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例6篇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1

英文名称: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2577

国内刊号:11-3320/G2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2

当代新闻传播的研究起始于拨乱反正,该时期新闻为了摘掉新闻无学的伪帽子,不顾反对和逼迫率先建立了新闻学。在1980年初期,新闻领域的学术焦点汇集在新闻改革与创新方面。不管是新的新闻、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新学科新闻学基础上,其核心和主旨只有一个:为新闻传播而呼吁和呐喊。1989 年的春天,政治风波的洗礼扭转了新闻传播的核心主旨,强烈的现实反差从知识分子的身上暴露出来,新闻传播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和洋气的代名词,现实关怀的写照下,新闻传播学转向知识命运共同体,通过该时期的潜心专研,逐渐有了当今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现有研究成果成为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并为传播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奠定了一定的保障。直至1997 年,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成为了与教育学、医学、工学、农学等持平的一级学科。1999 年,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招生的规模和数量,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发展,师资队伍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业务渠道更加宽广,研究领域更加宽泛,新闻传播学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总而言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研究主体的特征

21世纪前期,新闻传播学缺乏独立性的审视与批判,只是单一的拥有少部分政治资本。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1989年末,相关学者以资本论、务实论、教育论等学说对新闻传播学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批判,对出现的政治风波和爱国运动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并完成了传播知识的理论重构,随着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创新成为了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学飞快的崛起,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且行政化的色彩逐渐变浓。总体而言,教育成为了新闻传播学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本。

三、研究内容的特征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已经由应用型转为理论型,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闻传播学的变化顺应了世界的发展;其次,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现象,被社会广泛关注,且已经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构成了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后,我国对新闻传播的重视力度和程度逐渐高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两会的精神等很好的诠释了新闻传播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新闻传播的自由和学术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的特征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创新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让新闻传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后期,新闻传播的方法论逐渐成为学者热议的焦点,其方法单一、方法简单的不足之处逐渐的暴露出来,而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也变得更加成熟,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已不单单是单一的路径,而是多元化与多样化组合的全新路径。特别是在2000年后,一大批新闻传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指引了方向。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媒体 中国梦

新闻媒体的作用有很多,新闻、传播信息、传递观点、普及知识、服务群众,等等,都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竞相发展。它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通过对其他媒体信息的再加工、再传播,使得媒体的功能作用不断扩展、延伸。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输送的最重要的产品已经不再是单个的信息或观点,而是一整套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个体属性,但从传播价值观念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价值观的载体与传播媒介。一个新闻媒体重要与否,与他们能否成功地塑造和传递某种价值观有着很大的联系。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一方面,要区分好层次,针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搞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三者的逻辑关系,在分别宣传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机联系和合理整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解释好、宣传好,这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闻媒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

当前,新闻媒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该说花了很大力气、下了很多功夫,主要表现在:各类新闻媒体拿出大量的版面、波段、时长和网页,专题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为营造好的宣传效果,各类媒体综合运用了深度报道、图片漫画、电视专题和主题影片、视频等,营造了全方位、多维度、全媒体的报道格局,掀起了宣传高潮,营造了浓厚氛围。但是,作为新闻媒体人,从批判和改进的角度来看,也不难发现当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给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报道“贴标签”的多,深入挖掘和宣传先进人和事的少;配发图片漫画抽象象征的多,具象感人的少;电视专题和主题影片浮在表面、流于形式的多,深入挖掘精神实质、体会崇高品德的少;网站网页罗列标题、“画皮充数”的多,实实在在突出主题、形成声势的少,等等。不少人说起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个个建筑工地外墙上五颜六色的招贴画,或是路边的灯箱广告牌,这不能不说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不足和遗憾。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高度抽象,如果满足于将原文生搬硬套完成任务,只能是听者寥寥、惶论成效。众所周知,宣传是一门艺术。高明的宣传,能够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接受传播者的观点;相反,不动脑筋的宣传,不但不能引起受众兴趣,甚至让受众反感,连同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一并被摒弃。现在一些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和“阵地”,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上,热衷于发掘市场、经营创收这些“副业”,对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就难有“激情”,应付了事在所难免。

