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析范例

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范文1

1)综合性原则:综合反映城市和内部的地貌、水网、道路等重要地理信息,突出与突发事件处置密切相关的管网、地下工程、应急避险场所等专题信息,并体现便于综合分析和评价的道路质量、里程等辅助决策信息。

2)系统性原则:从专题图结构编排到基础底图的综合选取以及表示方法和图面整饰的设计都应系统化,体现信息传递的层次性,各图幅之间的统一协调性以及相关信息的联系性和可比性。结构编排遵循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规律,由涵盖城市周边的地形图和涵盖各卫星城镇的市域图,到城市内部街区图,再到重要目标结构图,范围由大及小,内容由略到详,有利于应急指挥人员有序获取不同层次的信息。

3)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制图手段,通过对专题图图型和表示方法的创新设计和应用,在有限的图幅空间内承载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表达方式力求灵活新颖,利用插图、文字、表格等多种表达方式对专题信息进行细化补充,展现美观实用、图文并茂的专题图新面貌。

4)现势性原则:资料收集应具有广泛性和现势性,地理信息及专题信息来源要准确,保证使用最新的资料。

系列专题图设计与编制技术

应急城市系列专题图采用多软件协作的编制技术,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底图数据的转换、裁剪拼接以及专题要素的综合编绘等工作,采用专业的制图软件 MAPGIS数字制图系统来完成,以控制专题图的数学和地理基础,保证专题要素的定向定位精度。灵活的版面配置和特殊图面效果则通过CorelDRAW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 ArcGIS 的三维分析软件来完成,以达到充足的信息容量和多种形式的信息表达。下面将应急城市系列专题图的具体表示内容和方法分以下几类分别探讨:

1)城市周边地形图:城市周边地形图主要供应急指挥人员从宏观上全面掌握城市地理环境和交通情况,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高效的反应。表示内容以城市周边地貌特征、空间格局以及进出城市的道路分布为重点。根据城市所处的不同的地貌类型选取不同的表示方法。其中地势平缓的平原和丘陵地城市可以用传统的等高线法、晕渲法配以坡度图、剖面图等插图表示地貌特征。周边地形起伏明显、高差较大的山地城市,则可用虚拟地景法展现山体形态。以山地城市为例,编制时可利用 ArcGIS三维分析软件将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与 DEM数据叠加,生成具有真实纹理的虚拟地景图(如图 1)。成图效果不但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而且地理要素清晰可见,用颜色醒目的注记标注主要道路、居民地、河流、山地名称,或在真实纹理上叠加本区域的数字线划图,城市周边的地貌形态、城市格局、建筑和道路的分布特征就可以直观形象、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公路通道的坡度、里程信息以道路剖面图的形式在图内灵活配置。与常规城市地形图相比具有内容丰富、直观易读、主题突出等特点。

2)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图:城市规模和人口分布图供应急指挥人员掌握城市所辖范围、行政区划、城镇分布和人口数量等信息,对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造成的危害作科学的预测。城镇、人口分布情况可用分类分级的点状符号法表示。用符号的颜色体现其行政归属,用不同等级的符号尺寸体现不同的人口数量。专题符号宜用图形简洁、颜色鲜亮的几何图形,使其处于突出醒目的第一视觉层面。主要道路网和水系网作为底图要素,进一步体现城镇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更详细的统计信息,如所辖城镇和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性别比例等可用表格或饼状、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对于饼状、柱状等代表数值的符号编辑,借助 Microsoft Office 自动生成各种不同尺寸和比例的符号,导入 MAPGIS 软件进行再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符号表达的准确性,而且方便数据更新和修改。

3)城市功能分区图:城市功能分区图重点表示城市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行政区、商业区的分布特征及重要部门和单位的位置,为应急指挥联动提供各区域和相关单位的空间关系信息。编制时采用质底法,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案区分不同功能区,重要部门及单位以专题的点状符号配合名称注记突出表示,详细表示具有方位意义的街区、街道名称。

4)城市街道通行能力图:街道通行能力图重点显示市区街道的道路质量、车流量,通行最佳、最短路径等,为应急指挥者对人员、物资运输路径的选择提供辅助决策信息。道路质量、车流量等统计信息以分级的线状符号表示,可采用粗细不等的透明色带表现车流量和道路质量的不同等级。通过综合分析确定贯通城市的最佳、最短路经,并采用色彩鲜亮的指示线进行标注,同时用范围法表示可作为应急避险场所和供直升机起降的广场、绿地的大小、方位等信息。

5)城市管网和重要设施图:管网和地下工程设施数量多、分布广,是城市地域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中地铁、人防工程和排水系统等地下工程可作为人员紧急疏散和应急避险的重要通道;公用通信网则是城市内外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城市管网和重要设施图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清晰易读性的前提下,通过两至三幅专题图分门别类的表示地下工程的分布,通信输电线路走向以及供电、供水、供气、加油站等公用设施的位置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地上、地下全方位的重要设施信息支持。

