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范例

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范文1

关键词:舞蹈;民族文化;差异性

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人民在历史的发展和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这一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民族舞蹈源于民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舞蹈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每个民族舞蹈的体态、步伐、手势、动作特点、风格韵律、服装造型等都蕴涵了这个民族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我国有56个民族,从我们熟知的蒙族、藏族、傣族、维族、朝鲜族五大民族的舞蹈中看,它们风格迥异、形式纷繁,这是由其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也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民族舞蹈绚丽多彩的舞姿和纷繁多样的形式,更要重视它所诠释出的民族文化内涵。

一、民族背景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起源、历史背景都各不相同,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它们文化特征的差异。舞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民族历史背景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不同风格形式,也体现不同民族的背景起源。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并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传统的古老民族,在中国,藏族被誉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藏族舞蹈就是藏族人民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带有藏族文化烙印的艺术,藏族歌舞是藏族传统文化中较为显著的部分,它是征服“世界脊椎”的高原人类的生命与情怀,是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的体态节奏,凝聚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西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舞蹈文化。在藏族舞蹈中,常见的基本舞姿体态是松胯、曲背、弓腰等,这与藏族人民在高原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劳动生活,以及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习俗、宗教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藏族舞蹈中这些动作体态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舞蹈动作当中。藏族舞蹈是西藏历史进程的文化缩影、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缩影。藏族舞蹈作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审美艺术形式,表现了高原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他们面对生命的勇气,在欣赏藏族舞蹈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生活气息。苗族人民人人会跳舞,人人会唱歌,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人民多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平坦的山脚,歌舞艺术伴随着苗族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苗族人民的生活。苗族舞蹈的风格具有山野味、粗犷、古朴的艺术特色,能够表达苗族人民最真挚、最纯朴的思想情操,也能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苗族民间艺术的真、善、美。早在北宋年间,苗族歌舞就已远近闻名,并在京城引起了一阵轰动。《宋史•南蛮曲南蛮传》载:“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事实上,从苗族舞蹈古朴、原始的风格特色中不难看出苗族的舞蹈艺术起源很早,苗族歌舞中有许多与丧葬祭祀、生产生活、恋爱婚姻相关的舞蹈形式。如苗族《木鼓舞》,是苗族古老的传统祭祀舞蹈,起源于苗族氏族公社时期,为团结血缘家族而建立的社会组织“鼓社”,以及以“鼓社”为单位进行祭祖祈祝人畜兴旺的原始祭祀活动。苗族“鼓社祭”一直流传至近现代,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极为盛行。苗族文化有着无穷的魅力。另一个苗族地区非常流行的则是苗族的《芦笙舞》,《芦笙舞》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其中,风俗性芦笙舞苗族人民称之为“跳花”“跳月”“跳场”“跳月亮”。这是青年男女社交、跳舞求爱的一种群舞形式,因为多为青年未婚男女参加。由此可见,苗族舞蹈多为当地风俗文化发展演变而来,纷繁多样的苗族舞蹈充分展现了苗族的历史文化,苗族歌舞将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弘扬了出来。

二、地域环境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秧歌”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东北秧歌和山东秧歌虽然同为汉族民间舞蹈,但是因为受到地理环境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其基本体态、表演风格和动作韵律也各不相同。秧歌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已有记载,但是作为舞蹈形式的名称则是在明代之后出现的,其特点是欢快、喜庆、热闹、节奏鲜明,是我国民族习俗春节、元宵节等喜庆节日中经常出现的舞蹈形式。东北秧歌源自于民间的高跷文化,因为踩着高跷两只脚需要不断地走动,踢出去快而有力落地扎实,换脚时找平衡两膝有规律的顿挫,形成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踩在板上、扭在腰上的风格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色。东北秧歌的身体动律主要表现在“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八字圆动律”,这些体现在身体上的韵律充分展现出东北秧歌“浪”的特点。而东北秧歌“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脚下的步伐上,踢步是东北秧歌中的一个主要步伐,分为前踢步、后踢步、旁踢步,踢步的节奏韵律特别强,单一的步伐可有不同的变化,如:“快出快落”“快出快落”,不同的韵律特点体现了东北秧歌“艮中俏”的特点。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胶州秧歌是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的民间舞蹈,又称“跑秧歌”“地秧歌”。胶州秧歌以前表演时脚下踩矮跷,后弃之,它的舞姿明快、舒展、富于韧劲,情感细腻、泼辣。胶州秧歌的基本动律特点概括起来分为“拧”“碾”“抻”“韧”“扭”五大点,以及其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被当地人称为“扭断腰”“三道弯”。“拧”的动律特点是以腰为轴,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力量互为反向。“碾”的动律特点在舞蹈动作上主要呈现在脚部,如:丁字碾步、提碾步。“抻”是起动或达到极点空间时动作形态的瞬间持续,表现出一种力量的延伸感。“韧”是通过训练身体上下的协调性和内在控制身体的能力,给人以不断间的延伸美,是在流动的动作变形中表现出的一种力的性格。“扭”是以脚的碾动做运动的支点,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而形成流动中“三道弯”曲线特征。胶州秧歌的动作方式更加强调慢延、伸快发力,动作形式讲究由含到开,由内到外,与其他地区的秧歌向比较,胶州秧歌的表现形式更为内敛。

