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例6篇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1

关键词: 信息中心网络; 命名规则; 自我验证性; 可聚合性; 持久性

中图分类号:G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6-23-03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e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ICN) is being carried out with hot, and the naming schem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of ICN. There are numerous studies around the research of the naming scheme, but so far no one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CN. Therefore, a new naming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naming schem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with universal, uniqueness, self-verification, aggregation and persistence, and it can satisfy all requirements of the naming scheme of ICN.

Key words: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naming scheme; self-verification; aggregation; persistence

0 引言

当今的互联网体系架构是20世纪60~70年代设计的,当时计算资源相对比较稀缺,为了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以主机为中心的互联网模式,基于这种模式设计了一系列协议,最典型的有TCP/IP协议簇。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几乎各行各业都受益于Internet,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Internet改变。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的不断出现,面对新的应用背景,这种互联网工作模式已显得不能适应,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Internet上的主要信息流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Cisco在2012年对网络流量的统计,因特网上每个月大约产生26eB的网络流量,其中不同形式的视频内容块(VOD,IPTV等)占因特网总流量的57%以上[1]。网络上信息内容不再仅仅由大机构产生,而是越来越多的由普通的终端用户产生,Internet逐渐成了信息的/订阅市场。但当前以主机为中心的Internet工作模式不利于这种市场的发展,因为以主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要求获取任何信息之前都要先定位到某个确定的主机位置,这会影响/订阅系统的效率。

其次,Internet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很多重要的应用。当前Internet上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后来添加进来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

第三,移动性的支持问题,当前Internet的资源名称采用URI格式[2],即“协议://域名/资源路径”。因特网中的资源名称与地理位置是紧耦合的,这不利于因特网对移动性的支持。

此外,以主机为中心的Internet还有一些制约Internet发展的因素,比如,IP地址空间不足,路由表的扩展性问题,网络可靠性问题等[3]。

为了解决当今Internet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改良和改革。改良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改变当今Internet基础架构和以主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往Internet中添加新的补丁,使其适应在新的应用背景下人们对Internet的需求。重要的改良技术有DNS、IPSec、CDN、P2P等,这些技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nternet与人们应用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同时也给Internet添加了新的问题,比如,这些技术都是采用覆盖方式,增加了网络的处理时延,降低了网络效率,使得Internet没有效率可言。另一种基本思路是改革,在改革派看来要想彻底解决当今Internet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ICN)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当今研究信息中心网络的研究机构和项目主要有分布在欧洲的PSIRP/PURSUIT、4WARD、SAIL和美国的CCN和DONA[4]。它们提出了各自的实现方案,这些实现方案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但实现技术上却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信息命名规则上的差异。这些命名规则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至今还没有统一,这势必会影响信息中心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此,本文在分析信息中心网络中的命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命名规则。

1 命名需求

信息中心网络的概念源自2000年Cheriton等在TRIAD中提出的基于信息名称进行路由[5]。自此,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信息的命名规则是信息中心网络研究中的关键研究点,研究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命名规则,比如,CCN的分级式命名[6],DONA的扁平式命名[7],CBCB的属性-值命名[8]。只有满足信息中心网络的命名需求的命名规则,才能称之为理想的命名规则。研究表明,信息中心网络的命名要求具有通用性、惟一性、自我验证性、可聚合性和持久性,下面对这些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通用性,是指根据信息命名方案能够对任何类型的信息对象进行命名,无论信息对象的内容是否发生改变,都能用统一的命名规则来对信息对象进行命名。

其次,惟一性,是指根据信息的名字能够找到一个惟一的信息对象,这也是信息命名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第三,自我验证性,是指根据信息的名字可以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验证。信息真实性验证是验证信息是否确实来自所声称的信息提供者。完整性验证是检验信息块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没有被恶意篡改。当今的Internet在设计之初由于根本没有考虑信息的安全问题[9],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隐患层出不穷,虽然在Internet上添加了安全措施,但这些安全措施都是针对通信双方的主机或信道进行设计的,然而主机和信道的安全不能保证信息本身的安全,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应该从信息本身入手,而不是从主机或信道入手,所以,信息名字的自我验证性是信息中心网络区别于当前Internet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第四,持久性,网络中信息内容可能会随时更新,信息所存储的位置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信息的所有者也有可能会发生变更,持久性是指信息的名字不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发生改变。目前Internet中的资源名称与IP地址直接耦合,而IP地址具有双层概念,一方面它是网络中主机的惟一标识符,另一方面,它又表明了主机的物理位置。如果服务器在不同的AS之间移动将会导致资服务器上的资源在网络中出现链接错误,比如,404错误,如果信息名字具有持久性就可以避免发生这类错误。另外,为了实现信息名字的自我验证性,已有的一些做法是在信息名字中直接关联信息提供者的公钥信息和信息对象的内容本身,然而,信息提供者可能发生变更,信息对象的内容也有可能更新,如果不考虑信息名字的持久性,可能会导致信息在网络中出现链接错误。因此,持久性是信息命名方案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第五,可聚合性,在信息中心网络中,网络是根据信息块的名字进行路由的,网络中信息块的数量是海量的,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信息的名字不能进行聚合,可能会造成路由表太大,影响网络的性能。可聚合性要求名字具有层次性,例如,在当前Internet中,同一个自治域(Autormation System,AS)中的IP地址可以聚合到一个相同的网络地址,同一台服务器的URL可以聚合到同一个域名。然而,可聚合性与自我验证性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可聚合性要求名字是分级的,而自我验证性要求名字是扁平的,如何整合这对矛盾,是信息中心网络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2 命名规则设计

