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范例6篇

会计管理

会计管理范文1

一、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意义

1.有助于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在会计界有人认为管理会计还是一门不成熟的会计学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这与管理会计尚未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论有关。要想更好地开展管理会计工作,需要我们有准确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来加以指导。因此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对于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有助于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翻开中外各种管理会计教材及专著,虽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但各自的体系还是有许多的差别,这与过去人们对管理会计的传统认识有关,似乎就应该如此。其实,这也是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造成的,这样长期下去,不利于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

3.有助于制定较为合理的管理会计原则,规范管理会计行为。管理会计原则是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践的桥梁,同时也是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延伸。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才有可能制定出前后一贯,自成一体的管理会计原则。如果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缺乏研究,那么制定出来的管理会计原则必然是片面的,甚至是违背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其生命力及影响就会受到限制。

4.有助于对管理会计理论各要素作出科学界定。在人们对管理会计理论要素认识尚不明朗,对管理会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认识不一致的情况下,系统地研究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从内涵到外延上对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加以界定,便于人们更准确地应用,同时也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

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是指构成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因素。其内容有哪些,说法并不统一。第一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的目标,4.管理会计的对象,5.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注:宋献中《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会计研究》1995年第11期。)第二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起点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对象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3.管理会计核心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实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注:劳秦汉《论管理会计》,《财会审论坛》1995年第4期。)第三种看法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包括:1.管理会计的目标。2.管理会计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管理会计原则。4.管理会计技术。(注:陈今池编著《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302—303页。)

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要能体现以下基本思想:第一,要有时代特色。管理会计自产生到现在不过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但它的内容变化很大,今后还会不断更新。因此,在理论上要有时代特色,而且能预示其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能容纳下其发展。第二,要前后一贯,具有逻辑性。要避免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严密、前后一贯性差、逻辑性不强的毛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对各要素按照其内在逻辑进行排列组合,而不是任意凑合。第三,要有一定的包容性。管理会计是一项世界性的企业管理语言,因此其理论结构的要素应能够包容得下各个时期中外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有以下一些内容:1.管理会计的本质,即管理会计概念,2.管理会计对象,3.管理会计职能,4.管理会计目标,5.管理会计任务,6.管理会计环境,7.管理会计假设,8.管理会计原则,9.管理会计道德,10.管理会计哲学,11.管理会计文化,12.管理会计程序,13.管理会计方法,14.管理会计行为。

1—5项我称之为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阐明管理会计是什么,干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完成哪些任务。

6—9项我称之为规范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它说明管理会计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一定的规范约束下开展活动的,它是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的延伸与发展。

10—14项我称之为行为的管理会计理论要素。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管理会计哲学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脱离不了管理会计文化的影响。管理会计程序虽然多变,但每一项具体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基本程序的,管理会计方法是管理会计实践的有力工具,管理会计行为是一切管理会计理论的充分体现。

构造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的逻辑起点,我认为应当是管理会计的本质。上述列举的三种观点均不以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因为只有管理会计的本质才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要素。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把其它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构造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真正将管理会计与其它管理活动区分开来。管理会计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就在于它把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自己研究的根本任务,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中的其它要素难以起到这一统率作用。

只有科学地揭示管理会计的本质,才能知道管理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对管理会计本质认识的正确与否,必然会对管理会计其它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及整个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教授在研究空间理论结构时,首先从会计的本质开始。(注:利特尔顿著《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这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结构,也应从管理会计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管理会计理论的核心,应当是管理会计目标,但管理会计目标是由管理会计本质决定的,而不是管理会计目标决定管理会计本质。这一点必须明确,在构建管理会计理论结构时应摆正这一关系。

管理会计本质是管理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决定管理会计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决定管理会计发展的那种基本规定性。我认为它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它是一个以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现代会计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最能动的会计管理活动。市场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科技水平越高,管理会计越成熟;经营管理越复杂,管理会计的内容越丰富。

