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论文范例6篇

电力管理论文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供电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管理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

二、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营销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一)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从我们地方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看,员工总量有余,而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意识达不到安全生产状况的需要,生产经营形势十分严峻。而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则是影响供电企业深化管理、加快发展的主要问题。客观上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全员管理意识,想得周到,做得细致,才能不断地推动供电企业持续和谐向前发展。

(二)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

要做强企业,推进企业节约和谐发展,必须做到规范企业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到位,提升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离开企业团队的协作配合,没有较强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强化执行力建设,必然要提高企业整体的执行能力。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电力市场正在逐步建立,电力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建设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企业形象。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供电企业要在能源市场上捍卫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要树立以形象开拓市场的观念,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努力饯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

(1)提高电能质量。如果商品没有好的质量,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更无从谈起。所以,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2)追求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不仅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抢修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关系到服务质量。(3)提升企业形象。引导广大电力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完善各项便民措施,给客户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多渠道地提高客户对电能的认识和对供电企业的了解,不断提升供电企业服务形象。

(二)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其次,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班组,详细了解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再次,供电企业还要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以提高沟通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三)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转移用电负荷,提高电能使用效率,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电网建设。

电能质量是电力营销的基础保证。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发展电网,满足客户对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

充分利用市政建设、电网建设和业扩工程等契机,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做好配电网络和设备治理的整体规划,例如,近年城网改造和户表轮换,改善了电网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五)利用价格政策。

(1)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以业扩工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2)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实行分时电价移峰填谷,鼓励督促大工业用户利用分时电价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3)采用有效手段,保证电费回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依靠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回收电费。

(六)提高营销管理。

(1)以利润为中心,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2)加强绩效考核,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同时,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七)引进高新技术。

在营销系统推广新技术、新概念,提高营销管理现代化水平。在推广的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以先进实用为准则。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做到决策科学化、缴费银行化、管理集中化和考核制度化。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2

1.电力物资管理模式的发展

物流中心一般隶属于集团公司,是一个物资管理中心。集团公司按照下属各分公司上报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统一采购、调配,并下发使用,各使用单位仅需做好接受工作。因此,物流中心也是一个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签约管理、履约管理、结算管理的中心。

2.电力物资管理的现状

2.1统一计划。以年度需求计划为主的物资需求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各需求部门或公司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最终生成合理的物资需求计划,提交物流管理中心进行采购。

2.2集中、统一采购。集中、统一采购可以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标采购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也是集约化管理环节的核心,集中采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可以通过网上竞价、框架协议采购、战略协议采购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采购方式,都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法及华电集团公司公司相关采购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

二、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困难

成本达到最小化的管理方法是全生命期的供应链管理[2],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需贯穿整个过程。

1.需求的不确定性。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求的突发性与不确性困扰着电力企业,维修费用逐年递减也使企业无法预存众多的维修备品。需求物资无法准确预测、上报,这也大大增加了物资计划管理的困难。

2.平衡计划扩容的困难。计划平衡是通过集团采购平台对各单位上报的数量、品种做合理的统筹、平衡,以达到最合理的采购数量,争取最合理的采购价格。要使整个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系统统一平衡利库,减少库存积压,做到有效利用库存资源,需要非常完善的管理系统。

3.计划准确性的困难。电力物资管理的计划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计划上报和计划审核,保证申报计划的准确性,避免因为计划重复、漏失或其他造成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发生。(4)供应商管理的困难供应商处在供应链的源头,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商的产品在交货时间、品质保障、库存管理都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在电力物资供应中,对供应商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供应商价值的认识不足,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方法与保证

1.提高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各需求部门或公司应严格执行集团的规定,加强初步审核,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对物资名称、规格型号、需求数量、交货时间、重要参数等进行审核,确保上报计划能通过ERP系统报送并流转,提高集团公司采购平台的利库平衡性。

2.提高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全年招标项目,重点做好年度招标计划、批次招标计划的报送。紧急物资的招标采购,或对计划内容做实质性变更的,须按相应的工作流程,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申请方可办理。

3.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需要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市场,分析市场价格与主要设备材料成本的联动关系,动态跟踪供应商产能、了解市场供需关系等的变化。

