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例6篇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1

一、  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机施工工区的现状:

 大型养路机械参与线路维修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养路模式,不同于人工及小型机械等传统生产方式,其施工组织严密,涉及面很广,要求很高。对外需机、车、工、电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工区内驻站、驻台、车组与车组、工序与工序更是相互关联制约,缺一不可,具有鲜明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这给安全管理和安全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大型养路机械的工作性质决定“大机人”常年在外、舍弃亲情、爱情,流动的工作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给职工的吃、住、行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使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工区里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在常年流动的工作环境和枯燥乏味的的生活环境中,怎样才能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安全生产深入到每个职工的思想中去,保证施工和安全双达标,这些给车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从思想认识上入手: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调动其积极因素,是发挥大机作用的关键环节: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因此,人的思想素质是发挥大机作用的关键环节。“大机人”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根据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大型养路机械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高度的职业道德观念,忠诚党的铁路事业,以信誉至上,质量第一,以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开展工作,把对维修好每一条线路看做是“大机人”的神圣职责。我们不但要保障运输线路质量的高标准,更要保障列车快速运输的安全。职业决定了奉献,奉献就要处理好安逸和艰苦的关系;就要克服野外流动施工生活的艰辛和困难,排除思想上存在的脏、险、苦、累思想障碍;就要把艰苦的工作环境、脏累的工作岗位看做是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的重要方面;就要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干好本职工作与处理好家庭利益是一对时常存在的矛盾,往往是工作干好了,个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现实状况需要“大机人”发扬无私奉献精神,长期树立正确的不怕吃苦、乐于吃苦、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干好大机事业的职业道德观念。

2.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大机职工要有牺牲和“老黄牛”精神,在我们的事业中,处处都体现到工作作风紧张快的半军事化性质,人员雷厉风行的行为体现在工作需要上。如施工要点是根据封锁的“天窗”时间决定的,没有半点拖拉余地,有时在白天,有时在深夜,有时在凌晨,有时在傍晚,“天窗”点的时间能够整个打乱人的日常生活规律。为了抢夺“天窗”点,有时凌晨3~4点钟就要起床、吃饭、上车、开车运行2~3个区间去登记、要点等待命令;有时在夏天虫叮蚊咬,夜里施工后,又在夜里挑灯抢修机械、排除故障,抢在第二个封锁点之前整备好迎接再战;有时在冬天,天气寒冷,两个“天窗”点相接很近,两点之间人员不能喘息,在手脚都冻麻木的情况下,还要抓紧时间整备机械。我们在整个队伍中,特别强调的是能啃硬骨头、打硬仗、不讲任何价钱,在艰苦的环境中讲奉献不计报酬,要有敢于吃苦、迎着苦难上,要夜以继日的连轴转,没时没点的超负荷工作精神,如果没有正确面对现实、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那就不可能干好工作。

3.建立有效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在车间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单靠党总支部书记来做,不能渗透到各个机组和工作环节中,显然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工区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工长为副组长,其他班组长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围绕工区工作和职工思想动态,实施分工负责制,使工作在组织上得到落实。工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从机组入手,工区每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议,集中反映本月职工的思想,意见。在班组能解决的就在机组解决,不能在机组解决的由工区解决。工区每月要召开一次职工会议,就本月工区的施工,安全,考核,生活等情况做公布和总结,集中解决职工反映的问题,布置下月的施工计划。车间采用这种思想政治工作分工负责制到了较好的实效性,因为,工班长是施工一线的管理人员,职工的工作、思想有情况工班长可以最先得知。例如,机组一名青年工人好高骛远,总觉得在机组操作3、4号位有点委屈自己,但是让他去操作1、2号位时每次都要出现技术不过硬的情况,于是支部书记私下给他做了思想工作,要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把底号位的基础打牢实后在干高号位,同时要多看业务书籍,把理论和实际向结合。后来这名工人成了该机组的业务骨干。车间还根据青年工人多的情况,开展了“技能上师徒带,理论上一帮一”的活动,每一个新来的工人都由工区指定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职工担当他的师傅,结合院校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强的特点,使工作不断创新,同时也为车间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保障。近几年来,车间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他们有的还去其他车间担任重要岗位,使本车间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车间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还有效的把车间安全工作层层落实,每个职工团结协作,树立了全车间一盘棋的整体理念,车间思想工作和施工统一协调,做到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把安全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施工现场。车间还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和激励机制,主要是考核机组安全、正点、质量、以及设备的用、管、养、修,考核党员“创岗建区”活动 情况。车间每月公布厂务公开栏,对本月车间的考核、奖励、以及生活费等情况进行公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做到“多劳多得”。

4.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看实效。只有表面的轰轰烈烈,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就会徒劳无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不能现实问题空谈大道理,必须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面对面地回答干部职工的疑虑,把一些似是而非的热点。难点说清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推动解决问题;要紧密结合车间实际工作,开展各种形式任务教育,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推进任务完成;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自己过得硬、职工信得过,既要有真理的力量,又要有人格的力量,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和感染职工,增强工作的说服力。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满足职工群众需要,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关心帮助职工群众,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特别是要重点关心帮助特殊困难职工,把部党组提出的“三不让”承诺落实到实处,为特困职工和弱势群体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铁路大家庭的温暖。

5.自觉把政治工作融入铁路跨越式发展: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新时期党支部思想政治研究

