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范例6篇

纺织专业

纺织专业范文1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xxxx 年新年伊始,我们进入大四即将面临毕业,开始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波,制作了自己的简历、经历层层面试筛选,也开始了从学校向社会的身心全面转变,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其中过程颇多艰辛,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只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真正开始进入工作岗位还是需要很多社会实践和磨练。所以毕业前进行毕业实习,是对我们自己的检验,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高和锻炼。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招聘信息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毕业实习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任务

通过实习了解自己所学测控专业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并对自己专业在未来工作中的前景和优势有所认识。

三、实习时间

xxxx年 1月——20xx年x月x日

四、实习地点

邓州市永泰棉纺公司

五、实习企业概况

我所实习的单位邓州市永泰棉纺公司是一家中型的民营纺织工业企业,是以集信息、研发、制造、营销、物流为一体的重要纺织布料制造基地,具有棉纺织、印染、色织、毛纺、针织、家纺及服装等集约化生产能力,公司一流的自动化设备,具备从实验、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全流程产业链设备能力,实现了高速度、高精度、高效能、数字化、多功能和环保生产;坚持高技术含量、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方向,将产品定位在特殊化、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和生态化上。以极限技术、复合技术、 功能技术和深加工技术,开发出高支高密、新型原料、特殊后整理、新型色织、多元毛精纺、绿色生态家用纺织产品;具备从原料、棉纺织、染整到毛纺、针织、家纺的产品开发、检测和实验条件,具有自 研发、自主开发、生产转化、技术储备能力,在邓州市享有先进技术创新单位。公司在统一的市场、产品、 技术平台上, 实现了从原料、纱线、面料到服装制造的产业链延伸;在与国际品牌合资合作的平台上,将制造业向服装零售业拓展,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在国际化经营平台上, 实施资本结构多元化, 提升资本营运水平;公司实行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进社会责任认证,实现管理标准化、准时化、信息化和清洁化。

公司选用德国、瑞士、日本、法国等国际最先进工艺装备。主要生产高档纯棉精梳无接头纱(线)及转杯纺纱,重点开发高档宽幅家纺面料以及弹力服装面料、新型纤维混纺交织服装面料及高档纯棉服装面料等系列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纯棉精梳纱、纯棉精梳股线、纯棉转杯纺纱等。

六、实习内容

(一)实习的具体内容

1、开清棉

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艺。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开清棉工艺流程:(1)开松:通过开清棉联合机各单机中的角钉、打手的撕扯、打击作用,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松解成0.3~0.5g重的小棉束,为除杂和混和创造条件,为分离成单纤维作准备。开松过程中尽量减少杂质碎裂和纤维损伤。 (2)除杂:在开松的同时,去除原棉中50%~60%的杂质,尤其是棉籽、籽棉、不孕籽、砂土等大杂。应减少可纺纤维的下落,节约用棉。(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原棉开松好,混和也愈均匀。(4)均匀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机械设备该车间机器设备比较多,有抓棉机、凝棉器、混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和一个大型的除尘设备,耗电量较大,所以每天工作的时间不多,上班的班次也较少,因为机器比较多,所以工人比较少。

主要工艺流程是原棉A002D型圆盘式抓棉机A045B型凝棉器A035B型混开棉机A045B型凝棉器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A045B型凝棉器FA046A型振动给棉机A076E型单打手成卷机棉卷在车间产量方面,一个标准的棉卷有65个卷,重34.5斤,合17.25kg,除去棉卷中间的轴(重1.6kg),一个棉卷的质量为15.65kg,一台机器每3.3min出来一个产品,1个小时18个,共有4台工作的成卷机,所以一个车间的产量为1126.8kg/h.

在运转生产部分中,由于该车间机器较多,都是自动运行的,所以看管的工人数很少,一般白天2人,晚上3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工作。机器工作时,机器内部2小时清洁一次,机器外部每班一次,工作量大时,机器内清洁力度加大。

2、梳棉

梳棉是利用梳棉机,借助针面运动,把小棉束梳理为单纤维状态,进一步去除杂质和不可纺的短纤维,使纤维平行伸直,最后制成棉条盘入条筒中。经过开清棉联合机加工后,棉卷或散棉中纤维多呈松散棉块、棉束状态,并含有40%~50%的杂质,其中多数为细小的、粘附性较强的纤维性杂质(如带纤维破籽、籽屑、软籽表皮、棉结等),所以必需将纤维束彻底分解成单根纤维,清除残留在其中的细小杂质,使各配棉成份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充分混和,制成均匀的棉条以满足后道工序的要求。

梳棉工序的任务是(1)分梳在尽可能少损伤纤维的前提下,对喂入棉层进行细致而彻底的分梳,使束纤维分离成单纤维状态。(2)除杂在纤维充分分离的基础上,彻底清除残留的杂质疵点。(3)均匀混和使纤维在单纤维状态下充分混和并分布均匀。(4)成条制成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匀均棉条并有规律地圈放在棉条筒中。

