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培训总结范例6篇

园林培训总结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13-0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唯,等.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134-02

当前,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呈上升趋势,技能劳动力的素质结构越来越趋向复合化,传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将不断得到改造和提升,而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队伍将不断壮大。所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特别是注重培养有良好职业素养、过硬职业本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技能型人才的内涵

技能型人才,通常是指接受过一定专业教育并拥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人才[1]。这些人是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和生产现场的灵魂,他们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在生产分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具体工作任务的具体操作者,其地位无可替代。

在欧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技能型人才早就被普遍认同,并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但在我国,由于长期推崇精英教育,重视研究型教育,忽视应用型教育,致使人们对“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等字眼十分敏感,很多人不让孩子上职业院校,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院校,这种学校很差,学不到什么东西,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等等。因此,要让职业教育真正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道路还很漫长。

2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整个园林行业发展迅速,国家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同时,同行竞争也愈来愈烈。笔者所在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顺应市场需求,自2006年开办园林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a多时间。几年来,我们针对自身的实际办学情况,结合地方行业背景与专业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实践,每年不断完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技能实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实训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改革,本专业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3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3.1 适应园林行业需求,确定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园林行业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和竞争,我们主动深入省内与我专业有合作关系的30多家园林公司走访,同时要求班主任与毕业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就专业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和访谈,认真记录、整理往届毕业生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素质和能力培养、就业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往届毕业生成为本专业的的信息源和形象代言,使用人单位成为本专业最好的宣传员,不仅可以打开园林专业在省内各园林相关公司的就业之门,还掌握了园林行业人才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需求特点。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主要面向苏中地区,培养以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绿化和园林生态为综合基础,从事风景区、公园及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及园林工程施工等一线工作,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城市园林绿地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繁殖及栽培管理、园林苗木的营销、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招投标、园林建筑设计及施工等职业岗位。

3.2 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涵盖了很多学科,包括生物生命科学、建筑规划设计、工程与材料、艺术美学、人文历史、、环境生态、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等众多领域[2]。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园林专业人才,我们每年暑假,都会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注重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力度。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不同企业专家,特别是从事多年园林绿化施工的一线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训项目和技能考核项目进行讨论,共同创建了包含“专业认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5个能力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3]。

3.3 适应不断变化的园林行业职业技能需求,适时调整课程结构 园林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整个园林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使之对园林人才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变化。所以我们的课程结构也在根据变化的行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针对园林行业目前对园林设计在计算机辅助制图的需求,从2008开始逐步增加了平面设计PhotoShop、园林AUTOCAD、3DMax、Sketchup等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并不断改进,进行课程合并,现将几门课程并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二),并建设两个配置较高的专业机房,满足学生的上机实训要求;基于园林专业对植物的系统需求,自2013年起,将园林树木、园林花卉课程合二为一,变成园林植物一门课程,更为系统全面地讲授植物知识,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有连贯性、延展性;鉴于目前工作中对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高要求,自2009年起逐步增加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机械等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机械等相关技能,更好地为就业服务。同时,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对课程内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进行了优化整合,加大实践、实验实训比例。还对实训周进行创新教学,利用2周综合实训周进行项目教学――“平方花园”,在2周内从设计、材料购买、施工等环节进行系统实践,锻炼了学生分组团队协作及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调整优化的课程Y构更好地适应了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技能支撑[4]。

3.4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保障 目前园林专业实验实训设施齐备,拥有园林园林设计室、园林制图室、画室、插花与盆景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园林植物标本室、植物综合实验室、植物组培实验室、园林工程材料实验室、园林测量实训中心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而且还有较为先进的集教学、科研、“三农”服务和技术推广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现有阳光温室768m2,荫棚620m2,标准化微喷扦插池1 500m2,炼苗区17 000m2,标准组培准备室400m2,无菌操作室500m2,培养室600m2,占地11.33hm2的万竹园,占地1 000m2的地被园。还有占地4 000m2的精品树木园,这些实训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均为学生的技能实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校企合作开发、资源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本专业与省内30多家园林公司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3.5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拓展学生就业和发展空间 当今社会,园林行业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一个综合型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岗位管理职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所以这几年来,本专业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积极通过多样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了多个锻炼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发内在潜能的平台和空间。如鼓励学生参加美术作品展、辩论赛、知识竞赛、文体竞赛,参与水族造景协会、植物标本协会、盆景协会、组培协会等各种社团,义务及志愿劳动,配合市园林局的树干涂白、服务泰州市风筝节等,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特别是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培训,积极主动进行大学生创业各种各样的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协作、与人相处的技巧。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愈来愈烈的社会,园林单位更愿意招聘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工作与就业,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主动适应行业人才的需求。

4 结语

自2006年本专业开设以来,经过9a多的发展,现已有7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9.6%。麦克斯调查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反映状况良好,这也与园林专业一贯实施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社会实际,建立于行业需求,完善于企业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一线技术人员的需求。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关系到目前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5],也是我们当前及今后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欣,李美丽.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45-48.

