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学论文范例6篇

专题式教学论文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军事院校 传统文化 专题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52-02

军事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对学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和人文精神,掌握中国传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提高学员的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现象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和创新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必须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转换方面深化改革,以提高该课程的人文内涵和育人效果。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授课教员,笔者认为专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专题式教学是指以原有教材为基础,打破原有教材章节体系的限制,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有选择地整合、提炼、优化、充实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既前后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根据专题确定教学实施方案,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按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教学模式,矫正了以注入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对某一专题的强化和知识内在关系的整体把握,导致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出现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学员综合能力培养的弊端,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内容新颖务实,重点突出

专题式教学根据课程体系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突破原有教材体系,统筹兼顾,进行结构性改革,通过专题的设计,将某一领域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员与学员共同的全面、系统剖析、探讨,主题更鲜明,难点、重点更突出,加深学员认识,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2.在教学方法上更具有多样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采取引导式、研讨式、辩论式、案例式、比较式等不同教学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克服“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充分尊重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使学员思路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教员在教学实践中不但是组织者、指挥者,而且是参与者,与学员共同对热点话题、问题进行研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时,在专题式教学模式下,学员通过课后搜集、分析、归纳学习资料,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施专题式教学的背景

目前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讲授适合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教材选用混乱,教学内容驳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涵盖思想、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技、服饰、饮食、和民俗等领域,目前出版的针对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材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中国古代思想史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为主体,阐释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演进,分析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变革、风云人物和著名事件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变异的影响,理论性、专业性较强,内容偏深,份量过重,导致教员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往往晦涩难懂,学员难以承受;另一类是以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主,这类教材一般从中国历史分段、地理概貌讲起,导出中国文明的发展,然后分哲学思想、艺术、教育、科技、民俗等类型进行分述,因为内容繁杂,所以教员或者是浮光掠影、面面俱到地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授,要么是片面、单薄地截取内容,对学员而言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并不多。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员兴趣索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涉及的了解性、知识性的内容繁杂,传统的教学内容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员“满堂灌”的层面上,这样一来,枯燥、抽象的讲解往往让学员昏昏欲睡,课堂成为了教员的个人表演秀场,没有令学员激动的实践环节,缺乏教员和学员激烈交锋的互动场面,教学氛围沉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育人目标。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跨文越理,纵横交错,教员因为自身专业及能力所限,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产生此生彼熟,甚至现炒现卖,穷于应付的现象,以致形成了教员原有的单一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

三、实施专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讲授,应该本着“择优务实”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点选择有利于培养学员任职能力、学员感兴趣、对当今社会发展富有借鉴意义的内容,设置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专题系列,使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得到突出体现,使讲授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强化人文精神对学员的感染。

例如我院本门课程建设团队经过反复调研探讨,制定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机制、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教育与科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六大模块的专题体系,通过考察中国文化生成演化的环境,阐释儒、释、道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分析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最后归结到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文化和对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展望,结构清晰,各专题既独立成章,整体上又颇成体系,前后呼应,相得益彰。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体例与内容安排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征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又比较切合学员的求知需求,教学效果良好。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改革传统“一言堂”教学法提供了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讲授法、研讨法、比较法、情景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通创新。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员为知识传授主体,讲授要求概念清楚、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学内容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难点,语言要求精准生动,另外,还要求寓启发于讲授之中;研讨法,则是从“以教员为中心”转向“师生合作”,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交流,在课堂上既要给予学员话语权,允许学员在课堂上随时质疑,鼓励发表独创性的见解,肯定学员的积极参与态度,以激发学员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又要加强引导,掌控讨论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能够及时归纳总结,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教员课前提出讨论任务,分好讨论小组,指定组长,在组长的安排带动下,各小组分别搜集材料,组织讨论,写发言稿,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各派一名组员汇报发言,听完一位学员发言后,先让其他组的学员提问,本组学员予以回答,然后教员作出点评。随后下一组学员代表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旨在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比较讲授,使学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理解其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了解;情景法,主要是课堂上为了避免纯理论的枯燥乏味,可以举些生动的、现实的例子,寓教于乐,使学员在审美中愉悦心灵,锤炼心智。

