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创新技术范例

电力创新技术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1

综合性开放式实验平台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一方面与现有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实验装置进行对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和改进,挖掘现有实验平台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电能变换与控制系统,将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应用于电力电子新技术中,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比如从全控型器件的应用扩展到复合型器件、智能型器件的应用,从器件特性和工作原理的验证性实验扩展到电动机驱动、电阻网络控制以及电能回馈设计等探究性实验。基于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的设计如图1所示。其设计思想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综合性,可以融合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机学等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验平台中不仅要体现单一学科的实践和应用,而是要树立学生系统的观念,将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二是开放式,留有兼容与升级的接口。如其中的实验平台中电能变换模块的控制器单元,在设计时考虑平台的扩容与升级,为今后功能扩展以及更换预留接口;三是模块化,分级模块化,不仅能够在器件的驱动使用上更加方便,而且有利于维修。

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选用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开发一种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模块、保护模块、脉冲宽度调制模块以及电能输入和输出接口模块等组成,通过对输出电能参数的控制,可以改变电动机等运动负荷或电阻网络等静止负荷的工作特性,如图1所示。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在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如图1)中,起着衔接原始的供电电源与最终负载之间的桥梁作用,把电源提供的粗电(coarsepower)转换成符合负载要求的精电(refinedpower)。其中,精电的电能质量指标主要取决于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特性。研究成果的具体指标为:选用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覆盖范围,包括全控型、复合型与智能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典型代表,如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功能。由于电力电子器件是以弱电信号控制强电能量的形式,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平台需对每一电力电子器件设计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能够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本实验平台的重要应用领域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作为基本功能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是检测该实验平台可否实现电能的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方法是通过PWM脉冲序列控制。作为普遍适用的一种重要控制方法,PWM脉冲序列发生电路为各器件提供控制信号。与现有实验平台的兼容性。拟开发的实验平台具备与有源负荷及无源负荷的接口,能够驱动无源负荷及有源负荷,体现出在负荷匹配方面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不仅可以适应现有的实验装置,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的升级改进,而且有利于在今后的进一步技术升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针对所选用的多种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包括电力MOSFET、IGBT、MCT、IGCT和IEGT等,分别设计每种器件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由脉冲宽度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控制芯片SG3525为核心设计PWM波形发生单元,为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波形。设计电能的输入、测试与输出接口电路。不仅实现与外部电源和负载接口的匹配,而且可以对变换及控制过程中电能的形式进行检测。电能输出接口的兼容性设计。经过变换与控制的电能,所连接负荷包括有源负载,如电网,及无源负载,如电动机等电动设备或阻抗元件等。实验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安全保护设计。一方面满足实验室环境下电磁兼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保证在操作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安全保护。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以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为基础所进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商业开发实验教学平台可实现的教学内容包括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实验、GTO和GTR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等,这些实验内容多属验证性实验。而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实验平台不仅能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特性、主要电路拓扑结构的工作过程以及新型控制技术的原理性验证,还能够实现从器件、到结构直至整个系统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从下到上,包含各个层次的电力电子系统。此外,该实验平台还可以综合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和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内容,实现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的综合性探究实验,体现学科交叉及课程体系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力图对实验平台上的每一个元件或者按钮都讲得很细,力求在实验课上的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大地妨碍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课时压缩客观上迫使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力求突出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革新实验室管理方法,保持实验平台的开放与正常运行,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大的时间范围内自由选择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大胆引入学生自学方法,即精心选择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外去自学。例如,在讲解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时,课堂上可以重点介绍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这一典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设计,而将其他类型的有源滤波器(包括串联型和混合型)等装置技术留给学生去自学[5]。为了督促学生重视实验,除了在实验时教师严格管理、多方教育外,我们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引入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平时对每位学生的每个实验进行评分,并将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电子实习和课程设计均为独立考核、计算学分,并计入总学分。为使成绩评定公平合理,把学生实习和设计时的表现、成果、测试按照一定比例算得成绩。经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法确实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实验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改革的意义

#p#分页标题#e# 把握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方向,并适时将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前沿的自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专业成长历程中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在知识吸纳与传授过程中的前瞻意识,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由于出现时间较短,尚存在许多从原理、特性到应用、创新的空间。因此,可以提高探究性实验作为现有实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验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改进现有实验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促进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通过本实验平台的研究开发,可以实现对现有实验装置中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的升级,保留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源输出接口以及有源负载和无源负载的输入接口。只需在实验平台中分别对输出接口和输入接口进行兼容性设计,即可替换现有实验装置中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平台。通过对现有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升级,可以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充实验内容,充分发掘现有装置在实验教学中的潜力。

