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范例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两者对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幸福,在宏观角度上分析经济政策十分必要。当前,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还处于低迷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以宏观调控形式加以介入,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1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1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金融市场一般是指通过工具来实现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交易需求的市场,即在确定金融资产价格同时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市场机制。事实上,金融市场作为资金的流动场所,也是经济生活、劳动服务、技术和商品市场与日常经济生活之间的市场。因此,金融市场能够良好地反馈和反映当前经济形势[1-3]。金融市场能够对资金进行集中再分配,对资金和需求进行比对,形成市场通用利率及价格。随着经济现代化发展,传统金融市场中的实体交易开始转变为虚拟交易,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动。金融市场还可以对资金进行再分配,方便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降低经济交易过程造成的损失。

1.2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针对货币及财政,还有对外经济及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从金融市场角度看,财政和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发展息息相关。推行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达到治标也治本的目的,从而帮助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4-5]。国际经济开始缓慢好转,我国货币政策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加上国际风险偏好提升,整体经济呈现出乐观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建设,还需向更加全面、高效、公平的方向发展。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都对金融市场有着直接影响。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是现阶段我国国家层面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其目的是进一步维持社会中需求与供给的稳定,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利用好这两种经济政策是重中之重。

2.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应根据现阶段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和动态调整,帮助实现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当下我国施行的财政政策,能够减少经济波动,降低通货膨胀率,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财政政策一般主要体现在政府税收上。税收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调配资金,还能进行再利用和再分配,提高经济市场活跃度,刺激经济市场繁荣发展。税收政策是对我国国家意志的有效反映,对我国经济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财政政策是调控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关于税收与国债的部分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有着极大影响。国债作为国家公债,是一种中央政府为募集财政资金所发行的债券。国债能够为政府带来可观财政收入,也能对金融市场能够产生调控作用。国债发行量与金融市场的紧缩和膨胀有着很大关系。当国债发行量增加时,货币供给量随之增多,促使金融市场活跃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向外扩张。反之,降低国债发行数量,会造成金融市场呈现紧缩情况。国债是一种国家层面积极的财政手段,可以根据国家经济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达到稳定金融市场、减少波动的同时,还可以助推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公权力及法律法规来实现公共需求的税收政策,能够通过强制征取形式,直接对国民收入起到再分配及合理利用的功能。在我国金融市场当中,税收变化与金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税收提高能够对当前金融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尤其是可以降低证券投资行为的积极性,确保金融市场可以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税收降低可以刺激市场投资,帮助金融市场实现扩张,还可以提高企业及个人收入。由于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调节。

2.2货币政策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主要所在。货币政策可以按照货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人民币汇率增高,货币市场利率提升,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造成不平衡的供给,此时施行货币政策就可以很好地对这种情况进行调控,帮助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反之,当人民币汇率降低时,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防止通货紧缩。我国股市也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股市股价变化体现着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可以起到调控经济的作用,在股市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货币供应量进行体现。利用贷款、无风险利率、存款等形式起到调整股市的效果,帮助我国金融市场实现稳定运行。债券市场也会受到货币政策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货币政策可以对债券市场进行调整,债券市场也可以预估未来的货币政策。一旦发生债券市场低迷的情况,就需要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刺激债券市场好转。

3结束语

我国金融市场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联合调控,通过多种政策共同调节实现金融市场稳步前进。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风险,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全方位把控金融市场情况。在这个前提下,使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论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及其影响[J].经贸实践,2017(17):3-4.

[2]孙洪庆,邓瑛.股票价格、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协整分析[J].经济评论,2009(4):50-57.

[3]杨宇.宏观经济政策、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J].智富时代,2017(9):11-12.

[4]张志敏,罗茜,赵雪婷.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与政府债务———基于中国20年历史数据结合DAG和SVAR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9(1):18-31,86.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2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当经济危机出现时,不仅我国的经济陷入了低估,整个世界也是如此,在如此心酸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要根据情况进行宏观调控,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1什么是金融经济市场

我们所说的金融经济市场实际上就是提供资金的人和需要资金的人通过信用方面的工具来交易的行为模式,成为资金的融通市场。而金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类型相同,都为融资的场所,将大部分资金聚集在一起进行接待或者分配。现如今的金融市场里面,它的规模很大,而且所属的分支也十分的多,所以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所包含的两类市场。这两个市场的分别主要看其融资的时长,时间较长的为资本市场,而时间相对较短的则是货币市场,这两个融资市场又划分为了许多的子市场。综上所述就是金融经济市场。

