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常识范例

宏观经济常识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学;影响;稳增长

宏观经济学倡导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宏观调控手段,甚至其中还包括了法律手段干预,它是国家维持自身经济体系建设稳定的关键。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转型成为市场经济型国家,经济管理权限相对分散。此时就希望政府能够合理运用更为成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手段实现对社会微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保证国家市场经济的稳增长发展态势。

1宏观经济学之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2014年底,“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顺利举办,论坛上就主要围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趋势及成因”展开讨论,深度思考了我国若想实现经济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其中还谈到了社会经济深化改革、宏观经济政策包容性、国民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创新等等内容。众多学者专家也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型思维主题导向国家经济向前发展,满足经济新常态背景宏观经济学背景下宏观调之于我国市场经济增长趋势的有效干预。实际上,我国目前依然还处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初级建设阶段,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尚且不深。所以在利用宏观经济学阐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前景的过程中,客观讲是取法完善的建设思路的,包括对市场经济的调节手段也相对匮乏。在如此背景下,国家政府才开始积极思考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原因,学者与专家才会利用论坛契机讨论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它就希望依靠宏观调控帮助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并针对我国所存在的公有经济理念加强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导影响作用,最终促进全中国社会的共同富裕[1]。

2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

在宏观经济学中就提到了宏观管理主要应该采取投资驱动,围绕工业主导,拉高政府投资份额比重。在这里,政府调控与干预对市场所产生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点上我国是明显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举个例子,在美国联邦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他们就主要以消费作为主要驱动,围绕服务业主导展开投资份额分析,一般情况下投资份额主要在私人资本家领域展开。反观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快速,虽然在建设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在近年来广泛借鉴西方国家相关经验后已经有所突破,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经验。为此,我国需要在宏观经济学指导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架构,统一完善市场环境,充分适应国家地域空间差异较大较明显这一问题,也考虑到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问题。另一方面,在分析宏观经济学相关内容的指导性与管理性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管理模式进行相互比较,必要时还应该建立静态模型,并时刻注意模型中所存在的弊端问题,结合弊端问题对其宏观调控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我国来说,在套用国外宏观经济静态模型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过去国家经济过热的经验教训展开深度分析,客观判断宏观经济的优势内容,虽然说当前的说法无法统一且缺乏共同研究基础,但根据我国对投资、消费与政府财政支出、进出口量等等因素的现状来看,还应该基于不同经济体对所有指标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举个例子,目前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中有60%左右是通过国内外投资带动的,而消费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占据另外40%。不过在美国,该结果却恰恰相反,它的投资自由流动会受到政府干预及限制转化为私人投资,而私人投资则会被政府投资所替代。所以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指导下市场经济对GDP增长因素的影响还是存在诸多区别的,投资与消费两种经济拉动模式会共同影响经济发展,并将这种影响不断放大,最终造成质变区别。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的投资企业、金融部门与各个行业都会因宏观经济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另一种影响形式。举例来说,西江当今的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微妙关系,在宏观经济学指导下,像某些高耗能行业诸如基础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等等会出现宏观经济调控问题,而这一问题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投融资项目实施。在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宏观经济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性影响,规避企业自身所出现的资源配置扭曲局面,就必须思考基于消费领域有效控制自身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微观经济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消费倾向性等等,思考国民经济发展背景下宏观经济调控对企业内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再者,我国社会企业也应该清晰认识到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包括行业内是可能存在诸多不合理的产业经济结构问题的,为此我国需要基于宏观政策取向将企业微观经济需求面转向供应面,基于长期制度性因素来优化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经济结构内容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要素驱动逐渐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化,利用宏观调控下的企业经济与市场经济稳增长刺激企业技术进步,利用政策长期调配企业的专属管理政策,实现企业基于宏观经济学指导下的供给角度“经济结构持续调整”[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学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也指导企业利用不同的经济管理手段来调整自身微观经济结构,实现社会企业与国家经济的相互平衡与平稳推进,全面弥补市场调节缺陷,解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过去所存在的诸多弊端问题。