四、未来与发展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3

(一)财务管理概念

简言之,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对企业资本筹集、资产购置、利润分配及运营成本等与资金有关的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极其根本的制度,都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共享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一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陷,对电力公司而言,选择何种管理模式必须以自身特点和性质相关联。

(三)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原则

本文所述的原则以遵循权力、权益和责任相结合为主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电力公司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和强大的约束力,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制度、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决策制度,有效实现三者相结合。另外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还需遵循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整体规划和企业战略,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

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也应随着企业总体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清晰、规范、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包括财务管理权限、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必须进行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必须明确公司决策时战略性的还是经营性的。从规范化角度讲,决策性的权限属于公司总部,经营性的权限属于下属部门。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公司总部往往直接参与到下属部门的权限上,削弱了下属部门的职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办事效率。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运作的不统一和不完善造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混乱,没有明确使用会计科目的类型;第二,会计核算制度混乱,各部门所用的核算制度不尽相同;第三,会计办公软件混乱,公司没有明确使用何种会计办公软件,致使会计信息汇总时出现较大不对称性,造成企业资金漏洞。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由于财务制度的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高科技社会,制度已经过时,不再适应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防范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

电力公司是一个特殊行业,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电力公司就财务管理方面要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提高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知,并能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关应对策略,以减少突发性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加强资本结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规划是电力公司资金使用去向的管理,也就是考虑将资金用于扩大市场、加大投资或者是留存库存资金等。电力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特别是要考虑企业负债情况,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企业发展,必须探索出一个最佳平衡点,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时候该还债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正确预测财务风险

市场调查和前期市场预测都是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模式前必须充分做到的,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发展现状,结合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经营环境,挖掘特性以及可能的变化方向,借助财务分析方法等手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下期会计目标的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细化财务办公流程,明确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办公软件,将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透明化管理,将就民主决策,相互监督以减少失误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任何一项制度的不断完善都是在监督的促进下进行的,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电力公司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另一方米面,电力公司要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监督,不能有包庇的行为出现。

四、结束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4

1.1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企业,特殊的行业性质造成电力企业的自然垄断地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由于各大电力企业的相互对标,每个电力企业都把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②电力企业当前仍处于垄断地位,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网才算是全程全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导致了电力网络的不可分割性,电力企业自身也就成为了自然垄断性行业。

③电力市场并未完全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行政色彩依然非常浓厚,不少部门的设置不是按照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而是仿照政府部门来进行设置的。从当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来看,在今后工作过程中亟需创新变革。

1.2电力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电力企业持续深化改革。电力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原有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未能与时俱进做出相应改变。

②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局域电网结构相对薄弱,有相当数量的老旧电力设备仍处于运行状态,这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③整体素质不能够适应工作实际。从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前电力系统的部分员工竞争意识、市场意识以及效益意识都还比较淡薄,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墨守成规,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敏感性不强,缺乏积极解决的心态,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电力企业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力企业应该在其内部各领域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管理创新实践。

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原则

管理创新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在企业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因素并经实践证明有明显作用和效果,同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效率性等特点的办法和措施。管理创新对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有效创新,在工作中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因为管理创新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任何物质资源都无法代替的。正是因为如此,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就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激励全员积极投入到企业管理创新中去。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人力资源必须当作一种重要资源来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最终使其变成企业的人力资产。后备干部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2)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于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服务创新最终目的应该是服务于市场,服务广大供电客户。通过内部的管理协调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和要求。通过管理提升来加强优质服务的质量,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企业内部一盘棋,各个部门、不同专业在业务融合方面、工作效率提高方面从管理入手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以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供电客户。

(3)注重制度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相当重要,只有从制度上来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规章,才能够真正巩固创新成果,发挥创新的意义,常态化地将管理创新成果推广开来并有效执行。要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制度建设,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全员参与。集体智慧是无穷的,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应该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要鼓励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来。设置各种平台,集思广益。企业领导和中层领导应该走群众路线,在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多倾听广大员工的意见。

3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措施

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创新过程中首先是要搞清楚创新内容,然后才能够采取措施。

3.1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涉及的方面很广,具体有核心业务、资源体系、科研体系、直属产业、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社会责任、民主管理、企业文化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是要实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营销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就是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只有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够适应实际情况。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原则。在平常工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体制以及组织机构,使之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以及符合市场需求。战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电力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有长远规划,有切实可行的长远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对发展提出的要求。在平常工作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战略管理。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制度建设,决策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要具有长远眼光。