2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货币以及财政政策时我国在金融市场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两种形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2.1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作用

最基本的政策我国政府所实行为了能够将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货币政策。由于我国在市场中的供与求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的,因此我国要想对金融市场实现宏观调控,一定要将货币的供给数量作为前提。货币政策主要是要将货币的提供的数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确保货币的输出稳定而且就业量持续增加,保证国际的收支平衡等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针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包括紧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指的是将货币的供给大幅度的进行减少从而造成股票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限制,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是更多的给予货币的数量,能够让股票市场迅速的发展起来,但也不能过多的给予,这样会导致通货膨胀对其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一紧缩一宽松,有张有弛的来对金融市场进行控制是最好的方法。

2.2金融市场中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是我国在金融市场中采取的另一个措施,主要包括了我国的国债以及税收。首先来说,国债和银行的信用相比较各不相同,它主要是一种调节的工具是为了将财政信用进行实现才使用的,而我们国家主要进行国债的发放其数量会直接影响证券市场所要承受的风险以及收益。其次,再来说税收,税收作为一种工具来对我国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国家政府部门能够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调控证券投资者,对他们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在税务部门将税收增加时,相对的,企业的收益就会变少,不仅如此,其进行投资的资金也会变少,这就会使得证券年投资的人进行交易的基金大幅下降。政府持续的高收税会对各个公司企业乃至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使得投资者的积极性严重下降。相对来说,若是政府减少税收,那么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经济增长。通过这种财政政策从而有效的调控了金融市场。

3我国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

我国从2000年启就开始对于市场化的利率进行持续的实行,将国外货币的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并增强了我国个人信用的建设重心,将存款储蓄等操作进行实名制登记,将我国的金融服务的种类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对于信用贷款等方面的知道信息也是不断的增多,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并且重点对货币市场进行建设等。等到了2002年,在财政政策方面,我国开始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力度变大,持续性的发放国债,利用国债对于各个企业进行补贴,以小见大积少成多,星火可以燎原,从而将银行在企业中的改革技术进行投资以及贷款的发放,对政府的财政方面的政策不断地进行完善,增强税收时的管理方针,完善其管理制度,争取建立一部相对完善的税收管理方案;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在金融机构存钱的利率被大幅的降低了,并将利率市场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拓宽了市场的业务,让资金流动起来极大地增强其流动性,并且使得贷款的整个过程更加的规范,让社会共同监管政府货币政策,增加透明性。2006年所进行的财政政策是保持我国健康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决策,并持续的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年,我们对于财政赤字比较少的公司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国债发放,将我国政府的投资放在值得了信赖的企业身上,通过优良的投资从而让整体的形式得到优化,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的收入分配等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控,要确保其合理规范;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我们每年都会进行改进,从而满足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而在金融市场迈步前行的同时,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其稳定的发展。因此,从中我们可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是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保证了它的稳定合理还保证了它未来的不断发展,对于它来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金玲.我国区域金融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8(11).

[2]杨东亮,陈守东,赵晓力.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8(6).

[3]英英,萨如拉.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4]倪庆东,于慎澄.浅析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2).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3

关键词:金融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1引言

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萎靡,处于这样的一个低潮且特殊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使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来加以控制和改善,所以,探究在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是具有现实必要性的。

2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指的是资金的供应者同需求者之间利用工具来进行交易的市场。通常来说,金融市场的实质指的就是一种资金融通场所,它可以归属在与技术市场、商品市场、经济生活劳务以及日常经济生活等并列的市场。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因为其具有将借贷资金进行分配或集中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通过供需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就演变成了市场利率价格。此外,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也推动了银行信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金融市场的构成整体来看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体系,其中由多个分支和市场组成,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结,密不可分。就一般情况来说,按照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就可以分为货币和资本两类。资本市场为长期资金融通市场,货币市场则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而再往下进行细分,还可以将这两类划分成更为精确的子市场。

