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范例

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1

人们可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接收、收集、传递与处理,实时、动态的了解各方面经济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与管理,保证经济发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广义上来讲,经济信息具有分子化、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中空化、互联型、创新型、整合型、知识型、紧迫型等诸多的特点,而从实际的应用功能上来讲,经济信息主要具备有预测功能、控制功能、选择功能、增值功能、开发功能等。通过对经济信息的多角度、多方位分析,我们也可看出,将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或微观经济管理中时,对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具有着十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于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经济信息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的作用:

⑴推动性作用。将经济信息充分利用地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中时,可以使管理方式更加合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人力、资金、设备、产品等,均可通过经济信息紧密的联系与组织起来,最终使各方面能够更加协调,得到统一性的管理和发展,从而对推动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

⑵决策性作用。通过经济信息的整理与统计,将宏观经济曾经的运行情况,当下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分析结果,预测出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再根据预测,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管理计划,并放心地将这些管理计划付诸于行动。这种方式,也就是指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到的决策性作用。

⑶指导性作用。在编制宏观经济管理方案时,如果未能充分地了解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则容易出现管理方案编制不合理、不实用、不正确等问题。而将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方案的编制当中时,便可得到大量可靠、准确、有效的经济信息资料,这对于管理方案的编制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进而保证管理方案编制以及后期方案实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通过对经济信息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中作用的分析,再结合当前经济信息存在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有效性措施,促进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应用的充分性与合理性:

1、建立完善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于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全面的经济信息系统,可以使经济信息的内容更加详细,并使其整体运行更加正常,进而有效的提高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而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⑴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原则。首先,必须要保证所建立的信息系统与宏观经济管理完全配套,紧密联系,保证其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其次,建立此信息系统时,必须严格遵循“独立性、目的性、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系统完整性”等原则,以促进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与正确性。再次,综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把握宏观经济信息,在综合考虑、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建设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以便能更好地推动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⑵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想保证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的时效性与合理性,就必须保证所收集的信息及时、合理、重要。这种形势下,使得宏观经济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已是必然。而网络化信息系统在应用时,也需注意三点重要事项:其一,经济信息的收集必须及时,充分地体现出时间观念,以保证各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其二,信息收集必须要突出重点,切勿一杆子全捞,贪多求全,盲目进行,要做到就重避轻,有的放矢。其

三,收集经济信息并应用时,应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收集于宏观经济管理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料。

2、以经济信息为导向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大力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期望其能够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为了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将经济信息作为导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这个影响又分为正反两方面,如果经济信息应用得当,则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意义,反之,经济信息应用不合理,也会对发展造成阻碍性的影响。因此,于实际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将经济信息摆在首要位置,并以经济信息为导向,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长效发展。例如,通过对每个局部经济信息的整合、分析,来探究其对整体经济发展起到的影响,再以这些经济信息作为依据,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宏观的经济调控政策,来促进局部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性,规避两者在发展中出现的冲突,使局部经济发展能够积极地促进整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满足宏观经济的有效性管理目标。

3、加强经济信息应用下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应用意义,相关的管理部门还应该在充分考虑经济信息应用情况的同时,重视对宏观经济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一,我国相关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应该撤销或是减少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管理的部门,在考虑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差异性的情况下,逐渐落实“政企分立、政资分开”的管理对策,以保证经济信息的精准性与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通过人才整合、精兵减政等有效性策略,使经济信息的的应用更加合理,为提高宏观经济的管理效率以及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打好基础。其二,在经济信息的合理应用下,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加强对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具体为:

⑴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⑵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⑶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2

关键词: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对症下药;应用

1.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信息资源的获取花费时间相对较短、投资相对较少。所以说,它成了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因素。

1.1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一项重要方法就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尽最大的可能去开发和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运用到政府的宏观调控考虑的因素范围中去,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2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经济信息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它也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它的合理运用能够促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用时也促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有序顺利地进行。

2.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门性人才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更新速度也是与日俱增,所以只是掌握旧有理论知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他们对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现状下的实况信息掌握不全面,认识不清楚,工作进展速度变慢。这就要求这一行业需要一些专门性的研究人才,能够敏感地感知到实时经济的变化趋势。