三、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要素的定性描述

1.管理会计本质(概念)。管理会计以现代经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利用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它部门提供的经济信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产生出许多新的管理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并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2.管理会计对象。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什么,众说不一。我认为管理会计对象是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职能是管理会计的内在功能,即它能发挥什么作用。管理会计职能随着管理会计工作和理论的演进在不断发展。我认为目前管理会计职能主要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益,考核经济责任,反馈经济信息,参与协调组织等。

4.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运行系统的目的,以及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它对整个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本质的能动体现。管理会计目标既有总的目标,也有具体目标。目标要定得科学合理,要让管理会计人员争取能够达到,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确实能有所贡献。

5.管理会计任务。管理会计任务是管理会计人员应完成的工作,应负的责任。管理会计任务是由管理会计职能和目标决定的,管理会计任务是否合理,对于管理会计目标的实现,对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会计任务应结合企业实际,要具体明确,尽量量化,做到可以考核,以便激励管理会计人员开展工作。

6.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是指对企业管理会计活动及其发展产生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客观条件和状况。主要是指管理会计的社会环境。它主要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素质、管理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完备情况的影响。

7.管理会计假设。管理会计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或制约条件,是对客观情况合乎逻辑的推断。管理会计假设主要有:管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责任主体、相关范围、货币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会计信息的近似性、币值可变化、计量多变性、方法灵活性、重置成本计价、未来可预计、机会成本、未来收益与成本的确认与配比等。

8.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原则是管理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准则,是规范管理会计活动的指南。管理会计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的管理会计原则和具体的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原则的制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要在对管理会计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来描述其各项原则。

9.管理会计道德。管理会计道德是管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着管理会计人员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管理会计道德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是管理会计原则的必要补充,是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精神境界的重要营养。管理会计道德着重解决管理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协调好管理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身心灵世界的关系,求得一个最佳的平衡。

10.管理会计哲学。管理会计哲学是从管理会计学自身发展过程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又是超越管理会计学而上升到更高理论层次的实践哲学。管理会计包含着哲学,管理会计需要哲学。因为它使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形成了更高的理论概括,进而为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更高的理论指导。

11.管理会计文化。管理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长期培养和倡导,在长期的管理会计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表现形态的总和。管理会计文化反过来影响管理会计工作及管理会计人员的行为。管理会计文化建设对管理会计活动将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12.管理会计程序。管理会计程序是指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所采取的步骤。可以分为总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和具体的管理会计程序。总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即管理会计循环,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循环相配合。具体的管理会计程序即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步骤,因工作内容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要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加以确定。

会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融合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会计体系的有机整体,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会计体系也正在发生一些转变,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融合已然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两点具体的建议。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

财务会计则是指全面、系统地核算与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在诞生之初就是以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目标的。从本质上来说,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的内部联系简单,外部经济环境也不复杂,同时企业主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有相关利害关系的利益主体较少,因此,企业对预测、决策和控制的要求不高,核算过去经济事项的会计就已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企业主和少数债权人的需要。

进入19世纪末,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股份公司已经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营组织。股份公司的出现,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同时使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负债进一步扩大,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债权人越来越增多。这些情况必然使得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来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可见,财务会计产生的目的就是向外公正地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以保护各有关利益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

传统会计发展为对外的财务会计之后,会计并没有丧失对内提供管理信息的功能。相反,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随着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但使人们无法直接、简单地根据过去的所得与所费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推断将来的结果,寻找最有利的经营方案,甚至都难以把握过去的所得与所费的因果关系。因此,传统会计对内提供管理信息的功能不断发展,形成了管理会计这一会计分支。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表明,其他各种利益主体的需要都是企业主的成本,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会计只为企业主所追求的最大税后利润服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财务会计的特点主要是:为企业外界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各方服务;面向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计账、算账和报账来解释并提供相关的信息,主要受公认的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影响,核算程序固定,凭证、账簿和报表一般都有规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l精确性程度要求很高,必须十分准确,提供的是系统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财务信息。

