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例6篇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1

[关键词] 护士;压力源;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11-02

护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高素质的护士是满足医疗卫生事业、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必要保证。护理人员因在临床工作中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压力较大,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护士的压力源,分析护士压力相关的因素,以为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选择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100名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护龄1~25年。文化程度:中专40名,大专50名,本科10名。职称:护士55名,护师35名,主管护师10名。人事关系:在编70名,聘用30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以及工作压力源情况。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年龄、学历、护龄、职称、人事关系等。工作压力源情况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进行调查,共包括5个方面、35个子条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

压力源压力各方面,患者护理方面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工作环境及设备方面的得分最低。见表1。

2.2 排名前5位的子条目得分情况

排名前5位的子条目分别为经常倒班、病区拥挤、工资低、环境差、家属不礼貌。见表2。

2.3 不同一般情况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

不同人事关系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护理方面压力源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在编护士的压力源得分低于聘用护士。见表3。

3 讨论

护士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担当重要的角色。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工作不但要执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要求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并且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要耐心解说,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快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护士还要协助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咨询、健康教育、接诊以及治疗。护理人员要求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热情、亲切、温和、耐心、细致。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对护士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工作量大、任务重、在工作中受到的重视较少、劳动报酬相对较少,导致护士压力较大,影响护士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杨维琼等[3]研究结果显示聘用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较低,这与本文的结果相同,管理者应重视对聘用制护士压力应对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满足聘用制护士的需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王华好等[4]研究结果显示工作风险大,工作负荷重,社会地位低,自我价值感缺失与工作和家庭冲突多等均是现代护士压力源的重要因素。在本文的研究中,压力源排名第一的是患者的护理方面,其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患者护理是护理的主要工作,风险大、负荷重,加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均导致其成为临床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我院护理人员普遍学历较低,而临床工作又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一方面又要兼顾继续学习,因此护理专业这方面的压力也相对较高。徐菱等[5]研究结果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数量少、患者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患者的家属不礼貌、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的机会太少、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倪云炜[6]研究结果显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的问题、护理方面问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问题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

在本次研究中,子条目中处于前5位的条目分别为经常倒班、病区拥挤、工资低、环境差、家属不礼貌。说明经常倒班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我国护理工作还存在人力、物力投入较少的情况,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士经常倒班。病区拥挤、环境差均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加上工作量大,也会导致护理人员压力大。在压力源中工资低排第3位。护理人员的待遇较低是目前国内护理职业普遍存在的情况。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临床上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士的待遇却没有相应得到应有的提高。进一步分析,不同人事关系的护士压力源是不同的。事业编制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患者护理方面压力均低于聘用制的护士。通常医院会通过聘用制来降低人力成本,聘用制的护士一般缺乏工资福利,单位政策也常常与编制护士不一样,而参与的工作却与编制护士一样,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对工作厌倦、疲劳等,影响工作质量。其他不同护龄、职称的护士之间压力源没有差异,说明临床护士的压力源与护龄、职称没有直接关系,主要与工作的外环境关系比较大。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的压力源较多,与工作环境、待遇等有密切相关,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护士的压力源,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护士的压力,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翁美娇. 临床护士压力源调查与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44-2145.

[2] 贝志红.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7-9.

[3] 杨维琼,胡英. 聘用制护士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3,1:69,70.

[4] 王华好,李宝英,何观莲,等. 分析现代护士压力源及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121-122.

[5] 徐菱,刘金凤. 常州地区血透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62-2263.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2

【关键词】 NICU; 护士; 心理状况; 压力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41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集高危新生儿及精密仪器设备于一体,具有高护理风险、高责任的护理单元。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独有的护理工作性质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本次分析是针对NICU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问卷调查者为德州三家三级医院NICU护士75名(调查组)和普通病房护士75名(对照组)。两组被试者均为女性,近期均无特殊家庭事件影响。NICU护士年龄20~45岁,平均33.45岁;护龄1~28(12.5±7.6)年;从事NICU工作(5.75±2.18)年。学历:中专24.3%,大专46.3%,本科及以上29.4%。职称: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39名、初级职称32名。对照组护士75名,其中内科护士21名、外科护士23名、妇产科护士26名、五官科护士5名。两组年龄、学历、职称、护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者与各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由各科护士长将调查表发放到护士手中,3 d后由调查者收回。为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测试前向被测试者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合作和支持。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合格问卷150份,合格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见表1。