3、并条、粗纱

a.并条:梳棉机生产的生条,纤维经过初步定向、伸直具备纱条的初步形态。但是梳棉生条不匀率很大,且生条内纤维排列紊乱,大部分纤维成弯钩状态,如果直接把这种生条纺成细纱,细纱质量差。因此,在进一步纺纱之前需将梳棉生条并合,改善条干均匀度及纤维状态,这道工序叫做并条。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是:(1)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制成一根棉条,由于各根棉条的粗段、细段有机会相互重合,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应降到1%以下。(2)牵伸:即将条子抽长拉细到原来的程度,同时经过牵伸改善纤维的状态,使弯钩及卷曲纤维得以进一步伸直平行,使小棉束进一步分离为单纤维。经过改变牵伸倍数,有效的控制熟条的定量,以保证纺出细纱的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符合国家标准。(3)混合:用反复并合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单纤维的混合,保证条子的混棉成分均匀,稳定成纱质量。由于各种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采用不同纤维制成的条子,在并条机上并合,可以使各种纤维充分混合,这是保证成纱横截面上纤维数量获得较均匀混合,防止染色后产生色差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化纤与棉混纺时尤为重要。(4)成条: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以便搬运存放,供下道工序使用。

b.粗纱:粗纱是纺织的一道工序,可把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以供细纱工序使用。

(二)实习中资料的收集与总结

刚刚来到实习公司时,由于对工作环境和内容的陌生,工作起初点吃力,并且遇到的状况很多,为让我尽快的了解公司生产生活运行的状况主管安排了我对公司车间运行状况和对办公室有哪些基工作进行了讲解, 在同事的帮助和厂房各科室的配合下大致了解了生产流程,看着庞大的生产机械,这是一条多么流畅的生产线啊,我们学的四测控技术与仪器,正是在大型机械化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在这些车间、生产工序流程、成产机械的参观和初步了解让我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公司基本运行的状况、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公司内部管理,包括员 关系,员工绩效,员工薪酬,以及组织一些相关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纺织企业的合作与学习,交流新技术,发展新任务。 近几年,纱线强力增加,纱线光泽性能好,有利于分部工序的生产使用,紧密纺纱比环锭纺纱的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是纺纱设备进步的成果。喷气布机的出现且不断发展壮大,使有梭布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喷气布机有别于有梭布机的是高速度、高效率、高品质和超宽幅。随着市场对超宽幅布的需求,超宽幅布机应运而生。这些都有纺织设备不断创新升级的结果。

学习就是进步的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和师傅们聊天的时候,我 知道了我们传统的针织染整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的,资源消耗大, 污染严重,要改变这种状态,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着力在选用新工艺和新型设备方面做了时间性的研究和探讨,当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染色前精练上也做了些许改变,突破了热碱液中进行,再用大量的酸中和并用大量的水清洗,采用酶处理工艺,可明显使我公司染色生产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也符合了环保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自己没有很多的社会工作经验,同事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加上自己的不断学习,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很快适应了公司的日常生产情况和了解了自己分内的工作。自己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充实的同时也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赏识,虽然在工作过程中还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困难和错误,也都在同事的帮助下不断改正与进步。

经过此次实习,对我个人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和认识。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不是书本就可以描写完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而一个企业的文化也不是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习就能够理解的。

这次的毕业实习对我的帮助很大,我遇到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也使我认识到必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使自己尽快适应社会。

实习终要结束,过程是紧张而愉快的,我的工作态度和成效也得到了主管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作为在踏出社会之前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实践中,这次的实践的确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 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自己的知识,铭记自己这段丰富的实践经历所带来的感悟,更加自信的面对今后的生活。

七、实习感想

实习期间不仅了解了技术, 各行各业中身在职场的必修课在这里也得到了更深的体会:

(一)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工作伙伴。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需要长期的练习。语气,态度都要把握好,稍不留神就可能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人在社会中都要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才会事半功倍, 一起做事的过程是个促进彼此感情的大好机会。别人给自己的意见,我都是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反思自己,加以改正,就会慢慢进步。工作起来也会相当愉快。

(二) 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客户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 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明白只要认真对待就会有收获、有进步,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而这样的一种上进心也会为自己施加适当的压力,去激励自己进步,去学习,有自信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这是一次难得的步入社会 进行岗前实习的机会,开始放假的时候,想到自己要在不久就要走上工作岗位,自己心里就会变得有点怵头。毕竟要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觉得会困难重重,自己的社会经验并不充足,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等种种原因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往往这样,自己懦弱就会表露出来。而真正到了工作岗位的时候,却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和认可,而交给自己的任务,也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完成的不错,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也不会为了担心做的不好而胆怯。即使做不好,只要努力改正,它依然是一个学习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我们,未必是一件坏事。

(四) 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 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每个领域, 每个行业都有它自身的专业知识,无论是管理还是销售,都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对待,没有一套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所有企业,当然,也没有一套销售方式可以卖出所有产品,生产也是一样,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的生产流程,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做一行爱一行,发现工作中的乐趣。

