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论文范例6篇

建筑面积论文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1

当办公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5.5米(3.3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办公建筑层高大于8.8米(3.3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当普通商业建筑标准层层高大于6.1米 (3.9米+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当普通商业建筑层高大于10米(3.9米×2+2.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的计算值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3倍计算。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文化;趣味性;专业;延伸性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但是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还是以遵照教材为线索,着重对每个时代具有代表建筑做着重讲解,就建筑的造型特征,风格特点等方面做主要讲解,学生虽了解古建筑的表象却很难进一步理解建筑与其当时的文化传统,政治历史的联系,难以理解建筑文化的内涵。建筑史是研究建筑发展的历史,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印射出社会发展的历史,建筑所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结构、材料、空间,它又以特定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时代特征、地域风貌,人文历史等因素。若在教学中只是对建筑结构、空间特点等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对建筑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历史人文等知识的融入,则会使学生无法认识到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无法认识到与建筑相关的文化传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建筑史的课程中处于盲目无序、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失去了对此课程的兴趣,而又由于较多的文字理论讲解,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上课没有积极性。在严肃的建筑史教学中增加学习趣味,丰富完善知识体系,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文化与建筑史实的融合

一座伟大建筑的产生,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建筑当时当地的文化传统,地域风俗以及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筑所涵盖的文化层面非常广泛。单方面围绕着建筑主体结构,建筑造型,风格特点等问题展开研究则显得教学思路比较单薄,缺乏知识体系的完善性。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很难多层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去思考建筑与文化传统的关系,难以理解一种建筑风格的产生与那个时代的渊源,以及建筑背后所折射出的某种文化,某种意志,某种精神。缺乏了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这与单薄的教学思路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建筑史教学虽不能主动扩展为文化史,但可以将一段时间的建筑成就,发展特点融入当时文化传统的框架之中。以教材为主线索,将有关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艺术人文甚至名人轶事等等丰富的内容灵活有序地贯穿于教学之中,以便有助于了解建筑文化的内涵。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完善知识体系,辅助学生对建筑造型,结构特点等建筑本体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对于史实理论自然也能轻松接受。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

书本中虽有大量文字史实的介绍和建筑结构图样的分析,但仍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建筑的真实效果,利用多媒体对主体建筑进行直观的图片赏析,来引入课程的主要内容,配合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以丰富的建筑文化为背景,将理论学习与图片欣赏结合一体,将文化传统与建筑史实有序融和,将轻松的文学语言与建筑结构分析的严谨讲解相结合,有效增加建筑史课程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其教学效果比直接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三、理论与设计的关联

建筑史作为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对专业的重要作用自然不必多说。每个专业又根据其专业特点在教学重点上又各有偏向,怎样在教学内容上与所属专业紧密联系,做好理论讲解向专业设计的延伸,这又是在教学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建筑史与专业设计的联系上需体现具体化与细致化的特点。在教学中只是提到相关内容与设计的关系是不够的,需在教学内容上和教学过程中配合设计实例进行讲解,启发学生主动从所学内容中吸取精华,并且灵活运用于设计之中。如讲到古典柱式时,不妨有意识的延伸到欧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分析西方古典柱式作为一装饰元素在欧式设计风格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关系的思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设计元素,以及设计元素的运用与室内风格体现上的思考。又如在讲解中国建筑史部分内容时同样可以有目的地延伸到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中国古代建筑以其鲜明的特点而自成体系,无论是建筑群体的空间形象还是建筑单体的外观,还是建筑各个部位的造型都具有多彩的艺术形象,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不同的屋顶型制,以及屋顶上塑造出来的鸱吻、保顶、走兽等装饰形象,引导其认识门窗上多样的窗格花纹,以及梁枋柱础的巧妙处理后,有意识地将这些建筑中的元素与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相结合,引用中式装修中灵活运用此类装饰元素的成功实例,启发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将建筑史理论教学延伸到室内设计之中,让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紧密联系。再如讲解中国传统民居时,对于各地特色建筑如北京四合院,安徽徽派民居,大理白族民居等传统建筑,其独特的空间组合方式,墙面的装饰处理手法以及建筑细部的巧妙装饰等方面,会给室内设计的内部空间划分,空间形象的塑造以怎样的启迪,大理四合院照壁的装饰处理和北京四合院影壁的装饰形象,相对于室内的界面处理有何借鉴之处等等问题可以在学生中展开讨论,选择一两个专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准备论文,对于所研究的结论,提出的观点展开集中讨论,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思考建筑文化的兴趣,同时在共同探讨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的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将史实理论与室内设计联系更加紧密。