2.1 基本概念

下面介绍几个与命名有关的概念。

信息对象 信息对象是网络中的信息实体,它具有惟一的标识符、内容和与元数据。

元数据 元数据是指用于描述信息对象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

信息名字 信息名字就是信息对象的标识符,用于惟一标识一个信息对象。

信息责任者 信息责任者是指直接管理信息对象的实体。每个信息责任者都拥有一对由第三方权威颁发的惟一的公钥/秘钥对。

授权信息 当信息的责任者发生变更时,在保证信息名字不变的情况下,如若要对新的信息责任者进行验证,可以使用授权信息验证新的信息责任者的真实性。

加密算法 用于指定加解密所使用的算法,以便信息消费者对信息名字进行验证。

信息公钥/私钥 是指用于信息命名的公钥/私钥,与信息责任者的公钥/私钥相同或相关,由于信息责任者可能发生变化,信息责任者之间通过授权,采用信任链技术,确保信息名字的持久性。

信息消费者 信息消费者是指发送信息请求的实体。

关键词 关键词用于给出与信息相关的关键信息,便于为数据信息建立索引,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某个关键词而找到相关信息的名字,从而达到查找信息的目的,这符合目前人们使用网络的习惯。

在本文所述的命名规则中使用Name表示信息名字,用IO表示信息对象,用Metadata表示元数据,用Principal表示信息责任者,用Consumer表示信息消费者,用PK表示公钥,用SK表示私钥,PKIO表示信息公钥,用SK IO表示信息私钥。

2.2 命名格式

信息名字用于惟一标识一个信息对象,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信息公钥的密码哈希值,二是由信息责任者分配的字符串Str,要求在信息责任者内部是局部惟一的。这两部分之间用冒号隔开,具体表示方式如公式⑴。每个信息名字Name与元数据之间采用分布式哈希表DHT建立映射关系,信息对象一旦发生变化,信息元数据就会随之发生变化,DHT列表中记录项也会会随之更新,更新的只是信息名字与最新元数据之间的映射,而并不改变信息名字,这样保证了信息名字的持久性。

Name=Hash(PKIO):Str ⑴

在信息中心网络中的任何实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对象,信息对象之间可能存在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例如:中国,浙江,杭州,是三个不同的信息名字,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果要找到杭州可以先定位浙江,如果要找到浙江可以先定位中国。另外,网络中信息对象是海量的,并且还在继续增加,如果信息名字不能进行聚合,将导致路由表无限膨胀。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采用了一种用于表示信息对象之间这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机制。该机制的具体实现方法是,将信息名字之间用符号“.”进行隔开,符号“.”右边的信息对象包含在左边信息对象之中。信息消费者可以显式的在请求数据包采用公式⑵所示的格式进行资源定位和资源请求,其中,Scheme用来指定处理信息名字的程序,Name1,Name2,Name(n)表示不同的信息名字,信息名字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路由器根据信息消费者的请求信息中信息名字的格式将请求信息转发到特定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

Scheme://Name1.Name2.….Name(n) ⑵

每个信息对象包含了一组元数据,这组元数据包含描述该信息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根据密码散列函数类型、公钥/秘钥的类型、信息公钥、授权信息、加密算法实现信息的真实性验证功能,根据信息内容的数字签名实现信息的完整性验证功能,关键词用于为信息对象建立索引,便于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3 论证

从信息命名所需要满足的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所提出的信息命名规则满足了信息命名所需要满足的功能,下面分别从通用性、可聚合性、持久性、惟一性和自我验证性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从通用性来看,该命名规则可以对任何信息对象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第二,从可聚合性来看,信息名字之间应用了显式的层级关系,能够根据信息名字的层级关系对路由表进行聚合,另外,信息名字内部也具有一定的聚合性,可以根据信息责任者公钥哈希值进行聚合,因此,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理想信息命名规则具有很好的聚合性。

第三,从名字持久性来看,本文提出的理想信息命名规则利用分布式哈希表建立信息名字与元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保证了信息名字不会因为信息内容的更新、信息宿主的移动、信息责任者的变更而发生改变,实现了信息名字的持久性。

第四,从信息名字的自我验证性来看,信息消费者接收到信息对象以后,可以根据信息名字和DHT表检索到信息对象的元数据,根据元数据中的相关信息即可对信息对象进行信息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验证。

第五,从信息名字的惟一性来看,信息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即Hash(PKIO) 和Str,PKIO是信息公钥,每个信息责任者具有全球惟一的公钥/秘钥对,Str是由信息责任者为信息对象指定的一个字符串,具有局部惟一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理想命名规则可以实现信息名字的惟一性。

4 相关工作

DONA[7]提出了一种扁平式的信息中心网络命名规则,并提出了Principal的概念,该命名规则采用P:L格式,P是Principal的公钥的密码散列(cryptographic hash)值,L值由Principal指定。每个在网络上的Data数据包都附有一组元数据,元数据包含了Principal的公钥和Principal对Data数据包中内容的数字签名。DONA提出的命名规则具有惟一性和自我验证性。虽然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中也借鉴了P:L格式,但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与DONA提出的命名规则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采用了名字的层级结构,而DONA提出的命名规则中采用的是纯粹的P:L格式。其次,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采用了DHT将信息名字与信息元数据进行分布式关联,保证了信息名字不会随着信息内容或信息的Principal的变更而改变,支持了名字的持久性,而DONA提出的命名规则中元数据直接与数据一起传输。第三,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中元数据中的内容与DONA也是不相同的。

CCN[6]采用了请求驱动路由的信息模型,即由信息消费者发出的Interest数据包进行路由驱动,满足Interest请求的Data数据包沿着Interest数据包的路径返回给信息消费者。本文提出的信息模型与CCN采用的信息模型是一致的,但是,CCN提出的命名规则与本文提出的命名规则完全不同,CCN提出的命名规则采用的是纯URI格式。

Ali Ghodsi[10]对扁平式命名格式和分级式命名格式在安全性、聚合性、灵活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扁平式命名格式相对分级式命名格式而言就有了更多的优势。笔者认为扁平式命名格式和分级式命名格式都有各自的优点,本文提出的命名格式中整合了两者的优点,采用了混合式命名格式。

