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例6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1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实施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但是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更多出了很多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疾病,因此,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乡镇居民的觉悟更有所提高,因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环境尤为重要。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也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将不断扩展,我国城乡居民将获得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作用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目标就是对城乡居民均等实施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及基本卫生服务重大项目,对居民健康内容进行干预,对疾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使居民有个健康的环境,减少居民的得病率。虽然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不同,收入不同,基本卫生服务的普及、均等化,可使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减小,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健康水平的距离也在拉近,进而缩小不同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达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保障措施

3.1 分阶段推进,依靠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首先有关部门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均等政策,制定一定的公平制度,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同一区域的城乡居民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部门给予均等的财政支持。相应的政策对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引导,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尤其是筹集责任。

3.2 大力宣传教育 各个地区可通过有关渠道宣传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性,对健康的影响,和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争取每个居民都有维护自己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有意识的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3.3 落实责任制 各级政府要将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要建立县(市)业务主管单位包片、工作人员包乡(街道、社区)和乡级(中心)人员包村(站)的“三包”责任制,建立县(市)综合督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县(市)业务主管单位指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镇卫生院(中心)考核村卫生室(站)每月不少于1次的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逐步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3.4 强化监督管理 各级部门应对财政拨款进行监督,设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设置专人管理,防止个人贪污、挪用,严禁贪污,确保专款专用。广大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否实施到位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政府可设置对举报者设有奖金奖励。

3.5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各地要加快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强化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和中西医并举。

3.6 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居民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每个居民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乡镇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免费的健康查体和预防,较少很多由于健康问题带来的经济开支,影响生活水平。因此为了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卫生服务,财政部门一定要大力支持,保证财政的投入。

总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影响着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更影响着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水平,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环境,可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同时也缩小经济水平的差距,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实现价值,有关部门应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孟宪民,徐娜.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中的瓶颈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2,(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2

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这既是财政促进改革措施推出的出发点,也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的最终落脚点。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强国”政策已经显效,综合国力的提升已经为全世界所公认的话,那么,在当今的转型期中,我们的发展路径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体系将定位于“富民”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决策层及全体13亿国人的共同愿景。同样,这也是近期国家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正因如此,围绕“改善民生”的财税政策,必然是从中国国情以及国家财政的承受度和普通百姓的愿望相互联系、统一出发,更加强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这就决定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原则必然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2009年1月,国家决策层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味着医疗卫生事业将明确为“公益性质”,为此而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具体的政策实施进程看,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在城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50%以上的地级城市,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大学生,纳入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城乡医疗救助机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可以预见,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明显缓解,这就必须把加快推进基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涵义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责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财政关系十分密切,财政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借鉴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的划分方法,我们将基本公共服务与财政的关系通过图表达。从政府部门职责的层面分析,我们认为,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承担主导责任。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从基本公共服务的性质看,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理所当然的承担者,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和要求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财政政策可以引导公共服务趋向,财政保障能力决定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二是基本公共服务涉及几乎所有政府部门,但是作为综合经济部门,财政是基本公共服务重要的物质基础,许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都必须以财政财力来支撑,财政比其他政府部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事务。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未来发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从2009年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加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到2020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投入方面, 一是完善政府的财政部门对专业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完善政府财政部门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的财政部门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标准提升至25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四是继续支持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增加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项目。 5.推进荥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医疗卫生保障仍处于低水平、广覆盖阶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区域差距也十分明显。总的来看,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是:社会事业发展欠账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加强。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公共服务供给数量落后于公众现实需求。由于资金匮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不足。#p#分页标题#e# 6.促进荥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思路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实力、政府的财力。一方面,只有经济发展了,把财政“蛋糕”做大,政府财力增强了,才能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需要制度化的供给机制,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资金的运行效率很低,也无法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因此,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需要财力与制度的共同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3

Abstract: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formation of the health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sticking point lies in the equaliz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Kunshan is advancing progressively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ation in the health syste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actuality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Kunsha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s and the problems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the cours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and it puts forward useful reference to realiz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qualization in basic health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basic health services;eq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314-02

0 引言

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一体化是一体化新格局中的重要方面,人们期待通过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最后消灭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别,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进程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昆山市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民生福利,基本形成了“应得尽得”和“人人有保障”的局面,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1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基础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由政府负责提供,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础的健康权而开展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基本的医疗保障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所涉及的是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中最底层的需求,个人只有在获得这两个基础需求保障后,才可能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最终推动地区和国家的发展[1]。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奠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卫生部的解读下,基本医疗服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财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能力和大多数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向全体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负担得起的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3]人们期待通过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逐步缩小最后消灭因城乡二元机构所形成的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所凸现的差距。

2 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

2.1.1 基本保障情况 按照“城乡有别、相互衔接、逐步一体”的总体思路,2003年起,实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之初所有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不需缴纳一分钱即可无门槛领取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从70周岁以下100元/月、70周岁以上130元/月,提高至目前的70周岁以下310元/月、70周岁以上340元/月,全面实现全民养老的目标。2004年,突破农村合作医疗的框架,率先启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实行刷卡就医。2007年,在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又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扫除城镇少年儿童、城镇老年居民、六十年代精减下放人员等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盲区,把具有本市户籍、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全部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全覆盖。

