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例6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今无论是发电装机总量还是年发电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装机量与人均年发电量都远远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工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特高压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构建智能型坚强电网的概念与目标,为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相关的机械、材料工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3]河南省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电力输送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的自动化水平”与“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站辅机以及中高端电工专用设备,风能、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现如今,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电力工业必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事实表明,高质量的电能供应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而这正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根本使命与发展前景。因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紧密跟踪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力争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的电气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输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筹建,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科发展的水平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力量,编制了偏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数年的建设,并且与21世纪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于2008年对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细分,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并且该专业在师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都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电本色的回归,推动了对相应课程体系及专业定位的思考。虽然近几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专业基础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很薄弱,实验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很有限,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仍需且必须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气制造企业及各工矿企业从事与电气相关的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一种复合型创新人才。[4]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增减几门课就能做到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以强电课程为主,渗透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透彻理解相关的课程及经受实践的检验。

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电气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着重突出“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依据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强电特色,并且结合电力发展前景与现有师资力量,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二是紧密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保持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四年不断线;三是强化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保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四是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注重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细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强电特色,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

1.课程体系的改革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专业结合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内容,专业的特点为“强弱结合、适当偏弱”;新电气专业的特点转变为“强弱结合、强电为主”,专业课程的口径相对变窄。新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再是电气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区分,而是电气专业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方向的设立。由此考虑把原来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改为更符合新电气专业特点的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的理论教学在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能够小于2500学时,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内容的优化新的课程体系在强电专业“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础”的要求,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4%。在实现了同一专业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完全打通,专业主干课程也基本相同,而专业方向的不同只体现在专业课程中的非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基础上,[1]新课程体系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对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还突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突出强电特色,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弱电控制技术在本专业领域内的运用。按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特色显著的课程模块作为任选的必修环节。另外,按照“拓宽”与“加深”的原则,开设总数达到19门的二级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5~7门。按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了跨专业选修课与全校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修习约6门课程。

3.授课时序的调整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计算机教学、英语教学不断线,科学分配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与学时。(1)保持计算机教学不断线。计算机课程按照教学次序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组态技术”、“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EDA技术”、“可视化程序”、“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2)保持英语教学不断线。建议取消“专业英语”课程,增开双语课程教学。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电路”、“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3)科学分配各学期的课时量。如第一、第二学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量;第四学年学生因社会实践、找工作、考研等,学习效果下降,此时可以突出计算机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课程的强实用性平抑学生的浮躁心态,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环节,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包括实验条件的完善、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验教师的素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组成,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由线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全方位的内容体系。[5]

1.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C++语言、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信息检索、相互合作,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由核心专业课程与部分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如“电机设计”、“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的课程设计构成。

2.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由校内与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校办工厂组成,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贵州飞机制造厂等,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多来自于工程实践。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题目陈旧、知识面过窄、实验条件较差、学生支差应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现阶段可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期抽查考核,组织讨论,询问学生等;对学生加强考勤,不定期考查,组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等。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三是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到实习或工作单位做设计,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037-02

1 电气工程的定义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经不单单只在传统定义的范畴之内。21世纪的电气工程涵盖了绝大部分和电子、光子相关的工程行为,涵盖面大幅度增加,电气工程的从业者也应该顺应时展,创造出满足科技进步的先进科研环境。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的要求

学生应该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层面问题。熟练的掌握操作机电一体化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掌握基础的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熟练掌握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电学与力学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并且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具备科研能力。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分支

4.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此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重点专业,主要做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培养国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部级重点学科。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电业局、发电厂等大型工厂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制造行业,还可以进入各大高校从事理论工作。

4.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是部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在工厂做设备维护,或者做相关电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4.3 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多种电子技术相结合的现代电气技术,此专业旨在大规模的培养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信息处理等工作。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行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专心于理论研究。

4.4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极具特色的一个专业。此专业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相结合,电气和电子同时具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优秀的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可在电子、通讯、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工作,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5 影响电气工程的因素

5.1 信息技术

百度百科上,信息技术被定义为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气工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气工程的不断进步,而信息技术发展得越迅速,电气工程也就有了越先进的技术依托,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相依相存,互相影响,推进了科研工作向前发展的脚步。

