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2017年上半年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1】

本人95年7月毕业于*****,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后分配至文秘部落,96年8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xxx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xx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xx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xx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xx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作为专业负责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并用AUTOCAD绘制分公司地理图,在地理图上标注线路的实际走向,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的出,该项成果获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20xx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网页浏览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规划及年度科技计划,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发挥了青年科技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另外,在96年7月至98年3月间利用定额进行分公司业扩工程、城网改造工程的电气施工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

总之,在这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2017年上半年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2】

一 现场管理工作

1现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安全生产及正常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厂已正常生产四年多。设备已逐渐进入故障多发期。例如:我厂的电气设备很大一部分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设备现场控制箱锈蚀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于是经车间领导批准更换现场控制箱。由于这些控制箱规格型号多种多样,决定自行配置控制箱。车间员工对新控制箱元器件性能充分了解后,再装件配线,保证接线正确。

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克服时间紧,原接线标识不清晰,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前后共更换了24台现场控制箱。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前期在安装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这些控制箱早已投入使用,反应良好。在生产中未在出现因控制箱导致的电气故障。得到了厂领导的首肯和赞扬。

2由于本厂电气设备型号繁多,且遍及全厂各个车间,点多面广。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电气车间为避免问题的发生,制定了严格的巡检制度。每日巡检落实到人。这样,就能使车间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

在设备检修时,能够对有问题的设备重点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检修时间,而且能够确保检修质量。今年7月12号夜班,我车间员工在正常巡检过程中,发现一吸酸循环泵电机冷却风机停转,导致主电机温度异常温升。于是迅速排查处理了故障后,冷却风机正常运转。主电机温度下降至正常范围。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

二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技术能力

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够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车间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给员工提供各种机会来提高技术能力。例如,我公司在今年以来,新上了试剂酸第四套生产线,大炉链破,原料车间二次水,软水房热水回收等数个新设备。新设备的电气部分安装和设计均由我车间员工自主作业完成。这样,即完成了公司交给的施工任务,又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使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抓安全管理工作

我车间对每位员工经常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厂下发的安全文件。保证每个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做到安全。

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人人明白自己的安全责任,使大家在安全生产中自觉自愿的按章操作,保证本车间在安全生产中的稳定性。

四 电气车间管理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因电气车间负责全厂用电,所以各个车间正常用电接线都必须通过电气车间批准并办理许可证后,才可正常工作。但由于电气车间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有时出现先接线后办许可证,甚至有时发生未办许可证的事情发生。

2电气车间管理台账还需进一步细化。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2017年上半年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1】 本人95年7月毕业于*****,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后分配至文秘部落,96年8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几年来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做了一些专业技术工作,现做如下介绍:

一、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xxx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xx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xx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xx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xx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作为专业负责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并用AUTOCAD绘制分公司地理图,在地理图上标注线路的实际走向,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的出,该项成果获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20xx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网页浏览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规划及年度科技计划,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发挥了青年科技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另外,在96年7月至98年3月间利用定额进行分公司业扩工程、城网改造工程的电气施工预算的编制审核工作。

总之,在这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

2017年上半年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总结【2】 一 现场管理工作

1现场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安全生产及正常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厂已正常生产四年多。设备已逐渐进入故障多发期。例如:我厂的电气设备很大一部分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设备现场控制箱锈蚀严重,影响正常使用。于是经车间领导批准更换现场控制箱。由于这些控制箱规格型号多种多样,决定自行配置控制箱。车间员工对新控制箱元器件性能充分了解后,再装件配线,保证接线正确。

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克服时间紧,原接线标识不清晰,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前后共更换了24台现场控制箱。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前期在安装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在,这些控制箱早已投入使用,反应良好。在生产中未在出现因控制箱导致的电气故障。得到了厂领导的首肯和赞扬。

2由于本厂电气设备型号繁多,且遍及全厂各个车间,点多面广。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电气车间为避免问题的发生,制定了严格的巡检制度。每日巡检落实到人。这样,就能使车间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

在设备检修时,能够对有问题的设备重点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检修时间,而且能够确保检修质量。今年7月12号夜班,我车间员工在正常巡检过程中,发现一吸酸循环泵电机冷却风机停转,导致主电机温度异常温升。于是迅速排查处理了故障后,冷却风机正常运转。主电机温度下降至正常范围。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