三、民族音乐对民族舞蹈的影响

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两门最古老的艺术,从一开始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舞蹈起源于劳动生产,于文学和音乐相伴而生,我国古代“乐”包括“舞”,因此“舞”和“乐”是分不开的。民族音乐渲染了民族舞蹈的气氛,舞蹈与音乐交相辉映、互相融合。音乐的节奏对舞蹈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传递、气氛的渲染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丰富,不仅是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各民族音乐也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音乐节奏的不同运用和乐器的使用对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起到一定作用。例如以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运用上,藏族舞蹈节奏的运用是平均的,朝鲜族舞蹈的节奏运用大多是带符点的,而维吾尔族舞蹈却又有不同,它在节奏上采用的是切分音。在民族民间舞蹈中,不同节奏的运用和变化,节奏节拍的细微处理和变化,更加凸显了民族个性和特征。不同乐器的使用也能使我们清晰的感受到民族舞蹈中不同民族的特征,如马头琴是蒙古族舞蹈专有的乐器,葫芦丝是傣族舞蹈专有的乐器,而乐器鼓在东北秧歌、朝鲜族舞蹈以及维族舞蹈中都可以使用。能够让我们区分出东北秧歌、维族舞蹈、朝鲜族舞蹈鼓声的不同,就是鼓点节奏的变化。朝鲜族舞蹈中的鼓点伴奏是以长音为主,节奏较慢,而维族舞蹈中的鼓点伴奏较快,鼓点欢乐明快,仅仅是在鼓面上拍打出一串鼓点旋律,就能让人感受到维族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遵循着不同民族文化特征而发展。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蕴涵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而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欣赏民族舞蹈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通过民族舞蹈能够了解这一民族文化特征,舞蹈艺术与民族文化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并形成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朱金芳.浅析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21):77-78.

[2]韩宁.浅谈东北秧歌与胶州秧歌的动律[J].大舞台,2011,(06):19-20.

民族舞蹈范文2

民族舞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与民族意识,因此,对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尤为重要,教育部门与学校应重视民族舞蹈教学,聘请专业的民族舞蹈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对策

前言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冲击,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民族舞蹈教学效率,也影响了民族舞蹈传播与发展,因此,在各种外来舞蹈冲击的背景下,面对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中各种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将发扬和继承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主要任务,促进民族舞蹈教学的发展。

一、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有限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但目前民族舞蹈教学没有受到社会、教育部门以及院校的重视,民族舞蹈教学资源也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全面开放,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仅包括一些人们熟知的舞蹈内容,例如,新疆舞蹈、蒙古舞蹈以及傣族舞蹈等,我国有56个民族,最常见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仅包括以上几种,其主要是由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没有受到相应重视,人们对其他民族文化认知程度较低,因此掌握其他民族舞蹈教学知识的教师人才也相对较少,不具备进行舞蹈教学的条件,由此可见,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难以将众多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全部搬入教学课堂,使我国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发扬受到影响。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舞蹈实践教学,教师局限于将学生完成标准的动作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了标准的动作和姿势就是学好了民族舞蹈,因此教师使学生不断重复性的进行单纯的动作训练,使民族舞蹈教学成为机械模仿,使舞蹈缺乏感情色彩,无法达到舞蹈艺术的美感,民族舞蹈源于特定的民族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舞蹈能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情感等等,而机械式的教学却严重忽略了这些,仅仅抓住了舞蹈的表面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将舞蹈的精神与内涵演绎出来,这种传统缺乏创新的民族舞蹈教学模式不利于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三)舞蹈形式受到外部因素冲击

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经济与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世界成功接轨,在某些文化艺术方面,例如,舞蹈方面出现了一些哈日、哈韩潮流以及西方舞蹈文化中的街舞等等,这些舞蹈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充满了青春气息与力量,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学习这些舞蹈的年轻人逐渐增多,这些外来舞蹈形式对我国民族舞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民族舞蹈教学本身就受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加之外来舞蹈的冲击,使我国民族舞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同时,目前社会出现各类舞蹈学校,这些舞蹈学校不具备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也不具备民族舞蹈教学的能力,这些学校抓住社会潮流的需求大力宣传外来舞蹈,忽略了本土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传播,使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受到影响。

二、民族舞蹈教学对策

(一)开发与扩展教学资源

开发与扩展民族舞蹈教学资源是支持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举措,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合理整合民族舞蹈教学资源,包括民族舞蹈教学计划、民族舞蹈教师以及民族舞蹈教学设备等,为民族舞蹈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教育部门还要向社会征集特色民族舞蹈,使以往被忽视的民族舞蹈重新被发掘出来,并将这些舞蹈列入教学大纲,在征集民族舞蹈时要相应的征集专业民族舞蹈教师,将民族舞蹈进一步扩展到各学校中,为学校民族舞蹈教学增加更多的教学资源,使我国更多民族舞蹈得到继承,为传承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

要使民族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就需要民族舞蹈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由于民族舞蹈动作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将舞蹈中一些动作较难的部分简单化,先使学生在整体上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之后循序渐进的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多种蒙古舞视频,使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蒙古舞的规律,这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几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舞蹈知识以及视频中的舞蹈动作,相互指导监督,这样充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民族舞蹈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三)舞蹈形式要结合文化背景

将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在民族历史文化情境下学习民族舞蹈,这样才有助于民族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蒙古族舞蹈—赛马》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舞蹈创作的历史背景,先向学生讲解蒙古族的一些历史文化以及民俗风情,使学生对蒙古人民豪迈、粗狂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教授学生具体的舞蹈动作细节,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看作蒙古人,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束缚在僵硬的舞蹈动作中,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准备良好的教学道具,如蒙古族赛马服装、头饰等,使学生着装进行舞蹈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感情融入到民族舞蹈学习中,对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三、结论

我国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民族舞蹈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应重视民族舞蹈教学,大力扩展教学资源,提高民族舞蹈教学质量,使我国更多的民族舞蹈得以发扬、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时一鸣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体美部美育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王鹏.源远流长的舞蹈艺术对民间舞蹈教学的充实及影响[J].读天下,2016,(20).