目前对着书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建筑史课程中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层面,将建筑欣赏与理论讲解相结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同时有意识的将理论学习延伸到专业设计中,从教学的趣味性和对专业的延伸性方面入手打破单调的教学思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枯燥为生动,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

作者:潘文敏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3

1 儿童概念的由来及界定

在远古时期,6到7岁以上的儿童被认为与成人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以口语交流作为载体的。在口语世界里,成人与儿童在思想层面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因此,成人的概念并不存在,儿童的概念也就更没有了。tsl在这样一个“平等世界里,儿童可以接触到成人世界的所有东西。

但是,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改变了一切。印刷制品“创造”了一个新的成年人定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称为成年人,而没有阅读能力的人称为儿童。〔勺七童最初的单词是peer,这个词来源于puritate,意为纯洁的,后来被译为不成熟。因此,不成熟的儿童要想与成人进行平等的交流,就需要学习并掌握阅读的能力。此时,成人与儿童出现了分化,教育也就诞生了。在中国,人们更习惯把儿童称作“孩子”。而古汉语中褪、孩提之童、黄发垂鬓分别用来形容婴儿、几岁、十几岁的儿童。

关于儿童期是从何时开始,生理学界有四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始于怀孕,二是始于出生,三是始于胎动初觉,四是始于婴儿期结束。而关于儿童期何时结束,则有大致两种意见:一是广义的把法定成人年龄以下的人称之为儿童,二是生理学界认为的少年期是儿童期的结束点。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定义儿童为0至18周岁,而中国现行法律则规定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称为儿童。学术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的情况,故将本研究中的儿童界定为国内外该概念的交集,即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儿童。在心理学领域,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差异较大,尤其是在6岁以前。另外,在中国,到儿童活动中心进行活动的孩子多在6岁以上。因此,本课题研究对象进一步缩小,以6至14岁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2  儿童活动中心的概念界定

儿童活动中心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的儿童博物馆以及苏联的少年宫。随着时间的变迁,儿童活动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功能愈趋复杂、设计愈趋活跃自由的综合建筑。在我国,儿童活动中心大致上有三种称呼:一是同世界保持统一的“儿童活动中心”,二是沿袭前苏联的“少年宫”,三是从北美国家翻译过来的“儿童之家”。在本文里,统一将此类建筑称为“儿童活动中心”。

另外,有一类名叫“青少年宫”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筑概念较为模糊。这类建筑既承担着儿童的活动功能,又承担着己经超过儿童年龄的未成年人的活动功能。关于这一类建筑,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实际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儿童,故将此类建筑也列为研究对象当中,只是不做重点研究而己。因此,在本文里,儿童活动中心的定义为:以儿童作为服务主体,供儿童开展文体科技活动、发展兴趣、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类综合性建筑。

3  空间形态的概念界定   

人类一直在追求既有美丽外观,又有文化内涵的美好建筑。因此,建造具有美好形态的建筑既是建筑发展的方向,又是时代的要求。在陈治邦著的《建筑形态学》一书中写道:“形态”顾名思义,就是物体表现出来的形象和神态。〔下,《辞海》对形态做了更具体的解释:“形”是形象、外貌,“态”是姿容、情态。这样,我们对形态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建筑形态学》一书继续将建筑形态细分为多个部分。具体而言,形态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基本要素是形、色、质、量、场;基本载体是总体、整体、局部与细部;基本技法是形式加工与序列布局。在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儿童活动中心的空间形态。结合上述建筑形态的框架,笔者将空间形态集中在形态的基本要素层面进行研究,也就是形、色、质、量、场五个方面。因此,本文中空间形态的概念界定为:由形、色、质、量、场五方面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空间形象和空间神态。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