二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技术能力

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够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车间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给员工提供各种机会来提高技术能力。例如,我公司在今年以来,新上了试剂酸第四套生产线,大炉链破,原料车间二次水,软水房热水回收等数个新设备。新设备的电气部分安装和设计均由我车间员工自主作业完成。这样,即完成了公司交给的施工任务,又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使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抓安全管理工作

我车间对每位员工经常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认真学习厂下发的安全文件。保证每个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做到安全。

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人人明白自己的安全责任,使大家在安全生产中自觉自愿的按章操作,保证本车间在安全生产中的稳定性。

四 电气车间管理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因电气车间负责全厂用电,所以各个车间正常用电接线都必须通过电气车间批准并办理许可证后,才可正常工作。但由于电气车间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有时出现先接线后办许可证,甚至有时发生未办许可证的事情发生。

2电气车间管理台账还需进一步细化。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趋势;建设

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且是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作为现代工业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认真分析和总结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论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结晶,在促进我国工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工作强度,还能强化工作效率,提高检测精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提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确保工业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由此可见,在现代工业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1]。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必须对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目前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实现集成化。尤其在管理上正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企业浏览器对人力资源和财务核算等信息数据及时的进行存取,并对生产全程的画面实施动态的监控,能及时地获取企业在生产方面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同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机器等方面实现了横向拓展,这些设备与系统软件的应用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实现了集成化的组态环境。

2.2 维护更加简便,应用更广泛

就电气自动化工程而言,其发展的主流主要以人机交互的界面为主,并在PC系统的支持下,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活,集成的特点更加显著,加上其标准系统语言的应用,在便于维护的同时提高了其应用效率。

2.3 替代传统的DCS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不断应用,DSC系统的弊端正在不断的体现出来,不仅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还在便于互动基础上降低了维护的价格,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应用更加广泛。

2.4 处理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采取的集中控制的方式,因而必须将全部功能录入处理器之中,这就会使得系统的处理速度较慢,最终导致机器难以高效的运行,加上电子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极大的增加监控的数量,使得主机的空间不断的下降,不仅提高了投资的费用,还加大了查线的难度[2]。

3.发展趋势

通过多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的分析,我们对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必须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展望,以确保其应用成效得到有效的提升。

3.1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统一化

这里的统一化主要是指管理的统一化。具体来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不仅能进行周期性的设计以及测试和运行,还能对其进行统一化的调试、维护和运行,从而降低一项产品从设计到制成成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通过统一化管理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开发系统与运行系统的分离。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必须确保所采取的设施有助于现场设备的控制,并结合企业和计算机的监管体系,在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保持数据的畅通,达到统一化的管理。

3.2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标准化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实现统一化的基础上,还能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程序的标准化。并在微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降低工程成本和缩短工程时间,达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与办公室系统的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所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科学策划就显得十分必要,并在相同PC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程序接口的标准化,从而更好地与生产厂家进行软硬件的数据交换,从而彻底的解决通讯困难[3]。

3.3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将实现产业化

为了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切实加强自身体制的改革,着力实现结构的产业化,并在科学技术和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推动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产业化形成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当技术开发和集成系统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较多时,可以采取外包分工的方式,切实加强与分包单位的合作,实现零部件生产的配套化和市场生产化,确保所有的大型装备的技术开发研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从而更好地配置资源,利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各项生产。

3.4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制造的成品安全化水平更高

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生产技术奖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的实现安全和非安全系统一体化的集成空中,从而在非安全系统进行控制的原则下,确保开发费用降到最低,同时还能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尤其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下生产的成品的安全化水平将变得更高,从而更好地将其性能发挥出来,服务企业可持续的发展。

3.5 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安装和设计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时,往往不注重对设备控制人员的培训,当安装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后,才注重对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使得其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而为了确保其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在安装过程中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参与,以更好地掌握其安装流程,同时深刻的认识到系统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装方式以及安装的必要性,同时更好地处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所在,及时的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最大化的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始终出于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必将需要更加专业的技术人才[4]。

4.关于如何建设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确保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成效更好地提升,为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必须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具体来说,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