6)城市重要目标图:城市重要目标图主要从不同角度表示目标规模、分布、吞吐量以及周围地形结构、交通状况等信息,供应急指挥人员研究目标区域情况、设防和布署防灾救援行动使用。编制时可采用 1:10 000 或更大比例尺线划图细致准确的刻画目标内部结构(例如重要化工厂内部建筑和道路布局、机场跑道、港口码头的位置等)。在周边可配置插图、表格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如:小比例尺的虚拟地景图,从某一特定角度观察目标周围的地貌地物特征;道路示意图,利用简化的路线图表示目标周边的道路分布和里程信息;目标情况列表,详细表示相关参数,如机场、港口的运载能力等。这种对表示方法的科学组合和合理搭配运用,不但增加了信息量,而且可以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结束语

专题分析范文2

一、基本情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190公里(其中县道338.904公里,乡道635.076公里,村道2800公里)。根据职能,15条县乡公路共计338.904公里由我局负责建设、管理、养护。拥有客运企业5家(其中班线客运3家,公交公司1家,出租车公司1家),营运班线客运车辆105辆,公交车101辆,出租车80辆;货运公司3家,物流企业20家,物流车辆900多辆;驾驶员培训学校4家、维修企业10家。2020年县重点工程项目5个。

二、存在问题

经梳理我局将所有问题疏理归类成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详见附件《问题清单》)一是扫黑除恶工作初期存在落实“等待观望”;二是行业治理还存在乱象;三是部门联动不够;四是监督约束不够。

三、原因分析

对照以上问题,一一分析其原因。

(一)关于落实“等待观望”。表现在在扫黑除恶工作开展初期,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以文转文、以会传会现象,开展深入不够。宣传发动力度不够,只利用悬挂宣传标语、LED播放等形式进行宣传,结合交通监管职责广泛宣传发动不够。

(二)关于行业治理还存在乱象。主要表现在非法营运客车(“黑车”)现象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违法行为、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站外售票、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存在甩客、随意涨价、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客运班线与“黑车”争抢客源现象、个别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我局管辖的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也时有发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纠纷还一定程度存在等。究其原因:

1.非法营运客车存在是因为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出行方便,点到点配送,随叫随到等;“黑车”执法难,我县部分西部山区乡镇、存在没有营运资质的私家车进行违法载客,但由于对农村“黑车”取证难、认证难,导致非法车大量涌入,扰乱运营秩序,同时,据了解,在执法打击“黑车”时,时有发生车主拒检逃逸、围攻辱骂执法人员的行为,在调查处理中,有时会受“说情风”影响,存在执法打折扣的现象。

2.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现象是因为至广州、至深圳这些长途班线在客运淡季客源较少、运力过剩的情况,经营业户为减少运输成本,存在拼车违法行为。

3.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是因为有些班线车站内上车的乘客少,为多拉客,在途径地走走停停,路上捡客。

4.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是因为有些旅客不到车站上、下车,经营业户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同时也为了满足一些群众的出行需求。

5.存在甩客、随意涨价现象,一些班线车、出租车在节假日等时候,为了获得非法利润,私自涨价。

6.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有规定,允许客车搭载不超过10%的免费儿童,交警检查时看车票上是否注明携带免费儿童,如果没有的话车上超员就按超员进行处理,个别经营业户以此为借口,对站外上客的儿童按全票售卖。

7.个别企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是因为有个别企业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是因为我县地形山区偏多,公路所经之处,临崖临水、长大陡坡路段还很多,为完善这些路段的安全设施(标示标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还需要大额资金,目前,资金缺口较大。

8.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还时有发生,是因为有些企业、有些司机安全意识不高,超载利润大,因此不惜挺而走险。

9.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纠纷的存在是因为公路沿线拆迁户之间田亩不清,拆迁户有时提出的要求很高,有时很难达成一致,导致征地拆迁中存在纠纷和矛盾等。

(三)是部门联动不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联动不够,在信息共享、协同办案上没有下足功夫,没有产生足够的合力。

(四)监督约束不够。对于易滋生黑恶势力的重点岗位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于岗位中的涉黑涉恶的风险点没有有效防控措施。

四、整改措施

(一)落实“等待观望”方面

1.加强学习力度。再次组织开展自上而下的专题学习,着重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2017年11月8日在中办《文摘》上的重要批示和2019年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逐字逐句学深悟透,目前已整改到位。

2.加大宣传力度。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张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宣传标语,在机关大厅制作长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期宣传标语一幅,内容为“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腐必反、有‘伞’必打,有乱必治”,再次在汽车站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集中宣传,目前,相应工作已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二)整改行业乱象方面

1.针对非法营运客车还一定程度存在的现象问题

一是2019年8月21日,我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遂交字[2019]105号),对地下班线、“黑车”整治作出了专门部署,落实了责任;

