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能教学范例

基本技能教学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1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0引言

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度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主要包括有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外科手术学技能、临床常用诊断技术等,在对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对于一个职业医师来说是其重要实践课程。但从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现状来看,还是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临床技能实践和操作的机会较少,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对优秀医师培养需求,因此需要对当前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1]。而“学以致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以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医学水平,本文就对医学教育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重点分析,为医学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1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近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总体看来,医学教育事业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还不适应,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层次低下,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部分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规模仍存在欠缺的地方,因此还是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现阶段,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与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对临床实践技能的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针对手术教学问题时,部分医院通过多媒体手术直播系统,对真实的手术过程进行多方位和多角度直播,让医学生可以同步观摩与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如心肺听诊、急救技术和腹部检查等,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屏幕,让学生对具体的细节进行仔细观察,例如病理图像、解剖图或是心电图等[2]。在临床技能训练中,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人体脏器声音进行模拟,实现电子标准化患者,对患者心跳声、肺部呼吸声音和语音震颤声等,学生通过这些真实的声音模拟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模拟手术中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应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模拟训练,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临床技能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与技能培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在学习中普遍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技能培训的体现[3]。第二,医德教育问题。作为一个医者,在医病的同时也要具有仁心,在传统临床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本临床技能的考察,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领悟人文精神内涵,导致学生在正式就业后,其医学行为与患者缺乏心与心的交流。第三,临床实践困难。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院校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人均管床数等一些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接受到全面的教育,对学生未来就业和临床实践存在制约因素。其次,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去配合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工作,医学生实习机会较少,缺乏为医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导致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不足。第四,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致使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课程设置中缺乏系统性规划和科学安排,缺乏技能训练等,促使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深化改革。

3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有效对策

3.1教学模式创新

现阶段,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首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彻底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医学教学体系[4]。临床教学模式的国际化为我国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医学教育的优势,注重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技能培训,通过专业的教育提高学生诊疗技能,采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个人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国际医学标准中明确表示,优秀的医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具有较高的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对于传统教学中崇尚权威、不敢质疑、无科学批判或是对知识全盘接受的错误的教学理念需要改进,改变以学生僵化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提高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临床模拟能力,让医学生适应于角色的转变,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让自己变成知识的创造者[5]。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将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与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结合,教师在技能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使教学环境变得生动、形象,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课下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如去医院对实际临床操作进行观摩和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独立动手操作。

3.3重视培养学生对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

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充分发挥知识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但在医学教育中,由于医学教育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特点,并且应用十分广泛,大部分医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在临床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容易感到吃力,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6]。因此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或是模拟的临床技能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医院进行真实的临床操作,让医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到临床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这种将教学、见习或实习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基本技能实践机会和平台,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实践和培训的力度,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消化。

3.4国家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学素质培养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成果,使我国总体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医学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质,要想取得良好的医学教育效果,需要将医学理论知识的医学临床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也是建立在良好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都临床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了医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心态、交流技能和行为方式[7]。为了更好的培养出我国优秀的临床医学工作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首先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与时俱进,对传统的传授经验和实践经验需要不断更新,并注重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医学学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疾病产生正确的认识,还要了解疾病病因及病理机制,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仍不十分成熟和完善,对医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仍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教育机制进行不断完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医疗事业和医疗教育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优秀的专业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立协,申长兴,王昌惠,宋小莲,梅爱红,张燕香.关于住院医师规培与医学生实习结对“一对一”带教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04:56-57.

[2]邱松楠,蔡博宇,戚麟,李密,李群,徐青松,徐志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121-123.

[3]董燕艳,常金兰.校企合作医院对高职院校护生顶岗实习反馈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115-116.

[4]张建标,吴昌,金徽.基于医学类高职框架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81-82.

[5]杨枝彩.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学与内科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9,05:63-64.

[6]罗春丽,胥文春,蔡晓钟,余晓林,欧俐苹.贯穿素质教育思想于临床基础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中[J].检验医学教育,2005,04:18-19+23.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2

高职会计教育,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为了能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教学方法,结合会计专业特点,以及学生认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教学对策。尤其是高职成本核算教学,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入手,明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将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作为目的,合理设计成本核算教学内容,以此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会计技能;高职成本核算;教学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毕业生或者中职毕业生,这些学生通过三年的职业学习,会具备更加专业化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实用性强,定向性强。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更加凸显,作为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会计学科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生的青睐,高等财务管理改革中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教育的必要性,以推动财务管理规范化与制度化。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必须要严格落实改革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财务人才。

一、成本核算课程的特点

1.成本的实务操作性比较强

成本核算实践内容比较多,主要的内容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对费用进行归集与分配,计算产品成本。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成本会计是非常重要的岗位之一,除此之外,成本预测与决策也是成本岗位的重要工作内容。

2.成本计算方法复杂

计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方法确定之后就是这些计算方法中所包含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繁杂的计算公式,是成本核算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并且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类明细账、各类分配表等,都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系统性较强

成本核算的学习,前后联系紧密,比如产成品计算的分步法,在计算的过程中,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只有经过所有的计算程序,才能完成产成品成本的计算。对于成本核算来说,每个章节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核算体系,中间缺少某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后面的计算一并出错。

二、研究会计技能模式下高职成本核算对策

1.统一思想、认清形势

(1)成本意识。实行教学成本核算,既要讲直接成本,又要讲间接成本,使刚性成本与弹性成本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制定经费开支计划和使用经费的每个环节都养成成本核算意识,使之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2)效益意识。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是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思考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要求全校教职员工,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工,在使用教学资源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单位效益和集体效益、部门效益与个人效益、研究成果效益与应用成果效益等各项因素。学校将用实际效益来检验教育资源、资金的投入效果,并进而影响今后教学资源的投向和投量。(3)责任意识。实行教学成本核算,需要调动较大的人力。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件事,保证核算工作每个环节畅通。学校一方面对核算的每个环节,包括核算方案、制度、报表、统计方法的设计、日常操作、监督等都确定专人负责;另一方面,还建立了成本核算员制度,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会计为主、兼职核算员为辅的教学成本核算管理队伍。在实施过程中,绝大数核算员能够认真负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核算工作。同时,要求每位教职员工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在三方面共同努力下,使全校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运行。