(三)教员交叉授课,效果事半功倍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名教员独立担任一个班次的授课任务,意味着一个人要精通哲学、伦理、科技、美学、文学、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应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几个领域有精深造诣的不乏其人,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层面都有深入研究的实属罕见,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担任军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多是中文或政治教员,单一的知识结构与本门课程多学科交融的特点产生了不小的冲突,导致不同的教员因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同,对本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就不同,往往对自己精通的环节大加发挥,而对自己知识储备较弱的部分则一掠而过,影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通过培训、交流、集体备课以及自学等方法可以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员的理论素养,实现每名任课教员都能够驾驭本门课程的目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目前任课教员知识结构的状况,可以利用专题式教学法的实施,采取教员交叉授课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即授课教员组合为多元化人才团队,不同的教学专题由擅长相应内容的教员讲授,例如中国传统思想这一专题,由哲学专业的教员讲授;中国传统艺术这一专题,由相对擅长这些内容知识的教员讲授等等,这样的分工协作,使得优势互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较少课时内的频繁更换授课教员,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的差异往往容易造成学员眼花缭乱、思维断裂的难以适应感,不利于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统一性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可以采取优势组合的方式,即一位教员选择两三个专题作为自己的专攻方向,这样一个班次的授课任务由两三位教员共同承担,这种“互助组”式的教员配备,既摆脱了因教员更替频率快而造成授课内容产生断裂感的弊端,又可以使教员有针对性地对自己所担专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可以从容顺利地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方式效果颇佳,富有借鉴意义。

(四)有利于开展“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

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优化了教学内容,减轻了学员在课堂上的疲惫感和焦躁感,为实现“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课堂基本采用研讨、启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课堂依托国学等俱乐部举行演讲、诗歌朗诵、礼仪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员的课后学习实践积极性;网上课堂主要是根据教学专题择优搜集一些课本和讲义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音像、书籍、评论文章等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指导学员课后时间自学;社会课堂就是布置学员利用节假日到家乡或驻地观察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领域保留下来的传统和地方特色,让学员以小论文的形式概括总结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在军事教育转型的背景下,根据教材逐章逐节按部就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军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过去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转化为关键处点拨、梳理,避免了简单知识的不必要重复,增加了知识信息的有效性,完善和深化了学员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介永强.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 06

[2]叶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体系和重点探讨.台州学院学报,2004, 12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2

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繁荣地区的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相对一流的师资。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偏远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呢?除了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本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以河南特岗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探索和完善教师建设计划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录用与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其中,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了新的途径,进行网上自学,这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教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罗 竞

摘要:网上自学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幼儿教师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四种:幼儿教师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网上自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04LX397)的段阶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开展了各种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多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相当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在职培训,开始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多次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没有内化,难以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调查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经常通过网络自学,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查阅名师名园的幼教论文,在QQ群里讨论交流,网上论坛发表言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网上自学将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且重要的新途径。

二、网上自学的优势及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网上自学的优势。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幼儿教师,网上自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上自学的实用性,相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它主要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现在幼儿教师多是80、90后一代,都是网络高手,习惯于上网查询与讨论,网上自学促使他们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网上自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第一,网上有相当多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观看的方式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网上也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咨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三、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

网上自学什么,怎么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网上自学: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

1.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共享,那些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就像个虚拟世界,空间大,信息广,知识涵盖量大,但是由于言论自由,同时也充斥着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在上网查询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网站,然后要学会鉴别、筛选各种信息,透彻理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新理念、新动态,同时,还要多阅读教育专家的论文,以实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视频形象直观、生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幼儿教学视频,吸取经验。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幼儿教师都期望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但是缺少机会去实地参观或观摩,而网络则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幼儿教育教学视频都有,而且还有很多名师教学视频,教师们可通过观看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视频,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向他们学习。例如,看看名师如何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并学习他们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等等。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3.通过QQ、论坛、邮箱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他人。网络上有多种交流方式,如QQ,MSN等,尤其是QQ,它功能多,使用便捷,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通过QQ可以进行个人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发起群聊,广集智慧,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许多学前教育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如北京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等论坛都非常活跃,由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斑竹”,浏览网页和参与讨论的人非常多,也可在学前教育专家发起的论坛里发文。此外,还可以用发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与专家交流,可以积累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4.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在线讲堂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通常是以专题形式展开的,参与者有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但这里的参与者与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有很大的区别。在线讲堂的学生人数不定,学习自主性较高,学生背景各异,学习层次不同。进行网络教学的都是一些网站或机构组织的一批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由于教学组织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因素,教师一般以讲授某个专题内容为中心,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及时、主动地提出问题,课后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或提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安排一个学习辅导员,用于教学环境、时间安排及冲突处理。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科社(2010)2号]明确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研究生思政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研究生思政课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在课时限定的条件下,教师必须想办法在教学模式上改革与创新,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