3.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3.2.1注重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种先进、专业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平常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起完善的业绩管理指标体系。建立良好完善的业绩管理体系是可以提升电力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经济效益。要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链,形成价值树,这样才能够形成达到企业总体业绩目标的深层驱动。之后还应该把企业的总体业绩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要能够使得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员工都能够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位置,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要建立起具体的考核和奖惩管理办法,要把业绩指标同奖惩机制结合起来。

3.2.2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电力企业要着眼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加强人、财、物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不断加大资源重组整合和集约调控力度,提高人、财、物核心资源的集中度和调控力,最大限度发挥规模效益。

3.2.3提升服务品质

提升服务品质是进行创新的重中之重。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要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战略管理模式也应该不断创新。要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以及精细化管理。

4结束语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5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一批熟悉通信业发展状况、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队伍。二是中国电信拥有一批熟悉电信网络架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维护力量。这种人才是其它新兴的电信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国外电信运营商在我国开展经营最需要的人才。中国联通在1994年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内部管理不力,各项工作没有起色。最后,国家为了支持联通的发展,从原邮电部抽调一批人才充实联通,包括该公司董事长杨贤足。不久,中国联通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从以上的分析得知,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对电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电信也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但是,随着通信技术和竞争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外电信运营商的不断涌入,中国电信的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而使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中国电信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1.要实行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需要更多综合素质人才,中国电信面临如何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挑战。去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的业务收入增长率只有5.8%,近20年来首次低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它体现了一种高速发展后的必然趋势:中国电信以前的发展主要靠量的扩张,是靠加大投资力度来实现的;一旦投资力度减弱,增长必然减缓,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现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盘活资产存量,这其中也包括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存量。现在的员工队伍大部分是在政企合一、垄断经营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充分经历市场竞争的磨练,缺乏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没有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而中国加入WTO后,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如何迅速调整人才结构、提高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对电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2.“入世”后,国外电信运营商和国内其他电信运营商想方设法抢夺中国电信人才,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新的人也是挑战所在。目前,国内通信业有效竞争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新兴电信运营商进入市场后,网罗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高薪从中国电信挖人,这样可以缩短人才的培育期和适应期,也可以利用他们原有的各种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国外电信运营商进入中国后,为了迅速切入市场,必然要实行人才的本土化战略。他们会采用高薪、完善的培训计划和良好的职业发展设计来吸引中国电信人才。同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企业原有的福利分房、公费医疗等政策都已不复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电信对人才的吸引力。

面对挑战,必须在深刻分析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真正构筑中国电信的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电信各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

在现实的管理中,很多管理者以一种“我是管你的,你是被我管”的思维去对待自己的员工,表现出极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工作的需要,而很少考虑员工个人的特长、兴趣及需要。长此以往,电信企业中便会形成一种管理层独断专行、员工安于现状的氛围。员工只是被动地完成份内的工作,不愿意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导致管理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忽视人力资源开发,重使用轻培养

以前各级电信企业只注重对员工现有才能的使用,而不注重开发员工潜能,增加人力资源的储量。电信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例如前几年X.25分组交换还是数据通信的主要方式,但是现在几乎已经被DDN和FR所取代。技术人员如果不培训,仅靠原有的知识根本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当前,电信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相应地开始对员工开展各种培训,但是培训面很狭窄,仅限于各级业务骨干,一般的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这种对人才的使用只重存量、不重增量的方式,犹如竭泽而渔,将导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员工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当前,中国电信的各级企业都实施了一系列引人、用人和留人的激励机制,但不少企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即企业内部虽实施统一的激励约束制度,却缺乏弹性。更有甚者,在激励手段上主要考虑物质激励,而忽略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如尊重、安全感、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名誉、地位等。目前,各级电信企业跳槽的人很多,有些人把原因归结为企业的待遇不好。其实,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收入只是人需求的一个方面。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单调的激励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表现为人才的不断流失。

4.人员进出渠道不畅,用人制度僵化

中国电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对新进员工进行控制,原则上只接收应届大学生、邮电学校的中专生和转业军人。这样做对于控制企业人数有好处,但是这也导致企业无法通过人才市场得到急需的各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同时,电信企业没有建立退出机制,员工除退休、辞职等因素外只进不出。尽管全面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但是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企业一般不会与员工解除合同,因此多数员工还抱着以前正式工的思想。这样一来,一方面企业想要的人进不来,另一方面企业不想要的人大量沉淀,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5.员工组织归属感不强,流失严重