2.认真研究,勇于实践

作为一项十分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合理地对高职教学成本进行核算,需要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时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能和计算方法,通过不断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让全新的管理政策能够更好的应对教学成本的核算工作。为了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内容,高校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完成制度的规范和健全任务。(1)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建立完整的核算实施政策。通过不断完善成本核算过程,合理的制定和下发与思想教育、原则、核算形式等内容相关的文件,确保关于这些方面的制度能够顺利执行。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确保工作更有目的性,不断完善核算系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账目体系。明细教学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将教学成本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将不同科目按照类型与等级进行划分,以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对这些科目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以合理地记录作为凭证。将主要的信息登录成册,虽然目前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是,对于以后的会计报表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2)制定成本预算。①合理地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预算,并做到量入为出。多数高校的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国家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相关财政部门临时追加的机动拨款以及与科研研究相关的专项资金。为了确保全年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高校需要在年初就对全部的财务经济收入进行预测,合理的进行支出,才能让高校能够长久持续稳定运营。在全年的经费开支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明细开支项目,对于数目较大的经费应及时上报财务会计部门,并根据高校的现有能力,对投入资金进行预测,并统一整体的经费支出。高校需要合理地对全校的收支状况进行预测,所花费的每一笔资金都要用到好处,避免浪费。对于教师的教学开支、相关项目的科研开支以及日常的运行开支等等,财会部门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地分配现有资金,让其发挥巨大价值,对资金进行有效地利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②做好全年预算工作,并将信息下达给全体教职工以及相关部门。由于经费的全年开支涉及到教工和部门的工资,所以,高校在对全年经费支出进行预算以后,及时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并将高校经费的预算和开支情况进行说明,提高各部门办事效率,让各部门依照规定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办事成本,让资金的支出更有价值。

3.加强管理,优化环境

(1)由于高职高校的经费有限,因此,在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开支项目和开支范围,首先,对大型的资金支出要有明确的开支标准,以勤俭节约为中心思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对于不同的经济使用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资金有效利用意识。教师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于工作内容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找到最佳的控制办法,减少资金的投入。例如:为了提高艺术类院校招收生源的个人能力,招生的过程中会有诸多面试环节,主要分为初试、复试等环节。这些环节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在特定的场地进行测评,因此耗时耗力,费用开支也十分巨大。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许多院校采取了奖惩相结合的招生手段,能够在提高学生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招生阶段的成本。还有,通过合理的比对一定时期的支出费用和实际标准,并分析出现浪费的情况和原因,及时进行补救。经过长期的测试性实践,许多院校已经提高了对固有经济的使用效率,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2)为了保证不同院校的教学质量,合理地构建教学设备和器材,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的档次,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高校应鼓励相关教职工爱护教学设备,对于一些高档器材,高校需要制定相关人事,对这些设备进行看管和维护,并定期保养,提高这些设备的使用年限。相关人员需要尽量避免设备出现故障,以减少维修费用和重置费用。通过全方位降低高校的教学成本,让教师具有高度责任心,且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让高校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4.探索完善,及时解决

(1)注重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许多院校在对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都需要恰当地选取核算对象,让核算人员养成一定的经济意识,降低高校对于相关费用的投入力度。不同于简单的工厂和企业会计核算方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费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完整的会计核算模式,合理地选取考核对象,以及优秀的人才,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培养,分析这段时间的运行成本和周期,做到心中有数。高校通过大量的数据结果分析得知,成本分析与成本核算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通常情况下,高校需要依据部门的相关制度和法律要求,让学生建立责任制意识,仔细对学生的资金投入方向进行思考,明确相关投入项目内容,提高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2)注意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在对不同成本进行核算时,有许多难以确定的元素,这些因素对于核算方法有着严格的选取约束。高校在采取会计年度管理模式以后,通过熟悉相关的核算技巧和方案,对于全年的成本支出和预算合理地进行预测,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让成本核算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核算时需要解决核算差异性问题,找到正确的结合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核算结果的精确度。截至目前,多数成本核算报表都在紧张的筹备当中,只有能及时反馈预算信息的方法,才能让预算的结果更加完整,让核算的结果更有意义。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合理的把握核算对象,对于一些特殊性对象,需要采取正确的核算方式,才能让核算结果更加完整。核算时需要注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关于教学成本的核算能力,对于许多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需严密监测,确保最终建设的项目能够满足高校正常运行、长久发展的要求。针对高校的教学成本核算工作刚刚起步,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相关制度的完善需要以高校综合实力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改进相关制度内容,提高制度的使用价值。核算时可能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对于这部分的资金支出,相关部门应对其留有一定的预算。整个核算过程需要教师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以提高高校综合实力,扩大高校规模为基础,吸引更多学子前来报名的同时,为高校树立良好的口碑,让高校以崭新的面貌面向未来。

三、结束语

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摸索出高职教育,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技能为导向,会计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会计技能为前提,严格依据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开展成本核算教学,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以此保障高职成本核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丽娜.浅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商,2015,(6):158.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3

[关键词]“1+X”智能财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在学生具有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管理会计、高级会计等的基础,由此可见,成本会计在会计教学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能对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2019年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会议提出要在职业教育中推行“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实质就是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实践运用,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实践化应用能力,同时使得职业教育与市场相适应,共同培育现代化素质型人才。

一、“1+X”智能财税的意义

1.加快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步伐,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更改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定人才培养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及相关课程标准。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结合“1+X”智能财税证书,以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选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体系,理论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教学,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突出教学知识点的实用性,把理论知识放到实务中去讲解,提高学生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促进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首先,“1+X”智能财税促使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掌握操作实务,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授课计划,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地掌握实践操作知识,进而具备一定的账务处理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减少企业岗前培训,节约了人力开支。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这都是一件合作共赢的事。

3.促使会计教师优化知识体系,多方位发展

智能财税不仅要求会计教师要全面了解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且要掌握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能跨学科学习,全方位掌握财务知识体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新型教学模式。随着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紧跟时代潮流。同时会计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去企业学习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素质、有技能的人才。