5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理想的信息中心网络中信息名字的命名规则应该满足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理想的信息中心网络的命名方法,根据该方法定义了一种信息中心网络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格式,通过论证分析,本文提出的信息中心网络命名规则具有通用性、聚合性、持久性、自我验证性和惟一性的特点,设计和开发一个使用该命名规则进行信息命名的系统原型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Bari M. F., Chowdhury S. R., Ahmed R. A survey of naming and

routing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J]. IEEE,2012.50(12):44-53

[2] Berners-Lee T. UNIVERSSAL resource identifiers in https:

///rfc/ rfc1630.txt, 1994

[3] 陈震,曹军威.内容中心网络体系架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4] 夏春梅,徐明伟.信息中心网络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2013.7(6):481-493

[5] Cheriton D., Gritter M. TRIAD:a scalable deployable nat based

internet architecture.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

doi=10.1.1.33.4093&rep=rep1&type=pdf,2000.

[6] Mahadevan P., Uzun E. CCN-KRS: a key resolution service for

CCN.http:///acm-icn/2014/papers/p97.pdf,2014.

[7] Teemu K. A data-oriented (and beyond) network architecture.http:

///online/files/fp177-koponen1.pdf,2007.

[8] Carzaniga A., Rutherford M., Wolf A. A routing scheme for

content-based networking.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ocieties,2004.3(2):18-28

[9] Pan J., Paul S., Jain R.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 on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1.49(7):26-36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2

想来想去,不如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先从那些陌生的名字说起吧。

这些天,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名字:有的名字,由陌生而熟悉,由熟悉而亲切;有的名字则反之,由熟悉而陌生,由陌生而遥远;还有一些名字,原本就是陌生的,而且会永远陌生下去,绝对不会想起。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刺激了我的眼睛,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这个原本糊里糊涂的人,突然对名字,有了更多以前未曾有过的新鲜感受。

那是一些什么样的名字呢?――那是刻在大理石上的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名字。

那天,我们驱车到离花莲市区约四十公里,隐身在中央山脉脚下的林田山林业文化景区一游。这里林木苍翠,环境清幽,据说1960年代曾是台湾著名的林业基地,有“小上海”之称。日式风格的民居,摆放在场馆外面的大型根雕,还有一段当年运送木头下山的旧铁轨,说实话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倒是山坡上的一大片火灾遗址,让我流连忘返。那小小的房屋的格局,残留的地基,焦黑的墙根,不知为什么让我感到异样:这里曾经住着什么样的人?如今他们又在哪里?一场火灾留下的大片废墟,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被保留下来,供后人凭吊?其中有着什么样的深层意蕴……

站在那废墟边上,我在想:林业重地是火灾的高发地带,发生森林大火的可能性当然很高,但是,火灾过后,政府能够怀有保留火灾废墟以示警告的意识,还是难能可贵的。

在我所熟悉的语境里,遗址的作用是常常被“覆盖”,被“遮蔽”的。我所知道的最大的一处遗址就是“圆明园”。就是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地方,前些年还有人在倡议要不要翻修重建,在一些人眼里,把那么大一块地方弃置不用实在缺乏战略眼光和经济头脑。在他们的字典里,也许从来就没有历史和记忆这两个词。我敢保证,如果这场火灾遗址是在大陆,房地产商和城市官僚们绝不会让它这么“寂寞开无主”的。他们有时和秦始皇的思维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时间重新开始”,“从我开始”。

沿着一条石阶继续往山上走,在半山腰的一处可供远眺的平台上,我又一次停下了脚步。在那里,我看到了一座纪念碑。我隐约记得,冠宏兄告诉我,他父亲当年也是林务局的员工,有一次因为有事,没去上班,而就在那一天,上山运送木头的火车失事,多名林务工人不幸殉职。而这座纪念碑就是为那些殉难的工人所立。水泥的碑体并不高,要弯下腰才能看到里面的碑文。让我吃惊的是,大理石的碑文没有多余的铺叙,只是刻着遇难者的名字。

那些陌生的名字让我心里一动:不管是多么平凡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走过一遭之后,都有权利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是因公殉职,或者死于天灾人祸,他们的名字就不仅是家人的私有,而应该以“共同记忆”的方式被镌刻在纪念碑上。

这才是真实的纪念,因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能唤起一个鲜活的生命!

什么是生命教育?那火灾遗址,还有这纪念碑,就是生命教育的现场和教材。

那天,我们还游览了其他一些地方,但林田山却在我记忆里扎下了根,不为别的,只为那些陌生的名字。

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次偶然的遭遇。没想到,在台湾,我会继续与那些陌生的名字邂逅。

4月3日,我们又启动了我向往已久的太鲁阁之行。

旅游资料显示:太鲁阁是台湾东部中央山脉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位于立雾溪的下游,靠近横贯中央山脉的“中横公路”的入口处。太鲁阁是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伟大的山脉”。由于地壳的隆起作用及立雾溪河水不断的侵蚀切割,使得大理石岩层外露,因而形成陡峭险峻的太鲁阁景观。著名景点有长春祠、燕子口、九曲洞等。

关于太鲁阁,一个善意的提示或警告是:下雨天千万不要去太鲁阁。

在花莲,如果说地震是家常便饭,那么在太鲁阁的盘山公路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是家常便饭!听说不久前,就有大陆游客遭遇山石压顶,葬身谷底。

没有别的原因,太鲁阁峡谷实在太险了!车子穿行在那一个个山洞和隧道之间,上面是崇山峻岭,下面是万仞深渊,你想不紧张都不行。头顶上方那些被人工开凿的石头奇形怪状,狰狞可怖,仿佛随时有可能落下来一样!

我当时就想:人啊人!你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开山凿洞?大自然岂能随便“霸凌”?你真以为“人定胜天”吗?

