢,饲草报酬低,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转变增长方式,关键是要转变牧民以牲畜头数多少论贫富和惜售、惜杀的传统观念,促进草原畜牧业由自给半自给型向商品化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在此基础上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为此,一是要引导牧民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和地方良种选育的步伐,提高畜产品质量。二是调整畜群结构、畜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优势畜产品、稀缺畜产品和名特珍贵畜产品。三是围绕饲草、良种、饲养、防疫等环节推广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畜牧业。四是稳定科技队伍,健全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牧业科研单位直接进行生产性开发,将科研成果推向生产实际,提高成果转化率。五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广大畜牧科技人员和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传授、接受和应用牧业科技的能力。要加强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牧区经济贡献大、就业带动大及能促进牧区农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要继续从税收、投融资及土地利用方面给予优惠;通过举办培训、宣传及牧民易接受的方式强化牧民商品经济意识,改变牧区居民消费存在的某些不合理行为,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境况,尽可能降低牧区居民两极化趋势的继续扩大;顺应当前牧区居民迁移的新特征,在产业发展条件好的地方,稳步推进牧区小城镇建设;落实和完善草原产权责任,充分调动牧区居民管护草原及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草原维护执法力度;规范牧区小商、小贩等的行为,加强牧区经纪人队伍建设。

(二)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牧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牧区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不够稳定,需要国家和有关方面进行重点扶持。牧区畜牧业要有一个新发展,就必须相应增加投入,改善物质技术基础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牧区投入的重点应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积极改善草原水利设施,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加强道路、能源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用电、通信条件;开展草原鼠、虫、病害的防治;加强牲畜棚圈、配种站、兽医防疫站的建设;提高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生产力水平。要加大对牧区经济发展的科技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实施“良种工程”,在继续提高牧区牲畜产量的前提下,注重畜产品质量,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加快研制和推广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和新疫苗、新药剂,加强畜产品保鲜与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重点开发畜产品保鲜、长距离运输和深加工技术,加大对牧区居民饲养知识及外出谋生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牧区居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外出谋生能力。

(三)积极发展牧区文教科技卫生事业。发展牧区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既是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牧区民族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培养一批巩固一批。为巩固边防和扶助贫困牧区牧民子女上学,在边防沿线和贫困牧区应采取公办为主、助学金为主和寄宿制为主的办法。要有重点地办好一批民族中小学,积极办好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为发展牧区经济所需的少数民族中级技术人员。有关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挖掘潜力,积极办好民族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为牧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随着牧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电视覆盖率的逐步提高,可以开展电化教育,如,办电视小学等。要积极发展牧区文化事业,活跃牧区文化生活,除国家投资建设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外,要鼓励集体、个人投资或集资在乡镇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改善牧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注意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加大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医科院校、大中城市和部队医院要积极帮助牧区培养医务人员和为牧民防治疾病。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3

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利用暑期把大家从繁忙的工作中请来,以“完善体制、提高素质”为主题,以提高“三种能力”为主要内容,举办一次厅局长专题培训班。这也是全系统分层次集中轮训干部的一个开端。

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几天,我们听了曹康泰、韩长赋、李玉赋、刘世锦等领导和专家高水平的报告。参观考察了青岛一些著名企业和重要港口、城区,了解了山东省、青岛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学习了现代管理、科学用地、节约资源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还就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作了汇报交流;就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进行了探讨。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班立意较远,主题重要,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收获很大。一致认为,举办这次培训班非常必要,办得成功,对我们进一步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对推动当前和今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我们这次培训班得到了中组部、中编办和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委、市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局等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并做了精心安排。在此,我代表部党组,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部党组都已经做了系统的部署,许多事情都反复讲过,这方面的话,这次就不多说了。大家要进一步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地狠抓落实。今天,我主要就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问题,与大家谈谈心,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基本想法

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是部党组作出一项重要决策,是全系统的一件大事。开展这项活动,从全局来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就国土资源系统而言,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这项活动,符合我们国土资源系统的特点,是我们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基础,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