1 引言

在“高铁时代”,车间党支部面对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新时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从思想源头、工作意识、方式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改进车间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2 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QQ政工网络群、飞信短信、博客等平台为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手段、拓展新领域的同时,也给一些不良思想文化提供了传播渠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抢占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改进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2.1构建新平台。车间党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车间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平台。要通过车间文化的建塑和培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车间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努力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车间文化,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岗位标准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车间文化的引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力。

2.2把握关键点。车间党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效能。要注重运用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有效方法,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干部职工思想动态预警防控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结合“三项工程”的推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做好亲情关爱等思想工作,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全面管理的加强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在车间内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良性互动。

2.3选好切入点。车间党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职工实际困难有机结合。在铁路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情况下,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关心干部职工的冷暖,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入手。把帮助解决干部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为干部职工解决困难的过程中。通过落实好“三不让”承诺,加大慰问干部职工力度,增加业余文化娱乐建设等措施,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

3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中,车间干部职工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

3.1教育缺乏针对性。一是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在安全、经营、稳定三大任务的压力下,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偏移、重心移位,一门心思忙于安全生产“硬任务”,而忽视了思想保障“软实力”,淡化了“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生产任务、节支降耗等方面上。谋划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精力减少,思想教育脉搏把握不准,没有针对性地观察和体会职工的所作所为,不知职工所思所想所求。二是政工力量减弱。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车间的管理模式、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政工队伍与业务干部比较,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后备力量脱节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到班组,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直接催生畏难情绪,对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慵懒的等靠思想。在政策引导、形势教育、矛盾化解和思想稳定上动脑子,迈步子主观能动性不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政工队伍年龄及后备力量“瓶颈”,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活力和思想领域的活泼氛围受影响,车间党支部活动老思路、老步伐、老做法问题突出。客观上的力量薄弱导致了某些环节思想政治工作细、实、真的淡化、弱化,抓工作一紧、二慢、三罢休的情况比较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到,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有些教育内容抽象的多,形象的少,未能结合实际深入展开。

3.2方法缺乏前瞻性。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实。面对机构整合,引发车间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职工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以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对接点”不到位,缺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的创新,理论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情理启发和精神激励,方法死板,只是当好“传话筒”,一味地念念文件,上头说啥我说啥,能引起共鸣互动的话题很少触及,为“要求”而学使职工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对上级领导重要指导精神和要求的传达照本宣科、点到为止。即使系统地重点学习、传达,也在联系实际进行深化和拓展上存在不足,教育方式、方法上只是片面追求即时效应,实际效果较差,致使职工不易接受,没有很好地给职工群众搭建解放思想、推动安全生产、促进内外和谐的奋进“舞台”。三是机制考核力度不强。虽然有政治工作考核办法,但考核不规范,存在走过场现象。现实中车间党支部未形成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的日常考核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用行政管理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常态,形式化的思想政治考核“杠杆”在开掘潜能、提高素质、调动积极性、激发全员劳动和创造热情的力度大打折扣。

3.3机制缺乏实效性。一是“一岗双责”缺乏配合。车间党支部书记融入意识不强,日常工作缺乏交流,工作未能做到相互配合,存在党政正职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管理缺乏统筹谋划,缺少合力作用,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切实融入安全生产,看不到发展进程中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长期性,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更不能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解决职工头脑中的疑惑。二是“一岗双责”缺乏认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成绩不易量化,而车间越来越追求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越来越重视各项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果。基于这种观点,车间主任重生产、轻教育,认为抓住了安全经营就抓住了一切。而车间党支部书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及价值作用表现在思想统领上,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便问心无愧,“一岗双责”认识模糊,制度执行力较差。三是“一岗双责”缺乏互动。由于认识上的模糊,车间党支部工作存在隔行隔山的情况,车间主任强调安全管理“一把手”责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整体工作布置以及执行落实上“一条腿走路”。职工思想问题大多与实际问题和物质利益有关,而思想政治工作并非权利和物质的决定者的思路偏颇,隔离了“融入”安全和发展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整天围着文件转,思不出位、行不越位,实际工作少有通力互动。

3.4服务缺乏结合性。一是缺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具体性分析,形成了一刀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工作对象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住党员与群众、干部与普通职工等不同层次的群体差别。不能做到区别对待,不能准确把握需要与服务的关系,切合实际的感情融入缺失。二是缺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时,没有很好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相一致,在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忽视职工的精神追求与合理的物质追求,割断了个人命运与车间兴衰地联系,光要付出的“精神战”伤害了职工的工作激情。三是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靠职工去干事。但车间一味严字当头,只讲从严管理、以严治路,无暇顾及宽松工作环境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看作“业余”事情,平常不思考、不分析、不实践。

4 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铁路改革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干部职工队伍表现出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精神需求多样化的新情况、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针对这些新特点,探索更为有效的载体。

4.1摸准思想脉搏。准确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就要在上情下达和现场动态方面做到“吃透两头”,保持思想上的上下互动。对于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和领导要求,在利用每周专题例会逐级传达、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学习的同时,还要采取分部门、分岗位的形式,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开展学习,使上级精神、工作要求与现场实际、干部职工思想真正达到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对于加强干部职工思想动态的反馈沟通,在围绕车间中心工作,党支部自身特点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干部职工热点问题统计表”以及召开专题座谈会等互动形式,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说干部职工听”为“领导说大家评”,为干部职工反映真情实感广开言路,有效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4.1弘扬先进典型。先进典型是先进思想的集中体现者和代表者,重视用干部职工身边的先进人物来教育干部职工,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要根据车间实际,大力推进“典型引领工程”,有目标、有措施地制订计划,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总结推广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逐步在广大干部职工队伍中培养形成一批先进典型,使他们成为实践先进理念的带领者,成为干部职工群众学习的楷模,成为引领车间发展的强大动力。