2.2对信息的认识和应用不充分

对于已经得到的经济信息,很多人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用做数据参考。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是人们在信息的采集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不准确,过程不严谨就会导致信息的有效性有待考证,即使得到了正确合理地运用,结果也和预想的不一样。同时,当下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并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关于如何分析及应用经济信息的实施方案,这就容易导致经济信息的不一致,使得它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运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

3.1规范进行信息的搜索与应用

当下社会飞速发展,通信手段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为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快速性,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也必须要全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却没有有关经济信息收集及分类采用等方面的规定制度,这样就增加了需要辨别和保障信息资源的真实与准确的难度。因为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所以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确定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对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经济信息收集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进行仔细的筛选分类,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失误,促使其顺利进行。

3.2合理建设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经济信息管理网络的构建需要注意经济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第一,需要具有及时性,因为只有及时的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状况才能保证高效地进行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第二,需要具有准确性,原因是经济信息收集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为了加强管理,就必须要从尽可能增多有效信息的收集,减轻信息资源分类的负担;第三,需要具有计划性,只有保证了管理网络设计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促使整个管理网络更快更好形成。

3.3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之前的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经济信息的引导,会使管理遇到一些瓶颈,无法全面、细致地进行问题分析,导致形成的解决方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信息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的状况体现,对宏观经济管理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这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加准确、实际的角度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为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其导向作用,促使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规范进行。

3.4完善人才吸纳机制

对于宏观经济管理人员的选拔要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该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顺利与否。所以说用人选拔机制需要高度重视,要确保任用的人专业本领过硬,对经济变化和社会形势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选拔之后,要进行专业化的岗位培训,使其自身专业素质得到巩固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4.小结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所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其运用,促使宏观经济管理的加强,助力经济调控更加的准确科学。但是,从现状来看,经济信息资源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发挥,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方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展现。所以说,它还有很大潜力待挖掘,合理的应用一定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琼.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9.

[2]李颜华.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19):183.

[3]王志刚.人工神经网络在宏观经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1):18.

[4]黎春,赵德武,马永强等.企业财务波动与经济景气水平[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42-52.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3

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这三大工业经济区域。这三大工业经济区域不仅在自身的经济发展中有所建树,同时对于全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也有着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且这些问题也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何采用宏观经济管理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就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思考

在当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是由于,我国的国土较为广阔,而由于地区所在位置的不同,也让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又有所不同。因此,在区域经济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形成以区域为中心的地方经济。当然,区域经济的形成必然会在市场当中产生竞争的关系,这也是市场得以良性发展的最好保障。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极大的提高,实现经济的地域化。不仅如此,三大工业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在自身经济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将其影响扩展到了全国,成为了区域经济竞争中的领头人和推动者。

一、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果,然而在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而导致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失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在当前,东部经济水平最高,其次就是中部经济水平,最差的则是西部经济水平。而最为著名的三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从它们所在的位置来看是有着极为明显聚拢性。除此之外,三大经济区虽然其本身有着较高的经济水平,然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因此也导致了中、西、东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从而也会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然而人口分布并不均匀,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大部分劳动力都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区域。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中西部人口,特别是劳动力的“空心化”,从而阻碍中西部经济地区的发展。最后,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在百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随着近现代战争,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和经济体制都有了改变。然而国家最初经济方面实施计划经济。国家政府会对三大产业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并且严格控制资源的分配,以此来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经济计划,能够很好的规避自由市场竞争中所常见的盲目性,以此来避免企业恶性竞争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状况的发展。而其问题也十分的明显,这就是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满足国民的消费要求,市场自我调控的能力也会因此减弱。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与手段

(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政府有着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政府指的就是国家行政系统,而广义上的政府除了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以外,同时立法、司法系统也被包含在内。而在本文中,笔者将采用广义上的政府来进行讨论。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体,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宏观经济管理其实也指的就是由国家干预的经济调控。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使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以此来增加就业机会,并且使整个市场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中,以此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当然,宏观经济管理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其缺陷就在于: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二)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