5.2 物理科学

固体电子学是曾经并不发达的电气工程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推动者,而在如今科技手段先进的21世纪,电气工程仍旧和物理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如此,电气工程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创新型的探索,未来将尝试进入到生物系统领域。

5.3 变化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设计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必须学会迅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具有丰富的创新意识。

6 自动化

百度百科上讲,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科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包括力学、化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掺杂使得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广泛,不仅应用在控制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更能够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人手进行工厂作业。随着时代的进步,自动控制理论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艰难,在21世纪,自动化逐渐被划分到了计算机和数学的研究范畴里。

自动化技术能够按照输入的指令进行自动作业,节省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际上,自动化程度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方面,强电大多数是大型的电厂,以及制造大型机器的工厂。相较于强电,弱电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电器,所以比强电的就业面相对宽一些。但是无论强电还是弱电行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

1)认真学习课本知识,不能只注重实践而轻视理论,一定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缜密的理论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2)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比如电子工程和弱电的很多专业相接近,就可以在本专业的学习结束之后学习一些电子方面的技术技巧,扩展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电子工程,机械也是和电气工程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有益于以后工作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取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的束缚,而是应该自己动手去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成小型的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到一起去二手电子市场选购一些经济实惠的电子物品,通过对电子物品的拆卸和组装来进行设计与研究。这种团体实验室的研究方式不仅节省了实验成本,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不同思想的沟通,全面的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4)多多关注业界资讯,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8 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对专业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才能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道路,端正态度,认真的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实践工作中取得成果。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习中,应该追根溯源,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清醒的认识专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好发展计划,勇于创新,迎接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王锡凡.电气工程基础.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3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main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work process is introduced to the electrical training course, and boldly practiced in electrical courses. Through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can be verified.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电气类实训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project teaching method;electr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05-03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 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 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 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 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 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

3 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人才教育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13级学生在大三学生毕业实训中进行推广,并经过严格的成绩评审,大部分学生实训成绩合格,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整体就业率达到了98%,较12级学生就业率整体提高了6%。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中,企业对人才的操作技能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则需要高校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积极的培养。在上文中,我们对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类实训的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其通过对现实工厂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具有着较好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生产性实训课程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102-10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 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树干, 业务单位是树枝, 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 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主导产品 (服务 )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电气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该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该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 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 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5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project teaching method;electr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05-03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部分非常关键。本文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针对电气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和尝试。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1.1 定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该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1.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电气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控制线路设计、线路的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查找及排除等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电气原理、材料处理、安装工艺以及各种控制电路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在电气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文以电气自动化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实训教学中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它以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结合液压与气动、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基本指令、应用指令、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电路等可编程序控制器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案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制造、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强化实践,重在应用”,针对PLC课程,结合图1所示实训理念,在同企业实际应用密切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在典型设备控制线路、职业道德、技术文件编制、环境保护以及安全生产等为重点的基础上将实际项目作为工作开展的载体,通过任务训练方式的应用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积极将学生作为工作开展中心,对实践性、开放性以及职业性的要求进行充分体现:

第一,在任务思想、项目驱动的前提下,在充分结合学生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教师同学生一起实现对课程的开发,并在工作现场对电气控制设计、调试以及安装等过程进行再现。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实训过程的重要主体,通过对操作环境的良好模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能够为具有良好职业化特征的培训进行接受,积极强调学生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学生高技能以及高素质的良好统一;

第二,在课程建设中,按照企业车间管理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进行建立,在对多类型教学手段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在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进行参照的基础上安排专门教师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及课程质量标准进行制定,以此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

第三,以双师方式进行授课,并由专兼教师以分段的方式对课程的考核以及教学工作进行承担,定期做好总结,以此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完善。(图1)

2.2 实训教学流程

在本课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以及组织都是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规律,在联系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质量中所规定的技能以及知识点为依据,在经过前期准备、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电气设备维修等过程后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以及整合。在课程中,根据难度的不同对5个不同难度的项目单元进行了设计,在入厂培训、电气线路测绘、典型设备维修调试以及线路设计等内容为主体,将该课程设计到的技能以及知识进行了涵盖,包括有生产车间管理规范、安全用电要求、复杂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企业文化、线路维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可以说,通过该种学、教以及做几者之间的积极融合,则能够对实践训练以及理论学习进行良好的贯穿以及融合。该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流程详见图2。