1998年1月,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弗勒和西卡共同讨论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积极情感体验(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R]此后,积极心理学开始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在国内,从2003年开始有学者陆续涉及积极心理学领域进行研究,但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还相当薄弱。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内的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主要是一系列简单的理论介绍,其价值无非是告诉大家积极心理学是什么、有什么用而己。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影响力,但对积极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第二,国内的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理论渊源等方面的分析来概括出积极心理学的性质等。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实证研究也不可或缺。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中国的研究者或许更应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来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换句话说,也就是应该研究中国人的积极品质的特点、成长规律等。积极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色彩相当浓厚的概念,其内涵受文化影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话委婉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优良品质,但在西方文化中,这却不是一种积极品质。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中国人的积极品质应该是当代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第三,中国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人数较少,中国有很多人关注积极心理学,但真正致力于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却很少,这一象可以从中国学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上看出[9]0

在国外,积极心理学理论己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老年养老疗养领域,积极心理学己经扮演了帮助老年人重塑健康愉快生活的角色;在企业管理领域,积极心理学被用来帮助企业员工塑造快乐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儿童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也在健康情绪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还尚无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案例,处于一片研究空白。

2  儿童活动中心相关研究

从国内的儿童活动中心相关研究来看,理论研究较少,设计实践较多。

理论研究方面,根据CNKI数据库资料显示,到2015年上半年截止,我国学者专门针对儿童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其士论文尚无,硕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巧篇(其中重复5篇),著作尚无。两篇硕士论文分别为:韩晓馨在2013年发表的《可实现的乌托邦一一社区儿童公益活动中心设计初探》中,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公益活动中心进行研究,提出在社区建立儿童公益活动中心,以实现乌托邦式的幸福社区;刘磊在2014年发表的《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少年活动中心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中,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少年活动中心的研究,提出少年活动中心应该是一个能够为儿童提供交往和活动空间的场所,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空间,让儿童在此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巧篇期刊论文均是针对儿童活动中心实际案例所作的解析,没有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著作方面,胡仁禄先生在《体闲娱乐建筑设计》一书中提到儿童活动中心属于公益性的文化馆类建筑,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设计方法分析。熊剑锐先生在《谈少儿馆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一书中提到少儿馆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是人性化设计,并在实例讨论中确定了人性化设计的诸多要素。黄薇先生在《北京市新少年宫》一书中提到少年宫建筑在体现最基本的功能要求的同时,要有形式上的“意味”和艺术美感,并且体现最新的科学和社会价值观。现将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献呈现如下,详见表1-10    实践方面,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缘故,我国的儿童活动中心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辅导培训的“校外教学楼”。换言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辅导班聚集地。但是,在诸多良劳不齐的儿童活动中心设计实践当中,也有少数是具有“人文关怀”的,但这种“人文关怀”比起国外的设计还有较大差距。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有长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等。

长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图1-1)位于长沙体育新城月光山下,北边是城市主要道路劳动东路,西侧是还未动工的宾馆,东南方向为生态体育公园。用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 63万平米,包含了妇女儿童活动、办公用房、儿童剧场、群众艺术馆等四大功能。3000平米的“撒野大草坪”(儿童活动广场)位于建主入口前部,是因地势而建的倾斜大草坪,形成了一片天然的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区域。“撒野大草坪”内设涂鸦区、滑板区和表演区三个供儿童玩耍的区域。一条溪水将观赏区域与活动区域分野。于是家长可以坐在溪水的另一端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激情的玩耍嬉戏,却又不用担心会干扰到他们。细心的建筑师用动感的手法来呼应好动的儿童。于是,三角窗、倾斜的三角墙、圆球这些动感的元素就出现在了建筑的各个面上。另外,建筑的平面有一个矩形和一个折形呈45度相交组成,看起来不稳定,也是为了呼应儿童好动的天性。建筑一层架空,似浮游的飞行器,从绿色大地上浮游起来,通过与自然的对峙,创造出建筑与自然交织在一起的动态关系,显示出独特的存在意识。预示着无限而又不确定的潜在希望,但永远不会着陆。   

