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论文范例

电气控制论文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1

1电气自动化

在我国电气工程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作为一项新兴学科,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具体设置自动化控制时,需要使其生产工艺和产品进一步满足电气自动化发展需求。在具体设计自动化控制时,需要对其机械和电气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确保能够使其电气自动化,实现更高程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在设计自动化控制时还需要有效提升设计成品质量及其外观,确保操作简易性,在选择电子设备是,尤其需要对其加强重视。在具体进行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设计原理主要是通过进行不同电子设备的有效连接,使其技术工艺能够在不同设备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功能共享,同时,科学应用微型电脑实现有效互动,使其现代设备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性化,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条件。

2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2.1应用特点

2.1.1便捷性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础性价值。在系统内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其生产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现代人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1.2广泛性

在现代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自控制系统的有效研发,研发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普及性,无论是工业生产设备,还是日常生活用品中,都在一定程度内体现了电气自动化。

2.1.3高效率

在我国目前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应用该控制系统,能够使传统生产时所存在的不利因素得到有效克服,可以在很大程度内提升社会生产运行的有序性。

2.2设计内容

首先,在开环控制内,控制装置及其受控对象之间只存在顺向作用,该控制系统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总共在很大程度内简化控制过程和系统结构化,但是防干扰能力普遍较差,控制准确度也无法得到科学保障。相对于开环控制而言,闭环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向作用,同时还可以显示控制被控量的整个过程,闭环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甚至消除,相关工作人员在保护振荡设置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闭环系统作用。最后,在发挥反馈控制和和和控制的调节作用与控制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需要系统被控量发生变化时才能实现有效发挥,而且受控对象被控量很难得到有效实现。

3系统操作方式

3.1集中式监控

在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该为控制模式要求利用一类处理器有效整合系统相关功能模块,并对其进行科学调试,如果内部涉及过多任务量,都会在很大程度内束缚限制系统处理速度。与此同时,如果全面监控所有电气设备,依然会在很大程度内迅速降低主机原有冗余,如果盲目增加电缆,都会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成本,引入长距离电缆时也会出现一定量的干扰,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消除,无法确保系统运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2现场总线监控

该方式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其运行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确保系统设计具有更高程度的针对性,但是如果要对其进行合理完善,就必须科学创新线路设计,严格基于间隔大小和具体运行状况全面进行设计规划。就具体应用而言,总线监控能够使其系统设计成果实现更高程度的针对性,同时,使其不同间隔操作功能实现更高程度的多元化,能够基于具体间隔状况科学设计工作方案,全面融合远程监控模式所具有的所有优势。与此同时,科学应用该类控制手段能够对传统建设过程中较为繁杂的模拟量变送器和隔离设备进行有效缩减,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在现场安装关键性设备,保证大大缩减设备安装和电缆控制工作量,有效减少成本投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不同装置功能的独立性,同时应用网络设备进行有效衔接,由于网络组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确保能够更为可靠的操作控制整个系统,即使是出现装置故障,也只会影响对应部件,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基于此,在我国供电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现场总线控制是其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3.3远程监控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过程中,科学设计远程监控能够对其控制系统相关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图形化控制,进而对设备工作数据进行有效收集,确保设备运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远程监控方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节省安装程序,同时有效降低成本投入,材料使用量也相对较少,确保系统运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使其具有更为灵活方便的整体组态,但是在具体应用远程监控方式时,线路所具有的通讯速度普遍较低,在小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科学监控固定范围,无法有效应用于范围较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内。

4系统具体应用

4.1智能化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科学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确保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运行效能。基于此,在我国目前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内避免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使其产品精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保障信息技术。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使整个电气工程初步形成智能控制网络,进而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4.2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应用

在我国目前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分散测控系统通过科学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使其分散测控系统进一步实现分层结构。在完成分层结构设计之后,能够对电厂内各个区域具体受热状况进行有效收集,确保能够及时明确设备故障,进而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电信自动控制系统的科学应用还可以传播有效监控整个发电流程,获取相关设备运行具体参数,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确保设备工作台数分配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4.3汽机电液调节系

