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例6篇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培养简单的探索科学的方法和基本的科学观念。要做好这些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呢?我结合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做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方案有序进行实验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课在动手操作这一项比其他学科占优势,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很想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实验做好。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实验场景怎一个“乱”字了得,实验的结果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而缺乏有目的、有秩序地去完成探究实验任务。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对实验中会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设和猜想,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如何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第一,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的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第二,了解实验的方法,有些实验的实验方案教材中已经有了,有些实验方案则需要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要做什么?)了解实验方案(怎么做?)学生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激发兴趣,及时督查,自主进行实验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安排学生做较多的实验,要想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必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样样亲力亲为,而不需要学生动手参与准备实验器材,担心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有困难,担心学生找不到所需的实验材料,无法完成课堂上的实验。其实,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只要你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到位,检查到位,学生基本上都会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的。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不容易,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必定细看教材,对课本有提前预习的准备,进而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有深刻地认识,为上课做好实验作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做好实验作了铺垫。如《摆的研究》一课要做一个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我看见学生很喜欢玩摆,他们拎着摆的摆线摆来摆去。我想何不让他们按照实验要求来摆呢?我在上课之前,就让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去准备实验器材,要学生们按照实验要求自己制作一个摆,同时可以按课本上讲的方法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摆。课前检查,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的完成情况很好,每个人都制作了一个摆,甚至有人得出了结论:摆的速度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可见,学生在自主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理解、消化实验的目的要求,无形之中养成了实验之前仔细研读实验要求与实验方法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理解实验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分工,主动参与实验

学生参与课堂科学实验,经历整个探究实验过程,是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最佳途径。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等等。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其次,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小组内的同学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这样小组成员就会主动参与实验。

四、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结论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各个成员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2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实验评价

小学科学课是科学启蒙课程,能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重要的认识自然的方法,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呢?

一、科学准备好课前的筹备工作

1.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明确实验的目标,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先做实验,心中有数,做到实验设计科学有效,全面参与操作,选择好的实验方案,制定操作的细节,科学设计好实验。演示实验器具要可以让学生参观,实验现象清晰。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让自己的行动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教师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实验,讲解顺序,注重严谨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科学实验的习惯。

2.学生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内容,保证学生搜集好第一手的资料,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测量、记录、统计,绘制统计表等。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前先进行思考行动的计划,重视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制定实验的步骤,选择科学合理的办法,准备好一定的科学器材,设计好科学的表格,设想好安全的措施等。

二、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的任务

实验不能没有目标,随心所欲,实验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发现规律、理清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学生在观察实验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明确地指导,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观看,要重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内容。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醒学生运用一切感官去观察。教师要提醒学生用眼睛科学地看,注意微小的地方,细小的变化,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借助工具观察等,科学地做实验,科学地感知事物,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性,重视从实验过程和表面现象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保证人人参与到实验中,因此,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的小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不同的学生分别分配在一个组内,组成4到6人的小组,实现小组内合作学习,相互竞争学习,带领学生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和调查,共同经历失败和成功,实现资源享受,同时提高。教师要注意调配好,要指导好合作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实验任务,实验操作员,实验观察员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小组,教会学生听取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共同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小组协调小组不同的意见,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帮助学生丰富并积累科学的知识。

四、教师指导好学生实验

教师应该进行实验的指导。教师重视在学生实验前,就讲清楚实验的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用量和添加的顺序,和实验的关键操作点等。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操作,并针对性地进行提醒,提出要求,也可以提出几个和实验有关的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在实验中思考。总的来说,实验的指导时间不能太长,太细,太过,要抓住要点和重点。实验前教师要对学生了解,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个估计。

教师要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因为学生实验控制不好,常会遇到困难,或者违规操作,或者得不到其他同学的实验现象。教师要指导及时,避免学生紧张,自卑,失去实验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错误概念进行纠正,指导学生重新做,不能训责学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也要加强实验后的指导。教师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实验的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进行表扬和批评。教师尤其要注意需要批评的学生,要让他们明白稍有改进就能做得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学生独立实验

