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论文范例6篇

资金管理论文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保险资金风险分析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5年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100.11亿元,比年初增加3321.49亿元,增长30.82%。其中,银行存款为5168.88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36.66%;债券为7424.5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52.66%;证券投资基金为1107.1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7.85%;股票为158.88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1.13%;其他投资为212.84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1.51%。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达3.6%,比2004年提高0.7个百分点。保险资金运用及风险管理已成为影响和推动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保险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参与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历史沿革

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是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而发展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单一投资阶段(1980年至1987年)。保险业处于恢复时期,经营主体多为综合性保险公司,产寿险也尚未分业经营,产险资产和寿险资产并没有分开管理。此时保险资金投资形式单一,基本上以银行存款为主。

第二阶段为自由发展阶段(1987年至1995年)。尽管仍未实现产寿分业经营,但投资渠道却大为放宽,保险资金全面介入房地产、有价证券、信托投资等领域。这一时期保险投资处于探索阶段,在经验缺乏、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宽松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不良资产,影响了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也直接促进其后《保险法》对保险投资的严格限制。

第三阶段为严格限制阶段(1995年至2002年)。1995年10月《保险法》的实施,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加大了监管力度,保险资金运用步入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原有的综合性保险公司完成了产寿险分业经营,资金进行了分账管理,寿险业管理的资产逐步超过产险业,成为保险投资的主导力量。尽管其间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开始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债券现券交易,1999年5月允许保险公司购买AA+以上的铁路、电力等企业债券,10月允许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但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加之管理经验不足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保险资产的规模矛盾和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阶段为专业经营阶段(2002年至今)。随着《保险法》修订并实施,投资范围进一步放宽。2004年8月,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2004年,国家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的比例由20%提高至30%。同时,保险公司和保监会都非常重视资产管理的专业化。保监会成立了专门的资金运用管理部,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均成立了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业的资产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分析

尽管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在近几年取得明显成绩,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与国际同行相比,还是与发展目标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保险资金运用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准确分析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的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90%以上的资金投向利率敏感性产品,利率水平的变化对保险投资业务有重要影响。由于债券已实现充分市场交易,流动性很强,市场价格波动大,其价值受升息影响也最大。利率风险成为了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据估算,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债市价格将下跌5-10%。而且,升息周期的缩短也使财政、银行、企业等发债主体发行长期债券的意愿愈加减弱,市场上长期债券的供给会进一步减少,增加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难度。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是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日益丰富,保险资金投资债券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2005年末,我国1.4万亿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国债为3591.76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25.47%;金融债券为1806.04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12.81%;企业债券为1206.0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8.55%;次级债为820.7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5.82%。其中,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增幅大大高于国债的增幅。虽然增加持有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对改善保险业的投资效益有益,但在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保险业在增加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投资时,更要关注信用风险。

3、汇率风险

在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公司境外成功上市后,保险外汇资产已达100亿美元,成为保险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投资中,汇率变化将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表示资产时,就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要认识到的是,汇率的波动还会对保险上市公司资产帐面价值产生影响。由于记账货币的原因导致的账面数据变动以不同币种表示时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升值可导致以人民币计算的每股净值小幅减少,但同时也使以美元表示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利润以较高幅度上涨,从而改善在海外上市中表现出的财务数据状况。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表现在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与负债的净现金流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在寿险业中,主要表现为市场上缺乏与寿险长期负债相对应的长期资产,导致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失配。在产险业中,主要表现为公司为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产生流动性风险。

5、股票投资风险

2005年2月,保险资金获准直接投资国内A股市场,截至2005年底,保险公司直接和间接投资股票额度达845.6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6%。应该看到,股票市场的高收益率与高风险是对应的,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保险公司资金直接入市与高回报等同起来,因为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投资收益率的波动也很大。