近年来,我们都切身体会到:对国土资源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省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普遍关心。国土资源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通过全面履行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能,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地位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们的队伍、我们的干部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国土资源管理理念、思路更加清晰,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更加明确,而且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的管理体制、机制正在完善;我们的观念、职能、作风正在转变;我们的素质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的形象总体上说是好的。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体制、机制和班子、队伍素质现状,还不能全面适应形势的需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必须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我们肩负着极为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任务十分繁重。摆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重大任务,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落实。比如,如何严格依法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根本转变用地观念和模式?如何以合理把握土地供应的数量和用途结构,来调整和引导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与方向?如何做到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不断提高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力?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土地、矿产等资源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推进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调动全系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勤政廉洁,认真依法行政,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等等。

我们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完成好我们的职能任务,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其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体制和提高素质。因此,部党组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部党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我们职能转变和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在全系统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设想。去年四季度,结合贯彻国务院28号文件,首先部署了加强法制教育的活动。在年底的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正式布置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任务。今年上半年,部机关和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都紧密联系我们系统和各自的实际,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应该说,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我们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增强了内在的动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集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之后,我们把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续和长效机制之一,并已经作出了相关部署安排。我们这次厅局长培训班,标志着这项活动在全系统正式全面启动。这应该得到全系统,首先是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班的同志们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

二、关于完善体制问题

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央的决定。在中央、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整体推进平稳有序,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各地的整体改革实施方案符合中央的要求和各地实际,体现了改革精神,正在逐步落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调整基本完成,有的正在完善新体制下的干部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许多地方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开始发挥作用,初见成效。

但这项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各地进展不平衡,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用心不够,指导不力,进展较慢;有的县国土资源局、乡(镇)国土资源所机构、编制、经费还不落实;有的地方国土资源管理职能没能有效履行。

结合大家在汇报中谈的一些情况,我就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再强调三点:

(一)全面贯彻国务院精神,继续推进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对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十分明确,专门印发了文件。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领会、宣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这项改革切合实际、符合国土资源管理特点,是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比较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分重视反映和出主意解决在推进体制改革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要更坚决、更主动地将这项改革进行到底。

在全面推进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这项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出发点是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重点是强化省级政府在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提高执法权威,保证令行禁止。要认真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转变、调整省、市、县、乡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合理安排从规划、管理到执法等方面的事权关系,确保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落实参与宏观调控职能的要求。

(二)坚决按照中组部通知精神,完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随着省以下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实,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干部管理上的任务明显加重了,责任明显加大了。因此,应当充分了解干部队伍实际,把握干部管理的新要求,逐步创新干部(包括纪检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和改善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管理。要抓紧研究干部教育培养、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各环节的措施办法,构建干部全程管理的制度框架,逐步完善管理体系。要转变用人观念,放开用人视野,创新用人机制,选用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干部。要努力改善和创造有利的环境,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保护好。这是我们系统实现观念、职能、作风“三个转变”的关键所在,一定要紧紧把住。

(三)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推进基层国土部门建设。县、乡国土部门是我们系统管理的前沿阵地,是各项工作部署的具体落实的依靠。基层机构的虚实强弱,最直接地反映着我们的体制状况、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国务院12号文和28号文,对基层尤其是国土所的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各地在加强基层建设上都作出了不少努力。但当前不少地方还存在机构、编制、经费、职能不明确不落实,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加强基层建设,需要正视现实,需要上下共同努力,各个层面上都要有效展开工作。现在看再要中央编制部门下发一个统一的规定比较难,部里要继续做好协调推进的工作。省级厅局要从本省区市的实际出发,加强沟通协调,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实做细。河北、江苏等省就做得很好,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成立中心所,逐步做到了机构、编制、经费到位。要充分用好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些地方采取“以城养乡”的做法解决国土所经费问题,也值得借鉴。县级国土部门,尤其是国土所的建设困难不小,我们既要全面谋划、常抓不懈,也要突出重点和关键。

在全面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和程序建设,推进土地审批、矿政管理和土地调查登记统计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要通过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来完善管理体制,使之与发挥职能作用、树立良好形象相适应。

三、关于提高素质的问题

我们部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了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办事,认真履行职能,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做了许多工作,也忍受了许多委屈,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也表明,我们的队伍是有战斗力的,我们的干部是素质、能力、作风是好的。我们应有自信心、自豪感!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职能的转变,我们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也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比如,我们有从严管理的意识和基本的业务能力,但宏观经济知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好的传统、主观上也想办事,但面对复杂情况协调沟通、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勤政廉洁、依法办事的愿望和行动,但在新的形势下,廉洁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部党组认为,在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新的任务面前,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是带根本性的大事。在这方面主要应当抓什么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自学、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提高“三种能力”:

(一)提高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新一届中央政府倡导要建立责任型政府、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调国土资源部门越来越应是参与宏观调控的综合部门。这些,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很高的要求。

去年以来,我们为适应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既突出重点开展了治理整顿,又加强基础工作,强化了经济形势分析和参与调控的政策研究工作。最近,又在逐步建立按季度进行经济形势分析的务虚制度、基层观察点制度等相关的工作制度。在这方面,总体上说,我们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我们的工作只能说是刚刚入门。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一要树立宏观意识。要参与宏观调控,首先就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发现和研究国土资源领域影响经济运行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这又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大局,树立大局观念、宏观意识,研究和关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大势,把我们参与宏观调控的工作准确定位。弄清我们的工作与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加强动态和趋势的研究,对自己的工作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操作性,发挥好我们的职能作用,认真完成参与宏观调控的任务。

实践证明,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是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部里正努力强化这项工作,各厅局也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我们的主要领导,也要象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隔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踱踱方步”,把经济形势分析好、研究透,时常自觉地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这不仅能为部里及时提供情况和建议,而且能主动为地方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这是我们系统提高参与宏观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

二要依法行政。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是我们做事的基本规矩,更是我们履行好职责、参与宏观调控的根本依据。我们从事的工作是行政管理,履行着公共权力,就是要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办好公共事务。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依法、秉公办事。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学法、知法。全系统都要加强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培训,层层培训,一级抓一级,全面覆盖,使每个干部都懂法、守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树立依法办事形象,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三要勇于创新。履行好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完成好参与宏观调控的新任务,关键在于创新,在于不断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探索完善参与调控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加强调控的对策和建议。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创新管理方式,把握好资源投放的总量、结构、布局、时机和力度。要创新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利用、执法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保证参与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不断提高我们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提高沟通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面临的情况复杂,大家时常处在许多的两难之中,压力很大,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调解矛盾、解决问题。现实情况下,要把职能落实到位、把工作做好,特别需要积极主动地沟通协调。这就要求我们:

一要准备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把我们遇到的是什么事,怎么才能办好,涉及和需要协调哪些方面的关系,协调中怎么说、步骤怎么安排都认真细致地想好,这是协调成功的基础。尤其是涉及到利益资金方面的问题,更应当细思量,寻找好切入点,把握好平衡点,要有耐心,要学会妥协,但一定要争取双赢。

二要态度诚恳。协调沟通中要讲求方式方法,做到合法、合理、合情,赢得相互尊重、理解和配合,这样就有了协调成功的把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通情达理,用心做事,诚恳待人,耐心细致,一般都可以协调成功。

三要平时多宣传。就整体而言,协调还有一个大前提是要加强宣传。我们的工作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我们既要宣传国情、国策、国法,更要宣传我们的工作,平时就要加强信息、感情的沟通交流,引导舆论,统一认识,让更多的人知道、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提高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措施之一,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是前两种能力建设的重要政治保障。没有了这个能力做根基,前两种能力再强也不行。对此,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要增强拒腐防变意识。这是保证我们清正廉洁的第一道防线。要筑牢这道防线,就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把教育干部作为管理基础,把端正风气作为经常性课题。让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委托我们来行使的。权力是什么?权力是责任,滥用是腐败,不用是失职。大量事实证明,权力在哪里集中,腐蚀就向哪里聚集。要教育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耐得住清苦,挡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管得住自己。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不忘: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要钱的饭;没有谁能代替你;要善待自己,好自为之。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人性往往具有双重性,在口头上公开赞同的,在实际行动中有时并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可能完全相反。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廉洁从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要坚决落实中央要求,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干部,还应当努力实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十个走在前”的具体要求,认真执行“十条措施”和“五条禁令”,全面落实部系统关于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关决定、规划和制度措施。为坚决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部党组已在今年3月专门印发了工作方案,最近又专门制定了在系统内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各地一定要严格落实。我们要上下共同努力,逐步健全和完善符合国土资源系统特点的廉洁从政制度体系。

三要加强监督制约。廉洁从政,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把监督与重点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起研究部署,一起抓好落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健全监督机构和工作制度,做到有机构负责,有人员落实,有制度保证;要明确监督的重点,把领导干部和干部的选拔任用,掌握审批权力、财务管理等岗位作为监督的重点,确保把人管好,把权用好,把钱花好。要把干部的选拔任用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允许发生“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现象。