管理会计的特点主要是: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面向未来,利用有关信息来预测企业前景,参与决策、控制和评价等企业经济活动,受到改善经营管理活动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的关系的制约,一般不受固定的会计原则的制约;核算程序不固定,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自行设计;技术方法灵活多样,日益依托于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的信息都是部分的或是有特定管理需求的信息。

总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冲突。所用的方法不同,且互补性差。正是这些原因,近百年来,会计被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从现实经济活动中按各自不同的方法进行信息加工,以满足各自不同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趋势及两点建议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保证决策行为的正确性,而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企业对实用、高效的管理会计体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会计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都是为维护权益、提高效益这一会计根本目标服务的。因此,近年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许多学者认为,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将融合成为一个全面核算与全程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核算型会计系统。

而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提出两点具体建议(实施途径):

1.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促进二者的衔接与沟通。

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称,是指在企业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由于变动成本计算可以提供企业生成的每一种产品的变动成本资料,这为分别确定它们的贡献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管理会计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从而为正确进行成本计划、控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资料。此外,变动成本负责还便于与标准成本、弹性预算和责任会计等直接结合,在企业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的各环节发挥作用。因此,在财务会计中引入变动成本法,能够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更易于衔接和沟通。

2.通过实施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企业每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

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报表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从账户设置到对内对外的报表信息汇总、分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依靠的是同一套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各类账户信息兼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即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同时产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成本问题。此外,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可以适时记录并进行差异分析,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面临的信息相关性问题。由于该系统同时满足了传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了。

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增值表的有关准则,但作为一种不同于三大会计报表的新的报表,增值表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先作为一种补充的报表在一些企业中先进行实践,在经过不断完善之后,再制定规范准则,以适应会计的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要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需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大中型制造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严格的管理体系,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有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能够接受和实施这种管理方法,并且这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也有提高管理水平的压力。因此,在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中比较适合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相比较而言,小型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的信息成本较高,同时它们发展的重点一般在于扩大生产和开拓市场,对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不是很高。因此,小企业不一定适合使用经济增加值方法,但仍然可以编制经济增加值表以报告企业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徐玉德,党英,卜会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12)

[2]陈工孟: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翼:国际管理会计发展综述及展望[J],管理科学文摘,2005(10)

[4]李继培:管理会计真相[J],新理财,2010(1)

会计管理范文3

一、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 发展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近几年 金融 界基层营业机构会计部位频繁发案看,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利用职权,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搞账外经营,转移银行资产;一些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正确履行职责,为违纪违法行为提供方便,为了小团体利益甚至与基层管理人员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借工作之便,利用会计管理中的漏洞,违章操作,盗用银行资金,造成银行资产损失。同时,商业银行会计稽核 方法 、方式、手段落后,目前的稽核工作仍停留在系统二次录入、手工验核凭证,凭经验审核的事后稽核阶段,事前、事中稽核十分脆弱,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 影响 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和会计信息质量,为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从加强基层营业机构会计核算管理和改革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入手,由分支机构会计部门向基层营业机构委派主管会计和稽核人员,受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参与内部管理,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 内容 、运行程序及意义

1 确定派出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明确受派人员的管理。这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委派的会计人员工作独立,委派部门应对受派会计人员的待遇、工资、福利、组织关系等原则上实行集中管理。派出会计管理部门为受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构,受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业务档案等全部调入派出会计管理部门。受派人员被授予一定行政职务级别,享受同等职务待遇,由相应部门(如会计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联合任免。

2 明确受派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条件要详细且符合实际。这是关系到委派制是否切实可行的问题。基本条件可定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掌握并自觉认真遵守国家财经 法律 、法规、规章和商业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会计技术专业资格;在商业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满三年(含三年)等要求。

3 明确受派会计人员的权限职责。受派会计人员的权责根据制约原则规定为:(1)负责管理、指导基层营业机构的日常会计业务,明确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操作流程和岗位设置,对基层营业机构经办的各项业务把关、授权,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2)负责重要业务会计操作的审批授权。(3)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根据相互制衡原则,限制派出人员的业务范围。