4.1利用新兴载体。随着干部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办公自动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也要实现现代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原有的政工工作硬件载体,如阅报栏、文化读书角等文体活动阵地等,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如QQ政工网络群、飞信短信、博客等新兴载体与干部职工互动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畅谈感受,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5 对策

加强和提升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要高度重视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适应现代化车间制度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管理的方方面面,健全完善政治思想工作管理体系。

5.1加大选拔培养力度。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入,车间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要求更高了。因此,一定要把政工干部的选拔培养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把年轻有为、务实创新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作为政工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党员发展对象,按照熟悉新时期党务工作的方法及要领,懂得车间生产经营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要求,努力把政工干部培养成既善于做政治工作,又精通行政管理和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完善和落实政工干部准入制度,培训制度,交流制度,加大政工干部选拔培养使用,不断提高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2善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方法等方面,要随着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做到变无形为有形,变说教为渗透,把思想政治工作自觉主动地渗透到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要立足安全生产,围绕经营业绩、民主建设等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引入引导式、亲情式、参与式的思想教育,及时研究解答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经营管理目标同步、步调一致,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3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班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关口。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注重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变化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进班组、入岗位、到人头。要结合“自控型班组”建设,大力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下大力量培养一大批既能管安全生产又善做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的班组长,使班组工作高效、队伍和谐。增强为一线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干部职工多办实事好事,耐心倾听干部职工呼声,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理想信念和本职岗位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把思想教育变得实在化、具体化、有形化,不断提升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家兴.新时期如何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记者观察,2006,8.

[2]郁冬青.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企业管理,2005,4.

[3]董成瑞.以人为本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3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与衰,而思想政治工作恰恰是加强班组建设源泉和动力。

一、 准确定位 认清班组思想工作新形势

当前,随着铁路形势的发展,对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很大影响,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积极引导职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对职工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增加职工的荣辱意识和忧患意识,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的心态调整工作,根据当前铁路的发展形势,必须强化职工的竟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正确引导职工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与铁路大局相一致,真正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尤其是工务系统,点多线长不便于集中,强肌健体,协调统一迫在眉睫。一般来说,职工的思想波动、情绪变化往往在班组中反映得最现实,因此提高班组在安全管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更是当务之急。

1.加强领导是搞好车间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工务系统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班组自身的事,也不仅是党群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单位的一件大事,要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切实做好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把班组看成是纯粹的劳动集体,只管生产任务不管人员思想。抓生产抓安全当然是班组的首要工作,但是安全生产离不开思想工作,如果不抓思想工作,职工思想不统一,情绪理不顺,班组不团结,必然会影响生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真正符合车间班组工作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标准等一套办法来,使车间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抓出实效,抓出新水平。

2.提升班组管理能力是搞好车间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目前在整个全局形成了大车间、大班组管理模式,在工务系统更是显为突出,因为一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目标的实现都在工区班组建设中体现,没有强有力的班组管理都很难实现。因此要通过开展以爱铁路、爱哈局、爱企业岗位“三爱”活动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职工,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业务基础培训,帮助职工培养起自控和互控能力,每个班组都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目标,将生产任务、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层层落到每个岗位和个人,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同时要求职工制定个人达标计划,从而形成职工个人对班组负责,班组对车间负责,车间对段负责的保证体系。

3.选好班组长是搞好车间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全局工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格局基本上是一种模式,即段党委下属的车间总支、工区设党部。而拥有众多职工的生产班组的思想政治工作,工班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发挥工班长(兼职党支部书记)作用,即在选拔配备班组长的问题上,即要坚持“德才兼备” 的标准,又要结合班组的实际,不搞一种模式或一刀切。班组长既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又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班组的核心人物。由于设立班组的地理位置远离段、车间,在生产和生活上是个独立的群体,因此选一位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处事公道,有独立的开创意识和组织能力的班组长尤为重要。选拔要有健全的机制,公平与否关系到职工能否认可和班组的战斗力。只有班组长精明强干,才能把一个班组带成生机勃勃,团结和谐能战斗集体。

4.加强班组文化阵地的建设是搞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班组中青年职工占绝大多数,加之通勤住宿职工较多,班后除了休息就无事可做,必须加强班组文化阵地建设。虽然近几年工会在“三线”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文体设施,但个别沿线边远工区班组的文体活动还很匮乏,因此给各个工区班组订阅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图书,配备各种体育设施(单 双杠,修整简易篮球场等),让他们业余时间有文体活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二、结合实际 探索班组思想工作新思路

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工作目标。这就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地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易于被职工接受的新方法。

一是要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要真正掌握班组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当前在想什么,实际困难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我们思想工作才有真实的落脚点,否则就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目前全路开展“与职工唠家常”活动,就是通过与职工唠嗑谈心了解职工思想,掌握职工脉搏,这就要求我们车间干部勤下班组,融入职工中间,让职工觉得贴心,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消除顾虑和你说实话,说心里话。