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比较弱,存在畏惧心理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文科生相对较多,学生的逻辑能力不强。由于成本会计涉及大量的计算,文科生大多害怕计算题,所以学生对此门课程可能会存有畏惧心理,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课程专业性较强,所以学生在理解上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导致教学进程较慢,而这种畏惧心理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直接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而使得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设计成本会计教学环节的时候会设置实训环节,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实训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做与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练习,练习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部分的计算题,这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实训环节课时比重远远低于理论课时部分,导致学生可能会觉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甚至觉得上课学不学习无所谓,毕竟企业实际操作跟所学的不一样。目前绝大部分企业会计处理工作时都是使用计算机,但由于校内资源的限制,成本会计教学使用的一般都是普通教室,资源配置不到位,学生学习侧重于听讲而非实践。

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注重理论教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附带习题课。由于在讲解计算过程时需要使用大量的表格,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教师要在黑板上写出成本计算过程,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这样做既拖慢了教学进度,同时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一般喜欢比较潮流的事物,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也要注重创新,紧跟潮流,这对老教师而言则是一种较大的挑战。

4.教学体系过于单调,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现象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设置的主要课程是会计类课程及一些公共基础课,现在会计越来越依赖计算机,需要其进行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因而大数据对成本会计教学影响较大,可高职院校并未设置这些课程。有些课程在设置中出现重复,比如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这两门课程都有涉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杜邦分析法等财务知识,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就会有一定的知识点重叠现象。有些课程在设置时可能还存在前后矛盾的问题,基础知识尚未学习,就开始了更深层次知识点的学习,比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应先学习管理会计,再学习成本会计,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5.课程考核方式比较传统,无法真实反映学生水平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考核方式依然采用的是闭卷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无法让教师知道学生的知识弱点在哪里,并以此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平时成绩分数的构成绝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考勤情况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成本会计最核心的计算方法就是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拿其中任何一种计算方法完整地出一套题,学生在100分钟之内都很难完成,而且这种考法也很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更何况作业成本法也是企业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所以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很难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三、“1+X”智能财税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1.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学生畏惧心理主要来源于数字的计算和财务会计的难理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弄不清楚成本会计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清楚成本会计在会计核算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好好讲讲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作用及地位。对于数字计算而言,成本核算只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而已,大多数学生可能害怕自己会出错,因此教师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学生不用害怕,只要细心就行。教师也可以提前将相对复杂一点的计算简化,然后再教学生,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计算的简单,从而减轻学生畏惧心理。学生畏惧心理可能还来源于他们薄弱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些学生刚开始进入大学就觉得学习不重要了,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忽视了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后期要想跟上就会相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讲得详细些、具体些,好让这些学生能听懂并跟上学习进度。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目前实训课时比重较低,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实训课程和减少理论课程,以求两者之间产生的效益最大化。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的实训软件,这些软件是模拟企业的形式设置的,虽不能完全与企业环境一致,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去企业实践操作,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也可以通过校企共建成本核算中心,让学生操作学习,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一定要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分得过于清楚,可以直接在理论教学时加入实践,这样更能凸显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方式时最好结合案例教学法,如选择两个案例,一个用于教师讲解,另一个让学生操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改变教学方式

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外,教师在教授成本计算过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如通过Excel表格的方式讲解成本计算单,这样可以减少教师工作量,使学生明白计算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第一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是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点与信息化操作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其与智能财税核算之间的关联。引进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然后分模块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选一家比较典型的制造业公司,将知识点与制造业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成本核算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设置相关课程,提高学生成本计算能力

成本会计涉及的计算较多,计算时可利用计算机减少工作量,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降低成本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会进行比较精准的成本预测和分析,目前预测最精准的就是大数据分析,因而可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入大数据相关知识,或者在成本会计课程开始之前设置大数据课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本会计知识。如果设置大数据分析课程对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存在困难,也可以考虑在计算基础课程上加一些数据分析的内容。

5.多元化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学习

单一考核方式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可以多元化考核体系。由于成本会计的知识点前后联系紧密,逻辑顺序明确,因而核算过程的掌握情况远比最终的核算结果重要,所以考核方式应该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为辅,过程性考核占60%,结果性考核占40%,在过程性考核中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结果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计算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突出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进而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四、结语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学科建设;网络教育

一、前言

党的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提到要“办好网络教育”。这是“网络教育”首次作为一类教育出现在国家文件当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教育的重视和期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性教育机会的获得,而是追求更优质的教育。网络教育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和国家战略下,想要发挥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破解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本之间的约束关系,就迫切需要系统理论支撑,这对网络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需求。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我国网络教育重要实践类型,对网络教育内涵重新界定,并依据学科成熟标志的判断标准考察网络教育学是否正在发展形成,最后对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二、网络教育重要实践回顾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教育方式和教育组织形式有了相应的演进。我国学者丁兴富依据信息技术发展的代际划分将远程教育分为三代,分别是函授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以及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丁兴富,2002)。网络教育是第三代远程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形成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兴起后,我国就开始了网络教育的探索与尝试,政府、教育机构与社会企业都开展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较重要的实践涵盖了三个层次,一是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开放资源运动;二是以慕课为主要标志的开放教学运动;三是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开放大学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教育办学模式探索。图1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了实践的三个层次。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2003年印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随后数次发文,持续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在此期间国际上也是以麻省理工开放课件运动为代表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为主要实践型态。进入2012年以后,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的兴起,我国诸多高校、企业开始大规模建设在线课程,这个阶段我国网络教育基本上与世界同步并相互影响,以开放教学为主要特征,除了开发网上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外,还具备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在网络教育办学模式上,我国政府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创新。教育部1998年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并在2000年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试点高校陆续增加至68所,为增加高等教育机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办好高等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定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试点建设开放大学,并在2012年先后挂牌成立了六所开放大学。为此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开放大学的政策与财政支持。除政府主导的网络教育行动外,科技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加入到网络教育实践当中。我国网络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网络教育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的运行模式与监管政策也需要更多创新。出现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特征,也受限于不同群体对网络教育内涵、使命认识的局限性。在历经20多年的实践之后,新时代网络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对网络教育内涵进行重新审视,梳理网络教育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专门学问,发展网络教育学。