三、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制度

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投资渠道的增加、运作方式的改进,以及保险资产管理面临决定着新的环境、新的形势,进一步规范全行业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投资运作行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必须采用新的办法,建立和完善新的制度。

1、改进保险资金管理,探索新的模式

加快保险资产管理改革,大力推进资产运营的专业化,组建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机构,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形成了新的管理和运营格局。目前、保险资产管理由原来公司内部的分工逐步变成公司外部的合作,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建立保险资金管理的基本框架,确定委托人与受托人主要职责,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主要负责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确定资产战略配置,分析市场运行情况,选择专业投资机构,督促投资机构履行职责。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优化投资组合,防范投资风险,有效地配置资产,确保安全增值;同时要按照委托合同规定,及时向委托人报告委托资金运行情况,主动接受委托人的监督检查,建立委托人、受托人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新的合作关系。

通过这种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做到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相分离,能够形成投资操作、风险评估和内控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将有助于切实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率。

2、改善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搭建新的运作平台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人看作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的一个重点内容。毫无疑问,完善公司治理是增强保险资金运用行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现保险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行为,基础和关键都公司治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不久,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服务理念、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保险资产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公司治理,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以优化股权结构为基础,以加强董事会建设为核心,以形成内部制衡机制为主要内容,从保险资产公司专业机构的特点出发,搭建有效运营的组织构架和运作平台,建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投资缺乏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一是缺乏符合国际惯例的计算公式;二是计算收益往往只考虑了当期的利息收益,而不包括资本增值收益和再投资收益;三是计算业绩只考虑回报,不考虑资产风险;四是业绩计算和考核以年度为单位,不考虑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导致短期行为。保险行业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防范化解资金运用中的各类风险。

4、加强投资人员管理,增加新的运作资源

制度再好,关键在于落实。建立和完善保险资产管理制度,目的在于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改革,主动推进保险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切在于人才。目前,保险资产管理的人才资源问题十分突出,需要在全行业实行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大力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已有的专业人员,迅速提升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和运作水平。

【参考文献】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2

1.缺乏资金预算管理机制,资金管理处于无预算、无计划状态。目前地勘单位大多数管理者虽然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挪用生产经营资金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部分二级单位甚至靠借新还旧来维持经营。

2.资金管理过度分散,内部资金融通渠道不畅,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地勘业务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加上各二级实体自成一体,对整个单位的资金管理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二级实体由于开办时的资源状况、经济条件各异等原因,有的单位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单位资金沉淀多,没有发挥资金相互调剂的作用,虽然部分单位在形式上实行财务集中管理,但资金仍然处于松散管理状态,二级地勘单位对资金具有很大的自,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自为政,大量无偿挤占资金,欠款居高不下,无法形成资金的规模效益,也形成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如在有市场机会来临时,因各个二级单位不能形成合力,白白错失良机;同时资金管理的分散,使各子、分公司重指标、轻效益、弱化财务管理,片面追求利润指标,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灵,效率低下,缺乏严谨、高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机制,削弱上级财务部门管理资金的作用。

3.资金占用严重,地勘单位资金占用严重主要表现在:

3.1应收账款和存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直接导致单位现金流匮乏,严重影响地勘单位资金的周转速度进而影响到盈利能力,有的地勘单位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长期挂帐,同时呆、坏账风险增加,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资金运作极度困难,时常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3.2垫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目前的地勘市场面临“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且内部制度约束缺乏,导致部分地勘单位为了争取项目,在不断降低标价的情况下,还会接受一些诸如降低预付款、进度款,缴纳保证金等附加条件,更有甚者承诺垫资施工;另外,地勘行业由于承担了大量国家项目,这类项目部分资金要完工结算,且接受相关机构审计确认,报财政审批后才能获得,垫资量大,且垫资时间长,有的项目跨度时间长达数年,从而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同时,部分地勘单位受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的驱使,也会垫资给挂靠项目以求把产值做大,把单位的增加值搞上去。

