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例6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1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出台,作为培养初级卫生护理人才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进行改进。

 

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

 

1.招生对象素质差,但具有可塑性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建立了良好的发展通道,但是随着高校的生源扩招,专科层次为了招足学生,降低录取标准,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一般为学习成绩较差,没有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而面临辍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胧状态。但他们可塑性强,如果有良好的学习平台,严格的管理措施,符合实际的教育理念,仍然可以有较好的发展。

 

2.培养目标明确清晰,上升通道畅通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十分清晰,就是为社区医疗、乡镇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临床能力、具有强烈服务意识的复合型护理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对于有信心、有愿望,想到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引导其考入心目中的理想高校。

 

3.技能要求提高,应用性更强

 

卫生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护士,这个职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无论是对护理技术能力,还是对职业道德修养、待人接物、职业操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既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自身技能,又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知识体系有待完善,需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护理教育本应结合中职教育与护理教育的双重特点,构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护理学科。然而,目前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学课程设置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临床经验和技术的训练,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严重。临床经验的严重缺乏,使学生毕业后很难实现由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而熟练的实际操作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益处,例如现代社会倡导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等,都是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职业技术和特定情况下需要的情感态度的洞察力,这就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新知识、新教学理念亟待普及完善

 

在我国的知识教育体系下,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仍然是教师和教材,随着临床护理实践操作的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出现、更新,护理操作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从目前学校的教材内容看,知识的更新远赶不上临床的发展,内容比较落后,实验教材与临床实际技术操作发生脱节,这就导致学生就业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因此,要想跟上医学发展的速度,实验教材的更新势在必行。

 

目前的中职教育,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授课组织形式仍以固定的班级为单位,而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如果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听不懂、不理解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退学;而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没有主动地参与思考过程,只是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应用或工作中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因此,医学的发展对护理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中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中职护理教育的办学质量,成为中职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作者简介:李霞(1982- ),女,河南新乡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的教学。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2

对于卫生类中职教学,物理课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其重要性在于:

1 开展物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物理教育是开展卫生职业教育的基础,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 以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结构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目的, 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第二, 物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生产, 以及科学研究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正在广泛地渗透到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 物理知识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也是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 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上的需要, 也是将来参加社会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第三,物理教育不仅起到传授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作用, 它还担当着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教育。通过物理课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从中领悟到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学生的知识结构因为有了物理知识的加入而显得更加丰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缺少了物理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

2 开展物理教学是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要求

第一,物理知识是适应临床工作的要求。医学中所有仪器都是根据物理学原理制成的,医学界的重大成就都建立在物理学的发展基础上。比如光学显微技术,把医学从宏观带人微观世界,x射线透视、照相技术、心电、脑电等等,这些技术都给医学界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这些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技术的理论、研制、生产都基于物理学的发展。从临床实践来看,小到听诊器、输液器,大到透视仪器都离不开物理学的知识。所以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于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临床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第二,物理教学是毕业生进行继续教育的要求。绝大多数的中等卫生专业毕业生都有着提升学历水平的迫切要求,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帮助广大毕业生继续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都有重要而普遍的意义。

3 开展物理教学是学生学好后续医学专业课程的要求

人体生命活动与物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系统活动都伴随着物理过程。如:血液的流动涉及流体力学知识;肌肉的伸缩涉及机械运动;神经的传导涉及电学知识;视觉的形成则需要光学的知识来解释;体温的调节,机体对能量的吸收和利用离不开热学知识等等。总之,人体生命活动中处处存在着物理过程,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可理解生命活动本质。现代医学、临床医学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学好物理对学生后续的医学专业课程起着重要作用。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3

1.1创设情境,快乐教学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临床病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平车运送技术时,护理教师可创设情境如“某患者,车祸致左下肢骨折,患者呼吸困难,伤口处大量出血,入院时已经给予患者代血浆静脉滴注,氧气吸入,入院后住院医师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止血后,开出医嘱:为患者进行X线检查。作为责任护士,你打算如何运送这位患者前往放射科进行X线检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需要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通过护生的集体协作,充分调动护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严谨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全体护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点拨,鼓励护生树立信心,这样大多数他们都能用平车将患者安全运送到放射科进行X线检查。工作完成后,教师还应对护生在执行该项任务时的仪表、姿态、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应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相关表现进行整体评价,以培养护生解决问题、护患沟通的能力。护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各显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新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1.2通过角色互换提升技能与情感

娴熟准确的操作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有效的人文沟通可拉近护患距离。在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操作可采取真人实践的方法,以增强操作的真实性、实效性。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分工不同,让护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如进行口腔护理、输液、输氧、注射、为卧床患者更换床单等项目,让护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技能,同时体会“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体会人文护理的亲和力。而扮演患者的护生,在亲自感受这些护理操作时,可能会产生不舒服甚至疼痛的体验,让其切身体会护理实践操作“轻、柔、稳、准”的重要性,帮助护生树立起不断加强护理实践技能的信心,培养其关心、爱护、同情病患的职业情感。运用角色扮演法,不仅使护生掌握了实践操作方法、要领,更使护生通过角色体验,加强了情感的培养及护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使护生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真谛。

