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例6篇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 生活性数学 初中数学 问题教学

教育学研究认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一样,在其发展和丰富历程中,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存在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人们可以在生产或生活中随处找到数学学科知识的“踪迹”。教育心理学指出,初中生在学习进程中,对身边问题或现象充满浓厚的探究和解决欲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向,要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数学学科知识生活性特点的有效展示和充分发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生活体现和高度概括,做好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展现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如何将数学生活性渗入问题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科的探索任务。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问题情境设置

学生是教学活动三要素之一,在推进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直观性、形象性,以及生动性的问题或现象,充满内在的能动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挖掘出数学学科知识中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出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解答问题的潜能。

问题:小明在家里用剪刀将一个正方形剪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现在他想用剪下来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条件的图形:(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1个);(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1个);(3)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拼接?

上述问题是有关“三角形全等”知识的数学问题。我在该问题的设置中,抓住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选取了学生生活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拼接图形”问题,有效凸显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感受到该知识点内容浓厚的社会生活性和趣味性,将内在兴趣转化为能动学习的潜能,切实增强了学生能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供探究实践能力时机,重视问题解答要领传授

邓小平曾经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期以来,在问题解答方法和要领的传授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科的生活性而进行单板的数学问题教学。教育心理学实验认为,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的知识内容能够比强制灌输下留下的“痕迹”更为深刻。因此,教师要改变单板、枯燥的教学方式,抓住数学知识的生活性特点,设计出生活性探究问题,让学生探索解答“身边”问题中掌握解题要领。

案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EFEC交AB于F,连接FC(AB>AE).(1)证明AEF∽EFC.(2)设AB/BC=k,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AEF∽BFC,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证明:延长FE,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G.

在RtAEF与RtDEG中,

E是AD的中点,AE=ED.∠AEF=∠DEG,AFE≌DGE.∠AFE=∠DGE.E为FG的中点.又CEFG,FC=GC.∠CFE=∠G.∠AFE=∠EFC.

又AEF与EFC均为直角三角形,AEF∽EFC.

(2)存在.如果∠BCF=∠AEF,即k=AB/BC=时,AEF∽BCF.

证明:当AB/BC=时,DC/DE=,∠ECG=30°.

∠ECG=∠ECF=∠AEF=30°.∠BCF=90°-60°=30°.

又AEF和BCF均为直角三角形,AEF∽BCF.

在解答该问题时,我将方法要领的传授作为问题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活性融入问题内容,设置具有探究性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问题,抓住问题条件及其内涵特性,进行探究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三、紧扣问题丰富联系特性,强化综合数学问题教学

问题1: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BC=6cm,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以1 cm/S的速度由A向D运动,Q以2 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问几秒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2:如图,ABC中,AB=AC,E是AB上一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ED,并延长ED到F,使EF=AB,连接FC,问∠F和∠A是否相等?为什么?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案例的探析,可以看出,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问题1和问题2都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知识的问题。我在设计上述两个问题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进行综合数学问题解答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学生数学思想培养,也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素养形成的重要内涵。综合性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趋势,也成为学生数学思想训练和培养的重要手段。当前,因此,在问题的设置和解答中,要善于选出题型丰富、难度大、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错综复杂,现实联系强的综合问题,学生在解答该类型问题时,就要具有发展的理念,联系的眼光,挖掘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隐含条件,寻求出问题解答的简捷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领会和掌握整体、类比、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学方法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 合理安排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之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课内: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例来处理,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1. 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玩“出手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说:“看到了5个手指头”. 有的说“我看到了4个间隔”. “伸出的手指数与间隔数存在什么关系?”自然的过渡到《植树问题》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手指游戏,感受到植树问题的特点——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捕捉生活现象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捕捉生活现象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让他们回忆红灯、黄灯、绿灯变化的规律. 总结出它们总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种现象教循环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循环现象在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 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打下直观的基础.

3. 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对于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新出现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却毫无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将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趟,引导学生想象边长为100的正方形,并思考这样的土地面积有多少,学生回答是10000平方米时,马上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 这样,“公顷”的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基本建立.