[参考文献]

[1]贺凯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1):206~207.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2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调控能力;波动

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国家从宏观上对我国的经济进行调控的结果,其发展状况会从某种程度上对股市带来影响,通过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能够发现,宏观经济与股市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双方之间具有某种稳定的、有规律性的、协调一致的作用和关系。根据周期理论能够发现,宏观经济在发展中会存在从衰退到繁荣的周期,而这个阶段中经济的变化情况会直接对股市产生阶段性的影响,这也是导致股市存在熊市和牛市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股市也存在某种阶段性的运营周期,而其这种周期变化同样也能够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通常来看,由于股票市场属于一种虚拟市场,其是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反映,因此其往往能够提前反映国民经济的大致行情,可以说是先于国民经济的运行而运行。

一、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

周期理论认为,国家宏观经济从衰退到繁荣的整个阶段变化的情况会对股市产生较大影响,导致股市随之出现熊市或者牛市的现象。但是从更加详细的角度来看,到底宏观经济是如何对股市带来变化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我们将以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作为具体的立足点,全面结合周期理论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第一,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在宏观经济不再是处于衰退过程中,而是逐渐开始进入到繁荣或者复苏过程之后,就代表着其整体环境开始变好,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得到好转,如此企业便会增加开工率,扩大生产,提升产出量。而因为经营环境不断好转,社会的消费能力就会提升,这就会带动企业的销量提升,从而会使得其价格上涨,推动企业利润增加。而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也会具有较好的经营状况,其业绩会不断上涨,因此这就能够从较大的程度上带动股市好转。第二,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宏观经济良好发展能够使得社会人们的信心得以全面提升,这会带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而随之又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结果就是推动股市上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整个社会宏观经济环境好转,社会财富就会不断增多,人们的收入不断提升,这样社会闲散资金会更多,这就能够为股市发展带来较好的基础,促进股市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看,假设宏观经济环境不理想,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那么上市公司在这种背景下也不会得到良好发展,这就会导致股市下跌。而随着股市下跌的加剧,投资者会认为自身面临较大的风险,就会将多数资金快速撤离股票市场,这就会导致股票市场的深入下跌。因此可知,宏观经济运营影响着股票市场的波动。

二、股票市场的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势

要想科学化分析股票市场是如何详细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需要对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分析。为了分析更加全面、详细,笔者主要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入手:第一,从微观角度分析。与股市连接最为紧密的就是上市公司,股市的实际变化情况通常会对上市公司带来十分大的影响,而上市公司又属于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主体,因此其变动势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具体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影响进行归纳:首先,从融资的角度而言。从多个方面都可以发现股市的融资功能十分强大,其可以让企业用很短的时间筹集低成本、大批量的资金,这就能够为企业顺利发展带来十分有利的作用。其次,股票市场推动企业有效运用公司制。公司制的特点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如此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全面提升,这就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股市还会对其中的各个公司实行较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能够推动企业规范发展。第二,从宏观层面分析,股票市场可以对社会资源进行科学化引导,使得其走向发展水平高、前途好的行业,而如此就能够为这些原本发展好的行业注入更多的资金,这就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中推动其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就是我们所发现的,好的企业往往可以利用股市发行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资金的筹集,从而推动自身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而就那些落后的产能而言,其则会业绩下降、回报减少,同时期股价也会下跌,从而会逐渐被淘汰。因此股市能够对社会资产进行引导,使得其流向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向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另外,股票市场还可以进行社会资金的吸纳,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资金有更高的运用效率。笔者通过相关的分析和调查发现,宏观经济与股市运行的长期趋势在很多时候存在一致性,虽然短期可能会存在背离但也是正常的。