在我国传统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使用液压控制系统实施汽机控制,但是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各项技术均实现了有效创新和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电液转换器,电器元件,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方面实现了科学有效的创新发展,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使电功率,转速以及调节及后压力实现联动控制,科学完善阀门管理和接应力启动功能。

4.4发电机监视保护

汽轮发电机如果要确保对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机械具体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化查询,就必须确保在机组整个运行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仪器调控,顺势消除系统内部相关弊端,对其事故的产生进行合理规避。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生产汽轮发电机组过程中内部单机容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全面提升,在后期开发监视保护仪表时,需要进行机械参数的有效添加,其中,具体包括偏信度,轴承盖振动,轴向位移以及转速等,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全面发挥机组联锁保护功能,对现场保护监视信号进行精确感应。

5结束语

在现代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使其电气工程发展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市场化和创新化,有效推进我国现代电气工程建设。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常存在集中式监控,现场总线监控和远程监控三种操作方式,相关工作在进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操作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电气工程控制系统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推进现代工业建设,为我国现代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大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更高优势。

参考文献

[1]彭绍峰.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J].南方农机,2017,48(09):76-76.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2

1.重视管路敷设作业以及电线穿管作业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管路敷设施工时,要重视对材料的检查核实。确保各种材料必须有合格证。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以及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管路在进行内外防腐后,还需要在其外壁另外刷两道沥青漆处理。同时,还需要注意穿管作业的施工控制。施工人员必须要确保电线护口位置以及管口的外观完整,要先进行检查,核实后再进行施工。此外,还需要确保配电柜内部导线线路整齐且规范性排列。进行安装插座施工时,尤其需要注意确保PE线与N线连接的正确性,并做好套管封堵处理工作。

2.重视施工审查工作。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施工审查工作。就以是否具备安全电气这一问题安排专人针对电缆竖井、电气设备基础等关键施工环节进行详细评估与审查。此外,还需要注意审查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后期扫尾工作时是否会影响已经安装完毕的电气工程的运行质量,以此保证各专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能够配合与交叉进行。

3.重视各类管线的预留与预埋作业的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提前需要预留一些暗敷线路以及一定的孔洞,这是为后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导管管线的敷设做准备。因此,必须重视对这一作业环节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控制:其一,在预埋预设管线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硬塑料材质型的线管,针对这类型线管,必须确保线管接口位置的严密性。且需要选择锁扣的方式连接这一部分的线盒与线管;其二,针对需要埋设入楼板内部的线管来讲,埋设的有效深度需要控制在15毫米以上,且其埋设的位置要选取底筋与面筋的中间位置;其三,以上所述各项作业完成后,就需要进行验收工作了。在这一环节,需要待建筑工程的监理以及工程项目的业主方共同验收,且确保工程合格后才可以将此项目工程作为隐蔽工程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做好这部分隐蔽工程后续管理工作,最好安排专业人员接管。

4.重视施工验收工作。

不仅工程竣工需要验收,工程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验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的检查验收工作,对于那些外观存在明显损伤、工作性能明显低下的施工设备坚决不予以进入施工现场。要确保施工材料合格、施工设备三证齐全,即保修证、检验合格证以及出厂合格证。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涉及到消防材料的检验入场问题,除了做好常规检查外,还需要向相关消防部门上报,予以专业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主要是施工验收。可以是分段工程,也可以是全部工程。在这一阶段,进行施工检验验收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对建筑工程已完工的电气施工工程进行试运行,评估电气工程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如若在试运行中电气设备存在任何安全性以及技术性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直至验收合格。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的对象主要为工程项目的主要电气设备。建筑电气施工不仅要注重设备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整个电气系统操作运行的可行性。电气施工的主要对象便是用电设备,对用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控制需要从照明灯具、开关插座以及配电箱等三方面着手。