4.对外投资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的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决策失误,损失严重,是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雪上加霜。

5.资金监督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部分地勘单位由于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导致工程款收回后,部分二级单位直接对外支付用款,资金坐支现象时有发生,使资金体外循环;同时决策者对二级单位的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掌握不全,对自身家底说不清,加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受利益驱动走过场,财务监督控制乏力、滞后,资金跑冒滴漏依然存在。

6.缺乏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手段,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虽然现代化的信心处理技术已非常普及,但大部分地勘单位仅限于会计电算化,经营部门合同的签订、资金结算,施工部门的工程施工进度等和财务数据不在统一的信心处理平台中,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还有部分地勘单位尚未建立必要的财务信息集中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没有实行资金在线监控,由于地勘单位业务点多面广,分散于全国各地,就很难实时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动态,项目经理可能会出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违规开支的局面。因此,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地勘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单位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税知识、管理意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使财务人员树立起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杜绝因财务人员因素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及资金流失现象。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会计业务骨干,让有能力的财务人员得到重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财务人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尽快适应新形势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2.树立市场化的资金管理理念。地勘单位是事业与企业的并存体,当前地勘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政府预算拨入,二是市场创收,前者是事业成份和性质,后者是企业成份和性质,对这两项资金来源都应按资金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来运作管理,企业应建立资金定额投入和定额外有偿使用制度,各二级单位规定的占用资金为其限额投入的经营性周转资金,如超额使用,应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资金使用费。

3.推行资金预算管理,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公司成立高层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评,建立全面、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资金预算控制系统。地勘单位预算编制应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各二级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收支预算,经二级单位负责人签字,报分管领导等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报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根据各单位的预算数汇总,并结合企业资金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再下达给各二级单位,作为各单位的预算定额,各二级单位在生产经营中必须重视资金收支计划,达到“量入为出,总量控制,保证重点,均衡支付”的目的。确保收入不低于预算数,支出不高于预算数,并严格执行收支完成情况考核、奖罚制度,用预算来约束支出,用制度来控制行为。

4.积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统一管理。对企业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改变二级地勘单位过度分权的情况,逐步削减二级单位的财务自由权,采取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所有资金都由总公司统一划拨和调配,做到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积小溪成江河,积小钱办大事;强化财务调控功能,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降低单位财务风险,增强单位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5.落实应收账款责任制,加快资金周转。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回收期限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分解下达下属单位,改变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清的状况,做到应收账款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造成损失能追究责任;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债权,集中组织力量,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催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减少坏账损失的潜在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债权确认要手续完备、计算准确,还要定期对拖欠款项进行分析,对久拖未果的工程款必要时可通过政府协调或采取法律诉讼手段,以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如遇债务人破产或意外消亡,也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将其转为流动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和准确。

6.严格控制垫支,降低垫资风险。为避免垫资施工所导致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除财政资金项目外,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并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对财政资金项目按完工进度及时办理阶段性结算,并及时将资料报送相关部门。对于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向建设单位支付的投标保证金,应在招标文件规定时间内,落实专人负责催收,企业在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应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规定返还方式和时间及时催收,确保款项按期收回。

7.完善对外投资管理制度,规范投资收益管理。应建立外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对外投资分析制度、重大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对外投资报批程序,严格控制下属企业对外投资,防止对外投资链条过长,管理失控,要指定专人加强对外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对外投资项目进展,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防止对外投资项目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同时,进一步规范投资收益管理,严格依照同股同利的原则,确保国有股权不受侵害。

8.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监控与分析预测,提高资金安全性,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树立“以现金流量为中心,以资金监控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指导思想,明确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和抓住现金流量的关键点,在保证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

9.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内部审计与监督不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而且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的监督乏力,内部人为控制现象严重模式下,更要加强内部财务行为的审计与资金运用的监督,抓住工程完成量这个环节,防止下属公司“偷跑冒漏”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建立由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加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适时监督。