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了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手段。通过经济手段,政府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计划和调整,并且通过各项经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法律手段则是保障我国各项政策能够实施到位,并且维护市场参与者合法利益的手段。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手段,才能保障市场正常的运行,让市场能够在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中成长,同时也是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最后的行政手段,则是由政府通过各项行政机构对市场进行管理,并且需要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宏观进行调控,以此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当前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的措施

想要采用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解决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使其能够更加平衡,以此来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重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并且衡量每一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劣势,这样才能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而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来吸引企业投资与劳动力迁移。同时,还需要完善区域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此来保障区域经济市场能够有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也会带来科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应该要大力的发展经济较为落后区域的科技和教育建设,加大这两项的投资,才能为该区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以此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空心化”问题。除此之外,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区域内企业以及基础设施的管理,这样才能令整个区域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

作者:李玉佳 单位:哈尔滨市节能中心

参考文献

[1]陶丽,邓桥.试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14(2):12-13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4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同时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特点。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管理经济上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发展,现今在我国的政府企业的职能是被分离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是被分离的,在面临这种状况下,我国政府将国有企业参与到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虽然不是直接插手到惯有企业的管理中,但是依然会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进行管理,而且对于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时,国家还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干预。所以,综上所得,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的管理能力。

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

加强政府宏观创新管理是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主要是指政府在进行对宏观经济管理时,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一方面,要使得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有效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发展的状况的不同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在经济过热时,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控制好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当经济处于衰退的情况下,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的步伐,稳定经济的发展速度。

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就是平衡经济的发展总量,并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同时使得经济结构得到相应的优化升级;而另一方面,对于居民的消费,我国也要加强宏观管理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自然就促进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社会的消费行为也逐渐变得稳定。同时在进出口这方面,政府能把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放在进出口的比例上,使得产品的进出口环境不断地得到改善,最终给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基础。

2、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主要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为了实现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的方法。一般来说,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传媒手段等手段都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提升经济管理的效能有赖于管理手段的作用。而现今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第一点要做到的是运用好建立的法律制度来加强宏观经济的管理。我国的经济是处于法律的保护下运行的,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和提高经济的运行状态才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二点要做到的是加强政府的电子管理的建设。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5

(一)缺少基本理论范围

目前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管理学教科书,还缺少基本的理论范围依旧,科学特征模糊不清。理论依据总体上还是借鉴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理论,还未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同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不确切

任意一门专业的学科,必须要拥有确切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关系着学科长远深入的发展和实质性内容,各学科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对象不同。所以,确定研究对象,对任何学科来说都很重要。而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管理教科书,大多没有确切的研究对象,并且没有为相应的对象内容加以概括和介绍。也正是受到研究对象不确定的影响,造成现有不同版本的宏观经济管理教科书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偏差,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内容上的偏差,部分专业认识可能会认为,不一样的教科书内容就应当是不同的。在此笔者认为,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内容上的区别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根本理论知识上的偏差,是不应当出现的。例如,经济管理基本职能、基本策略、基本内容更应当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学科体系缺乏合理性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目的在于,揭露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来完成宏观经济正常运转。因此,可以将宏观经济概括为一门学科。现有的宏观经济管理并不像一门学科,归根结低是因为其理论性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支撑,学科体系支配并不合理。最常见的表现是,将管理内容做为学科主要内容进行讲述。

(四)传统方法叙述过多

现代经济管理体系能够结合现代科技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将抽象的宏观经济管理学体系,很好的阐述清楚,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还没有实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叙述的方法仍然较为过时,同时传统方法叙述较多,不利于现代管理人才的培植,从而无法达到现代管理实践的需求。

二、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策略

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济理论部门和现实操作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在此,笔者就完善经济管理体系提出了部分相应的建议。

(一)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的准则

第一,宏观经济理论体系要满足一般理论体系,应当将相应的理论引入的相应的职能中建议叙述。第二,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牵涉的内容较多,如果各个方面都加以阐述,很可能造成内容条例相互混淆,因此突出内容重点,精简适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的实质在于现实中的运用,而定量分析能够更好的完善宏观经济管理,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应当以定量分析为根本,尤其是要重视部分决策模式和调节模式的运用。第四,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