二是要用“换位”思考对待职工。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耐心教育同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职工办实事;要定期对职工思想进行分析,定期走访了解职工家庭情况,特别是对比较困难的职工家庭情况清楚,准确掌握不同层面,不同类型职工的情绪、愿望和要求,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通过艰苦细致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工区班组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三是要发挥先进典型和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首先,通过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来带动企业的“比、学、赶、帮、超”的群众性活动。善于发现培养和用好典型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因素;用身边的典型徽励职工,使职工产生辐射效应和连锁反应。其次,广泛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竞赛重点放在围绕安全生产、节支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上;定期召开党内“争先创优”、“四优”党员竞赛评比会,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对工作不到位的支部(党员)应点名批评,促其整改。通过对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四强四优”活动和以事业心、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发挥每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从而带领职工群众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4

一个走向辉煌的目标,一个让xxx实现历史跨越的艰巨任务。8月27日,在公司第五次行政例会上,党委书记、董事长xxx提出了今年的核心任务,跨越产钢300万吨台阶,突破销售收入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第一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单个企业,实现“三年翻番”目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是一个群情激昂,振奋人心的目标,是几代xxx创业者的梦想与追求。

作为公司的经济大动脉,运输部面临的将又是一个超越极限的挑战:公司9月份开始,铁钢材的产量将达到日产万吨的水平,这相对于1——8月日均x吨的产量来说,总量增长25%以上,而铁路货物的运输总量、进厂量和发送量分别增加23%、19%和15%以上。铁路运量的迅猛增长,给我们的运输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运能与运量间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首先是现有的动力难以消化新增大幅运量带来的压力;其次是高位、快节奏的生产组织给区域性的运输造成的不流畅;此外是现有站场的装卸车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局车周转,给压缩局车停时和保有量带来极大的限制;第四是定员不足、人员紧缺给生产组织带来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制约着我们运输生产的开展,甚至阻碍公司的大生产。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常规、理清思路、创新方法、全力以赴的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来满足“万吨”生产对运输提出的要求,为公司实现跨越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狠抓局车停时工作。继续开展好压缩局车停时的活动,针对产量增加,运量攀升的实际情况,克服线路紧张,作业站场受限制的不利局面,以抓好进出厂两头的运输着手,及时做好进厂局车的解编,上线、分流工作,规定各站场货位的取送时间、指标,严格按进厂的先后顺序组织送卸,积极做好小运转的开行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横向联系,督促货车的装卸时间,确保局车停时控制在14小时以内。

二是确保铁水运输的畅通。严格执行铁水运输无小事原则,进一步加大现场管理,尤其是对7#、8#炉的铁水运输,更是加大现场监护力度,做到及时对罐、及时取送,确保正点,做好铁水列车的跟踪检查,随时掌握铁水列车的区间运输,强化铁水沿线人员的作业纪律和制度,加强对铁水运输沿线线路的检查和整改,确保铁水列车的运行顺利,满足炼钢和炼铁单位的生产要求。

三是加强老系统的保供工作。针对1#、2#炉改造后产量大幅度攀升,高炉料仓仓位小、炉料用量大、品种多、铁路总图运输布局不合理等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切实从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优化组织方案,灵活运作,平衡协调,加强联系,做好老系统高炉的保供料工作,做到随时要、随时送、要什么料、送什么料,本着让高炉吃饱吃好的原则,牺牲运输的局部利益来确保公司日产万吨的大生产顺行。

四是强化设备的保障工作。针对“万吨”生产对设备提出的新要求,牢固树立设备服务生产的意识,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着重加强对机车、车辆、线路、铁路通讯信号等方面的维护,抓好检修计划的兑现率和改进措施,加强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向检修质量要效益,提高设备的综合完好率,确保设备的运转满足生产的需要。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5

一、铁路站场安全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因素分析

加速编组站的现代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对提高作业效率和缩短车辆周转时间有重大意义。铁路站场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我单位与公安派出所、民兵、保安三支队伍成立了由车站为主,各支队伍相互配合的4+1安全防控体系,使得安全站场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影响铁路站场的安全这样几个主要方面因素造成的:

1、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识不够,对于防止事故、遏制两违没有真正筑起一道思想防线,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工作,从而在思想上为滋生官僚主义、遥控指挥的坏风气提供了土壤,干惯了不想、习惯了不说、看惯了不管的三惯行为悄然抬头。

2、安全生产标准得不到落实。不学习,就掌握不了标准;不知道,就落实不了标准,这是标准得不到落实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知道标准,但是没有把抓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赶进度、图省事,擅自简化作业程序、简化安全措施,有人检查就落实、没人检查就不落实,结果是安全一输,全盘皆输。

3、先进技术的运用。铁路编组站要拥有驼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微机连锁接发列 车系统、车辆实时跟踪系统、调度表示系统、编组站信息管理系统等五大计算机系统,这样才能成为铁路网的主要截流点,成为最先进的编组站,我们编组站的站场安全如果能够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则会在安全生产和安全运作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我单位如何强化铁路站场安全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铁路站场的安全和安全生产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互为因果,不可偏废其一,针对以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我们的安全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努力:

1、在安全生产上下功夫,狠抓科学管理办法,强化现场控制,认真落实 领导、分工、逐级、岗位负责制,以及车站、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控制体系,坚持查找重大危险源、重大伤害源、行车事故隐患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包保,自下而上逐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并通过ISO9000族贯标和贯彻《安全生产法》,实现了车站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向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探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确保零事故发生。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广大干部职工,更影响着我铁路编组站的发展和铁路运输在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为此,各安全生产小组要及时对本部门阶段性的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贯彻落实安全例会制度。对于各类施工作业造成的行车事故案例,要经常性地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安全管理实际,广泛地展开讨论,制定杜绝各类事故的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在全站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普及教育知识的宣传!