二是针对我县交通运输领域存在“黑车”非法营运问题,我局联合县公安局制定了《深入开展客运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实施方案》(遂交字[2019]100号),在人流集散地张贴、对各客货车业主、各乘客散发《开展打击“黑车”非法营运联合整治行动通告》1000余份;成立了5个工作组,打击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开展至今,共查处“黑车”29辆;

三是完善制度,抵制“说情风”。要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对本系统内党员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参与说情,办人情案的要记录在案,对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包庇隐瞒充当“保护伞”的将严肃按党纪政纪和相关规定追责。

四是优化服务,完善农村运力布局。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鼓励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村、组发展“村村通”客车,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农民乘车难问题。

2.针对客运行业其它乱象问题

对于长途客运班线存在拼车违法行为,2018年我局运管所已对此类现象进行摸排处理,及时纠正了企业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于个别客运班线出站后走走停停、站外售票、客运班线站外上、下客、存在甩客、宰客、不按规定售卖儿童票现象我局有专门的交通12328投诉接收平台,在接受到投诉人投诉时,我局会第一时间受理,对投诉人所投诉现象进行调查核实,若核实存在违规现象,我局将督促责任企业单位进行整改,作出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电话回复投诉人,2018至2019年,我局对于此类的投诉已全部调查处理好并按要求回复有关部门。

3.针对个别企业还存在安全隐患和我局管辖的县乡公路还一定程度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一是我局在市交通运输局和县安委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作为,认真履职,认真按照上级文件、会议要求和省、市、县领导指示、批示精神,迅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贯彻落实,从2019年11月份起组织开展了“两客一危”重点车辆和农村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针对公交公司存在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通报了相关情况,同时局分管领导组织局安办、运管所领导并联合交警一起对公交公司领导层进行了约谈,提出落实整改要求,县公交公司已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整改,目前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我局公路所建立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长效机制,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公路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安全隐患设立警示牌,对存在较大、较多安全隐患的地段,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以便最快时间整改到位。

2019年我局公路所开展了公路隐患专项整治,对全县所有公路、桥梁进行了全面的隐患排查,发现县乡道安全隐患30项。特别是2019年中秋节期间永丰危桥垮塌事件发生后,我局迅速组织了有关路政技术人员对全县15条县乡公路、桥涵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桥梁安全隐患11处,及时完善安全警示标志4座,设置限高、限载栏杆5座,设置“禁止通行”标志牌3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目前已全部督促整改到位。

4.针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现象问题

自8月份公路路政职能划转交接以来,我局组织执法人员每日采取三班倒的形式查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截至目前,共出勤2812人次,车辆36辆次,检测30429辆货车;共查处超限超载扬洒等违反路政规定行为的货车185辆,卸载1826.69吨,罚款76.9万元。

(三)整改部门联动不够方面

主动联合公安、公路、安监等相关部门,进行一次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动,对目前在我县比较明显的交通运输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对触犯了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动移交县相关部门处理。

(四)整改监督约束不够方面

1.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2013年制定下发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审批制度》、《行政执法勤务巡查制度》等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制度层面上加大监督约束力度。

专题分析范文3

专利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我们在日常的科技及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中,发现目前专利行政执法普遍存在着下述三方面的问题:

专利行政执法缺乏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手段。目前专利管理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只能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有其他诸如暂扣、查封、没收侵权产品等执法手段。在专利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专利管理机关缺乏查证、保全等有力有效的专利执法手段,没有吊销营业执照、没收侵权产品等能够迫使违法分子就范的其它惩戒措施,“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很大程度上需要行为人的主动配合,甚至处处受到被请求人的抵制和刁难,往往不能有效制止侵权行为。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在恶意侵权、群体侵权后,往往会发生隐藏、销毁违法侵权证据、转移生产设备、侵权产品的情况,以逃避处罚。由于没有有力有效的专利行政执法手段,已严重影响了专利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导致了专利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恶意侵权行为的频频发生。

侵权判断的标准不明确。对于侵权行为认定标准,专利法第11条、第56条以及第57条有规定,虽然在《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中对“等同侵权”等判定原则有所规定,但仅仅是原则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例如,关于“生产经营目的”、“许诺销售”等术语的具体含义,现在还没有在《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中予以明确。因此,目前各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在专利侵权判定标准方面存在着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专利管理机关缺乏对严重专利侵权行为的主动查处职能。严重侵权行为包括目前较多的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现象。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对此往往很无奈,如果向法院一一提起诉讼,需要到各地去取证,维权的成本太高,而且耗时耗力,对于多数企业和权利人来说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在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制度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此类案件更加容易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增加地方专利管理机关主动查处的职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比较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专利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制度性原因,我将专利法与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了比较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尽管“中国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中都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途径”,但在制度设计上他们之间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的:

在商标行政执法方面。商标法第53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商标法第55条规定,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查阅、复制当事人与侵权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对有证据证明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可见,工商管理部门被赋予依职权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并依法享有调查取证手段和查封扣押强制措施。