民族舞蹈范文3

在蒙古族舞蹈中,不仅男子舞蹈对凶猛动物有模仿的痕迹,在女子舞蹈中也有对天鹅、鸿雁等优雅动物形态的模仿。大雁、天鹅等性格温和的动物向来被视为吉祥、梦想高飞的象征,在表演中双臂最大限度地打开呈包容之态,展示女性的躯体美,通过双臂有韵律地延展以及平步、碎步等轻缓步伐的配合,充分展现女性的轻盈与活泼。在蒙古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对于马、雄鹰的模仿也较为常见,尤其是马——蒙古族人赖以为生的伙伴,软骑马步、滑步马步、跑马步、进退马步等基本动I作,都是对马的形态的一种模仿。近年来,火遍全球的“骑马舞”,就是由蒙古族舞蹈中基本要素演变而来,通过韩国艺人的演绎迅速被社会所接受,在一定裎度上加深了社会对蒙古族舞蹈的认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内涵丰富的蒙古族舞蹈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是对蒙古族文化的一种传播与推广,也是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一种继承,这对蒙古族舞蹈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二、蒙古族舞蹈与民族生活

蒙古族与大自然为伍,常年居住在蒙古包内,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白色的蒙古包是歌者、舞者的乐园。由于蒙古包空间有限,可供表演的场地较小,蒙古族以其伟大的智慧创造出了相对静态的舞蹈形式,主要是以身体上半部分的灵活性来强化舞蹈的美感和艺术内涵,其中肩部动作就多达六种柔肩、缝肩、硬肩、碎肩、笑肩、收肩,此外腕部动作也较为丰富。在这种艺术氛围里,逐渐形成的顶碗舞将其内涵诠释得较为完整。

顶碗舞是喜庆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助兴节目,一人或多人头顶白瓷碗或碗状油灯,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这是一种在原地以立、坐、跪等姿态为基础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该舞蹈上身动作较多、幅度较小,着重体现在头部、肩部、手腕等部位,肩部动作风格多变、优雅柔美。顶碗舞既要保证身体上半部分的灵活性,又要保证下半身的平稳,同时展示出手臂前后飞扬,通过提压、挑、摆动等动作呈现优美之姿。顶碗舞的表演对条件要求简单,只要手臂有足够活动的空间即可,而且动作幅度相对小、+缓、轻,这主要是由于蒙古包内空间狭小,不适于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形式。由此可见,生活形态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同时也说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生活,也是民族生活的一种折射。

三、蒙古族舞蹈与民族性格

蒙古族舞蹈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格特点——豪迈、质朴,这种艺术风格源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由民族性格、民族个性演绎而来的民族文化,通过舞蹈这种艺术载体得以展现和传承。蒙古族民族性格与民族舞蹈的完美融合,是蒙古族歌颂生活的一种形式,这在舞蹈《挤奶m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挤奶员》是一支精致的舞蹈小品,虽然内容单一,但却通过女性细腻的舞蹈语言,再现了草原生活和蒙古族女性勤劳质朴的性格特点。在表演中,舞者着重表现了挤奶的过程,肩部前后有力摆动,干净利索,通过硬肩、硬碗等舞蹈动作展现蒙古族女性娴熟的挤奶技术;跑跳步、后踢步则展现蒙古族女性欢快勤劳的一面。该舞蹈以女子群舞表演为主,欢快的场面散发着浓浓的奶香。此外,骑马舞、马刀舞、剪羊毛等舞蹈形式,都是民族生活的一种升华,以艺术形式途释了蒙古族人的勤劳质朴和热爱生活的民族情感。

四、蒙古族舞蹈与宗教文化

蒙古族舞蹈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也对民族信仰和宗教文化进行了艺术升华,把古老的宗教仪式、宗教表演与舞蹈艺术相糅合,逐渐发展成为舞蹈文化,其中安代舞就是典型的代表。安代舞起源于萨满教,本身是向神灵祈求庇护、驱魔消灾仪式中的表演,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表达民族情绪的一种舞蹈艺术,但这其中也包含着传统的萨满文化和蒙古族的精神信仰。每逢重大节日、丰收时刻或者民间喜事,女人挥舞头巾、男子脱去马靴光着脚丫、孩子们做着鬼脸,欢快的安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助教

代舞便迎风而起。

安代舞又叫唱安代,是因为安代舞是集唱歌、跳舞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在表演中,由歌者进行领唱,其余伴唱者合唱,高潮时以“啊哈嗬”、“合吉耶”、“奔布来”等衬词呼喊助威,然后随着歌曲节奏的变化而出现舞蹈动作;舞者情绪饱满,或摆巾踏步或甩巾踏步,把高昂的情绪通过脚步的变化奠定一个基调,而双臂抡绸等优美动作集敏、!轻、柔等情绪为一体,无不展现了蒙古族热爱生活的民族风貌。此外,还可以从査玛舞来窥见蒙古族关于佛教的信仰。査玛舞集音乐、舞蹈、法事于一体,是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这种宗教舞蹈是民族舞蹈的集大成者,也被称为古典舞蹈。表演者头戴动物面具,绕着大树起舞,展现了蒙古族对神灵的崇敬,推动了民族信仰的继承与传播。

五、总结

民族舞蹈范文4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民间舞蹈教学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有效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是历史发展留下的精粹内容,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核心文化。民间舞蹈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积极融合民族舞蹈文化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民族舞蹈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民族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及教学意义