生产车间工作思路范文6

关键词:维修现状;新形势;对策措施

1 线路维修管理的变化

由于工务部门传统的养路工区管理跨度小,维修组织方式小而散,对运输的影响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紧迫要求不相协调。尤其是天窗修制度实施后,传统分散的作业方式效率低、资源浪费大,与低成本跨越发展不相匹配,维修管理与实际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时利用率低

工区是独立的最小的单位,每天的出勤、出工、收工及纯上道作业时间等情况领工区不能准确掌握。其次,由于天窗修的实施,大多数工区每天完成天窗内的作业项目后,其它工作项目很难再去组织,工时浪费比较严重。

1.2 安全监控力度不够

工务是点多线长,根据作业项目的不同,安全注意事项也不同,工区虽有工长、安全员在早点名会上说出当日作业安全事项,但到现场后有的工区为抢任务而把安全工作置之脑后,领工区由于人员、交通的限制对管内的各工区安全工作又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尤其线路上分散作业点多线长,施工作业领导人的不同业务水平也很难保证每次作业都能取得好的效果。随着列车提速、三级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领工区、工区管辖范围的扩大,这种矛盾表现的日益突出。

1.3 工区管理的不适应

原养路工区各种管理需填写的各种资料达5项31种,工长大多时间忙于管理资料的填写,忙不过来还找人来帮忙,这样必然牵扯工长相当一部分精力,使之既不能到现场作用又不能真正搞好管理。

1.4 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检养修合一体制下,工区各自为战,多数情况下是班长带领职工去现场作业,至于现场作业方法、作业过程,作业质量及作业回检等情况,只是班长回来后向工长汇报就完事,现场作业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2006年,工务线路维修管理工作要“坚持‘线桥结构现代化,施工作业机械化,企业管理科学化’方针,围绕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铁路体制改革和工务修理制度的改革,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工务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铁路第六次提速的顺利实现。”

在新的形势下,工务线路维修管理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就工务段的情况看,在维修方式上,一 是变块状维修为流水作业,尽可能将多项施工作业和维修作业安排在同一个“天窗”,平行作业。二是变零散修为集中修,根据作业量和作业性质,合理进行劳动生产组织,实行大兵团、机械化作业。线路放散、成段更换轨枕、成段更换长轨条是工务部门的大型施工,而单凭一个工区几十名职工无法完成。如2010年前石门工区K138+400-K139+300处成段更换长轨条,根据大型施工的要求,段技术部门从施工管理、施工制度、施工安全管理责任等方面在进行明确规定的同时,在生产组织上结合现场实际,调集了一个车间100多人力组投入施工,并根据施工作业内容,精心组织,合理铺排,确保了在一个施工“天窗”点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在维修管理上,一是改善修理手段,取消了正线小型机械维修和零散中修,由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与综合维修相结合,对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作业后的线路及时进行综合维修。二是实行先进检测,轨道检查车、机车动态报警仪、便携式添乘仪检测与保养维修相结合,对轨道检查车和各种仪器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轨道质量指数,适时进行维补修。

2 维修管理现状

现在工务系统的管理仍以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为主,缺乏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 以设备保安全的思想逐步确立,但其实现途径(制度的落实上)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安全管理的落实机制还不健全。大准铁路公司管内北距呼和浩特市125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130公里,管辖线路东起山西省大同市境内的燕庄车站(与国铁大同枢纽大同东站接轨),西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站,途径两省六县市(旗),担任线路共计580.27km,其中正线全长334.87km,站线169.341km,代维修线路76.051km;道岔507组:大准线道岔368组,代维修道岔 139组(单开道岔 127组、交叉渡线9组、复式交分2组、一渡一交1组);桥梁18585.31/125 延米/座,其中增二线开通使用1400.29/13延长米/座、代维修375.420/9 延长米/座;隧道23784.31/32延长米/座),其中增二线开通使用5010/5延长米/座;涵洞24450.310/839横延米/座,代维修924.250/37 横延米/座;大准管内曲线共248条,总长115932.62米的养护维修任务。

2.1 传统作业方式落后

2006年3月25日开行了万吨列车,开创了单线铁路首开万吨列车的先河;2006年万吨列车日均开行3对,2007年日均开行6对,2008年日均开行9对,2009年日均开行11对,2010年日均开行达到14对,2011年日均开行达到19对 ,2012年日均开行达到21对,列车速度和密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设备质量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但由于“天窗”给点的不确定性、个别“天窗”点存在给点时间上的不合理性,致使必须点外利用列车间隔作业;由于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日常维修保养的传统作业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劳动效率下降,工时和人力资源浪费较大。

2.2 安全隐患较多

一是由于列车密度大,速度快,作业时间短,利用列车间隔进行抬道捣固等作业时,刚起好道准备捣固,列车就已经开过来,无法捣固和做好顺坡,使线路出现高低、方向变化,容易造成严重晃车甚至危及行车安全。二是我段管内线路依山傍水,曲线多,半径小,列车速度快,噪音低,工务的防护手段跟不上,传统的以瞭望和对讲机联系为主的防护办法容易出现盲区,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难以保证。三是通讯设施落后,对讲机有的地段是盲区无信号,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取得联系,往往延误了问题的处理,对安全极为不利。