三、采用周期理论分析我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为了更好地分析股票市场的运行,一般会将上证指数作为重要依据,由于上证指数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并且历史长,所以其可以对股市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反映。而宏观经济的发展通常是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由于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GDP总量不断扩大,而GDP的增长率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宏观经济变化状况,所以在分析的时候笔者选用了GDP增长率作为重要指标。为了推动分析更加全面科学,笔者选用了我国从1992年到2013年的数据,具体该时间段内我国GDP增长率和上证指数年末收盘价走势图如图。为了深入地揭示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笔者选用周期理论对此进行分析。通过不同周期的变化对双方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以便确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关系。在具体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是“谷——谷”分析法,由上述图表可以发现,我国宏观经济从1992-2013年总共经历的周期有两轮,首先是从1992-1999年时间段,其次是从1999-2013年时间段。然后我们来分析股票市场周期,在这个时间段中股票市场的周期可以分为三个:1992-1995年时间段、1995-2005年时间段、2005-2013年时间段。这就可知,从1991-2012年时间段中,股票市场经历三个周期,而我国宏观经济则经历两个周期。之后我们来分析股市涨跌对于宏观经济走势的实际情况。双方有三个时间段的走势相同,即1993-1995年时间段;2005-2008年时间段;2010-2013年时间段,总共是有9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在1992-2013年时间段中,双方总共有9年的走势基本是趋同的,而剩下的13年则走势不相同,双方的走势吻合度基本为40%。为了更好地对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深刻了解双方的内在联系,直观呈现双方之间的相关性,笔者由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美国该方面的信息进行了比较,并将标普500指数作为重要依据,搜集了美国从1992-2013年时间段经济的GDP增长率及标普500指数年末收盘价,根据上述步骤对其进行了详细化分析与探究。具体的分析发现,在所选时间段中美国宏观经济总共经历了三个周期,分别是1992-2001年;2001-2009年;2009-2013年;而在这段时间中,其股票市场也同样经历了三个周期,即1992-2002年;2002-2008年;2008-2013年;这就可知,美国这双方的周期数是相同的,这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区别。再来分析股市涨跌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对应状况。从总体时间段而言,在22年的时间中,美国股市与宏观经济走势不一致的时间总共有6年,而走势一致的时间则有16年,双方走势吻合度达到72%。

四、结论

从1992-2013年时间段中,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和发达的美国,其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周期数一致,并且双方的涨跌走势吻合度达到72%。在同一时间段中,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周期数不一致,双方的涨跌走势吻合度为40%。与美国相比,我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是比较弱的。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双方之间存在较大关联性,宏观经济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又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双方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黄欢欢.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14(05)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3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当中的先天不足,通过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以及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不足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才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进行经济的调控,是现在企业市场经济当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还需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促使市场当中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进而刺激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这种需求的增加,使得市场出现各种问题,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如供不应求、垄断现象的出现,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市场并不能自行进行调整,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滞后性。所以,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只有采取恰当合理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借助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处理,才能促使市场的环境平衡、稳定。

(二)我国的国情需要

通过政治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这一阶段,所以,我国的市场体系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调节并不非常完善,进而导致市场经济在当前的国情阶段中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经常会受到非市场内因素的干扰,进一步促使我国的市场秩序不能有效的维持,因此积极的采取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经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二、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是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力为基础开展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同时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依存,有相互竞争存在的,因此,必须按照比例对社会劳动进行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再生产。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产生的自发性作用是无法实现上述要求的,因为不管是哪个地区或者是经济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的,这样只会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这一客观事实要求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调整、控制国民经济的运行,从而促进其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下去。

(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调节、弥补市场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当中,社会资源的管理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因为在市场当中,社会资源就是一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因此,根据宏观经济的管理手段,能够促使因为竞争关系激化产生的垄断现象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同时,还能够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以于良性的状态下发展下去。

(三)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健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针对国家的经济职能进行转变,并积极的针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改革,促使政企职能逐步分开,企业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逐渐分离,进而促使国有企业不断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不再直接插手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只是以所有者身份进行适当的管理活动,但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民生生计以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以及政府仍然还是会对其进行各个项目的管理活动,进而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健康的进行下去。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是非常总要的,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不仅适应了我国国情需求,还有效的解决了市场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调节功能,因此,作为学生,应当积极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的稳定、健康、平衡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4