1.3借助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讲解是护理专业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能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还是护生掌握正确操作要领的基本途径。为使护生对实践操作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会边讲解、边示教,以加深护生对操作方法、流程、要领的掌握。但有时教师在示教时,由于受场地、空间、人数的影响,部分护生可能看不到、看不清或看不完整教师的操作演示。在这种情况下,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弥补单纯示教、讲解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方面,可使用多媒体系统,针对教师的操作演示,从不同角度进行同步播放,避免了护生只听教师讲、看不清教师做的现象,开阔了护生视野,强化了实践效果;另一方面,示教中教师以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对操作流程进行分阶段演示或连贯演示,将操作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加深了护生对操作流程的印象,便于护生理解应用,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在护生操作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借助先进的开放式教学系统,使护生在系统中既可以看到整体的操作流程,又可以清晰地看到放大的某些局部操作,还可通过慢放、分解演示,促进护生牢固掌握操作细节,注重关键流程。

2以练促教,教学相长

2.1开放实验室

,加强课后练习及指导针对教学学时不断缩减的现状,仅靠课堂教学让护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开放实验室突破学时限定,使课内外学时融为一体,使实践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得以适度延伸。为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充分满足护生的需求,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护生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

2.1.1实验室开放,灵活机动为使护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实验室可在中午、下午课后及晚自习期间开放,有组织地安排班级进行操作练习。实验室内练习用物准备充足,为护生掌握操作技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1.2课外指导,至关重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教师的指导对护生掌握操作方法至关重要,但大多数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可能还要应付学校的各类政治或业务学习及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可采取教师排班,轮流进实验室,或者培养实验员参与教学指导的方法,及时巡视,发现护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2.1.3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课后练习中,教师由于工作安排冲突,无法按时进实验室时,可培养一些高年级或同班护生中操作技能及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护生协助教师进行指导,将这些护生培养成教师的好帮手、小老师,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由于这些护生操作技能要比其他护生掌握得好,他们在同班护生当中成了榜样,促使他们乐于指导帮助其他护生,同时也会激发其他护生比、学、赶、超的拼搏意识,有利于班级操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2.1.4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在课余练习过程中,为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操作项目,让3~4人组成一个练习小组,操作熟练后进行组内抽考,抽考护生的成绩可作为组内所有护生的考核成绩。这样每一位护生都担心自己被抽考,若成绩不理想会影响组内其他护生的成绩,练习时就会非常认真,同时也担心其他护生的抽考成绩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因而也会在其他护生练习时非常认真地指导、督促。组内护生边练习边进行相互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可达到护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较好地调动了护生课外练习实践技能操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实习前强化训练,巩固操作技能

由于课程调整,护生在校第一年就学习了护理学基础,而到第三年才进入实习阶段。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记忆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为使护生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我校每年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2~4周,由护理教研室的教师精心挑选出临床常用且非常重要的13项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基本操作、各种皮试液的配制、静脉输液、各种注射等进行集中强化训练。经过集中强化训练后再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安排实习,从而不断激励护生注重实践技能的掌握,为护生顺利进入实习岗位奠定基础。2.3以护理技能操作考核和护理技能竞赛鞭策护生

2.3.1以操作考核促实践操作考核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为检测教学效果,我们可采取阶段性技能考核或实习前终末综合考核的形式,将护生护理操作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总成绩或护理实践技能考核手册,作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有效凭证,操作考核不及格者不允许进入临床实习。这样就从制度上强调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护生主动练习操作技能,重视实践操作考核,培养了护生积极动手的实践能力。

2.3.2以技能竞赛促“教”、“学”技能竞赛也是检验实践教学的最好体现,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班内操作比赛或全校护生操作技能竞赛,并择优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通过技能竞赛营造重视技能学习的氛围,给护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技能的舞台,让优秀的护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透过考核与竞赛结果,可以反映出教师“教”与护生“学”的整体性,为护理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引了方向。

3“教“”学”衔接,循序渐进

3.1课程衔接,趁热打铁近年来,我校新开设了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本课程在第二年开设,此时护生刚刚结束了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任务,对于两本教材之间重复的重点操作项目,教师应趁热打铁,将两本教材充分融合,运用多元教学,反复练习,促进护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实践技能。

3.2见习—练习—实习衔接,环环相扣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训练,采用仿真练习、阶段练习、医院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护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适应能力。

3.2.1练习是获得护理操作技能的途径操作练习是护生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护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护生,让护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掌握技能。