自制实验平台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具有先进性,可以更好融合最新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避免商业开发过程中复杂环节导致的技术相对滞后问题,体现实验平台的先进性,并能更及时跟踪技术发展的趋势。与商业实验平台相比,自行研制的实验平台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开发成本,而且由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把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对应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与接口电路、变换电路分别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设计和制作,还有利于降低应用过程中的维修成本,并可以避免在今后由于大规模更换带来的升级成本。进行实验平台开发的成员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和应用项目的开发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教师长期担任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教学第一线总结了许多学生实验的教学规律。通过实验平台研制与开发,不仅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融入实验平台的开发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能够给这一支实验教学队伍提供又一次重要的演练与合作的机会,为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中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分支[6],在保持现有实验设备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跟上学科演进的步伐,对于促进新、老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不仅要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更需要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上。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简称“电工电子”)课程是机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平台课程,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而且有一定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培养重要目标之一。

一、课程载体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惰性加上“电工电子”课程内容庞杂以及受限学校条件,多数老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培养对象特质要求,不适应培养新时代人才规格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也就只能停留于空洞的口号上。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一是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满堂灌”是最突出的表现,这虽然能确保老师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学生的能动性没有被发挥出来,也就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了;二是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结果性考核,忽视对学生过程考核与评价,不注重学生平时的启发性教育,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考试,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间接后果就是其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三是“照本宣科”与“拿来主义”不能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求活”“求新”或“求变”,课外或生产中新知识、新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上理论知识过多,实践训练过少,学生创新潜能得不到挖掘。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当教学内容、场所、对象发生改变后,老师课堂组织方式也应该作适当地调整。“电工电子”课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弱电到强电、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实践应用、从基本元器件到各种控制电路等,采取统一教学模式,既不利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也难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到实处。

3.学生学习过于惰性

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后经过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录取后剩下的一批学生,成绩低,行为习惯存在缺陷,家庭教育缺失是其共性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缺乏能学好的信心,错误认为没有学习的潜能,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块无法雕刻的“朽木”;二是怕学与惰学,错误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会误认为老师的表扬也是假的,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加之自卑心理,形成怕写作业、怕回答问题,乃至怕劳动实践,久而久之就放松了自我。

二、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创新教学情境

(1)创设新异情境。考虑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和学习要求,老师总是采用一种讲课方式,学生易形成学习疲劳。应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一是通过变换教学场地,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如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把教室搬进实验实习室,可以搬进企业车间、社区甚是家庭,帮助学生拉近课本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三是突破以教材为中心,适时地向学生传递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联的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插入“智能制造专题”“工业4.0专题”等,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2)创设惊诧情境。惊诧是激情涌动的开始,以创设悬念唤醒学生好奇心理,快速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创设的情境中来,聚焦教师预设的知识点,这对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单相串联并联交流电路实验”的教学项目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用两个开关控制一盏电灯?”并举例生活中楼道照明灯的控制。这时,学生往往惊诧于楼道照明控制就是串联或并联电路,也就留下如何解决这样问题的悬念。老师适时抓住学生对问题的惊诧,以此推进串并联电路中单联开关控制一盏灯、两个双联开关在两个地方控制一盏灯实验教学。这种利用创设惊诧的悬念情境,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课程教学进程,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展开思维,在学生相互间思维碰撞中激活创新的潜能。(3)创设议论情境。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更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一言堂”既不利于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追求新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创设议论情境,引导学生去议论分析、推理比较和归纳总结,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争辩中汲取知识、领会方法、展现技能。如“感生电流的方向”项目教学,老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后,结合项目知识要求,按问题逻辑关系可以依次提出“磁铁第一次插入和拔出时指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规律”等三个不同层次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再由组内代表发表见解,从而揭示感生电流方向的规律。(4)创设联想情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电工电子”课程也是如此。借此,在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联想情境,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达成对知识等快速且高效率理解与掌握。联想情境创设方式有多种,其中类比联想法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而以生活原型是主要联想对象。如“电流与水流、人流、车流”等从生活到书本问题,以及“电机卡死烧毁”等从书本到生活等解决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之间转换,以推进学生学会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给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钥匙,创新能力培养也得以提升。