(五) 要有耐心和热情。

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多笑笑,心情也就好了。工作起来自然轻松。

(六) 要勤劳。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要多做一些分外的事,毕竟自己还是一个新人,有很多不会的是还要请教同事们,多做一些事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好的印象, 自然就会告诉你很多知识, 当然,我们做这些实在不耽误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因此而耽误了本职工作,这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对行业发展正确的判断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在这次毕业实习中,我对纺织企业以及纺织行业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整个纺织行业将朝着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的大方向发展,再者就是高自动化,降低劳动力以及劳动密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纤维、新型材料以及新型制造技术将成为各企业追捧的热点以及竞争的工具。或许在未来几年内,纺织业将逐渐品牌化。而新型技术以及新型产品将成为纺织产品新型化的有力工具。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深刻的体会到,虽然现在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并不多。在纺织行业的发展中缺乏的将是能从宏观掌控全程的人,也是纺织行业变革所需要的人才。此次实习不仅使我们体验了纺织厂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强度,更使我们从心理上得到了调整,使我们踏入社会后能更快的进入工作当中。

在实习期间,经常会下车间办事,接触那些庞大的机械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每次进入车间,每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我佩服他们吃苦耐劳,不骄不躁,一点点发展壮大。其实,每行每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个社会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着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我们,也正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我想,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十分感谢邓州市永泰棉纺公司,感谢他们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 让我对社会、对工作、对学习都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为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增添了信心,让我在大学生活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页!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们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参观实习,我们也亲身体会到,工人师傅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就如同我们应该对待学习一样,容不得半点虚的,特别是我们学工科,知识的掌握不允许有一点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这次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也使我对课本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抽象的原理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对以前没接触过的知识有了深刻地了解,让我对以后的工作方向有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同时,我也了解了真正的工作的时候不只是能力强就可以,团队合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为我毕业以后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纺织专业范文2

【关键词】纺织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2A06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3-02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自200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保持20%的增速,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4%。2010年第四季度,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3%[1]。目前,我国成规模的纺织企业有47200多户,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农业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2]。

一、纺织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纺织业是我国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促使纺织业在阵痛中开始转型升级。但人才匮乏已成为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人才短缺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力短缺上升为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调。预计到2015年,我国纺织业劳动力需求将达到2300万左右,昭示着劳动力资源问题将成为影响纺织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折射出纺织业转型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从纺织企业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上看,大中型纺织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左右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工作经验丰富,但新知识补充少,年轻一代又不安定,加上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认识不足,间接地造成了人才大量流失。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3]。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愿意培训员工,也缺乏与员工的交流,导致人才流动性大。纺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行业今后的发展。

纺织企业目前大多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急需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协会会长倪阳生在谈到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时说:纺织工业不是夕阳产业,它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高新技术密集产业。未来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以及纺织强国的建设急需投入大量的设备、技术与研发人员,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而重要的人力资源是精通纺织工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2020年,纺织工业要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旺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6%[4]。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采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方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5]。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改革专业教学形式及内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满足行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据调查,纺织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高层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工作,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中层和基层技术与管理工作。我院纺织专业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不断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结合纺织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纺织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能力要求,将高职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熟练的纺织品检验与分析能力、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能力、纺织产品设计能力、基层生产管理能力和贸易能力,能从事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工艺设计与实施、生产组织、新产品设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工学结合的“工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即具有工厂实际工作情境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教学活动场所(纺织厂、一体化实验实训室等),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训练。“工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学习。

图1 “工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学校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6]。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体系应依据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来构建。

为使纺织专业的课程体系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按照纺织企业专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结合纺织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通识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为两翼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基础;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两部分,是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态度;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是针对业务领域的拓展、高新技术应用或者是知识的深化,是在专业层面上的扩展和延伸,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做铺垫。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学习工艺规范。纺织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实践教学活动既来源于生产又服务于生产,实践条件建设应保持与企业真实环境相一致,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在实践条件建设中遵循“系统、完备、兼容、实用”的原则,建设初期,通过调研、走访、咨询等途径保证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按照调研、咨询、认证、招标、采购、安装、调试等程序进行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项目除满足纺织专业需求外,还应满足专业群的需要,且所购仪器设备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一致,以保证学生零距离上岗。

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纱线品等暗室、纤维检验室、纱线测试室、织物检验室、机织实训室、面料分析室、机织小样机室、纺织CAD室、纺织品检验室、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并对校办纺织厂加大投入,完善气流纺和环锭纺纺纱生产车间,除用于纺织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相关课程的技能训练,还从事生产和研发新产品。充分发挥校外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我院高职纺织专业围绕“精、简、整、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通过组织行业专家、职教专家、专业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够用为原则,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优化、简化;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力争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教学改革,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为使教学内容更能反映纺织企业生产过程,通过分析纺织行业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并将纺织生产所需的工作任务一一列举出来,再从工作任务中归纳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通过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优化,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形成一体化教学课程、按照任务引领要求进行教学的课程整合为项目式/任务驱动式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变成学习领域课程等(如图2所示)。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图2 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2.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队伍多元化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教学活动不再以简单的“理论+实践”方式进行,而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如分类教学、一体化教学、厂校一体教学等;同时,教师队伍向多元化,企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1)分类教学:对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课程,按照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进行分类教学,男生以设备维护与保养为主、女生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进行实训。