关键词:电影市场;供需双方;宏观因素;电影质量;经济发展

一、引言

2018年我国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观影人次达到17.16亿人,同比增长5.93%。电影市场的发展是电影生产方和消费者共同造就的,同时与我国经济的繁荣也密不可分。探究影响我国电影市场的宏观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电影市场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同时也能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些经济思路。国内关于票房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都在继续,但大多偏向于研究微观层面的情况,也就是电影个体票房的影响因素。在微观研究方面,有的研究偏重于研究某一因素对票房的影响,有的则期望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影响票房的因素。郭新茹、黄舒沁(2017)[1]的研究中考虑明星效应对票房的影响,并将电影评分和制作成本等因素列为了控制变量。余刚(2018)[2]则分析了“小鲜肉”因素对票房的影响,打开了研究票房影响因素的一个新思路。邹霞和谢金文(2018)[3]提出了票房的影响因素有巨星与否、电影档期、续集与否、电影题材、获奖导演与否、电影评分等,亮点在于因素考虑的全面,但缺乏对某一个方面的深入思考。这些研究的聚焦点都很明确,可以概括为票房模型的建立,除了学术研究,许多公司也在为此做出努力。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真正准确预测某部电影的票房。虽然对电影票房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相应的宏观层面的研究却十分稀少。有少部分学者研究了中国总的票房收入情况和诸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余礼斌(2016)[4]研究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和国民总收入、中国电影产量和银幕数之间的关系。但这一研究的数据止于2014年,在收入的考虑上涉及的是全体民众,而实际上电影院很大程度上只在城市出现。牛晶(2018)[5]的研究与余礼斌类似,但数据扩展到了2016年,因素的选取则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银幕数和电影产量。两人均认为收入和银幕数对于票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电影产量不太显著。有所不同的是,李满(2018)[6]选取了不同城市在2016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对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大学生数量、地理位置等因素的挖掘,研究了不同地区票房收入的影响因素情况。而夏妮亚、蒲勇健(2012)[7]的研究则扩大到世界范围,选取不同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GDP、观影人次、银幕数、放映数量是其考虑的因素,但变量中的观影人次实际上是不具有太大研究意义的,由于世界范围内数据搜集难度大,其范围也停留在了2003—2010年,与现今的发展情况比较显得滞后。根据现今的学术研究情况以及数据搜集的可行性,本文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把目标放在中国历年的票房总收入上,研究各个因素对其票房的影响。主要贡献是将已经研究过的影响因素整合和分类,将因素分为供给方因素、需求方因素和总体经济水平因素,并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指标,引入进口电影数量和人均GDP两个变量。另外,本文将研究的时间跨度从2002年延长到2018年,采用最新数据来探究票房收入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与假设

本文认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与电影产量、银幕数、引进电影数量这类供给因素、城镇居民收入代表的需求因素和人均GDP代表的国家经济总体水平有关。下面,本文将对各变量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的假设。1、被解释变量本文将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了2002—2018年共17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数据(见表1),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各类电影行业报告。在数据的处理上,余礼斌和牛晶的研究都对其除以CPI指数进行修正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夏妮亚的研究中并没有用CPI进行修正,并认为消费者更关注现价而非换算后的实际价格。但是实际上消费者在消费时会与同一时期内的其他商品价格进行比较,从而形成一个心理上可接受的价格,所以还是会受到CPI影响。故本文依然以2002年为基期计算了各年的CPI指数,在进行回归的票房数据中进行修正。2、解释变量(1)电影产量。中国电影产量的增加使得电影市场更加丰富,供给的增加带动需求的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票观影,观影人次上升,使得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加。由于我国生产的电影大多是故事片,同时故事片数据容易被查询到,所以以故事片产量来代替电影产量指标,该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8]及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2)银幕数。银幕数决定了电影院的承载能力。银幕越多越能给更多的人提供看电影的服务。只有银幕数跟上电影产量,才能真正地带动电影消费力,将其转化为电影票房收入。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同时参考牛晶在其研究中的数据汇总和各项电影产业报告数据。(3)引进电影数量。进口电影票房在我国总的票房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引进电影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引进电影数量的增加很有可能会使得电影票房总收入增长。该数据来源于陈清洋、黄亚利在《羽化成蝶: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电影引进政策的演变与绩效》中的整理[9]及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4)城镇居民收入。由于电影院在中国集中在城市,面对的消费人群也是城市人口,所以城镇居民的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愿意在电影上的花费,从而影响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一般认为,居民收入越高,电影票房总收入也会越高。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数据同票房收入一样在回归时应除以CPI进行处理。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水平,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一般认为,人均GDP越高,经济市场越繁荣,越能带动电影市场的繁荣,使得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加。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三、模型设计