4. 营造生活氛围

课堂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75 - 98 = 175 - 100 + 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7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 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7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 所以,多减去的要把2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外: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能同步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数学实践,激发应用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开展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适当开展数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他们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等.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学习用品和需要的物品.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使学生更热衷于数学实践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3

一、细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市场上的数学问题:市场上的数学问题主要是买卖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担当起家庭一天的买菜任务,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买菜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钱,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去解决在买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此外,学校食堂、运动会、家庭装修、加工校服、野炊活动等都是我们数学活动课的绝好题材。总之,数学存在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把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活动的形式串联起来是实践活动的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学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精心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1.数学游戏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实践活动中很大一部分即是游戏,如,一年级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后,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上游戏课时,可以让学生玩数学扑克牌。每三个学生准备红黑两色的扑克牌各10张,每张上的数分别是1-10,甲乙两个学生分别持不同颜色的牌10张,两人每次各出一张牌,由丙口算两道加法题、两道减法题。2分钟后计分并交换玩,最后比比谁的积分多。

2.实地考察活动:如绿化校园环境活动,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实地考察,对学校内的空地进行丈量,画出学校平面图并设计出绿化方案。

3.社会调查活动:调查访问类活动中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是现实生活问题。这种调查访问类活动实质是训练学生的生存能力,对数学课本上已经数学模型化的知识进行体验。如,“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其生活来源就是商场、市场,可以让学生在买方顾客和卖方营业员的买卖活动中进行市场调查,写一写市场调查报告、商场销售情况报告。这就是所谓的“用数学、做数学”的学习方式。

4.智力大冲浪:实践活动中最有挑战性的就是智力大冲浪活动,学生的兴致也特别高。数学智力活动的内容可以不按教材的进度组织,是课内知识的横向纵向延伸,它灵活多变、挑战性强,优秀学生往往可以从挑战成功的喜悦中获取强大的学习动机;一般的学生也能从活动中受到一点启迪,开一点窍。

5.数学课本剧:“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表演《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如,在讲台上设计一个柜台(银行),模拟存钱、取钱的情境,从中学会数学中的银行利息问题。

总之,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呈现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以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除了以上介绍的五种,还有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设计活动形式,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特别是创新出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协调一致,让学生感兴趣、乐参与、得到个性化发展的新型活动课模式,从而丰富和发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是由教师设计的,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使综合实践课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课,而不仅仅是老师给他安排的课。

三、潜心研究多元化的学科整合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4

今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里的菜可多了!我和妈妈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买榨菜的地方。我说:“妈妈,我们买一袋榨菜吧?”妈妈说:“好吧!可是你要回答一个数学问题,四袋榨菜是一元钱,一袋是几元钱呢?”我思考了一会儿说:“2元5角。”妈妈说:“再想想!”“哦!我想了一会说:“应该是2角5分。”我说。妈妈笑着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我是拆开来算的,一元钱买二袋,每袋是五角钱,五角钱再买两袋,每袋是2角5分,就等于一元钱买四袋的价钱。“妈妈说:“你真聪明,答对了,这包榨菜给你当奖品!”

我的反思

以前,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屁股坐不住,总是要离开位置,为这个毛病,妈妈不知道说了我多少次,但我总是耳边风,改不掉。前不久,我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老师每天记录我上课的表现,这招果然有用,我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但是老师说我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爱插嘴,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努力地改,但是上课一兴奋,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来了。我下定决心到五月底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请老师和妈妈看我的行动。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5

关键词:三探六步自学展示反馈

我校正在实施的“三探六步”教学法,通过我反复琢磨,认真实施,在课堂上成功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何谓“三探六步”教学法,即:一、创设情境,引导设疑;二、自学合探,教师指导;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四、模仿练习,巩固新知;五、变式练习,拓展应用。六、质疑再探,当堂检测。现结合我的一节《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谈谈该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设疑

新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要做到:a简洁恰当地导入新课;b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期待;c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我结合例题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有一天,一位记者采访张燕:

记者:“张燕,你家奶牛最近产量如何?”

张燕:“我家3头奶牛上周共产奶220.5千克”

记者:“那你家每头奶牛每天产奶量是多少?”

张燕一时答不出来,我问学生你们愿意帮她吗?学生立刻振奋起来,俨然像一位小老师,信心十足的要帮张燕,这样既导入了例题,又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怎样帮张燕,我便及时亮出课题,让学生思考自己想从本节课中获取哪些知识?最后我梳理并板书了本节课重点、难点――怎样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接着又把学生引入第二步――

二、自学合探,教师指导

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潜心玉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a自学教材32页例11.b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c思考要想求出问题,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d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想法。学生便根据提示开始自学,,同时,我还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巡视了中差生,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等学生自学完成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成果,差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议,顿时讲解声、争论声此起彼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亮明自己的想法,力争在组内达成充分的共识,以便准备展示自己的成果,顺利进入第三步――