2.创新课堂实践方式

(1)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老师整班带领学生去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是一种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实践教学管理,缺点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实训设备利用率提高有限,关键还有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不能满足他们追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创新空间被认为限制了。实践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趋势。初期阶段,可以由老师布置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实践场所完成,后期阶段,通过成立学生“创客空间”“发明协会”等合作团队,根据团队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实训室提高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2)由辅助式向自助式转变。传统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在老师悉心辅导下完成的,但这种方式极容易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潜在意识很容易被扼杀掉。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可以借助通用网络平台(如QQ、微信、邮件等),或专门开发的网络平台(如泛雅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又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完成相关实训项目。这种由辅助式向自助式转变,老师角色转变为提供实训设备资料和参考资料,学生则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由知识导向向载体导向转变。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传统做法按照知识体系向前推进的,这种方式逻辑性很强,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以鲜活的载体为导向能增强学生对问题的亲近度,更利于激发学生原动力。这类载体包括常规训练项目、教学竞赛、校企合作任务等。其中常规训练项目是主线,这些项目又以生产任务或以生产任务为原型的二次开发为主体。教学竞赛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学校、地市、省和国家四级赛制,以赛促教,以赛推进创新能力培养将会常态化。校企合作任务是补充,这种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更能帮助学生体验企业的生存需要不断地创新。

3.创新评价模式

(1)创新评价标准,考核知识与技能不是终极目标。知识、技能和素养是课程目标三个维度,而素养维度的达成直接影响知识与技能维度达成,创新素养又是素养维度的关键。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细化能力要素并分解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任务,形成融合知识汲取、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考核评价体制,在学生潜移默化中得以质的提升。(2)创新考核方式,传统期中和期末笔试方式难以客观评价学生。客观地看,满分不代表学生能力最强,低分也不代表学生一无是处,这就是传统评价的缺陷。如果能够把学生平时在项目训练等活动中完成的小制作、项目展示、交流互动,以及创新实践活动等也作为学生评价分项,无疑能能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另一个方面也能激发学生未来的创造力。(3)创新考核题型,避免死记硬背。具有创新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死记硬背,如果遇到这样的题型往往都会“挂科”。因此,在笔试题型中适当增加综合分析、是非判断,避免填空、问答,在操作题型中增加故障诊断、电路优化等更利用学生创新能力发挥。最后,增加评价反馈,让学生在总结中提升。评价不是终点,只是个起点,把每次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可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归正确方向,保证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金泽龙.高职院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创新动因与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创新;技术管理

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创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时展相一致。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水平,当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只有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才能够明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恰当的改进措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质量水平。

1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1.1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忽视了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发展,只有通过恰当的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总体质量。尽管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地区忽视了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研究,甚至还有一些区域因为自身不了解新动态,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最终扩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性。

1.2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副作用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增强,但是也依然有许多方面的问题,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不符合要求,例如在工业生产期间,由于过多的生活废水并没有及时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就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其中工业生产废水富含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自然净化能力无法处理,导致大量的重金属在鱼类植物体内中残留最终会影响人类的自身健康。

1.3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不完善

在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的工作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地方政府也没有自觉的履行自身义务,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督缺乏完善的规章体系,最终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促进水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主要策略

2.1积极完善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必须要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明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前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公司项目班组以及技术人员进行恰当的责任分配,落实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确保施工管理的整体效果。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管理人员也是施工的主要责任人,通过对施工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加强材料质量的调配与控制,促进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得到全面增强,而且要保证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人员机械设备的合理调控,促进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得到有效优化。

2.2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从目前来看,我国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没有对企业管理人员权利义务进行界定的法律,所以很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推皮球的问题,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无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也没有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法律,导致农民工欠薪问题屡禁不止,所以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确保施工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2.3加强组织计划管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非常的复杂,而且施工周期过长,涉及到的施工流程比较多,所以在施工设计时必须要严格根据整体的施工效果进行全面的判断与分析,确保整体的施工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效果,例如要加强人员调配、材料供应、基础设施安装与维护。在施工阶段还要结合施工实际特点进行调整,确保施工管理的效率得到增强,保证施工材料施工工期和施工技术的有机结合,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3.1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以水下施工为主,所以必须要提高坝体填筑施工技术的可靠性,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画面的面积来判定施工方向和施工大小,并且要尽可能的减少钻孔和循环作业时间。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通过利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的破坏,而且也能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整体的施工效果,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也很容易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无法承受水压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加强对温度的有效控制,只有提高温度控制才能够减少混凝土自身的裂缝问题,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3混凝土钢筋的接头处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钢筋街头往往采用焊接的方式,通过气压焊接机进行焊接,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焊接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钢筋焊接的严格控制。在焊接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钢筋接头和钢筋直径进行合理判断,一般情况下直径应该在<2.5cm,并且利用直接绑扎的形式,如果钢筋的受力效果不符合钢筋的要求,则必须要保证钢筋的距离要<5d,如果钢筋受压时,保证钢筋的间距>10d,在构件受力中绑扎接头的钢筋不能够超过25%,其次受压区也不能够超过50%,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钢筋结构的稳定性。