在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地球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而且也是促进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自身技术含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主要是将具有较高分辨率和动态表现以及多维空间的且与地球有关的大量的信息数据整理成坐标,从而形成电气自动化的数字地球,并将所有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之中,并在网络的辅助下,就能随时随地的对地球的地理坐标进行整理,从而对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电气自动化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握。

4.2 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基于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系统的长期运行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并在这些条件作用下,使得很多网络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场总线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其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不仅为企业的各种电气设备提供通信的同时将其与生产信息和顶层信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企业的管理部门就能对自动化部门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存取,达到网络服务工业发展的目的。尤其是与传统的DCS系统相比,不管是在安装成本还是在材料成本以及可靠性方面等均具有较强的优势,并节约了大量的通信和控制电缆,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将其与总线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使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5]。

4.3 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是工业企业应切实加强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校的合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厂区和车间,对现有的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并接纳学校的学生进行实习,着力打造多功能的生产试验和培训基地,深入企业开展教学,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践能力与岗位实习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深度应不断的拓展,采取订单的方式进行人才的培训,使得学校严格按照企业的职业要求进行专业人员的培训,从而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下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水平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是在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还应对企业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方面的改进,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着力打造符合企业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管理模式,明确系统运行过程中各项责任的主体,在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有效应用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生产运营安全高效的进行。

4.4 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

第一,在教学专业团队的协调组织下,对市场需求中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岗位群体进行科学研究,总结这些岗位群体需要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学校组织优秀专业的教师根据这些岗位群体反应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这就是以工作岗位为基础形成了更加专业化的课程模式。第二,将教授、学习、实践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真实的生产任务当作对象,重点强调实践的能力,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专业学习中至少一半的学习内容要在实训企业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行动组织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来的工作程序。第三,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实施定点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及时的引进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在高校人力自愿的支持下,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对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实践,并设置具有激励和约束职能的奖惩体系,以全面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从而更加主动全面的占领市场的领导地位,快速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尤其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6]。

5.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的必要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致力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将地球数字化技术融入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之中,将现场总线技术与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多方的合作,着力推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水平的提升,改革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体系,全面深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技术性,着力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整个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115-117.

[2]刘惠彦.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25.

[3]余峥.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4:248.

[4]张礼崇,郜祥,王焱,李兴.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2,01:127-128.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积极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此,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出发,遵循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律,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准确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创新和落实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应切实遵循社会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培养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电气自动化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能够胜任本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这是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

制定培养目标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依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细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面已经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根据学生今后潜在的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因地制宜制定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目标,从而加强人才的特色培养。

(三)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新时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新的、符合当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需要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这一主线,平衡构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兼顾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性,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进新的符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点的卓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等,不断提高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提高有赖于培养方案的有效落实,因而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应着力通过各种有力措施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双师型”教师人才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只有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高校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以加强电气自动化教师结构优化为重点,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高校可以和其他高校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积极的接洽和交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同时鼓励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提高教师知识结构,掌握电气自动化最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二)建立高效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目前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设,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主要在于校企合作模式陈旧、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缺乏校企合作的专业机构等等,因此相关高校在建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基地和机制的过程中,应着力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以合作互惠为指导,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第三方作用,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政策支持等,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向着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前进。

(三)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教学评价制度

师生评价制度的完善可以更加科学地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倒逼人才培养模式各个方面的改革步伐,因而重视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生教学评价制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一环,学校应着力改变当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师生评价制度,增加过程性评价以及师生交互评价等相关内容,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总结

总之,着力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应努力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模式等各方面综合着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形成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陈华凌,洪伟明.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2..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1.总体框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结合本专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在传统的电类课程基础上,特别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设置了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平台,共计57门必修和选修教学课程,12门课程设计以及工程认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