3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影响

在金融市场这一大环境下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只有经过一定的探究,才能够得出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有何种关系的定论。(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社会供求关系和货币的供求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想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必然要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进行。货币政策主要是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过程,从而实现就业增加、经济发展等宏观经济目标。与其他市场相比较来说,货币政策对于股票的影响是相对最大的。若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的供给总量就会随之变化,最后对于金融市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如果不加节制的过量发行货币,必然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如果过度减少货币的发行量,将威胁证券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甚至会直接导致证券市场瘫痪。(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所使用的除货币政策之外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会直接的影响证券、股票以及基金等。下面从各个具体角度来对其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是国债,国债的实质是一种关于国家信用的调节手段,但是它和银行信用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国债发行量的变动一直对证券市场的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证券市场的收益水平上更为显著和突出。其次是税收,要想科学合理的对证券投资者进行一定的调控,就必然会应用到税收杠杆这一手段。主要是通过严格规定收益中的所涉及的税种和税率等形式,来直接调节投资者的实际收益额。通过增收税额,使企业在自身盈利和发放剩余股利的过程中,资金越来越少,而对于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或者证券时,其所能持有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然而过高的税收利率往往会带来很多消极的负面效果,造成投资者不再对购买股票、证券以及资金等有很高的兴趣,投资欲望大跌。

4面对金融市场实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

(1)货币政策。科学合理的对货币政策进行一定调整将大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能够推动实现利率市场化,不仅对推动外国货币管理体制改革有重大的意义,还强调和突出了货币政策中涉及到的信贷措施等方面的指导意义,科学的指导着资金朝着一个合理的流向发展,也促进了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的建成。其次,控制好存款的利率,实现利率市场的持续性改进;在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提升其透明度,能够增加社会预期的合理性。(2)财政政策。①增发国债,激发投资积极性。通过发行国家债务的手段,满足企业技术发展需求,采取利息补贴等办法,确保以最小的投入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样企业就有条件来进行技术改造,让银行为其提供相应的信用贷款,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并强调税收的管理。②合理调整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领域,货币政策的适当调整也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而且运用宏观调控可以进一步推动国内体制改革,在财政政策方面,也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比如运用科学的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稳定增长。③保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为了满足财政政策逐步稳定的需要,我国必须把未来的财政政策朝着稳定方向转变和发展,只有这样,政府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然,在财政逐步走向稳定之后,仍然利用稳定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持,加快金融性企业的改革,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与宏观政策之间相互关系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方面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直接的协调关系,必须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造成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和变化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例如汇率变化、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以及领导人换届选举等,而面对这些复杂的原因,只有做到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才能够制定出最为合理的宏观政策来加以控制和应对,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辛宝江.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20(03):22.

[2]宋传福.浅谈金融市场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34):44.

[3]王少华.企业金融化适度性、宏观经济政策与创新[D].山西财经大学,2019.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4

1、增加政府出口信贷支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出口商品的竞争包含价格、质量、技术、信贷、营销、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竞争。目前,政府可以增加出口信贷以提高我国出口的竞争力。我国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建议较大幅度地降低政策信贷的利率,增加出口买方信贷规模,发展融资租赁。

在国际金融动荡、市场环境恶劣情况下,政府应该完善和强化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基金,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适时调整保险费率,增加担保功能和险种。

2、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重大举措,根据“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对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可率先实行零税率,这样将有利于带动国产品的出口,使加工贸易对国内工业发挥更多的推动作用。

3、大力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鼓励我国一些有比较优势的长线加工生产能力对外投资。可推动国内有比较优势、国外有市场的机电、轻纺、服装等行业,以现有设备、成熟技术等实物投入方式到境外投资建厂,带动国内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规避各区域贸易集团贸易壁垒和更好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的海外投资,以各种方式带动出口。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5

通常财政政策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紧缩性财政政策,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经济出现过热现状,通货膨胀呈现上升趋势时,则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伴随着政府减少支出,或是增加税收的措施。而当经济出现萧条,失业明显增加的趋势出现时,为了社会稳定,国家则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政府的行为不同,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会采取增加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等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措施。总之,无论是在紧缩性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在其中进行的宏观调控最终是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尽最大可能减少经济波动,并减少对国家经济的损失。

二、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采取财政政策对宏观调控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使得经济结构在短期内做出有利调整,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货币政策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财政政策的积极实施对刺激社会需求带来积极影响,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所以说,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表现效果

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就业情况,物价情况,经济增长以及收支平衡四个方面。首先,我国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依然不是很乐观。自08年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逐月回落的趋势,政府在防止大面积的通货膨胀方面做出的很大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虽然如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依旧在高位运行着,仍不能掉以轻心。其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部门出口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导致市场格局发生转变,企业利润下降,因此这种经济回落状态必须引起重视。第三,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很不乐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型企业相继关门,生存压力增大,因此造成就业难的现象。最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收支格局必然出现多级分化的现象。造成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回落。综上我国经济形势下,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就拿我国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过热时期来比较,财政政策所表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对经济形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会保持和促进经济总需求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可以有效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对保持社会的安定带来积极影响。