学生独立实验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可以在教师示范和有指导的实验后,由教师提出研究的主题后,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实现智能和技能的统一。在学生独立实验时,教师要进行评价和分析,解答疑惑,提供试剂仪器等,给学生提供好的环境和氛围,保证实验效果。

六、科学及时地做好实验的评价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要及时准确真实。实验评价对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影响学生。科学实验的意义在于课堂的操作,更在于后续的效果,学生体悟到知识,产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研究后延伸的内容和课堂学习应该在一个范畴内,是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深化。教师要捕捉给学生启迪的机会。教师评价可以围绕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方法创新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要根据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积累,重视教学合作,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的能力,拓展研究的途径。教师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学生的自主思考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教师要努力行动起来,让学生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人。

总之,小学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效果,全面提高科学教育教学的质量,绽放科学教育教学的芳华。

【参考文献】

[1]刘宏爱.浅谈上好观察实验课的策略.《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年06期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3

一、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是实验器材不足。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面来说,就是实验器材的不充分。无法做到像城市学校那样上到哪一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心中的想法来准备实验器材,生动、惊奇,寓教于乐地完成科学实验教学。

二是专职科学教师的匮乏。农村小学与县城学校的另一差距,就是教师队伍以及教师素养的差距。众所周知,农村不仅教学条件艰苦,生活条件也是无法与县城相比的。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人手不足,很多科学教师,都被安排教其他学科。很少有农村的科学教师能专职于教科学学科。

二、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对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教学的支持,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现在主要谈谈在现有的条件下,该如何更好地完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

1.教授学生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布置实验观察任务,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2.教师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方法

教作为课堂的绝对主体,其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和教学手段之上。教师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寓教于乐,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

3.科学实验,应该走向生活、走向自然

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从淘宝上买了蚕卵,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形状、颜色、大小,有的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形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班级有个不善言谈的小男生对我说:“老师,蚕卵看上去好瘦小像一粒粒小珍珠一样,我好想把它带回家喂它吃饭。”班级大部分学生对蚕卵分析得都很透彻,和学生一起把蚕卵放在一个竹匾里,带领学生到周边有桑叶的地方摘取了新鲜的桑叶,用刀切成丝状,每个组学生亲自喂蚕宝宝吃桑叶,学生每天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蚕的变化并记在日记本上。在养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熟知蚕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经历几次蜕皮,知道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过程。

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科学学科的名称叫《自然》,能在真正的大自然的环境里来学习科学,进行科学实验,其实效果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我们农村的科学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来开展自己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在自然中教学,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与此同时,还要告诫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同时,科学实验不是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完成的,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告诫学生学会相信队友、帮助队友,培养起合作意识。大部分需要做实验的科学课上,我都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实验的时候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成果展示汇报的时候八个小组其中7个小组都汇报拉链扣是导体,只有第三小组汇报的拉链扣是绝缘体,这时我请第三小组用他们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他们的拉链扣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结果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确实没亮,这时我追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他今天没穿校服,他的拉链扣和我们校服上的拉链扣不一样,他的拉链扣是塑料的,而我们的拉链扣是金属的”。其他组同学恍然大悟,都认真观察起来自己的拉链扣。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观察探究,遇到实验结果不一样的时候认真专心地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4

关键词:启发性; 示范性; 指导性; 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79-001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科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实验探索的结果,而我们的学生要学习这些前人的经验,更应该通过实验,它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启迪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除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使之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本文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做足”启发性引导,在主动探求中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讲授是起主导及核心作用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上《磁铁的性质》中,当学生动手验证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时,我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就很快就明白“他们都是铁做成的”,从而得出结论:磁铁有能吸引铁类物质的性质。我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来做这个实验的。”学生大部分都说用磁铁的两头去吸的。“那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两头去吸,而不用中间去吸呢?”我适时追问。学生就猜测有可能是中间的力量小一些,吸不起来,两端的力量大一些,吸得多一些。“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吗?也就说中间的磁性强,两端的磁性弱。”通过这一再的追问,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从而认真地想出许多方法来证明磁铁的磁性强弱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启发讲授时,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点明主题,条文明晰,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2.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想明白,做到小跨度、多层次启发;3.操作要领及要求要简明、明确,便于学生记忆和执行;4.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操作上可能出现的错误甚至危险操作,防患于未然,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应引导学生想明白,弄清楚。