10.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地勘单位应针对当前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实现财务系统与营销、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减少或避免项目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同时为推行网上资金审批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保障,提高财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有效支持地勘单位的决策能力,增强单位的竞争力。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措施

0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资金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筹措、使用、调节、盘活企业资金,使资金在市场经济中保值、增值、顺畅循环并对其加强管理,已成为我们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所谓财务管理,就是经过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使企业在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尽可能走一条优化的道路,在这条优化的道路上,企业应以最实惠的方式获得资金,以最优良的方式运用资金,并取得意料中的收益。

1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致有的企业“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1.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利甚至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1.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

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2加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监督作用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

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体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不同,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目前,企业财务的服务功能发挥较好,而财务监督的职能就差之。在资金运用上,企业开支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存货多,旧的积压未处理,新的积压又出现,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利息增加;材料采购、差旅费超用量借款增加;产品销售货款难收,应收账款增加较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效率差,投人多,产出少;新产品开发市场调查不够,盲目投产,企业财务管理漏洞较多,费用支出增高等等。企业本来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分析原因:第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缺乏科学决策;第二是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说了算,缺乏集体研究,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同时存在;第三是从上至下对财务监督功能未引起重视,财务人员无权抓。

2.2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财务支撑能力,即长期偿债能力。从常规来看,企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小于50%为宜,70%视为警戒线。如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6.7%,说明该企业每百元总资产中有66.7元是通过借债得到的。表明该企业有一定的长期偿债能力。这种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呢?当全部资产盈利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时,对企业十分有利,否则对企业不利。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体现流动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生命力在于“梳动”,如果停滞就不能增值,企业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应收账款周转率用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赊销货款收回的速度较快,购货单位拖欠货款的现象发生较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应收回的销货款偿还债务,提高了营业的偿还能力。如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25天,这说明企业现金收回的速度慢,过多的营运资产呆滞在应收账款上,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营运状况不佳。

2.3加强资金管理、降低成本费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同样的资金给予不同的企业几经周转后,有的企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从此走向辉煌;有的企业则是越花越少,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闭。问题的关键就是资金管理。要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为中心,就要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加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抓好企业资金的源头管理。企业财权管理部门要多收集企业外部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设法筹足项目资金,优化企业资金占用结构。要用财务预测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匹配结构,并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和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便于分析和找出资金运行偏差,适时进行资金结构调整。

资金紧张主要是由融资难和货款拖欠严重而造成的。所以,降低产品成本费用就是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每一个具体的成本或费用都有具体的内涵。如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就要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人手,实施科学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搞好财务管理必须从资金管理人手,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识。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资金管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部各环节运行情况,都直接制约着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资金管理只有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搞好。

参考文献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预算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结余管理

专项资金是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项资金大多直接来自财政拨付,可分为发展性专项资金和事业性专项资,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其资金规模大,使用效果影响范围广。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预算难做、支出随意、决算和绩效评价缺失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偏差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项目资金拨付滞后,有的项目资金在项目完工结算后才到位,有的项目资金已到位但拨付进度滞后;三是单位自筹部分调入专项资金核算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四是项目立项后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资金移用到其它项目或转入单位的其它收入;

五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六是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材料等有形、无形资产后续管理上政府财政部门和具体管理部门脱节。这些现象给专项资金规范核算带来了困难,也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

(二)财务控制作用弱化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不多,财务人员对各专项资金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对于专项科研经费较多的单位,科研人员没有精力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款支出开支范围不明确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哪些开支不能在专款中列支,相关规定一般只是明确了一些大的原则,缺乏对具体操作的规定。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财务人员只能凭理解去审核监督。一些单位则存在任意扩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列支办公设备购置费及招待费,违背了专款专用原则,无形中也造成了“合法浪费”的现象。