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个阶段,部决定从现在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按照调查研究、全面推进、总结巩固三个环节,在全系统集中深入开展这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的总体工作方案和选择重庆市局作为示范单位的文件,均已经印发给大家。各地都要联系实际,认真谋划,从抓培训入手,抓好落实。

这次培训班的课程,主要是围绕提高“三种能力”来安排的。各厅局也要做好安排,自上而下,层层抓好培训工作。这次培训班结束后,将由部领导带队,分成几个组,赴各省区市开展调研。这轮调研,也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主要是了解情况、支持工作、增长才干、拿出框架。了解情况,主要是了解各地依法行政的情况,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情况(包括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落实国务院28号文件的情况),队伍、班子和廉政建设情况(包括落实十项措施、五条禁令的情况),以及各地对我们系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作,就是要加强沟通,进一步帮助解决问题,支持省厅的工作;增长才干,就是通过调研,提高我们系统自身的能力,锻炼干部;拿出框架,就是要在调研基础上,拿出一个符合实际的创建优秀省级厅局的标准,形成一个“大抓手”。总之,希望通过这轮系统调研,指导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

这里,提几点希望:

在座的大都是各省级厅局的党政“一把手”,担负着辖区国土资源管理的全局工作,责任重大,举足轻重。尤其是在新的体制、新的任务面前,大家肩上担子的份量,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部党组是能够理解和体谅的,是同情的、支持的。这副担子既然落到了我们肩上,就应该挺直腰杆挑起担子。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做好领导工作,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在这里,从我们同为“一把手”的角度,就“一把手”主要该做什么,谈五点体会,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明确思路。我们常说,“一把手”的首要职责是出主意,主意寓于思路之中。完成每项任务,都有个如何完成的主意、路数的思考。一个整体单位的工作,需要一个整体的思路。这要求我们:一要深入调查。定准、定好思路,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知道工作的进展如何、成效怎样、经验是什么,影响推进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在哪里,从而找出关键环节和解决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办法,形成初步思路;二要思考分析。要增强哲学素养、学会辩证思维,养成从政治上和宏观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理清楚从宏观上、趋势上把握全局工作的基本底数,使思路有理论的清晰度。我们安排工作,提出要求,要想应当怎么着,也要想实际上能够怎么着,二者都要想,要深思熟虑;三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班子其他成员和广大干部的聪明才智,共谋发展大计,求得认识统一、步调一致。要把自己的想法,同班子成员和干部们的意见进行交换、比较、反复斟酌。交换就会有所丰富,比较就会有所取舍,反复就会逐步完善。这样理出的思路,才能明确实在、有的放矢,才能引起共鸣、深入人心,才能产生较强的说服力、凝聚力。

第二,把握重点。“一把手”抓工作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一定要把握重点,带动全局。一要摆上重点。重点工作往往不是一项,这就需要把哪项先抓、哪项后抓,如何连贯、怎么抓等等,排个序,上议程,摆上重点,作通盘的考虑和安排。部机关一直比较重视研究重点工作,注重争主动、往前赶。每年底前都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部署下一年度的重点工作。今年也还要继续这样做;二要抓住重点。“一把手”抓工作,要紧紧围绕方向和目标,抓住起关键、核心、带动、保证作用的工作。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就是我们在反复研究基础上确定了一项重点工作;三要突破重点。一把手对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一定要抓在手上,周密部署,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对重点工作的环境、进展情况、关键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等,要了然于胸,及时研究和拿出解决关键问题的办法,组织力量,务求突破,以带动全局。

第三,关心干部。这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也是“一把手”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关心干部带好队伍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一要政治上关心。真心实意地事先有准备地与干部常谈心、多交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娇纵是害、严教是爱,严格要求和加强监管,也是对干部的爱护。特别是要识才辨才,善用干部,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注意在实践中发现、培养、举荐干部,在疏通干部任用渠道等方面多用心办实事、好事;二要工作上关心。真心实意地协调解决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把大家的心思聚集到国土资源管理事业中,激发大家“走在前头”的工作热情,把各项任务完成好;三要生活上关心。真心实意地帮助干部解决在生活、家庭等方面遇到的具体困难,尤其是要关心大家的身心健康,这个方面无小事,一定要注意做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