4结论

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以及施工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勾正洪.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4):167-170.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创新;技术管理

1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1.1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为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都会制定技术管理制度,或者是将施工技术包含在项目管理制度中。然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没能将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的现象。管理制度作为施工技术的保障,一旦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施工技术管理目标也无法得以细化以及分解,在具体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就会缺少有效的指导以及约束,从而导致施工技术管理成为一句口号。

1.2施工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以施工管理目标为基准,以此来达到管理施工技术的效果。然而,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发现,很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注重进度、安全以及成本管理,而忽视了施工技术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技术管理不到位,从而严重威胁到了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1.3施工管理人员能力的欠缺和不足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然而,实施上由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缺失以及经验不足,从而无法有效把控各项施工技术的落实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到合理的处理,因此,严重威胁到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1.4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前瞻性

由于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者缺乏长远的目光,在施工过程中只是注重眼下的施工,导致一些工作的实施存在暂时性,在后期,因这些工程项目会对整个建筑物的布局以及城市的规划产生影响,还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或者是拆除重建,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和增长建设周期,同时还给周围居民以及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主要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工作体系

(1)使用分级管理机制,开展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制定施工技术分级管理方案,针对施工过程技术管理、施工方案设计质量检测以及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予以分解,能够有效确保不同施工流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出相应的效果。(2)使用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应用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应该借助信息反馈记住调整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案,以此来获取良好的管理效果。

2.2强化施工运行管理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技术运行管理的重视力度,按照施工流程制定技术运行管理机制,做到责任到人,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实现对施工作业的动态化管理。同时,还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解决,有效保障施工技术的发展性,使各项生产活动与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一致。此外,施工结算号管理还需要重视管控方式的转化,使用突击检查、现场监督以及定期监督的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将施工技术有效落到实处。

2.3做好检修与维护管理工作

施工单位应该立足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技术管理的维护以及检修工作,使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落实各项工作。在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施工项目其施工技术也各不想用。从整体上而言,在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的时候,应该将安全以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施工企业应该在重视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争取项目的最大效益。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3.1坝体填筑施工技术(还可以通过什么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主要以水下施工为主,因此,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必不可少,此时,就可以借助新科技,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画面的面积来确定施工大小以及施工方向,从而最大限度控制循坏作业以及钻孔的时间。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现场带来的破坏,同时,还能够将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施工效果完整地体现出来。但是,因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现象很容易对水利水电工程带来损坏。因此,在使用该项技术的时候需要强化温度的控制工作,同时还应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此来降低混凝土自身的裂缝问题,从而有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3混凝土钢筋的接头处理

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焊接的方法来处理钢筋接头,并且运用气压焊接的方法来焊接,在此基础之上,很难有效开工至焊接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混凝土钢筋焊接工作。在落实各项焊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判断钢筋的直径以及钢筋接头,通常情况下,应该控制钢筋的直径在2.5cm范围内,同时要用到直接绑扎的方法,一旦钢筋的受力效果不能满足钢筋的具体要求,就应该使钢筋的距离小于<5d,在钢筋受压的时候,控制钢筋的间距大于10d,在构件受力的情况下,应该确保绑扎接头的钢筋数量不能超过25%,并且,钢筋的受压区域也不能大于50%,这样一来,才能够使整个钢筋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创新工作,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以此来增强我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山西建筑,2017,43(34):216-217.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管理;服务;创新

0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全球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为龙头的信息化浪潮,正在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面对全新的商务环境和可资利用的高效率技术手段,必须改变其理念和方式。企业通过在财务管理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拓宽财务管理空间,还加快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同时提高企业使用资源的效率,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1财务管理中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是指企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全面的会计电算化。同时实施网络财务,在互联网环境里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和分析控制工作,体现决策和监督等功能,形成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其信息化的实现。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化财务管理就是全新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具有集成财务管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同步以及弹性化的财务组织、供应链化财务资源等特征,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构建信息系统,综合并集成企业财务信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毋庸置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自然也不例外。运用信息技术之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管理中面对的需求、问题、问题解决方法与条件等都在不断变化,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因此,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改变,调整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与方法。第二,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为企业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提供了理想平台,尤其是信息技术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完善、成熟,让企业获得更多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途径,财务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两者相辅相成,合力促进财务管理的理论提升、实践发展。