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首先对变量进行分类和命名,分类按照上文假设中所提到的供给方因素、需求方因素和总体经济水平因素三个类别进行。各变量的分类情况。其次,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认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很大,显著性也很高,说明相关程度高,可以进行解释。在构建模型时,本文对所有变量都进行了取对数处理,以便于观察影响的弹性大小。根据前文的假设,所有的解释变量都有可能对电影票房总收入这个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在模型中暂时全部放入。但解释变量之间的互相解释程度并不明确,需要在实证分析中一步步探究,才能得出解释能力最强的函数方程。

四、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OLS回归对模型进行估计,将所有变量引入后发现单个变量的显著性很低,但调整的R^2很高,通过方差膨胀因子的检验也确实发现存在很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于是通过逐步回归法,得到了表3中(2)列中的结果。但为了观察不同变量的贡献进行了五次回归进一步观察,这五次回归通过怀特检验都证明了不具有异方差,通过DW检验,结果也均在(1.8,2)之间,离2很近,认为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无需使用异方差稳健的标准误方法进行回归。在(1)列中,本文选取了供给方因素中的电影产量和需求方因素中的城镇居民收入进行回归,发现电影产量对于票房收入的贡献并不显著,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十分显著,且整个方程的解释能力也达到了0.992,解释能力较强。在(2)列中,选取的因素是供给方因素中的银幕数和需求方因素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在这一列数据中,收入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显著性,银幕数也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整个方程的解释能力达到0.994,是最优的电影票房收入函数。在(3)列中,引入的因素是供给方因素中的引进电影数量和需求方因素中的城镇居民收入,收入依然显著,但引进电影数量并不显著,整个方程的解释能力和(1)列相同,为0.992。由此可以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在三次回归中都十分显著,且对于票房的解释能力很强。在(4)列、(5)列的变量选择中引入了代表国家总体经济水平的人均GDP,且由于该因素与其他因素在检验中发现了较高的共线性,于是在这两列回归中未引入城镇居民收入和银幕数等因素。在(4)列中,选取了进口电影数量和人均GDP两个因素,进口电影数量在这次回归中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而人均GDP表现出了很高的显著性,整个方程的解释能力也达到了0.986。在(5)列中本文仅引入人均GDP一个解释变量,结果显著且解释能力也达到了0.982。这说明人均GDP与前面的城镇居民收入等因素同样可以对中国票房总收入进行解释,解释能力只稍低一些,且与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可以通过解释能力最强的(2)列得出一个基本且较优的中国票房总收入的函数:该模型表示:银幕数每增加1%,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就会增加0.213%,而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1%,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就会增加2.639%。该模型只呈现最优解释函数,并不表示只有这两种因素对票房总收入产生影响,而所有因素的影响情况将在结论中进一步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5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当经济危机出现时,不仅我国的经济陷入了低估,整个世界也是如此,在如此心酸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要根据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1什么是金融经济市场

我们所说的金融经济市场实际上就是提供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通过信用方面的工具来交易的行为模式,成为资金的融通市场。而金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类型相同,都为融资的场所,将大部分资金聚集在一起进行接待或者分配。现如今的金融市场里面,它的规模很大,而且所属的分支也十分的多,所以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所包含的两类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分别主要看其融资的时长,时间较长的为资本市场,而时间相对较短的则是货币市场,这两个融资市场又划分为了许多的子市场。综上所述就是金融经济市场。