3.2.2见习是熟悉岗位职责的途径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护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或者建议护生利用寒暑假到医院进行见习。通过见习,护生可以熟悉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体验患者疾苦,明确护理工作职责,了解护理操作项目,使护生在知识、心理上做好从事护理工作的准备。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卫生高职教学;职业安全教育;原因;渗透;强化;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卫生高职教学在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高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不管是硬件设施医疗卫生设备、环境等,还是软件基础即卫生高职中的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卫生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随之提高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卫生高职教师在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这一块并不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也非常薄弱。职业安全意识薄弱对学生未来进行医疗卫生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而目前我国卫生高职教育教学中,学校与教师的关注的重点是注重就读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就相对忽视。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医疗卫生事业,但因为职业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卫生行业的安全状况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一、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的原因

我们在卫生高职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以后是要从事卫生行业的,卫生行业的安全有一部分是受学生的安全思想素质影响的,渗透和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确非常重要。重要的具体原因则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卫生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它涉及到医药、化学制药、医疗器具、实验操作等等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的要求,稍有不慎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安全事故。2、其次,由于卫生行业的风险性较高,面对职业风险,我国医务人员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国医务职业的防护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对艾滋病的防护管理到2004年卫生部才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艾滋病治疗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可见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抵抗能力是较弱的。因此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十分重要。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卫生行业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通过对医疗卫生学习者的安全教育,降低未来卫生工作者身体以及心理的伤害,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二、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此,必须清楚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本文就此结合卫生高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渗透与强化措施。1、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的氛围要让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卫生高职院校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学生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卫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提高医学卫生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氛围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1)新生入学教育。卫生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除了对学生介绍以往的校史、专业、校规校纪外,另外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职业安全教育。例如,化学制药专业,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专业安全教育的讲座。在化学制药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废弃处置或存储等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教师在开展讲座是预先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大致了解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溶剂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讲座,既强调了卫生高职院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又为新生入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的氛围。(2)开学第一课教育。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教育需要反复强调,所以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校园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分专业进行,每个专业在安全知识竞赛中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2、教学过程渗透安全教育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卫生医学知识,还要将职业安全意识融入到卫生医学知识当中。例如,学生在分辨时,教师除了教学生辨认的方法,还要强调的安全使用。从品来看,阿托品、地塞米松、麻黄碱、肾上腺素等均为1ml安瓿,学生极易发生混淆。因此要强调学生注意取用正确药品,以确保麻醉用药准确无误,再进行的正确操作。(1)理论教学教育。教师在卫生理论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白,学生此时逐渐在形成专业知识、习惯、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减少卫生安全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教师将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等内容融进理论教学。由此,可以达到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2)实验教学教育。卫生高职要求的是学生有过硬的技术,除去理论教学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校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验室的比例不小,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安全的理论教育对实验操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验操作时也注重安全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应当做好安全教育。3、加强安全措施教育加强安全措施教育,指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环节,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发现实验室器材,或者学生本身操作失误等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整改措施“在安全隐患消除前不得开放实验室”。或者,实验教学中,发生操作失误导致一些损失,例如实验器材的损失、人员的伤害等,学校有权根据具体情节和事故等级,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甚至提请刑事诉讼。从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就达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和强化目的。

三、结语

卫生高职本就具有自身特点,卫生医疗事业也有其风险性,因此卫生高职教师必须明白职业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49-151.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职;卫校;教育困境;改革措施

对于中职卫校来说,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也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的医学专业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缺医少药的问题。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也加大了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来自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中职卫校陷入了一种困境,也影响了中职卫校教育的发展。本文当中,笔者通过对当前中职卫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就改革措施作了具本的分析,希望能对中职卫校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分析中职卫校当前面临的困境

1、来自于社会方面对中职卫校教育的偏见与误区。许多初中毕业生和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是无奈的选择。在社会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远逊于普通教育。部分人认为其学历低,工作难找,前途渺茫。这种认识误区和偏见影响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卫校的积极性。

2、因缺乏教育经费导致办学条件较差。医学教育是一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教育,对其所需的医疗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的需求较高,设施的投入和聘用人才的费用都比较大。中职卫校在教学中需要开设大量的实训课程,实训消耗材料开支较大,教学设备价格高、更新快,导致实训实习成本高。但中职卫校财政拨款较少,造成经费短缺,导致学校实验设备老化或缺乏,学生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滞后于临床。

3、中职卫校招生难且生源质量下滑严重。由于大学迅速扩招,普通高招录取率大幅提高,家长和学生青睐普通高中教育,总是想尽办法,甚至不惜重金让孩子上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不得已才上职业学校,导致中职卫校招生困难。由于招生困难,中职卫校招生取消了入学考试,招生时基本无分数要求,并可招往届生。导致生源素质急剧下滑,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4、中职卫校毕业生对口就业较难。国家对医疗行业实行准入制度,不具备规定学历、规定素质要求的人员不得从事医护工作,要想从事医护工作首先要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中职卫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达到国家对这些执业资格认定的要求,中职卫校有关医疗专业如社区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现已停办。部分学生家长把学生送到卫校,想让学生今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开办诊所成为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上,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比较愿意接收大专以上层次的毕业生,城市医院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于行业门槛不断提高和毕业生素质不断下滑,中职卫校毕业生对口就业异常困难。