2我国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几个阶段

在国内,企业主要经历了三个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阶段。第一,企业利用单机和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即编写单机程序,对企业的会计记账、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制作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实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使用统一网络财务软件。企业在这一阶段集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以及销售信息系统等[1]。第三,企业内外流程的一体化应用。企业依托计算机局域网集成财务系统、生产、销售以及供应等系统的信息,共享数据。在广域网、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促使企业内部和相关价值链主体相互及时传递财务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和管理等操作,服务于企业的决策者、相关利益方,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这三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第三阶段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助力企业发展。

3如何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财务管理与服务

3.1重视数字经济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思想、模式与方法的有机载体。纵观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条主线并行不悖。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获取数据资源、积累数据资源;网络化完成平台的构造,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流通,汇聚数据资源;智能化充分展现出能力和功能,通过融合分析多源数据,体现人类应用信息的智能化,帮助人类更充分地认知事物、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今,企业管理信息化进入新阶段,“万物数字化”将是数字化的重点,在实时状态之下被采集、传输、汇聚的物理实体会越来越多,使数字化的范围蔓延到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全阶段。物联网数据将成为企业掌握数据集中最主要组成部分,海量、多样、时效等大数据特征也更加突出。财务管理理念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快速转型,也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内部管控和服务业务转型为贴近客户和服务客户。通过研究电商与零售商的相关案例,明白离用户更近、信息更准确的企业,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会更高,整体的运营管理也更出色。例如,亚马逊和京东使用纯电商模式,库存周转天数较少,在2013年分别是45天、34.2天;而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在线下零售领域属于佼佼者[2],库存周转天数分别是72天、60天,远远多于纯电商。此外,纯电商账期更短,所以资金周转速率也更快。亚马逊和京东使用纯电商模式,2013年的账期分别是95天、42.2天;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则为142天、136天。

3.2提高新时代财务人员素质

为在财务管理中用好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财会人员应不断创新、转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创造了颠覆性技术理论,认为上帝没有创造数据,创造数据的是人。所以,作为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人员,第一要加强研究和学习信息朝代的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从传统意见上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使用技术,积极转变为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系统数据库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新时代人才。通过系统和软件等数据信息的汇聚,提供优质电子财务信息服务,提高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效果。第二是改造新工业时代的财务业务流程。要重视计划管理和预测管理,多方面收集实时数据,筹划接下来的计划。依托精炼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畅通的、透明的数据信息流,构成财务管理的骨架和血液。为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企业务必要加快实现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但是,数字化往往会颠覆企业现有的流程,这绝非简单地自动化处理现有流程,而要改造整体业务流程。不仅要精简各种各样的程序,还要压缩文件数量,努力开发自动化决策流程,对内部控制和欺诈等问题做出有效处理。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将自已从纯财务数字中解放出来,将各种指标分析交由智能化软件完成,将注意力聚集到构建财务数据流程、解读财务数据的结果上,实现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大数据分析跟智能化分析连在一起,让财务数据变为业务数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3]。

4结语

在信息化普遍应用的时代,在财务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已是不可缺失的必要手段和核心工具。企业应该全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快研发和使用,构建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应尽快学习掌握现代化电子信息数据构建和处理技术,将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全面融和,提升新数字时代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凡生,徐建中.网络环境下物流企业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5(1):65-67.

[2]张庆波,杨信利,王和平,等.军队医院经费预算控制与账务管理系统[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5):438-440.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0概述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是处在一种转型过程中,因此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目前经济市场更新的频率非常快,这样就需要我国的电力行业不断地调整自身营销策略,来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的电力营销工作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电力营销技术进行创新,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创新。营销是专门属于市场的一个名词。电力营销工作主要就是代表电力企业,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让电力能源消费者对电力企业熟知并且购买电力企业的产品。尤其是在当今电力能源市场激烈竞争的前提下,有效并且恰当的市场营销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在我国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电力营销工作的现有状态

1.1电力营销工作的发展优势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加快市场化的发展,已基本在全国的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市场格局,此外经济的发展也主要从投资制约转变为受需求增长的制约。因此,电力化市场的改革可以创造出有利的市场条件。我国努力建设城市、改造农村电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电力企业在现代化的体系中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发展程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2电力营销工作的主要问题