2.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学得不深、掌握不透,只能照搬照抄、人云亦云,自然效果平平,难以出色出彩。传播的前提是掌握,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怎么给别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提供精神层面的重要支撑。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体、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服务读者需要、满足读者需求,还要担负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任,搞好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和转化运用责无旁贷。

3.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主动学习意识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那么作为还要“慢半拍”的宣传来说,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量的实践成果积累,也必将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拓广,吸收更多的反映社会主义特色、反映中华民族特色、反映社会实践特色的精神要素,内涵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当下正在干的事情,结合我们的国情,贴近人民群众,不断地创新宣传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宣传效果不断努力、不懈奋斗。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的建议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效果,不是哪一家媒体的事情,也不是少数媒体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更何况,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种类的媒体,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传播流程和效能功用,一概而论显然是以偏概全、贻笑大方,但是,如果把不同类型的媒体都看成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看成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那么,提高宣传效果、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中落地生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加以改进。

一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关内容的理论阐释,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应该说,理论阐释是纸质媒介的强项,可从实际情况看,新闻时政类报纸、杂志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少党报、党刊满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照搬照抄,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阐释;还有的请一两个专家教授“代为发声”,虽然作了一些解释说明工作,但实际上弱化了话语权,成了别人的“传声筒”和“扩音器”。反观广电类节目,比如各地上星电视台纷纷开设的“寻找最美人物”“感动中国”“美丽乡村”栏目,大多聚焦平凡人、常见事,但由于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描写刻画,将他们身上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聚焦、放大,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这就启示我们,新闻媒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既不能消极应对、应付了事,也不能被耗费精力的理论阐释工作所吓倒、不敢作为,而是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搞好理论阐释工作。一方面,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理论观点和精神实质,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有准;另一方面,要跳出理论讲理论、跳出观点找观点,通过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故事去打动读者、影响读者,在讲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中,提高读者对蕴含其中的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宣传的方法手段要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影响群众、赢得群众。

新闻宣传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因此,任何时候,新闻媒体都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需求牢记心间,决不能不看对象自言自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疏离现实、忽视大众、远离生活。生活中,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看书时,看字少的轻松、字多的累;读报时,看图轻松、看字累;网上看新闻时,看视频比较轻松、看图片也能接受、看字最费脑筋。这就启示我们,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们要严格按照群众选择信息、接受传播的规律办事,始终选取人民群众最喜欢、最轻松、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进行宣传。报纸、杂志等媒体在进行传播时,既要发挥自身特长,多做理论阐释和解释说明的工作,也要注重取舍,能通过讲故事传播的信息就通过讲故事传播,能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讲清楚的,就尽量少用冷冰冰的语言和文字,同时,在主要使用文字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地配图配画,活跃版面、吸引读者。广播、电视、网络,相比纸质传媒而言,在生动性、活泼性上占有先天优势,但也容易出现主题不集中、中心不突出的问题,因此,也应该在节目、网页的逻辑梳理和组织结构上下功夫,使节目符合听众和观众的线性逻辑思维,使网页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符合视觉效果和审美效果,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目的。

三是当下要集中精力搞好中国梦的宣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正能量贡献力量。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重难点问题是缺乏有效载体。核心价值观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抽象,可以说和很多事情都有关联,可又都很难穷尽,因此,找到合适的载体加以宣传,是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法。当前,主流媒体的一个宣传重点是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应该说,中国梦就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恰当载体。因为中国梦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吻合,甚至可以说,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表达,自觉追逐和实现中国梦也即是全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人的思想、外化于行动及落实到国家、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中国梦在与“三个倡导”价值观关系问题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及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唱响中国梦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新闻媒体把握住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宣传起来就有了主心骨,镜头就找准了焦距、下笔就有了章法。一方面,要充分宣扬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通过新闻的笔触将这些事迹总结梳理好、宣传扩散开,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反响,凝聚起强国筑梦的正能量;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中阐释好中国梦,通过对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热情赞颂;通过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国家振兴、民生发展的讴歌赞美;通过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热烈期盼和不懈追求,充分反映出中国梦的历史现实意义与丰富内涵,反映出中国民族对和平发展的热切向往和不懈追求,反映出一个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的东方文明古国翻开历史新篇章、书写发展新奇迹的高度自信和坚定信心。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4

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闻出版工作者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新闻出版工作的实践中。要践行群众路线,结合“走转改”等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始终坚持把正确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记使命、勇担责任。