2.1.2 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情况 建立城乡统一的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大病医疗补助基金并轨营运,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5万元以上至20万元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相同90%,目前调整为95%。2009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包括五保户、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城镇三无人员、特困职工、重残人员以及本市所有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人员等八种对象,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实施保费救助、实时救助和年度救助。2011年1月起,取消了20万元大病报销封顶的规定。

2.1.3 基本卫生服务现状 昆山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85岁,其中男性78.58岁,女性83.04岁。截至2009年末,昆山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7所。其中市级医疗机构4所,区域性中心城镇医院及镇人民医院14所,市镇两级公共卫生机构18所,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5所,规模以上民办医院16所,各类门诊部、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共166所。截至2009年末,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702人,千人医生数及护士数分别为3.47人和3.29人。医院、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位数4296张,千人床位数为6.14张。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昆山市虽然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卫生资源同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卫生资源与人才大多集中于市级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资源和人才投入也存在不足,造成了资源总量不足和个别医疗单位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到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2.2.2 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 基本卫生服务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享有的卫生保健权益,而不能因为其收入水平或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存在区别[4]。近几年,昆山市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虽然逐年扩大,可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员考虑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交纳的费用而没参加。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使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2.3 卫生服务费用分担不公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的经济每年都保持平稳增长,当地群众总体收入得到大幅增长的同时,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不同收入水平却能够享有同样的卫生补贴,交纳同样的费用享受同样卫生保障的体制违背了支付能力高的社会成员应交纳较多的卫生服务费用的筹资公平性的原则[5]。从这个角度看,低收入群体要与高收入群体缴纳相同的费用才可以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和中西医并举。

3.2 提高基本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大力培养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卫生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卫技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加强全科医生、一专多能医生的人才培养,引进实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农村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适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

3.3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制定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市、镇两级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考评。对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情况与核拨经费、考核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绩效挂钩,作为医务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根据上级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要求,确保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完善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政府要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纳入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中”,满足人民的基本健康需要[6]。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010年和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按人均不低于33元和35元安排。根据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需要,设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并根据财力可能逐年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公立医院按规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在全面考核评估的基础上由政府财政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助。

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要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城镇居民同样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志锋,张天.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地区比较及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68-69.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4-08.

[3]徐荣凯,曹荣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学习辅导材料[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1-182:93.

[4]徐凌中,邴媛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01,17(02):22-2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4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现归纳一下大致有一下几个方面。

1 现状与问题

1.1 基础资料整体质量不高

1.2 公卫人员严重不足

1.3 精神卫生人员缺失

重型精神病是基层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项内容,该县只有一个精神诊所,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没有精神卫生人员,那么在精神病的管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随访评价上就存在问题。

1.4 面对人群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居民、农民、国家干部、下岗职工等,人群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差异势必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就不一样。有的人要求是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掌握,而有的人希望的是免费的药物和检查,对健康知识却不屑一顾。公共卫生服务在该县全面开展也有3年了,还有部分人群不能接受,不愿意建立健康档案参与管理。

1.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相对不足

2 对策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笔者认为:为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做好一下5个方面。

2.1 管理到位

一是建立完善以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为龙头的技术服务指导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落实人员编制数、人员结构、设备配置、业务用房等实际问题。二是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规定的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本单位服务能力和条件,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三是以重点人群和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集中建档和门诊建档等方式,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开展重点人群体检如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产检和0~3岁儿童定期体检来完善档案资料内容。充分利用服务对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预防接种和求医就诊等机会,落实0~3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访视。在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涵盖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接种、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 的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四是转变运行机制,打破原有的科室界线,一改过去那种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诊治分离的现象,把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时,先到公共卫生科调取健康档案,由临床接诊医生完善健康档案、体检、就诊记录以及慢性病患者的随访记录,公共卫生科负责对健康档案进行收集、整理、更新和保管。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村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五是充分利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增加慢性病患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六是及时、认真、全面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和资料收集,规范整理各项信息原始数据,建立健全项目基础台帐,完善县、乡、村资料,各项资料要分类归档,整理成册,确保资料台账反映工作业绩。同时做好项目月报表汇总上报工作,各类信息收集、上报数据要真实、准确,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2.2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和较高的服务水平,这也是保证群众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一是在严格定岗、定编和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按照岗位标准择优竞争上岗,对业务素质不高、不符合条件的非专业人员进行逐步分流,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同时,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重点满足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合理待遇,尤其是关键岗位,营造“留住、吸引人才氛围”。二是认真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有关政策和方案,培训重点要放在“规范”二字上,注重实际操作,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三是定期的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加强对基层的检查、指导、培训,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科学有序的开展。四是利用进修自学等机会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定时进行考核,考核与奖惩制度挂钩。