转念又一想:人啊人!你也的确了得,这么伟大的山脉愣是被你生生钻出了一条又一条空中飞路,让我想不佩服都不行。

一路上都是走盘山公路,到长春祠景区时,才下车步行。当时,我完全被太鲁阁峡谷的壮观景象镇住了,几乎都不知道身在何处,又该何去何从。跟着冠宏兄穿过一座大桥,又走过数百米的幽暗山洞,然后就来到“有亭翼然”、“飞流直下”的长春祠。

本以为这里是祭祀哪位圣贤的古祠堂,走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座小小的祠堂里,供奉的竟是为修建中横公路先后遇难的烈士。我在那香案上方的大理石上,又一次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陌生的名字!

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心情蓦然有些沉重,原来这太鲁阁峡谷的壮美景观,竟是这些遇难烈士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在这里赏心悦目的时候,对那些埋骨于此的烈士们,是否太不恭敬?

据说,这条横贯中央山脉的公路,主要是由当年来自大陆的退伍士兵开凿修建的,如此巨大的工程当然是旷日持久,损失惨重。资料记载:“中横公路所经之处多属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等地质敏感脆弱区,无法用大型机械挖掘,在没有开山辟路机器之情况下,工程人员几乎是靠着双手一锹一铲、一斧一凿,攀岩凿壁,修筑道路。正因其工程浩大、艰危万端,加上天灾的威胁,当时计有殉难者二百一十二人,受伤者七百零二人,交织成一页血泪斑斑的开拓史。”

这时冠宏兄告诉我,就连这祭祀英魂的祠堂,也已是第三座了,前两座长春祠皆因土石坍塌而损毁。我在想:那两次塌方走山,是山灵震怒,以示警告么?

想到这里,我无心逗留,只双手合十,对着那些名字默默地鞠了一躬,然后惶惶然离去。走过一处面朝峡谷的步道时,在右侧的山岩上,看到了一块大理石碑,上刻《台湾省东西横贯公路长春祠碑记》,我拿出相机,郑重地按下快门,立此存照。

接下来,在赛德克族朋友、原住民文化学者、布鲁阁木雕艺术家田贵芳先生的陪同下,我们又游览了燕子口、九曲洞(当时九曲洞一段正在整修),供奉地藏王菩萨的祥德寺,还有远远看了一眼并没有登临的天祥阁(为纪念文天祥所建),中午又在原住民风格的集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布洛湾山月度假村用餐。一路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然而,越是流连光景,便越是忘不了那些刻在大理石上的陌生名字。

无论如何,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士们都是可敬的,让后人在留恋山水的喜悦中,注入一种对牺牲者的感恩、悲悯之情,绝不是大煞风景,而是在营造和催生出一种更加美丽的“心灵的风景”。什么是生命教育?我以为这就是。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人文教育,其实就应该从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开始。生命教育不仅是让我们学会护持生命,珍爱生命,更包含了对他人生命的护持和珍爱,包含了对过往生命的尊重和感恩。

生命教育犹如一枚硬币,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呼唤的是对现实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这可谓生命教育的正面。

反过来,生命教育也可以从那些陌生的名字开始,从灾难的废墟开始,从那些远比我们人类生命更长久的大理石纪念碑开始。这也可以说是――“未知死,焉知生”?

正面和反面,相反相成,殊途同归。

生命教育,毋宁说是一座无形的桥,沟通生死,传递价值,浓厚情感,承传文明。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来台湾的第二天,正好是“二二八纪念日”。

对于大陆人而言,“二二八”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事件。可对台湾人来说,“二二八”却是一个充满血泪、死亡和悲情的日子。还是引用一段资料吧:

“二二八和平纪念日”是纪念一段影响台湾民心及社会至深的历史事件。

二次大战结束,台湾脱离五十年的日本统治。台湾民众热切欢迎即将到来的国民政府,同时对于新的政治局面,充满着希望与期待。然而,当时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未能体察民情,加上台湾同胞对于祖国状况的隔阂,在种种政策、文化、情感与社会等因素交错影响下,导致人民的积怨。一年四个月后,终于在又一次的不当私烟取缔事件中宣泄出来,爆发了震动全岛的“二二八事件”。

事发后,民众纷纷群集请愿,并组织“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简称处委会),向当时的行政长官陈仪及国民政府交涉。由士绅民意代表等组织的处委会,协助处理“二二八事件”并要求改革政治。三月八日大军登陆基隆,捕杀了许多直接参与者,但是不少社会领导精英也同时受到池鱼之殃而遇难,在老一辈的台湾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哀痛。

事隔四十多年,曾是台湾人民禁忌的“二二八”事件,近年来一一公诸于世。1970年代起,来自民间的力量勇敢地向政治禁忌挑战,逐步推展“二二八公义和平运动”,1992年行政院公布“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1995年前总统李登辉代表政府表示歉意,同时政府也积极从事各项补偿工作,包括将原台北新公园改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设纪念馆和纪念碑,并定每年2月28日为和平纪念日。此外政府也设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作为日后处理各项补偿措施及发放补偿金的专职机构。该基金会也赴受难者家中慰问,并设法恢复二二八受难者的名誉。

另外政府亦多次举办追悼会、音乐会、美展、路跑等活动,借以缅怀昔日遭受残害的许多无辜同胞。期待透过这种种的补偿行动,能稍稍弥补受难者及其家属心灵的创伤,同时也告慰所有不幸罹难者在天之灵。并希望国人从此历史教训中,学习尊重他人,互信互谅。

