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例6篇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1

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联系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的纽带和工具,是实现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超越的“助推器”。对于以技术研发为支撑的科研院所而言,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是影响科研院所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与探索,有助于帮助研究所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体系,促进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强科研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提高其研发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造力的科研人才队伍;有助于构建一套使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与研究所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核心研发人才,增强科研院所的竞争实力;有助于促进员工发展与研究所发展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员工与研究所的互利共赢,即员工成就个人价值、研究所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一是基于科研人员的特点,以及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访谈研究,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并针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二是通过调查数据主成分分析,确定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内容维度;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职业生涯管理维度的差异。三是基于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维度,结合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探索,构建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模型。四是对研究所(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下文简称动研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成果

1.问卷设计及调查

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笔者对研究所科研人员和各层管理者进行访谈以及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了头脑风暴讨论,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职业生涯管理的行为和特征进行研究。结合访谈结果以及文献综述相关资料,初步确定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九个基本维度:职业路径开发、员工能力开发、职业生涯支持、职业模式转换、绩效薪酬体系、人力资本组织化、职业信息系统、员工接续计划、工作生活平衡。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调查问卷。

笔者以动研所的管理及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6份,有效问卷244份,有效回收率为81.3%。

2.对比分析

通过对根据问卷调查样本的类别,探讨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职业生涯管理维度的差异,以期为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提供借鉴。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从性别上看,男性工作者比女性工作者更加重视员工能力开发、绩效薪酬体系以及职业模式转换,女性工作者则更加在乎员工接续计划、人力资本组织化。

第二,从部门来看,技术设计部门的员工更加关注人力资本组织化以及绩效薪酬体系,而技术管理部门的员工则更关注职业模式转换与员工能力开发。

第三,从职务来看,一般职工比部门领导更加在乎工作生活平衡这一维度,而部门领导则在员工接续计划与绩效薪酬体系这两个维度上赋予了更高的重要性。

第四,从专业上看,航空专业毕业的职工相较非航空专业毕业的职工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组织化。

第五,相较于其他学历的职工,博士学历的职工更加关注职业生涯支持与工作生活平衡,而不重视绩效薪酬体系,专科学历的职工更加关注员工能力开发。

第六,工作年限1年以内以及20年以上的更加重视职业生涯支持,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对绩效薪酬体系重视程度较低,工作年限在10-20之间的职工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组织化而不太在意工作生活平衡。

第七,职称等级越高,越重视员工接续计划;职称等级越低,越重视工作生活平衡;技术岗位越高,越重视人力资本组织化;技术岗位越低,越重视工作生活平衡。

第八,而不同籍贯、不同学校(航空类与非航空类、重点院校及一般院校)的科研人员所关注的职业生涯管理维度基本一致。

3.模型的构建及逻辑

笔者对调查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对比分析。通过对主成分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结构,共包括“职业路径开发”“员工能力开发”“职业生涯支持”“职业模式转换”“绩效薪酬体系”“人力资本组织化”“员工接续计划”“工作生活平衡”八个维度。

根据上面八个维度,结合文献综述相关理论,笔者设计了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职位序列是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和主线,有了职位序列,组织才能根据员工的特点为其设计职业发展阶梯,而绩效薪酬体系和员工接续计划能够有效引导和鼓励员工向组织希望的职业路径发展,形成符合组织战略的职业发展阶梯。其次,岗位胜任力可以引导员工进行能力开发和职业模式转换,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员工能力开发和职业模式转换又能够引导员工将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融合,并主动将自己的知识、技术、能力总结成组织的知识库、流程和方法论,这就实现了人力资本组织化的进程。最后,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和职业生涯支持是确保员工能力开发、员工接续计划、职业模式转换和人力资本组织化这四个维度有效实行的保障。

二、课题研究应用与建议

1.动研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分析

对照课题研究构建的“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系统模型”,动研所在一些方面已经作了不少工作。