4 确定受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受派会计人员应定期向派出会计部门汇报工作,服从派出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年度终了,派出机构对各项会计工作任务的组织完成情况,各项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业务核算差错和稽核结果,防范风险和职 工业 务技能等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应遵循“任职资格 考试 任职人员培训清理清查委任委派期间考察期满考核”的运行程序,每1年(或2年)作为一个周期。

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主要是:

1 可有效提高基层营业机构的核算质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由于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被赋予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受派人员可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严格把好基层网点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能为各行锻炼、培养一批会计管理人才。

2 加强了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管理,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作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基层营业机构的经营风险。

3 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对营业网点员工激励作用显著。由于委派人员是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拥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同时,受派人员可享受一定的待遇。这些举措将对基层人员产生触动,在基层营业机构营造一个“学业务、比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从委托关系看, 会计 委派制是财务会计委派

现代 企业 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两权分离,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 金融 企业,要按照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要求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通常也称为经管责任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中,委托人享有剩余索取权,其目标是剩余收益最大化;人享有经营权,其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而在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会计则处于中介地位。美国学者井尻雄士在《三式记账法的结构和原理》一书中曾对委托关系中会计的地位阐述得很精辟。他认为,“不管经营责任关系是怎样的,责任者总是要根据责任关系,把他的活动及其结果,向委托者交待明白。经管责任一般要求责任者通过记账来交待他的活动及其结果,并把 总结 资料报告给受托者,因此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方介入经管责任关系之中的,以便在责任者和委托者之间,可以顺利地把受托的责任和交卸的责任交待明白。”很显然,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直接受托于人,其责任目标在于记录和报告人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我国青海的现状看,由于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处于中介地位的会计人员,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提供虚假信息,以迎合人的需要,并不真正是“中介”的。这就引发人们去思考如何确定会计人员的中介地位,以便使其能够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发挥制衡的作用,会计委派制的产生就是基于这种思路。委托关系作为会计委派制的 理论 基础,已在我国会计理论界达成共识。

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看,会计委派制也是委派财务会计。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已成为一大 社会 公害。有关资料表明,80%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实,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现实 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会计界的同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理对策。

实行会计委派制,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人员的中介地位身份,这种中介地位的身份又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人的“内部人控制”进行约束。会计人员对人的约束必然是运用会计信息及其真实性、可靠性来实现的,可以认为,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佳途径,它实质上也是通过强化财务会计工作来实现的。

会计管理范文4

一、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 发展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近几年 金融 界基层营业机构会计部位频繁发案看,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利用职权,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搞账外经营,转移银行资产;一些会计人员不坚持原则,不正确履行职责,为违纪违法行为提供方便,为了小团体利益甚至与基层管理人员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借工作之便,利用会计管理中的漏洞,违章操作,盗用银行资金,造成银行资产损失。同时,商业银行会计稽核 方法 、方式、手段落后,目前的稽核工作仍停留在系统二次录入、手工验核凭证,凭经验审核的事后稽核阶段,事前、事中稽核十分脆弱,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 影响 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和会计信息质量,为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应当从加强基层营业机构会计核算管理和改革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入手,由分支机构会计部门向基层营业机构委派主管会计和稽核人员,受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通过会计核算参与内部管理,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 内容 、运行程序及意义

1 确定派出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地位,明确受派人员的管理。这是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委派的会计人员工作独立,委派部门应对受派会计人员的待遇、工资、福利、组织关系等原则上实行集中管理。派出会计管理部门为受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构,受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工资关系、业务档案等全部调入派出会计管理部门。受派人员被授予一定行政职务级别,享受同等职务待遇,由相应部门(如会计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和纪检部门)联合任免。

2 明确受派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条件要详细且符合实际。这是关系到委派制是否切实可行的问题。基本条件可定为: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熟悉掌握并自觉认真遵守国家财经 法律 、法规、规章和商业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会计技术专业资格;在商业银行从事会计工作满三年(含三年)等要求。