(2)一体化教学:对以一体化教学为主的工学结合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与技能训练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教师边讲边教,学生边学边练,达到学做合一,既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厂校一体:校纺织厂是进行现场教学和实习实训的主要实践教学场所,利用校纺织厂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参加生产实践,通过学院与企业的专兼职教师的角色交替、教学地点的轮换实现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加强教材建设,突出职业特色

教材建设是专业改革的突出表现和落脚点。在教材建设方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合作,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编写出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纺织专业特色教材。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纺织专业教师主编参编了体现职业特色的专业核心教材:《纺纺织材料》、《纺纱工艺与设备》、《提花工艺与纹织CAD》等;与纺织行业协会、企业合作,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编写出任务引领的项目式校本教材及讲义;完成了《纺织工艺与设备》、《织物结构与设计》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开发了8门网络课程和1个专业素材库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4.发挥专业社团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纺织专业实施以“专业社团+职业导师”的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学生入校到毕业,学校提供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课设定为必修课,安排企业技术权威、专业教师进行专业介绍,专业教师为专业社团进行专业指导,实现全程、全员指导的模式。并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信息获取、职业角色转变、职业岗位定位等,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出发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将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并根据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工学结合理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专业核心课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多途径进行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http:///,2011年01月27日

[2]中国服装网,2009/2/27/

[3]第二产业 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宁波网,http:///,2011-05-06

[4]现代纺织业需要新型技能型人才,倪阳生,中国教育报,2012-09-01

[5]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

[6]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束剑华,职教论坛,2006.2,P8

纺织专业范文3

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搬到南美去!在“走出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沈阳五爱集团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到2007年年底,这一计划逐渐清晰,南美市场的宏伟蓝图初见雏形。

凭着多年来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打拼的经验,沈阳万识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阳五爱集团的总经理特别助理胡宝钢敏锐地嗅出南美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认为,欧美注重品牌和时尚,而欧美本身就引领着世界的潮流,所以专业市场进入的难度非常大;非洲、中东地区因为气候和信仰的缘故,对纺织服装的需求量不大,市场潜力比较有限;南美就不一样,近年来南美部分国家在努力促进双边贸易关系,随着南美最大的纺织类展会――圣保罗国际纺织工业暨服装贸易博览会在2007年对中国纺织企业的重新开放,南美市场的巨大潜能开始爆发。

南美――在发展中开放

南美是一个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河,还有浪漫的沙滩、阳光,热情奔放的桑巴、探戈,激情四射的足球,令人陶醉的狂欢节……南美就这样在发展中不断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在发展中不断开放。

在南美的诸多国家中,巴西、阿根廷、智利是备受关注的三个国家,如今很多中国商人在那里做着纺织服装及小商品生意。但是大家各自为阵,鲜有以专业市场这种形式大规模的整体进入。胡宝钢认为:“如果就是单兵作战,中国商品就难以提升。由于语言、距离等方面的原因,南美国家一直是中国难以深度开发的市场。目前,进入南美国家的中国企业主要是矿业、机械和电子行业,纺织服装基本上是个体户和小企业。所以,未来开发南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核心是通过行业协会和大集团的集中进入,树立中高端的品牌经营和管理,建立良好的商业渠道和模式,才是成功进入南美市场的关键。”

为了深入开发南美市场,胡宝钢多次到南美市场调研,不仅与当地商贸机构的官员及大物流商等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在沟通中,他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关键要通过什么形式去开发,进入该市场的手段,决定着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

目前,区域性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员国之间互免关税。但整体经济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和中国之间经贸关系远远落后于亚洲、北美、欧洲和澳洲的国家相比,贫富悬殊是南美主要的社会问题,近一半的财富都集中于10%的富人手中。

南美市场的可开发程度虽然诱人,但胡宝钢认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并不都适合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大规模进入。

巴西――难以承受之重

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国之一,它是世界第二大粗斜纹布生产国,第三大针织布生产国,第五大服装生产国。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巴西最重要的纺织生产地,每年举办三次纺织服装专业展览会,其中圣保罗国际纺织工业及服装贸易博览会(FENIT)是南半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类专业性贸易博览会。据胡宝钢介绍,参观展会的专业观众中75%是批发商和零售商,近98%的专业观众具有决策权。2007年再次对中国开发后,不少南方省市也组团带企业去参加,但主要还是外贸加工型企业居多。