在著作权行政执法方面。《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第51条还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可以没收违法所得、侵权复制品以及进行违法活动的财物。”

在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29条规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应当事人请求处理侵权行为,也可以对侵权造成损害赔偿进行调解;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该条例首次规定由行政机关对侵权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其制度安排被修正的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继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第3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处理侵权纠纷,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产品或者物品;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可以应当事人请求就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第21条规定,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进行查处。通过上述知识产权制度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专利行政执法方式相对简单化,且对损害公共利益的专利侵权行为,并不具主动查处职权。这使得专利行政执法效果并不理想。

专利保护的国际经验和做法

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专利法最先问世,英国1623年的《垄断法规》(thestatuteofmonopolies)是近代专利保护制度的起点。为拥有一项知识产权,权利人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劳动,实属不易,因此才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从各国的专利制度发展历史来看,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对专利权的保护强度成正比关系。即在同一时期内,发达国家对专利权的保护程度要强于发展中国家。法国、德国、日本目前没有关于通过专门行政部门获得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但这三个国家都规定了关于针对专利侵权的刑事救济,即刑事责任,专利权人可以请求警察这一行政部门调查专利侵权的刑事责任问题。而且,其刑事救济没有门槛。这些国家的海关可以提供禁令救济,而且还有在海关以内地区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的权力。我国香港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人员有数百人,他们在整个香港地区都有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的职责。根据英国专利法的规定,英国专利局对专利侵权问题有法定的管辖权,以减少当事人的时间与费用。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可以禁止商业中的不正当竞争方法的禁令。如果当事人认为某一专利侵权属于这类不正当竞争方法,可以向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根据有关案例,上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方法中包括了专利侵权。在美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非常高,可以达到侵权行为所造成专利权人损失的三倍,当专利权人的损失难以计算时也会本着不利于侵权人的原则解决。在墨西哥,工业产权执法部门可以依法查处专利侵权行为,一旦发现专利侵权产品,可以查封、扣押这些产品,可以在处理侵权案件中做出以下决定:对侵权人予以罚款、勒令侵权企业暂时或永久关闭;拘留侵权人至36个小时。当事人不服上述裁决的,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专利权人如发现自己的专利权被严重侵害,可以向联邦检察官提出刑事诉讼。联邦检察官在调查中将征询工业产权执法部门的意见。由此可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特别是专利行政保护是国际普遍做法。目前我们的专利行政保护与国外相比,在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部分国家的有益做法完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分页标题#e#

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的合理化建议

从理论上来看,行政执法“它可以视为一个由权限、权力与权利关系以及等多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它也可以看作一个摆正权力与法律、权力与权力关系以及同等看待实体与程序、合法与合理的过程。”行政执法作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从近期和长远来看,都应该进一步加强。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现阶段市场秩序尚未完善时,针对目前专利行政执法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对专利权提供有效的保护的现状,我们应参照国际专利经验和通行做法,进一步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充分发挥专利行政执法部门的主动性和优势,进一步用法律来明确、保证执法的措施和手段,对专利权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保护,更充分地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专利立法和执法的实际,我认为目前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强化专利行政执法职权。参照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除在《专利法》中强化专利管理部门的专利违法行为查处职权,赋予其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查处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中询问有关涉嫌假冒专利行为当事人、现场检查涉假冒专利行为的场所、查阅复制与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检查、查封或者扣押与涉嫌假冒专利行为有关的产品等多项执法权力和手段外,还应对《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等配套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或增设,进一步明确专利管理部门可以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若干具体措施,如责令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专利假冒行为或产品,销毁假冒行为或产品的专用设备、模具,不得使用、销售假冒专利产品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将该产品投放市场;通过指定的媒体消除影响等,并增加地方专利管理机关主动查处的职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明确规定假冒专利行为当事人影响、妨碍专利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公务行为或拒不执行专利管理部门的决定时的处罚办法,如规定可处以罚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等,对专利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力加以保障,确保行政执法有效、有序、有力。

适度扩大行政执法主体。根据现行法规,目前有权进行专利行政执法的专利管理部门还仅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区县级专利管理部门仅是配合上级部门执法,并无直接的独立执法权。从专利行政执法实践来看,现行体制既不利发挥地方人民政府在促进专利的管理和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影响了对专利违法行为的快速有效查处。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专利侵权和仿冒案件的急剧增加,专利行政执法主体层级过高、范围过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专利行政执法整体效率的提高也极为不利。目前,大部分区县都已建立或准备建立专利管理部门,其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大多取得了行政执法证,具备了相应的执法资格和能力,赋予区县专利管理部门的专利行政执法权力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应对《专利法实施条例》、《专利行政执法办法》进行相应修改,将处理专利纠纷,查处专利侵权、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的职权下放到了市县专利管理部门,明确赋予县级专利管理部门的依法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查处假冒专利行为,调解专利纠纷等职权,以扩大专利行政执法主体的范围,快速提高专利行政执法的整体效率,从而更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专利侵权行为。