(一)民族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

民间舞蹈的学习不只是舞蹈动作的练习,要想提高人才舞蹈综合素养水平,需要对民族舞蹈文化有一个充分地掌握,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贯穿历史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时代变迁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对民间舞蹈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民族舞蹈文化伴随着民间舞蹈而形成,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发挥着文化独有的韵味,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逐渐呈现出更符合时代环境的舞蹈。通过深化了解民族舞蹈文化可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舞蹈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寓意,从而提升自身的舞蹈素养。因此,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民族舞蹈文化渗透在舞蹈表演中能够提升表现力,让观赏者能够更深入地接触到文化的感染力,不仅能够提升舞者的技能,还能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民间舞蹈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当代元素,进而提升民间舞蹈的艺术观赏价值。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1.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

民间舞蹈教师将民族舞蹈文化融入课堂,可帮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舞蹈表演技巧和表现力。在进行民间舞蹈学习中,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的民族舞蹈发源背景、历史发展等,促进学生对舞蹈文化充分地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在练习舞蹈的同时获得更多灵感,将情感表现在舞蹈中。民间舞蹈教学中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更多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根据对舞蹈文化的理解更热情地投入到舞蹈的学习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舞蹈教师利用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民族舞蹈影像资料,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观后感的讨论,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舞蹈内涵文化,让学生学习到舞蹈动作的精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2.实现舞蹈文化相结合

民间舞蹈的学习不只是对动作理论的掌握,还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存在,达到舞蹈教学因材施教的基本目的。民间舞蹈教师要强化民族舞蹈文化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舞蹈表现能力,这也是当今舞蹈教学的更大意义。民间舞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积极将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看到舞蹈的深层含义,为舞蹈增加灵魂,才能提升学生民间舞蹈整体修养能力。

二、当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目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指导中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守旧,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民间舞蹈教师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的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舞蹈内涵韵味,在舞蹈表演中也无法将舞蹈展现的活灵活现。舞蹈教学的教育目标受传统观念限制,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只是单纯的要求舞蹈动作的熟练,大多数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了解的不够全面,课下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舞蹈历史背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也比较传统、单一,对于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缺乏多元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对民间舞蹈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都会下降。

(二)教师的民族民间舞专业水平较低

舞蹈教师是传播文化和知识的引导者,对于民间舞蹈学习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民间舞蹈的学习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引导,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接触到民族文化,对舞蹈动作有更清晰的了解。若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不够高,就无法为学生构建健康、有效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目前部分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理念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另外,部分教师对于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学习速度较慢,也使得学校舞蹈教师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而学校具有新理念的舞蹈教师又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发挥教育的更大作用,这些情况都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民间舞蹈教学的重点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对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然而,目前学校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运用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年龄、舞蹈基础等进行分组,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良莠不齐,很难让每个学生提高对民间舞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利于学生综合舞蹈素养的提升。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忽视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一刀切式的为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长期以往学生会失去对舞蹈学习的信心。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民族舞蹈文化,进而在舞蹈练习和表演中体现不出舞蹈的真正内涵,缺乏情感表达的舞蹈显得十分生硬,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三、基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一)发现民族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民间舞蹈教师需要更深入的认知到民族舞蹈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才能提升教学能力。将传统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舞蹈文化随着时展而变化,通常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教师应积极学习文化内容,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内涵。民间舞蹈教师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搜索更多相关舞蹈文化内容,做好授课前的研究准备工作,对民族舞蹈文化特征有所掌握,明确舞蹈动作中所蕴藏的文化韵味,经过了解舞蹈历史背景,掌握舞蹈的核心精神和主旨,进而将文化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可以改善课堂氛围,学生更愿意去听讲,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舞蹈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间舞蹈教师可以让学生查询所学习的舞蹈的民族文化,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历史发展,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民族舞蹈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将对民族舞蹈文化的理解分享出来,同学之间相互分享和探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舞蹈文化内容,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民间舞蹈教师可制作相关的民族舞蹈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视频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能够对舞蹈文化有一个清晰认知,在进行舞蹈训练中能够更加理解舞蹈动作,提升自身的舞蹈表现能力。因此,民间舞蹈教师深入掌握民族舞蹈文化,在课堂中积极发挥舞蹈文化的辅助教学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舞蹈,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逐渐形成文化传承意识,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二)剖析民族舞蹈的动作

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详细剖析民族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明白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进行舞蹈练习。民族舞蹈的精髓来自于地方民族的文化风俗,经过对民风习俗的了解进行舞蹈编排和加工,形成了具有各种艺术元素的民族舞蹈。在民间舞蹈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舞蹈动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剖析,包括舞蹈的节奏、表情处理、肢体形态等,让学生能够更详细的去认知舞蹈文化,亲身感受舞蹈背后的内涵表达。针对不同的民族舞蹈,教师要注意“动静结合”,掌握好舞蹈的节奏,针对性的做出动作分析和指导,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舞蹈文化各不相同,比如蒙古舞主要体现出的内容是狂野和奔放,教师应灵活运用舞蹈文化进行教学指导,还要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重视舞蹈服饰的融入

舞蹈服饰通常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舞蹈的种类和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舞蹈服饰增添舞蹈的民族文化韵味,让舞蹈者和观赏者更直接的感知民族文化感染力。舞蹈服饰可以反映时代和民族历史的变迁,从服饰中可以学习到更多舞蹈要点和特征,服饰具有视觉传达的效果,更能凸显民族文化和舞蹈内涵,代表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可有效结合服饰的运用,让学生感受民族舞蹈的精髓,舞者穿上民族服饰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和节奏,可以增加舞蹈的观赏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民族舞蹈综合能力。

(四)开展案例教学

民间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每一次课堂,精心准备教学案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指导,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民间舞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细心编选教学案例,要以学生的综合情况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内容,尽可能多的在案例中展现民族文化相关内容。民间舞蹈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编选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更丰富的舞蹈文化,在课堂上更愿意配合教师进行有效学习。在案例中可选择经典的民族文化特色舞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注意力,了解民族舞蹈精神和文化。