在考察圣保罗的市场时,胡宝钢发现那里的25街是一个纺织、服装、小商品贸易集散中心。25街大约有2平方公里的范围,是专业市场加商业街的模式,与中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很相似。商品基本都来自中国、韩国和墨西哥。整体观察,像是中国的常熟服装城和上海七浦路市场的结合。马路上以独立店铺为主,楼宇市场部分和我们5年前的市场一样。其中的档口有中国香港人开的,也有中国华侨开的,日本和中国台湾人是市场主要的投资者。中国的商人基本都是来自江浙一带。这里周末都休息,市场也基本停业。我们参观的时候很冷清,大楼里仅有几户中国大陆去的商户在营业。市场里销售的基本都是中国的商品,服装、鞋帽和小商品。价格比较便宜,和中国水平差不多,但商品的档次也很低。市场虽然比较大,但并不规范,同时环境也较为混乱。进入巴西市场的基本都是中国的小商贩,难以形成合力,也难以融入大巴西的主流生活和品牌销售层次。

目前,巴西的经济实力居南美首位,在世界经济中居第八位,人均收入3000美元。相对而言,巴西的经济水平较好。同时,这里的各种税赋和劳动力成本都较高。尽管巴西正在加大开放力度,但是在纺织服装这一块是有所保留的。“仅税赋一项就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胡宝钢有感而发。

阿根廷――市场的观望者

阿根廷是世界上纺织服装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家之一。在纺织品和服装的零售购买方面,阿根廷市场是南美洲最强大的。

但是,阿根廷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一直持观望态度。以往中国对阿根廷服装出口主要以裤子、大衣、毛衫为主。虽然一直以来阿根廷并不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重要的贸易伙伴。但2007年前7个月,服装对阿根廷出口4779.5万美元,同比增长369%,增幅很大。在2007年8月17日,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将启动一系列包括对服装、玩具、皮革、鞋、纺织品、自行车、电脑等产品的进口设限措施,并明确提出这类措施是主要针对中国产品。2008年年初,据阿根廷产业经济研究近日公布的报告,中国已经取代巴西成为阿根廷第一大服装进口来源国。据有关行业人士透露,2008年1月底,阿根廷又出台了一些政策严格限制中国纺织服装品的进入。

所以,胡宝钢肯定地说:“阿根廷不是南美的纺织服装市场中心。这里没有像巴西那样大的批发市场,而且阿根廷已经基本禁止中国的纺织服装商品进入。所以,阿根廷不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入的主要目标国家。”

智利――最佳爱人

2006年10月1日,《中国 ― 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智利对原产我国的5891种产品、中国对智利的2806种产品关税同时降为零。其中,纺织服装、鞋类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企业获利最大。

2007年,三次深入考察智利市场后,胡宝钢特别高兴,因为他找到了最佳爱人――智利。这里的政治、经济秩序相对稳定,不仅有优惠的贸易政策,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鼓励中国商品的进入,政府官员积极推进双方贸易合作。三去智利,尤其是第三次受到圣地亚哥市市长的隆重接待。胡宝钢不仅和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且找到了一个最佳合作伙伴,尤其看好伊基克ZOFRI自由贸易区。这里是南美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地理上同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的陆地交通极为方便,也是面向这些国家的重要进出口市场,是南美洲各国同太平洋国家之间的主要贸易集散地之一。最重要的是,自由贸易区是智利北部的唯一免税的购物中心。智利政府专为这里制定的免税政策,使这个特别经济区域飞速发展。商品在这个自由贸易区储存的时候,就享受到无限期地免除进口关税和附加值税。商品的储存、运输以及将产品卖给智利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只需支付它的最终加值税。

随着智利和中国的双边贸易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智利的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智利的不断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智利投资、淘金,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开发与投资也在不断升温。

纺织专业范文4

From January to March in 2010, the circulation branch of China Textile and Apparel Council has surveyed on e-commerce application to more than 200 textile and garment specialized markets. According to this survey data,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blems showed in developing process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pecialized market, and threw out some suggestions.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拥有占地面积 1 万m2以上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近 700 家,市场经营总面积超过 9 000 万m2,市场店铺总数 100 多万个,经营商户总数 93 万多家,市场成交总额 1.56 万亿元。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增进市场繁荣的重要流通力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用户和网购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为传统行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向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数据显示,2010年服装网购市场规模达 903 亿元,比2009年网购额 506 亿元增长 78%,是垂直电子商务领域交易额最大的行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流通分会2011年1 ― 3月,对 200 多家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下简称专业市场),针对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进行问卷调查,经筛选把其中 50 份问卷作为样本,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统计,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凭借实体和品牌汇聚的优势,大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为商户拓展营销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1.1 半数以上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

2010年,专业市场自建门户网站的比重占到了 50%,但是,这类网站并不全部具备完善的电子商务功能,仅有 27%的专业市场拥有网上支付功能,另外 23% 的专业市场网站为信息服务型。一些市场看准第三方平台低投入、高人气、操作简单的优势,与其合作开展电子商务。

1.2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成长空间巨大

在涉及调查,开展电子商务的专业市场中,2010年电子商务总成交额超过 10 亿元,但只占这些市场年交易总额的1%,而2010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 5 131 亿元,同比增长 97.3%,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 3%。由此可见,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作为批零兼售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品的市场,不管电子商务是采取B2B还是B2C,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1.3 专业市场商户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不高