电力市场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发生重大转变,对市场的电力需求起到决定性的增长作用。各个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差异影响着市场需求,从而将地区间电力的需求差异逐步扩大。在电力需求结构的变化中,电力市场主体仍然是第二产业,并持续增长,但自身的比重稍有减少,居民生活与第三场所也略有增长。在电力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的时候,电力企业就迎来了电力营销工作的发展机遇。

2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工作创新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点内容

2.1在电力营销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对电力营销观念进行创新

在电力营销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对营销观念进行创新,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已经由计划用电时代转向了电力营销时代,因此我们在电力营销观念上要进行彻底的创新,这样才能够让企业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电力营销工作要始终让工作导向围绕着市场进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电气企业的营销管理和营销观念。在当前的新型电力营销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服务用户的理念,对老旧的营销管理进行彻底的改进,要让电力营销工作适应市场的转变,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为电力用户服务。因此在电力营销创新工作中,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例如我国的南方电网在营销理念创新的过程中就喊出了“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口号,不仅激励了市场营销人员,同时也为企业打响了营销口号,转变的市场营销观念。

2.2在电力营销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对电力营销组织进行创新

在我国电力营销创新的过程中,营销的组织创新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很多的电力企业在营销组织的创新中参照的是国外成功的营销组织形式。在引进国外组织形式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特点和现状,进行适度地引入和应用。例如在电力营销抄表的过程中,很多的电力公司已经进行了组织形式的创新,成立了抄表公司,利用公司的组织模式替代单人抄表的工作形式,更好并且更加规范的进行电力营销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力抄表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企业形象,让企业的电力营销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的组织形式大多为一部四中心的组织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整合电力营销资源,同时还能够让营销工作的反应时间变短,让营销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

2.3在电力营销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对电力营销技术进行创新

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的创新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营销的相关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在电力营销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创新,让电力营销更好地依托电力技术来进行发展创新。目前电力企业在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上,对电子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引入和吸收,让网络电子银行、社区终端服务等电子技术更好地为电力营销服务。同时在电力营销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服务热线、互联网支付宝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网上电力营业厅和卫星报装等电力业务更是发展得非常迅速,让人们不用出家门就能够享受优质的电力服务。在电力营销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对盗电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和解决,我们要采用防盗电功能的数控电表来对盗电行为进行管理和遏制。总之,在电力营销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于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创新,更好地实现电力营销的创新。

2.4在电力营销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对电力营销服务进行创新

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让电力用户感受最深的还是营销服务,因此我们要在营销服务工作上进行大力度的创新,要让营销工作为电力用户考虑,让电力用户更加安全、有效的用电,让电力用户在用电的过程中,实现清洁用电,可靠用电和快捷用电。目前我国很多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服务中心已经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策略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电力用户更好地得到用电服务。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让我国的营销人员具备专业的、丰富的电力知识,这样才能够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对电力用户的用电疑惑进行专业的解答。在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对营销业务范围以及改革力度进行创新整改,让电力企业在营销服务上焕然一新,提升企业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结语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能够得知,在电力企业发展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电力营销工作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重新洗牌和调整,我国电力营销的相关规章和制度都在不断地建立健全中,只有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下进行电力营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电力营销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避免出现垄断问题。因此面对电力市场的挑战,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和技术上的调整,这样才能够让电力企业在市场上占有有利位置,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新,石晓霞.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78-79

[2]赵萍.电力市场背景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66,67.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7

关键词:集约化管理;创新;供电公司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力的供应形式与管理技术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技术模式逐渐转向集约化模式。它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与技术进行管理的方法。将各个供电公司的各种有效资源与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优化,从而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它的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针对大型企业的管理,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这一方法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推崇。目前我国诸多企业都已涉足,尤其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最为迅速。

1供电公司在创新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1.1行政管理模式与集约化管理脱节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这就造成了国家电网的任务量逐渐增大。一方面:供给的电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供电的质量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降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旧的管理模式在服务和质量上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在这一形式下,政府部门逐渐从这一国家供电体系中分离出来,其国家电网的行政管理体系已从原来的国控变为现行企业化管理,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使国家电网这一体系市场化效果明显,从而使行政管理模式与集约化经营管理逐渐脱节,其存在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