(五)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民族舞蹈是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艺术,随着社会时代变迁而有所变化和发展,我国民间舞蹈要不断发挥创新探索精神,促进民族舞蹈之魂生生不息。民族民间舞蹈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延续,并在传统文化基础上重视创新,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将传统经典元素与当念相融合,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作品。民间舞蹈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还要不断挖掘舞蹈的现展价值,将新鲜血液融合在民族舞蹈创作中,以促进民族舞更久远的发展。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者要重视舞蹈创新意识的引导,在舞蹈文化的变迁发展中,积极创新思维理念推动舞蹈的创新发展,鼓励优秀的舞蹈学习者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民族舞蹈作品。

(六)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能力素养各不相同,教师要改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民间舞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本功、领悟能力等,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激发学生自身更多潜能的发挥。民间舞蹈教师通过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自信,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灵感,感受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所在。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每位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信心,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民间舞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民族舞蹈文化内涵,让每位学生增加对舞蹈文化的热爱,进而促进舞蹈文化的良好传承,实现教学真正目的。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推动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改革,民间舞蹈教学更应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将民族舞蹈文化贯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有利于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9,(07).

[2]肖双婧.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9,(12).

[3]刘春娟.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J].戏剧之家,2019,(08).

民族舞蹈范文5

民族舞蹈教学课程是我国近年来教育界新开设的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而且经验较少,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现实调查和参考现有的文献就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中职;民族舞蹈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民族舞蹈是经过历史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尤其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民族舞蹈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我国的众多学校教育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发展重视,然而作为新开设的课程,发展的时间较短,经验较为不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急需要改进,以便发展民族舞蹈教学,保护和继承民族舞蹈的精神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

1民族舞蹈教学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各个学者和相关部门对于民族舞蹈的深入研究,从第一所舞蹈类学校创建开始,民族舞蹈教学展现到了世人的眼前,从此以后经过了系统化得整合,科学地培养民族舞蹈人才,通过创新和发现使得我国民族舞蹈得到了有效的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教学是根据相关人员口头和肢体相结合,通过以身示教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背景文化、精神文化等课外文化知识,还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民族舞蹈动作的真谛和内涵,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民族舞蹈教学现状

2.1民族舞蹈教学的认识不足

民族舞蹈是是历史的产物,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和进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民族舞蹈教学是二十世纪才开始创设的,发展的时间较短,而且对于民族舞蹈的深入研究不够彻底,导致了相关部门并不能够有效地认识和了解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内涵,进而不能够高效地进行民族舞蹈教学的研究和发展,不能实现有效地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重点体现在中职教育中,民族舞蹈教学的相关人员较少的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专业性的知识,并不知道其真正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所在,现实状况表明了在中职教育中,有些并不是民族舞蹈专业的教师在从事着民族舞蹈的专业教学,通过调查了解到相关的领导并不清楚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风格特征,并不能够由针对性地管理和发展民族舞蹈教学活动。这些问题的出现证实了相关人员对于民族舞蹈的认识并不充分,在此环境下进行民族舞蹈的教学并不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

2.2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今中职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民族舞蹈的教学虽然时间发展较短,但是仍然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使得民族舞蹈教学的问题得到了足够的发现和披露。就中职舞蹈教学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局限性的表现。

2.2.1局限于表面

中职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视舞蹈动作,严重忽视了理论的教学;重视舞蹈表演的技巧性应用而忽视了民族舞蹈作为感情交流的精神方面应用;重视舞蹈的肢体语言而忽视了口头教学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学生仅仅局限于当前的舞蹈动作,而与民族舞蹈相关的课外文化知识和精神却并不能够所学习和掌握,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使得学生逐渐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使得教学活动和任务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不能够有效地实现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2.2.2民族舞蹈教学的环境不合理

众所周知,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的环境大体还是一致的,主要就是硬件设施、创造的氛围以及资源的利用和配置,但是在中职民族舞蹈教学中,根据现实状况分析得到其存在着设施缺乏,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这些使得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得学生不能够有效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

3中职民族舞蹈教学的改进对策

根据中职民族舞蹈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首要改进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民族舞蹈的肢体教学的实践中融入相应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民族舞蹈的背景文化知识,加深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其次需要改善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相应的专业素质,从而能够在学生的民族舞蹈教学中改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案,能够将现有的资源合理化得应用,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结合现实状况充分的使用和挖掘各种有效地资源,最大化的配置资源,从而能够提高民族舞蹈教学的质量。此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感情融入到民族舞蹈中,充分实现民族舞蹈的感情交流作用。通过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现有的状况,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族舞蹈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保障民族舞蹈教学课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完成,促进学生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还能够高效地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结束语

在中职职舞蹈课程教学中,作为重要舞蹈课程部分的民族舞蹈的教学,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理论才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相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的掌握民族舞蹈的真谛,实现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曾璜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伍彦谚《.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民族舞蹈范文6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旋转技巧;舞者;表现力

旋转技巧是维吾尔族舞蹈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舞蹈表现技巧,一般用来在舞蹈中表现人物的喜悦和热情,还能够通过不同的旋转技巧进行人物性格的塑造,或将舞蹈表演的情节推向高潮。因此旋转技巧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现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旋转技巧的探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探讨了旋转技巧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重要性和技巧分类,并对旋转技巧的训练进行了粗略的探究,以期对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技巧的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