[2]王浩,苏同向,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J].中国园林,2008,1:16-19.

[3]陈秀波,丛慧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2:115-117.

[4]张义勇,李艳萍,于海成.基于行业需求的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07-7308.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园林工程 养护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41-01

所谓的园林工程,其主要指的就是在进行具体施工的同时按照之前制定好的园林工程的设计和规划的蓝图,所进行得工程建设的具体过程。从当前的国内园林建设状况来看,园林工程的绿化和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以及各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日益成为我国国家政府和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的意义

园林工程的发展可以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能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由于园林工程中改造的主体材料都是有生命的植物,因此园林工程都需要连续的养护和管理。园林工程只有通过精心养护与管理,才能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地体现出其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因此,要让园林绿化工程持续的发挥作用,养护与管理工作是关键。

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的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做好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城市的所有市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居民能够正常居住和生活的前提条件;其次,做好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是一个城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基础;最后,做好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代表着园林工程的艺术水平,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整个园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总而言之做好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能够显著地表现出植物之美、生态之美以及设计之美。

2 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的具体做法

2.1 人员培训

养护与管理人员在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中是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加强相关的养护与管理人员的专业和职业培训对于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园林工程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培训形式来培训相应的养护与管理人员:

2.1.1 分层次培养

在整个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人员中,不同分工的人员有着不同层次的区别,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主要可以分为管理阶层、执行阶层和操作阶层,培训应该根据层次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养护与管理工作的管理阶层培训的内容应该主要以管理技术、专业知识和工程整体方面为主;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执行阶层培训的内容应该主要以养护与管理的专业技能、操作经验的积累和具体工作的统筹等方面为主;而对于养护与管理工作的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则应主要进行一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和业务交待。

2.1.2多样化培训

园林工程的有关管理者必须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的特点,在具体的培训和工作中,不仅应给予养护和管理人员合理的休息时间,还应注意培训的形式一定要尽可能的多样化,同时对于不同的工作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不断致力于提高整个养护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2.1.3针对性培训

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的工作应该是比较全面化的,养护与管理的相关人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特定的某一方面或是某一范畴的技能培训,对其进行培训的内容要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针对养护与管理员工学科的多样化来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以此尽量使养护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管理方法等业务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尽量规范其养护与管理的方式,同时注意要加强养护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训内容中还应该包括养护与管理人员的劳动安全和具体操作工作。

2.1.4 观念的转变

一直以来,养护与管理人员消极的对待培训,就往往使得企业花费大量资金的同时还在浪费人力,十分得不偿失。因此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引导企业内的各个工作范畴内的员工注意自己的培训内容,端正员工们的培训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们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工作规划

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在进行具体的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前一定要制定一份比较详细的养护与管理的具体方案,以规划出未来对于具体的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安排,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员工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都能够遵守规划的方案蓝图。

2.3 领导作用

一般的工作都需要很多工作方面的联合,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的工作也不例外。这是一项比较系统性的工作,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多种多样,比较复杂,这就对养护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应需要在日后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起到领导和统筹的作用,尽量统一地安排养护与管理的工作,指导员工们的工作,指明正确的养护与管理的方向,从而更好的发挥员工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园林工程的养护管理水平。

2.4 考核标准

园林工程的工作进展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质量是整个园林工程质量的核心,因此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整个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考核上来,并制定比较严格又比较合理的质量考核的标准,不同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的考核标准一般不同,但是所有的标准一定要以保证进度和质量作为一个基础的前提。

2.5 严控成本

园林工程的养护与护理工作是一个很复杂、牵连很多的工作,因此其工程花费也就会比较多,而且成本的控制也不较复杂。园林工程的管理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比较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在工作中要尽量减少人力、机械、材料等方面的花费,同时要控制好其他与园林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有关系的成本,尽量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

3 结语

从园林工程的工作内容上讲,园林工程主要是养护和管理包括园林中植物的养护、绑扎和修剪、园林的整体修护、浇水施肥以及园林中花簇花坛的保护与种植等工作。园林工程的养护工作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日常管理性工作。园林工程的整个工程并不是以工程的建成作为结束,其日后对于园林工程的养护与管理是整个园林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必须由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才能保证园林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19-02

《园林植物环境》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土壤肥料学》、《园林气象学》、《生态学基础》等,实际是原有学科相关知识的整合。为技校学生今后从事园林绿化、花卉园艺、工程施工、苗木生产养护、景观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园林植物环境》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实训教学的一些摸索。

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在国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背景下,大多数技工院校已从原来的培养中级技工向培养高级技工甚至技师发展。这就对学校就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的学科体系下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要。目前,《园林植物环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重印版),要求先修课程为《植物学》,课时数146。大纲对课时的分配主要还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两部分。在教学建议中,虽然提出要以“应用”为目的,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并没有具体翔实的实训安排与设计。从目前教材所列的实训内容来看,存在学术味浓厚、实际应用性不够突出、知识点单一、缺乏必要的实习指导书等问题,与当前重“技能”的实际需求还有距离。