(二)明确理论体系内容组成

根据上述准则,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做出以下布置。首先,由引导论述组成。引导论述综合性的概括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定义、研讨对象、研讨策略、研讨内容、以及学科特点等。其次,由宏观经济运转规则描述组成。宏观经济管理只有对客观经济允许状况充分认知,才能够正确合理的允许,方能做到科学管理,进而更好的讲述经济系统的协同性,更加持续深入的改善经济增长行情。再之,由职能组织、管理目标、政策方法组成。另外,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还由宏观经济监管、评价标准等组成。新的理论体系内容结构与当前宏观经济管理教科书相比较,既能满足一般的理论管理体系,又能拥有良好的逻辑顺序,其还可以有效避免管理内容与管理职责之间的冲突,凸显出了管理学学科的优点,更好的让人掌握体系内容,把宏观经济管理体系真正转变为一门指导下强的管理学。

三、对理论范围和研讨对象的观点

科学先进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应当拥有属于其自身的理论范围,理论范围设立的准则应当在下述基础之上。第一,基本范围必须是本学科的基础,同时融汇于整个理论体系过程中。第二,应当展现出学科特征,与其它学科具有很明显的差异,其它学科不属于这些基本范围之内。第三,基本范围能够支撑整个学科的内容。根据以上三个原则,可以将宏观经济管理学的基本范围归纳为,宏观经济运转、总体供应相互平衡制约、结构及时调节和改善、宏观经济决定、以及宏观经济调节等。而宏观经济管理学的研讨对象应该以,探讨国家维持宏观经济运转中的社会总供应平衡的规则。社会总供应矛盾是有史以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经济冲突。人类在生产过程,推动经济活动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是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矛盾。社会总供应的平衡和制约,则是宏观经济中各种不同问题的几种表现。失业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等,都和社会总的供应有着密切联系。根据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对于社会总供应的研究,促进了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形成。社会总供应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理论目标和中心。

四、结语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GDP

宏观经济不仅是衡量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关系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针对宏观经济管理,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国民经济核算,并在核算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经济增长计划,结合国民经济实际情况,使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奠定基础[1]。通过系统计算国民经济,全面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真实、科学的数据,而且也为理论方针的确定进行了有效指引,使宏观经济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经济形势分析价值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生产”这一要素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宏观经济增长的前提。国民经济核算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生产状况的好坏,并体现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国民经济核算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总需求决定总供给这一条件,具体来说就是现实总需求恒等于现实总供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经济生产的指标包括产业布局方式、要素分配及生产特点等。作为消费支出核算的原始数据,国民消费支出指标包括劳务支出、居民最终消费占GDP中的比重等,能很好地反映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对了解国民经济支出情况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居民消费中的构成,如通信、食品等支出份额,都能通过核算消费支出信息体现出来。同时,在居民进行适当的消费支出中,消费核算信息不仅能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还能使居民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使收入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提升居民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制定对内或对外经济政策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生产只是一个阶段,最终的目的是消费,而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分配与交换”等多个环节[2]。具体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分配与交换”等环节进行核算。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可运用SNA的方法核算收入分配,综合多个机构部门,根据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的原则,使收入分配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分析收入分配增长动态,可以调整宏观收入分配的结构,根据初次分配,更好地转移收入结构,从而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结构状况进行调整。通过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可以让收入分配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等特点,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并清晰合理地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与收入分配的框架,使分配有序进行、分层展开。

二、经济增长的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各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而经济增长率的确定对制定经济计划有着一定的作用。

(一)针对国民经济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再针对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从而对计划期的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寻找经济增长的途径,为促进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可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劳动力、资本等三个因素[3]。