2.2.1 教学内容

在课程开展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本课程中,在对内容进行选取时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设计以及典型工作内容要求,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技能以及知识,通过科学分类方式的应用对不同项目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在单元教学内容中,其根据不同项目内容的设置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电路以及电力拖动基础知识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内容主要是按照图2所示顶岗实习流程,对学生进行模拟入厂培训。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培训主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以及情况的介绍,对安装用电、电力工具以及电工技能的应用进行讲解,包括有室内照明线路、导线连接工艺等等,通过同学生的沟通以及总结进行知识的获取以及提升;

第二阶段,内容为C616普车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师傅,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讲解以及识别、车床控制线路检查方式等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有电气元件的检测及电动机装置制作、C616控制线路装调、交叉点评以及班组总结分析等;

第三阶段,内容为CW613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装调。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班组长,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规范分析典型环节以及调试记录编写相关内容的讲解,内容包括有控制电气线路分析、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等线路装调、电路故障检修以及交叉点评等等,在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以班组的形式对上述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以及总结;

第四阶段,XA6132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调试。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企业的车间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项目流程原理、电气纸质绘图方式原理以及线路故障排除相关知识的讲解,内容包括有铣床原理图、位置图、项目进度表以及接线图的绘制,铣床安装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等,在该内容中,同样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知识内容学习完毕之后由班组进行总结分析,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叉点评;

第五阶段,为用户制做低压配电柜。此时,教师的角色即是项目的甲方代表,主要负责对学生的项目运作流程、相关标准制作、交工文件制作以及技术协议书制定等进行讲解,包括有协议书的编写。项目进度设置、原理图绘制、位置图以及接线图的安装等,并由学生以班组的方式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内容中,不仅学生的知识获取具有着科学的循序渐进过程,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也一再发生转变,在同企业实际项目密切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2.2.2 教学组织安排

同以往较为传统的案例方式教学不同,在该教学方式中,其中的不同项目单元都是具有较强真实性、且较为完整的工作任务,在对工厂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工段、班组以及车间的三级管理,以此在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对学生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规范的能力进行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进行培养。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首先需要完成任务的接受,在接收到任务之后,则在对任务目标、任务要求进行积极联系把握的基础上对完成本次任务的要求以及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消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其次,要做好方案的制定,并做好电气图以及不同类型元件清单的绘制;再次,则需要按照任务要求对其进行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调试之后,则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验收以及评审,并对交工文件做好准备;最后,在相关文件准备完毕后,则可以将其进行上交,并联系整个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上述流程可以说是项目单元教学中较为基本的工作流程,在进行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的学习时,需要严格按照该系列任务进行获取以及完成,并在对任务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对学习以及工作间的融合进行了体现。

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对该课程进行学习时,其目的不仅需要对低压电器技术进行掌握,还需要在任务操作的过程中在维护、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工作开展中对自身掌握的电器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此对学生控制系统安装、维修以及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在不断地学习以及验证过程中对该类工作的程序、要领以及方式进行掌握。在这里,我们在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一系列具有真实性、实用性特征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即学生首先接受任务,在对任务要求以及目的进行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方案的制定。之后,则完成列元件以及电气图清单的绘制,根据其中要求做好安装以及调试工作。在完成设备的调试之后,则可以对其质量以及效果进行验收以及评审,并做好交工文件的准备,最终进行该文件的交付以及总结,保证学生在面对任务时都能够严格按照该流程对任务进行完成以及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通过该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良好的提升以及培养,对学生综合全面能力进行积极的提升以及发展。