1.2信息化平台与资金监制系统不健全

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的子公司,其行政模式的改变对电力公司在资金上产生巨大影响。由于管理模式还为彻底转化,在资金监控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管理机制不完善、执行标准设置不健全、执行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在项目的决策和电力销售与运营方面表现极为显著。例如,在整个电力资金的审批过程中,资金在各部门的分配上存在严重不平衡,致使电力公司的正常运作出现诸多问题。就当前形势而言,许多电力公司的职位分配不独立,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与实践性不强,导致资金监控出现纰漏而不知。

1.3电能供应设备更新速度缓慢

国家电网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的输电设施、变电设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变化,例如,在许多用电较多的地区常常可见多种形式的变电站。虽然这一变化在近几年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与支持,我国的用电量也开始供不应求。例如,早期用电量基本平衡在10千伏之内,而目前我国的用电量以远远超过这一数值,各种供电不足问题层出不穷,成为遏制电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对于电力公司的发展与正常运作造成了极大地负担。

2集约化管理创新技术在供电公司的应用策略

2.1明确企业集约化战略发展思路

电力供应公司的发展与管理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公司的运营模式与管理策划方面。集约化管理模式涵盖了着两个方面,这一模式的运行对电力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管理集约化,电力公司要明确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和具体运行方案,并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运用于实践中,使这一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做到真正的集约化发展。例如在《国富论》这本书中,作者亚当?斯密提出了最初的集约化规模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为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也是对早前的规模经济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集约化管理模式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揭示了这一模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明确部门职责,合理分配任务

目前,许多大型企业都存在着部门分工不明确、任务分配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致于工作效率不高、且办公质量较差。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顺应市场的发展,也与自身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各部门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的采取相关措施应对。采取集约化管理的经营模式 ,将各个部门有效地进行串联,并且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将这一模式实现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各大部门的运作效率。例如:在2010年8月,安徽省的地方电网部门启动了ERP项目建设,ERP这一项目主要是经济财务管理为主要核心的项目。其在国际上属于较领先的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将企业的人力与财力以及其他公司核心相融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安徽省电力公司在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并经历了7年的运用与发展。从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向来看,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逐渐走向标准化与信息化,并保持平稳的状态与水平。

2.3设置组织机构规范条例

企业是由多个部门与组织相构建而成,其中任何一个机构都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企业的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规范,从而实现各部门的合理分工与运行,提高各职员的工作效率与素质规范。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改变,做到管理模式与规范的变化,与时俱进。例如: 在2012年,我国对于会计资格考试的科目做出整体的修改,在《会计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电算化》这三书中对于企业的会计入职做出了硬性要求,要求进入会计行业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违反会计准则的不符人员进行一定 “惩罚”。因此,在企业的集约化管理模式中,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公司的员工通过合理的企业规则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企业发展更好、更远。我国要实行集约化管理模式就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相关规范条例,使企业走向正规化。

2.4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个公司最主要的部门莫过于财务部门,它是公司的核心,负责公司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公司内所有项目的设定和安排都需要财务部门的首肯,该部门的主要账目和项目的审批都由最权威的内审部门进行监督,项目的预算需要经过该部门进行核算,并由总经理或各级董事进行批准,从而财务部门对项目的执行具有间接的控制作用。当各级部门通过之后到资金全部到位,便可启动项目。例如,在《泰晤士报》中的一篇关于《组织与环境》一文中,劳伦斯于1969 年和洛希进行有关于企业当中管理部门间存在的权利分配与原理的讨论。两人都认为在每个企业管理当中,并不存在着最完美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都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转化,以应对来自于社会的压力和企业内部的变动。这一权变理论在以往的各大企业当中盛行,并且受到了各大企业的关注与重视,这一认识推动了权变理论的发展。而且在竞争力如此巨大的社会当中,以往的一层不变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竞争力巨大的电力行业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例如,在伊朗和美国的石油产业进行竞争与争夺的同时,其他各国以“狼”的姿势也紧抓不放。因此在这种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了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制定出与之相相适应的管理技术模式,在技术上做到创新。

3总结

当前集约化管理这一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所采纳,在国内外的各大企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虽然该集约化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在实践过程当中。其将公司内的所有信息与资料集中的进行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将两者进行结合。改变了原有粗放型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充分的发挥集约化管理模式的优点。科学的完善了国家电网的行政管理。规范了员工的职责,完善了管理工作的条例,对于国家电网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郭金,李强,王宗盛.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工作研究与粗放型管理模式对比日志[J].会计之友,2014.(18-19).

[2]黄志强,汪鹏.电力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15.(08-10).