在职业路径开发方面,建立了较完备的科研人员职业生涯路径,技术研发岗位建立了从设计员到首席技术专家共十级的职位序列,技术管理岗位建立了从项目管理员到型号项目副总师共九级的职位序列,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爱好以及实际工作情况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在员工能力开发方面,建立了涵盖技术知识、专业技能、经验传承、职场情商等各个方面的培训体系,培训的方式包括技术专家讲学、新员工帮带、博士带培、职场培训、国内外培训交流等,能够为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绩效薪酬体系方面,建立了较完备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两个方面,岗位薪酬能够有效的引导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基于工作考核的绩效薪酬则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在人力资本组织化方面,以“玉龙”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为契机,大力发扬“脚踏实地、自主自立、执著坚守、志在超越”的玉龙精神,使之与所的战略发展相结合,并积极开发组织知识库,鼓励创新和知识共享,有效的将员工的知识资本转化为组织知识资本。玉龙发动机研制成功以来,研究所共申报各项技术专利132项。

在工作生活平衡方面,建立了涉及职工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配套福利制度,包括中餐补贴、交通补贴、单身补贴、住宿补贴、疗养疗休、职工体检、大病救助等,有效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保障了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2.动研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动研所在上述几个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对照模型,笔者发现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尚未建立常态化的跨职能或部门的职位轮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员工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具体表现为缺乏岗位说明书,尚未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科研人员对各职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等任职条件不是十分明晰;对员工与上级讨论确定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缺乏组织,尚未开发针对性的职业生涯管理培训课程等。

针对性还不够强,职业生涯管理措施没有体现不同类型的科研人员管理上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比如对重要职位候选人职业发展计划不完备,对候选人的任职状态缺乏追踪评价,而且没有针对性的制定职业发展计划,难以有效保障重要岗位的延续性。

3.动研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改进措施

针对动研所科研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加快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从前文的研究我们知道,构建胜任力模型,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是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起点和基础,岗位说明书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

(2)加强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所应当根据战略部署和整体发展情况,对组织未来的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的预测,并公布预测结果,将结果运用于员工能力培养、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计划等人力资源子系统中。

(3)加强职业生涯支持。第一是设置职业生涯导师。职业生涯导师是联系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实际和员工个人需求的桥梁,在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是组织员工与上级讨论确定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部门经理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能。部门领导是同时了解企业战略发展、部门人员结构、员工个人情况的直接领导人,对员工的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最有发言权,研究所应当鼓励倡导“员工与上级讨论确定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这一举措,以帮助员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方向。第三是加紧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培训课程。将职业生涯管理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管理培训课程。

(4)为重要职位候选人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组织内部的一些重要职位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绩效与战略发展,需要着重对待。在为重要岗位培养候选人的时候,组织不但要对其任职状态进行追踪评价,还要为其制定专门的职业发展计划,以确保重要岗位的延续性,并有效保障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5)建立常态化的跨职能或部门的职位轮换制度。职位轮换是拓宽员工视野,多方位培养员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种常态化的跨职能或部门的职位轮换制度,一方面,对各部门的职位轮换下达指标,要求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员工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出职位轮换要求,相关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协调办理。

(6)针对不同类别职工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第一是根据职工关注的职业生涯管理维度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在前文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职工所关注的职业生涯管理维度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视,而是需要区别对待。比如,男性工作者更加关注职业模式转换,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更加关注职业生涯支持等。第二是根据员工的需求而不是领导的视角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在前文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部门领导对绩效薪酬体系和员工接续计划的赋值较高,而一般员工则对工作生活平衡赋值较高。如果部门领导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职业生涯管理,则难免会与职工的期望有所偏差,影响职工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2

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教科研更好地为行政决策和教学实践服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2年10月22日下午在南京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研讨会。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尹伟民处长、刘克勇副处长,师资处崔春霞副处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以及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教研机构负责人、三星级以上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教学校长)、部分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和高职院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尹伟民处长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全省职教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他强调指出,即将出版发行的《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是全省职教工作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教育厅将予以大力支持。师资处崔春霞副处长就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立省中职教师培训中心,进一步抓好全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等事项作了说明。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副院长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建议全省职业院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师培训的新计划、新要求,修改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师培养计划,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会议印发了《关于制定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即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讨论稿)》和《省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作了题为《当下全省职业教育教科研重点工作的新思考与再部署》的精彩报告。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关于中职“2.5+0.5”、五年制高职“4.5+0.5”学制分配下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调整。报告以软件(课程)、硬件(实习平台)和“热件”三方面的调整为纲,从科研的视角,解读了即将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二是关于中职教师国培和省培项目设置与计划落实。介绍了国培和省培的项目设置情况,并从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和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关于全省职业教育“五课”教研活动和“两课”评比工作。在简要回顾2011年以来开展“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工作后,着重强调了开展这项活动的主旨和目标,强调不能把这项活动搞成简单的“比赛”,而应引导教师广泛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从目标达成的效度、生活挖掘的广度、自我反思的力度、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体验的深度等五个维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四是关于全省职业教育首批教改课题结题与第二批课题。2010年12月,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正式立项630项,其中重点资助项目30项,重点自筹项目133项,一般立项项目467项。马所长对第一期教改课题的结题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了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指南。五是关于《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栏目策划、组稿与征订。马成荣所长介绍了《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的筹备过程,阐述了办刊宗旨,即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基层;贯通中职高职,联合行业企业,综合职教管理、教学、科研与培训;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探索”,追求“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努力将其办成服务并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学术刊物。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安排紧凑,信息量大,收获颇丰。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3