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在自学合探的基础上全班交流,组内达成共识,在补充、质疑、对抗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依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我指名两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多种解题思路及方法,其他组下面展示(由于黑板有限)然后先让这两组的学生汇报展示(汇报展示时,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总结,而且我时不时提醒其他学生认真聆听,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结果这两组刚完,其他组便迫不及待地补充指正、对抗,课堂气氛呈现高潮,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尤其以较难的一种解法 220.5÷7×3中,7×3表示什么意思争论最为激烈,有人说表示一头奶牛产220.5千克需要几天?也有人说产220.5千克奶一天完成需要几头奶牛?但我发现更多的学生摇头表示不理解,对此我及时得重点做了精彩点评,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即以上板书的),及时板书:①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②要想求出问题,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重难点在本环节便突破了。同学们会通过刚才的学习,会解决问题了吗?引入第四步――

四、模仿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有的放矢,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因此我以教材中的“做一做”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我再次强调:日常生活中,钱数只算到分,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用≈表示,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我又引入第五步――

五、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变式练习,能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方法,所以我针对例题变了这样一道题:昌达面粉厂3台磨面机4小时磨面16.8吨,照这样9台磨面机8小时磨面几吨?该题有点难,我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聪明的学生便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而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思考,从其他同学的解题中受到启发,发展了智力,紧接着我及时检测本节课的效果。

六、质疑再探,当堂检测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范文6

关键词 生活数学 数学实践 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62

How to Implement Life Mathematics Education

WU Jingyong

(Anhui Tongcheng Fangang Hexin Primary School, Tongcheng, Anhui 231460)

Abstract Currently,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ceive better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life, students can look for in everyday life problem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enabl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mathematics in their daily lives, feel the charm of mathematic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proficiency. So we need to live 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receive mathematics practice, exercise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mathematics in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Key words life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practice; problem awareness; mathematics education

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数学在日常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既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感受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高不可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更要使学生发现有许多事情与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着我们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走进日常生活,让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学生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的题材。我们的生活为数学课堂提供了许多教学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分析问题。在教学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认一认,说一说”活动,通过学生的“认说”知道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的是直线。在教学平行线时,我安排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平行线。在练习中安排了“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习生活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认识垂线时,安排了测量门框是否垂直、画框是否挂正的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数学的作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需要生活,靠生活理解数学,让学生尝到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乐趣。在教学人口普查时,利用了生活中一些人口普查资料让学生展开学习,能够增加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读写大数的意义。

2 创设日常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引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计算家庭的开支、计算水电费、计算银行存款的利率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其它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魅力,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挖掘好学生生活中的教材,提高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平行线时,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平行线,让学生体验到平行线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 利用生活数学,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凭借自己生活经验主动去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的题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去体验数学,走进数学世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注意从身边的事例中去学习,去探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发现数学规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好,去了解生活数学的艺术。在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学习体验。在教学时让学生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当天的室温、水温,从生活中找到零下温度。让学生帮老师出主意找旅游景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新知,体验新知,把自己所学的新知运用于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安排了听故事找信息和给小区住户编号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作为教师要学生练联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等等。这些都能从生活中发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增强学生应用的意识。

4 创造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生活实例教学生学数学,要给学生创造一些生活数学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入手,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并愿意主动解决各种问题。

让学生在生活数学中寻找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身边的事例,创造一些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的问题,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厘米”时让学生用“指宽”测量家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教学“吨”时,让学生在互相协作下称出1克米的粒数,再估计全国13亿人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全国每天浪费多少粒米。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要贴近学生创造一些事例,让学生通过生活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生活题材,帮学校计算一二三年级更换桌椅所花钱数,拉近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扩张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存在,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5 体验日常生活,走进数学世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去体验日常生活,让学生走进缤纷多彩的有趣的数学世界,并自由翱翔于数学的海洋。作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意义。让学生了解生活,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知识记忆,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事例,去体验数学世界,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去感受数学的奥妙,更要让学生学会在体验生活数学的同时,找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物体分类”一课的引入中,先出示一张照片,问:“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场吗?”学生肯定回答后,我又说:“老师上个星期日也逛过商场,这就是我用照相机在商场拍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接着就借助课件展示了几张商场中实物分类摆放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例如在上《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围绕“妈妈的一天”这一主题,结合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怎样安排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去找出解决怎样安排时间问题。我又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数学的气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数线段时首先“抛出求北京到上海两站间需设置多少种不同票价”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重要性。

6 结合游戏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动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操作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回馈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巧妙的和数学游戏相结合,培养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数学,激发体会发现数学体验生活数学的乐趣。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挖掘生活中有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典形事例,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通过“猫捉老鼠”的游戏学习“平移”,以教室内的同学为情境,学习“数对”、确定位置等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从小树立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生活数学带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用所学的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设计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而又非常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体验生活数学,生活即数学,数学也就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生活数学教育是必要的,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成海.现代教学理论与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