三、网络教育内涵再认识

学科大厦的基础是概念。在教育实践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学者们也对网络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陈曦在综述了不同专家对网络教育的定义之后,参照“教育”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分别界定了广义和狭义的“网络教育”。广义的网络教育就是指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网络教育则专指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提供的基于网络技术的正规的非面授的教育与培训(陈曦,2005)。而百度百科中对“网络教育”的界定则特指网络教育办学模式,将其描述为“成人学历教育的一种,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这两类比较典型的定义都将“网络”限定为软硬件技术,强调网络技术与环境对教学模式或办学模式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的繁荣兴旺以及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网络”不仅是底层的技术支撑,更是发展理念、运行模式的代名词。按照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由于知识不断增长进化,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学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王佑镁,祝智庭,2006)。因此,“网络连接”不仅代表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也代表了人类学习方式的改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颠覆与创新。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这些互联网思维方式对教育同样有着重要影响。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众筹、众包、共享、跨界等互联网业务运行模式,对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也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将网络教育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教育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网络”既代表了互联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又代表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互联网化,更代表了新的组织模式和线下支撑体系的连通化、网络化。根据网络教育的内涵以及互联网所具备的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大数据化和个性化等特点,网络教育也具备跨越时空国界、大规模传播优秀文化、教育教学过程可追踪、学习社群化和个性化等特点,有其独特优势和办学规律,是优化各级各类教育,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

关于“网络教育学”的提法,早在2001年就有学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议,并认为“我们用‘呼之欲出’来形容网络教育学目前的情况,就是想描述目前网络教育学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还未建立,提出这个课题应是顺理成章的这样一种状态”(任剑峰,2001)。受限于当时互联网发展刚处于起步状态,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还不够等诸多因素,作者的倡首在其后十多年内都没有实现。张岩在《网络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一文中也倡导建立网络教育学(张岩,2014),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教育学发展成熟的特征进行考证。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围绕网络教育的研究渐成体系,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正在形成,并被学界认可。按照丁兴富教授的判断,一门学科已经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八项:①协会、学会的普遍建立;②专业刊物和学术出版物的明显增长;③学术交流活动的活跃及其成效和影响;④学科的理论基础基本形成;⑤学科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⑥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⑦各种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产生和形成;⑧传统大学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招收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学生(丁兴富,2005)。网络教育学在这八个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首先,国内外网络教育相关的专业研究中心、协会、学会普遍建立。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协会有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和在线学习联盟(OnlineLearningConsortium),都已经有了多年积淀。美国新媒体联盟是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它的成员包括全世界近300个最受认可的高校、博物馆、学习中心、基金会等教育及学习机构。近20年来,新媒体联盟和它的成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在学习、研究以及创造性探究方面的新兴技术,并于2002年开始启动“地平线项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博物馆、图书馆、科技教育等领域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报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线学习联盟前身是斯隆联盟(SloanConsortium),其宗旨在促进美国和全球在线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全面整合,提升在线教育质量、规模和应用范围,该机构自2003年始,每年就特定专题对美国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调查,美国在线高等教育评估报告;还开发了质量评估工具和在线学习项目,主办了《在线学习学刊》。类似的国外协会还有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美国中小学网络联合会(CoSN)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等。在中国跟网络教育相关的研究机构、协会也数量众多,专门的研究机构有清华大学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等。此外,还有产业发展孵化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教育工作委员会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学会组织也在积极关注网络教育研究。其次,专业刊物和学术出版物有了明显增长。近年来,以网络教育(或远程教育、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期刊日趋增多,很多都已经进入中文核心期刊,如《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学习研究》等。第三,学术交流活跃,成效显著。近年来,围绕网络教育的学术活动频繁,学术交流成为常态,不仅成为学界思想碰撞的热点领域,也凝聚了诸多科技企业和教育企业的参与和交流。以2017年11月为例,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在京召开;14日,中国国际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大会在京召开;22日,第五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26日,“北京首届网络教育年会”在京举行;28日,首届GES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如此高密度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网络教育领域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不仅2017年如此,近年来的学术交流活动皆是如此。其中,北京开放大学从2011年开始,就围绕网络教育和开放学习,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有效推动了相关领域知识的建构。第四,学科研究得到认可,获得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全国和各省市的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都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资助专项,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也给予了重点支持。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获得了教育科学类基金逐年增多的支持与资助,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关注。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将专门开辟支持教育科学研究的渠道①,新增二级学科代码F0701,具体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方法、在线与移动学习环境构建、虚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数字知识与可视化、教育认知工具、教育机器人、教育智能体、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评测、自适应个性化辅助学习。这说明网络教育除了教育科学属性外,还具备自然科学属性,强调网络及相关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第五,围绕网络教育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著作。武法提自2000年前后便深入研究网络教育,先后出版了《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策略》《网络教育应用》等著作;焦建利编译的《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引起了强烈反响;王竹立的《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对网络教育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郭的《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分析了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脉络、公共服务体系、网院治理和网络课程等三方面的“有效实践”,是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教育概论》《网络教育基础》等一系列学术著作都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除了网络教育的通论性著作外,各级各类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如《网络研修——教师继续教育新思路》《网络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探》《课堂环境中基于网络探究的科学教育》《网络艺术教育》等。而与互联网教育、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的著作更是不胜枚举。网络教育学术研究的繁荣也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第六,传统大学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14年设置了“互联网教育”专业方向,开展硕士学位学历教育(工程硕士),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互联网教育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国外网络教育相关的学位项目则发展更早、数量更多。托尼•贝茨整理了在线学习方面的硕士博士项目,列出了全世界30多所大学开设的相应专业②,且大部分硕士及以下层次的项目是以全在线方式实施的。表1列出了其中部分项目的情况。从表1可知,围绕“网络教育”密切相关的学习设计、教学技术、数字化学习、远程教育等项目已经覆盖了各个层次,也充分说明了社会发展对网络教育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教育领域知识的成熟。结合网络教育以上六方面的发展以及丁兴富教授提出的学科成熟标志,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当中,尽管其理论体系还不尽完善,但其学术研究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阵地、学术科研成果、学术实践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求与事实已经存在,有必要对其进行论证和认可,这利于加快建设网络教育学,系统梳理学科理论体系,更好地总结实践经验,引导实践发展。