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校)长对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负总责,并由专门的分管副院长协助院(校)长带领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开展日常工作。学校要设立教育教学科研室,专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学校要配强配好科研室的中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队伍,为教职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创造条件、形成氛围。学校要成立由院(校)长任组长,由行政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教科研重大项目的选题立项、教职工重要论文和课题等向上级部门推荐送评,以及给予重大成果的特别奖励等提出评估意见;提出教科研工作绩效奖励方案初案,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根据绩效工资等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教科研奖励中出现的新情况等,必要时对奖励方案发起修订动议。

二、做好五项管理,形成工作机制

1.教科研工作计划与总结管理

学校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相关的规划、计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任务,编制好教科研工作的相应规划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并对每个工作期内的任务完成情况、形成的主要成果和所发挥的作用等做出总结。具体主要包括学校五年教科研工作规划、学校教科研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教科研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要求的其他专项总结评估所需要的工作计划或总结等。

2.教职工校本研修管理

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科研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宣传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思路、目标和具体任务,引导教职工提高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教职工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思路、方法等的支持。如结合课题申报、论文送评等需要,每年组织召开好课题申报培训会和论文写作培训会;根据需要聘请县(市)级及以上相关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对立项规划课题的申报、研究和结题等的进行现场指导。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与管理论文的评比活动,鼓励广大教职工撰写教育教学与服务育人工作相关的论文。对不同年龄、职称和岗位的教职工提出明确的、有区别的科研工作基本要求和论文、调研报告等撰写要求,促进教职工开展经验教训总结,反思岗位工作。鼓励深入思考、广泛调研和科学研究,实现自身更好的专业成长。对校级及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要建立指导、检查和评估机制。对立项课题在时间进程安排、研究过程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结题总结等全过程做好登记备案,定期召开好课题研究的汇报与分析会,对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的呈现方式、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在时间、器具设施、经费和聘请专家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各级立项课题如期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3.教科研骨干队伍管理

充分发挥县(市)级骨干教师及以上名教师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要求在相应任期内至少主持一项校级立项课题或参与一项县(市)级及以上的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培养好1~3名教师;撰写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论文(案例)、经验总结和科研报告,并在公开刊物发表或各级专业会议上交流。协助教务部门做好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做好校级专业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工作,科学合理地做好骨干教师参加上级各类培养培训的推荐工作,协助受训教师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参与做好专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校本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工作,努力造就一批熟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与方向、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扎实、能反思善研究的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4.教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管理

充分应用现代移动互联等技术手段,在学校门户网站上开设教育教学科研专栏,宣传教育改革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政策制度,推荐专家论著和科研选题方向等,展示教职工对改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新思考与实践,激发研究热情、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思考与实践。通过建立工作微信群等实现深入、自由的教育教学研究交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创造性的思考与实践活动成果。每学年出刊,学校的《教科研课题报告与论文集》,为教职工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提供展示、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

5.教科研成果考核管理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4

1.办公室负责会务筹备、文字材料起草审核、文书档案管理;负责信息反馈、文件接收传递;负责来往人员安排接待;负责系统计划生育及机关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工作。

2.监察室负责党员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团队建设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违规、违纪干部教师进行调查处理。

3.人事科负责教职工调配、调资、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励、退休及教师资格认定的具体工作;负责师范类毕业生的接收和推荐就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老干部管理、关心下一代、家长学校工作。