2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货币以及财政政策时我国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种形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2.1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作用

最基本的政策我国政府所实行为了能够将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货币政策。由于我国在市场中的供与求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的,因此我国要想对金融市场实现宏观调控,一定要将货币的供给数量作为前提。货币政策主要是要将货币的提供的数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确保货币的输出稳定而且就业量持续增加,保证国际的收支平衡等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针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包括紧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指的是将货币的供给大幅度的进行减少从而造成股票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限制,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是更多的给予货币的数量,能够让股票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但也不能过多的给予,这样会导致通货膨胀对其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一紧缩一宽松,有张有弛的来对金融市场进行控制是最好的方法。

2.2金融市场中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我国在金融市场中采取的另一个措施,主要包括了我国的国债以及税收。首先来说,国债和银行的信用相比较各不相同,它主要是一种调节的工具是为了将财政信用进行实现才使用的,而我们国家主要进行国债的发放其数量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所要承受的风险以及收益。其次,再来说税收,税收作为一种工具来对我国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国家政府部门能够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调控证券投资者,对他们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在税务部门将税收增加时,相对的,企业的收益就会变少,不仅如此,其进行投资的资金也会变少,这就会使得证券年投资的人进行交易的基金大幅下降。政府持续的高收税会对各个公司企业乃至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使得投资者的积极性严重下降。相对来说,若是政府减少税收,那么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经济增长。通过这种财政政策从而有效的调控了金融市场。

3我国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

我国从2000年启就开始对于市场化的利率进行持续的实行,将国外货币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并增强了我国个人信用的建设重心,将存款储蓄等操作进行实名制登记,将我国的金融服务的种类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对于信用贷款等方面的知道信息也是不断的增多,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重点对货币市场进行建设等。等到了2002年,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开始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力度变大,持续性的发放国债,利用国债对于各个企业进行补贴,以小见大积少成多,星火可以燎原,从而将银行在企业中的改革技术进行投资以及贷款的发放,对政府的财政方面的政策不断地进行完善,增强税收时的管理方针,完善其管理制度,争取建立一部相对完善的税收管理方案;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在金融机构存钱的利率被大幅的降低了,并将利率市场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拓宽了市场的业务,让资金流动起来极大地增强其流动性,并且使得贷款的整个过程更加的规范,让社会共同监管政府货币政策,增加透明性。2006年所进行的财政政策是保持我国健康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决策,并持续的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年,我们对于财政赤字比较少的公司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国债发放,将我国政府的投资放在值得了信赖的企业身上,通过优良的投资从而让整体的形式得到优化,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的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控,要确保其合理规范;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我们每年都会进行改进,从而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而在金融市场迈步前行的同时,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其稳定的发展。因此,从中我们可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是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保证了它的稳定合理还保证了它未来的不断发展,对于它来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金玲.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8(11).

[2]杨东亮,陈守东,赵晓力.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8(6).

[3]英英,萨如拉.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4]倪庆东,于慎澄.浅析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2).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6

关键词: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1引言

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萎靡,处于这样的一个低潮且特殊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来加以控制和改善,所以,探究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2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的供应者同需求者之间利用工具来进行交易的市场。通常来说,金融市场的实质指的就是一种资金融通场所,它可以归属在与技术市场、商品市场、经济生活劳务以及日常经济生活等并列的市场。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因为其具有将借贷资金进行分配或集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通过供需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就演变成了市场利率价格。此外,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也推动了银行信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金融市场的构成整体来看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体系,其中由多个分支和市场组成,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结,密不可分。就一般情况来说,按照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就可以分为货币和资本两类。资本市场为长期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市场则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而再往下进行细分,还可以将这两类划分成更为精确的子市场。