(四)专项资金结余处理不及时专款下拨到单位,单位完成专款规定的项目后,有时会节约下来一部分资金,结余的这部分资金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导致单位挂账的专项资金结余项目越来越多。

这些项目的结余资金是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单位却不能用这部分资金来开支日常支出,导致这部分资金留在账上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另一些项目多、资金量大的单位,各项目资金之间存在相互调剂、混合使用的现象,导致一些项目未按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科学构建预算编制体系应当建立预算编制制度并统一预算编制表格和编制程序,然后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来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据此编制下年度预算。此外,还应明确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考虑必须的项目,科学合理地在预算中列示项目。

(二)落实专款专用原则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要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规定应设立专户的还必须在银行开设专户;严格按规定的用途和标准使用和管理专项资金,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和杜绝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三)完善整套项目管理体制具体有:

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应严格立项、筛选、论证制度,组织专家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审,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审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库。

二是各资金使用单位在专项开展之前应制定详尽的费用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三是建立绩效拨款机制,项目开始时先拨启动经费,以后每个季度拨款要根据项目的进度和上次拨入经费的使用情况拨付,如果上季度经费结余较多,在下季度拨款时作相应扣除。

四是各资金使用单位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使财务人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

五是在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应及时进行项目报销工作,并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形成专门项目决算,阐明形成预算和决算差异的原因。

六是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将项目结余资返还财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七是项目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项目结束后应归项目依托单位所有,要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四)强化财务控制工作要将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于全面参与资金使用的决策与控制。

财务人员应该参与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对于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资金流到哪里,管理管到哪里”的思想,加强对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率。这需要整个单位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配合。

(五)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考核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根据不同项目支出结果,比较项目之间的社会成本效益,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以及单一项目实现效益的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进行: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管理.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5

(一)深度访谈

通过对企业家的深度访谈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了解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及政府政策支持情况;大致掌握初创小微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财务状况及资金管理情况。针对初创小微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本文选取了工业、信息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及其他类型产业中比较典型的1~2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结果初步表明,拥有良好社会资本和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较稳定,资金管理绩效较好。

(二)变量测量

1.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研究从社会学中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网络资源演化而来。Nahapiet等(1998)首次明确定义企业层面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在个人或企业单元关系网络中能获取的资源,其衡量标准包括结构、认知和关系三个维度。此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并丰富了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如韦影(2007)在研究中兼顾内外部视角,将企业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交叉综合,得到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矩阵式测量结构;陈爱娟等(2010)在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三级指标。另一些学者考虑到所研究领域、区域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划分,如司公奇等(2008)在研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关系时,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石军伟等(2010)认为在经济转型的情境下,产生了结构、性质与功能大不相同的两类异质性社会资本:一是等级制社会资本,二是市场社会资本。初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和业务量相对较小,其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与政府部门、税收单位、金融机构和科研类机构的关系中,以及与同业竞争对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新闻媒体的关系中。本文的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参考了Acquaah(2007)、Peng&Luo(2000)和石军伟等(2010)的研究量表,共8个题项。

2.政策支持。政策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并对制定的规则进行监督和强制执行来指导和约束组织与个人的行为(North,1990)[12]。政策支持主要是指行政性政策支持、资金政策支持、组织政策支持等。目前关于政策支持的研究多包涵在制度环境中,如周建等(2009)用政府支持程度和经济法律环境水平来描述制度环境变量;廖开容等(2011)将制度环境划分为市场和政府政策两个方面,包括民营经济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管制、政府服务和政府规范等。Busenitz、Gomez和Spencer(2000)在研究中将制度环境变量分为规则维度、规范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规则维度的测量包括政府部门支持个人创业行为的程度、政府与新创企业和小企业签订产品合同的意愿、政府为有意创业的个人提供特别的支持程度等,这些内容与初创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政策支持环境相一致,因此,本文借鉴了Busenitz、Gomez和Spencer的研究量表进行测量,根据预调研情况和专家建议舍去一个题项后共4个题项。