一、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重要性

旋转技巧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技巧,不仅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中也都有着多样化的呈现。一般意义上认为舞蹈中的旋转,主要是舞者以一定的点或者一个固定轴心进行一定的圆周运动。主要由旋转重心、舞者的舞姿以及旋转动力组成[1]。旋转技巧诞生之初,只是一个单一的舞蹈动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其他舞蹈的吸收借鉴,逐渐发展为丰富的旋转技巧体系。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十分注重舞蹈的节奏,无论是简单的舞步还是完整的歌舞,都十分看重舞蹈过程中的各个节奏节点。而舞蹈节奏的把控则需要依赖舞者的动作、方向以及速度等等,通过这些因素的调整变换,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效果。除了节奏之外维吾尔族舞蹈也十分注重气息的表达,以适宜的节奏气息配合不停变化的舞步,从而让整个舞蹈的表现更有魅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旋转技巧能够起到黏合剂的作用。通过旋转技巧既能够让舞者更好地适应舞蹈的节奏,形成独立的风格,也更有利于在旋转中调整舞者的呼吸,让舞者更好地和乐曲进行配合。而且很多舞蹈都要根据表达主题营造一种意境,旋转技巧的应用则更有利于舞蹈意境的营造,促进舞蹈内涵的升华。同时在古老的舞蹈之中,常常通过旋转来实现和神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旋转技巧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增添舞蹈中的神秘色彩,赋予舞蹈更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旋转技巧还是唐代回旋舞的主要舞蹈技巧,而当时的胡旋舞是从异域传来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因此舞蹈中的旋转也带有一丝异域色彩,将其应用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增添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异域风情。

二、维吾尔族舞蹈旋转技巧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根据舞蹈的风格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旋转技巧的难度进行划分,按照旋转技巧的速度和特点等等将旋转技巧划分为不同的难度,还可以根据旋转中是否需要道具来进行划分[2]。本文主要从技术种类和利于训练两个角度对旋转技巧的分类进行了阐述。

(一)利于训练的旋转技巧分类

1.原地旋转:在原地旋转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转,这种旋转方式在芭蕾舞中被称为链条。一般在改变方向时向前的运动较多,在训练中通常会进行圆圈和斜线的训练。由于圆圈的旋转技巧更难一些,因此一般多先练习斜线旋转技巧,再进行圆圈技巧的练习。2.转停的训练:转停能够展现节奏中的抑扬顿挫,因此是旋转技巧中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而在这一旋转技巧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要适应快速旋转之后骤然停止的眩晕感。这种快速的转停变换是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大特色,因此这也是旋转技巧训练中的重要内容。3.维吾尔族舞蹈典型表现形式:维吾尔族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主要有赛乃姆、萨玛、纳孜尔库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不同的旋转技巧风格[3]。赛乃姆是新疆地区最为广泛的一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主要是当地人民在心情愉悦时用来表现心情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形式的节奏明艳欢快,在舞蹈过程中往往能够营造愉悦热烈的氛围。萨玛舞则是在盛大的节日由男子作为主要舞者的表演形式。在舞蹈风格上自然偏向于沉稳浑厚的舞蹈风格。在这舞蹈形式中更倾向于使用跳转、擦地空转的技巧。纳孜尔库姆也是以男性舞者为主,这种舞蹈形式有着比较强烈的表演性,同时带有一定的竞技色彩,因此很能调动观众的欣赏热情。在这种舞蹈形式中注重链条的匀速和流畅以及表演过程中旋转重心的推移。

(二)维吾尔族舞蹈旋转技术的种类

1.平脚转:平脚转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旋转方式。这种旋转方式主要通过脚掌的力量,把脚掌作为旋转的支点轴线,通过微屈微膝让舞者的重心下降,从而在旋转时保持更好的稳定性。在旋转过程中需要注意每旋转一定的角度需要重新获得一定的动力,从而延长持续旋转的时间。2.圈平转和斜线平转:这种旋转方式则以半脚掌作为旋转的轴线,在旋转中每旋转180度,就通过两腿之间的巧妙切换,完成主力腿和动力腿的变化。这种平转方式与西方古典芭蕾舞无论是在旋转的发力上还是宣传过程中的连接,在训练方式上都较为相似。不过维吾尔族舞蹈中在进行这一旋转动作是还会辅以特殊的手上动作,从而保证舞者跳舞时的重心和平衡。尤其是在旋转过程中突然停下时,能够保持舞者的平衡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特色的“夏克转”,就是在疾速旋转的过程中骤然停下,因此在这类旋转技巧中更需要舞者在训练中注重平衡与稳定的训练。

三、旋转技巧基本要求

很多舞蹈的呈现都离不开旋转技巧,而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则有着一些特殊的基本要求。首先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节奏极富变化,而且在旋转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许多腰部的动作,从而让舞姿更加丰富柔美。这也要求舞者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既有速度,又要始终保持稳定。其次在维吾尔族舞蹈中要注重旋转速度的灵活切换。因为维吾尔族的很多舞蹈中往往在不同的舞蹈章节有很多不同的旋转方式,有些部分也需要在同一小节里迅速完成不同旋转动作的切换,因此需要舞者在平时训练中注重对切换旋转技巧的衔接。此外维吾尔族舞蹈中还有一些难度较大的旋转舞步,例如在移动时两腿合并的跳转、上步跳蹲转、平脚平转以及仰胸舞姿平脚平转等等。这些技巧的应用往往表现了舞蹈情节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或人物情绪的激烈变化等,是增强舞蹈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这些动作难度很大,因此舞者需要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在练习这些动作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保证在舞蹈中予以更好的呈现。对于女性舞者来说,需要格外注重腰部动作的雕琢,因为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女性舞者腰部的动作十分丰富。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注重腰部动作的训练,包括胸腰、中腰、大腰等等。此外还要求舞者有较好的肌肉控制力和爆发力,这样才能为舞蹈的呈现提供更好的保障。