(二)经济增长是一种适度均衡的增长,既要使技术不断进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协调产业结构,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在宏观经济中,客观经济条件的许可是确定适度经济增长率的标准之一。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短边规则”,结合我国经济增长中“瓶颈部门”的情况,以“瓶颈部门”的年均增长速度为基础,通过GDP增长的弹性系数,确定适度经济增长率。由于决定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投资规模与国力相适应,所以要根据经济的均衡增长,要求经济的积累与投资规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度性,且结构要协调。此外,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生产与流通的协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重要商品生产状况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科技、人口的发展速度与结构也影响着经济增长。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分析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对投入产出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情况,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结合国民经济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相关政府制定了规范化的投入产出方法,对国民经济的核算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我国在核算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时,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可以准确、有效地掌握市场经济情况。在分析法的使用中,要求依据国民经济产业分类,结合不同行业经济情况,对经济发展的比例系数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做好投入产出核算工作。再根据已有的经济模型,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增长情况,分析国民经济结构,以便更好地掌握投入产出情况。在进行国民经济价值核算时,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方法的关键,也是核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价值核算具有重要的影响。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平衡表,考虑了投入的来源和投入的使用方向等两个重要因素,不仅能反映不同部门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也清晰地表明了投入的来源及产出的方向[4]。投入产出表分类齐全、样式丰富,具有结构清晰的特点,能够清晰地反映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关系,并对宏观经济管理发挥辅助作用。例如,结合计量单位的特点,制作的价值性投入产出表和实物性投入产出表,有利于审核统计工作;将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应用于经济分析中,能够真实体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通过预测制定计划,制作对称性投入产出表;根据不同地域划分,制作地方投入产出表和全国投入产出表。

四、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的贡献价值

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中,国民经济核算是其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通过对宏观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能够有效了解国民经济形势,掌握不同产业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从而为各个产业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各个行业需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宏观经济效益可通过能源利用系数、社会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值率等指标进行衡量。当今社会,评价某个国家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宏观经济。对于宏观经济来说,GDP是全社会生产结果的总产出,但如果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下,GDP可以衡量社会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越大,则国家服务或产品的增加值越大。如今,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能通过经济数字的增长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如果通过浪费大量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来换取GDP上升、实现经济增长,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人类的长远发展。实际上,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是不全面的,忽视了对成本的核算,使“财富”被过度夸大。因此,要使国家健康长久地发展,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并不可取,还要考虑环境、资源等种种因素。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如果缺少国民经济核算这一环节,国民经济的产业布局方式、要素分配及生产特点等指标将难以清晰体现。对于经济的增长,既要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协调产业结构,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色,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使国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各地政府必须及时、合理地采取有效对策,为促进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本富,汪天润.宏观统计体系下的分享经济价值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06):56-61.

[2]王玲玲.试分析宏观经济管理中国民经济核算的价值[J].现代商业,2016(04):91-92.

[3]侯福忠.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3(15):78.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7

[关键词]国家审计机关;宏观经济管理;地位与作用;建议

国家审计管理监督着国家的经济预算,掌管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条件下,我们要认识到国家审计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要深刻了解国家审计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能。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国家经济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管理效果。

1国家审计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1.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它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行使国家经济的监督职能。国家审计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与控制行为,它是由国家的法律确认的,由国家设立的一种专门对国家财政收支和公共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的机关。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将其反馈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国家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好更好的控制,国家审计可以说既是一种经济权力,也是一种法律权利。

1.2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掌管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决定、决策执行的职能。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通常是由五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调控、监督、决策、管理、信息,这五大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2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地位

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国家审计机关是一个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它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首先国家审计有强制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国家审计的地位是由宪法所决定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相违背。就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地位来说,它的监督范围不受自身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国家社会中的一切公共财产都要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所以国家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有三方面的关系,第一方面是立法机关和国家政府;第二方面是被审计的部门或者被审计的单位;第三方面是进行审计监督的人,即:审计人。审计人必须是不参加被审计人或审计部门、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人被审计的部门或者单位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

2.2作用

国家审计能够对国家财政收支计划和财政政策执行的情况,予以监督和评价。财政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发展,是国家进行经济活动调节的重要手段。财政是国家政权建设的资金保障,国家审计机关,能够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评价,能够结合我国当前的财政特点,兼顾国家发展,调节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国家社会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国家审计机关要监督审核被审计单位是否足额及时上交各种税款,众所周知,国家财政收入是来源于税收,税收就是由全国的各大小型企业所上交的一定的税额。国家审计单位还要对国家财政支出进行预算,对其所支出的合理性进行检查与评价。国家财政的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进行履行其政府职能,国家审计机关要对政府所履行的职能进行审核与评价,看政府所支出的财政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所支出的资金是否与所实际花费的相对应。国家审计的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对国家财政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进行检查与评价,国家财政的支出一部分用于新型的建设项目上,有一部分用于支援西部开发,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国家审计机关就是要对其进行审计检查,监督财政资金是否及时、足额的到位,是否有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存在,并针对其所支出的财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国家审计还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监督评价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市场的存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金融市场也有一定的金融风险存在,为了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国家审计对其进行监督,使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来保证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家审计还要对固定资产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进行检查与评价,这主要是国家审计要把投资结构、投资效益与投资风险进行评价与控制,防止人类固定资产投资的流失,避免投资的风险的发生,防止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家审计的另一个重要性作用是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的监督与评价,这主要是通过国家审计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来进行监督,要对企业产业组织产业发展的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