3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影响

在金融市场这一大环境下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只有经过一定的探究,才能够得出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有何种关系的定论。(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社会供求关系和货币的供求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想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必然要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进行。货币政策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过程,从而实现就业增加、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与其他市场相比较来说,货币政策对于股票的影响是相对最大的。若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的供给总量就会随之变化,最后对于金融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如果不加节制的过量发行货币,必然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过度减少货币的发行量,将威胁证券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甚至会直接导致证券市场瘫痪。(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所使用的除货币政策之外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会直接的影响证券、股票以及基金等。下面从各个具体角度来对其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是国债,国债的实质是一种关于国家信用的调节手段,但是它和银行信用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国债发行量的变动一直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证券市场的收益水平上更为显著和突出。其次是税收,要想科学合理的对证券投资者进行一定的调控,就必然会应用到税收杠杆这一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格规定收益中的所涉及的税种和税率等形式,来直接调节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额。通过增收税额,使企业在自身盈利和发放剩余股利的过程中,资金越来越少,而对于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或者证券时,其所能持有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然而过高的税收利率往往会带来很多消极的负面效果,造成投资者不再对购买股票、证券以及资金等有很高的兴趣,投资欲望大跌。

4面对金融市场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

(1)货币政策。科学合理的对货币政策进行一定调整将大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能够推动实现利率市场化,不仅对推动外国货币管理体制改革有重大的意义,还强调和突出了货币政策中涉及到的信贷措施等方面的指导意义,科学的指导着资金朝着一个合理的流向发展,也促进了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的建成。其次,控制好存款的利率,实现利率市场的持续性改进;在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提升其透明度,能够增加社会预期的合理性。(2)财政政策。①增发国债,激发投资积极性。通过发行国家债务的手段,满足企业技术发展需求,采取利息补贴等办法,确保以最小的投入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样企业就有条件来进行技术改造,让银行为其提供相应的信用贷款,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并强调税收的管理。②合理调整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领域,货币政策的适当调整也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且运用宏观调控可以进一步推动国内体制改革,在财政政策方面,也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比如运用科学的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稳定增长。③保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为了满足财政政策逐步稳定的需要,我国必须把未来的财政政策朝着稳定方向转变和发展,只有这样,政府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在财政逐步走向稳定之后,仍然利用稳定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持,加快金融性企业的改革,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与宏观政策之间相互关系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方面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直接的协调关系,必须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造成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和变化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例如汇率变化、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以及领导人换届选举等,而面对这些复杂的原因,只有做到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才能够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宏观政策来加以控制和应对,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辛宝江.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20(03):22.

[2]宋传福.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34):44.

[3]王少华.企业金融化适度性、宏观经济政策与创新[D].山西财经大学,2019.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7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两者对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幸福,在宏观角度上分析经济政策十分必要。当前,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还处于低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以宏观调控形式加以介入,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1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1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金融市场一般是指通过工具来实现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交易需求的市场,即在确定金融资产价格同时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市场机制。事实上,金融市场作为资金的流动场所,也是经济生活、劳动服务、技术和商品市场与日常经济生活之间的市场。因此,金融市场能够良好地反馈和反映当前经济形势[1-3]。金融市场能够对资金进行集中再分配,对资金和需求进行比对,形成市场通用利率及价格。随着经济现代化发展,传统金融市场中的实体交易开始转变为虚拟交易,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动。金融市场还可以对资金进行再分配,方便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降低经济交易过程造成的损失。

1.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针对货币及财政,还有对外经济及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从金融市场角度看,财政和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息息相关。推行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达到治标也治本的目的,从而帮助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4-5]。国际经济开始缓慢好转,我国货币政策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加上国际风险偏好提升,整体经济呈现出乐观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建设,还需向更加全面、高效、公平的方向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对金融市场有着直接影响。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是现阶段我国国家层面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其目的是进一步维持社会中需求与供给的稳定,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利用好这两种经济政策是重中之重。