3 明确受派会计人员的权限职责。受派会计人员的权责根据制约原则规定为:(1)负责管理、指导基层营业机构的日常会计业务,明确基层营业机构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操作流程和岗位设置,对基层营业机构经办的各项业务把关、授权,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制。(2)负责重要业务会计操作的审批授权。(3)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根据相互制衡原则,限制派出人员的业务范围。

4 确定受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受派会计人员应定期向派出会计部门汇报工作,服从派出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年度终了,派出机构对各项会计工作任务的组织完成情况,各项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业务核算差错和稽核结果,防范风险和职 工业 务技能等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应遵循“任职资格 考试 任职人员培训清理清查委任委派期间考察期满考核”的运行程序,每1年(或2年)作为一个周期。

商业银行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主要是:

1 可有效提高基层营业机构的核算质量,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由于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被赋予一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受派人员可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指导、桥梁”的作用,严格把好基层网点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能为各行锻炼、培养一批会计管理人才。

2 加强了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管理,强化了会计工作的“第二道防线”作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基层营业机构的经营风险。

3 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对营业网点员工激励作用显著。由于委派人员是面向系统内会计人员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可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拥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同时,受派人员可享受一定的待遇。这些举措将对基层人员产生触动,在基层营业机构营造一个“学业务、比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从委托关系看, 会计 委派制是财务会计委派

现代 企业 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两权分离,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 金融 企业,要按照把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要求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通常也称为经管责任关系。在这种契约关系中,委托人享有剩余索取权,其目标是剩余收益最大化;人享有经营权,其目标是自身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而在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会计则处于中介地位。美国学者井尻雄士在《三式记账法的结构和原理》一书中曾对委托关系中会计的地位阐述得很精辟。他认为,“不管经营责任关系是怎样的,责任者总是要根据责任关系,把他的活动及其结果,向委托者交待明白。经管责任一般要求责任者通过记账来交待他的活动及其结果,并把 总结 资料报告给受托者,因此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方介入经管责任关系之中的,以便在责任者和委托者之间,可以顺利地把受托的责任和交卸的责任交待明白。”很显然,会计在委托关系中直接受托于人,其责任目标在于记录和报告人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从我国青海的现状看,由于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处于中介地位的会计人员,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提供虚假信息,以迎合人的需要,并不真正是“中介”的。这就引发人们去思考如何确定会计人员的中介地位,以便使其能够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发挥制衡的作用,会计委派制的产生就是基于这种思路。委托关系作为会计委派制的 理论 基础,已在我国会计理论界达成共识。

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看,会计委派制也是委派财务会计。当前,我国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已成为一大 社会 公害。有关资料表明,80%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实,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现实 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会计界的同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理对策。

实行会计委派制,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人员的中介地位身份,这种中介地位的身份又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人的“内部人控制”进行约束。会计人员对人的约束必然是运用会计信息及其真实性、可靠性来实现的,可以认为,会计委派制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佳途径,它实质上也是通过强化财务会计工作来实现的。

会计管理范文5

一、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

机内数据文件及其备份和作为会计档案资料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帐册、报表,应按有关财会制度使用、保管。

1、现金记帐凭证及日记帐的输出及保管。

现金收付业务要做到当日业务当日清。现金记帐凭证一律由专职会计人员手工做记帐凭证,审核无误后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现金日记帐页,审核后交现金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相符后出纳员及主管负责人在帐页上盖章,按月编页码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年终将各月现金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为保管。

2、银行记帐凭证、帐册的输出与保管。

银行记帐凭证分机制凭证和手编记帐凭证两种。有关财务人员必须及时把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编凭证,当日输入计算机并打印银行日记帐,以保证银行出纳当日业务当日清。银行帐页经出纳审核无误后,出纳和主管会计签字盖章,按日装订成册,年终将各月银行日记帐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封印,妥为保管。