第四,协调关系。作为一把手,还要注重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尤其要做好对外和对上协调,为单位整体、班子和自己,努力营造个好的工作环境,现如今,这一工作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一要上议程。要把协调关系作为一把手的一项重要职责任务,系统谋划,纳入计划,列入重要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二要定好位。弄清楚自己是谁、在哪里、该干什么,做到“识抬举、知大小”。在坚决贯彻法律法规和大政方针、真正弄清自己的省情市情和职责任务的前提下,把握协调的关键环节,增强协调的主动性。协调关系是很费心力的工作,有时难免要受点气、受些委屈,这需要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说到底是要有度量。在你的岗位上,有多怀,就有多大事业。我常说,人要有气质,要大气。大气就是有胸怀,心里要能搁得住事、容得下人。在具体的协调工作过程中,既要有目标、方向,又要不怕受挫折、伤面子,应当把个人看淡些,把事业看重些,努力干成事;三要讲方法。要学会同时当好上下级。对上级要及时请示汇报,把握时机,掌握分寸,赢得理解支持;对下属主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入情入理,让人心服口服,积极做好工作;对班子内部要以沟通促进协调,以平等促进友谊,以谅解促进团结,珍惜缘分,增进了解,相互补台,奋发进取。

第五,提高能力。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上面我讲到的明确思路、把握重点、关心干部、协调关系等等,也是对大家领导能力提出的具体要求。提高能力没有捷径,就是要从全面落实职能、推进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入手,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也就要经常地“学、悟、做”,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称职的、优秀的“一把手”。要在干中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干好工作。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师范教育;现代化;就业市场化

一、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需要借鉴前人,继承优良。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教法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到幼儿师范、职业师范,都作了全面论述。它所涉及的很多问题,也是今天师范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措施

1.建立全方位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使师范教育结构多元化

陶行知的广义师范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功能、结构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机制、管理体制等都赋予了广泛的含义:一是确立面向大教育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陶行知主张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制的要求。全部学制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逐步从小教育转变为大教育。大教育也就是陶行知所讲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二是全方位的师范教育功能。广义师范教育强调培养训练教育行政人员、各种指导员、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不仅要有学历教育,而且要有岗位培训,等等。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三是多元化的师范教育结构。陶行知设计的师范教育结构模式是立体交叉、纵横沟通、灵活多样、正规化和机动性相结合的。

2.全面审视师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师范教育重要功能的体现。这为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师范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

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将会使我国独立存在的师范教育体系被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所逐步代替,这意味着师范教育从“师源”到“生源”的开放,即鼓励有能力的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鼓励非师范院校的学校毕业生经过规定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职业。师范教育将实现教育一体化。

三、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改革

1.深化改革,宏观调控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来化解。同时,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宏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总量平衡。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充分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日益显著,引领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如:预测师资需求,调控供给规模。师范教育有关部门要遵循就业的市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要根据师资的需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就学人口、升学率、师生比,做出三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学科的师资需求预测,分别全国范围和本省范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年度预测报告,作为在宏观上调控师范类各专业招生量的依据,以避免因盲目招生造成就业隐患,实现教师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5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办学机构和用人单位双方联合举办,并有着直接的横向联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市场规律是一种运行形式,要求职教内部结构均受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

例如,学校的发展规模、专业的设置、层次规格的确立以及课程内容安排等的变化,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将国家宏观控制因素融入到职教市场活动。在培养职教市场时,应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将国家宏观控制因素融入到职教市场活动。

同时,要求“人才交流中心”具备以下职能:(1)根据市场容量进行“教育结算”,使人才规划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起来;(2)从总体上研究市场的“营销”策略,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市场的教育资源;(3)分析社会对人才就业增长的需求,指导相关教育部门安排与之相一致的人才培养策略,与有关因素一起进行相关分析,汇总一定时间内的人才流动情况,提出引导人才流向的对策。改革工资制度。

通过对工资体系的改革,优化工资结构,促进人才流动的一大物质手段,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首先要合理地调整工资结构,理清简单劳动所得和专门人才复杂劳动所得与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劳动之间确定工资层次;其次,要建立与完善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工资的机制,根据市场信息实现工资的最优分配。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其实训设备水平、教学内容以及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也与生产实践的要求不相符。目前,我国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没有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中善于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6

我于年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年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银行授信管理部组织管理框架和岗位职责>>,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上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上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下年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下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银行支行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银行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

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银行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银行支行贷审会条例》和《银行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银行支行建立长效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年甚至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