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图1-2)与沈阳市图书馆连为一体,总建筑面积打6. 2万平米,建于同一基地之上。基地介于现存的若干独生独长、离群索居的大体量建筑之间,形状不规则,也不宽裕。新建筑群内的这两个新建筑要求动、静兼有。从规划的角度来看,要怎样从无规律中发现规律,从紧张的对峙中寻找轻松的形态是建筑师所面临的首要课题。要在众多制约的矛盾中求得合理的存在、反客为主、并融入其中也是规划设计的使命。图书馆的展览空间与儿童活动中心的中庭空间共同环抱着因保留大树而形成的圆形小广场,这是建筑的露天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的枢纽空间(室内中庭)在此得以延伸。因此,图书馆与儿童中心也因此得以进行一段富有表情的对话。

儿童活动中心的外部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靠近青年大街的主体建筑,另一部分是于科普公园一侧覆土式低龄儿童潜能开发区域。“大容器”状的主体建筑将剧场和活动区中间的中庭裂变为两个部分,强化了建筑外部的表皮化意象。建筑的内部空间类似一个容纳各种儿童活动的“空间装盆”:一层的自由式布局、二层的中庭空间以及若干树干式廊道,使其内部具有更多的可想像空间。

在国外,关于儿童活动中心的研究较为成熟,更倾向于考虑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而设计出的作品相对于国内更加生动。尤其是在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在儿童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和个性,本着自然性法则,在儿童活动中心的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美国中心协会对儿童中心的定义为“社会大家庭中所有儿童成员的中心”,是集合了生活、体育运动、娱乐交往、心理咨询疗伤、教育学习等多种功能的“大空间”,让儿童在一种没有局限、拘束和束缚的状态下自由的生活、娱乐与交流。其中,儿童博物馆、儿童图书馆、儿童俱乐部、儿童之家、儿童公园都是儿童活动中心的具体细分形式。而在以日本、泰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儿童活动中心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具体形式可分为儿童文化中心、少年自然之家、儿童馆等。因为其文化与中国有较高的相似度,故可借鉴性较强。

从期刊文献来看:Jemmy Wilson在《Trench window of Children' s ActivitiesCenter》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活动中心建筑空间中落地窗的重要性,并提出要从照度、光线色彩、落地窗触感、通透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设计。此外,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儿童的心理需求、生理高度、视线范围、行为模式四个因素。Henry Bell在《Declaration of victory: Stair in Children's Park》一文中,通过对多种楼梯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儿童公园的室内楼梯一一木质、平缓、宽、具有一定的视线渗透。并详细阐述了在使用中楼梯过程中,儿童如何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

国外的儿童活动中心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泰国儿童生态活动中心、法国Pierrelaye儿童活动中心等。

泰国儿童生态活动中心(图1-3)位于泰国的苏梅沽岛,是一个建筑面积165平方米的小型建筑。该建筑的主要用途是为来这里观光的儿童提供娱乐活动场所。这座小屋由一个可以播放电影、演讲或戏剧表演的礼堂、一间保存本地传统文化和书籍的图书馆,一间画室,一间音乐室和时尚客房组成。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的玩耍。小屋位于临海的岩石坡地上,位置较高,能很方便的欣赏到周边的风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建筑师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适应潮湿而炎热的环境。整个建筑结构都是由来自泰国当地的竹子搭建而成。站在远处看,整个建筑物的屋顶像将一把大伞撑起在8米高的空中,能为里面的使用者遮风挡雨。建筑的竹弯顶造型来源于一种身体扁平的深海鱼,寓意能够潜入海湾。在小屋旁边设有一个供幼儿休息的睡舱、一个卫生间和带菜园的烹饪屋,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为自己准备一份特别的午餐。另外,半透明的升起的屋顶和退进的地板,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省了建筑的能耗。   