调查显示,在 90% 的市场中,商户电子商务应用比例低于 50%。受制于硬件环境、文化素质、传统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意识等因素,商户在电子商务应用上还需要较长的历程。

1.4 电子商务在区域和成交水平上发展不平衡

在开展电子商务的专业市场中,近 70% 的市场分布在北京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30% 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电子商务意识强,相关知识普及率较高有关。对于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开展缓慢,市场的信息化程度目前还属于高期望低水平的状态,部分市场尚未认识到电子商务能给他们带来的机遇。此次调查中,电子商务成交额超过 1 000 万元的市场有 6 家,其成交总额占电子商务总交易额的 87%,其中超过 1 亿元的仅有 2 家。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发展相对集中于少数市场,大部分市场在这方面有待加强。

2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已是大势所趋

2.1 市场希望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调查结果显示,在尚未开展电子商务的市场中,85% 的专业市场有计划在2011年开展电子商务,其中计划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专业市场占到了 60.42%,说明市场希望拥有自己专属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商户提供服务。市场管理者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辐射面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市场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2.2 市场希望打造“1+1”模式的电子商务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电子商务平台发挥的作用,首先是商户产品信息,覆盖了 93.75% 的商户,即实体商户与电子商铺一一对应,实体商户的产品信息通过互联网的电子商铺,展示给广大消费者;其次是传统营销渠道的补充,通过网络了解消费者需求,捕捉市场的一手信息,为商户发展更多的下游采购商,这覆盖了 60% 以上的商户。线上和线下市场协同发展,既是专业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保障。

3市场在电子商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商户使用率低是目前各大市场最棘手的问题

统计显示,70% 以上未开展电子商务的市场担心商户使用率低,达不到预期目的,同时这也是很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专业市场遇到的问题。

由于专业市场商户对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不能积极配合市场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导致商户产品内容更新不及时、平台人气不足、浏览量低。另一方面,市场中的商户大多为商或经销商,定价权和供应能力受制于上游的品牌商,下游分销商担心与传统渠道产生冲突,这也是影响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市场商户在电子商铺经营方面的培训缺乏

市场商户目前急需培训的内容为“网店营销技巧及网店产品推广方法”,这解决了目前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遇到的部分问题。

3.3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推广方法和力量不足

70% 以上专业市场希望借助成熟电子商务平台的专业性和知名度,提高用户流量,宣传推广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4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4.1 注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的服务团队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优秀团队共同完成。这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应制定中长期人才引进战略,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另一方面,研究人才开发战略,立足内部,从转变员工的观念和提高员工素质入手,不断进行员工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素质高的工作团队。

4.2 借助成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推广产品

电子商务也是眼球经济,初创的电子商务平台要与成熟的、有知名度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分享人气流量,提高交易量,达到初步的宣传推广作用。

4.3 加强商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

全方位多角度提供电子商务课程培训,提高商户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多方广泛参与。

4.4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商户提供的不仅是网站维护和线上推广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商户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去,甚至有些服务要对商户进行全程指导,为商户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4.5 提高重点商户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树立实践榜样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较低,商户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市场需要集中力量,筛选优质商户,进行重点培养,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使之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取得实质性成就,从而带动那些观望的或投入不足的商户。

纺织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一连锁与扩张

海宁皮革城

2010年在连锁市场发展道路上重拳出击的,首屈一指当属海宁皮革城。9月28日,位于辽宁佟二堡镇上的“佟二堡・海宁皮革城”正式开业,由海宁中国皮革城投资,其管理团队也来自于浙江海宁。“打造大东北皮革交易第一平台”这一响亮的广告语很快随着海宁皮革城的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

据介绍,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包括近16万平方米的4层交易大市场和1.6万平方米的14层商务酒店。佟二堡海宁皮革城涵盖皮具箱包、皮革服装和裘皮服装等产品种类,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购物方便、环境优雅,集展示、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购物中心。另据了解,佟二堡・海宁皮革城项目是近年来辽宁较大、辽阳最大的服务业引资项目,设700多个商铺,可产生5000多个就业岗位。而为了支持佟二堡・海宁皮革城的发展和当地皮革产业的整体提升,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关心下,沈大高速至佟二堡原来宽度只有9米的公路正在拓宽为21米宽的“皮革大道”。

佟二堡拥有1000余家皮装、裘皮生产企业,年产各类皮装、裘皮500万件,与浙江海宁、河北辛集并称为中国三大皮装生产、销售基地。所生产的皮装、裘皮服装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俄罗斯、丹麦、韩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佟二堡皮革产业的整体水平,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促进举措。其中,引进海宁中国皮革城赴当地投资的项目更是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

佟二堡・海宁皮革城将南、北两地皮革、裘皮产业链紧密地链接在一起,无怪乎业内人士称:这两大产业集群的强势联手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皮革、裘皮时尚“动车组”的动力和发展后劲,并将为提升东北乃至全国的皮革、裘皮时尚消费带来深远影响。