2.3 线路设备病害多,整治难度大

(1)曲线多、半径小,线路成型条件差。管内曲线共248条,总长115932.62米,最小半径400m;小半径曲线侧磨严重,日常养护维修特别困难。(2)2012-2013年全段冻害地段352处,其中15mm以上共14处,特别是前石门等地段,冻害严重,路基状态不稳定,容易造成行车事故。部分地段道床板结严重,线路几何尺寸难以保持。(3)自2010年以来增二线逐步开工,截止到现在二线已经开通了94km,存在现阶段路基不稳定,施工与既有线线路安全又冲突。(4)路基桥隧病害严重,由于整治费用不足和新线遗留问题,路基桥隧病害仍很严重,基床翻浆冒泥,路基裂缝下沉等等,严重影响着运输安全。(5)养路机械化发展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现场作业的要求。一是养路机械的装备规划没有实现,即养路设备数量不足。二是养路机械管理关系没有理顺,普遍出现管理薄弱。三是从事机械化作业的人员素质还不能够满足发展要求,养路机械操作人员缺乏有效培训,技术人员配备不足。

2.4 人员技术素质跟不上

现我段维修工作的重要劳动力75%来自各工区附近村民,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甚至部分职工没有上过学,文化层次偏低、素质较差,虽经近几年来招入部分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使职工的文化水平有所提升,但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职工只要通过定职考试,取得上岗证就算有了“通行证”,对学习技术业务缺乏积极性。加之近年来对职工业务学习考核不细,滋长了“上岗无压力,学习无动力”的业务学习惰性,存在着工人技师和高级工人技师人才总量不足和职工技术技能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女职工多不适应工务工作的实际问题,文化水平偏低,对新科技适应性不强,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凭感觉、凭经验。同业务学习达到“一口清、一手精”标准和争做知识型职工要求有着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工务职工常年生活、工作在铁路沿线工区,职场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相比其他系统,长期处于“低社会”评价生存状态,思想波动较大,制约着全段的发展。

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低,还不能完全适应运输安全的要求,究其原因:

一是培训手段滞后,使专业技术干部、从事主要工种职工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使用和管理干部接受新的管理经验、作法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经验型管理占主流,制约着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在现有职工培训方式上,方法陈旧,内容老化,未突破过去工务传统的套路,现场实作上领工员教工长,工长教工人,固有的维修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代代流传,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内容不新鲜,培训质量没有大的提高,工作低标准,干活凭经验,经常习惯性违章。

二是车间班组负责人更新慢,接受新技术能力差,造成工务职工素质普遍偏低。

2.5 安全精细管理不到位

精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规范管理、强化基础的深刻体现。因此从段管理层注重了规章制度、卡控措施的严谨完善和科学规范,但距科学管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在:一是车间层由于文化结构不适应,理论水平有限,因而经验型管理比较普遍,不能从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哪些是影响安全的因素,哪些是影响人的积极性发挥的因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等关键性问题。尤其对“三违”现象只看到的结果,不会看问题过程;只会照章处理,不能透彻分析,解决问题抓不住主要矛盾。二是工班长在安全理念、专业水平、管理素质、组织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忙于日常生产具体工作多、疏于把握安全关键少,经验型事务性管理多、精细型创造性管理少。经验管理的结果直接导致精细管理在落实层处于初级阶段。

2.6 现场作业控制不到位。

现场作业控制是影响安全管理的突出症结。尤其工务惯性作业违章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职工多年来已经养成的作业习惯和传统的作业方式根深蒂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看惯了,干惯了,心存侥幸,而目前又乏于严密的制度考核、严肃的纪律处罚和科学规范的控制流程;另一方面反映在班组建设上“三基”工作相对薄弱,职工在运量骤增、车流密度加大、维修周期缩短、维修任务更加繁重的形势下,厌战思想、麻痹情绪突出,而各级管理者对自控型班组建设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对职工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内在心智模式的塑造不够有力,培育安全生产文化的理念不够深入。

为此,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改革维修体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3 维修管理对策

“十五”期间,铁道部以全面贯彻落实新的《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和实施维修“天窗”为契机,以适应铁路改革需要、不断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的,在兰州、南昌局开展了检修分开维修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对改革维修体制、实施检、养、修分开已取得了可行性试点经验,已在全国铁路进行推广。

工务设备维修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将工务部门原来以养路工区为基本劳动组织单位的检修合一的线路维修组织形式,改变为以车间为基本劳动组织单元的检修分开的维修组织形式,将设备检查与养护维修分开,实行异体监督,相互制约。

从“检、养、修”分开维修管理体制看,一是实行“检修养”分开是线路维修工作适应铁路快速、重载、高密度运输,积极推行“天窗修”的需要,是保证线路设备得到有效检查和监控,切实提高线路设备养修质量的新的生产模式。二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含重点病害整治)和临时补修。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坚持“大型养路机械为骨干,小型养路机械相配套”的作业手段,充分利用“天窗修”,根据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和变化规律有计划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整修,确保列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执行“检养修”分开新的维修管理新模式。三是“检养修”分开必须贯彻“结构与轨面并重,以动态指导静态,以结构健康保轨面平顺”的业务指导思想;坚持“天窗修”,落实点内项目作业,整治设备病害,保证线路维修质量;达到强化轨道结构、改善轨道弹性、提高轨面平顺性的目的。