传统的研究生思政课的授课模式,是由一名任课教师从头至尾授课,这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讲授水平要求很高。在分析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兼顾一般院校思政教师术业有专攻、研究优势不同的现状,考虑研究生专业构成差异性和思想实际,创新实施了符合教师、专业和学生三方面因素,特别强调面向学生的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入专题推进,在有针对性地学习探究和深化教学基础上,最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通过查找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的文献综述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甚少。由于国外很少有专门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国家,因此几乎并没有专门关于“菜单式”专题教学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之间关系的具体研究成果。

从国内研究成果看,目前学界关于“菜单式”专题教学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只是浅尝辄止。尽管关于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面的文章不少,但大都是探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实效性和有效性研究、大班授课等问题。在CNKI中输入“专题教学”主题和关键词会发现,大多数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生在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文献庞杂。在CNKI中输入“专题教学”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主题和关键词,文献数量急剧下降,仅仅找到3篇文献。广西科技大学郑明怀(郑明怀,2015)认为,研究生思政课专题教学有利于实现教材体系的转化,有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北京师范大学卫志民(卫志民,2014)在《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与完善》一文中指出,专题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专题式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关系,要处理好活教、活学、活用与课程理论性、研究性、逻辑性的关系,要处理好专题式教学阶段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性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周莲芳(周莲芳,2015)提出要探索实践“菜单式讲座型”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科学设计教学专题,精心打造教学团队,改革考核方式,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检索“菜单式教学”相关文献发现,关于菜单式教学的实践大多应用于技术性实训课程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中,如吕海燕等(吕海燕,2015)撰文《信息技术技能实训课程“菜单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在CNKI中输入“菜单式” “思政课教学”主题和关键词会发现,菜单式教学文献稀缺,仅有的少量文献见于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中。学者许海东、吴先源在《菜单式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向》一文中指出,面对思政课教学困境,要提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及考评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菜单式”教学。学者甘毛文在《思政课“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在工作机制的建构》《思政课“菜单主题” 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审视》等一系列文章中强调,应从教育学视域对“菜单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和省察,探讨思政课“菜单主题”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在工作机制建构的路径。

上述成果为本项目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是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但已有研究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研究主题过于宽泛。对现有文献述评发现,虽然学术界普遍意识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沿袭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过于强调“ 教师中心” “ 教材中心” “ 课堂中心” 而为学生所不满,需要变革,但是,在改革路径和具体对策上又显得力不从心。如何找准突破点,以点带面,实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证研究比较多见,而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的综合研究比较少见。

二、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价值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菜单式”专题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是一个由设计项目菜单、研究性学习、自主实践、自我建构、考核评定等诸多教学环节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此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菜单专题为载?w,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 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思政课教师可以提纲挈领地将思政课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可供学生选择的主题菜单, 以菜单主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教师专题讲授,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一)实现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了教学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统一性是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即紧扣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多样性的含义包括:一是主题细化多样,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丰富内容;二是视角多样,同一主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结合具体关注点,形成不同理论视角和对策研究;三是成果丰富多样,“菜单式”专题的作品包括调研报告、PPT、访谈等,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开发和提升。

(二)“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会大幅度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了学习效果。采取“菜单式专题讲座型”教学模式,研究生可以选择有不同学术魅力的指导教师、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和合适的时间。这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真正面向学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正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对教师来说,“菜单式”专题教学促使教师讲自己想讲的、擅长讲的内容,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教师所选专题是他对某一研究方向进行长期、系统的钻研的体现。教师通过科研获取了丰富的学科前沿知识,掌握了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从而在教学中从高层次统驭和把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与时俱进地深化教学内容,紧扣时展的脉搏,将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的创新内容