说实话,在写此文之前,我并未看到这则材料,对“二二八”的了解也很模糊。我只记得,当我第一次踏上花莲的土地时,只是在路边的农田埂上看到两支竹竿撑起来的一条非常简单的白底黑字的标语,上书“纪念二二八”五字。这是在“二二八”被台湾政府定为和平纪念日第十六年后的场景。除此之外,我没有看到更大的纪念活动。那五个字在旷野的风中飘荡的情景至今犹在目前。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民众的伤口也许已经在时光的流逝与政府的歉意、体恤之下,渐渐地愈合、结痂,至少不至于如同新创,稍微一碰便撕心裂肺,鲜血淋漓……

我不想从政治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对于这样一个政府犯下的罪错,执政者如能从更高一点的视角――比如生命教育和人道关怀的视角――去看,从那些业已死亡的生命以及他们正逐渐走向死亡的亲属的生命角度去看,也许就能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和心胸。我不喜欢李登辉,但在他主政时,能够做这么一件安抚民心的事,多少挽回了他在我心目中的一点形象。

其实,很多政治上的难题,都可从生命教育这个起点开始,从对那些陌生的名字和背后的生命的尊重开始。我忘不了这样一幅照片:

那是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竟然当着芸芸众生和全世界注视的目光,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跪下了双膝!

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有一种下跪是伟大的,比如勃兰特的那惊天一跪,将使其人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因为,他是在替整个德意志民族忏悔、赎罪。那一跪,让我想起耶稣在十字架上的那个造型。

一年后,勃兰特获得了197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我在想:和我们平民百姓不一样的是,政治家从平庸到杰出,从渺小到伟大,从独夫到圣人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有时就是一步之遥,甚至,就是那放下所有包袱和私心杂念的坦然一跪!

可惜的是,放眼寰宇,拥有如此智慧、如此慈悲、如此灵感的政治家,实在是“多乎哉?不多也”。在我看来,那样的政治家,毋宁说就是一个诗人,一个真正的哲人王,甚至是――上帝本人。

我不敢奢望今生今世会碰到那样的伟人。那么,不妨就从那些陌生的名字开始,开始我们的生命教育。

当一个人的肉体生命消亡之后,让我们学会尊重那些生命留存在世间的唯一符号――他们的名字。我真心希望,无论天灾也好,人祸也罢,只要造成了无辜生命的流逝,就应该树碑纪念,就应该把那些死者的名字镌刻在大理石上。

让我深感欣慰的是,坐落在唐山的大地震纪念碑已经矗立起来,上面镌刻着242419个遇难者的名字。那些陌生的名字在大理石上闪闪发光,昭示着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1994年12月8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那场大火灾,导致全市最漂亮最能歌善舞的796名中小学生中的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在场的四十多名教师,有36位为掩护学生殉职。那次火灾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句话:“学生不要动,让领导先走!”结果,到场的二十几位领导全部奇迹般地“脱险”。

然而,就我所知,这样一场最具警示意义的大灾难,当地政府事后不仅没有兑现在火灾现场友谊馆建立火灾纪念馆的承诺,反把已烧毁的友谊馆拆掉,建成了一个删除记忆的“人民广场”。

还有多少这样那样的天灾人祸,应该留下遗址而未留,应该立碑而未立,应该刻上死难者的名字而未刻?

前天到星云大师创办、地处台湾宜兰县礁溪乡林美山上的佛光大学讲学,再次被一个奇观所震惊。这所与佛教有关的私立学校,有一座名叫“怀恩馆”的建筑,在入口处的墙壁上,琳琅满目地镶嵌着一些陌生的名字。那些特制的漂亮的瓷砖上,每一块都写着一个“恩人”和“受恩人”的名字。

这已足够令我讶异了。更让我意外的是,在靠近校园大门的山壁上,竟然树立着一座堪称世界第一的纪念碑――佛光大学百万人兴学功德碑。这道长碑长达数百米,犹如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于天地之间,一百万捐款兴学的功德主,大名全部刻在大理石上,密密麻麻,蔚为壮观!据说校方为了表彰那一百万乐善好施的慈善者,正在营建一座更具永久价值的“百万人兴学纪念馆”。

我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不妨称之为慈善教育、利他教育。除了叹为观止,还能说什么呢?

离开佛光大学的时候,我特意请谢大宁教授在功德碑前停下车,然后拍下了这壮观的名字长廊。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3

鲁迅是否也曾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命名问题苦恼过?他是否也重视这个问题呢?1934年,鲁迅先生在《答周刊编者信》中提到:“人名也一样,古今文坛消息家,往往以为有些小说的根本是在报私仇,所以一定要穿凿书上的谁,就是实际上的谁。为免除这些才子学者门的白费心思另生枝节起见,我就用‘赵太爷’‘钱大爷’,是《百家姓》上最初的两个字……还有排行,因为我是长男,下面有两个兄弟,为预防谣言家的毒舌起见。我的作品中的坏角色,没有一个不是老大,或老四,老五的”。那么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阿Q、闰土、祥林嫂、高尔础、九斤老太难道真如先生所言,都是自己信手拈来,率性而为的吗?其实,我们仔细读一读鲁迅的小说,认真琢磨其中的人物的名字,就不难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出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严肃性和深刻性。

一、拉丁语有所谓“命名即规定”的说法。因此,小说家们对笔下人物的名称大抵要费一番脑子才能确定下来,鲁迅先生对于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的。他曾经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他笔下的人名包含的信息就是十分复杂多样的:民俗的、时代的、阶级的、生理特征的……很多信息都可以从名称中分析出来:

1.形象特征。如阿Q、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

以阿Q为例,为什么给一个旧社会农村的流浪雇农取这么一个新颖奇特的名字呢?从外形看,阿Q头上除了几处癞疮疤外,还有一条黄辫子。“Q”正是脑袋后面拖根辫子的绝妙漫画肖像。这种联想或许显的突兀,但它首先是建立在鲁迅对满清政权强加给中国男子头上那根发辫的极端厌恶和敏感上的,表明小说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其他如《长明灯》中的“三角脸”;《药》中的“花白胡子”等等也属此类。