2.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应根据现阶段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和动态调整,帮助实现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当下我国施行的财政政策,能够减少经济波动,降低通货膨胀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财政政策一般主要体现在政府税收上。税收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调配资金,还能进行再利用和再分配,提高经济市场活跃度,刺激经济市场繁荣发展。税收政策是对我国国家意志的有效反映,对我国经济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财政政策是调控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于税收与国债的部分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有着极大影响。国债作为国家公债,是一种中央政府为募集财政资金所发行的债券。国债能够为政府带来可观财政收入,也能对金融市场能够产生调控作用。国债发行量与金融市场的紧缩和膨胀有着很大关系。当国债发行量增加时,货币供给量随之增多,促使金融市场活跃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向外扩张。反之,降低国债发行数量,会造成金融市场呈现紧缩情况。国债是一种国家层面积极的财政手段,可以根据国家经济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达到稳定金融市场、减少波动的同时,还可以助推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公权力及法律法规来实现公共需求的税收政策,能够通过强制征取形式,直接对国民收入起到再分配及合理利用的功能。在我国金融市场当中,税收变化与金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税收提高能够对当前金融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尤其是可以降低证券投资行为的积极性,确保金融市场可以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税收降低可以刺激市场投资,帮助金融市场实现扩张,还可以提高企业及个人收入。由于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调节。

2.2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主要所在。货币政策可以按照货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增高,货币市场利率提升,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造成不平衡的供给,此时施行货币政策就可以很好地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帮助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反之,当人民币汇率降低时,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防止通货紧缩。我国股市也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股市股价变化体现着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可以起到调控经济的作用,在股市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进行体现。利用贷款、无风险利率、存款等形式起到调整股市的效果,帮助我国金融市场实现稳定运行。债券市场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货币政策可以对债券市场进行调整,债券市场也可以预估未来的货币政策。一旦发生债券市场低迷的情况,就需要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刺激债券市场好转。

3结束语

我国金融市场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联合调控,通过多种政策共同调节实现金融市场稳步前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风险,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全方位把控金融市场情况。在这个前提下,使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论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J].经贸实践,2017(17):3-4.

[2]孙洪庆,邓瑛.股票价格、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协整分析[J].经济评论,2009(4):50-57.

[3]杨宇.宏观经济政策、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J].智富时代,2017(9):11-12.

[4]张志敏,罗茜,赵雪婷.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与政府债务———基于中国20年历史数据结合DAG和SVAR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9(1):18-31,86.

宏观经济常识范文8

 

一、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问题   若干年来,中国经济都保持超高速增长,同1978年相比,GDP年均增长近10%,有的地区超过20%。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与方便,但同时,我们不可否认,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因此出现了一定问题,近年来,淘汰产能占了很大比重,部分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能源为代价。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二)长期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滞涨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二、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的但较为缓慢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基本手段,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综合来看,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可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可增加总需求,使公司业绩上升、经营风险下降,使居民收入增加,从而使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反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可减少社会总需求,使过热的经济受到抑制,从而使得公司业绩下滑、居民收入减少,这样,证券市场价格就会下跌。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通过调节税收政策,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并有效减轻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的定向支出,实现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并可适度的支持处于资金链困境下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变。同时,2012年是中国换届“敏感”阶段,财政政策基调应强调“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因此,当前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影响不大,同时,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行情,我们要综合考虑,全盘分析。   (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   当经济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压力较重时,国往往采用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此时,中央银行就可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紧缩信用,以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保持平衡。当国家为防止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的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扩大社会的有效的有效需求。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增加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稳健是基调。   从整体上看,2012年的通货膨胀压力不会有2011年压力大,通货膨胀形势有所缓解,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货币政策不能进一步紧缩,但也不是简单地宽松,应不拘泥于某种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采取多方面措施保持结果上的稳定。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于中央税收不断增加,但地方上因为土地财政的原因,积极财政政策无法实现,导致地方投资大幅回落,所以货币政策不应偏于保守。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三、国际形势及外国环境的影响   (一)美国经济危机,导致外国股市下跌   2007—2008年,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华尔街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紧接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幅度下降,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经济危机仍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无趋好迹象   综上,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p#分页标题#e#   四、国内企业经济状况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一)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大批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二)资本市场暴露一定问题,同时因为退市制度的存在,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