四、就财政政策对宏观调控的建议和措施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理论策略,为保持经济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因此对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最有效途径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而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首先,增加劳动人员的工资,提高工资收入,只要人们手中有钱不仅能缓解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还能促进人们的消费,进而刺激经济的增长。其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增加对低收入人群和地区的财政帮助,有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第三,增加对基础建设等的投资,包括对铁路等的投入要增大,这是拉动内需最为有效的途径。第四,对农业来说,加大补贴,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最为广泛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最后,调高个体税收起点,尽可能降低利息税,施行大规模的减税措施。通过以上的所有措施,我国经济会在最短时间实现健康稳定地增长。

五、结束语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6

关键词:国家转型;宏观经济理论;政策演变

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水平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进程当中,并且在最快的速度发展到了繁荣的时期。在当前国家实现发展和转型的大环境下,国家出台的各项经济体制也在同步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变革,从而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并将其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当中。沿着当前国家转型的发展脉络,关于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极为重要的问题逐渐凸显:国家在治理过程中,其宏观经济上的调控是怎样的;人们应当如何理解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如何实现在宏观角度上对经济的整体调控和转变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家转型过程中宏观经济调控重要程度不断提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会决定着国家未来主要的助力方向。长期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正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当中存在的研究内容过于宽泛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对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存在严密性不足的问题。正是由于上述两种主要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当前与宏观经济理论相关的研究不足以支撑国家转型所需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开展国家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演变分析研究。

一、形式化宏观经济发展理论解读

在社会经济及其附属产业不断发生变革的背景下,经济新增长理论在市场内兴起,经济动态均衡理论在其所属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截至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化宏观经济发展理论。要实现基于此种社会大环境下的国家经济稳定建设,对此,有关金融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市场经济现状,进行了宏观经济发展理论假设的提出:此过程是一个社会群体产出滞后到产出高效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人口转型、工业发展形势变革,产业经济将呈现一种动态化变革趋势,而此时,仅按照常规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经济产出的阐述与解释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在对形式化宏观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度解读中发现,解读的过程不仅要阐述长此以往经济的停滞状态,也要解释与经济相关产业的结构变迁,因此,对于此方面的描述可以从经济长期停滞层面入手。一方面,可以认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属于国家的“分内之事”,是为了推进新中国到来的必然性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可以认为宏观经济效应的产生与“马尔萨斯陷阱”理论与假说呈现对接。当越来越多的经济研究学者提出了此假说后,产业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也就此浮出水面。综合现如今的研究成果,造成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技术落后、人口数量增长比率与人均产出呈现一种反比例关系、土地资源开发的不完善或对现有国土资源利用得不充分。而提出的因素也恰好印证了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形式化宏观经济发展下,社会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国家多次了人口增长鼓励政策、了土地资源规划方案与执行标准参照文件。总之,只有在满足了上述提出的多个因素正向发展要求,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宏观发展需求。

二、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变革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学研究中,市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不断发生变革,与之相关的经济指导文件与产业发展方案也越发完善,尽管这一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价值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干预到了国家经济的宏观环境。其中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市场经济要素为“通货”,通货膨胀是每个国家均要考虑的问题,当居民群体的工资与收入持续增长后,为了维持日常生计,市场哄抬物价。一旦这一过程出现失衡问题,便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甚至会出现“经济攀比”的问题,这些问题均是由于增长率的差异性与增长不确定性导致的。与通货膨胀对应的现象为通货收缩,针对此方面的研究需要从需求角度出发,当群体端需求与市场前端需求不匹配时,市场整体价格下跌,增长速度不断下滑,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运营将出现障碍,最终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国家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演变

1.第一阶段演变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演变的第一个阶段在 1978 年 ~1996 年,在此阶段,相关理论指导政策的出台在市场内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已出现了严重的宏观失衡问题,主要现象为群体需求膨胀与社会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了改善或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有关单位首次提出了“十年规划”方案,以此种方式对产业经济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整,但由于当时政策的指导思想与社会发展存在偏离问题,因此在政策与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后,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扭曲现象。产生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十年规划”方案过于求成,导致理论指导内容偏离社会发展实际。在此方案实施的三年后,党中央及国家附属单位意识到了市场形势变化的问题,并在组织多次指导会议后制定了新的产业发展指导方案,制定的方案结合当时的多种政治举措,对社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过于迅猛的趋势进行了制止。截至 1983 年,市场宏观经济的发展与固定资产投入趋近于稳定,并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内。在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大型变革后,党中央在国家第十二次代表会议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改革目标,即农业生产社会总产值同比当年“翻两番”,与此方面相关社会政治战略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刺激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在新政策的刺激下,资本主义开始了二次盲目投资,此种行为导致了当时时期市场内物价迅速提升。为了制止此种不规范的市场投机行为,有关单位再次提出了“双紧”政策,即财政紧缩政策与信用贷款紧缩政策,并对企业与工厂的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了协调与控制,通过多方的集中整治,有效地缓解了当时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与稳定发展。