法国Pierrelaye儿童活动中心(图1-4 )位于一个小乡间城镇里,具体位置是在农业仓库中间。建筑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场地的特殊布局特征:建筑物只能由一个狭窄的小路进入。建筑主结构遵从并强化了城市形式,成为城镇与儿童场地间的结合点或缓冲区。从街道看去,主体建筑由于是单一体量并完全被细致的瓦片所覆盖,它与其他建筑物彼此相处。另一方面,面向花园一侧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彩色小房子。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穿行在各个彩色小房子中间,尽情的玩耍嬉戏、释放天真。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对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研究发展较晚,在设计上除了个别像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这样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之外,其余多是从常规的建筑设计角度进行考虑的。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较多,实际工程项目也较为完善。他们通常将儿童的心理需求作为设计出发点,因此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亮点出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看到了我国儿童活动中心与国外该类建筑之间的差别之后,笔者认为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是极其必要的。1.4.3空间形态相关研究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论;设计工作;相互作用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need to design personnel solid expertise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of the work of reserve, architects design practice by constantly able to form their ow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s, so as to work late to provide the appropri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etical guidance, reduce design problem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is constantly formed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design practice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and design a working relationship, to give building designers and researchers to provide some comments related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design work; 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TU-02文献标识码:A

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在建筑设计方法不断的经验积累上产生的,方法论的建立一方面是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和技术条件的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设计方法论是系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的结合,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能够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方法论

(一)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在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前,对待建建筑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以图纸或者文本形式给出解决办法的设计工作。建筑设计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这不仅是因为建筑设计涉及到的面广,更由于建筑设计工作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建筑设计工作是在建筑施工前进行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还不能得到确定;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不仅要考虑到人员安排、工期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具体的建筑细节,因此,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特点,同时具备灵活的思维,将设计工作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二)建筑设计方法论

建筑设计方法论,顾名思义是建筑设计方法的理论结合,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在建筑设计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建筑方法的不断实践中得到产生和形成的,是一种系统的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方法论与建筑设计方法不同,方法论站在了理论的高度,而方法更加的生活化,方法论的产生离不开方法的不断的经验积累,同时,方法论的形成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指导实践。

建筑设计方法论与设计工作的关系

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在建筑设计工作的不断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建筑设计理论的系统概述,而设计工作是具体的工作,两者都属于建筑设计学科范围中。建筑设计方法论与设计工作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设计工作积累经验,得出最好的设计方法,从而从各种方法中提炼出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建筑设计方法论对设计工作起着推动作用。

建筑设计方法论对设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建筑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建筑设计方法的理论结合,是一定高度上的方法论。建筑设计工作不仅需要设计人员了解建筑施工的流程,同时对建筑施工技术也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建筑物与城市整体布局,建筑物功能分区、结构规划等方面建筑设计人员都需要有所涉猎;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能根据对建筑施工方案的分析和施工场地情况的把握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思考,进而找出在建筑施工中将要出现的问题,为建筑施工做好前期准备。

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各种设计经验的理论结合,设计方法论不仅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进行相关建筑设计时,方法论能为设计师带来一定的理论指导,从而避免设计工作出现失误,造成建筑施工的不良影响。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方法论并没有很好的形成,在进行相关理论教学时,所用的课本都是西方国家的理论教材,因此,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形成的是对西方建筑设计方法的认识,但我国的建筑工程有我国的特点,从远古时代开始,我国的建筑就渐渐形成不同的建筑类别,同时,我国相关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与西方国家不同,在进行建筑设计实践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能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设计实践工作的难以开展;从国际社会上相关建筑物设计情况来看,迪拜大厦、悉尼歌剧院等建筑都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它们自建造之日起就备受瞩目,而我国国内这样的有一定设计水准和设计高度的建筑很少,这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建筑方法论尚不健全造成的。

(二)建筑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作用

建筑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进行的设计实践工作。建筑设计的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下面,从具体的设计工作环节分析。

