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例6篇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1

Abstract: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makes the companies becom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therefore,do security management well and get better benefit have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many 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e articles put forward security management features,goals,methods,ideas,hoping to inspire readers i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make contribute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筑安全

Key words: construction;safety management;construction safety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49-01

1主要问题分析

1.1 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严重问题,而有关部门也未及时纠正。

1.2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

1.3 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

1.4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建筑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因为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四个阶段的任务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到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安全决策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效果检查阶段、汇总总结阶段,具体的实施流程为:计划-实施一检查一处理。

计划即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按照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参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相关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及企业总体实力等因素,制定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实施即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必须严格明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力争达到或高于制订的安全工作指标,并作出分析和汇总,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检查即建筑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安全工作难于开展的薄弱环节采取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监督的措施,力争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最终,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应及时按照工程实际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对比和评估。

处理是这四个阶段中关键的环节即对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召集与安全工作开展有关的各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总结工作中不足的方面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首要注意重点,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总结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加强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处理能力。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2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确定出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四、结论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3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安全发展理念统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中心,以严格依法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手段,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和建筑起重机械伤害等三类事故为重点,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和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实现2009年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的总体目标:全市2009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确保不突破省建设厅下达的控制指标。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管施工安全的领导干部参加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省建设厅将在今年二、三季度,与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组织对全省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分管施工安全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学习,我市要积极指派相关人员踊跃参加,确保学习成效。

2、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我局将针对施工安监执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负责人以及相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主要学习《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和部门规章,《高大模板施工规范》、《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方案论证办法》等行业技术规范,以及《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等,切实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3、组织对近两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施工、监理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责任人参加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学习。为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原则,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我局要将促发生过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格按省建设厅的要求参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学习,切实提高建筑施工、监理企业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和依法经营水平。

4、组织开展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全市建筑劳务队伍综合素质以及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我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平安卡”管理制度的实施,把实施建筑工人“平安卡”制度与工程定额、创优评优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全面开展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要严格查处无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

5、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以普及建筑施工安全法制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站等媒体舆论作用,增强全市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为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二)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专项治理

1、隐患治理范围:全市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2、隐患治理内容: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二是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到位情况;三是深基坑、高支模、外脚手架、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工程以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含顶升拆卸)等的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和组织实施情况;四是规范建筑起重机械租赁行为,强化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检测管理,全面实施建筑起重机械初始登记、安装告知、使用登记以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五是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安全防护状况;六是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防护用品使用状况。

3、加强安全巡查力度,重点巡查对象包括:一是建设规模较大、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二是事故多发地区;三是管理薄弱的施工、监理企业;四是外来施工、监理企业。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执法

1、严肃事故调查处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与其它部门协同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肃追究和依法处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认真落实政府监管职责,严厉打击无资质、超资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

3、切实执行广东省建设厅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加大对施工、监理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日常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提请予以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录入全省施工企业诚信平台。

(四)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加强层级监管。我局将执行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制度,对事故多发、安全监管薄弱地区建设局领导和事故频发的施工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对建设规模较大或施工安全形势严峻地区的施工安全生产情况,适时组织重点督查,督促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扭转安全生产严峻形势。

2、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为基础,组织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达标活动。

(五)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建筑施工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施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强化各地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资源储备,加强应急教育和救援演练,提高处置重特大施工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

2、注重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实效,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六)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

组织开展与施工安全相关的观摩、学习,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督促各施工安监站配备必要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各级施工安监机构经费、编制等问题。

施工企业必须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91号)文的要求,设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10日前完成)。为加强领导,确保实现今年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的工作目标,市建设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由建管科、市安监总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管科,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的各项工作。

各区县建设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具体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各地建筑施工企业要在4月10日前成立“安全生产年”工作实施机构,结合本企业特点,制定“安全生产年”实施方案,下发到各分公司、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并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安监机构备案。同时,各施工企业要强化对在外承接工程的分支机构和全部在建工程的管理,强化对企业和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地下暗挖、外脚手架、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含顶升拆卸)等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监管。

(二)全面推进阶段(4月10日至10月30日)。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的工作部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把“安全生产年”工作的各项要求及时、全面地传达到辖区内每个施工企业,督促其制定具体措施,并落实到每个在建项目、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要求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在建项目施工安全隐患的自查自改。

各区县建设局和各安监机构要针对二、三季度台风、汛期、高温多雨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督促各在建工程切实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中暑等各项措施;针对“五一、十一”长假期间的施工特点,适时开展节前安全检查,落实节日期间值班制度;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落实专人跟踪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严防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日至12月15日)。各部门要对本地区、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年”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检查评估实际效果。同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措施,健全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使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在此期间,各部门要组织对本辖区施工企业及工程项目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或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要责令认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切实推动各项相关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安全生产年”实施方案,加强层级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内在建工程开展“安全生产年”工作的有关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措施。

(三)丰富形式,注重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作用开展对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时报道本地区、本单位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活动所取得的成效,推广先进经验,曝光典型案例,做好舆论监督。