四、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中旋转技巧的训练策略

(一)明确旋转原理

旋转相对于其他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肢体多个部分进行充分的配合和协调,因此在训练开始前要详细了解旋转的原理,从而更有利于对肢体的运用。首先一个完整的旋转动作由启动、转动和结束三个部分的动作所组成[4]。在启动环节,舞者需要按照预先设定的运动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圆周运动,并通过手臂辅助的圆周运动为旋转提供助力和平衡。在两臂交替的运动动作中,为舞者提供动力,从而在一定速度的圆周运动中实现旋转,并通过旋转中所产生的惯性保持一定时间的持续旋转。在转动阶段,舞者需要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下肢和其他肢体相配合的力量来完成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力度的把控,以保障旋转的匀速和连贯性。在结束阶段,舞者需要借助摩擦力和对旋转力度的控制,缓慢将旋转速度降下来,从而为之后的舞蹈动作做好准备。

(二)注重示范教学的动作规范

舞者在学习旋转动作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动作指导。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够规范,将对舞者的后续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动作示范时,首先要保障动作的规范性,并逐步将各个动作的要领通过分解动作为舞者进行讲解,给予舞者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在舞者初步掌握基本动作之后,需要通过逐渐加快旋转速度和增加单次旋转时间的方式提高舞者修改动作的熟练程度,从而帮助舞者对旋转动作的要领形成肌肉记忆。在充分掌握动作后,还需要配以不同的乐曲让舞者注重旋转技巧对音乐主题的呈现,从而提升舞者对旋转技巧的应用能力

(三)加强不同节奏训练

旋转技巧随着舞曲中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呈现,因此在舞者掌握基本旋转技巧后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舞曲进行旋转技巧的节奏训练。尤其是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乐曲的节奏感更强,节奏强度的变化也更加强烈,如果舞者忽略节奏的变化,只看重舞蹈的形态,很容易影响舞蹈的呈现效果。因此在训练中应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重视。需要注意的是旋转技巧虽然以下肢和手臂动作为主,但是为了更好地契合舞蹈节奏,还需要充分调动背部、头部和腰部的动作。同时还需要注重旋转训练与音乐的契合,锻炼舞者在变换旋转动作时能有效调整呼吸,以便让舞姿的变换更加连贯,也让舞者能够更完整地呈现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节奏变化。

(四)向心控制力训练

旋转过程中会受到离心力的影响,一旦舞者对力度的把控不当,就会发生倾斜,影响舞姿的优美呈现,甚至还会导致舞者摔倒。所以在旋转技巧的训练中还需要注重对向心力的控制,从而既让舞者能够完成轻盈优美的旋转,又让舞者在旋转中始终保持平衡。对向心控制力的训练要注意逐步推进,通过单圈旋转的反复练习,慢慢提高向心控制力。然后通过逐渐提高训练难度,去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点,从而在旋转中保障对向心力的控制。

五、结束语

旋转技巧是维吾尔族舞蹈中最重要的旋转技巧之一,也为维吾尔族舞蹈赋予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增添了维吾尔族舞蹈独特的魅力。优美的旋转技巧呈现,能够使维吾尔族舞蹈的情绪更加饱满,也能够将舞蹈推向一个个高潮。因此对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技巧的探究对维吾尔族舞蹈的研究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林.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中的旋转训练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171-173.

[2]耿婕.旋转技巧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5(21):106.

[3]王伟.非平衡能力训练在舞蹈旋转动作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27-532.

民族舞蹈范文7

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实际上是该地区各民族娱乐、健身的主要形式,其既展现了舞蹈的动感、协调和韵律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它也兼具有健身的效果,促进人们身体各部分机能的健康发展;如“壮族采茶舞”以膝部颤、胯部扭、腕部绕等动律为特点,让人在娱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更贴切的应该说是健身舞,其融合了各民族的舞蹈特色,动作流畅而富有美感,是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同时还能够愉悦人的身心,这样的健身方式应该全面推广。

2.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改编、创新的必然性

2.1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是该地区民族精神文化的体现,其必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传承下去。然而,近年来,现代舞蹈文化的推广和发展,舞蹈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因素,缺少了民族特色,许多民族舞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也逐渐被人们渐渐遗忘,这种现状下,少数民族舞蹈要想保留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将其融合到现代人的健身项目中去发展。而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在发展、在更新,这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也应该形成自己多元化的特色,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创新,我们要以改革开放精神给广西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激活民族艺术的生命力,深入地挖掘其发展潜力,促进其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21世纪将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大发展的时代,广西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准舞蹈文化艺术发展的方位,将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与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富有民族气韵,民族性格以及民族审美习惯的舞蹈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2推进高校健美操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广西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是高校健美操发展一直在追求的。广西少数民族舞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体现了民族的英武与蛮健,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同时,它还可以强身健体,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一直把传承、创新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体育教学研究的一项主课题,深入挖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中蕴涵的健身特性。许多高校在保留了少数民族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创作中力求贴近现代生活、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将其与健美操融合在一起,推进了体育健美操的改革。其继承了广西少数民族舞蹈的精华,保留其纯朴、甜美、逼真、粗犷、活泼、热情的舞蹈动作,将现代健身理念融入到传统少数民族舞蹈中,充分的挖掘、发挥出少数民族舞蹈中的健身性,将舞蹈与健身动作进行融合,创造一套动作流畅、富有民族特色和舞蹈之美感的高校健美操是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健美操教育中改编与创新的最终目标,也是推进高校健美操发展的必然选择。

3.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具体改编与创新

3.1结合高校健美操教学自身特点

广西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改编与创新,应该从健身出发,兼具民族舞蹈的舞美与动感,让学生在快乐、享受的状态下提升身体素质。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将广西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利用少数民族舞蹈的当它们与现代科学健身融合而改编,便形成新型体育健身方式,其弥补了此前高校健美操单调乏味的缺陷,激发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体现民族与时代特色