五、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领域方向

任剑锋给网络教育学的界定是“网络教育学是研究网络教育现象和规律,以指导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优化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和学习的学科领域,是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教育学和网络技术互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任剑锋,2001)。由于提出这一定义时间较早,将网络教育仅仅定位为优化教育的方式,并称其为“边缘学科”,显然已不符合当前的实践形势。根据前文对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与传统教育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结果,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学则是研究网络教育这一实践领域的科学原理与规律、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学科。网络教育学是一门针对实践领域的应用型学科,也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理论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网络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网络教育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基本规律、网络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网络教育的定义内涵、学科理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发展规划。网络教育基本规律主要研究作为教学方式或教育模式的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成本规律、发展规律和推广规律。网络教学技术重点研究网络教育支撑技术以及技术应用的方式、规律和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知识可视化、教育认知工具、教育机器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分析与评测、自适应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技术。网络教学模式重点研究网络教育的组织模式以及学与教的理论,如在线学习环境构建、翻转课堂与MOOC等教学组织形式、开放教育办学模式等。网络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支撑,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和研究对象来讲,网络教育学与不同学科交叉后会形成以下重点发展方向:网络教育经济学,重点研究网络教育中经济学的相关规律,涉及办学成本和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网络教育管理学,重点研究网络教育中政府宏观管理的相关政策,涉及网络教育办学模式的监管政策与质量保证机制以及网络教育办学方式的资助与评价政策等内容;网络教学论,研究网络教学的一般规律,涉及网络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内容;网络教育技术学,研究网络教育的支撑技术,如学习分析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学习管理系统等技术。

六、网络教育学与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网络教育学与很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存在交叉,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必要性在于网络教育本身所特有的规律与技术,是有独特性和体系性的,其他学科无法完全解释网络教育的实践。网络教育学一方面要从各学科中借鉴理论、方法与技术来研究网络教育原理、规律、技术和模式;另外一方面其研究成果也会增加相应学科的成果体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众多相关学科中,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都是一级学科,必然是网络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在二级学科当中,网络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系最为密切。根据AECT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教育技术更强调技术与方法,构成网络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网络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教育型态的原理与规律基本上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范畴。远程教育是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教育型态,是与网络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结合本文对网络教育的理解,“时空分离”已经不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时间上来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不仅能够实现教与学活动的异步开展,也能通过直播实现实时的教学与互动;从空间上来讲,“网络”不仅意味着纯在线教学,也表征新的组织模式和线下支撑体系,空间的绝对分离也不适应于网络教育。可见,网络教育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的诸多特征,需要专门研究才能更有效。

七、小结

自有学者提出要建立网络教育学以来,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本文通过考察学科成熟的标志,认为网络教育学已经发展成型,需要旗帜鲜明地建立学科体系并不断完善,以更好地凝聚研究力量,促进学科发展。网络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学科的理论与知识,更要与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二级学科共同发展。网络教育学的繁荣发展必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陈曦(2005).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1):21-23.

[2]丁兴富(2005).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10-17.

[3]丁兴富(2002).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培养路径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拥有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不仅仅能够提升学前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能够保证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学生音乐素养、生源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技能并不强。所以,要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将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技能的核心培养目标,探索相关的途径,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与学前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要以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将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教育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引导学前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和演奏,认识音符等简单的音乐技能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3)让幼儿能够使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体会快乐。(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艺术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感受美、表现美,让他们的审美经验变得丰富,能够体验创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这是在《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改变了以前以音乐技艺为重的学前音乐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育则是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学前音乐教育就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进行表达、交流、创造,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能够以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为引导,进行音乐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1.非专业性

与专业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育不同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因为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没有明显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套用了专业音乐学院(系)的课程模式形成的,将钢琴演奏、演唱等技能看得过于重要。学前音乐教育实际与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间严重脱节,学生们因此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相应的实践能力、缺少对学前音乐教育内容的了解。众所周知,教师要具有相应的分析、编排作品的能力,并能够根据作品特点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顺利组织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正因如此,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是需要重视的,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进行的是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他们往往不需要掌握过多的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样看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

2.综合性

综合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对于音乐的学习中选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求“通”,但是不要求“精”,保证音乐教育的精益求精。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原有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架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要在音乐学习的“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适当的综合性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优秀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为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培养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培养目标。其中良好的音乐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音乐学科教学技能和知识。主要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表达能力、音乐组织能力、音乐表演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创编能力、音乐教具制作与操作能力等,这些从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论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学前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是要通过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形成的。二是要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要具有能够良好的掌握演唱、弹唱、演奏、音乐基础理论(其中包括调、调性、节拍、和声、曲式、调式、节奏、旋律、织体)等技能和知识,能够将这些内容转变为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等。这样看来,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全面性则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演唱和弹奏基础技能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学前使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不能够仅仅以钢琴或者声乐的某一种技能为主要训练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进行综合训练,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正因如此,要注重音乐与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的结合。学生们在课堂上如果能够这样运用音乐教育,就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音乐要素,为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课要从基础开始学习,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管是在钢琴、声乐、舞蹈,还是视唱、乐理等方面都应帮助学生们改变以往的思路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总而言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紧张感,要注重包容开放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在这样的方式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创作音乐,便于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学生们在即兴创作的时候会采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够将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加以开展,利于个性化成果的产出。在思想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加以肯定,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有效开展的首要事项,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相关课程的全面渗透、面向未来职业是高校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得到彻底贯彻,教学指导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们能够即兴创作,对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徐少涵.接受美学理论对大学音乐鉴赏教学的几点启示[J].北方音乐,2015,(16).