2.特色。(1)知识结构合理、完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由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学科共同建设的。为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以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突出强弱电结合,以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交叉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2)教学平台设置全面,加强实践环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按四个教学平台设置,包括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以及实践环节平台。通识课程平台包括:工具性知识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电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络通信原理等方面的课程。实践环节平台包括各类课程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种领域和形式,在此平台中我们构建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划分准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我们淡化课程的概念,强调核心加选修的知识结构。在确定本专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兼顾我校的办学特色,构建了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的体系结构,并对每个知识点的学生掌握程度进行了具体描述。一门课程可以按照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若干知识领域中的部分知识单元组成。一个知识领域的知识单元的内容知识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课程中,力求创新,办出特色。(4)核心课程明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专业,且创办历史不长,因此确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核心课程应该能实现对全部核心知识单元的完整覆盖。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明确了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我们承担了南通大学重点教育研究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能力、柔性灵活”的改革方案,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结合的“电气类”专业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课堂内外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跟踪学科发展、构建“电气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电气类”专业建设原则,按专业大类培养,强化系列课程和核心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着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按“电气类”大类统一培养,后一年按柔性专业方向分流。(2)淡化专业教研室的界限,建立相互联系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组织和实施各个专业教学、课程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体质的弹性化。(3)开设执业注册工程师和电类职业技术资格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开设“电气类”创新研究实验班,开展大学生全国机器人比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建筑竟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实现创新教育和前沿研究相结合,为培养工程科学型人才打基础。(4)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建立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实验测试和论文报告等多文化综合考试评价系统。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协调发展。

2.以创新为指导,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1)“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层次和体系进行划分。按体系划分为实验教学子体系和工程训练子体系。工程训练子体系覆盖了所有层次,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工程训练不断线、层次化、体系化、多元化,每一层次的工程训练都是对该层次基础性实验教学的工程训练和综合提升。(2)实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工程训练方法,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3)加强数字化、综合化和系统化实验,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1)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经典教材,但该专业发展迅速,部分知识内容需及时更新。针对现有教材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按照“电气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必须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注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编写高质量的系列讲义和专业教材。(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交叉学科,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裁减或压缩相关课程中的相同内容,合理压缩课内授课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设置选修课,增加实践环节,有效利用和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

4.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中需具备各个学科的教师,因此我们应该改革目前专业教研室教师只负责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局面,加强各专业教研室的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知识、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设计院所进修和参与科研项目,丰富本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本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一个新领域,该专业的建设目前尚不完善,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可为兄弟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原则基础上,设计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体现了知识结构合理、完整,教学平台设置全面,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划分准确以及核心课程明确的特点。

电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机电类专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分支,是一项应用型专业课程。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专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不断变革。面对社会对技术人才的日益增长,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众多高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

1.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进行定位,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1.1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应用型技术课程,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让更多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奠定更为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将更多新型的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和发展更多的技术,提高国家的发展建设步伐。

1.2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培养的对象要求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能够熟悉相关的电气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另外,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熟练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运行。

2.制定有效科学的教学培养计划

2.1制定计划的原则要求

培养计划的制定要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障培养对象的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院校单位应该组织人员对课程专业进行认真的调研,从而将专业课程的培养要求和方向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院校单位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和分析;与其他的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对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把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标准;开展相关的探讨会议,组织相关专家、政府人员以及企业单位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些调研工作,从而使专业培养计划得到科学指导。

2.2教学计划

结合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满足制定计划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安排专业的理论课程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对于系内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也需要进行安排,丰富学生的理论体系。

3.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3.1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院校可以在每学期的结束阶段开展学期总结会议,对本学期的专业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议,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学期的教学效果,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属性,学生需要相关的技术能力,以下是相关能力的课程安排:

(1)学生需要具备围绕PLC可编程控制器为主要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实践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维修以及运行等技能的熟悉度和了解度。因此在PLC技术的课程安排上,可以制定以电路原理、电机原理与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组态软件与触摸屏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计划。

(2)单片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也属于一门重要技术,学生需要能够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学会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程序编写、运行和调试等,因此在单片机的技术学习上可以建立以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以及数字逻辑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是本专业的一些必学技术,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使用,从而进行工业控制。在这门技术的课程设置上,主要有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仿真与CAD以及程序设计等。

(4)供用电技术应用能力与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对供用电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对供用电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运行、调试以及维修,主要课程包括了供电技术和相关的实习等。

通过对以上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让专业的培养计划更具目的性,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理论、实践与工程训练的三者结合,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体系,提高自身的技术要求,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3.2合理变革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目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内容学习中,涉及了大量抽象和结构复杂的电气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换成形象具体的图象,通过图象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另外,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应用情况,从而加深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现场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本专业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3班级导师制的落实

班级导师制的落实,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品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制定专业的就业规划,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