找准时代特征对接点、百姓情感共鸣点,唱响主旋律。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贴近性、实用性的专题和专栏,出版更多简明易懂的理论通俗读物回答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受众面的最大化。要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持久地宣传阐释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宣传阐释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不断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结合重庆实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发掘和弘扬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打造和积极传播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精品,丰富和开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新途径。

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为多层次话语表达。从党员群众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和接受习惯等实际出发,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组织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出版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全面提升新闻报道和出版物内容、品质和形式的影响力,传播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传播。改进以往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高大全”式的宣传方式,改变一些读物“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与时俱进,加快传播载体创新,不断丰富传播途径。积极应对数字出版新浪潮,高度重视新技术在传统新闻出版传媒领域的推广应用,充分运用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使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5

一、广播电台是政府的主流媒体,有着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责任

把广播电台传媒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是鉴于广播电台在七、八十年代引导的新闻宣传中不负重托,充分发挥了覆盖广泛、传播快捷、引人入胜的传播优势,积极承担了引导舆论、宣传政策、沟通民意的政治责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营造舆论强势,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党和政府信任满意的主流媒体。

1、覆盖广泛,确保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广播电台是覆盖面和受众面最广的现代传媒,而且具有跨跃时空、城乡覆盖、老少皆宜、信息快捷、雅俗共赏的特点,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载体。按照我们耀州人民广播电台在区域内调查收听情况看:《新闻联播》《陕西新闻联播》《耀州新闻》《交通信息》《农业科技与信息》《消费之声》《天气预报》《七彩童年》,已成为广大听众首选的收听节目,成为传达耀州区委、区政府大政方针,满足广大听众主渠道的重点节目,我们的《交通信息》《农业科技与信息》《消费之声》《天气预报》《舞动耀州》等,在本地都有比较高的收听率和非常大的影响力。2011年,耀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人口从30多万增加到数百万,今年将继续解决扩大耀州电台的落地问题,力争使有效覆盖人口在年底达到覆盖邻地区及邻省地区,建设维护好耀州人民广播电台对外宣传的最大平台,同时要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落实区台节目覆盖,切实增强广播电台主流媒体覆盖面和影响力。

2、传播快捷,增强了正面舆论引导的感染力。由于广播电台运用电子手段传播节目信号,新闻宣传报道的时效性有了很大幅度提高,而且信息传播受地理、交通条件限制较少。2010年夏天,耀州区庙湾镇强降雨使耀州区境内主要公路干线彻底冲断。庙湾成为孤岛,群众无法生活。我台记者赶赴一线,进行全方位报道,同时与陕西电台驻铜记者合作进行陕西省电台现场报道2条、新闻专稿3篇,在我区抗击暴雨袭击的宣传中引导有力、服务到位。在区党代会和 “两会”等重大宣传中,电台广播新闻、专题对于重大消息都能做到当天发稿。特别是交通信息、小说连播、消费之声,对群众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功能成效非常显著。 “耀州精神”宣传中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机制和载体,那就是广播宣传协同配合推动“创卫”工作,对全区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播展播,把宣传耀州、建设耀州、发展耀州、提升耀州作为栏目宣传跟进的协作整合态势,探索了新闻点题、文艺升华的舆论引导新模式,使“文明耀州、生态耀州、健康耀州、幸福耀州”成为宣传耀州的精神品牌。

二、广播媒体有着服务“三农”的阵地意识和服务百姓生活之重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要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今年1月,电台开办《文化耀州》栏目,强化文化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先进事迹深度宣传,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人民,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靠前指挥,加强宣传策划和战役组织。我们利用今年大事多、喜事多的有利时机,同电视新闻记者一道,提前筹划,落实人员,明确栏目。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宣传涵盖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和深化项目建设宣传,以耀州精神和和谐社会宣传推动和突出地域文化宣传,结合定位主动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开创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宣传新格局。

2、围绕大局,改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要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要发挥好主流媒体在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解疑释惑,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和滞后工作调查督办。舆论监督节目同样可以办成政府满意群众信赖的品牌,《热线回声》创办以来致力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平台,已经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民生热线。我们在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工作中要把握好度,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三、广播媒体的节目创新和传播方式与时代同步