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在遵守教育部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大部分(即几个专题),然后由不同学科背景且曾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和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把每个部分视为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提供必选项专题和学生选修项专题,从而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 科学设计“菜单式”教学专题菜单

1. “菜单式”专题的原则。对专题的取舍既要服务于教学计划,又要立足于学科要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适度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可考虑采取课堂调查、与个别学生交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已知程度和求知倾向,将学生关注的问题纳入“菜单”之中。

2. “菜单式”专题的突出特征。“菜单式”专题设计中的“菜单”既包括“营养菜单”又包括“风味菜单”。所谓“营养菜单”即围绕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设计的专题,其主旨在于培养研究生基本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所谓“风味菜单”即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研究领域等需求因素自主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其主旨在于使思政课真正面向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而学以致用地观察社会问题,分析社会思潮以及指导科学研究。

3. “菜单式”专题的内容设计。“菜单式”专题包括“营养菜单”和“风味菜单”。“营养菜单”如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统一战略与外交战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当代中国与实践 。“风味菜单”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大国关系:当代中国与世界;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中国模式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精心打造和培育教学团队

在专题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力求达到研究生思政课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所以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过硬的理论功底、渊博的学科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担任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由思政部聘任委员会统一选拔聘任。一般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任课,从而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主的教学研究骨干力量。为了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研究,需要成立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确立负责人,不定期地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同时积极推荐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北京市组织的研究生思政课课程培训,从而打造出一支理论功底硬、学科平台高、有创新精神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团队。

(三) 实施过程动态监管

在科学设置“菜单式”专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实施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开放性调整。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推进下的学生动态学习过程,参与“菜单式”专题教学实践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提供帮助,兼顾好同质学习和异质学习关系,做到“菜品”的“营养”和“风味”兼顾,达到师生互补,生生互补。

(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开展

研究生思政课以往比较重视课堂讲授环节,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研究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设计对应的“菜单”专题,如增加经典原著导读、参与社会调查、拜访名人故地等形式,供教师学生双向选择使用。

(五)改革考核方式

研究生思政课主要是考查研究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考定终身,存在着种种弊端。应改革传统考核方式,由专题讲授教师思考题目,最后学生根据专长自主选择考试题目集中考试,也可采取每个专题随堂撰写听课心得取代最后一次的期末考试,要求学生针?λ?学专题提出问题,表达感受和阐述观点。在成绩评定方面,课程最终成绩由学生所选学专题的平均成绩来确定这门课程成绩,这样既能更加公平公正地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也能使教师在批阅学生听课心得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分析,从而增强了研究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第一,属于教学研究,但高于教学研究。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关注研究生思政课“菜单式”专题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但主旨并不局限于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提倡真正高水平教学源自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研究,并使得术业专攻能有效作用于教学过程,最终使学生获益。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桂署钦(1964-),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文与思想道德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工学院教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01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55-02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很大束缚,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因此,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十分迫切和必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文试就“纲要”课程研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作一探讨。

一、“纲要”课应积极倡导研究式教学

目前,全国高校“纲要”课的课堂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述向学生“灌输”知识。其优点是教学省时、省力,便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掌控。其缺点如下:(1)教学形式刻板。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从头讲到尾,注重系统性,讲究“大而全”。“大而全”的教学形式呆板,容易引起学生厌烦,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灌输”的成分太重,“说教”的色彩太浓。这种“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讲授有余,研讨交流不足”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削弱了学生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与突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要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所谓研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收集、鉴别材料,在自主性的学习与探讨基础上以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强化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纲要”课研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一)“纲要”课堂讲授中的研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1.实施模拟授课。(1)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通过授课的形式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2)实施模拟授课的步骤:第一步,由任课教师提出学生授课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目标。第二步,任课教师公布章节授课选题,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第三步,合作小组协作备课,包括确立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推选代表授课等。第四步,学生代表上台讲课,讲授小组协作完成的授课章节。第五步,任课教师随堂点评学生代表授课情况。(3)实施模拟授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体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面对公众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实施模拟授课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关于选题设计;选题设计时要均衡分布;其次,注意跟踪指导;最后,重视课堂点评。