明确专利行政执法标准。目前专利滥用以及专利侵权判定标准不一已经严重影响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某些案件,虽然能定性为侵权,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难以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确实影响了专利法的威力和专利法执法有效性。为切实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应在《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专利法实施条例》等修订过程中对“等同侵权”等判定原则进行细化,对“生产经营目的”、“许诺销售”等可能影响执法术语的具体含义进行明确。同时,对专利滥用的情况以及专利侵权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也应在相关法规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在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过程中被控侵权人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情况下是否中止处理的问题设定一个更为具体的标准及为此设定科学的程序,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执法协调,统一办案标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专题分析范文4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大专业建设改革力度,产学合作教育结合紧密,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日趋完善,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   1深化校企合作,走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   1.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成立了以安徽省运动医学行业、相关企事业和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专家为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全程参与本专业的建设。   与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等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办学及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09届订单培养毕业生占本专业毕业生的34.5%。依托康复保健的相关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安徽省武术拳击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射击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等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合作单位的专家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双师”队伍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与我院进行了紧密型的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紧密型产学合作教育的局面。   1.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三块并重,二层深入”的教学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三块并重”即“主干课程”、“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三块同步要求,同步进展,主干课程强调实验实训,尤其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进程中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资格证书教育环节紧扣,将能力培养主线贯穿全程。“二层深入”即实训实践、实习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抓落实,促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通过对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深入分析,经过几年的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条主线,三个循环,二个阶段,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循环:即实训、见习和毕业实习环节层层递进。   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前5个学期,按照专业培养方向,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素质。   第二阶段即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些准用人单位进行,以毕业(顶岗)实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提前融入职业角色。   三个方向:即把就业岗位定位在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公共健康指导三个方向,突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着重进行了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依托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从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周进行至少6学时的专项技能训练,将学生按小组分到各优秀运动队、康复机构等实训基地。在学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在实训基地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整个过程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主线,将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1.3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双师队伍   加强产学合作教育,与运动管理中心、康复治疗部门等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伤科推拿学实践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等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和《运动解剖学》、《康复护理》、《创伤急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出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与行业、企业之间通过人员互兼互聘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定期请专家给师生开办学术讲座,就业指导和成才教育,对学生实行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培训,指导专业实习实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专业教师积极为体育行业、康复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加强了专业教师与行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为教师创造了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以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1构建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安徽省体育行业和康复治疗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全面的体育保健与康复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服务竞技体育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康复保健等方面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定为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的调研、讨论,不断修订、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按照运动保健技能、康复治疗技能、公共健康指导技能三个培养方向的要求确定三个子模块内容,进而形成专业技能模块,再由专业技能模块开发出专业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素质拓展等四大课程模块,由此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选择内容,基础课突出应用和适度,专业课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p#分页标题#e#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四个重要环节构成,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几年来不断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较大幅度地调整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的结构,如将较综合的《运动医学》细化为《运动医务监督》、《营养学》和《运动处方》。   2.2实施“双证融通,一教多证”教育   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的培训鉴定相衔接,进而形成了专业特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的“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如要求在《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结业时必须达到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同时还可考取保健按摩师中级证书;《营养学》课程结业时,学生可考取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体育技术课结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考取健美操、跆拳道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取得了按摩师证、营养师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层次,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余地。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使教学过程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资格证书”教育又促进了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等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3不断改革,打造特色   3.1立足体育行业,服务竞技体育   以“立足体育行业,面向康复保健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为指导思想,在我院积极推进“教科训一体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独特的教学资源为竞技体育做好服务。   专业教师为安徽省奥运会冠军邓琳琳、摔跤奥运亚军许莉等提供了医疗保健服务,为备战全运会的运动训练队担任队医。   这些服务工作的开展,为安徽省竞技体育“奥运夺金、全运突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连续几年承担了安徽省举重队、体操队、跳水队等多个运动队运动员的推拿按摩与运动恢复,及运动创伤的康复与治疗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也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实现了“双赢”效应。   3.2面向康复保健市场,体医结合,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立足体育行业,认真探索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根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了不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体育与医学结合的特色专业。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体医结合”和“以中医传统保健康复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两条主线。在医学知识和技能方面,重点放在传统医学上,如推拿学、针灸学等;在体育学科方面突出健身体育、保健体育、康复体育、娱乐体育等各种体育锻炼方法。   将相应的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人体科学、体育科学、传统医学、运动医学和保健康复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的专业教育理念。   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医务监督》等一批“体医”知识交叉与渗透的特色课程,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运动创伤的防治、运动性疲劳恢复、人体运动机能评定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特色明显。   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和公共健康指导等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突破了传统的体育院校窄口径的人才模式,使学生成为“体医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面宽,发展空间较大。   自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康复医学以来,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活力。同时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日益火爆以及现代疾病、人口老龄化和伤残人口的增加都急需一大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人才。而懂得医学知识的人不一定了解体育运动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运动的人又缺乏医学医疗知识,体育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医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弥补这一空白。