3.资金管理绩效。资金管理绩效指企业通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等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绩效。本文结合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将资金管理绩效划分为资金筹集管管理绩效的计量方式可以分为以市场为依据来测量和以会计为依据来测量两种。前者的测量指标有股票市值、股票收益率等;后者的测量指标有盈利性、资本利用性和成长性等。杜建华等(2009)在研究中将创业企业资金管理绩效分为主观绩效和客观绩效两个维度[8]。本文的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主要根据企业的资金缺口率、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来衡量。资金运营管理绩效量表主要参照了以往Biggadike(1979)、Ciavarella等(2004)、Murphy等(1994)和杜建华等(2009)研究中对于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的测量方法,根据专家建议和预调研情况最终选取了投资回报率、利润率和产品销售增长三个指标。

4.问卷设计。原始问卷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对企业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做初步了解。以往的研究表明,背景变量,如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企业的成立年数、所属行业、员工数量、营业收入等会对企业财务情况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背景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处理。问卷第二到第五部分分别测量企业的社会资本、政策支持、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为了减少被调查者的主观偏向性,本文先将问卷中的题项打乱再进行测量。由于初创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完善,无法获得完整可靠的财务报表,被测试者针对所有提问均在数字1~5中选择一项。其中,企业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资金缺口率、筹资成本利率和销售增长率5个问项中,其他所有构念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测量。需提出说明的是,资金筹集管理绩效测量题项数值越大,则表明情况越差,其他变量的题项数值越大,则表明情况越好。因此,若某一变量对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为显著负影响,则表明这一变量能使企业资金筹集的情况变得更好。

(三)调查样本

本研究在正式调研前进行了小规模预调研,预调研对象为长沙、株洲、湘潭的初创小微企业。根据预调研收集数据的分析结果和专家建议,对题项进行修改得到正式调研的问卷。正式的调研于2013年7~8月在湖南省内各地区展开,主要向创业园区、开发区、孵化器平台及有规模的集中市场内的企业发放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72份,实际回收286份,回收率为77%,剔除不完整和不合格问卷,实际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62%。在有效问卷中,所有企业的成立年数均在5年以下,即符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关于初创企业的要求。从所属行业来看,信息类企业占26%,且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工业企业占23%,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服务业占19%,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批发零售业占14%,其他行业企业占18%,且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均符合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此外,在229个样本中,被调查者几乎全部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其中男性占82%,女性占18%,年龄在26-45岁的占总样本的59%。

二、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首先运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EFA)Bartlett值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分别为0.88、0.75、0.73、0.72,表明数据总体合适;α信度系数分别为0.92、0.78、0.88、0.85,表明四个潜在变量的信度较好。效度方面,本文中量表的题项均来自已有研究,根据预测试的实际情况和专家建议进行了修改,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四个变量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都只有一个,且每个变量的题项在该因子上的载荷全部大于0.7,被因子解释的方差全部大于0.6,表明数据的收敛效度指标达到要求。以上分析显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