现金、银行记帐凭证可采取汇总的方式,装订成册,妥为保管。

3、转帐凭证的输入、输出与保管

转帐凭证包括手编凭证和机制凭证两种,有关会计人员应及时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手工编制的记帐凭证,输入计算机。机制凭证在输入计算机后要打印输出,并与手编凭证同样装订成册,妥为保管。

4、科目汇总表、帐簿打印时间。

(1)现金、银行日记帐每天打印。

(2)银行余额调整表每月打印一次。

(3)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分类帐每月打印一次。

(4)现金、银行存款、转帐记帐凭证的科目汇总表每本打印一次,并同该本记帐凭证一起装订。

(5)会计报表、计算表、分析表,按管理要求和时间打印输出,经有关财会人员审核无误后签字生效。

5、其他

由机器打印输出的会计档案发生缺损时,必须补充打印,并要求操作人员在打印输出的帐页上签字盖章,财务主管签字盖章认可。

二、数据备份管理

1、由于会计核算数据的重要性,必须经常进行备份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准备三套软盘循环使用,隔日进行备份,以避免意外和人为错误造成对工作的干扰。

3、需要做备份的包括系统设置文件、科目代码文件、期初余额文件、本月帐务文件、报表文件及其他核算子系统的数据文件。

4、机内凭证及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报表,应视同会计资料按月做两套软盘备份,交会计档案保管员分别放置在不同地方妥为保管。

三、会计档案管理

1、会计档案存档手续: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必须有会计主管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

2、为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备份软盘必须贴上写保护标签,装入盘套,放进硬盒,存放在安全、洁净、防热、防潮、防磁的场所。

3、由打印输出的凭证、帐册、报表等书面形式的会计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保管期限和管理办法管理。

4、随计算机配置而来的操作系统、各类应用程序软件以及购买的商品化会计核算系统软件,和以上软件的备份磁盘,作为会计档案保管。

会计管理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至近代社会,当公司生产经营制度取代家庭生产经营制度,并占据统治地位之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便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以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是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也正是在此阶段,会计在企业里的管理功能作用日益突出起来,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已经认识到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在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21世纪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

(一)管理会计创新

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即水平方向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纵深方向以对内部控制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

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二)国内管理会计停滞的根源在于内外环境需求的脱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重点一直都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独立面对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按照委托理论的观点,产权不明晰的后果只能是委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人完全可以不把心思放在管理上,而独自追求特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就会一直居于次要地位。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所造成的市场环境又迫切要求企业凭借经济效益立足于市场,尤其是要注重企业的长期生命力。很明显,后者依赖于企业的长期决策行为,而长期决策行为的正确与否在于信息的有效性,建立和改进管理会计系统正是发挥这一作用的最有效措施。提高企业效益是今天许多企业的共识,而发展管理会计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管理者一直利用私有信息,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将无从谈起了。所以说,必须突破企业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限,统一两者的需求,企业才会有动力去关注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

(三)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方面的联系

目前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注欧美管理会计的发展,追踪欧美学者的足迹,总结好的做法,形成系统的评价,进而解释我国的实践活动,解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类则推崇深入实践,总结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经验,从理论上挖掘共性,总结可推广的东西。

教育界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地,又是实务会计人员的培养中心。笔者认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既包括专业会计教育,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在职教育。从专业教育角度来看,应当形成系统的课程体制,其中必须包括专门的实践介绍性的课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做起。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后续教育将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追随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

(四)我国管理会计进一步发展的线索

1.建立管理会计决策系统的不同主线索:企业经营战术管理会计——企业经营战略会计线索;企业总厂/分厂管理会计——公司/集团公司管理会计线索;企业经营成本管理会计——企业综合成本管理会计线索。

2.企业经营管理前线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计划线索;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本管理——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成本管理线索;ABC/ABM管理——活动标准管理线索;综合质量管理会计——质量成本计算线索。

3.流通领域企业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面向商品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面向产品、市场、顾客的流通企业管理会计线索;批发交易业管理会计——小型零售业管理会计线索。

4.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建立和实施管理会计的不同线索: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线索;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管理会计——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系统线索。

上一篇行动方案

下一篇项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