专题分析范文5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双闭环;实践教学

0前言

学校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环节就是实践教学,其可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教学环节难以比拟的重要作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为了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到实处,满足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实践教学和改革的有效途径进行全面探索。然而,虽然绝大多数的院校已经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1建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双闭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践教学,层次较低,没有后续的保障,所产生的效果相对有限[1]。因此,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技术发展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也不能全面创新技术,与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因此,为了全面改进当前发展现状,必须更加关注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入,在促进整体教学提升的同时,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双闭环实践教学体系所具备的特征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双闭环实践教学,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人才培养体系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并全面调研市场需求,对本专业各类就业岗位对学生的实际要求进行明确,将本专业总体目标集合在同一教学体系中[2]。

2.2以实用为原则。按照课程具体内容合理组织实验,并将实验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为依据,合理变更实验项目,与学生的工作内容相联系,确定学生在毕业前可以达到今后工作的实际要求。

2.3以工程应用为标准。专业实训项目在设立时,需要严格按照工程应用的标准,从简单到复杂设立项目,使项目可以一步步推进[3]。循序渐进开展项目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逐渐减轻,全面优化学习环境,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更加良好的成长,从而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具有更高的热情。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虽然很多院校已经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实践教学效果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严重的制约,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4]。例如,课程实验比较以验证性作为实验的具体内容;只针对某一课程范围开展专业实训项目,实验无法形成系统性;学生在实践中,不能积极创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论与实践没有紧密融合,从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够力提高产生严重的影响,直接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创新训练要求比较严格,让学生产生畏惧,很难积极在主动参与,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行业实践平台数量较少,学校与企业没有深入合作,合作层次较强;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尚未形成大众化的实践第二课堂。在各大院校中,实践活动开展以教师为主体。而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期间,教师的整体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较弱[5]。并且,由于教师的工作环境只固定在学校,缺乏工程经验,对目前工程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没有清晰的了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阻碍。同时,运行实践教学没有系统化的机制作为保障,加之行业实践综合论述平台数量匮乏,质量较高,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学生非常缺乏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非常有限,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开展双闭环实践教学的路径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中,如果想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对当前市场的需求有清晰的了解。以目标能力培养为基础,在教学中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以实践教学模式、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使课程实验拥有更加鲜明的层次,全面强化专业实训模块,进一步丰富和创新训练项目,逐渐拓展行业实践范围,科学选择实践课堂内容,建立完善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能够与当前企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相符合。

4.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6]。因此,开展双闭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并调研和论证市场,对本专业各类就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细节进行合理地把握,集合所有教学目标,保证顺利开展教学环节,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4.2强化课程实验的综合设计性。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科学组织实验课程的每个阶段,合理划分不同层次实验。在明确和变更实验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紧密融合当前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以便增强实验项目的基础性,全面凸显时代性,进一步促进课程实用性的提高,保证所开展的课程贴近学生的工作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工作后的具体要求。同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实训必须以课程应用为标准。在设立专业实训项目阶段,务必严格按照实际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层次性的设计项目,以便能够按照流程训练实践项目,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工作热情的提高。

4.3开展多元化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制定切实有效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实际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学校需要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全面改变行业实践格局。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合理安排实践内容,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积极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保证学生可以在拥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情况下进入工作岗位。

4.4对体系的运行和优化办法进行全面的探索。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双闭环控制思想为基础,注重实践环节,并对具体环节进行细致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在实践环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具体如图2所示。反馈以内环与外环作为主要途径,以全面控制教学体系的质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同时,学院应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社团,为学生运用实验室创造良好的条件,打造稳定的实践课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全面的强化。此外,学校需要积极引进人才,选择经验丰富知识能力较强的教师,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校内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逐渐提升,确保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完善的实践平台,全面规划。

5结论

专题分析范文6

(1)学生普遍基础不好,缺乏学习积极性

机电专业本身是动手能力较强的一类专业,这也符合当前企业用人的需要。在机电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和原理比较抽象的内容,学习起来是难度很大的,理解并消化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知识的时候如果没有运用更加灵活并新颖的学习方法的话,学生就更加难以接受了。因此,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对于新的知识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了。

(2)现有的教学手段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就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来讲,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采用教师讲授灌输理论知识,运用板书单一的形式来展现给学生,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于新知识并不能够及时的理解消化,没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下来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而且没有实践操作,更加不能够重复消化,通过实验看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分析来进行细化,最终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接收知识并且掌握。因此,我们要通过项目化等教学手法,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终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3)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不足,课程编排需改进