2.2 调查组SCL-90症状各因子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NICU护士压力与压力源分析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护理工作中有关压力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Selye的一般压力理论[2],认为压力是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3]。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压力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所有内外环境的变化。NICU护士的压力源来源于多方面,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而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则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

3.1.1 职业环境因素 职业环境造成的高度紧张、高危险度、高责任感是导致NICU护士心身疲惫的主要原因[4]。N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科室,也是危重患儿密集的场所,患儿病情重,又不允许家属陪护,使护理工作量加大。患儿病情复杂、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可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护士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产生焦虑情绪。护士日夜守护在患儿身边,长期承担着各种生活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呼吸机护理等,极易出现疲劳、消极、悲观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3.1.2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N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专业理论强、经验丰富又要求护理技术水平高还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要求的同时护士的社会地位却没有提高,在我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较低[5]。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医轻护的观点,认为护士的工作仅限于打针、输液、发药,无任何技术含量,在出院时往往会感谢医生,却很少关注护士,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超负荷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使护士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3.1.3 生理性因素 (1)护士的工作是日夜倒班制,体力工作繁重,生活无规律,用餐时间错位。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儿数小时,脑力、体力过度支出,再加上频繁的昼夜轮班,造成生物节律紊乱。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护理人员机体抵抗力下降。(2)NICU内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设备。持续心电监护和床旁摄片,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接受辐射的机会,长期接受辐射,会引起人体生物学改变,机器的噪音常导致护士的身体和心理机能下降,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睡眠障碍等。(3)护士与外界交流少,NICU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多的面对死亡、抢救等极端痛苦场面,易致护士产生悲哀、无助等挫折感,长此以往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易产生抑郁心态。本分析显示NICU护士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病房护士(P

3.1.4 NICU护士人际关系的压力 (1)护患关系紧张:入住NICU的患儿医疗费用高,家长对收费不理解。患者欠费后护士无法取药及实施必要的治疗,患者用不上药就直接找护士,对护士产生不满,甚至经常表现出过激言行,把护士当成出气筒,家长看不到护士的付出,护士无成就感。(2)医护关系不和谐:NICU工作要求护士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国内外新的业务和技术充实自己,不断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紧张的抢救工作要求护士反应迅速,医护之间配合默契。有些医生对护士的不满和挑剔均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加[6]。

3.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的压力 目前NICU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达不到相应的床护比,NICU床护比例标准为1:2.5~3.0,人员短缺,护理工作量过多,护士超负荷工作,造成职业倦怠。

3.1.6 职称晋升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压力 由于社会进步和知识更新造成激烈的社会竞争,职称晋升注重学历、科研文章、技术水平等项目,护理人员基础学历较低,为了职称晋升,护士在工作之余还要参加继续教育,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使护士有巨大压力,更易发生灰心、无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征。

3.2 对策

3.2.1 提高心理素质 NICU护士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提高自我放松意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转移注意力,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被不理解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及适应力,掌握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有效调节情绪,乐观地面对生活。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值,客观地对待学习、晋升、职务,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最佳的工作心态。

3.2.2 强化技术训练,提高抢救应急能力 能力的提升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7]。开展抢救应急训练,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对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制定规范周密的抢救流程,开展模拟急救训练,制定系统的理论培训计划,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严格按抢救程序有条不紊的工作,有利于缓解抢救危重患儿时的心理压力。

3.2.3 领导重视 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对NICU护士的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及肯定,应关注N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减压计划,定期对NICU护士进行减压训练,使护士学会运用正确、积极的减压措施,以缓解心理压力。在排班上应考虑NICU护士的感受,征求她们的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做到合理、弹性排班。在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上,医院领导要重视对NICU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多给予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在职称晋升时给予加分及优先聘用等政策倾斜。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注重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NICU护士工作积极性。

3.2.4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社会、单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充分利用报刊、媒体等,加强对护士的正面宣传,使公众理解NICU护士、尊重NICU护士的劳动,提高NICU护士的社会支持度。医院管理者应引导医院各部门重新认识护士应得到的社会地位,提高全院人员对护士的尊重,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家庭成员更应爱护支持护士的工作,体谅护士的辛苦,减少护士对家庭事物的分担,解决后顾之忧,在情感上理解、支持护士的工作,使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在NICU护士工作中要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她们的心理状态,保证她们的心理健康,同时,NICU护士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努力调节自身状况,学会自我减压的技巧,保证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齐艳.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2,8(2):114-115.

[2] 顾乃平.护理专业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95.

[3]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4] 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护理杂志,2002,19(3):14.