2.开展专题研讨。专题研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研究、课堂交流、教师点评等环节,掌握专题知识,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1)专题研讨教学活动设计目的:针对目前大学生对“纲要”课冷漠、厌倦的情绪和现状,探讨并解决“纲要”课“教师上课难”“学生上课烦”的窘境与出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探究学习“纲要”课的兴趣和积极性。(2)专题研讨的主要形式: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就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针对提问阅读教材,开展讨论,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评述学生的观点。二是由教师布置某一论题,学生在课下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上讲台进行陈述,并现场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评述。三是教师事先布置一个讨论题,课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就某一题目展开讨论,达成一致的共识,然后每一小组再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上讲台陈述本小组讨论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归纳总结。(3)专题研讨的类型:一是分析型问题。比如,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二是综合型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近代史上中国各个阶级阶层为救亡图存所作的努力?三是比较型问题。比如,明治维新成功与失败比较研究。四是归纳型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五是评价型问题。比如,评价孙中山、评价等等。(4)专题讨论应注意的问题:其一,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在采用研究式教学模式时,特别是在设置问题的环节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知识背景和特点来设置问题。其二,要注意引导。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显得格外重要。第三,要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研讨环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发言。

(二)“纲要”课课外活动中的研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1.举行专题演讲。“纲要”课专题演讲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熟悉并容易发挥的专题为中心,通过演讲准备、课堂演讲、教师点评等环节,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专题演讲教学活动设计目的:通过专题演讲,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胆量,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专题演讲实施环节与步骤:第一步,确定演讲主题。第二步,演讲准备。演讲准备包括;教师帮助学生吃透领会专题演讲主旨;教师指点演讲的要求和技巧;学生收集相关材料,撰写演讲稿等。第三步,课堂演讲。演讲准备充分后,学生以班为单位推荐学生代表,由其代表班组轮流上讲台进行激情洋溢的演讲。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演讲完毕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总评,既要肯定其优点,又要指出其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进行演讲活动的重要环节。(3)开展专题演讲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重视演讲前的准备工作。第二,要设计好演讲主题。演讲主题必须突出问题意识,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教育意义。第三,要重视评价,建立系统的考核机制。在专题演讲活动中,要成立由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评出优秀演讲者,给予奖励。

2.组织专题辩论。专题辩论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某一专题为中心通过辩前准备、课下辩论、总结评价等环节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专题辩论教学活动设计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可辩性辩题,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辩论,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辩论中明辨是非、升华思想;培养素质,提升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意识。(2)专题辩论的实施:第一步,辩题的设计与选取。辩题是辩论的前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和选取最佳辩题。第二步,辩前准备。第三步,课下辩论。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教室采用班组之间生生相互提问,相互辩解的方式开展辩论,在相互的交锋与碰撞中完成专题辩论。第四步,教师总结评价。辩论结束后,教师应作辩赛总结。(3)专题辩论中的注意事项:首先,辩题的设计与选取直接关系到辩论的成败。因此,辩题的选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评委问题。公开辩论课可请本教研室其他任课教师做评委。若是一般辩论课可请学生做评委即可。最后,过程掌控问题。当辩赛时间出现停顿,辩赛过程出现走样,教师可灵活处理。(4)专题辩论的教学效果:第一,有利于增强“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第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3.开展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重视和加强“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既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又能增强其团队精神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2)社会实践选题的原则。社会实践选题设计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其政治导向性,充分体现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3)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选择恰当的实践基地,是实施“纲要”课程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自近代以来,广西涌现出了一大批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同时,广西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片热土,其红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我们在进行“纲要”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4)社会实践形式。一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和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先烈故居等;二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改革开放与我的家乡变化)等。(5)社会实践考核方式。考核是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公正公平的考核方式能更加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进而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素质,以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结语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纲要”课程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创新,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内外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研究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是复合型的教育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还要提高教学技艺。在研究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耐心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改变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总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化地提高“纲要”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龙国存,吴荣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高教研究,2010(3).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概论”;优势;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27-03

作者简介:谭酬志,男,硕士,教授,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危珊,女,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陈智行,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喻晓,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童京华,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为增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实效,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受清华大学吴倬教授等人的专题教学思想影响,自2011年9月起我们对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实施改革,采取专题式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改革实施简况