第一,建筑设计的准备环节。建筑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建筑设计师都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为后期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前期资料收集不仅包括建筑施工人员水平、建筑施工场地情况、建筑施工方案以及相关可行性研究,还包括用户和开发商对待建建筑的具体要求,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情况下,施工才能顺利开展,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在进行资料收集时,设计人员会形成自己的一套选择有用资料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是一定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积累能够提炼出建筑设计方法的相关理论,因此,在这一阶段,建筑设计方法论能够得到不停的完善和补充。

第二,设计方案初步形成阶段。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所在地相关地理环境和城市整体规划布局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后,能够形成具体的建筑物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初步构想,从而为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概念支持。建筑施工中设计方案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质量的好坏和实用价值。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方案的初步设计时,对相关情况和城市整体布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一定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在进行这方面设计工作时,建筑设计师能够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推进建筑施工的整体进程。

建筑施工需要前期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而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和实践性很高的工作,通过在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工程施工,同时对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积极的作用。建筑设计方法论也能通过设计方案环节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设计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时,设计师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分析,这为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完善提供了经验借鉴。

第三,在设计人员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阶段。技术设计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不仅有施工设备、施工方法选择,还有施工用料、各工种之间的配合等;而施工详图的制作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施工流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条件能够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这样繁复的工作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就相对较高。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技术分析和施工详图设计是设计工作中最难的一环,施工详图强调设计人员从整体到细节的把握,技术分析需要设计人员对相关技术应用的充分了解。

在这两个环节中,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进行不断的分析、改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因此,在这一环节,设计人员能够总结出较多的设计经验,从而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形成和完善。

结束语

建筑设计方法论和建筑设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在设计实践中,方法论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设计方法的使用能够完善建筑设计方法论体系。我国应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工作,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建筑特色的方法论体系,推进我国国内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屹.设计实践中建筑设计方法论与实际工作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

[2]江俊浩,陈大乾.建筑设计方法论教学探讨[J].新建筑,2010(3)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5

关健词:建筑设计;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hange rapidly, people's lives are undergoing changes in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production, therefore, peopl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building appearance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innov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建筑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美学。它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多学科创造性劳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就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设计是展开人类想象的翅膀,但是如果这翅膀没有飞翔的能力,它就是瘫软在纸面上的一堆垃圾。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在外形设计方面是创新,更多的还伴随着建筑技术或经营理念等多方面的创新。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2.1理论创新应该借鉴广泛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理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那么如何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呢,这就需要设计者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大胆运用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积极的利用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日子里,不断推动建筑创作向前发展,争取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2.2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理论研究探索建筑设计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是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在其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中指出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对于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要不断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的水平。

2.3加强“本土论”探索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大国,地大物博,有利于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的产生,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风采,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3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

3.1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也显示出—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城市发展不仅以视觉秩序为媒界,而且还兼具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的重任。城市的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其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特征,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体。这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对城市文脉的充分尊重与认同。—个有特色的城市它的建筑群体和整体的城市建筑规划布局都应该有其特色之处。通过对比城市的建筑可以间接的发现城市的发展倾向。—个有独特的城市建筑群的城市会给人留下更加鲜明的印象。这种可以间接地带动了—个城市发展的建筑就是—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所以要想发展具有特色的城市建设,就要对城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做更高的要求。

3.2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城市在做标志性建筑设计的同时,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建设,并做到协调发展,这是城市建筑设计想要突出体现城市建筑特色的必然要求。—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体现出这个城市特有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使建筑设计走向更高的人文境界的良好基础。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表达能力的建筑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所包含的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是建筑的灵魂,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和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讶。所以尊重环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不仅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而且也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建筑具有以自然为本的审美原则,几乎所有的历史建筑都遵循着自然之理。全国各地的民居建筑都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并采用当地的材料,自然而然地显现地方特色。我国自古就有基于自然的建城思想,强调背山而面水等等理念。我国很多优秀的历史建筑都以自然的方式将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紧密结合在—起而积累出不朽的人文精神。