当前电信企业的新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后,如果没有升迁或违纪这类事情发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很少会再次与员工直接接触。尽管在组织中工作,每月都拿着不菲的收入,但是员工们的内心很空虚,缺乏组织归属感,因为没有人对他们的价值给予确认,为他们设计以后发展的方向,这种思想在青年员工中比较普遍。于是,一部分员工开始懈怠,产生了混日子的思想;一部分骨干开始跳槽,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据调查,某市电信分公司的管理信息中心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原因就是该中心的骨干人员近年来跳槽严重,主要去向是其它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该中心实质上成了竞争对手的培训基地。

要改变上述情况,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把人力当成组织中最大的资本,当成能带来更多价值的价值来对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这是实施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所在。

三、“入世”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一)在战略管理层次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要实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指标并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培养还是通过外部引进等办法来解决,这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调查和思考,制定完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信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的转移也随之加速,因此电信企业不但要制定中长期(5-10年)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更要制定短期(5年以内)的发展规划,实现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目前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1.摸清家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国电信的岗位主要分为管理岗、工程技术岗和生产岗。岗位划分依据主要是员工的身份和岗位的性质。这样的岗位设置最大的弊端是对每个岗位所需人数无法预测,只能根据实践经验,往往产生较大偏差,使某些部门和岗位人员臃肿,另一些岗位的人员又缺编,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因此,摸清家底就是要对电信企业的所有岗位进行彻底的调查,然后根据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重新核定每项工作所需岗位种类和人数,即通常所说的定编定岗。同时要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性质、职责和任职门槛。在掌握企业所有岗位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和设备条件的变化、企业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科学预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以及缺编岗位的人员需求量。

2.根据需求预测的结果开展供给预测,确定人员净需求。电信企业未来人员的供给主要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一般情况下,内部人员拥有量是比较透明的,预测的正确度较高;而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则具有较大的不可测性。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时,应把重点放在内部人员拥有量的预测上,外部供给的预测应侧重在关键人员,如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才等方面。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完成后,就可以将本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数和同期内企业可供给的人力资源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各类人员的净需求数。

3.在战略管理层次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应该包括晋升规划、培训发展规划和补充规划等。规划中既要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也要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中国电信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应主要侧重以下三点。

首先是通过外部吸引、招聘和内部培养发展等方法,有计划地为企业提供一批公司化和国际化运营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是当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关键。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营销人才三支队伍,收入分配等各项政策要向这三类人才倾斜。他们是企业今后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最后是集团公司和省公司要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技术和管理双重背景的复合性战略后备人才,这些人将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最核心的人力资源。

(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使中国电信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资源,有别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具有时效性、能动性和可增值性。因此在使用之前要开发,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开发,把开发人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开发过程。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电信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对员工进行开发,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员工培训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培训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中国电信应该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使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

1.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入,培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当前,企业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向实用性方向转变,即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不再是纯理论的教育。随着中国电信内部改革的深入,一批员工转岗已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此外,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也需要对员工开展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有岗位的工作。

2.对现有员工开展有计划的全员轮训。过去,电信企业在开展培训时,往往优先考虑骨干和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考虑较少。今后,在重点培训的基础上,要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业务、技术、服务规范、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等,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3.对于关键岗位的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深造。中国电信的发展需要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仅仅依赖引进还不够,从企业内部选拔合格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奖励,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的投资。

4.要建立培训开发的激励机制。培训工作应与员工今后的考核、晋升、调动等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培训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建立完善的用人新机制

1.建立专业人才招聘制度。即拓展公司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过去单一接收应届毕业生和转业军人的做法,将市场竞争引入到企业用人制度中,面向全社会招聘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有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丰富,进来以后可以迅速地进入角色,成为各级骨干,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招聘的专业人才要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降低他们因跳槽而带来的风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建立员工竞争上岗制度。所谓竞争上岗是指企业把一定的岗位空出来,明确每个岗位的责、权、利,鼓励员工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其目的是支持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进入关键岗位,真正实现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电信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竞争上岗适用于新编、缺编岗位和部门的副职。