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有一种崭新的运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了民族特点与时代特色,这个全新方式就是少数民族健身操,而这种健身操很有可能被高校体育教学所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中进行的改编与创新,就应体现民族与时代特色,在吸收各民族舞蹈艺术营养的同时,积极探索既具有民族特性、又具有时代精神的舞蹈表现形式,将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的融合在一起。首先,要体现民族特色,以广西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民族属性和元素为基础,结合该地区少数民族舞蹈的经典动作,以其多民族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融合我国广西少数民族壮、汉、瑶、苗、侗、彝、仫佬、毛南、回、京、水、仡佬等各个民族舞蹈的精髓,并对其进行重新编排,形成具有民族属性,兼具舞蹈风格的高校健美操。其次,高校健美操发展过程中,由于审美文化和时代要求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呈现出来的动作、姿态是不同的,都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3.3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民族舞蹈范文8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舞蹈艺术;现代化

舞蹈是人们进行自身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舞蹈与其他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的是舞蹈是用人的身体作为工具,通过对人的身体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我国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很多舞蹈都是在人们劳作过程中进行创造的,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人们通过舞蹈进行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进行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创造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由于我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风俗,也就使得目前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舞蹈种类,每个民族舞蹈之间表现力极强,在很多程度上都代表和反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彰显出我国民族独有的魅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属于民族之中的重要内容,而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之中,主要体现在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能够对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进行反应。民族舞蹈可以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进行直观、生动传神的体现,还能够将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劳作之中所具备的内容对肢体语言实现清楚的记录和明确的表达,这种情况能够保证文化得到传承和流行。基于此,本文针对民族文化孕育民族之魂——论民族舞蹈艺术的现代化意义与价值进行以下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一、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加强文化方面的软实力

(一)民族舞蹈是一种艺术生活的体现。民族舞蹈,其主要是以民族生活中比较日常和独特的行为习惯来作为舞蹈的创作题材,在日常的活动,通过抽象化的形式进行表现,这同样是对于民族生活和记录的艺术化的一种体现,最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惯以及精神上的风貌。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在民族文化方面也存在着兼容性,各种各样不同的民族文化都得以自由生长、相互碰撞,经过千年的交织,形成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也给这个国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们至今也仍然能够在民族舞蹈之中,发现千百年来百姓的所具备的生活习惯和艺术方面的爱好。比如说我们能够通过对藏族舞蹈“谐”进行研究,从而对藏族所具备的人民乐观豪放的民族性格进行了解,还能够充分意识到藏族人民在进行生产劳作的时候,有哪些具体的步骤和怎样的肢体表现,这些都能够辅助我们对这个古老神秘的民族进行深入的认识,具备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对藏族舞蹈中的“卓”进行研究的时候,又可以对藏族宗教文化和祭祀礼仪的特殊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发现藏族人民对于天地的敬畏。

(二)民族舞蹈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增加人们的文化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增加人们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我们的祖先在构建如此奇伟瑰丽的文化宝藏的时候,而关于民族舞蹈这项文化瑰宝,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熠熠生辉的,因为其具备着独特的魅力,不仅征服了本国人民,也征服了外国观众。在这样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之下,作为华夏儿女,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舞蹈的发展,使其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得到接纳和传承,提升人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方面的软实力。特别是在面对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存在文化冲突和挑战时,不能够轻易的被外来文化击溃,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发扬优点,剔除其中的腐败落后的部分,使中华民族所具备的文化永葆活力,不会惧怕时代的洪流冲击,始终具备旺盛并且蓬勃的生命力。

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很多的外来文化都涌入了中国的文化市场,而外来的文化并不是都属于优秀的文化,其中也含有一些不良的文化,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污染我国的文化环境,所以会给我国广大的青少年带来很多不良影响。这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要承担起本身的任务,完成净化文化市场、端正青少年文化取向、提升过人审美的重要任务。民族舞蹈艺术属于一种依靠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艺术形式,没有语言障碍的压力,和民族的文学以及音乐之间相比较,舞蹈艺术可以更为直观的将艺术展现给观众,让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可以欣赏到我国民族独特的舞蹈艺术,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民族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这是非常少见的珍贵品质。例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象脚鼓舞”,表演者在表演这个舞蹈时,需要用到鼓、牛皮等服饰、道具进行配合,长象脚鼓舞呈现出的是舞步缓慢、潇洒端庄的状态,所以需要表演者们经常的变换击鼓方法,使鼓点节奏更为丰富;而中象脚鼓舞则有着刚劲有力、动作幅度大、稳重扎实等特点,需要舞蹈表演者展现转鼓、甩鼓、扔股等技巧动作;短象脚鼓它的特点是活跃欢快。不同的舞蹈题材所呈现出的情感与情绪都是不相同的,但都需要表演者将情绪释放在情感中,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当今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更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历史优势,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活力。民族舞蹈通过各民族经年累月的传承,很好的保留了民族传统风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各民族的生活和生产力水平,并且经过艺术加工的表达,更具有非凡的美感和传播能力,可以支撑我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例如:傣族的孔雀舞就是傣族人民在上千年的生活观察中,对于自己所不断崇拜的美好艺术进行科学的模仿,并且可以创造出一种十分优雅和动人的舞蹈,其优美的舞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傣族先民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而这样优秀的舞蹈文化,也在东南亚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的独特传播能力和对国家形象的特殊表现。比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这个舞蹈深入人们的喜爱,能够带给观众良好的情感体验。舞蹈打动人的点在于,杨丽萍老师将自己全部的情感注入到了舞蹈中,将孔雀舞表演的活灵活现,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就像是真正观赏孔雀舞动一样。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