[2]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02).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6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计算多、方法多、图表多且理论体系复杂、实践性强等特点。计算量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大量的表格之间存在着前后衔接的关系,学习难度大。本文以厦门网中网软件为载体研究成本会计仿真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参与岗位角色中,更有效率地完成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任务。

【关键词】

岗位能力 培养 成本会计 课程改革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掌握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方法。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让就业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能仿真就业环境来学习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

一、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缺陷

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是基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成本费用核算过程,即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成品,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归集出总成本后以生产的产品为中心,把总成本在当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这也是目前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往往以某制造工业企业的数据为例来演算成本计算过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等客观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核算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仍进行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显现出很大弊端。

(二)新经济形势对成本会计课程提出改革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产品的大量同质化需求转变为五花八门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向小批量、个性化产品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成本分配的产品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学生到实际工作中,能够应用得上的并不多,新经济形势对成本会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但目前的成本会计课堂大多数仍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成本会计教材中复杂的表格,教师只能逐个讲解表中数据间的关系,由于难度较大,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些复杂表格的目标和意义所在,也不清楚他们学习这些表格有何用处,没有学习目标因此听着听着就会走神,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将来学生是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基于岗位的教学过程成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滞后于客观环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模式机械、呆板,无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当前大部分成本会计教材是模拟制造业的环境编写的,成本核算没有考虑新经济形势下的核算需求,教学内容滞后于客观环境。与此同时,当前成本会计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解为主,而任课教师也未深入企业研究成本会计具体核算过程,课堂上也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教学内容偏向成本核算而忽略成本管理

现在大部分的成本会计教材编写的重点在于核算流程,包括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方法等。成本管理的内容较少,使得学生对成本管理缺乏整体、完整的理解。

(三)教学方式单一,未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目前成本会计教学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技术使得课程学习内容更丰富,但当前大多数多媒体教学质量并不如人意,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不高,仅用多媒体来播放从相关网站上下载下来的课件,仅仅是把教材内容反映在幻灯片上,课件中没有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未能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成本会计仿真教学改革思路

(一)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成本会计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衔接课程,同时也是对财务会计课程的具体补充,还融入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统计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成本会计不应局限于核算的内容,还应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的内容,使得学生将来能更从容地胜任成本管理相关工作。

(二)搭建成本会计仿真教学平台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在课堂中引入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如产品成本核算的分步法,如果仅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讲解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分步法,没有亲自参与实践环节,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何要有这两种分步法,更别说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实践教学方式有校外实习与校内模拟实习两种,校外实习可使学生增加实际感受,但机会不多,因此搭建校内仿真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利用厦门网中网软件中的成本核算模块让学生仿真地参与企业成本核算,提高实践技能。

(三)引入模块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7

[关键词]小学教育;粉笔字;书写技能

粉笔书写技能是小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书写水平、书写的态度乃至书写风格和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识字写字的小学生们。小学教师拥有过硬的书写基本功,可以对小学生的书写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写好粉笔字还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自信心。师范教育必须重视对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必须重视粉笔字书写训练,提升粉笔字书写能力。

1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粉笔书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生们都意识到拥有一手漂亮的粉笔书字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能够真正掌握粉笔书写技能的师范生并不多。粉笔书写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书写问题。

1.1书写不规范存在明显笔顺错误

书写规范汉字是小学师范生粉笔书写技能的基础、关键。但是在师范生书写规范化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师范生都承认存在有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要属错别字,其次还有笔顺问题。

1.2书写速度过慢

师范生在掌握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还要提高书写速度。这是对师范生书写熟练程度的要求。据调查大多数的师范生都存在书写速度偏慢的问题,较多的教学内容与较慢的书写速度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也会使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书写不完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1.3书写字体不规范影响辨认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规定小学教师在书写时,要书写正楷字。楷体与其他字体相比,一笔一画显得较为规范,更有利于作为板书展示给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师范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多种字体混合使用的情况,多数师范生常常使用行楷结合的书写形式,还有一部分师范生在书写时会显得更加“随意”认为只要学生能看懂,怎么写都行,没有固定字体。书写字体不规范现象,对于刚学习识字写字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错误的模仿。

1.4书写笔画明亮度差力量感不强

粉笔字与其他书写工具相比更具有示范性,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师范生们在书写时要想体现字的美感就要把握线条的粗细,关键就是要做到用力均匀,用力过猛会使得书写字体的笔画粗重缺乏美感,用力过小则会使线条太细让学生难以识别。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师范生多半以女生为主,大多数女生在板书书写时常常会出现用力过小、笔画较轻的情况,在书写笔画较复杂的字体时,后排的学生就很难看清黑板上究竟写着什么。

1.5板面布局不整洁不美观

良好的版面布局不仅能给教学增添美观,也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但是在板面布局的调查中发现,师范生们书写时较为随意,不会对主板书与副板书有意识的进行区分,也不能将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做很好的突出。板书布局不合理,板面不整洁,必然会影响学生听课质量以及做笔记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写字习惯产生错误的示范,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1.6书写身法与手法及笔法存在明显错误

正确的书写身法、手法以及笔法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书写典范。粉笔书写是硬笔书写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其他书法在书写姿势、执笔方法和书写笔法上都有很大不同,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往黑板上写字必须是站立且面向黑板、举手书写才能完成。师范生书写时,书写姿势比较随意,存在弯腰、斜立,身体距黑板较远等现象,这种不良的书写姿势直接影响书写效果。书法上,左手在书写时手臂弯曲弧度过大,造成汉字书写缺乏力量感。同时,在执笔方法上,师范生的执笔方法各有不同,有“三指平押法执笔法”“三指错押法”“四指平押法”等,握笔时,指尖与笔头之间距离过大,造成粉笔容易折断。错误的执笔方法容易造成书写过程中的笔身不易转动,且书写时间过长还会产生书写疲劳。

2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粉笔书写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小学教师长期以来错误的书写习惯造成的书写不规范

粉笔书写技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师范生错误的书写习惯。多数教师存在着书写不规范和书写姿势问题,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学时,教师错误的板书会不经意间给孩子们造成不正确的示范,影响学生的写字水平。目前,国家出台的最新有关书写技能方面的文件仅有1994年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大纲中对“三笔字”书写标准方面做了简要概述,但未有涉及粉笔字书写技能的明确训练要求。