(四)及时总结,按时上报。各区县建设局应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年”经验、做法及存在问题,以书面及电子邮件形式将各阶段工作情况按期上报我局建管科:

1、4月10日前,上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年”实施方案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10月30日前,上报全面推进阶段小结材料;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4

众所周知,建筑业在*是个传统产业,早在1989年,我县就被确定为“国家建筑劳务基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因势利导,大力鼓励建筑业发展,确立了“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对外开拓为中心,以外埠市场为取向”的建筑业发展方向。1995年县建筑管理处成立,同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县建筑业实行行业管理的实施意见》(东政〔1995〕37号)。1997年,在全县机构改革中,增设县建筑业管理局,至此,*建筑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得到解决,*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逐步实现了由量向质的战略转变。1999年和2003年,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批转关于加快*县建筑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东政〔1999〕3号)、《批转关于*县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东政〔1999〕15号)、《关于加快我县建筑业企业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东政〔2003〕23号),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建筑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改制,实施国退民进,基本实现了资本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彻底解决了阻碍我县建筑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地位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各家建筑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县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外派劳务基地县。

(一)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2008年,我县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91.28亿元,占全省61个县(市)总量的18.1%,排名居全省县(市)第一;实现建筑业收入17.3亿元;完成外出施工产值78.2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5亿元;建筑业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8.6%;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6万多人,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但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3来自建筑业;建筑业对县财政税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税务部门统计,2008年建筑业实现地方税收1.2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总额近30%,其中合肥龙岗机械施工公司进入全县企业纳税第四名,在全县纳税前50强企业中建筑业企业占12家。建筑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显著增强。

(二)企业资质规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建筑企业数量和等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县拥有建筑业企业113家。其中总承包企业37家,壹级资质企业已达6家,专业承包企业34家,劳务分包企业42家。全县建筑业企业拥有注册资本金11.3亿元,拥有一级注册建造师108人,二级注册建造师494人,一改过去单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为多门类配套施工体系,专业化施工水平明显上升,初步形成龙头、骨干、分包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这些建筑企业资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带动了全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2008年全县完成建筑劳务输出13.6万人,出国建筑劳务5000余人。建筑业企业和劳务队伍已在全国23个省、市拓展了业务,境内新开辟了云南省昆明市、河南省洛阳市、内蒙古满洲里等市场;境外市场也有所突破,新开辟了俄罗斯、蒙古等市场。境内、境外市场逐步巩固了阵地,站稳了脚跟,并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信誉。随着在“凤还巢”和“全民创业”政策的鼓励下,建筑业从业人员纷纷返乡投资兴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经成为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猛增的重要支撑。

三、*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营造了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出台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文件。最近,扶持措施和政策更加有力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经县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即将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几大班子领导经常深入到建筑业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坚持定期召开建筑企业家座谈会,共同研究、探讨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问题。

(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是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推进建筑企业改制过程中,我们针对企业的不同情况,确定了分期分批实施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研究制定改制方案,做到既积极又稳妥,真正实现职工退出原有身份、企业退出原有性质,所有建筑业企业都已经顺利完成改制任务。在积极实施改制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化技术、资金、机制、市场、功能等竞争要素,积极实施建筑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一、二级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立足组建规范的公司组织,坚持经营者持大股,广泛吸收各种所有制资本。三级资质企业重点是通过改制壮大企业规模。结合企业改革、改制,我们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探索组建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培植建筑业龙头。结合我县企业数量较多的实际,我们主动引导企业抢抓机遇进行建筑业组织结构调整,逐步使我县建筑业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纽带、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新型建筑企业新体系。在企业内部,继续深化改革,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通过改革,企业的活力明显增强,动力明显增大,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输出兴业、规范管理,积极打造建筑劳务品牌

输出兴业一直是我县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结合前几年建筑企业资质调整,针对我县建筑劳务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我们适时组建了一批专业承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我县的建筑劳务有序输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等加强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获取资质证书;鼓励建筑劳务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定点、定向、长期、季节、与绩效挂钩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使之转变为合法的法人组织,将市场上分散、无序的劳务群体纳入法人化劳务企业统一管理,提高建筑劳务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建筑劳务企业输出务工人员的作用,扩大京皖、伟业、皖江等县内规模较大的建筑劳务企业对外输出人员的数量,积极打造劳务品牌。2008年,全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5万人,其中建筑业输出人员达13.6万人,建筑业已遍布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在部分市(县),我县建筑业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实力和信誉在逐年提高,建筑劳务输出规模在逐年扩大,建筑劳务收入在逐年增加。伴随着实施输出兴业战略,我县建筑企业在外地的承包工程数和施工产值也在逐年增加,建筑业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劳务培训、提升技能,不断培养建筑业技术人才。