2.3 培养专门精神卫生工作人员

针对精神卫生人员缺失的实际情况,上级单位要加强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精神卫生人员培养,利用进修、短期培训、内部讲课、自修等方式培养专门的精神卫生人员,充实基层精神卫生队伍。

2.4 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宣传媒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力度、深度、广度上下功夫。既要依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健康教育,也要依托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广泛开展宣传。既要搞好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也要做好常规性健康教育工作;既要确保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也要加强其通俗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既要坚持利用好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开展健康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移动通讯平台等现代化信息媒介,加强健康防病卫生知识宣传;既要采取知识信息传播型的教育方式,也要组织居民开展互动性、参与性的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广泛的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宣传,让广大城乡居民了解自身能够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群众的知晓率,积极营造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5

【摘要】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居民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普遍发展,对于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是国际通行做法。那么,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怎样,如何建设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间政府责任如何体现,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镇公共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责任

加强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乡镇“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经费紧张、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职责缺失有关。均等化取向下的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应在划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政府责任的基础上,整合基层卫生资源,创新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同时,切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保障公共卫生机构有效运转。

一、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

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包括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卫生服务机构。我们认为,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乡镇卫生机构经费紧张,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的财务状况更是困难,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化的背景下,“以医养防”现象严重。其次,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特殊性,医疗卫生人员的成才周期较长,而现有环境又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使得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第三,由于经费紧张,使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的设备落后,难以有效提供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中既有体制性原因,又有机制性原因。首先,政府投入不足。分税制下,卫生机构一般下放到地方各级财政,使得上级财政对地方卫生机构支持不足特别是税费改革以来,基层财政普遍困难,基层财政的卫生投入也逐步减少,但支出的绝大部分仍用在工资支出上,即财政收入主要用来“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总之,乡镇可用财力减少,使得卫生经费投入也相应减少。其次,盲目的市场化改革。政府投入不足,使得卫生服务机构为了补偿经费不足部分,无视卫生服务的特殊性,盲目推行市场化;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医疗收入占到了乡镇卫生院收入的绝大部分。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竞争,使得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内部运转效率得到提高,但也带来了诸如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问题。同时,具体到乡镇卫生院这一级,防保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与医疗机构不分,导致有限的公共卫生投入支出效率低下,进而使得“重医轻防”问题更为突出。

二、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责任

公共卫生是采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保障社会公众健康,是保证不同社会群体均等享有基本健康保障的基础性工程。基本医疗服务,指针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所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当然还包括一些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作为准公共产品,采取政府、社会筹资与个人筹资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以保障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非基本医疗需求,作为一种私人消费品,政府不提供统一保障,可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当然,为了降低个人和家庭的风险,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以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总之,基本的医疗需求与非基本的医疗需求都可以通过市场来提供,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为市场监管,以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基本的医疗需求可以通过补贴买方、医疗救助等形式来解决农民“看病贵”问题。

三、乡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1.划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相对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需要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因此,为了明确政府责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划定公共卫生的服务范围。我们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应包括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当然,如何划定还存在争论,而且,源于地方财力的不同,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也可有所扩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需要相应的财力保障。首先,公共卫生服务的溢出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中需承担不同责任。其次,中央财政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控制项目给予补助。第三,应该根据各地不同的财力状况划定筹资责任,对于财力严重不足的县、乡,上级财政应予以倾斜,适当减少基层配套比例。

2.创新公共卫生运行机制

为避免“以钱养医”造成的重治轻防现象,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支出有限的背景下,有必要创新公共卫生运行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效率。首先,应该使防保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乡镇卫生院内部实现分离,分开核算,防保机构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机构应在经费、人员、编制方面充分予以确保。其次,通过“以钱养事”、“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对村级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这既可以调动下级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益。

3.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虽然面临着诸如保障水平底、受益面窄等问题,但仍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调查发现,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这既有利于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又使得政府能够把有限财力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中去,并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财力保障。因此,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乡镇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有效运转的保障,必须将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与乡镇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吕卓鸿. 政府承担公共医疗卫生的理论基础和范畴界定[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02).

[2] 徐 勇. 公民国家的建构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范文6

经过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影响广大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有效防御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使城乡居民逐渐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到年省定根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人群之间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显著缩小,城乡群众免费获得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体系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关键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掌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再一次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省级卫生、财政部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等。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等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要加快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强化医院依法承担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和中西医并举。

(二)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三)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0元。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业务所需的工作经费根据任务和经费标准确定,由政府根据服务开展情况核拨。政府对村级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金额原则上不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30%。公立医院按规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

(四)规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规范。规范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要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

(五)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根据省级卫生、财政部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制定县、镇、村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县政府每半年要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各镇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核拨经费、年度工作绩效挂钩。各镇要注重群众参与考核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考核情况应向社会公示,将考核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百分制考核,根据考核评价标准,凡总分达到98分为优秀,达到80分为合格。对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对成绩合格根据考评结果确定补助系数,核定补助;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不予补助。

要进一步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要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增强全民健康素质。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健康需要要做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