办活栏目、丰富生活、服务党和人民是我们广播电台服务宗旨。我们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同时,巩固和扩大主流媒体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电台重振雄风的2012年里,将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以提高节目质量为核心,竭诚尽智提高节目质量,加压挖潜提高创收能力,推陈出新提高管理水平,确立奋斗目标和发展远景。

新闻传播核心论文范文6

每次回国讲学或参加研讨会,被学生们问得最多的—个问题,恐怕要算是关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的声誉实力排行榜的了。随着新闻媒体和传播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学子想去美国著名新闻传播学府http://深造的意愿越来越浓;可是,在申请本科或研究生院的时候,有关美国新闻传播整体学科比较的介绍资料,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即便是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一些零散信息,不是过时陈旧,张冠李戴,就是以偏概全,漏洞百出。这似乎很奇怪——如今各种商业媒体、教育咨询机构,都紧盯着高等教育产业这块大蛋糕,变着花样地评选推介各类大学、研究生院、师资力量、校园环境等等的排行榜。像美国著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以及普林斯顿评论的年度大学排行,每年都隆重推出规则缜密,门类齐全,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学科比较大全”。但是,就是在这些排行榜单里面,仍然找不到“新闻传播学科”的踪迹。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在美国,“新闻学院”(journalism school)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是两个历史渊源不同、教育方法和研究目的迥异的学科。比如,现在美国一些著名的新闻学院,像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西北大学的medill新闻学院等等,大多创立于20世纪初期,最早是以培训各种职业记者和编辑为目的的技能性学校。因为以实用技能训练为主,其主要的学科设置包括传统的新闻写作,编辑,摄影,广播电视制作,以及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媒体等新门类。一般而言,这类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师资力量大多来源于退役从教的著名新闻工作者,大多数教授都没有博士学位;而教授的主要侧重点也在于教书育人,而不是搞基础创新性的研究。“传播学院”则大不相同了。现在美国有声誉的一些传播学院,都出现在二次大战前后,它们主要关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与社会效果研究,基本的课程设置包括大众传播理论,组织间传播(公关关系),政治传播,健康传播,演讲修辞学,公众舆论,以及最新出现的整合传播和公众外交等等。这类传播学院,除去基础性的本科教育以外,都设有相当齐备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项目,而全职教授一般都拥有哲学博士学位,并以创新理论研究作为大学工作的主业。从学科起源的角度看,传播学是构架在社会学、政治学、大众心理学、和新闻学基础之上的交叉边缘学科。从80年代开始,一些公立大学的新闻学院开始了一股扩张整合的潮流,或者加入了传播学的课程,或者干脆与同校的传播学院合二为一,统称为“新闻传播学院”。这一变动的结果是,在美国的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闻学院”,“传播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三足鼎立”的混乱局面。有的大学里,新闻与传播学院虽同属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因为学术背景、研究侧重不同,两个学科间基本上是貌合神离;有的大学里,还保留着原来的新闻学院和传播学院分而治之的情况,两个学院独立招生,学术研究上也互不往来。这种各自为政的学科设置和分布,也就难怪会让中国的学生们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了。