4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4.1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新意,能有所超越,并以其特有的个性让人耳目一新,因为建筑设计属于一种具有创造性质的劳动,所以每一位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劳动付出能有所收获,每一位建筑设计师都需要时刻的保持创新的理论和理念,这样才能在设计作品时影响到设计中的每一个具体因素,使作品有鲜明的个性,使自己的创新思想在作品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让自己作品即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还要与整个城市的环境相融,设计的作品不仅要美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即美观还要具有实用性,同时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还要有充分的文化内涵,在作品的结构、技术中充分的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创新不仅仅只是形式、发表方面的点,它需要充分考虑多种综合因素,并在诸多因素中寻求到一个恰好的创新点。建筑的存在不仅仅是指其个体的存在,还包括其外部环境,所以建筑在与周边的环境形成和谐统一,这样不仅仅建筑自身,再加之外部环境等整体形象就是一种美的创造,这也是设计创新的关键。

4.2知识理论上的创新我国的建筑设计虽然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实例可供参考,但要想建筑设计得到质量上的提高,还需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在借鉴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吸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为自己的设计所用,开拓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推理分析。

4.3环保设计理念随着人类过度索取地球资源造成的很多环境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直接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环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由人和自然组成的绿色和谐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建筑生态型、家居型生态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被提上了日程。其实有关生态的理念已经缺乏新鲜感,因为人类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生态的朴素思想。通常来说,生态具体就是指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它需要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空间,同时又要对大的周围环境实施很好的保护,促使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资源能够持续存在。当前,我国在生态建筑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在日本、美国等地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已经成功研究了很多的生态建筑,同时提出了非常具有深度的建筑生态理论,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设计环保绿色建筑是设计人员应当具有的社会积极态度,它势必随着不断进步的人类技术观念的发展而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

5结语

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它的创新理念不仅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还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要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提高对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大力应用创新理念,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探究,使现代建筑设计具备欣赏性、科技性和环保性等特点,从而将自己需要的、符合现代社会的设计理念通过建筑物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建筑面积论文范文6

关键字:设计阶段,建议 , 设想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Hong Kong and Macao public servant training center staff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cheme of the bidding exchange conference of some of the views and opinions to discuss. Through the exchange meeting discusses architecture design (bid) phase of the Suggestions and ideas.

Key word: design phase, the proposal, imagin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总述投标

在投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树立坚定的思想观念,做到不惧怕强势对手(建设部院、北京建筑设计院、清华设计院、北京建研院、中国建筑技术设计院、中国建筑北京分院),在此同时对自己的投标项目充满信心,努力把一切工作做到最好。

不但要“双管”齐下,还要做好方案的前期定位。在整个实际操作环节,团队作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因为成功属于每一个成员。在投标素材方面要做好准备,控制好包装和时间节点,尤为重要的是投标文件的质量,对此问题要做到万无一失。

1 港澳公务员培训中心方案简介

通过以国家行政学院建设项目的投标案例为例,分析投标人应注意那些问题,怎样才能中标以及建筑方案设计(投标)阶段的设想。

对于时间的要求,不断地修改,频繁回报结果。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具体体现所注意的几个重要因素:

序号 时间 会议内容

1 2007.5.15 业主介绍投标情况,看模型,开始方案优化

2 2007.5.16 双方高层领导会面

3 2007.5.17 确定新建校门的委托书、任务书

4 2007.5.21 讨论确定影响方案深化方向的几个重要问题

5 2007.5.23 对建筑形式意向及基本形象进行沟通

6 2007.5.25 就体育馆形势及位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设计院提出新的平面发展方向

7 2007.5.28 综合考虑各种制约条件,深入讨论各个发展发展方向的利弊因素

8 2007.5.31 汇报新建校门设计情况,甲方提出具体功能要求

9 2007.6.01 对建筑平面形式的集中可能性进行讨论,最终明确平面布局形式

10 2007.6.05 提出方案汇报框架,细致分析体育馆功能要求,讨论地下停车库问题,最终确定建筑形象的三个深化方向

11 2007.6.11 提出深化方案的两个方向及其效果图,深入讨论整理方案汇报思路及内容,提出建筑细节问题级初步解决方法

通过这个表可以明确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日期前可以补充,修改或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2 投标前期的准备工作