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教学方法上的改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是通过职业工作任务来确定教学内容,再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完成一个项目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引导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从根本上说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园林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宽阔的视野和较高的艺术审美。园林植物环境作为园林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充分考虑对整个园林专业体系的综合积淀。因此,教学实训应尽可能走出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的环境资源和周边的实训基地,为学生进入行业积聚能量。我们在对园林植物环境实训项目设计、实训目的地的选择、具体实训任务的分解、项目任务的操作和项目任务的考核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有序、有法、有收获。

实训项目任务的设计 园林植物环境,顾名思义是以园林植物为中心的与其相关的周围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大体包括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三部分内容。其中,土壤环境与岩石、地貌、矿物、生物等密切联系;肥料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也对植物起关键作用;大气环境包含了光、温度、湿度、空气、气象变化等诸多要素;当然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也毋庸置疑。我们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中充分考虑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联系,改变了教材单打独斗的模式并充分利用杭州得天独厚的园林环境资源,具体项目任务见表1。

项目任务的实施 首先,教师设计出项目教学方案亦即按照工作过程给出一定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设计任务内容。这种方法不等同于一般的技能训练或课堂实验。一般的课堂实验或一个技能训练都较单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识,而项目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的良好运用,如表1所示,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其次,是教师对项目资料、实训材料、器材的准备;对实训线路的安排;项目任务书的设计等。再次,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划分为若干小组,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做信息资料收集、准备工具或采购物资、安排计划、实施项目任务、处理困难问题、解决目标任务。最后,整理资料,展示评价。整个过程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学生是整个项目任务过程的主人,并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下面以表1任务七:临安溪口村的综合实训为例具体说明(见图2)。

项目任务的考核 第一,实训项目任务的考核我们非常注重“过程”。教师根据每一个项目任务的过程设计评分表,进行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组长把关,教师复评等几个环节,着重学生个体“过程”的参与。第二,结合实训考核。如表1第一、二、三项目结束后会有相应的识别鉴定考核;第五项则设计相应的操作考试;第七项综合实训结束也会安排相应的操作鉴定考试。在实训考试中,允许学生补考,并以最高成绩登记,以此来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掌握实际技能,使项目任务的考核真正实现“过程化”。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植物环境》实训教学改革实践中证明,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洁.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26.

[2]唐祥宁.园林植物环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王红.关于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2):146.

[6]朱晶.专业实训课的任务指导书设计与使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5.

园林培训总结范文6

一要端正认识,高度重视。果品产业是全市实施4321发展思路和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是全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全市苹果面积达到了117多万亩,其中幼园面积近70万亩,占到全市苹果果园总面积的60%以上,如果这部分果园管理不好,不能如期结果增收,将严重影响我市果业形象,是会造成土地、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可以说幼园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果园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给予高度的重视。从目前的形势看,幼园管理上最核心的问题是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一些发展规模小,起步较晚的县(区)技术人员不足,干部群众不会管理问题特别突出,必须认真扎实地对乡村干部、果农、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周年培训,使他们热爱果树,会管果树,能务果园,成为行家里手,全力抓好幼园管理工作,促使全市果园整体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

二要突出重点,务实培训。这次培训活动是以幼园整形修剪为主题的冬春季果园综合管理技术培训,重点是解决苹果幼树整形修剪和土肥水管理技术问题,整个培训活动都要突出这两个重点,围绕重点开展现场培训为主的培训活动,使大家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到实地就能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周年培训活动,全市全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农民技术员,其中持证合格人员1500名以上,提高全市果农的务果能力。同时采取边培训、边操作、边管理的办法,力求使培训的人员尽快投身于幼园管理中去,把学习培训活动与提升幼园管理水平结合起来,把培训效果体现在果园提质增效中,以果园管理水平提升衡量培训效果的要求。

三要精心组织,认真对待。这次培训活动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安排部署的,是我市果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各级都要精心组织,认真对待。市果办和专家组按照统一技术口径,统一规范要求,统一培训内容的要求,要认真备课,认真讲授,要根据各县(区)实际制定安排培训内容、培训侧重点,着力解决县(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专家组成员要顾全大局,服从市林业局的统一安排调度,要全程参加培训活动,为全市果业建设做出贡献。县(区)林业局要制定培训方案,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真正使这次培训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四是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县(区)要要做好培训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培训档案的建立。这次培训活动是一个周年培训活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产环节,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活动,周年培训,真正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的新型农民技术队伍。因此,各县(区)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造册登记,相对稳定下来,全程参加周年培训活动各个环节的培训学习,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果园管理,特别是幼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每一次培训结束后都要组织考试,并做好记录,全年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使其持证上岗,开展有偿服务。整个培训活动将列入县(区)林业局年工作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培训效果不佳,幼园管理没较大突破的县(区),将在全市林业系统内通报批准,并将反馈到县(区)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