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例6篇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1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6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电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六、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6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七、重要说明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育人

目前,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都存在侧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问题,对于学生内在的综合素质培养力度不足,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都陷入了迷茫,很少思考如何展开工作、如何才能让工作再上一层楼等问题。该现象在当下已经比较普及,严重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国家近些年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针,其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倡议被反复强调,这也使得各大高职院校展开了相关的改革工作,故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此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生爱国情怀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育人功能之一,其文化内涵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在告诉人们要爱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也是人在生命中获得归属感的重要过程。这一基础上,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爱国情怀薄弱的现象,价值观也开始朝“利益至上”的方向发展,这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如果继续放任下去很可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当中,教师就能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国、爱民族,这对自己对集体有哪些影响,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爱国、爱民族的意义,促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强化,在内心中树立起坚定不移的爱国信仰,故学生毕业后就会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并以此为荣。这种表现在宏观上能够促进我国更加团结、和谐,这就是国家继续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必要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当中,这具有重大意义[1]。

(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当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之所以容易感到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即在学生的观念中自身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投身于学前教育岗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身也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这整个思考过程中学生是将自己放在被动地位上的,而不是自己自发所想的,因此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没有太多的想法,通常就是按照自身所学展开工作,很少思考工作相关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工作逐渐出现一定的“机械化”特征,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缺乏应有的理想信念,或者说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鲜明。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师通过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明白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体会积极进取、努力思考的重要性,同时也向学生设立个人理想目标,让学生紧跟自身目标去学习,教师将在这个过程中予以学生必要的帮助,促使他们能够始终走在实现自身理想的道路上,长期之下初期埋下的理想“种子”将成长为一种信念,且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低,保障学生始终以“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培养优秀下一代”的思想而展开工作,避免“机械化”的被动工作状态出现[2]。

(三)培育学生高品质思维

所谓高品质思维,是指主动性良好的思维,人如果具备这种思维,不仅会主动分析个人存在的问题,还会积极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够不断强化自己,也让个人工作等活动质量越来越高。但普遍情况下,高品质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常需要后天的培养,而我国以往教育在思维品质培养力度上比较薄弱,导致当前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思维品质低的现象,诸如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被动,大部分时候需要教师予以一定压力才能意识到自身问题,或者找到学习方向,这种表现说明学生思维品质偏低,若将这种思维带入到未来工作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3]。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起到思维品质培养的作用,诸如人们熟知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故就能给学生很好的启发,让学生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当抱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一定要更加灵敏、活跃,由此让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增高,形成高品质思维。

(四)陶冶学生个人情操

根据现论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岗位的职业素养定义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出色的学前教育技能水平以外,还要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潜移默化的教育年级尚幼的幼儿,同时这也关系到学前教育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非常重要。从这一角度出发,个人修养的提升与个人情操息息相关,因此如何陶冶学生个人情操是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主要目标,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深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深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与技能的同时,更多的去体验文化,促使个人情操得到陶冶,如此循环学生的个人修养就得到提升。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故文化的融入意义重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充分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取决于文化与专业教学的结合情况以及文化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因此要推进融入,理应先明确路径让文化与专业教学结合,后通过策略来发挥其育人作用。根据这一思路,下文将对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路径与策略进行论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路径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思想、教师文化认知,各路径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基础路径,原因在于以往专业教学之所以侧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就是因为其教学目标只针对这两方面,说明要让教学向文化育人靠拢,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目标,即以往专业教学的教学目标多为“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在这一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提出“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让教学不止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也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教学目标能够给后续教学带来启发,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会重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这种表现等同于在教学中开辟了一条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该条路径融入其中,因此教学目标是文化融入的基础路径,高职院校应当予以重视[4]。2.教师教学思想目前,不少高职教师在个人的教学思想上比较传统,认为专业教学就应当专注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或者认为专业教学很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且两者融合没有必要,这种现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群体中同样存在。而传统的思想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方针,事实上现代研究早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融合并不困难,且两者融合势在必行。但受传统思想影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即使是在教学目标的启示下,也很难自发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教学,阻碍了文化融入,说明传统思想使得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较低,诸如某教师在调查中表示:“我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本职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水平,文化教育应当由通识课程或其他课程负责,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一角度出发,只有改变教师的这种传统思想,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师融入教学,说明教师教学思想是文化融入的重要路径,而为了改变教师思想,建议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指出传统教学思想的不足,强调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与责任,以便让教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自我审视意识,自主负起文化育人的教学责任,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入专业教学,初步实现文化融入[5]。3.教师文化认知在教学思想得以转变的基础上,教师开始积极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现文化的初步融入,但此时文化融入深度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促使文化融入深度不断提升。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对其有深刻理解的,事实上不少教师的文化认知并不满足文化育人作用发挥的要求,故要让文化进一步融入,必须提高教师的文化认知。为实现目的,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展开自我学习活动,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关系,再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等。同时考虑到教师本身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展开自我学习活动,高职院校理应活用网络资源予以教师支撑[6]。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策略