1.照明灯具。

照明灯具在进行安装施工时可能出现的施工安全问题有:位于螺口灯头的相线与端子错误连接,将端子与零线进行连接,一旦通电,就会造成人员电击伤害。因此,在进行安装灯具时,要准确掌握灯具线路连接的要求,并提前审核图纸中标注的位置,再进行施工,避免施工安全问题。

2.开关插座。

电能传输的总控制装置便是开关,而插座则是电路连接的中间介质。开关与插座二者共同存在于建筑电气系统中。安装开关也可能出现安全问题,比如因安装不当,电源开关线盒的埋设深度过大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天气潮湿或者高温开关就会加快腐蚀。安装插座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线路连接不合理,最常见的便是地线、零线与相线连接错误。这些施工错误一旦形成,虽然可能只是极小的问题,但影响后果却非常严重,不仅会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还会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因此,在进行安装开关与插座时,要确保各项线路准确连接,同时注意建筑室内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对插座、电源开关的影响,必要时可以使用保护盒进行防范。

3.配电箱。

配电箱,顾名思义,就是为建筑正常使用分配电力,是影响建筑投入使用后供电的主要设备。在配电箱施工中,可能出现不按照图纸规定的方案进行安装,比如:防腐不彻底、标高不明确,而最为严重的便是施工人员安装完毕后,并未进行常规调试便开始正常供电,引发用电安全事故。配电箱的安装要以电气图纸为主,并根据箱体标高、坐标尺寸进行安装,确保施工安全。

三、结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3

在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都能够发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含着多种学科内容,例如控制学。从字面的理解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借助一定技术手段的实施,完成人工智能的机器操作目标,并且解决一些人力不能完成的问题。在较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中,智能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在各个社会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电气工程领域,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较好的自动化控制,经过了较长时间实践,应用了多方面的电气工程内容,才得出了较强的实用性结论。因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术语属于高端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否则将影响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发挥。在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实践应用中,极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速度,较好改善了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降低了工作成本,减轻了工作压力,实现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

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免去了控制模型的建立

在电气工程的传统工作中,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实现必须有控制模型的建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被控制对象往往需要十分复杂的动态方程,这就影响了精确效果的获得。由此,在设计对象模型的环节中,经常会遇到无法科学预测、无法准确估量的一系列困难。然而,智能化系统的出现,使这些困难得到了较好解决,极大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于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也实现了较好的控制,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器的准确性。

(二)实现了便捷的电气系统控制

智能化控制器的实际应用实现了更加便捷的电气系统控制,随时都可以完成对系统控制程度的有效调整,极大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工作性能,是对自动化控制顺利实现的进一步保障。从这一项优势中就可以看到,和传统的自动化控制器相比较,在任何条件下,智能化控制器都具有更加完善的调解控制功能,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实践应用中占据优势。

(三)实现了一致性的智能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中的数据处理环节,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实现一致性的智能化控制,很好解决了不同数据的处理困难。而且,在自动化控制的标准执行上,即使遇到陌生的数据,也依旧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准确度的估计。但是,如果发现智能化控制器在实际的应用中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一定要全面排查工程的各个细节,细致地进行分析,不能盲目的否定智能化控制技术。

三、智能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系统病因诊断

在电气工程诊断工作中,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段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虽然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但是也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病因。在电气工程工作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如设备、数据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不可能避免的,采用传统的人工诊断办法不能确保病因处理的及时性,而且处理效果也不佳。但是,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化控制工作的诊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定时检测诊断应用,有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优化

在电气工程发展中,传统的工程设计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多次重复的实验操作和改良,而且,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还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中。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做到全面的考虑,经常会漏掉一些具体的问题。所以,一旦发现复杂问题,很多情况下都不能做到及时解决。而智能化技术的出现,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设计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完成,也可以借助于相关的软件完成,既保证了设计中数据的准确性,也实现了设计样式的丰富化,更能够做到对复杂问题的及时处理,较好保证了自动化控制的稳定性。