按照现有的学校规模来讲,经费不足,实验场地建设缺乏,在电工电子课程中需要的设备有很多没有提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提供的有限实验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知识点不能够通过动手来实现,因此,不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也没有达到需要的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提供的实验课程不能够充分满足课程的设定,课程编排方面没有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在消化掌握课程方面也就不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没有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针对现阶段机电专业电工电子课程问题的解决对策

(1)针对学生普遍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成果突出,最先要发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开始讲授的时候,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课程导入着手,精心设置有趣的话题或者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学习课程产生了兴趣,就能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我们要尽可能的减少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在课程中实验设置方面,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实验设备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的等都能够相互作用。在电工电子课程中,电路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可以让学生通过设备来自我感知,通过自己的发现来掌握电路部分的知识。

(2)合理安排课程节奏,掌握教学规律

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的环节中,要讲究课程节奏,把握课堂规律,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课程主次内容,轻重缓急,合理有效的把课程教学内容合为一体。这也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讲内容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循序渐进的讲授教学内容,合理的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由浅入深的讲授课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环节,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来讲,本身就是动收能力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应该根据课程效果要求加大实验力度和实验内容,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自己操作来真正的发现问题,从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手段设置方面,也要注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适应现有的人才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灌输知识点,没有学生探索收获的过程,我们要改变这样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发现课程的要点,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积极动脑思考,主动,扎实的掌握应有的教学知识点,增加主观认识。

3结束语

专题分析范文7

【关键词】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双导师制;激励机制

1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的训练与考核,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通过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内化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由于大学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具体表现有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内容空洞、抄袭严重、请人等。因此,进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改革成了高职院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从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经验,结合对其他高职院校的调查走访,分析得出下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选题脱离工作实际,设计成果实用性不强。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初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大部分偏向理论性较强的题目,而且,为了方便指导老师的指导,毕业设计的题目几乎年年相似,选题较为陈旧,没有做到与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结合,因此,导致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

2.2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大部分学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完成,这个时期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找到工作的学生忙于实习,再加上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学生的实习内容严重脱节,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会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学生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全面的综合的训练,达不到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2.3指导教师企业经历缺失,辅导方式单一。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安排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专职教师,不少教师更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很少,指导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并纠正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往往只是停留在格式的审查上,很难真正起到专业指导的作用。

2.4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不健全,实施性差。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都是采用毕业答辩的形式,质量评价关注更多的是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结构和毕业设计格式,一方面忽视了对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另一方面忽视了毕业设计的实践应用价值,这种传统的质量评价方式,最终导致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待毕业设计都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往往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更无法通过毕业设计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通过毕业设计达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目的。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了导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严重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3.1主观原因。3.1.1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随着高考考生数量的持续减少,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确保招生数量,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由原来的普通高招向多样化招生转变,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高职学生生源类型的复杂性和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在这些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初中小学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必然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更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完成。3.1.2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生不愿动脑动手高职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在学习上的欠缺就会逐渐暴露,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会越学越吃力,越吃力就越没有兴趣,长此以往,最终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学习上形成了惰性,越来越不愿动脑动手。3.1.3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导致学生缺乏写作能力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而在众多基础能力中写作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项。高职学生在写作能力上也往往较为欠缺,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经常是以文字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这也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即使想到了很好的创意、内容,也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来。3.1.4由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要想作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而高职学生在短短2-3年的高职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物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难以把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3.2客观原因。除了以上主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也导致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出现问题。3.2.1学校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毕业设计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日常教学和实训教学,却忽视了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就好,至于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质量没有进行全程的管理和客观的评价。正是由于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够,才给了学生松懈的理由,导致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最终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现状。3.2.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为学生分配了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唯有这样的指导教师才能胜任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但是高职院校很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自身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更无法胜任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3.2.3学校层面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必须让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考核不够严格,缺乏奖惩机制,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同时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缺少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也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等现象的发生。

4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改革对策:

4.1将毕业设计开题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相融合。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时间跟顶岗实习时间是一致的,为了在学生离校之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安排工作,学校会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安排在学生离校之前完成,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够了解,甚至有些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还没有确定,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没有方向,有些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是选择自己觉得简单的题目,更有少部分学生是盲目地进行选择,最终导致了毕业设计的选题与顶岗实习的岗位南辕北辙。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与顶岗实习的时间相融合,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后置到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后,给学生留出时间去了解和适应企业的真实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专业兴趣选取毕业设计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真正做到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融合,为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2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相融合。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初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了学生对毕业设计没有兴趣,因此,要想解决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要从根源上入手,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为了真正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的纽带,发挥毕业设计以就业为导向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需要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进行融合,可以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安排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后,这样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习岗位出发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既可以提高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也可以避免之前毕业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4.3将校内理论指导与企业实践指导相融合。搞好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关键,但是由于校内的指导教师往往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往往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无法提供企业实践方面的指导,最终必然导致毕业设计内容的空洞和陈旧。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全过程要求必须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包括毕业设计选题环节、指导环节和评价环节。