[3]李晓慧.郭梦.论现阶段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J].电力技术经济,2016(04):(59).

电力创新技术范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实验设备

创新推动着民族的进步与国家发展,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践行改革,创新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职业教育中占据关键地位,尤其是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将其与创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当前教育部门对于创新的重视越来越高,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学校开始建设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改善了教学模式,在不断实践中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

1电子技术创新教学发展现状

在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中,大多设置了脉冲数字电路实验、低频电子线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等诸多课程,通过这些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组织实验的良好习惯[1]。但是实验中,各项实验课比较独立,服务功能过于单一,很多实验设备只是针对某一课程,并且设备也十分陈旧,无法更加全面的反映出当前电子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与现代化教学脱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创建全新的电子技术培养基地十分重要。

2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重要意义

2.1培养电子技术操作优秀人才

电子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创新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另一方面优秀学生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掌握电子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指导作用。正因为这些专业要求,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不断提升,掌握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接受新知识,熟练操作相关技术,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电子技术操作人才。

2.2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机制

当前学校中的实验机制的核心为基础实验,因为基础实验中只有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内容,无论是涉及面还是深度都十分受限,尽管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相关问题,但是因为实验项目、时间有限,无法深入进行探讨,面对一些新技术和工艺时,学生无法熟练运用[2]。鉴于此,电子技术创新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基地中商讨问题,并且学习新的理论与技术,与其他同学共同设计电子产品。通过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研究训练的基本流程,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子产品设计到生产全过程的了解,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支持。

3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实践内容

3.1注意要点

对于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建设,需要结合教学要求,具体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1)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建设,需要以实际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为核心,保证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教学充分协调;(2)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将新技术与新要求与创新基地建设相结合;(3)建设电子技术创新基地,要着重突显全新的实验方式和手段,既可以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又可以应用网络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维度与立体性,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积极性;(4)建设电子技术创新基地,要保证实验设备的多元化,积极应用现代化设备与技术,对原有教学硬件进行改造;(5)电子技术创新基地内所使用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创新性,保证是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以此为前提开发具备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电子技术实验项目[2];(6)建设电子技术创新基地需要对培训活动加以重视,多组织教学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出国深造、实地考察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学人员专业素质。

3.2教学方法与内容

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是新教学体制下的实践平台,所使用的教学内容要与其相适应,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从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这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学生组织上述三种实验的重要前提在于已经结束了基础性实验,并且掌握相应的实验能力,可以按照自身兴趣选择之后的探究方向。如,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单片机、PLC以及PROTEL等方面,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组织有关实验,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保证特色,要求可以体现出实验项目的创新性与综合性。另外,实验题目要多样化,使学生能够有不同的选择。若学生单独完成实验,则证明其已经完全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将多个领域研究学生进行整合,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向难度更高的实验项目发起挑战。

3.3硬件条件与设备

在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中,硬件条件和设备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与实验最终效果有直接关系。创新基地建设期间,可以按照学科特点设置相应数量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内放置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函数发生器、数字电源、虚拟仪器、总线式测控系统、逻辑分析仪、微机硬件、软件应用、DSP、EDA等仪器设备,保证学生可以在创新基地内不断提高自身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4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创建的几点措施

4.1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创新教育的落实,需要与其它教育活动保持密切的关系,只有实现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充分结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需要做到“四个结合”,具体如下:(1)将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3];(2)将创新教育与自主实践紧密结合;(3)将创新教育与比赛紧密结合;(4)将创新教育与科研、电子技术项目的研究紧密结合。

4.2积极建设教师队伍

教学人员是建设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建设教师队伍时,需要坚持以下教育思想:(1)以人为本;(2)充分落实培养与引进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的基本原则,基于上述几点原则,组建专业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子技术教学队伍。

4.3积极优化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制度

电子技术创新能力教育,创新是核心要素,在普及素质教育的当下,这也是有关部门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的重要前提。要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最为关键的创建适宜的教学环境以及特色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制度[4]。实践过程中,主要有理论培训、工程训练这两种形式,理论培训是以工程实践为对象,对电子器件以及电路原理进行介绍,带有极强的针对性;工程训练则是以实际竞赛为对象,组织实践、研发活动,通过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建电子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与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将其熟练的应用于实验中,另一方面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森森,庄道元,王小蕾.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58-59.

[2]王正勇,孙建林,张生果.电子创新实训基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4):126-128.

[3]殷锋社,王晓江.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电子测试,2017,(1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