2.2缺乏粉笔书写技能专业指导及相关教材

师范生刚进行粉笔书写时较为“随性”,往往会产生一些书写上的问题,而这些错误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如执笔方法方面,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小学教师们书写时的执笔姿势有两指、三指还有四指,没有统一规范。书写姿势上也有不良习惯。由于粉笔字的特殊书写形式,粉笔无法像钢笔或毛笔那样可以编订字帖。此外,由于粉笔书法有其固定的使用人群,因此相对于其他“两笔字”而言,粉笔字的相关教材研究较少。师范生在学习粉笔书写技能之初,拥有一本贴合教学实际的的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非常少,针对粉笔书写技能的理论讲解很少。然而,粉笔书写技能是一项专业技能,既需要理论讲解也需要训练指导,只有了解了粉笔书写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粉笔书写技能。

2.3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造成小学教师使用粉笔的机率减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数小学课堂己经普及现代教学设备,从最初的黑板到现今的液晶书写屏,新型的书写工具必然使得传统粉笔书写形式逐渐弱化,现代教学工具的大量使用也使得教师的粉笔书写技能退化。小学教师们也习惯于使用现代教学工具来制作课件。这种方式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由于课件资源丰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大大减小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长此以往,小学教师逐渐对教学媒体产生了依赖性,尤其是很多粉笔字写的不好的教师,他们在讲课时将教学内容全部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堂课下来,甚至没有写一个字。这就让书写技能不好的教师越来越不愿写,越来越不敢写。

2.4培训课时少及培训班级规模偏大

小学师范生粉笔书写技能是一项专业技能,技能的形成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实践课时有限,且师范生培训费用有限,在师范生技能培养上以校内培训为主,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也多以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及普通话训练为主,培训时间也多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大多2~3天。然而师范生粉笔书写技能是一项需要长期培训的技能,短期内很难有很大进步,因此学校较少组织甚至不组织小学师范生进行粉笔字书写技能的培训。大多数师范生通常只能通过自学或在课堂板书时提高自身的粉笔书写技能。极少的书写技能培训也大都采用“大班化”的培训形式,所有学生不分学科,不论书写基础全都集中到一起进行,忽视了学生书写上的个别差异,“大班化”的培训模式制约了教学质量,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个人书写指导上也很难做到全面。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学校很难设立明确培训计划,只能简化设置,要求学生每周提交练习作业。在考核标准的设立上,由于培训效果不大,只要求教师完成所有课时教学即完成培训任务,没有任何考核形式的设置。由此可见,粉笔书写技能的提高教师的粉笔字书写技能只能流于形式化,且枯燥的培训也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更加不利于教师技能培养。

2.5粉笔字不易保存影响后期评价

通过与小学师范生的访谈得知,目前粉笔书写技能的培训依然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与评价方法。粉笔与其他书写形式相比,它的优点在于粉笔书写的灵活性强,写错或写得不规范的字可以擦掉重写,有助于达到比较好的书写效果。但这也暴露了粉笔书写的缺点,粉笔书写作品不易保存且很难复制。这就给粉笔字的后期评价带来不便。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以及黑板的不可移动性,小学师范生们的粉笔字培训依然采用当堂评价的方式。然而粉笔字书写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课内的指导,也需要课外的点拨。这种评价形式对于师范生书写技能的提高有很大阻碍。在调查中发现,在对师范生粉笔字书写技能进行评价时,由于培训采用集体培训的形式,很难对师范生们的粉笔书写水平做一对一的指导,大多数师范生只能采用学生评价或者自评的形式。同时,在实际培训中,多数师范生反映担任本校培训的教师是本校粉笔字写得较好的教师或者是师范生,虽然是写得最好的师范生,但在书写技巧上还是略有不足。由于缺乏专家的专业指导,师范生们的书写技能很难有较大进步。

3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粉笔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

3.1编制培训教材加强理论研究

写好粉笔字不外乎两点:多学,多练。多学即要求教师们在动笔之前对粉笔书写技能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有效的书写理论指导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并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一本好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多练就是要求教师在掌握书写理论的基础上勤于练习。考虑到小学这一特殊学段,编制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材。编制时,可以设置两个模块:前半部分是理论讲解,后半部分是实践指导,理论教学要注重实用性,服从课堂教学需要,强调书写技能的实践、技巧培训。重点关注书写姿势、书写笔顺、书写字体等方面的研究,为小学教师粉笔书写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3.2培训形式多样化

培训形式上,学校首先可以聘请本校一些粉笔书写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粉笔书写不过关的教师的指导教师,采用“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形式,半年至一年。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粉笔书写技能,使学生的粉笔书写技能快速提高,全面提高书写质量。在培训过程中,学院应制订学生粉笔字书写计划,对学生的平时训练规定强制性的练习量,每位学生每周至少要写5幅古诗的板书作品,规定字的大小与字体,开展达标活动,要求逐条逐项过关。领导与教师每周定期评审学生的粉笔字书写作品,确立奖惩制度,对优秀学生提出表扬,对不达标学生提出批评并加大练习量。长此以往,可以让学院上下形成一股学习粉笔书写技能的风气。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粉笔书写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书写积极性。

3.3加强书写实践提升学习意识

长期的书写实践是提高自身粉笔书写技能的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因此,要想提高书写水平就要在平时的书写示范实践中通过“自学、自练、自测”的模式加强练习。自学:自主学习粉笔书写技能相关资料,教师通过学习有关粉笔书写技能的教材或者观看教师优秀的书写视频,了解粉笔书写技能理论及书写技巧。自练:进行粉笔书写技能自主练习,采取“每日一练”的形式,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掌握每个字的书写笔顺与书写规范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日积月累,从而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自测:进行粉笔书写技能自我评价,依据粉笔书写技能的标准对自己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提高书写能力。在提倡进行“自学、自练、自测”的同时,学校也要给师范生提供一些自主练习的机会,设计一些可以达到的书写目标和训练模式,同时也要投入一些办公经费,准备一些书写教材和训练材料让师范生自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4制订评分标准妥善进行奖惩提高培训积极性