(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控制环节,能够很好的实现整体性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的主要控制工作是借助于三种手段实现的,一是模糊控制,二是专家系统控制,三是神经网络控制。运用这三种控制手段,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效率,使远距离的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增强了对电气系统的运行反馈。特别是神经网络控制,能够实现算法的反向学习,在信号处理方面得到了较大应用。

四、结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4

1.1线路

线路上的质量缺陷主要是导向连接不规范、不合格,电线管敷设不符合操作过程,管线预埋失误,线路安装色标不合格和安装误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线路方面的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建筑日后的使用。

1.2配电设备

配电设备安装不规范也是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比如,未遵照国家相关规程标准铺设,设备面板、电气插座等质量不过关或者不符合相关要求,室内室外电气线路铺设不当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配电设备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埋下安全隐患,进而威胁人们的安全和建筑安全。

1.3其他方面

在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其他方面的质量缺陷多种多样,比如灯具、排气扇、空调、通风口等安装不符合建筑要求,电缆、电线、管道铺设方面存在漏水或漏电等安全隐患,线路铺设、选择不符合建筑规定,接线和插线等不满足要求。这些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多样,它们会严重干扰使用安全,并且安装质量也令人堪忧。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后续使用。

2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针对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出现的诸多影响质量的问题,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从事前准备、事中控制到事后验收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减少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为建筑的后续顺利投入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效保障电气的正常应用,高效服务生产生活。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作为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要从3点入手:①提升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施工水平,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升级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施工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开展工作,自觉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自觉提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除此之外,要保证施工现场至少有一两名高水准的技术指导人员,跟踪监督施工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和质量情况,确保施工可以顺利完成。②控制构建质量。作为电气安装的基础工作,构建本身质量就要过关。在采购验收环节中,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在构建投入使用后,要现场监督验收使用情况,确保其符合操作规程。另外,对于质量不过关的构建要予以停用,并追根溯源,从根源上解决构建质量问题。③合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强化质量管控效果。在技术方面,要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人员的设备使用检测技术等方面入手;在流程方面,要跟踪监督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后续要建立严格且完善的考核制度,确保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能够充分为质量管控工作服务。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策略主要从以下2点入手:①在管控工作中,要积极推行并落实责任制,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质量管控。对于不同的安装工作,要重点监控问题频发区域,坚持贯彻落实责任制,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比如,安装工程项目部的经理要带头明确责任制内容,并从自身开始,将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促使他们在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个人做起,为质量管控工作服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遵照承包合同的要求,在相关规范指导下,以降低成本、保质保量为目标,强化项目工程管理。对责任制的落实和失责的追究,要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做到奖惩分明,让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各尽其责,为建筑电气工程安装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②要杜绝以往电气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比如电线、导线敷设连接不当,配线、插座、灯具、通风设备等安装不合格等。事前要积极组织施工人员深入了解施工设计图纸和现场施工安装情况,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科学、合理地设计电气线路,采取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实现跟踪监督,使用合格的安装材料完成施工。在施工完成后,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对于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差、偏差等,要做好补救和调试工作,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效果。另外,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验收各类成品、半成品,保证其质量。在处理不合格产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返工处理或者废弃,避免其影响工程质量。

3结束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5

在项目中进行造价控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想要达到造价目标因而针对造价达成所涉及的全部花费加以有效的管控。对于项目来说,其在最初的决策与设计环节,对于投资占据了最为关键的影响作用,而在实施环节影响作用则相对比较弱,因此实施包括决策与设计环节在内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效果必然更为显著。然而全过程造价管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没有考虑项目投运以后的运行与维护费用。电力工程项目不但资本与技术密集,资源消耗量大,而且运营期长,管理复杂,因此更有必要实行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

二、电力工程造价如何实现全生命周期控制

1.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概念

全生命周期即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也就是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更新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是指建设项目从建造、运营、维护直至拆除的全部折现后的货币成本。为了使全生命周期内工程造价最小,对造价形成过程的所有费用采取严格的计算、调节、监督、发现偏差并纠正的一系列活动,即为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可分为前期策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维护四个阶段,也可以将设计、施工合称建设期,而分为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维护期三个阶段。以电力建设项目而论,项目前期成本占7%~12%,建设期占27%~28%,运营维护期占60~66%。这进一步说明重视运营维护期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2.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面临的问题