明白了以上的历史背景,第二个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那就是,面对这么一个山头林立,学科设置混杂不清的局面,到底谁有资格和能力来评断所谓的“新闻传播专业”呢,而所谓的评选范围又在哪里呢?以前美国也进行过几次全学科的评选尝试,但都在嘈嘈杂杂的反对、置疑、抵制声中草草收场了。除了榜单上排名较高的几所学校,会在随后的对外宣传上浓墨重彩地宣扬几句以外,整个的学科内部,对于评选结果根本没有认可和共识。比如,《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在1996年评选过唯一的一次美国“新闻传播学科”综合排名,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广告专业,和公共关系专业四类;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佛罗里达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马里兰大学等。2004年,美国三大传播学学会之一的全国传播学会,又不畏辛苦地进行了一次尝试;为了比较各新闻传播学院博士项目的实力声誉,它向美国数百所被认证的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发送了1165份问卷。但是,这次动机很好的调查,很快碰了壁。很多主要新闻传播学院的院系主任不仅强烈置疑问卷士专业方向的分类标准,而且更不认同全国传播学会这一机构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在美国三个主要的新闻传播学学会中,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fjmc)会员最多,也最有学术权威性;相比而言,国际传播学会(ica)侧重于国际传播学学者之间的交流,而全国传播学会(nca)更偏重于以文化修辞学为中心的人际传播学。最终,在一片非议和抵制声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回复了问卷;而且,一些公认的新闻传播研究重镇,像密苏里大学,伯克利大学,马里兰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根本就拒绝参加。因此,这次调查结果的实用性和代表性,从一开始就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的历史背景、学科分野等客观因素以外,如何设置新闻传播学的评价标准,也是一个莫衷一是、令人头疼的实际问题。既然连业内的专家们都无所适从,其他的商业评选机构也就都望而却步,知难而退了。但话又说回来,标准都是人定的。虽然像奥运会比赛那种严格的竞赛标准难以界定,但对于每一个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业内专家来说,笼统的框架概念总是有的。硬性的标准,比如像一个学院里终身教职教授的人数,重要理论创立者和学术大师的人数,专职教授每年在主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引用率,研究生的人数和在主要学术研讨会上宣讲论文的数量,主要学术期刊的所在学院,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等;软性的标准,像学生的自我评价,各类用人单位的反馈,学术界口碑声誉等

转贴于 http://

等。认真说来,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罢了。

从2000年开始,我先在美国作了五年的研究生,然后又在新闻传播学院作了五年教授。曾经教过课的学校,包括佛罗里达http://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有约翰斯一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传播专业;而且,这十年中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次学术会议,走访过十几所美国主要的新闻传播院校。对于美国传播学界的现状沿革,虽不敢说权威客观,但是大致的印象判断总是有的。下面,我就不揣冒昧,补一回缺,说一说我心中的“美国十大新闻传播学院”。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十所学院,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下面的排列次序,只是依循着从美国东部到西部的地理次序,没有任何厚此薄彼的指代意义。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如前所述,哥大的新闻学院属于偏重新闻操作实用培训的一类,但也兼顾传播理论的创建研究。在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的建议和支持下,学院从1912年开始招生。依托纽约大都市和美国媒体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哥大在生源素质和新闻师资力量上,有着超强的竞争力。在54名全职教授当中,不乏媒介批判理论和传播效果研究方面的大师,像todd gitlin,著有媒介批判方面的经典著作《众目睽睽之下》(the wholeworld is watching)等12部专著。虽然有着较强的研究生科目,但其培养博士生的实力相对较弱;只有四名博士生导师,而每年也只招收四名博士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

宾大传播学院创立于1959年,到现在刚好半个世纪。虽然历史不长,但得益于宾大学科构架的整体实力和几位大师级学者的贡献,安南伯格传播学院在政治传播、民意波动等领域卓有建树。在现任教授中,有著名的elihu katz博士,他是民意双层流动理论的最早创立者,并深入研究论证了“媒介事件”的概念和意义;另外,klaus krippendortt博士,专攻交流理论,网络空域,复杂传播系统等领域;传播学者们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中常用的库本道夫指数,就是由他最早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他像vincent price,charles wright教授等,也都是在世界传播学界享有盛名的学者。宾大安南伯格传播学院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下设的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像公众政策中心,全球传播研究中心,儿童与媒体实验室等,为传播学的应用和推广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马里兰大学

马里兰大学的“新闻”和“传播”学院就是属于各自为政,各据一方的平行运作体制。在新闻学院里,一共有34名全职教授,大多数来自新闻业界,也有14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前院长ray hiebert是非常有名的国际新闻和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现在仍担任着核心学术刊物《公共关系评论》的主编。而传播系则隶属于人文学院,共有25名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关系理论,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等等。虽然属于独立操作,但在各自的“新闻”和“传播”领域中,马里兰大学的这两架马车都独领风骚;特别是在公共关系理论基础建设方面,以格鲁尼格教授为代表的双向均衡传播学派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团队。

北卡罗来纳大学圣殿山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

与马里兰大学类似,北卡除了有一个综合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传播系”,独立隶属在人文学院下面。比较有影响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创立于1909年,现有50名专职教授,50名硕士研究生和40名博士研究生。著名的学者当中,包括现任《新闻与大众传播评论》的主编、daniel riffe教授;这份核心刊物,被美国的传播学界公认为是最权威和有份量的学术季刊。另外,讲席教授donald shaw也在这里任教;1972年他与mccombs教授共同推出“议题设置”理论后,至今仍是新闻传播学界最被关注的热门理论,并开始成为社会常识性名词,被各国新闻界和政界广泛采用。