2.1投标策略在研究招标文件时必须搞清投标的范围,因为常常出现图纸、基础规范和工程量清单三者之间在做法、数量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一般来说必须以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为准。此外还要熟悉投标书的格式和签署方式、密封方法和标志,熟记投标截止日期以避免失误。

2.2掌握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了解业主和对手。要知道发包人建设本工程项目的目的及其建设资金的筹备情况和来源、回收方法等。政府工程一般要求质量高,其标底偏高;商业工程要求进度快,标底适中;自筹资金及商业贷款工程,标底偏低。总之企业要揣摩发包人的心理。竞争对手之间一般都能有了解到其欲承揽本工程的目的,相互之间的投标技巧也熟悉,要做到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以不变应万变多留几手。

2.3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经济实力、企业定额等,确定适合自己的经营报价策略,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为了打开市场,着眼于发展等情况,制定出投标时可能使用的投标报价调整系数。对于清单要求下的合理低价中标必须进行很好的分析。招标人选择中标人就是满足质量、工期、安全等投标文件要求前提下,谁的报价低谁中标。投标人降低投标报价有利于中标,但会降低预期利润增大。

3 方案的调整

3.1过程模型展示(建筑形象推敲-方案调整的方向摸索过程):

在投标书报出之前应当对报价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目的是探讨这个报价的合理性、竞争性、盈利和风险性,将这些不利的因素考虑周全。由于投标情况纷繁复杂,很难事先预料需要决策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范围。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较大的风险,合理的调整方案,明确方案调整方向。

3.2 影响方案调整的关键要素:

在沿袭中标方案轻巧的建筑体量关系基础上,将游泳馆移至地上,尽可能扩大新建建筑群的室外空间尺度,并最大限度保留现有校园绿化面积。全面考虑整个建筑的影响因素,合理调整方案,做到最好的设计方案,在环境和建筑体量关系的基础上不改变其主要因素,力求影响因素达到最小。

3.3 最终定稿方案

在经过不断的补充,不断的调整方案设计方向,最后去确定最终的方案。从总体上来说,一个完美,进过多重考验的方案已完成。以下是一个方案定稿效果图:

4面积及技术指标

建筑面积表:

本工程建筑用地面积:21600.00㎡

建筑占地面积:9084.00㎡

建筑总面积:43365.00㎡

其中,地上31441.00㎡

综合体育馆:9517.62㎡

涉外培训楼:21923.38㎡

地下停车场:11924.00 ㎡

5 方案不断调整、深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就是设计团队和甲方的战争了,那么甲方需要什么样子的设计团队呢,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项目设计团队的主要设计人员有多少精力能放在这个项目上。

2在本次上计划要花多少时间来实施这个项目设计。进度安排上是否和我们的需要能比较接近。

3设计团队曾做过与本项目比较类似的设计。

4设计团队是否容易沟通,如已经合作过其他项目,比较好。

5设计团队来现场踏勘,采集基础数据的时间能有一定保证,比较细心和务实。

6能站在甲方的立场上考虑,为甲方想到甲方没有想到的很多问题。有时能站在项目以外的角度来思考更多的现实问题。

7不会在各个阶段找各种理由增加设计费用。

6 项目总体设计

总平面布局形式,要尊重现有校园环境,尊重现有正南北向清晰的校园肌理关系,新建建筑群正南北向局。并且建筑群朝向校园敞开宽敞庭院。

7对未来建筑方案设计(投标)阶段设想

7.1端正对于建筑类型的态度,工业建筑同样可以做出精品。

7.2投标的质量控制和评审制度

• 方案的评审制度。方案构思初期(大方向)、方案定稿、后期制作等阶段

• 投标成品文件的质量控制。(对标书的响应;排版及装桢;图纸深度等)

• 向国际一流的设计公司看齐。

• 投标素材的积累。建立资料库(对于投标素材的投资)

7.3建筑方案(投标)设计阶段的参与性

• 个取所长,优势互补

• 前期方案讨论会的积极参与

• 后期投标文件制作的参与

• 通过参与方案设计提高整体水平

• 对注册考试的帮助

8 参考文献

[1] 卢谦,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刘军,对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分析和研究[D];四川大学; 2005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