[5] 程然,宋桂荣.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4(20):965-967.

[6] 黄爱松,范景敏.护理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7,17(5):54-55.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3

关键词:儿科 护士 工作压力源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Gao Yuelia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proposed the maintenanc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effective action,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Uses the evaluation meter law to carry on th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investigation to the draw an item at random 80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Results: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work the overall stress level for moderate,the main pressure source too are low,the work load for the nursing work social position too are big,work in shifts frequently and so on.Conclusion: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have certain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oblem,should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the hospital management level,individual three stratification planes adopt should to the measure reductio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working pressure.

Keywords: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Working pressure source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89-01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1所三级乙等医院80名儿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被调查护士年龄30.1岁±8岁,最小20岁,最大46岁;护龄9.15年±7.25年,最低护龄1年,最高护龄25年,;学历中专9名,专科50名,本科21名;婚姻状况已婚28名,未婚52名;生育状况已育24名,未育56名。性别均为女性。

1.2 测量工具。

采用李小妹等编制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1],该量表共35个条目,分为5个方面: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②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④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该量表采用1级~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的压力程度越大。

1.3 方法与程序。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者将调查问卷送到各医院儿科,由护士长统一发放调查对象手中。在问卷上标注有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问卷由个人独立完成,当场收回。本次发出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所测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总水平。

由表1可知,儿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2.82±0.57,略高于理论平均数(2.5),表明儿科护士压力水平为中度,5个压力源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

2.2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条目。

由表2可知,儿科护士工作前10名压力源条目为: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工作环境差、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病人不合作、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

3 讨论

3.1 社会环境。

3.1.1 按照党的十七大所确立的基本目标继续深化和完善医疗体制革,卫生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不断推进的氛围中,护理工作的发展应当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步伐相融合。

3.1.2 客观准确的进行新闻舆论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大众观念。在保障普通患者作为弱势群体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医护工作者的基本利益 。

3.2 医院管理层。

3.2.1 医院管理者应提升对儿科护士的重视程度,尽快解决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建立管理者与护士间的业务、感情交流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轻松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约束分配机制,提高儿科护士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来源。

3.2.2 引进高学历、多领域的护士人才,改变目前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和构成比例不合理的现状,逐步形成护理理论、科研、管理等多维度,高、中、低阶梯性队伍;确立护理科研带头人,开展护理门诊;建立护理人才分级培养、使用体系,大力创造护士继续教育和晋升机会,稳定和扩大护理队伍。

3.2.3 在保障核心科室人才的同时,定期对各科室的护士进行轮岗,避免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工作时间过长出现进取性下降、疲劳感增大的现象。

3.2.4 医院成立心理咨询室,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心理辅导是调整护士心理状态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咨询、专家讲座、宣传刊物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正确指导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当护士负面情绪无法解除时,允许护士对专门机构讲述个人感受和采取特殊方式宣泄情绪,使其有效转移注意力,发泄不良情绪。

3.2.5 成立特殊事项协调处理组织,专人负责护患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护患纠纷,由其全程解决,既可以有效减轻当事护士心理影响,也使处理此类问题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倦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7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聘任制;压力来源;有效应对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33-02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近几年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由于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1],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护士群体承受着较大或巨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上的持久压力会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由此会导致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降低。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的数量相对不足、 夜班时间长且频繁, 致使护士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2]。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负担过重,护士缺乏自信、缺乏工作自主性、缺乏社会的尊重、人际关系复杂以及收入偏低,知识储备不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感需求以及病人死亡等方面。关于护士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状态低于一般人群,而工作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护理队伍中出现了一批新的从业人员,即聘任制护士,聘任制将成为一种基本的人事制度,聘任制护士的比例将越来越大,他们已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支护理队伍,并成为医院临床护理的主力军,但是工作压力却是他们流失的主要原因。现对聘任制护士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并找到良好的应对方式,增加适应能力,缓解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某医院的全院的380名聘用制护士,年龄在20~35之间。

1.2 调查方法:自制出调查表,发给全院的聘用护士,由她们来进行填写,最后总结。

1.3 结果:据调查总结,医院聘任制护士的主要压力以程度高低不同依次为:(1)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的问题(2)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的问题(3)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4)工作环境与资源方面的问题(5)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2 讨论

压力的定义:又称紧张或应激, 是某些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3]

压力源的定义:是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刺激因素。根据来源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及社会性压力源。