3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问题

国家审计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经济领域中,不断地改革深化,新的问题与矛盾不断的出现,这就导致了国家的审计工作,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解决,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影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发现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的范围比较广泛,这就造成了国家审计监督时存在着一定的范围内无法做到具体的监督审查,这难免造成一定的审查缺失。国家审计其主要是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在审计工作中对于国家企业绩效方面的审核上存在不足,这就使得无法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准确有用的决策依据。国家审计机关在进行审查、监督的同时只是起到了纠错的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这就迫切要求审计能够站在制度的角度上,保证有关部门和机构,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履行好其监督的职能。

4结论

国家审计要改变存在的问题,就要转变审计的理念,增强宏观的意识。这就要求国家审计必须要有开阔的目标。既要建立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又要维护这个目标进行不断的培训工作。国家审计还要推行效益的审计,积极开展绩效评估,要做好审计的专项调查,专项调查有利于我国审计机关对宏观经济更好的调控,能够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对宏观经济的制定政策能提供有效性的建设性建议。最后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审计队伍,要不断地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扩宽审计人员的视野,增强审计干部的思维能力与全局意识,让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审计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平,戚振东.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审计特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25(3).

[2]徐湘林.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俞可平.国家治理评估: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韩乃志,王鸿.推进审计公开透明,有效服务国家治理[N].审计研究简报,2011-07-21.

[5]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审计署2010年度优秀审计论文和研究报告评选获奖文集[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6]唐皇凤.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21(6).

[7]刁永伟.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0.

[8]宋常,田莹莹,赵懿清.基于国家战略的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J].中国审计,2011(24).

宏观经济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当中的先天不足,通过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以及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不足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因此,如何才能积极有效的利用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进行经济的调控,是现在企业市场经济当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存在的缺陷还需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弥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促使市场当中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进而刺激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这种需求的增加,使得市场出现各种问题,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如供不应求、垄断现象的出现,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市场并不能自行进行调整,市场本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滞后性。所以,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只有采取恰当合理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借助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处理,才能促使市场的环境平衡、稳定。

(二)我国的国情需要

通过政治学习,我们知道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这一阶段,所以,我国的市场体系本身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调节并不非常完善,进而导致市场经济在当前的国情阶段中发展是比较困难的,经常会受到非市场内因素的干扰,进一步促使我国的市场秩序不能有效的维持,因此积极的采取宏观调控手段进行经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二、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是社会大生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力为基础开展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同时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依存,有相互竞争存在的,因此,必须按照比例对社会劳动进行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的再生产。但是现实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产生的自发性作用是无法实现上述要求的,因为不管是哪个地区或者是经济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的,这样只会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这一客观事实要求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调整、控制国民经济的运行,从而促进其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下去。

(二)宏观经济管理能够调节、弥补市场的缺陷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当中,社会资源的管理可以说是最困难的,因为在市场当中,社会资源就是一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因此,根据宏观经济的管理手段,能够促使因为竞争关系激化产生的垄断现象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同时,还能够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以于良性的状态下发展下去。

(三)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健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针对国家的经济职能进行转变,并积极的针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改革,促使政企职能逐步分开,企业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逐渐分离,进而促使国有企业不断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不再直接插手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只是以所有者身份进行适当的管理活动,但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民生生计以及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以及政府仍然还是会对其进行各个项目的管理活动,进而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够健康的进行下去。

三、结束语

总之,在整个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是非常总要的,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不仅适应了我国国情需求,还有效的解决了市场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调节功能,因此,作为学生,应当积极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的稳定、健康、平衡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