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佛大的新闻传播学院属于标准的“二合一”体制。在学科设置中,包括新闻学,公共关系,广告,广播电视,和大众传播等多个主修方向。从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上,佛大新闻学院都是在美国名列前茅的;2008年的入学本科生人数多达2700人,另外还有200名左右的硕士研究生,和几十个博士研究生。在60名专职教授中,包括有像lyndalee kaid教授这样世界知名的政治传播理论方面的大师,以及公共关系中“关系理论学派”的创立者mary ann ferguson教授。从理论建树上讲,佛大的优势体现在公共关系研究和“议题设置”理论的推进创新中。公共关系学术界核心刊物之一的《公共关系研究》就是由佛大新闻传播学院主持编辑出版。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类似于马里兰大学和北卡的情况,威斯康辛大学也是有两个平行的学科设置,一个是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另一个是单设的传播艺术系。新闻传播学院创始于1905年,是美国最早设立新闻传播博士学位的学院之一。在1980年以前,威大的传播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未来的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至今仍是美国各大新闻学院的主导教师力量。著名的现任教授包括sharon dunwoody,主要研究领域是认知与传播路径分析;曾任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学会的主席;现任院长、新闻史学家james baughman教授。在华人传播学界知名的潘忠党教授,任职于相对规模较小的传播艺术系,并是该系的副主任。

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传播学院算得上现在美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综合性传播学院之一。成立于1956年,传播学院下设新闻系,广告公关系,传播系,人际交流科学系,广播与信息媒体系等多个系所,在传播技术,健康与风险传播,以及国际跨文化传播领域独有专长。50年来,密歇根州大传播学院培养了超过

转贴于 http://

350名传播学博士。这里传播学的研究生,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有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50个最多产的学者中,有11人或者是密歇根州大的毕业生,或者是现任教授;从1999年到2004年,在主要八种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汇总中,密歇根州大也是名列数量第一。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提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国内的新闻工作者和传播学者大多是耳熟能详了。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新闻学院,密大新闻学院一直与中国新闻界保持着经常性和高水平的合作交流。作为美国名记者的摇篮,密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几乎统领着美国各大新闻报道奖的头奖桂冠。曾写下《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记者艾德加·斯诺,就毕业于此。密大新闻学院拥有超过80名全职教授,囊括传统新闻媒体,新网络媒体,战略媒体传播,传播理论,政治传播等各个门类。密苏里新闻教学法,仍然被推崇为经典完备的记者培训手册。著名的现任教授包括don ranly(新闻写作)和glen cameron(战略媒体与公共关系)等。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院

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类似,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院也是一个“大而全”的综合性传播学教育和研究基地。德大的传播学院涵盖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现代媒体的公众传播,战略媒体的组织间传播,以及口头互动的人际间传播多个学科门类,共有超过3000名本科生,400多名硕士研究生,以及多达200名的博士生队伍。德大是最早颁授广告学博士的传播学院,仅在战略媒体传播方面就有超过1000名本科生和近200名研究生。德大的教授队伍可谓是众星璀璨,大师级的学者像max mccombs(议题设置理论的创立者),steve reese(媒体框选理论),roderick hart(政治传播理论),mark knapp(人际交流传播)等,都还活跃在授课和研究的前沿。

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

在所有重要的新闻传播研究和教育基地中,南加大传播学院属于后起之秀。创立于1971年,传播学院在1994年合并了南加大另外两所学院——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和新闻学院。现在,安那伯格传播学院有超过70位全职教授,1900多名学生;其中,光是博士研究生就有将近100名。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南加大传http://播学院在新媒体研究和公众外交研究等领域,广纳贤才,独辟蹊径,设有新媒体实验室,传播领袖与政策中心,公众外交研究中心,以及战略传播与公共关系中心等十几个前沿的研究机构。大师级的学者有manuel castells(代表作为三卷本的《信息时代》,再版18次,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philipseib教授(公众外交中心主任),和ernest james wilson iii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