聘任制护士工作压力源

位于前10 位的压力源分别为:“经常倒班”、“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低”、“晋升的机会太少”、“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护士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工作量太大”、“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没有时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而与护理管理者、医生、同事、护士之间的关系,同事间的支持,以及工作环境、工作分工则给聘任制护士带来的压力较小。

压力反应:是指压力源引起的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包括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反应。应对方式:通常可分为为情感式应对和问题式应对,情感式应对指向压力反应,倾向于采用否认或过度进食、用药、饮酒、远离压力源等行为回避或忽视压力源,用于处理情感所致的情感问题[4]。问题式应对指向压力源,倾向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寻求排除或改变压力源所致影响的方法,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同时使用这两种应对方式,其中问题式应对更为有效。

3 采取的有效应对方法

聘任制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聘任制护士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聘任制护士多数年龄较轻,加上保障因素的缺乏使他们在护士群体中更具有独特性,遇工作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社会应给予关注,采取正确而有效的应对方式,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水平。

3.1 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可促进个体的精力和体力的恢复,对减轻身心疲劳均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对于聘任制护士而言,充足的休息与睡眠是解决疲劳最基本的方法。

3.2 正确评价自己:聘任制护士自身欲达职业目标,获得全面的发展,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脚踏实地走好每条路,同时,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职业兴趣、工作能力及个性特点进行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与计划。

3.3 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在工作之余,聘任制护士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消除身心疲劳。

3.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聘任制护士应加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使自我功能保持平衡,在各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工作,改变工作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保证工作质量。

3.5 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积极发挥人格魅力:在业余时间,聘任制护士应该多学习,多看书,包括专业书籍与一些文学报刊,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并进行在职继续教育,深化专业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增加自信心。工作中,我们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与同事团结协作,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6 护理管理规范化 、合理化、人性化:护理管理人员应重视对聘任制护士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与管理[5],使其能够享受与在编护士同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如进修学习、专科培训等。同时,还应对聘任护士在获得报酬、职称晋升、岗位竞争等方面的机会与正式在编护士同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让聘任制护士有归宿感,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的调动聘任制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 总结

通过对该院的380名聘用制护士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有效的应对方式,实施一年后,再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约80%的护士认为压力有所缓解,工作的兴趣及责任感有所增强,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明显的提高了,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 Osullivan B, Keane AM, Murphy AW. Job st ressors and copingst rat egies as predictors of ment al health and job sat i sf act ion amonginsh general pract it ioners[J]. H Med J, 2005, 98(7) : 199-202

[3] 李小松. 护理学概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6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妇产科护士 职业性压力 应对措施

所谓护士职业性压力就是指在护士护理过程中因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导致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表现,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而得不到及时排解,可能会导致职业性倦怠,从而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

职业性压力

妇产科护士因其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职业压力有其特殊性,大多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对象方面: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脑垂体-卵巢直接控制,在女性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者可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卫生体制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己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产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工作性质方面: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属对妇产科工作期望值比其他科室更高,妇产科工作责任重、风险大、病情复杂、工作负荷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轻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规律,使人身心疲惫,同时,妇产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各种传染病带来的职业危害,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社会回报方面:在护理工作极为繁重的情况下,妇产科护士还得不停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护理,而这种努力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妇产科护士只不过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没有太大的作为,这种不公平的评价使护士对自己的价值及能力产生怀疑,造成心理的极端不平衡,产生心理压力。

生活方面:在工作中,妇产科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要面对千差万别的患者,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要习惯待产妇痛苦的,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到家,还要承担起作为妻子、作为母亲的责任,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有的护士还不被家庭所理解,从而出现家庭矛盾,出现心理压力。

应对措施

解决工作对象方面带来的压力,需要妇产科护士以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工作,对有隐私的患者,应给予保密,在工作中与患者出现误会与纠纷时,应积极端正态度,找出误会发生的根源,运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降低及避免消极情绪的出现。

面对工作性质方面的压力,应向院领导汇报,与科主任协商,适当增加妇产科护士编制,减轻工作压力,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定期评估压力状况,及时消除工作中的压力源,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开展护士心理知识讲座,护士娱乐活动中心,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调节情绪,放松身体,减轻疲劳,培养护士爱岗尽业的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曾强护士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设立奖惩制度,鼓励护士树新风,做好事,塑造健康向上的职业心态,提高工作积极性,让患者正确看待“白衣天使”这个高尚的职业。

纠正护士对社会回报方面不良看法。要增加媒介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支持,护理管理部门应为护士争取更大的权益和更多的利益,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倡导“重医尊护”的社会意识,让人们真正理解这个行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生活方面引发的消极悲观心态,需要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社会技能和沟通技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宽容别人,善待自己,理解他人。保持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尽量不把工作的压力带回家庭,不把不良情绪迁怒于亲人,有效处理好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友贵,李小妹,顾伟,等.护理工作压力源与压力程度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1):700-702.