提高建筑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建筑劳务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需要,更是把建筑业做强做大的需要。提高建筑劳务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劳务培训。为此,我们始终遵循“先培训后上岗再输出”的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建筑劳务培训计划,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采取岗前和岗后、送培与自培、集中与分散、复合技能与单一技能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相结合的多层次、宽覆盖的培训网络,认真落实培训资金、师资力量和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有效促进建筑劳务输出由自发性向自觉性转变,由盲目性向有序性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科技型转变,直接带动了建筑劳务人员收入的提高。从近两年的统计资料来看,我县建筑劳务收入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已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全县劳务输出人员60%的建筑劳务已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无机器的工厂、无柜台的商场、无信贷的银行”。在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建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民均等参与外界社会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我县农民素质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

(五)政策吸引、全民创业,引导建筑业从业人员服务家乡

实施“凤还巢”工程,推动“全民创业”,是我县实现富民强县战略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县购房户中有20%为城市居民多房户和新房户,其它80%为农村人口入住城市,而农村人口入住城市中有90%是建筑业从业者。同时,近几年我县新增各类车辆中有50%是建筑业从业人员购买。而且,随着“凤还巢”和“全民创业”工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从业人员纷纷返乡投资兴业,一大批建筑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从业人员投资参与县城及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房地产项目,兴建一批生产加工厂房和投资养殖业、商贸服务业。所有这些,都为我县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建筑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间缺乏凝聚力,建筑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队伍总体实力较弱,没有“航母型”龙头企业,承建大项目能力不够。

二是产业结构较单一,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不多,建筑施工和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是企业人才和资金相对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技能,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五、*县建筑业发展的打算

(一)规划建设建筑业总部产业园,鼓励建筑企业回归*发展,逐步实现建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题。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5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是一个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紧密的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主要培养方向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生产一线需要的建筑装饰施工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可以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而知识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在课堂内却很难学到,这种教学与学习的模式造成了学生操作技能的缺乏、综合职业素质的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分析

1.1 专业属性:从艺术走向工程

高职教育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除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外,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的业余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具有艺术+科学、文科+工科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专业属性。长久以来,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成为这个专业的特色。但是,随着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从建筑内部六个界面向形体、空间的拓展,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属性逐渐从视觉装饰、审美中凸现出来,同时建筑装饰设计起始于艺术、成长于工科、归结于综合的专业属性也在得到普遍认同。

1.2 培养目标:从专才走向通才

无论专业人才怎样培养,都离不开专业属性的规定和社会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使用程度才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在我国现阶段,建筑装饰设计人才的培养在专才和通才教育的目标选择上,往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专业所在院校的层面、性质以及专业依托的背景条件来决定,鉴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综合性,一般以通才教育为主导;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一般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计量与计价等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欣赏与鉴别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又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使用、好形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实训课程情境设计体现人才培养要求

建筑装饰工程情境设计要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着这一思路,设置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强调以工程项目训练为中心的实训区。注重以工程项目为情境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实训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专业技术设置是一个较为复杂、有多种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广泛,朝着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建筑物装饰后的服务功能大大扩展,增加了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是在通过实证研究取缔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开发的,他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因此高职综合实训室的设计,既要培养符合人才市场要求,又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要培养素质高等复合型人才。

2. 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设置

2.1 装饰实训设置的内容

实训室主要作为学生的学习、装饰建材展示和结构、工艺了解等教学用途,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能在校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近距离的参与学习。校内实训室设计突出施工性和高仿真性,规划建立源于真实而高于真实的教学型阵地,全面而又集中的实物展示。同时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尽可能全面的展示,为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目的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施工准备、装饰施工工艺、装饰施工组织、装饰施工过程监控等知识和技能。

2.2 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作用

以整体卫浴体验馆为例:该区域装设了浴缸、洗漱台、干蒸房、座便器和小便池,全面向学生展示了卫浴场所的主要功能,馆内地面和墙壁均满做防水并贴设墙砖、为方便展示地下管道,地面为玻璃材质,可直接观察到下水管道的布置与热熔焊接工艺。管道的布置和走向这一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展示可以快速的被学生领会。

实训室的设计规划贯彻总体布置的思想和立体布置的观点:如地板在各个展馆使用不同的材质,分别展示了地板砖、防水瓷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地毯、玻璃地台;如吊顶分别展示了防水、防污、光亮效果和温馨效果等多种功能和效果的布置设计方式;如管道和电气走线的展示在多个展馆都有体现。这些开放式的实训室展馆是专业训练的基础,潜在影响学生的技能操作意识。辅助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与工艺、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照明与灯具、建筑装饰施工监理等课程教学与实训以及课改教学、研究。

3. 结语

通过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使同学们的能力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专业教师评议使学生博采众长对项目活动有新的认识,通过领导和教师评议对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深入探讨并可持续的发展。总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全面发展高等职业类教育,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综合全面、科学的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能上岗工作,还能达到上手快,干得好,无须毕业后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小利.浅议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建筑实训中的作用与关系[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4):20.

[2] ,王耿.浅谈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室的设置[J].甘肃科技纵横,2008(1):56.

[3] 徐如.浅谈建设装饰专业综合实训室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9(3):33.

[4] 余小庆.如何加强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室的建设[J].大众科技,2009(9):7.

建筑施工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WWW.133229.coM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