书写标准的确立要涉及到书写技能的方方面面,如熟练的书写速度,行笔流畅的书写笔势,布局合理,章法自然的书写美观,内容完整,无错别字的书写规范等方面。学校以粉笔字测试标准为依据进行粉笔字技能考核。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结业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占30%,结业成绩占70%,对师范生的最终成绩进行确定从而划分粉笔字书写等级,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89分为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3个等级,最终考核成绩将纳入对师范生的学业考核和学分认定。考评合格的将颁发合格证书,优秀的颁发优秀证书并进行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提出批评,再次不及格将直接影响年末考评。这种奖惩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师范生产生竞争意识。

3.5制订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

学校应成立粉笔字训练与测试中心,成为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决策工作。该测试中心主要负责培训方案的制订,设计有关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形式、考核标准、奖惩制度等方面。其次,组建粉笔字技能项目领导小组。其中,扎实的粉笔书写基本功是选择小组成员时最为重要的因素,小组成员最好对技能培训十分了解,负责全校教师粉笔书写技能的日常培训工作以及最终的成绩考核工作,执行训练与测试中心的训练计划。第三,各班级成立相应的训练督导小组,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宣传与监督工作。通过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构,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3.6创建书写论坛促进评价交流

学生可以利用论坛进行粉笔字书写技能交流,学生可以将自己粉笔书写经验到论坛中与他人分享,也可以收集他人在书写方面的有效见解,可以在论坛中、转载其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可让其他学生帮助修改自己的书写作品;可以经常一些书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书写中经常出错的地方以及难写的字,让学生可以借鉴;可以投票给自己喜欢的书写作品,选出书写优秀的作品及作者。如此学生们既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分享成功的经验。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取经”,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加实用的书写知识,提高自身的书写技能。

参考文献

[1]赵忠映.钢笔和粉笔教学技法释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118-120.

[2]张梅,李子.高校师范生粉笔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5):62-65.

[3]张永贵.浅谈高师学生练习粉笔字的方法与步骤[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6):119-121.

[4]杨孟刚.浅谈多媒体教学与粉笔教学的融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08-109.

基本技能教学范文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机械类;工程实训;教学体系

一、引言

工科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既反映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又是地方本科院校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1]。目前,应用型机械类本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迅速适应相关的工作岗位,并能在相关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应当从现代制造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出发,构建具有可拓展、多样性的能力单元模块,并以此为系统要素,制定以能力为系统结构的培养体系。而工程实训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增强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高效转化。因此,工程实训在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个工科院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现代工程实训的要求建设综合性工程实训基地。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金工实习”阶段,课程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会应用,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一)高水平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创新意识、实现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现代工程实训涉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技能培训”范畴[2],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专业实践阅历,而且还要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这些变化需要指导工程实训的师资队伍应当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能力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通过在相应的学科和领域内的不断探索,提高理论、实践教学质量。

(二)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总结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全方位合作办学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围绕拓宽学生实践能力获取渠道,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广泛协同校外资源,以业界需求为牵引,面向行业企业,在整个本科教学周期内的各主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增强创新意识为核心,注重素质、注重综合、注重创新,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始终贯穿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主线。

(三)将工程实训贯穿于本科教学全过程之中。目前机械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实训、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环节或者某一门课程而单独设计的,没有从“大工程”的整体高度来统一规划。因此应当在研究分析本科四年学习过程的基础之上,搭建多类型工程实训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形成贯穿本科全过程的工程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四)强化实训过程中的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正在从“注重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朝着“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发展[3]。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它区别于知识讲授,又与之密不可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较好的思想基础。因此应当在不断提高实训中心硬件建设的基础之上,同时强化素质教育,更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应用型机械类本科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措施

(一)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实训教师队伍,盐城工学院工程实训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加强授课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通过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实训中心现有实习教学及管理人员22名,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及高级技师10名,初级职称及技师10名,从整体上改善了教师的职称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积极安排相关教学工作,鼓励其通过听课、助课工作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2.加强对现有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工程实训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中心设置科研奖励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在努力提高岗位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使教师关心学科发展动向,了解工业技术进展,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设置专项培训基金,采取教师“走出去”学习、将专家“请进来”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3.强化师德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思想境界。在中青年教师中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采取老带新的模式,通过言传身教,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采取岗前培训、伦理与道德讲座等有力措施进行思想教育。

(二)建立多层次课程内容新体系。以“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为基本原则,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科学地设置训练项目,确立了课程内容新体系,如图1所示。一是材料及其成型技术训练———以铸造、锻压、焊接、材料热处理、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及塑料成形等项目;二是机械加工技术训练———车工、钳工、铣工、刨工、磨工等项目;三是现代加工技术训练———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线切割、多工种创新等项目;四是工艺知识与综合训练———热加工工艺、冷加工工艺、工艺装备分析、综合创新训练、项目训练(PBL)、科技竞赛等项目。共有四大部分,合计24个训练项目。

(三)实训教学贯穿本科全过程。为了使“递进式、多层次、模块化、创新性、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就必须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4],对此我中心构建准工业化基地、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技能培训与竞赛基地、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等实训基地。按教学组织要求建立相应的实训平台,把分散于各实践环节的实践课程统筹安排、系统构建,并采取课程内外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实训体系,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如表1所示。

(四)坚持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跨界融合创新思维,坚持融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弥补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现代制造业需求间的差距。按照产品生命全周期的人才能力素质架构与人才培养能力单元的映射关系,以行业先进技术深度融入实践教学,解决了本科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发展脱节的问题。把重知识轻能力传授的被动接收型学习,转变为基于案例的、工程软件应用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主动吸收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现代制造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所需要的工程能力和素质,解决了教学过程中,轻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能力与素质综合实训的现象。

(五)注重素质教育。在实训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实训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水平。一是在车工、钳工、铣工等学生材料消耗较大的实习工种中,学生材料消耗与考核成绩挂钩,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成本意识。二是工程训练之前进行统一的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考核,把安全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床、每一个工位,树立学生牢固的安全意识。三是考核与学生实习零件质量挂钩,培养学生专注精神、精益求精精神,让学生明白,加工不合格的零件是巨大的浪费,从而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四是冷加工过程中加工的废料、废液要求学生清理至规定的位置,热加工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废气排放设备的结构、原理,监测方法,让学生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