2.风俗特征。如闰土、九斤老太。

《故乡》中的闰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他名字的来历是:闰月出生,五行缺土,所以其父给他取名为闰土。这个名字,一方面,它通俗、朴实,另一方面,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社会中一般农民所受到的迷信思想的深刻影响。另如九斤老太、七斤、七斤嫂、六斤等名字,也是极具地方色彩的,原来当地群众有个习惯: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称称了重量,便用斤数当作小名。鲁迅小说中这类人名折射出的种种奇异而古朴的民俗组成了一幅颇有韵致的农村风俗画。

3.象征特征。如古久先生、夏瑜,华老栓。

《药》里的革命烈士夏瑜暗指革命家秋瑾,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夏对秋,以瑜对瑾。但是当我们将其与另外一个人物姓名华老栓联系起来,就不禁要脱口叫绝了,《书・武成》疏云:“华夏为中国也”。原来鲁迅将“中国”这个古称“华夏”分别作两户人家的姓既显示了他们之间合二为一的亲密关系,又揭示了他们之间一分为二的隔膜状况。夏瑜应该依靠却没有依靠华老栓,华老栓应该支持但没有支持夏瑜。流血的不知道为谁流血,吃血的不知道吃了谁的血。以互不关心始,以同归于尽终!这样的命名不能不说是意蕴丰富发人深思的。

4?郾等地特征。如赵太爷、鲁四老爷、单四嫂子、八一嫂子等。

从阶级角度看,小说中诸如“赵太爷”、“鲁四老爷”“钱大爷”“举人老爷”等等,一个个都是当时的权贵。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个“爷”字,在旧社会,“爷”是有身份有特权的人的称呼。《故乡》中就有这样一幕:“他站住了,脸上显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别地叫道:“老爷!……”一个“爷”将我与闰土间的距离刹时拉远。那时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卑微,许多人连正式名字都没有。她们往往在出嫁以后,丈夫叫什么,人们便管她们叫什么嫂,祥林嫂的名字即是由此而来。尽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人们仍不改变对她的原有称呼。这种情况,充分反映出旧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和劳动妇女可怜的处境。除此之外,八一嫂、杨二嫂等都是没有自己姓氏、名字的下层妇女。实际上,鲁迅给这些人物所起的“名字”正如实地反映了妇女在旧时代的处境。

5?郾含有文化内蕴。如陈士成、高尔础、四铭等。

这类命名如《肥皂》中的“四铭”、“学程”、“道统”、“薇园”等,这些名称暴露了人物的读书人身份。鲁迅并没有点明人物的职业,身份,仅仅通过命名方式传达出了一切,不得不令人叫绝!另外如魏连殳(《孤独者》)、吕纬甫(《在酒楼》)、涓生、子君(《伤逝》)等,他们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敢于冲破陈规陋习,所以他们的名字具有异域情调。

二、比名字更深入人心的绰号。鲁迅小说里,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没有自己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绰号,这些绰号取得贴切得让人忘记去追问他们本来的名字。如《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这个代称既反映了钱秀才的经历与身份特点及其阶级实质,又表现了作者对其鲜明的憎恶之情。《故乡》里的杨二嫂被称为“豆腐西施”,这绰号既点明了人物的生理特点也反映了人物的职业特点:年轻时有几分姿色,又擦着白粉,故“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称她为“西施”,可能略有嘲讽之意,但也说明人毕竟还算好看的;至于前面冠以“豆腐”二字。则是因为她是开豆腐店的,这就表明了人物的职业。还有《孔乙己》中那个在鲁镇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人物的绰号正式代替了他的本名。他是个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又很迂腐可笑,因此人们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中替他取了一个“孔乙己”的绰号。这个绰号文绉绉的,又与孔老夫子刮连上了,可以说有助于补充人物的性格描绘。同时,人们不称呼他的正式名字而都直呼其绰号。则此人的社会地位之低也可以想见,他虽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这在那个社会里是必然要被人们看不起的,可以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假洋鬼子以至豆腐西施等绰号,起来时所费心思丝毫不亚于其他的正式名称。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4

关键词: 强命名 AuthentiCode 数字签名 程序集

中图分类号:TP30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422(2007)06-0057-02

1 强命名

强命名是开发者利用私钥对程序集文件进行数字签名而得到的。通过强命名确保了程序集的唯一性标识,并行的执行方式和一定条件下的身份验证、完整性验证。

1.1 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解决了著名的“DLL Hell”问题。“DLL Hell”是Windows管理共享库资源时遇到的一个难题。

强命名通过为所有的程序集提供全球唯一标识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强命名结合了程序集本身的名字、版本、文化和唯一的公钥,只要其中任一不同,就不会发生名称冲突。由于公钥长达1024位,基本上没有相同的可能,因此不存在名称冲突的可能性。强命名提供了Side-bv-side执行的能力,即允许某一程序集的多个版本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甚至同一进程内。这种并行执行的能力使程序在兼容以前的版本方面更灵活。因此,Net运行时(CLR)可以加载某一强命名程序集的多个版本。强命名程序集可以放在文件系统的一个特定的子目录树中,即全局程序集缓冲区(GAC),让所有的程序共用;也可以不放入GAC中,仅供某个程序使用,但没有强命名的程序集不能被放进GAC中,也无法实现版本控制。

1.2 身份验证

.Net根据它所具有的程序集信息,把程序集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代码组,再把权限集赋予代码组,实现代码访问控制。利用,Net的配置工具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强命名的公钥建立新的代码组和进行授权。CLR在加载程序集时就可以根据其强命名的公钥是否满足某一代码组的成员条件划分其归属。具有相同强命名公钥的程序集就可被划分到一组,达到为程序集授予更高级别权限的目的。