从目前维修改革情况看,也正在紧锣密鼓、着力于维修体制的变革,在大型养路机械配备不太完备的条件下,采用“天窗”作业,积极探索以工务段为组织的“检、养”分开维修管理模式。在此,联系我段实际情况,就适应新形势、新体制下的维修管理,浅谈几点对策。

3.1 建立“检、养”分开维修模式

以推进维修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检修”分开的指导意见,改革现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变零散修为集中修,变分散型为集约型,按检养分开的模式应加强各车间检查工区力度,配备相对精准的仪器,加强检查工区的管理。使检、养各司其职。

3.1.1 优化劳动组织

本着强化车间、强化一线的原则,应加强一线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各工建制,按各工区等级划分人员配置。

3.1.2 界定工作职责

线桥车间负责生产组织和设备管理。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指标,组织完成作业验收,合理组织劳力对管内设备病害进行集中整治,结合季节特点适时开展“三防”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落实车间制定的各项巡查、巡检计划,负责管辖线路的巡道、道口、重点病害看守工、设备的临时补修和设备故障临时处理等工作;机械化维修工区主要负责线路经常保养、故障的永久处理等工作,并负责所配置的养路机械的保养和检修。

检查监控车间负责全段线桥设备检查、生产计划编制和作业质量验收。组织轨道、桥隧检测工区进行专业化集中检查分析;编制年度、月度生产维修建议计划,参与段级组织的月度维修、保养质量验收,季度设备状态质量评定,重点病害整治验收等工作;组织探伤工区完成全段管内钢轨、岔心、焊缝等线路设备的周期检查、复合、鉴定等任务。负责全段检查测量工具的配置管理、定期校验工作。下设的轨道检测工区主要配置轨道检测仪,基本职能是按小组定期完成管内线路设备几何状态的检查以及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存储、上传等工作,并将检查到的超限处所立即通知线路工区进行临时补修;钢轨探伤工区负责钢轨探伤工作,并将发现的重伤钢轨立即通知所在车间组织更换,发现轻伤有发展的钢轨通知车间进行重点监控、观察。

综合机修车间主要负责全段的养路机械设备的定期巡检和保养,并负责机具、设备的大修以及小型材料机具的修制。

3.1.3 建立配套制度

一是管理制度。为规范车间、工区检查、维修和保养合理,对车间目标管理、职责及考核、二次分配实施办法、材料管理、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和操作检修保养等都标注明确 , 对工区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重点以岗位职责为核心,以岗位标准为基准,理顺适应“检、养”分开体制下岗位职能的转换,对各工种专业技术标准、各岗位作业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规范,细化明晰每个层面、每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变行为管理为制度管理,为实施“修养”分开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考核制度。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为加强车间在安全生产中日渐突出的管理作用,应按照“安全、质量、任务、管理”四位一体挂钩考核的总体思路,从安全、任务、动静态质量、作业项目等方面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同完成任务与工区职工二次分配挂钩,奖优罚劣,激发职工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三是监督机制。按照“异体监督, 严格验收”的原则,建立三级监督机制。按照“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的原则,强化质量验收。

3.2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3.2.1 转变思想观念

面对运输快速上平台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生产布局、生产环节及作业方式、作业流程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管理者要摆脱旧有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努力克服方法陈旧、管理粗放的做法,要从高速、重载与现有设备质量的关系、实行“天窗修”与目前作业方式的关系、新技术新设备与人员素质的关系、干部监控与职工自控的关系四个方面,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形势宣传教育力度、政策规章学习力度,在思维方式上进行大开发,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大转变,从而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起适应运输形势、适应改革变化的新理念。

3.2.2 落实“天窗修”制度

(1)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作业内容。凡是封闭线路的作业(如换轨、换夹板)和影响基础的作业(如单根或成段更换轨枕、破底清筛等),必须全部纳入“天窗点”。其他临修作业和调整几何尺度的作业,能纳入“天窗点”进行集中修的尽量纳入。

(2)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修一般以车间为单位进行组织,车间主任为施工负责人。工作量较大的特殊情况,由段组织各车间统一进行,既减少了分散作业时的防护人员数量,大大压缩了生产辅助人员,又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安全度。

(3)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基本要求。一是“天窗点”前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到达现 场,并做好施工准备;二是明确“天窗点”内作业项目的程序和作业方法;三是“天窗点”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量;四是明确达到的质量要求。

(4)明确“天窗点”集中修的管理内容。一是执行邻线来车停止作业的规定;二是将工区编制计划,改为车间编制集中修计划,工区编制小型项目的维修计划和临修计划;三是车间无力完成的项目提报段技术科,由段统一组织安排;四是掌握列车运行图,根据“天窗点”和列车运行间隔时间安排作业地段和作业项目;五是段制定围绕“天窗点”集中修的考核办法,对“天窗”利用率低的车间、工区进行考核。

3.2.3 强化现场作业管理

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为重点,严格两纪一化和现场作业的管理,进一步落实现场作业安全卡控机制。明确线路、桥梁、巡道、探伤、道口、防护各工种和技术科、等职能科室现场作业安全重点卡控项目,按照普遍性、突发性、超前性、关键性、倾向性五类问题,全面落实现场作业安全卡控措施,形成作业、控制、检查、考核和信息反馈及滚动完善的闭环管理。通过强化作业卡控,落实作业标准,促进设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2.4 强化作业卡控