传统的“概论”课教学是由任课教师按照教材内容顺序由前到后对学生全程授课,我们的专题式教学改革是对“概论”课传统教学进行由形式到内容的变革。具体说来,专题式教学就是依据“概论”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按照“概论”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并结合高职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提炼,重新设置若干教学专题,并根据“概论”任课教师的专长分配教学专题,各任课教师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两年来的实践表明,专题式教学增强了“概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让我们初步认识到专题式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我们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二、专题式教学的优势及其容易产生的问题

1.专题式教学的优势。从理论分析和教改事实来看,改革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效,是因为专题式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存在以下积极影响:

(1)专题式教学适合“概论”课程特点。“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体系宏大,内容丰富,政策性、理论性非常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并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在探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中还会面对许多理论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还要面对实践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正确解读直接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信念。采用专题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讲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在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出科学分析。

(2)专题式教学适应学生心理需求。从高职生的学习动机来看,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动机比“概论”课强。因为专业课是他们将来找工作、发展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也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而高职生往往认为学习思政课对自身成长意义远不及专业课那么直接和重要,甚至还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不符,对其说教性产生抵触情绪。在中学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和学习了有关的理论知识,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上也不断接触到这门课程的内容,有内容重复的感觉,从而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实施专题式教学,能使理论同现实更好地结合,并对现实问题从理论高度作深入分析。专题的设置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现实问题作深入分析,可克服同中学政治内容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理解现实问题。

(3)专题式教学切合学院师资实际。“概论”课内容丰富,政策性、理论性强,要讲好它、讲透它,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博学的知识、精湛的讲课艺术,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把握政策和理论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资料。但是,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概论”课师资的专业化程度如同其他高职院校一样不及本科院校,大部分“概论”课教师是其他专业教师改行而来,并以学校行政工作为主的兼课人员。作为这样一群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高职“概论”课教师要上好这门课程的所有内容,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时间上显然有一定困难。“概论”课师资队伍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彻底改变的前提下,采用专题式教学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专题式教学以任课教师的专长和兴趣分配相应的教学专题,通过“概论”课教学团队的分工合作,实现扬长避短,较好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教学内容的减少,降低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较好地缓解了教师工作时间紧张的问题,进而保障他们能集中精力设计好每一节课。例如,我院的概论课每学期由5位教师共同承担15个专题的教学任务,每人只承担3个专题的教学,其备课量只是传统教学的1/5。

2.专题式教学容易产生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重复与衔接问题。数位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专题式教学,虽然各自完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专题,但前后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势必造成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师的教学中重复出现。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又减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概论”课理论性强,内容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联系,而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将所有专题分配给数名教师来承担,教学过程中在兼顾不同专题内容上还要加强衔接。

(2)课程考核的组织与实施问题。由数位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专题式教学,较传统的教学而言,无论在平时考核还是在期末考核的组织与实施中,都会增加操作上的难度。以学生出勤、守纪、讨论、作业等情况为考查对象的平时考核,考核内容广泛、时间跨度大及教师考核重点各异,由数位教师共同完成同一班级学生的平时表现,最后汇总工作任务较重。期末考核也存在试卷命题、考前复习、教师阅卷等方面的“麻烦”。

三、增强高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实效的措施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新教改的出台既包含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肯定会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从“概论”课改革实践的结果来看,专题式教学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较明显,其利是大于弊的。因此,我们应深化改革,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实效,不能因噎废食,放弃改革,裹足不前。基于改革实践经验,增强高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实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精心设计和分配专题。搞好专题教学的关键是设置好专题。专题的选择要由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在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决定,以充分保证专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针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每年应根据我国政治理论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对原定专题作适当调整。专题确定后,应按专题内容的关联性划分若干模块,再根据教师专长以内容模块为单位分配专题。例如,我院将“概论”课内容整合成30个专题,并根据内容关联程度将30个专题划分为10个模块,“概论”课开课一学年,安排每学期15个专题,5个模块,5位教师每学期分别领取其中1个模块(其中包含3个内容接近的专题)。这样可以实现专题式教学的灵活性和“概论”课内容的整体性的有机结合。各专题的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精心备课,根据教材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2.细心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为了增强专题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应将专题名录事先发给学生,并在第一次上“概论”课时将专题式教学的做法、各专题所对应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作介绍,并向学生简明扼要地介绍教材内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章节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观点。除此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读教材或与专题教学同步阅读。必要时,教师要抽时间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课堂上没有直接涉及但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有关章节。为了促进学生的自学,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纳入考试考核的范围。