2 任泽娟,李林,胡亚丽.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1-13.

3 邱英玲,庞小群,郭静霞.浅谈护士职业压力与排解.实用医技杂志,2007,6(6).

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6

(赤峰市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对我院门诊共1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并且根据我院门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结果:我院门诊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有14名护士工作压力为中重度.其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患者、患者家属、自身以及管理等方面,患者及患者家属是门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我院门诊护士均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减轻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实施率为100%,其中应对策略包括看电视、自我放松、看电视、睡觉、学习护士知识、参加活动.结论:我院门诊护士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门诊护士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 :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76-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医疗机构的良好发展,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也在显著的提高[1].但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针对于门诊护士来说,由于每天接触的患者较多,加之患者文化水平不同,常常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不利于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针对于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科学的调查,并且根据调查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门诊护士的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18名护士的基本资料如下:18名护士的年龄为22岁到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士1.2岁.18名护士的学历分布为,有7名护士为本科学历,9名护士为大专学历,2名护士为中专学历.护士的工作年龄为,1年以下2名,1年到3年之间5名,3年以上11名.

1.2 方法

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表对门诊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工作,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为门诊护士具体的工作压力来源,是否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的应对策略包括哪些等.此外,采用SP-D压力测定法对门诊护士的压力程度进行测定.评分范围为无压力(0分),轻度压力(1~10分),中度压力(11~20分),重度压力(21~3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我院门诊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轻度压力4名,中度压力9名,重度压力5名.

由表2可知,我院门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其中有13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患者,10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患者家属,4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自身,2名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来自于管理.

由表3可知,我院门诊护士面对工作压力能够积极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采取应对措施率为100%.

由表4可知,面对工作压力,12名护士采取自我放松的方式应对,8名护士采取锻炼的方式应对,5名护士采取睡觉的方式应对,6名护士采取学习护理知识的方式应对,6名护士采取参加活动的方式应对.

3 讨论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在不断的提高,影响到门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到门诊护士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对门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行有效的调查,了解门诊护士具体的工作压力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门诊护士的工作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的水平[3].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我院门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从结果上看,我院门诊护士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中度压力护士9名,重度压力护士5名,可见,我院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不容小觑.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1)患者因素.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精神紧张、情绪暴躁,很多患者在询问护士相关问题的时候,由于护士回答的不及时而导致患者的反感情绪,甚至是发生护患纠纷,导致护士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此外,由于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护士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辱骂护士的情况,影响到护士的工作质量[4].(2)患者家属的因素.患者家属在陪护患者就诊的过程中,需要咨询门诊护士具体的科室等,但是,由于门诊护士面对较多的患者,导致就诊指导的不全面,导致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不满意,甚至是恶言相加,给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影响到护士的正常工作.(3)护士自身的因素.护士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的工作经验不足、学历较低、护理能力低等原因导致护士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进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4)管理方面的因素.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就是指,现行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定期会对门诊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导致护士存在着很大的工作压力.

可见,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但是,从对我院门诊护士的调查情况来看,我院门诊护士面对工作压力,都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应对方法的实施率高达100%.具体的应对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1)自我调节.门诊护士面对工作压力,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措施较多,例如,自我放松、锻炼、看电视、睡觉、参加活动等等,护士通过自我调节,能够舒缓自身的情绪,转移注意力,调整身心,进而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提高门诊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5].(2)加强学习.由于部分患者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于自身专业能力不高、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因此,为了减少此方面的工作压力,护士应该加强学习,通过利用平时的业务时间学习专业化的护理知识以及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而减少门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此外,门诊护士还可以采取寻求支持等方面减少工作压力,例如,当在工作中遇到较大的压力时候,护士可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他人的安慰等能够消除护士的不良情绪,有助于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因此,在实际的门诊护理工作中,护士通过采取如上的措施,能够减少工作中的压力,确保门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实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并且工作压力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在实际的工作中,门诊护士应该针对于具体的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门诊护士工作质量的提高,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促进医院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远泉,李先荣,龚满英.门诊护士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2(07):109-110.

(2)田晓岚.门诊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12(04):154-155.

(3)王伟,周新明,王培席,刘彦,张宏晨.临床护士疲劳程度与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5(03):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