2.第二阶段演变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在 1997 年 ~2012 年,在此阶段,市场经济变革与发展已趋近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框架已基本健全,此阶段的演变背景是对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以此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与外部风险对其的冲击与干预。在此过程中,市场经济建设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方向,但在转折区间,产业出现了严重的过剩问题。除提出的相关因素,在十八世纪发生的金融危机事件,也加剧了产业需求矛盾,导致市场与群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供需不足问题,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此阶段中较为缓慢。

3.第三阶段演变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7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虽然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其长期走势。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而起作用。   (一)公司经营效益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公司的经营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环境、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而变动。如当公司经营随宏观经济的趋好而改善,盈利水平提高,股价自然上涨。   (二)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仅促进消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还会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促进证券价格上涨。   (三)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的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投资的信心增加,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证券价格上扬。   (四)资金成本   当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利率、消费信贷政策、利息税等政策发生变化时,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随之变化,促使资金流向改变,影响证券市场的需求,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能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是影响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当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时,表示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此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也较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将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必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GDP的增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二)经济周期变动   经济周期循环会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景气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价格的长期变动走势。通常,经济周期变动与股价变动的关系是:复苏阶段,股价回升;高涨阶段,股价上涨;危机阶段,股价下跌;萧条阶段,股价低迷。且股价总是伴随经济周期相应的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即在经济高潮后期股价已率先下跌,在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已先行上涨。因此,投资者应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认清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以便对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总需求减少,物价下跌,最终导致经济恶性循环,这时,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将会大幅走低。由此可见,因通货紧缩引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下降,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别股票有可能在同一时间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首先,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可容忍范围之内的温和的通货膨胀,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股价上升,但是通货膨胀提高了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所以债券价格将下降;而恶性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人们将通过购买房地产等方式对资金进行保值,从而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次,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货膨胀实质上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有的公司可能因此获利,而有的公司则可能损失惨重,甚至倒闭。相应地,获利公司的股价上涨,而蒙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最后,政府必然会运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遏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长期存在,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一)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时刻关注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   (二)有利于判断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   证券市场的投资可行性是指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及其结构变动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与速度反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分析就是正确判断整个证券市场是否具有投资可行性的关键。   (三)正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手段,这些政策不仅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匪浅,而且将进一步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运行。由此可见,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程度与方向,是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运动趋势和各种证券投资价值的重要一环。   在证券投资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至关重要。正确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是准确判断证券市场趋势和投资价格的前提,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想抓住证券投资的市场时机,作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就必须把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宏观经济政策范文8

 