线桥设备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按标作业、作业达标。为此,要紧紧抓住作业管理这个中心,创新管理方法,变作业过程单元控制为作业过程程序化控制,从便于对标作业出发,划小作业过程单元的作业行为,制定程序化控制卡(表),明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到作业过程不漏项、不走样。

3.2.5 强化职工素质达标

从工班长、技术能手、党员入手,采取电化教育、网上课堂等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途径和方式,让职工明白安全生产应该干什么、不准干什么,落实在岗位上,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同时要调整职教师资力量,从工人技师中遴选技能特长的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突出抓好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奖励约束机制,使职工有压力,同时又有动力,愿意学,自觉学。要鼓励更多的一线职工自学成才,带动全段职工文化程度的整体提高。要加大对职工法律意识的教育,让我们的职工能懂法、会用法。通过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班组安全可控、日常管理规范、职工业务过硬、班组工作达标。

3.2.6 强化生产信息化建设

在车间、班组配备计算机,并设置计算机终端,打造覆盖各车间班组的计算机信息局域网。依托段建局域网信息平台,利用职能轨道检测仪静态连续检查、道尺手工断点检查、轨检车动态检查数据及钢轨辙叉磨耗定期检测等数据录入微机,利用计算机系统重点对线路设备动、静态技术指数进行汇总、分析、评比,实现纵向的班组、车间、段信息管理中心、段领导班子四级安全情况信息查询及日报告和横向的各职能科室之间安全信息流转,为加强安全生产决策、指导车间管理和工区现场作业,提供最直观、最科学的管理依据。同时,转变传统办公方式,加速信息化建设。将党政工团和各职能部门及各车间、班组的各类信息全部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办公自动化、公文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动态、适时、标准化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3.2.7 加强车间管理

要坚持以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车间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车间管理措施和创建标准,定期对标检查,实现滚动提高;赋予一定的人事管理权、班组长提职晋级推荐权、工人岗位调配权、二次分配调整权、生产组织指挥权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权,有效强化车间安全管理,促进车间职能由纯粹的执行层向管理执行型转化。要加强车间干部的培训、考核和竞争机制,对车间管理人员述职实行跟踪考察,促进车间干部在安全责任意识上进一步强化,在基础工作上高标准、抓细节、求精到,使精细管理拓展渗透到车间工区各个管理岗位、作业岗位。

3.2.8 加强班组管理

完善自控型班组建设实施办法,重点建立以严格两纪一化、调动全员参与、提高管理意识为重点的现场自控机制,高标定位,规范操作,严格评验,依靠素质培训、优胜劣汰、激励约束机制和合理的工作流程,促进职工在作业过程中自我管理,按程序自觉落实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抓好工班长的选配、培训、管理、津贴待遇四个重点环节,促使工班长队伍整体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动班组自控能力的提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日常生产和安全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严格落实班前预想制度,充分预想和分析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班组安全预想必须由工长填记和布置,现场作业必须按规定防护或到车站登记,必须严格作业标准和要求。同时要抓好考勤管理,提高出勤率和上道率。抓好工具、材料管理,做到物流有序,帐、卡、物相符。

(2)加强各类生产基础台帐的管理,做到台账与现场相统一 , 切实起到指导生产、为生产服务的作用。工班长必须熟知各类生产台帐的内容和要求,切实履行班组管理者责任。

(3)继续完善班组管理的各项措施、标准,严格按时、按标准考核评比,落实奖惩。按照段班组管理模式标准 , 进一步抓好规范,实现“物流定置、操作定序、设备定置、环境定标”的班组“四定目标”,营造心齐气顺、文明整洁、团结务实、管理规范的良好氛围。

(4)加强职工思想教育,营造优美、健康、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各车间、班组特别是车间负责人、工班长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承担起职工思想教育的重任,深化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形势教育和“三新”知识教育。要把工区室内外环境美化、亮化和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振奋广大职工的精神,激发职工的斗志,营造班组良好的精神面貌。

3.2.9 强化安全预控

紧紧围绕当前防洪、防胀、防断、防治线路红光带等安全重点,全力抓好各类隐患问题的检查、防范、和治理。一是补强完善安全危险源控制机制。按照逐级排查、立档销号、控制防范、检查督导的程序,针对重大危险源、主要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建立段、车间、班组三级防范控制和检查督导体系,实行量化检查、定期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保证各类安全危险源控制定人定岗,责任明晰,始终处于监控状态。二是充分利用办公信息网,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解决好各类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抓好超前控制。三是成立地面静态、添乘机车动态、“两纪一化”专项检查组和施工安全配合监控组,采取徒步检查设备和现场跟班作业的方式,对车间、班组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大安全督导纠偏力度。严格隐患问题立项跟踪落实制度和领导分工督办制度,对指令纠偏范围内的安全管理纰漏和现场作业隐患,限期整改,并追踪落实,与责任制考核挂钩,达到超前防范及时、督导纠偏有力、整改补强到位的目的。

3.2.10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是留住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确保企业长盛不衰。企业管理者只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维定势,在企业内部搞好激发员工信念,发挥员工才能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就一定能使领导与员工的心理距离拉近,感情距离拉近,认识距离拉近,慢慢地,双方的思维就会“同步”,于是很容易想到一起,走到一起,企业的方针、目标、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长期、近期的政策,都会被员工所认可、接受,形成上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的各项工作,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创造奇迹,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