二、“做好”示范性实验,在被动模仿中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对很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还不是很懂,缺少实验操作经验,科学探究能力还不很强。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设计好实验方案,弄清楚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先规范演示,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弄清楚实验的过程;其中操作规范是对科学老师的显性要求。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实验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我们科学老师在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允许采用吹灭的方式;闻液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在瓶口扇,用鼻子闻,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闻;在给试管加热时,应该先用试管夹固定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成45度夹角,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也不能对着别人,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用手摸,也不能立即接触冷水,应该放在试管架上冷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做全”指导性实验,在多维探索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科学教学中要大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试验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但做好实验是离不开教师对实验的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很有讲究的。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角度。对于学生来说,实验内容是没有学习过的新知识,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学生就会漫无目的,把握不住重点,实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再次应做好实验后的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发展学生智能及实验技能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做好”独立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5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进行任何创新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具体到哪些原因,应该通过学生多次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不能由教师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都应该:了解实验目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

3.重视方法的总结。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实验做完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一一做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创新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四、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科学小实验的做法范文6

关键词:小组合作 当堂实验 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注重科学探究和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問题。有初步的提出問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問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求,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需要认真考虑的問题。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当堂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一、“小组合作,当堂实验”的提出及内涵

所谓探究,就是在一些已知的基础上,去探索、考究未知。在物理教学中,就是根据一些现象和事实,去寻求引起这些现象和事实的规律性的东西。新课标和教材都非常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一节都设计了小探究,共19个,还设计了14个大探究,供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规律。学生愿意做也有可能完成探究实验。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有的学生智力好,善于发现問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看到什么都很快能掌握操作要领,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内容他就说出来,能正确表达一个过程和现象。怎样能更好的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当堂实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学生問优势互补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使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使他们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就是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互有专长。遇到有探究的内容,利用小组成员的不同优势和特长使每个小组都能顺利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使每个学生的脑、手、眼、口都充分被调动,通过学习其他组员的长处,使不同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当堂实验”就是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探究实验都放在课堂上进行,能让学生亲自做的老师不做,真正把探究作为学习的重要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二、“小组合作,当堂实验”教学的操作方法

1、巧妙分组。在每学年刚开学时,先对每个学生都要认真的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特长。看看那些学生脑子灵活,那些学生好摆弄小东西,那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好,都要心中有数。然后再对照学生問的相处的人际关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以3—5人为宜,太少有些实验不能进行,太多则有些实验不能让每个人都动手,有些人不能参与,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分好组后要明确小组成员要互助,合作,要共同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团结意识、集体意识。

2、恰当选择探究内容。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都可作为当堂实验探究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实验的内容。例如,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会测量一些基本物理量,会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那么就应该当堂实验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相关仪器的使用和选择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相关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例如,八年级刚开始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学生第一次在实验中用温度计,将不同的温度计拿进课堂,过教学边实验,学生测量不同的水的温度,很快就掌握了温度计的选择和使用,为以后的测量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当堂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对照不同的电路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探究时,增加了“两表”的使用次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2)课本上安排的小探究全部当堂完成,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小探究实验和教材上的做一做,可以改为当堂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当堂实验教学。再如,凸透镜成像的探究,由于放大镜焦距短,便于观察,都可以让小组合作当堂实验。还可以将教材上的部分大探究改为小探究。如探究物质的密度、探究凸透镜成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机械的机械效率等,都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