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近年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班合作培养、共建校企应用技术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等培养模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但是订单班培养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相关的实施举措,促进学校和纺织企业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技合作、订单培养、课程共建、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对现代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份重要文件中:一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需要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课堂实施、教学实施、实训实习、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开展订单培养等;二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指出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或开办职业教育,主导大型职教集团发展,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及新型学徒制[1];三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四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其中的内在逻辑从深化改革到提质培优,再到高质量发展,既相互衔接,又逐级递进[3]。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职教生态已成为“十四五”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涵是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成效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重要途径。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纺织企业迫切需要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很多纺织企业都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因此,对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同时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更新慢,很难提供真实的生产和技术环境。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职教生态是大势所趋[4]。

2订单班主要现状及实践模式

2.1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有近40年的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近年来学校根据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分别与多家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其中与广东溢达纺织公司合作开办了“溢达纺织订单班”,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东莞百宏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佛山马大生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纺织行业优质企业,联合开展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的省级或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项目,同时开展了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与特大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特大纺织订单班”。培养期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培养。学生将作为“储备干部”进行系统的人力资源以及管理技能培训,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派遣专职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在校企合作的订单班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投入技能训练设备,建立订单培养实训基地,设立订单班助学金,为学员提供“学费资助、生活资助、奖学金等”。

2.2实施学校课堂与生产现场双阵地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制订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渐进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班级学生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进行公共课程及纺织材料与实验、织物分析与设计等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第四学期,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交叉进行认识性实践、及基本技能实习,结合纺织企业生产实际和最前沿的生产应用设备,学做交替,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五、六学期结合专业对应的相关目标岗位,比如从事织物设计、从事车间生产管理、从事现场管理的一线纺织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联合培养。企业进行教学与生产结合的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项目和学院项目交叉推进。同时前四个学期的学习,以校内专业教学项目为主,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以企业项目为主。这期间,学生在企业内不但需完成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还能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体验中,直观地认知和掌握纺织生产各工序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工艺设计、及一线生产管理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和提升岗位职业能力。

2.3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在现代纺织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中,企业导师承担跟岗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对学生实行带班实习教学指导与管理,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构建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桥梁。不但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与合作,也能在企业开展针对纺织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培训和技术研发等服务工作,还可以进行创新训练项目与企业项目交叉实施,实现校企双赢互利的目标,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协同双元育人。同时,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在企业进行跟岗实习的学生(学徒)提前进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实际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培训,及纺织企业文化、企业一线技术和管理岗位职责、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能有效地满足企业人才选用和储备等工作需求。

3校企订单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

当前,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订单班协同育人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与本区域纺织、机电等龙头企业的合作,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成效和特色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冷”。企业以最求效益为目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自身具有生存紧迫感,与学校的合作往往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有些企业在与学校的产学研过程中不愿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也不愿意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期间的安全风险,以及学生在生产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风险。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基本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校企合作不具备可持续发展;二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特别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教师又缺乏对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的认识,专业发展的预见性不足,容易导致专业建设不能真正有效对接企业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契合度不高,专业生命力不强;三是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围绕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活动多以分散的形式开展,缺乏将学校、专业、企业资源整合联系的平台化思维,成效不够明显,产教融合没有真正形成合力[5]。上述问题的存在均是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过程中的痛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协同育人的效能,使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订单班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路径。

4订单班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探索

4.1促进校企有机协同,深化“项目引领、产学互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广东纺织职教集团和高明产业研究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吸取现代学徒制经验,组建校企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将学生课程学习主线和实践创新主线有机融合,实施创新训练“导师制”,探索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溢达订单班”的学生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参与纺织产品研发,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纺织产品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实施,将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徒弟融合,以此推动学生学与用结合、知识与能力的合一,实现纺织行业高素质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将企业真实任务作为学生实训项目,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生产产品的过程,形成工学结合的“项目引领、产学互通”人才培育模式。

4.2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校企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互派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开展行业资格认证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担任指导教师等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采取“下企业锻炼”“进厂入车间”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顶岗实践技能提升活动,培育纺织服装教学名师、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通过订单班项目,从“特大纺织”和“溢达集团”选聘优秀企业家、纺织大工匠等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纺织服装产业教授、客座教授,落实“百名企业家、百名工匠(大师)进校园”行动计划。聘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纺织大工匠”“纺织先进个人”等领军型高技能人才及专家,或具有纺织服装冷门的绝技绝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技术特派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激发纺织服装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打造校企双元育人、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4.3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中心和产教融合型企业

依托部级生产性实训中心、省级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纺织服装公共实训中心,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中心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学校提供场地,合作的纺织企业提供资金资源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包括智能纺织服装生产实训设备、各类工具、原料、零部件等。比如学校与广东纺检集团、广东溢达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越南百宏公司建立纺织应用技术学院,与柬埔寨中国商会共建纺织服装培训学院等。抓住部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立项建设的契机,加快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建设纺织行业职业技能训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

4.4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以纺织特色项目和创新创业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专业技术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纺织技术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双创大赛”“攀登计划”等创新创业大赛和项目中参赛锻炼,争取获得佳绩。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为行业企业培养既有理论基础也有专业技术实操能力的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一切的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均是为了这个教学目的,只要行之有效,就该积极尝试实践。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培养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所以学校需要深化人才培养的实施举措,立足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探索校企订单班人才培养路径的可行性,形成可复制的培养模式,使之具有参考借鉴作用,进而以点带面应用在高等院校其他学科及专业上。

作者:陈亦南 颜钰婷 王北一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