“四季青”服装市场

老牌服装市场“四季青”打响全国连锁发展第一站。在长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服装批发市场杭州“四季青”也迈出了连锁发展的第一步。

2010年11月6日,常州四季青服装城招商说明会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举行,会上,常州四季青服装城项目组详细介绍了此次招商的政策及具体业态。

常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由“全国十大服装专业交易市场”之一的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投资建设;选址于武宜路、广电路东北角,红星大厦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主体商场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1亿元;该项目将打造以杭派服装为主的专业服装商城,带动广电路、武宜路沿线商业,再造四季青(武进)服装街,建成后力争年交易额达20亿元。

据介绍,常州四季青服装城,将传承四季青的优良传统,从商户自身的经营特点出发,依托专业化的经营理念,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将与商户携手打造四季青全国连锁发展的第一站。

关键词二扩容与升级

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如东方丝绸市场、中国轻纺城、海宁皮革城,等,并不满足于原有的市场体量,还在大市场里建新市场,还在扩容中⋯⋯

盛泽色坯商城

2010年10月21日,2010中国(盛泽)流行面料交易会开幕式暨色坯商城开业庆典在盛泽举行。色坯商城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最新建成的大型商场式纺织品商区,总面积45000平方米,内设纺织品商铺460余间,并附设各类纺织行业中介服务平台和会议、培训场所等其它服务设施,可举办各种纺织品商贸活动。

海宁裘皮广场

2010年11月13日,海宁中国皮革城四期项目――裘皮广场正式开业。裘皮广场的开业,意味着海宁中国皮革城再一次实现了扩容和提升,对于丰富皮革市场群内涵,完善产品结构,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海宁中国皮革城四期项目位于海宁中国皮革城一期北侧,海宁大道西侧,总建筑面积约12 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一座地下一层、地面四层、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的裘皮交易市场,以及约5.8 万平方米的两幢商务楼。

入驻的企业主和经营户纷纷表示,他们就是冲着海宁中国皮革城的金字招牌来的,这几年皮革城的发展有目共睹,市场的繁荣也让经营户赚了不少钱,这次拓展的新市场也是绝佳商机,他们对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

南京鑫桥品牌内衣孕婴商城

在2010年下半年,南京鑫桥市场综合楼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内衣和孕婴童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南京中央门商圈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其商业地位,南京鑫桥品牌内衣孕婴商城作为江苏地区最大的品牌内衣和孕婴用品商城,自开业来一直致力于内衣品牌和孕婴品牌的服务发展,鑫桥市场在市场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商不断进驻,品牌不断增加,客户的需求量不断在扩大,精确的定位,优质的服务,经过多年时间的打造,这个面积不是很大的鑫桥市场已经成为江苏地区规模最大的内衣和孕婴童用品的专业批发商城,在业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先后被权威部门授予“江苏内衣流行趋势中心”和“中国内衣销售基地”。另外,据了解,中国轻纺城也准备打造精品女装面料市场,中国轻纺城东升路市场B区一二楼将被打造成为中国轻纺城首个精品女装面料市场。目前,招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新老经营户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加盟抢占商机。

关键词三新市场一鸣惊人

织里中国童装城

在2010年新建立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织里中国童装城的开业可谓是一鸣惊人。织里是我国著名的童装生产基地,共有1万多家童装企业,创造了150亿元的童装年销售额,年产童装4亿件,在全国有30%的市场占有率。

2010年11月19日,中国童装城开业典礼暨童装产业创新创强表彰大会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举行。据介绍,织里中国童装城项目是由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政府、织里镇童装商会、浙江合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资25亿元倾力打造的,总占地面积约600亩,总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以精品童装批发交易和品牌展示为主体功能,以五星级市场和4A级商业旅游购物景区的开发标准,创建中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童装交易集散中心、博览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制造中心。该项目将分为三期实施开发建设,目前一期用地面积176亩、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的“中国童装交易中心”已全面投入使用,今童王、芝麻开门、巴拉巴拉、华诺、棵棵树、三点水、娃哈哈等著名童装品牌竞相入驻,160家韩国知名童装品牌也集体进驻“韩国品牌童装馆”。

与此同时,我国第一座展示中国儿童服饰文化发展的专业博物馆――中国童装博物馆也于2010年11月18日开放。“人们可以到这里边购童装边休闲旅游。”当地政府推出的织里童装特色旅游,也将成为长三角又一个别具特色的旅游方式。

濮院中国毛衫城

纺织专业范文6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为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但如今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经过论证,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该可同时解决多方问题,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源问题,高职院校生源问题,贫困生源就学就业问题,贫困生源家长为孩子筹措学费及生活问题。

【关键词】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生源不足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比我国早,其办学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已相当成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挥极大的作用。

国内“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起步较国外晚,目前处于发展中状态。曾一度,被视为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品。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作用,把“职业教育”地位提及关乎民族职业民生的高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这就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全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注重于培养工程师、高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故在教学上应更多注重于技能实践操作,目前国内很多纺织染整相关专业都实现与企业“校企合作”办学,甚至有闽台高校实现“校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中国面临较多困境:

(1)缺乏政府政策支持;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认识问题;

(3)印染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层次低,积极性不高。

望我国能多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取其精华、深化改革、发展壮大我国的高职教育。

1 纺织染整企业面临的问题

1.1纺织染整厂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比较不尽人意

温度湿度都较高,噪音大,污水满地流;

1.2连续工作时间偏长

由于纺织染整企业生产特点――连续性生产,供热的连续性,导致生产不能中断,只能依靠生产的员工轮岗换班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机器不停,员工轮岗”的局面;

1.3社会福利待遇跟不上

后生代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比较重视,也是一种企业人性化的体现,但是大泉州大多数企业对这方面企业不是很重视,政府对这方面也不是很重视,没有要求强制性执行。

1.4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领域严重短缺,需求量较大

自身无法自给自足,需要借助高职院校纺织染整等相关专业力量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

这种情况,老一代的贫困地区来的员工由于观念、习惯等没有形成尚能接受工作环境,但他们毕竟会老去,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已不能满足。故很多企业现在都到相关的职业院校招聘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毕业生。85~90年出生的学生由于当时的观念没形成尚能接受这种环境,但“成活率”也不是很高。随着90后新生代的出现,这种环境更不能为他们所接受,很多城市出生的独生子生源排斥到工厂实习工作,以至于纺织染整专业近几年生源严重不足。

2 高职院校纺织染整专业面临的问题

2.1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不断缩减

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90后的生源出生量大幅下降,而且由于“公务员热”,本科院校的大幅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染整技术专业的招生状况就更不乐观,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素质,不喜欢从企业的一线基层做起,对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造成了冲击;

2.2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结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的染整技术专业教师大都擅长传统的理论教学,缺乏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等企业实践背景,再加上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影响,教师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学术期刊上,削弱实践技能的提高;

2.3行业前沿信息较缺乏;

2.4教学资源设备缺乏。

3 生源问题

由于社会原因,生源的就业观影响着他们的择业,也就影响着他们填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因此,生源问题也是解决“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关键点之一。

综上进行社会观察、访谈调研发现社会用工难、纺织服装染整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结合总理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主导思想、我院及其他院校纺织服装染整技术专业生源锐减现状,深入企业访谈,与学生深入沟通,掌握一线信息,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源现状――难以支付“昂贵”的学费,提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

具体操作情况如下:学校负责到贫困地区招来生源,企业为定向的生源支付学费,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另外寒暑假节假日,学生可到企业为学生专设的实训厂房实训,与员工同工同酬,解决了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也为定向学生的家长减轻了负担,毕业之后学生拿到了省教育厅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可以获得企业为其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与岗位的“零距离”链接,毕业即可上岗。

随着社会的发展,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令一经发出,强调“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加快,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脚步也要加快,才能紧跟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是必要的、是可行的也是很紧迫性的。

4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一,破解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善枯燥的理论教学气氛。

第二,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引进企业能工巧匠的资源,带来企业前沿技术和信息,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其技能水平。

第三,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者管理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前沿。

第四,提高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

第五,增加教学资源设备,提升教学设备质量。

“校企联合办学”,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现场生产经验、行业前沿信息,充实专业建设的现场实践操作内容;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理论基础、技术研发,提供企业的科研水平,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同时为企业提供更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5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拟达到的目标

为此,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要主动走出校门,与周边企业合作,要“接地气”,已与泉州地区多家印染公司实现对接,多家印染企业已成为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教学基地”,如分别与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石狮鸿泰织造漂染有限公司、南益纺织有限公司、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石狮市三益织造染整有限公司石狮市华联针织有限公司、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争取与以上公司联合办学。

在此基础上,我院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拟达到以下目标:

(1)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3个,争取与其成为校企联合办学单位;

(2)为企业技术培训达200人次;

(3)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比例;

(4)争取与企业合作开发1~2横向项目;

(5)形成1~2个“校企联合办学”冠名班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原点,通过对学生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培养、对具备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徐徐拓展学生心智的扇面。这种由点、线、面构成的"扇形人才"培养途径,正日臻成为高职院校发散型和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

综上论述,企业和校方都面临着各自的问题,如若双方能资源互补,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利于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优质的新鲜“血液”的注入并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利于拓宽纺织染整技术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同时,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熟悉一个将来可能会为之奋斗的企业,这无疑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们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契合度,也在无形中渗透了企业的文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场优秀的自我营销,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优秀人才来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纺织染整技术专业还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开展“产学研”等深入合作,实现为企业谋求更大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及人才竞争。

纺织染整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是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全社会对校企联合办学的认识,创新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才能完善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促进纺织染整技术专业及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同时,解决了贫困地区生源的就学就业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社会的的更相关方面也得到解决,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张俊.高职院校染整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31):260-261.

[2]徐磊.高职教育染整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2(11).

上一篇中专数学

下一篇会展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