1.3 完整性验证

.Net运行时负责把程序集装入内存,然后绑定到应用程序域上。运行时必须确保程序集的内容自生成后没有被篡改,即程序集的完整性必需得到保证,这是通过验证强命名签名来实现的。强命名签名是利用程序集所有者的私钥对整个程序集(包括元数据、代码和资源)的摘要进行签名,这个签名被附加在程序集上,并且能通过包含于程序集元数据中对应的公钥进行验证。当运行时载入强命名程序集时它会验证其签名以决定是否加载,但对于在GAC中的程序集例外,运行时加载它们并不作验证,这是因为强命名程序集在放入GAC时已经作了验证。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条件随机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命名实体识别是确定文档中的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等名词短语的过程。它是信息抽取、问答系统、机器翻译、文档摘要、跨语言检索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与其他语言相比,中文缺乏词间分隔与大小写等语法特征,其他语言中常用的表层局部环境信息往往不足以完成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的任务。因而中文命名实体识别更为困难。

在早期基于规则的中文命名实体识别系统中,特征融合自由,各种方面的信息以规则的形式引入。众所周知,规则系统的缺点是工程量大,移植困难,因此当前基于大规模语料的机器学习已成为主流方法。在中文命名实体识别中,常见的学习模型有最大熵模型、隐马尔科夫模型以及条件随机场模型。

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模型实质上是基于马尔科夫依赖假设的最大熵模型,可以引入多种灵活的允许交叠的特征,没有搜索空间过大或标注不一致的问题。对于NER这样的序列文本标注任务,诸多研究工作表明CRF模型综合了最大熵和HMM模型各自的优点,因而近年在词类标注、中文分词、浅层分析、命名实体识别中广为应用。

在这些工作中,大多采用了标准线性链(Lin-earchain)结构的CRF实现。其常规的解码与单轮训练算法时间复杂度与特征空间的规模成正比。特别地,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字的语料上,基于多特征的CRF系统特征规模可达百万到千万,时收敛速度缓慢。当引入更多更丰富的特征会引起规模的剧烈上升,甚至不可运行。

因此,如何降低训练的代价,提高训练的速度,是基于标准线性链结构的CRF模型命名实体识别实现中的技术难点。

当前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压缩模型的特征规模。有三个思路:单字多特征、词语简单特征与组合模型标注器。单字模型一般以字元组为模型特征,其局限是字特征过于细致,容易形成过拟合,泛化不足。而在基于词的模型中,一般采用较简单的提示词列表、名称列表等特征。由于稀疏问题,较少使用二元以上的词元组。当前两者结合,使用大量的字、词特征时,CRF模型的特征规模和训练代价迅速增长。第三种思路是设计多个较小特征规模的标注器,然后通过投票或错误编码的方式进行综合。这种思路的缺点是系统结构复杂,需要大量精细的工作。

本文以单字为基本模型符号,通过引入精心设计的小规模单字提示特征,特别是机构名和地名尾字特征,仅使用少量的字元组和词性特征,在不影响系统精度的情形下,有效地降低复杂特征所需的训练代价,缩短了训练时间。

然后,通过引入任务相关的人工知识,压缩CRF模型动态规划解码过程中的搜索空间,降低节点势函数计算量的格生成算法,提高估计和训练的速度。

全文布局如下:第二节介绍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基本原理。第三节引入小规模单字提示特征和启发式规则控制搜索路径生成策略的CRF快速训练算法。第四节给出了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对比和分析。最后为全文总结,指出将来的研究方向。

2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命名实体识别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条件随机场模型进行序列概率估计、解码和学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阿拉伯数字和中英文字母,以及100个常见单字姓氏,100个地名尾字和40个机构名尾字。每种类型的字组成一个列表,所有列表中的字总量不到400。这些列表形成一个单字提示特征,详见表1。

与大规模的词提示列表和名称列表相比,小规模单字提示特征规模小,模型的计算资源需求不高,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速度。同时单字列表查询简单,不存在跨越词边界匹配形成错误切分的问题。此外,小规模的列表收集容易。这些单字列表主要来自于对863语料上和少量名称列表的统计,并经过补充相关形式的数字和字母得到。

3.1.2 状态表示

命名实体识别的任务是对命名实体识别的边界确定和类型确定。在CRF模型下,这两个问题可以综合考虑。我们的系统中,模型节点的状态对应着符号的标签,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符号所在命名实体的类型标签和符号在命名实体中的位置标签。863任务有6类命名实体,分别是人名(PER)、地名(LOC)、机构名(ORG)、日期表达式(DAT)、时间表达式(TIM)、数量表达式(NUM),各对应一种类型标签,加上非命名实体标签(OTH),共7种类型标签。SIGHAN MSRA任务只识别前三类命名实体(专名)。位置标签则有起始(B)、接续(I)和非命名实体(O)三种。外部位置标签0与OTH类对应,故863任务共有6×2+1=13种状态标签,MSRA任务共有7种状态标签。搜索格(图1)在符号序列头部和尾部附加的节点start和stop可理解为标签OTHER。

3.2 搜索格生成算法

标准线性链结构CRF中Baum-Welch和Vit-erbi呈格(Trellises)状展开,如图1所示。各状态变量为一列,列上各节点为相应的状态取值,前后相邻两列的节点间有边相连接。在完全的格中,任意相邻列问的节点均有边相连。

在命名实体识别中,格某些邻接边是没有意义的。NER的状态值包含两个方面的信息:实体类型和实体边界。其潜在的约束为:如果两状态对应的实体类型不相同,那么后一状态对应的边界类型必须为B(新实体的起始),而不能为I(原实体的接续)。例如,不能在B-LOC后接I-PER,或者I-PER后接I-LOC,或者OTHER后接I-ORG。但可以在I-PER后接B-LOC,或者在B-LOC后接I-LOC或OTHER。这里,标签OTHER可理解为B-OTH,即每个符号为非命名实体。我们将这一知识施加到格生成过程中,剪除不合理的边,见图3中的虚线,形成快速的搜索格。