二、探讨中职卫校走出困境的改革措施

1、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的偏见。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及媒体消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和偏见。中职卫校应通过新闻媒体、报刊和招生宣传等多种途径着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解释有关职业教育的概念、常识、优势及国家优惠政策,推介中职卫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经验。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不断地提高对中职卫校的认识,形成崇尚技能、尊重技能的人才观念,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风尚。

2、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以及经费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国家的职教政策,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中职卫校的科学指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在土地使用、学校升格和人才流动等方面给予中职卫校政策倾斜。各地卫生厅、局主管部门要促进学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为本地区中职卫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卫校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性经费和生均经费逐年增长。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和促进医药卫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直接承担部分培养成本。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当地卫生局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医院承担中职卫校的实践教学任务,禁止医院随意收取实习费,加重学生的负担。学校筹集资金也不能等、靠、要,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联合办学多方筹集资金,或通过银行信贷、后勤服务社会化引进社会资金,加大学校投入,推进学校发展。

3、加强办学模式的创新开展多种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及联合办学。在这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因此,要加强政府干预,如结合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形式,政府出台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对农村卫生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培训及业务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和资格证制度加以规范,把培训任务交给本地区的中职卫校。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医、药高等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开展联合办学。通过开展多种培训及多形式、多层次联合办学,增加学校的收入,提高办学效益。

另外,要想提升中职卫校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中职卫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就业政策、形势、渠道以及面试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医疗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卫生;职业素质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七岁看老”,学前教育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做好学前教育,提高幼教职业素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等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中的学前卫生学专业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村民办幼教的重要培育“基地”,中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否到位,教学有效性高低与否,都将影响其所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强化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前卫生学职业教育现状

近几年,从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总体情况上看,生源的整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读该专业的初衷,普遍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课成绩较差,中考无法考上适合的高中,且当前社会对幼教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才退而求其次到中职学校就读学前卫生学;二是部分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无法负担起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费,同时也为早些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故而选择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就读。以上两种情况几乎涵盖了目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生源就读本专业的主要初衷,可以明显的发现,其中涉及学生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以及出于自身对从事幼教行业的热情等方面的原因,少之又少。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志不在此”的初衷很大程度为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幼教职业活动中不如人意的职业素质表现埋下了“伏笔”。除了生源特殊这一因素的影响之外,从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文化状况、行为习惯等,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课业完成质量低下,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弱,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混乱不明,等等。同时,学习盲目性较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应付心理强,厌学现象普遍。这些表现与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目标严重不符,与社会对幼教的职业素质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至,在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包括专业学生自身卫生习惯差、脏话连篇、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频发等。总体上看,当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堪忧,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素养等迫在眉睫。

二、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

从上述关于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表现现状上看,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尤为必要,且亟待实施。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当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需求等综合因素,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以期转变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现状,助力中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素质提升。

(一)强化理论基础教育

一定程度上,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关键在于接受的教育不足。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卫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缓解了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压力,然而所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不达标,所输送的人才职业素质不高,相比于人才缺口的所带来的影响,其危害可能更甚。对此,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首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延长在校教育时间的方式,让中职教育速度合理的减缓下来,同时在具体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理论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问卷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水平,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准

就当前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专业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大多数教师来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然而,基于现实情况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考量,使得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从业教师存在一些专业不对口现象,例如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却由非专业的教师担当,这一情况很容易导致因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基础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跑偏教学方向,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把握不足,进而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实际且可行的策略则是通过强化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的专业培训,让这类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尽快地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以提升其专业化知识水平和技能。一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切实保证,则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也能相应的得到保障。

(三)重视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缺乏,综合素养不足,是导致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另一个关键致因。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幼教职业具有深厚的职业情感,是衡量一名幼教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对幼教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中职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则应当关注和重视对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进而驱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切实做到爱岗、爱生、敬业、奉献。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当地的幼儿园去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从而培养起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可以邀请专业的名幼教来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讲座、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教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起职业“标杆”,促其自觉向名幼教学习和看齐;可以强化对学生关于保教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幼儿,接触保育工作的实际,切身体验幼教的责任;通过以上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职业情感,激发其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当然,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的方略还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出的三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这些都需要中职教育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加摸索,多加实践。

总之,作为幼教的教育者,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更重,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仅是我们对中职学生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应当进一步探寻和摸索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的幼教师资,进而保障我国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瑞芳.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探析———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