(二)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用来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为了对主要研究变量内部结构的理论构思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运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analyses,CFA)分析。卡方自由度比率(χ2/df)、RMSEA、GFI、AGFI值是衡量模型绝对适配度的指标,结果理想;RMSEA值为0.06<0.1,结果很好;GFI、AGFI值131分别为0.90、0.87,达到或接近0.9,结果良好。NFI、RFI、IFI、TLI、CFI是衡量模型增值适配度的指标,其值均大于0.9,趋近于1,结果理想。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变量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模型拟合度较优。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主要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社会资本与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r=-0.33,p<0.01),即良好的社会资本能使资金筹集各指标的值降低,低筹资风险、低筹资成本率、低资金缺口率即表明企业的资金筹集情况良好。社会资本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r=0.29,p<0.01)。政策支持对资金筹集管理绩效虽显示出负向关系,但不显著(r=-0.13);社会资本对资金运营管理绩效虽显示出正向关系,但不显著(r=0.05)。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政策并不能直接显著影响资金管理绩效。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支持这一变量的平均值只有2.91,说明企业感受到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还较弱,这与我们在深度访谈中得到的信息相一致,究其原因则是政府仍对初创小微企业存在偏见,相关优惠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为了验证假设3和假设4,本文首先将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营管理)绩效设为因变量,然后顺序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社会资本)和调节变量(政策支持),最后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为了消除共线性,在构造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时,本文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分别进行了标准化。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之间的交互会对资金筹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M4,β=-0.22,p<0.01)。这表明,政策支持越好,社会资本与资金筹集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即有政策支持的企业比没有政策支持的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绩效更好,支持了假设3。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之间的交互会对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M8,β=0.17,p<0.01)。这表明,政策支持越好,社会资本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即有政策支持的企业比没有政策支持的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绩效更好,支持了假设4。

三、结论

资金管理论文范文6

摘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做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资金;资金管理;措施

1资金的重要性

任何企业从设立之初到发展壮大、成熟稳定,都是由各种资源组合而成的,其中资金至始至终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资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形象的说,资金对于企业,就犹如血液对于人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就像人体一样,只有血液充足,并且流通顺畅,生命才能得以维持,身体才能像春天般温暖,充满健康活力。企业只有有了资金的支持,才有持续经营下去的可能性。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2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源,作为企业的血液,一定要保证其流通顺畅。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危及生命,同理,资金流通不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就会陷入瘫痪状态。为此,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必要。

企业资金管理(EMC)就是对企业的资金流、资金结算、资金调度和资金运作等进行的系统化管理。我国学者曾健飞在《大型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新趋势》中,以国内企业集团为例,提出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资金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处于中心位置,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起到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防止贪污舞弊事件发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企业生财、聚财的能力,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资金管理,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现代企业竞争激烈,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企业管理者就要分析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充分估计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进行各种的投资决策方案时,要充分论证其可行性,考虑风险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避免投资决策失误,要确定资金的合理比列和最优结构,既要避免资金闲置,也要避免资金短缺。

(2)完善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那么制度就是企业的血管,血液只有在血管中流通,才能保证整个机体功能有条不紊的运行,保证企业良好运转。资金管理强调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侧重于加强和完善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余缺调剂与放大效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的收支管理,提高企业理财、用财的能力,坚持”?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帐户,统一结算、统一借贷”,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办理资金支付业务,所有对外支付业务都必须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把关签字。以现金流为监控重点,进行分析预测,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坚持控制预算外资金支出,并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加大资金管理的执行力度。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尤其做好现金流量分析预测,强化资金的预算管理。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也是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依据。资金预算是实施资金管理的前提,完备的预算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对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预算作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的法定依据,把资金的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4)要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对超出资金预算的要分析原因,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资金的异常使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加强资金运作,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生财、聚财的能力。具体有,一是设法降低贷款规模和资金存量,采取“借低息还高息、借短期还长期”等措施,做好贷款调换工作,积极抓好银行承兑票据业务,缓解现款紧张的矛盾,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大资金清收力度,千方百计及早收回预算内资金,建立日常清理和集中清理相结合的清收机制,加大对各种应收款项的管理和监控力度,防范呆坏账的发生;三是统筹协调好整体资金运营,理顺关联交易,加快资金结算速度,提高整体使用效益,防范三角债的发生。

(6)努力寻求适合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目前国内外大的企业集团都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能够更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降低资金成本。资金集中管理又分为5种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内部银行、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公司规模大小、地域等因素,兼顾风险和效益原则,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

(7)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杜绝讲人情,看面子,防止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资金管理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只有抓好资金管理工作,疏通资金流通的各个环节,做好财会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想使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否则即使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但管理制度、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血管破裂,资金外流,最终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梁永鑫.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途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