间相比,小规模特征集减小的训练代价是相当可观的。并且,与POS+TXT+aLIST相比较,其性能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较POS+TXT+aLIST有所上升,增幅达2.5个百分点。

4.3 改进的搜索格生成对训练时间的影响

我们在SIGHAN命名实体识别语料集上也进行了搜索格生成控制策略前后的对比。前100轮L-BFGS迭代所需时间示于图6。可以看出,由于剪除了无效邻接状态组合,压缩了搜索路径的空间,格生成改进算法是有效的,可以平均节约训练时间15.12%的时间。未能接近50%的原因在于算法中解码没有引入复杂的邻接状态特征,计算量主要集中在状态一观察关联上,这部分的改进由上小节引入小规模单字提示特征来完成(我们没有在SIGHAN上再次进行对比实验)。

4.4 基于快速CRF算法的命名实体识别系统

最后,我们给出在特征集POS+TXT+sLIST上最终系统的评测结果以及当次评测系统中单项最佳的指标,见表2。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度的863中文命名实体识别评测没有提供训练语料,我们直接将评测语料分割为训练语料和测试语料,两部分类型相似,因此评测指标偏高,难以与当次评测报告给出的最佳指标做出公正的对比,仅供参考。

5 结论与将来的工作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范文6

生命碑和它的600多个主人

北京市红十字会为纪念遗体捐献者而建的“生命碑”,在北京长青园骨灰林里矗立了整整3年。3年后的今天,碑上的名字已比初立时多出了整整一倍。北京市遗体捐献接受工作正式开始于1999年,8年来,已经有600余人实现了遗体捐献。截止到目前,已有9403人报名成为志愿者。不过相对于医学研究的需求,北京的遗体捐献还任重道远。

2004年3月31日,为了让捐献者的家人不再在清明节捧着家人的照片或赶到接受站寄托哀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捐献遗体的工作,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北京市长青同骨灰林基地”建立了名为“生命”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从此,每年3月,长青园的工作人员都会将上一年实现捐献者的名字刻进生命碑。而且会给旧名字重新贴上金箔。

“名字落在碑上,起码我们有了一个纪念的地方”

“她什么都没留下。”蔡东山一笔带过老伴的身后事,如今碑上的名字是老伴留下的全部。

2003年,蔡东山的儿子蔡元才从报纸上看到北京红十字会为遗体捐献者立碑的消息,母亲去世15年了,但他还是在第一时间和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但是老人捐献遗体的过程中没有留下任何书面凭证,无法证明捐献遗体的事实。“我找了协和的解剖室,又去找接受遗体捐赠的部门,当年经手的医生已经不在那儿工作了,人证物证都找不到。”

从2003年夏天到2004年,蔡元才奔波了七八个月,可其实直到现在,他也不能确定北京市红十字会是不是真的看到了母亲捐赠遗体时的资料原件,不过母亲的名字如愿出现在红十字会的统计名单上,1999年以前记录在册的捐赠者总共只有24位。

母亲陈学静的名字终于刻在了生命碑上,蔡元才觉得一个名字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名字落在碑上,就说明捐赠被认可了,起码我们有了一个纪念的地方。”

找到亲人的名字,蹲下身,把那几个字擦了又擦

生命碑下的每个石碑上都刻着几十个名字,花束和祭品根本摆不下,只能象征性地放在刻着自己亲人名字的那块石碑前,分不清哪一个水果是给哪一个人的、哪一束花祭奠的是哪一个名字。捐献者的亲人们来到碑前,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十块石碑前徘徊,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蹲下身,把那几个字反复地擦了又撩,含着眼泪默默地念叨几句,然后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一会儿,接着依依不舍地离开。

蔡东山老人的孙子蔡磊望着远处的墓地说:“那边的祭品和鲜花明天可能就被收走了,但是生命碑这边保留的时间更长些,公墓的工作人员会特别地照顾。”

“解剖室的人说,可以剪下死者的一缕头发做纪念。可我们谁也不愿意打扰她”

蔡磊的姥姥是满族后代,丧事礼仪比较繁琐。蔡东山第一次意识到,老辈人的去世对子女可能是一个负担:“当时他姥姥的两个女儿女婿都为了丧事忙得很,遗体运到八宝山,还要讨论选什么炉子火化这样的事,日本进口的炉子烧得好,但是比较贵,国产的炉子排队的人多……真是太麻烦了。”

蔡东山就这样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和老伴交流过后,两人心意一致,而他们此时的出发点仅仅是不给儿女找麻烦。

“捐了吧。”1985年,老两口把自己的念头初步付诸实施,他们和协和医科人学的解剖室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现在公证手续不同,当时他们被要求所在单位的政治部门开具公函,并提供子女的签字。

被腰上的肿瘤折磨了十几年的老伴越来越坚定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因为病情一直不适合实施手术,于1988年10月不治。蔡东山按约定准备把遗体运往协和医科大学。蔡磊回忆:“解剖室的人说,可以剪下死者的一缕头发做纪念。我们谁也不敢动手,不愿意打扰她,我能做的只是抱着她哭。”

“没什么高屋建瓴的想法,遗体捐献仅仅是‘废物利用’”

老人找出过去的老照片,其中包括一张1940年他们的结婚照,蔡磊赞叹了一句“奶奶那时真年轻”,老人笑着对他说:“你得承认,不但年轻,而且很漂亮。”

蔡东山老人以前在机场做土木工程建设。“上世纪80年代前全国建造的大型机场的图纸上都有我父亲的签名,从上海到天津,从武汉到三亚,机场建到哪里,一家人就跑到哪里。”蔡元才说,“一家人相依为命,颠沛流离了几十年,最终老人去世了却没有一个‘安身’之所。”虽然说到父母几十年的不易时流下了眼泪,但蔡元才和蔡磊都考虑像老人一样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