4.教育科负责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执法检查和素质教育推进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负责德育教育、学籍管理、小学初中招生、师资培训和语言文字工作。

5.教学仪器站负责教学仪器装备、实验室内部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全市现代教育装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图书馆建设、图书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管理局信息中心;协助各科室及学校做好重大活动的摄录和宣传工作。

6.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利,组织教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7.财务审计科拟定教育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政策、规定;提出经费预算、专款使用建议计划,核算教育成本;负责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负责机关财务工作。

8.招生办公室负责普通高校报名、体检、考试、电子档案的建立;负责高中会考、报名、考试;负责中考报名、考试、阅卷、登统、录取等工作,制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报名。

9.教育督导室对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校的办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成职教科统筹管理成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负责对成人学校、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组织初中生“三加一”教育工作。

11.基建科依据国家教育基建政策和本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谋划新建项目,做好项目申报、报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等工作;做好学校建筑安全检查;制定全市校舍建筑维修、维护年度计划,督导、验收学校建筑维修、维护工作。

12.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学校的勤工俭学、后勤服务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和指导;加强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工作,监督指导食品卫生工作;对校办产业进行管理与改革。

13.档案室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转递、安全、保密和保护工作,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有关资料。

14.幼特教研室负责对全市幼特教师进行辅导、培训;组织教研活动和开展教学、论文等评比活动;制定并实施幼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督导幼特学校的建设工作。

15.小学教研室负责小学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负责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6.初中教研室负责初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7.高中教研室负责高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业务考核、评先及教学评价等工作。

18.安全卫生科负责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全面检查,督促学校安全隐患的整改;负责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及校园保安人员的管理、培训及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负责对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定和考核。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5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1年许多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已经启动,有些已取得良好开端,今年要下大力气继续推进落实。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教育民生的重大问题。省长政府工作报告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中,教育是重要方面,涉及6项,务必坚决落实好。第一,扎实推进学前2011年行动计划实施,完成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要在认真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调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及时向社会进展情况,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在推进硬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制定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第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的备忘录、省政府与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各项承诺,以国家标准化建设项目为牵动,以薄弱学校改造为重点,坚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距,进一步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建立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稳妥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积极落实校安工程资金,新开工建设、加固学校216所,完成校安工程总体目标,建设标准化学校400所。加快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新机制,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现场工作会。积极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第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框架下,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省级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以校企合作为培养模式的集团化办学内涵建设的意见。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22所部级中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今年争取新增6所部级中职示范校,组建4个职教集团。第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继续深入实施“1161”工程,支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重点建设10所省属本科院校、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1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和支持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实施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系列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落实深入推进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启动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改进科研评价。推动5所高校试点工作,研究探索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第五,启动实施农村义教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财政安排7 000万元专项资金,各市县政府也要适当配套,对1 2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补贴,加强管理。寄宿制学校食堂一律不准外包。同时,加强对校内食堂和校外“小餐桌”监管,让孩子吃上放心餐。第六,探索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明确和落实教育承担的责任,从实际出发,多形式、多渠道解决乘车问题,保证孩子们上下学安全。

此外,还有高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育与艺术教育等我们也都要作为教育民生的重要问题大力推进,不断提高惠民水平。

高职科研工作计划范文6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系列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选择重点领域攻坚克难、有所突破,尤其是要在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医学等4个学科专业领域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制度化,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要以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为重点,实施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选聘200名左右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选聘200名左右高校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兼职。继续面向中西部高校建设若干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会同中央政法委协同建设一批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

二要以推进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为重点,实施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在遴选建设40个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同时,每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门都与高校重点共建1所新闻学院,力争实现校地共建新闻学院工作全覆盖。要继续推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选聘10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计划实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从相关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选派10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把双向互聘工作拓展至所有开设新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

三要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以召开全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为契机,全面部署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工作。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实施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改革方向,分类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建设100个左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四要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重点加快推进“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促进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紧密衔接。要创新免费医学生培养模式,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面向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要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好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要推动部委省共建地方医学院工作,增强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区域和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能力。

五要以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培训为重点,实施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行业部门联合制定相关标准,开展质量评价。继续扩大省级卓越计划实施范围。2014年争取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分别出合培养人才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部分专业先行认证试点,促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