3.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在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以前的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教学转变,把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法作为课堂上基本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灌输给学生知识,内容空洞无趣。而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可以促使学生参与、思考、创新,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4.积极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在推进专题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改革“概论”课程考核方式。要实行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注重平时考核,突出平时成绩。把课堂出勤、平时小论文、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过程考核中,并加以量化。期末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考核方式,真实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概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动力。

5.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改进有赖于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此,有关部门应经常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活动,听取师生对专题式教学的反馈意见,认真总结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我们在专题式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曾多次举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座谈会,并收集到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对提高专题式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内容的系统性、方法的新颖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专题式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 艺术理论课 专业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59-02

[作者简介]李文杰,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吉林吉林132013)

目前国内高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基础造型课程,一部分是专业课程,还有一部分是艺术理论课程。这三部分课程主要是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出发设置的,彼此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艺术专业学生来说,完成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扎实的造型能力,离不开设计专业知识构架,更离不开艺术史论知识的文化内涵。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艺术专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以史为鉴,了解、借鉴并会应用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设计之路。同时艺术理论课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艺术品位,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多所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对开设的艺术理论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够学分才学习该课程的,致使该课程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一、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与理论课缺少互动与衔接

艺术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与专业课程互动并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传统的专业课与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是各自分开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这类课程教学效果的互动与衔接。例如,目前艺术院校理论课已纳入基础课程体系,课程基本上是专任专教,有的专业任课教师从没教过理论课,也不知如何建构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更不知学生该掌握哪些基本知识,结果使艺术理论课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计作品的生命取决于自身的文化积淀,而史论课程的教学是构建学生设计作品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史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有关设计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设计创造的文化底蕴及文化创意思维能力。艺术类专业史论课程体系不仅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史、中外设计鉴赏与艺术比较研究等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还包括相关学科的导人,例如文学、电影、音乐等。然而,艺术类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史论课程多数是为了学分与考试,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失去了理论课指导实践、导引实践的重要意义。

2.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全国有近800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20世纪90年代,艺术史论课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陆续在全国各大学及艺术类院校开设。从专业发展逻辑看,这些课程本该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艺术设计史论的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觉得史论课教学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将所学史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以实现史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整合,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仍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学生仍以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难以产生共鸣;此外,就课程性质本身来说,理论中的一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如不同时期的设计流派和风格以及相关的代表性设计师及作品等,发挥的空间有限,很难讲出新意,再加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就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破解高校艺术理论课教学问题的主要思路

虽然高校艺术类理论课教学效果问题已引起艺术院校有关教师的重视,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但目前很少有人从专业课与理论课教学效能互动并整体构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研究解决当下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是摆在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加强新生专业课导入教育

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丰富的专业课教师以专题讲座形式,在新生进入正式专业学习之前向其介绍未来四年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明了设计专业课程和艺术史论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门课程对综合设计能力的形成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未来四年的专业学习计划及每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做好具体安排,使大学学习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可以引用一些成功的专业设计案例加以说明。例如,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系列设计,包括会徽、火炬、奖牌、颁奖礼服乃至开幕式设计等等,通过对这些案例在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及各自风格及其与整体风格的呼应等内涵的形象生动的讲解,学生自然会明了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重大意义所在,从而激发其学习专业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调整专业课与理论课开课顺序

打破以往艺术理论课和专业课并行授课模式,使艺术史论课开课安排在设计专业课程之前。艺术史论课程就像素描、色彩课程一样,是为正式进入专业设计之前对学生进行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如果素描、色彩课程是为了强化学生造型和色彩感知整合能力,那么艺术史论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及相关艺术理论的认知。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程之前开设艺术史论课程,不但符合学生学习的渐进规律,还能为学生以后的更有文化内涵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打破已往“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

为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应打破专业教学实践以往“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艺术理论课教学可由专业课教师承担,在教学内容上增设经典案例分析等环节。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分工越来越细,从事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很少问津艺术理论课程,而从事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大多专攻自己授课领域的研究。这种“专任专教”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及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为此,只有将这种模式打破,专业课程教师才能真正地将艺术史论知识融入到自己及学生的设计实践当中,真正做到所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