2.3 实训考核

在该改革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技能、知识进行了重点的考核,且非常重视学生面对任务时的能力以及素质。考核内容方面,其根据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技能考核、电工技能鉴定以及理论考核这几个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果学生在上述内容中有一个项目没有考核通过,那么该门课程的成绩则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补考时,学生仅仅对考核过程中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考核即可。而当学生以上三个考核项目完全通过之后,课程则评定为合格。成绩比例方面,技能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技能鉴定占课程总比重的40%,理论知识考核占课程总比重的30%。其中,在课程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基础理论、操作技能以及装配工艺,其中,基础理论占据课程考核项目的60%-70%,装配工艺以及操作技能占据30%-40%。操作考核中,其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类,即工艺功能、安全文明以及技术文件,其中,工艺功能占操作考核项目的50%-60%,安全文明占20%-30%,技术文件占20%-30%。技能鉴定方面,则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通过,将不对其该部分的成绩进行计算。

3 结论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压电气设备测试;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启示

从近几年学生就业岗位以及反馈的信息来看,很多学生反映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到企业去没有用,刚分到单位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岗位都干什么工作,岗位标准包含什么内容。当然,这与原有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有关。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学体系就要不断变化以适应现阶段工业企业改革新形势的需求。

作者长期从事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中主要进行《高电压技术》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因此,就该门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其中的体会和想法与同仁相互交流,以期诸位多提意见,共同提高。

一、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课程对应岗位的职业标准

由专业团队教师深入铁道供电企业和供电企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班组生产一线,深入调研,了解企业中对于本专业设置的所有岗位群。对岗位群中每一个岗位的名称、对应的课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职工在各岗位中实际的工作职责、安全规程、规定,岗位工作内容等。了解电气试验员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

根据电气试验员工作岗位所做的真实内容,总结出学生需要进行这些技能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能力目标。从培养学生达到胜任该岗位应具备的方法能力、知识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再进一步分析要掌握这些能力,应该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授课过程中就着重加强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讲授。《高压电气设备测试》作为电气试验员职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供电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确保在学校教学实施的安全和可靠性,就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规程文件《GB50150-2006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交接性试验规程》、《DL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电气试验部分)》等相关行业安全规范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试验的安全措施进行分类分项整理,让学生在试验前就要牢记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三、对电气试验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剖析

经过前期的岗位调研,了解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掌握不同职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电气试验员在本岗位日常进行的工作任务或工作内容,对各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认真剖析,确定其中有典型代表的工作任务,称之为典型工作任务。经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交流、沟通,总结出电气试验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确定岗位职业标准

确定国家职业标准中对该工种的相应职业标准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对电气试验员岗位的职业标准都有详细要求和说明,规定了电气试验员岗位的应知应会内容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操作。教学团队要做的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考取中级电气试验员资格证书。结合西铁院实际情况,高职学院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前应该考证,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维修电工证和所从事岗位的中级工证。

五、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工作情境

在企业,员工每天在本岗位中进行的实际任务有很多,但是要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一项工作任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将每项工作任务转化为工作情境,各个情境之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将各个情境连在一起。各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相并列、包含或者递进等关系。

六、实现工作情境到学习情境的转化

工作情境到学习情境的转化,就是要将企业管理生产过程及对员工考核的思路应用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学习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快速进入角色,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用工之间的“零接轨”。为企业降低培训费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材、教师独角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电气试验员的岗位标准及职责,以及日常进行电气试验的生产性文件如变电所工作票、电气试验原始记录、编制好的实验报告、电气设备图纸、试验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及原理接线图等,引导学生如临其境,深入了解本岗位职工的生产环境及工作内容,这样在学生学习中,他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按照企业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去学习、去操作,将自己的动作与标准规范作比较,加深学生的标准化作业意识,提高劳动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八、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按照现场电气试验员岗位日常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要进行牵引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绝缘子和母线等各种高压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项目,按照《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每一项实验项目有实验步骤及标准值,学生掌握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后,分组制定试验计划及任务安排,在高压电气设备实验实训中心按照安排进行试验,教师按照“电气试验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定,全程跟踪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步骤与每一步的标准进行比对,综合评分。最后得出学生学习与实做的综合评价成绩,以此作为每一项目的得分。

九、结论

正是因为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按照电气试验员岗位的职业标准及规范去做,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基础理论及职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准车间”的环境下以“准员工”的身份学习,实践操作技能也是按照现场试验标准去做。既保证了人身及设备安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在西铁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高职学生中使用后,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教与学的过程都是在企业制定的标准规程下进行的,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也非常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电气试验员.

[4] 电力行业标准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