虽然二十世纪末我国就开始关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然而对这种管理模式的研究不多,应用更少。问题在于对于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相关理论与模型不完善、数据采集与管理不足等。目前,尽量节省建设成本仍是相当普遍的认识,前面已经分析了适当提高建设成本可以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与模型的不完善,加上缺乏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在项目前期很难准确估算投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即使按照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方法进行控制,也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到头来还是无法避免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幅攀升。

3.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方法

在现有全过程造价控制基础上,应加强项目前期规划的深度,提高投资估算的精度,例如建议书阶段投资估算精度应控制在+30%以内,预可研阶段投资估算精度应收窄到+20%以内,可研阶段投资估算精度进一步缩小到+10%以内。设计阶段必须注重技术与经济的结合,造价管理人员应参与设计全过程,在充分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设计限额;尽量采用典型设计,以缩短设计周期。招投标阶段应重视招标文件与合同的编制,确保文字严谨准确;合同价款是招投标工作的核心,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虑物价影响,须加强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系统软件配置等环节。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涉及各参建单位及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因此应建立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以确保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可以顺利实现。

三、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方法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现以某110kV变电站项目为例说明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方法的应用。该变电站计划2011年9月开工,2012年8月建成投产。前期经可研确定了系统方案和建设规模,远景规模为容量3×50MVA、电压110/35/10kV有载调压变压器,其中110kV进线4回,35kV出线12回,10kV出线24回;当期安装1台50MVA变压器,110kV进线4回。由于站址近海,属四级污秽区,采用110-A3-3半户内典型设计方案。站址占地3278m2,1栋2层综合建筑面积1400m2。投资估算见表1。招投标时以合理低价原则选择设计、施工单位。经过设计修正,主变采用2台50MVA变压器,当期1台,规划110kV进线2回,站址占地1860m2,建筑占地442m2。为了保证设计质量,甲方指派专业工程师全程跟踪参与设计。严格执行限额设计并进行了设计优化。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和造价控制程序,通过组织、经济、技术措施控制设计变更及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等事项。2012年6月竣工,由于土建施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造价发生了一些变化。运营维护阶段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目标前提下,制定运行维护方案。保修期后的维修保养采用招标方式进行。由于变电站还在设备寿命期内,未确定寿命结束后是拆除重建还是维修更新,若拆除可回收60余吨钢材及其他材料。

四、结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6

1.1电气工程自动化模型得到了简化。

通常而言,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达到智能化目的之前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除此之外,在模型建立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到很多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模型的参数。鉴于此,通过模型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归纳的说就是通过相关的动态方程来控制和反馈数据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是无法保证在数据传输的期间不出现意外状况来影响数据的传输以及反馈,这样一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了,使得理论结果与现实实践之间出现偏差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会导致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然而我们通过实践得出,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非常有效的跳过设计与建立模型这一环节,可以实现调节的自动化,从根本上降低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那些不可控制的客观因素发生,提高了控制器的精确度和自动化的控制效率。

1.2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统一。

传统的自动化控制器一般地说都是就某个模型对象来加以控制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对于单个的模型控制效果良好,但是无法统一而全面的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不同的模型之间各不相同。然而智能化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就可以有效避免模型设计的这一环节,因此无法控制模型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就不复存在了,这不管是对于指定的对象或者非指定对象都能够保证控制上的一致性,从根本上确保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统一,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控制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1.3有效控制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

前面已经讲到,智能化技术能够控制和反馈对电气工程中所有设备的数据,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和鲁棒性变化等参数来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程度实现自动调节,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了重新建立模型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在第一时间来处理因客观因素以及预警自动化控制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这样及时的处理和高效的警惕大大降低了风险,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有效控制。

2、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就目前而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主要应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模糊逻辑与控制。