一、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的概述   (一)前阶段宏观经济形势趋于过热对于我国前阶段是否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趋势,主要从投资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两方面来论证   l、前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2003年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3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2643.41亿元,同比增长28.4%,20(抖年1一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287.0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这一时期的顶峰53%,1一3月城镇固定投资继续保持着高增长的势头,达到7058.5亿元,同比增长47.8%。在以后的3个月里,虽然固定投资的增长速度趋于缓慢,但是1一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仍然维持在30.3%。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逐月攀升(见表l),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共同推动。   早在2003年下半年,由于过热投资的剧增,引起了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的上涨,而此时的生活资料价格并没有受食品价格上涨而影响。因此在2003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生产资料价格的拉动。直到20()4年初,随着上游生产资料涨幅加大,其向下游居民消费品传导的作用递增,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导致了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所以2(用4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者共同推动的,而且其上涨的幅度也在加大。   从投资和物价两方面来看,近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明显存在着过热的趋势。   (二)国家稳定经济的政策   为了防止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可以将这些政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科年2-礴月,出台的以行政管制为主导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第二个阶段:20(科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实施的加息政策。   第一个阶段,以《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工业盲目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的出台为主要标志。该通知对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要求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环保总局和质检总局等单位要相应采取措施。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着一些货币政策的出台,如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但是这一阶段真正起到实质作用的应该还是行政手段。国家要求过热行业中的某些企业或者在建投资强行退出该行业,另外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管理委员会对“行政手段”抑制过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行减少过热行业的贷款总量)。   第二个阶段,以人民银行实施的加息政策的出台为主要标志。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9日开始实施的加息方案,主要包括: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5.31%上调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中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1.98%上调到2.25%,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本次调息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二是期限在一年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上调幅度。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上调0.45%、0.72%和0.81%,而一至五年期贷款利率都只上调0.27%,五年期以上调高0.36%。三是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评述   不可否认,前阶段出台的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经济过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成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然而这种不稳定性又是由于经济政策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一)以“行政管制”为主导的经济政策在短期内能够有效的抑制经济过热,但是从中期来看,效果不佳   1、“行政管制”的短期成果。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844亿元,同比增长3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8个百分点。投资的减少,就能够减缓因投资品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2、在中期内,这种“行政管制”的效果会减弱,进而投资过热又会出现抬头的可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对目前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拟建、在建项目的整顿清理中,仅有5%是明确被叫停,10%的拟建项目被取消,而超过80%的项目是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对于这些项目很大部分是补办手续后再择机上马。另外数据显示,投资也有重新抬头的趋势。从3一7月的投资量来看,每月的投资额稳步上升,当然这里存在着季度波动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否认投资有重新抬头的可能。(见表2)这就是说投资没有得到较好的抑制,那么就不能防止经济再次出现过热的可能。   (二)“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存在着优越性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出台己一个多月之久,但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判断加息政策对现阶段经济形势的稳定效果,还为时过早。但是可以从理论上来阐述利率调节的优越性问题。过热投资重新抬头的根源就是某些行业还存在着“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可能是由于泡沫经济导致的,随着泡沫的消失,利润也会消失),因此“行政管制”能够在短期有效的控制过热投资进入该行业,但是只要有超额利润,在中长期内就会有各种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该行业,但是如果通过抬高利率的方式,这就增加了各个企业的投资成本,只要该企业是盈利为目标的实体,那么就会减少投资。投资的减少就能够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通过对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可以得到结论: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要优于“行政管制”。当然,如果出现投资急剧膨胀的局面,行政管制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遵循了这么一个规律。2(X)4年2月国家通过“行政管制”,强力压制过热的投资形势,然后又针对可能出现的过热投资抬头的问题,在10月29日提高利率,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果。#p#分页标题#e#   三、民营经济的介入,有利于防止经济的波动   “民营经济”的介入,能够促进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抑制过热需求,稳定经济形势。虽然“利率调节”从中长政策的稳定性来看存在着优越性,但现实能否有效还要看各个投资主体的利率弹性的大小。   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就意味着:只要利率稍作调整就会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变动。那么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就能够迅速的减少过热投资,进而防止经济过热。   (一)“民营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营经济”的投资的利率弹性大一方面“民营经济”的经营管理一开始就注重资本成本的管理,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是影响民营经济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利率的变动对民营企业特别是负债资本比例高的民营企业的影响就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投资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不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的是考虑投资的收益问题,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更多的是追求“绩效”。因此,与其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投资的利率弹性较大。   (二)民营经济的介入有利于抑制过热的需求   1、利率调节对过热需求的抑制有一个前提条件:经济主体应该是利率敏感性主体。通过上述的讨论,民营企业就是利率敏感性主体,那么加大对民营经济在行业中的比重就能过抑制该行业的投资过热。从前阶段过热行业的分析中来看,如钢铁行业中,产量前20位的企业中,只有“马钢”属于民营企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在该行业中比重过低也是导致该行业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2、那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提高利率就能够有效的抑制过热需求,稳定经济形势。那么利率的提高能够降低投资,而社会总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组成(三部门经济中),此时社会总需求就会得到抑制,进一步稳定经济。   (三)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会增加过热投资抬头的压力民营经济防范风险的意识比较强,这也会使得民营企业不会涉足到高风险的行业。一般而言,投资过热的行业应该属于高风险行业,虽然在短期内,该行业存在超额利润,但是随着其他企业的不断涌入,必然会使得产品的供给大幅度增加,供过于求的现象一旦出现,超额利润就会消失,企业退出该行业就会遭受损失,但由于竞争过于激烈不得不退出该行业。因此,作为稳健经营的民营企业而言,一般在经济过热时就不会在涉足过热行业,从而避免投资过热和物价上涨,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综上所述,防止宏观经济的过热和促进利率政策的有效传导,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