通过以上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深度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当中,而为了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相关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内容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必须通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来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让文化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再通过专业知识引出文化元素的育人作用。以“学前教育中如何照顾幼儿情绪”的问题为例,即幼儿不是普通的学生群体,他们年纪尚幼,自我控制能力差,教育当中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表现,这导致教师无法直接合理控制幼儿,这也是许多初入职场的学前教育工作中的“烦恼”。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当先向学生讲解幼儿情绪的特点,然后告诉学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让别人信赖自己应当投其所好”,这时学生就会意识到要让幼儿愿意接受课堂管理,应当让幼儿更好的信赖自己、接受自己,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投其所好”,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调动幼儿的兴趣,即可对幼儿实施柔性管理,让教育工作事半功倍[7]。2.实施体验式教学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方式有一些区别,前者不仅要学生通过理性思维去理解,还要通过感性思维去体会,甚至在文化教育中感性思维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体会,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文化育人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以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侧重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教学方式上很难让学生对文化有所体验,说明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文化育人,教师要对其进行改革,理应实施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要求教师通过情景引导等引导方式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然后去体会文化内含的教学方式,利于学生获得文化体验,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陶冶学生个人情操,也有利于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成长。以“有教无类”典故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我们知道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有教无类,那么有教无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等类似问题,问题使得学生思考,并且从情感角度上去体会,最终体会到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学生抱有包容的心态与情感,无论学生存在哪些问题,只要其还在课堂上,就应当尽心尽力的教学,目的是消除这种差异[8]。3.教学模式改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后,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取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则比较被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很少主动思考与体会,因此该模式下即使教师努力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其也会因为学生方面的因素而无法充分发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建议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诸如引导教学模式,该模式首先能很好的与体验式教学方式对接,其次因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充足的能动性,加之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主动性被激发,所以学生理想、感性思维能够充分发散,文化育人作用也能充分发挥。结语综上所述,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侧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弥补其缺陷,促进教学朝正确方向改革。改革后通过专业教学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杨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人文天下,2015(20):4.

[2]赵虹.立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课,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62-63.

[3]赵濛,李娟.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业,2019,(7).49-51.

[4]靳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84-85.

[5]石建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7-110.

[6]董艳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思考和探索[J].青年与社会(中),2018,(11).81-82.

[7]张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的融入[J].科技资讯,2019,17(30):144,146.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进步、合理的成分被称为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加强课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高校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具有渗透力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中,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逻辑哲学、古代中国的“大同”思想以及传统的知行观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实践观;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统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去处理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 选修课,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的相通之处,激发学生主动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广受欢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三、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应着重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给大学生以人格示范引领。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要挑选出一批教师精英,要求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四、高校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优秀传统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到由分布式互联网到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课堂教学、互联网线上讨论、移动互联线下分享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也就同时倒逼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学校所具备的网络环境,采用全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和课后的辅导补充工作,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分享最新的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组织局域网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及时分享。课后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某些高校学校网站的客户端)进行生动内容的分享,传递正能量、贴近学生周围发生事情的所见、所想。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经久不息,优秀地传承是因为它能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挖掘和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殷东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2]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思想道德教育;辩证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在思想道德、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等方面缺失的现象,人们开始反思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前不久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是很好的例证,纲要中指出了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均要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社会历史的长期发展中,能够促进中华民族进步,被社会和广大民众认可、接受,影响至今并仍在发挥积极作用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沧桑却始终传承不绝,原因在于它有很多精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涌现出无数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总是与“忧国忧民”联系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每个成员的责任,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二是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自我超越并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出了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意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使整个民族拥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在任何时期,中华民族都在不懈奋斗,这种奋斗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三是注重和谐思想。“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利,但人和却在两者之上而决定事情的成败。“和为贵,忍为上”的观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最重要原则,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的就是社会的和谐,而中华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四是注重道德修养,恪守道德节操。中华传统文化从崇尚伦理道德出发,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实行以德治国;而在个人修养方面则要求加强修养,要学会“慎独”,完善自身人格,最终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理想境界。《大学》中还有“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的名句。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将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内容有: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个体而言,是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1周年之际,明确提出了全国青年应具有的理想信念。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二是科学的“三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正确的世界观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而作为正确世界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向的人生观,则是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它指导并决定着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面貌;从属于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价值观,则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行为的取向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对人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三个主义”教育。“三个主义”教育就是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培育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素有“国而忘家”、“社稷为本”等集体主义精神传统,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更加注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的集体主义教育,要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为了应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以及西方社会和平演变的战略,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辩证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紧密相连,而具有我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于:

1、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个主义”教育、科学的“三观”教育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同样蕴涵着这些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无数忧国忧民、为国忘家的仁人志士们的英勇事迹,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们缺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崇高人生境界,缺乏厚德载物、宽容大度的包容精神,缺乏淡泊明志、清风亮节的高尚道德品质,我们要通过这些丰富的道德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关于道德修养它首先所强调的就是对自己的事业有所追求,要有远大的理想,强调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要有建立大同世界的坚定理想,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求人人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内容是一致的;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也有着积极、丰富的内容,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传统思想中的乐以忘忧、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困难,要做到勤奋刻苦、积极乐观向上。

2、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我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有效方法,包括:示范教育法,要求教育者自身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言传身教,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受教育者;情感教育法,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使受教育主体与教育者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内在自省法,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个人德性,强调个人的内在自省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先进思想观念、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因材施教法,在现实中,人与人在能力、情感、性格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教育也必须根据人的不同的特点而因材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陶冶教育法,环境是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3、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任何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没有绝对正确的,其自身往往包含着内在矛盾……必然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不能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即使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也往往要给与现代的诠释。”因此,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正视文化多元化的现实,需要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部分加以创造性地改造,要以现代生活和文化为基点,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构建真正适合中国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而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自然不是对已有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结合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出了我们传统中所没有的东西。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这些发展和创新所带来的新东西在实际中有很多,如我国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三爱”教育等等。一言以概之,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会给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机和活力,只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发展和创新,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永远就不会过时。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2] 肖圣珍.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汪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北京青年政治学 院学报, 2008(3).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5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恪尽职责,勇于探索,锐意改革,辛勤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使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推广,促进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区拟于教师节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评选原则和范围 评选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群众公认、倾斜一线,的原则,严格按评选条件和程序进行评选。 评选范围:区内各学校(幼儿园)在职教师。 二、评选条件 推荐评选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岗位职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刻苦钻研业务,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 3、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用于探索,取得显著成绩; 4、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为人正派,在教育管理和学校建设、服务方面成绩突出。 三、评选程序和步骤 (一)组织推荐(5月7日—5月31日)。各学校(幼儿园)组织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根据评选原则和条件,讨论、确定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推荐人选。 (二)公示上报(6月1日—6月15日)。各学校(幼儿园)将本单位的推荐情况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结束后,推荐结果和相关材料报区教育局。 (三)讨论评审(6月18日—6月30日)。 区教育局对各学校(幼儿园)上报的推荐材料进行充分讨论、严格评审,研究确定表彰名单。 (四)表彰宣传(8月31日前)。 在区教育系统内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将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和展示。表彰将以表彰大会结合文艺汇演的形式进行。 四、相关要求 1、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根据评选原则和条件,按照分配名额进行评选推荐。各民办学校(幼儿园)各推荐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或优秀教师)参与评选。 2、推荐表和先进事迹材料采取纪实写法,要事迹详实、条理清楚,要注重总结提炼,但不能随意拔高。要在6月15日前将材料报区教育局人事科闫继玉老师处,同时附电子文档。 3、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不重复推荐、评选。

2012年教师节活动方案范文汇总

2012年教师节演讲稿范文汇总

优秀学前教育论文范文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高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方向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低年级识字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简析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成为基础教育的软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十以来论中国传统文化[N].新民晚报(上海),2014-09-25

[3]郭凤海.生死抉择中的猛士乐章[N].报,2014-03-05

[4]曲茹.引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4-09-24

[5]《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EB/OL].(2014-04-01)[2016-09-09].http:///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6]米雨.以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工科学生人文教育[J].成功(教育),2012(1)

[7]黄志清.现代汽车设计与传统文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

[8]王惠军.汽车造型设计[M].长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9]宋正海.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双赢与融合[N].大众日报,2013-03-23

[10]席泽宗.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宋正海,孙关龙.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2]佚名.窑埠古镇项目正式启动[N].南国今报,2009-07-11

[13]马献忠.40所高校倡议:大学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