3.建立内部待岗与离岗退养制度。如果员工不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在竞争上岗中落岗,或者绩效考核不合格,那么要实行内部待岗。对于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对现有岗位不能胜任的员工,应鼓励其离岗退养。退出机制的产生是通信业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4.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一部分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经过职业培训后进入企业内部的人才市场。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收集和企业下属部门缺编的岗位信息,鼓励转岗人员参与竞争。供需双方实行双向选择,竞聘成功的员工进入新的岗位;对于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竞聘上岗的员工,企业将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四)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坚持分类激励的原则,即根据通信业的特点、本企业所属的成长周期阶段和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基本激励约束的框架内建立各有侧重的激励制度。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充分放权。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辅之以与其业绩相联系的长期奖励,以优厚的薪金和福利为基础,重在精神激励。二是对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尊重、听取其意见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主,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三是对普通员工,以薪金、奖励为主,重在物质激励。

企业内这三类人员的追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都不同,中、高层管理者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普通管理者追求的是得到尊重、安全和稳定收入,普通员工追求的是较高的收入,以便提高生活水平。因此,有效的激励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五)创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电信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它产生于企业自身,得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与维护,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企业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电信近年来也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目前还处于浅层次阶段,在文体活动等表面形式上做文章的多,在培育企业价值观念、灌输先进理念等方面下的功夫少,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企业就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致于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培养企业精神是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培养有特色的企业精神,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包括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核心。其次要倡导团队精神。电信生产的特点就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光靠一个节点不够,必须多个节点协作配合才能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团队精神在中国电信的企业精神中要有突出体现。

电力管理论文范文6

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电力企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新,赋予了党的组织工作新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做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推进和谐电网建设,而且对电力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问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人事机构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不顺、数据共享难以实现,而且往往一人多职,很多工作管不顺、管不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效果。

2、人力资源规划问题。电力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中长期计划,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和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做到人事相宜。人事配置手段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

3、不重视员工后续努力。一些管理者对职工后续努力不够重视,职工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的岗位,被繁多的具体任务和短期的任务目标压得透不过气来,培训中所学的东西不能运用,或者仅仅是部分而非系统的实施。

4、从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来看,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招人”的环节,管理者大多没有基于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清晰的工作分析,没有基于组织性质的人才素质模型和选拔选聘程序,忽视价值观和理念上与组织的认同,特别是在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过程中,这些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用人”环节,受传统影响,大多工作均沿用已有的管理规范,忽视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深入研究;在“留人”环节,薪酬水平与员工价值相比严重偏低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大多管理者倾向于物质激励,忽视文化建设和员工对人际柔性管理、参与式管理的需求,致使员工忠诚度低、归属感差。

5、绩效考评实践困难重重,甚至成为单位运作与发展的瓶颈之一。绩效考评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绩效考评对于单位人员观念改变,提升单位对于环境的应变能力,更好地履行职能意义深远。但是,电力企业具有职位工作差别大、非常规性任务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等特点。电力企业绩效考评存在以下问题:①绩效考评指标简单粗放。考评指标与被考评者职务工作的关联性不强、考评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考评指标操作性不强、指标内涵不明晰或缺乏具体化的考评标准、方法;②绩效考评方法主观性强。由于企业内部目标管理基础不健全,指标评价标准过于简单,评价过程不够规范,使得考评过程很难执行,考评结果主观随意性大成为必然;③绩效考评主体民主而不科学。考评过程民主性较强,但与被考评者职位工作关联度不高的个体参加考评,评价结果可信度不高;④绩效考评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做支撑。受单位薪酬管理体制影响,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奖金与薪酬量非常有限,不足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紧紧抓住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环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工作领域,努力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有技术、有效率、有活力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和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

1、把好选人关: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的生产情况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优化人力资源配量。要特别注重引进、吸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

2、把好用人关: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量才使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当前,要将能否确保现实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作为检验其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并通过严格考核确定其任职。对政绩突出的青年优秀人才要重点培养,同时要注意消除用人上的“关系网”和论资排辈的弊端。超级秘书网

3、把好育人关: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伴随的将是整个电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后劲。电力企业必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方式来充实和完善企业自身。由于培训是素质弹性的调节器,因此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同时,要始终把对员工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为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机制和人才提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