一般地说,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都会含有一定数量的模糊控制器,它能很好的代替PID控制器。就目前而言,模糊逻辑的控制主要有M型与S型两种应用类型,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控制器都有各自的规则库,又可以叫做ifthem的模糊规则集。其中S型控制器的规则为if。X是G,y是H,则W=f(X,Y),这里所说的G与H指的都是模糊集,下面分别对这两种应用类型进行介绍。M型控制器主要由模糊化、知识库、推理机与反模糊化这四大部分所共同构成,主要用于实现变量的测量、量化、模糊化的目的,其隶属函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知识库主要是由语言控制的数据库与规则库两个部分,其开发方式是将专家知识与经历置于控制及应用目标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模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神经网络的推理机与模糊控制器对其加以操作;推理机同样也是模糊控制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很好地模仿人类决策与推理模糊控制行为;反模糊化主要用来量化与反模糊化,它包括的技术种类也比较多,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当属中间平均技术与最大化的反模糊化这两种了。

2.2优化设计与诊断故障。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产品通常都是依靠实验或者传统手工检验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所得方案往往不是最优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电气工程产品开始更多的选择使用CAD来进行设计。这样大大减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渗透智能化技术,可谓是如虎添翼,使其设计质量与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专家系统的设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如此,智能化技术在优化设计还体现在遗传算法方面。众所周知,遗传算法是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比较先进的计算法,其最大的优势之处在于计算精度高,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得到了亲睐,而且在其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故障和它的预兆在电气工程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具有不确定与非线性的特点,这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困扰。

3、总结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7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部分会计人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习惯于手工会计工作模式,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能熟练的运用电脑处理会计信息、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已经不错了,完全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导致其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整体电算化程度水平不高,但多数大中型企业都采用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使得电算化所具备的高效率是无效的。

1.2没有遵循职权不相容原则。

职务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是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原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发展,系统岗位多数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中统一执行。这样一来,企业会计人员减少,但一些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被分离,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之间牵制的效力。若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时,同时进行数据报送工作,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还会导致他们随意的修改和操纵数据和程序,导致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受到威胁,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作案的机会,十分不利于电算化的健康发展。

1.3信息系统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威胁。

在执行会计电算化中,只有执行主体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或者突然断电等,都会导致会计数据不能被处理,会计相关业务程序无法进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软件层出不穷,软件质量和性能都会对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将会维护整体系统的安全,甚至导致会计数据全部丢失,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存放于计算机硬盘或者磁盘中,一旦这些介质受到损坏,保存的数据将无法读取,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工作,那么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失去了意义。

2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2.1强化思想认识。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应用,其改变的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存储形式以及数据处理程序等,还改变了企业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转变传统手工会计的落后观念,强化思想认识,促进会计理念和会计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企业领导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促进整个会计工作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有利于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完善。

2.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职务的管理和控制。

为确保会计核算软件安全、正常的运行,需要全面落实系统内各部门的义务与责任,将工作岗位划分为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将机构调整和组织控制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职权分离,避免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目标。虽然说计算机是会计电算化的执行主体,但是必须有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执行。

2.3严格控制系统执行主体。

计算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效果。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控制和保护系统操作和维护环境,比如设备日常维护、数据备份、防病毒感染等,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内部操作现场。在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中,应制定出定期维护的计划,进行故障分析应及时记录;在软件维护方面,保障财务软件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从而实现系统和软件操作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另外,在会计信息共享时,为避免出现泄密等事件,可以采用密码管理、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方式,在实现网络管理的同时,确保计算机所存储的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结束语

电气控制论文范文8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自动化,程序化,导致内部稽核透明度不高,难度加大

在手工做账的过程中,每个经济业务环节都有专人严格审核、盖章,重重把关,监督有力,每个环节有不合理经济业务处理都会被制约和纠正,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在电算化系统管理下,由于人员审核不全面,会计电算化自动化、程序化的特点并不能够分辨错误信息,一旦有会计原始凭证错误便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整个账目数据难保准确无误。电算化系统是特有的程序编程,财务人员很难明白系统设置,如果出现程序问题,导致系统内的会计凭证丢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电算化系统本身所有的风险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的重要问题。