4.4将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融合。要想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大多是由校企双方联合进行指导,因此建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也应采用校企双方联合考核的方式,将过程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具体分工为企业导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性考核,具体包括学生的出勤、岗位胜任度、工作绩效、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校内导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检查,具体包括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毕业设计现场答辩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5应用前景分析

将上述毕业设计的改革对策应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的设置和毕业设计的评价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多方面的融合,从根源上解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该研究成果的应用,预计会达到以下效果:

5.1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会有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的选题均出自于学生自愿选择,而且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密切相关,学生可以边实习边思考,避免了之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严重脱节现象,学生可以真正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开展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想要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就一定要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相融合,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校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5.3通过毕业设计的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校内指导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对物流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作业方法缺乏系统的认识,再加上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庞大,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日常的授课都是理论多实践少,不能完全满足毕业设计的指导要求。通过毕业设计的指导,可以使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的毕业设计更多的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弥补校内教师在企业实践上的欠缺。

5.4通过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融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积极吸纳办学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其中,唯有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通过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融合,学生可以根据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毕业设计中校内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李延斌,高有华,孙学雁.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校内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6(37).

[2]单以才,舒平生,张裕荣.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

[3]周洁.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

[4]马文姝,白凤臣.依托顶岗实习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3(2).

[5]徐阳,李冕.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3).

专题分析范文8

关键词:中职中专;体育教学;创新教学

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职中专的教学是以学生学习相关的技术为主,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不适合中职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学习到技术知识之外,还要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中职中专的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中职中专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

中职中专对学生的教育重点在学习相关的技术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体育课的排课不合理,没有给学生构建综合发展的教学体系。中职中专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在学校学好相关的技术知识就可以了,文化课和体育课不重要。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中职中专的体育教学难以开展。

2.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中职中专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及时更新。在中职中专的体育课程中,内容大多是以跑步、篮球等项目为主,这些体育项目对男生的吸引力较大,但许多女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学校在体育设备的投入上也不够大,导致很多中职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不完善、体育教学项目较少等情况出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教学项目不感兴趣,又缺乏可供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就会降低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中职中专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高,不能给学生做出正确的讲解和引导。

3.不重视体育常理及原理的教学

在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锻炼体育项目,还要学习一定的运动常理,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中职中专的体育教学大部分是让学生锻炼体育项目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体育常理教学。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常理的学习环节比较薄弱。想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常理及原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

二、中职中专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1.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意识越来越重要,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上,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关系到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对创新的要求不是指某行某业,而是各行各业都要求有创新精神,特别是教育行业承担着培养创新意识及创造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学校是进行创新教学的主要战场。教育行业也要求创新,进行创新教育,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设计等,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形成创新习惯,能够独立进行操作和实践,比如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老师只注重书本知识,对于动手操作能力重视不够等。时代的呼唤要求教育必须紧锣密鼓、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培育更多创造型人才。

2.中职中专体育创新教学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中职中专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更要求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要求转变学生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既专又全,全面发展,让他们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体育创新教学,要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着重进行培养,而这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是中职中专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构建中职中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教育质量,激发学生们更大的体育热忱,而且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也举足轻重。体育创新教学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学习的环境,而且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观察事物更加细致,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提升,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育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创新意识,打破学生们的既定思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体育课程更加有兴趣和热情,注意力更加集中,求知欲更强,也更愿意调动创新思维,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而知识都是相通的,当学生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创新意识被调动起来,他们也愿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培养的循环,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三、中职中专体育教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1.中职中专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

大部分中职中专都存在的情况是,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体育教学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是可有可无的。这样的观念导致许多中职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中职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能感受到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思想的引导下,中职中专体育教师可以转化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来完成体育教学。

2.教师要营造创新意识教学氛围

中职中专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阐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对学生传播创新意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板报、视频等形式来丰富创新意识的传播途径。体育教师们还可以联合起来举办一些体育比赛,让学生通过观看或者参加比赛来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知和理解,创设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教学氛围。

3.中职中专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科学合理探索

中职中专体育教学要培养创新意识,老师就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要有自己的创造力,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发展来超越过去和超越自己,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途径,不断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们也要在学习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出更高效的学习模式,以不断地提高学习效果。体育教学本来就具有相应的创造性,老师可以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灵活的教学,探索出多种教学方式并联合运用它们,教学过程可以更加个性化,也更能适应学生们的个性化需要。教师可以进行提示性的教学、分段性的教学或者游戏式的教学,课堂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探索和自主的学习,发挥学生们的积极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发表见解、完成课堂训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体育思维和创造力,在激发学生们上课热情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中职中专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进行思考和探索,能够独立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中职中专体育教学要紧跟新课改的脚步,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改变中职中专学生以及家长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的状况,提升学生对体育原理以及常识的掌握情况。中职中专体育教师可以用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意识教学氛围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思中.体育教学创新的几个误区与教师的理念转换[J].学周刊,2021(29):155-156.

[2]张守冬,赵来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