(二)会计凭证存储形式变化也使企业内部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人工做账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记账的转变,会计凭证生成方式、报表的报送形式、会计信息存储方式、处理方法都得到了相应改变。在电算化系统操作方法下,发生经济业务时,会计信息录入人员与业务发生人员核对信息准确无误后由会计信息录入人员输入电算化系统内生成会计凭证,由电算化系统的程序进行审核确认,将会计信息存储在光盘中。传统的会计账薄若被修改,很容易看出修改迹象而电算化系统下的账薄如若被修改,则很难看出。所以,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要将传统的以人为控制重点转向以人、机为重要控制对象,防止篡改现象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企业安全管理形势尤为突出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监管以及账簿和凭证的管理十分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方法下,要保护好光盘、U盘等一些存储会计资料的介质,防止丢失、受潮、磁化、折叠。一旦被盗或者出现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和资料在保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电算化普及的经济发展时代,更多的黑客侵入也日趋严重,通过黑客和木马病毒对重要数据的侵入,浏览复制重要文件,导致丢失商业机密等对企业电算化管理存在巨大的威胁。

(四)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控制薄弱,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实施

在企业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下,会计记账基础化工作存在着不足,单位在此方面管理不足使企业如今在电算化系统操作下仍然无法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使其无法正常运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发展很大程度上给会计人员带来方便,减轻工作劳动强度,但增加了信息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一些新的管理上和控制上的问题,由于会计基础薄弱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管理控制不力,随之出现新的管理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一)强化会计人员职能,加强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

因为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导致信息录入人员职责与权限集中,为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条件。因此,必须加强责任划分和管理控制等措施,将系统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将会计系统中各类人员分工工作,实现各类工作人员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减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差错,制约徇私舞弊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准确性。在电算化实施系统下也要坚持好这个原则,将电算化工作部门与用户部门相分离,电算化工作人员负责进行会计信息录入与修改,不能让业务部门随便进行修改。同时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业务处理标准进行业务往来,经济业务往来与审核将由专门审核人员进行严格审核。通过职能分离的制度避免电算化体系下职能过于集中的缺陷。

(二)加强数据保管危机意识,建立建全会计档案管理机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档案管理主要在于计算机管理,光盘存储以及U盘存储还有极少数一些需要手写和打印的重要会计数据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会计资料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及时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措施,重要档案及时存档。首先,明确哪些是重要档案,应着重管理,严格限制接触重要档案以及重要机密档案人员,档案资料有专人保管,明确岗位职责,严禁借阅等行为,如需借阅需派专门机构负责人监督。在保管过程中严禁烟火,防潮、防磁等措施要切实到位,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以及灾害。其次,对存储介质尽心加密处理,每张光盘U盘进行设置密码保护,防止他人盗取,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对光盘等进行特殊记号进行管理。最后,对所有光盘和U盘中的内容进行备份处理,会计档案和会计凭证等必须进行备份,并经常进行检查,防止存储设备原件丢失,因不可抗力造成无法恢复使用而造成会计资料丢失,对于特别重要的会计资料应备份多份并在不同地方存储,以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性。

(三)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等级管理制度

在电算化使用中,明确操作使用权限,对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分别授权不一样的使用权限。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权限工作,禁止越权。会计主管具有最高管理权,对软件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负责。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原则录入会计凭证,打印会计凭证,出现原始凭证数据不符的情况由凭证编制人员负责改正。审核人员具有审核权,核对会计人员输入数据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维护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核对人员没有改变数据的权利,应交由会计部门核对后进行修改同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交由保管人员保管。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在企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性、企业经营状况所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主导地位,能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监督力度。在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监督体系中,审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审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定期审计、审查电算化业务处理方式是否正确,审计内部控制是不是健全并且有效执行,凭证附件数是否正确,根据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应解决,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

(五)加强完善领导干部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