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贷政策范例6篇

企业信贷政策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1

关键词:信贷政策 房地产市场 宏观调控

一、文献综述

Herring和Watcher(1998)以一个信贷市场模型,从国际的角度研究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银行危机的关系,得出银行集中贷款导致房地产繁荣、房地产繁荣酝酿银行危机的结论。在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的学者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信贷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关系进行了研究。武康平、皮舜和鲁桂华(2004)建立了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信贷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均衡解的比较静态分析,揭示了中国房地产价格与银行信贷存在的正反馈作用机制。李宏瑾(2005)对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银行信贷资金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谢百三、王巍(2005)的研究同样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是我国部分城市出现房地产过热的重要原因。张涛、龚六堂、朴永祥(2006)实证发现中国房地产贷款与房地产价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2007)实证发现银行信贷是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房地产价格波动长期影响银行信贷增长。

二、信贷政策概述

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投向不断优化,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中国目前的信贷政策大致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与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有关,政策措施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动性。比如,规定汽车和住房消费信贷的首付款比例、证券质押贷款比例等等;二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体现扶优限劣原则。四是制定信贷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防范信贷风险。

199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量和信贷结构实施贷款规模管理,信贷政策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向各金融机构分配贷款规模来实现的。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依托于金融监管,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色彩。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政策正在从过去主要依托行政干预逐步向市场化的调控方式转变。

三、中国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中国的住房信贷业务开始于1991年,在1992年出现了房地产热。199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自营性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银行商业性住房贷款开始走上正轨。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个人担保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对暂行办法进行了一些修正。1998年,人民银行又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扩大了可购买住房范围、实施城市范围和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范围。1999年,人民银行在《关于鼓励消费贷款的若干意见》中提高了个人住房贷款的比例。2000年开始,住房贷款快速增长。

在我国,人民银行通过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直接或间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主要运用的工具是货币供应量、利率、银行信贷、差别信贷政策等。增加货币供应量或者降低利率,会促使投资者调整资产组合中现金和房地产等各类资产的比例,减少现金持有,增加房地产等资产的投资,从而使得房地产的价格产生波动。另一方面,利率下降,投资者购房成本和房地产开发商融资成本都下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都增加,房地产价格相应上升。宽松的信贷政策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房价上升;紧缩的信贷政策减少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房价下降。

四、房地产企业对信贷政策的依赖

(一)房地产行业资金来源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三种途径,其中其他资金主要由定金及预收款组成。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银行贷款的比例持续上升,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增长超过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的增长速度。从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可以看出,除了偶尔短时间的增速回落,近年来房地产开发贷款始终处于增长状态。由此可见,直接或间接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银行贷款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信贷政策后房地产市场反应

宽松的信贷政策保证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进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1年,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走高,仅在2008年略有回落。2007年9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严格规定了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商业用房购房贷款的标准,并强调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房地产信贷征信管理以及房地产贷款监测和风险防范工作,同时指出“各政策性银行未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得发放商业性房地产贷款”。2007年12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有关规定。2007年底,房地产市场在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回调,进入调整期。紧缩的房贷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热市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滑,我国迫切需要振兴地产,启动内需。2008年下半年,各级政府为刺激购房者入市热情出台各种利好政策:人民银行连续五次降息、二套房贷政策松绑等等。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42.1%,销售额同比上涨75.5%,楼市快速高涨。

2010年,中央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信贷政策为重要环节。“国十一条”指出要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要求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新国十条”要求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2010年6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和中国住建部联合发文,规定二套房认定标准,二套房和三套房均按“认房又认贷”的标准执行。一系列的信贷标准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房屋成交量低迷。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10年上半年房屋成交量同比平均下降约40%,二线城市自4月开始下降,滞后于一线城市,说明一线城市对政策反应更迅速,新政策的调控作用更明显。

在房屋销售价格方面,由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显示,自2010年4月新政策出台后,指数明显下降。虽然仍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但已扭转上升势头或放缓上涨步伐,新政对楼市的调控效果可见一斑。

截止到2011年7月,人民银行上调6次存款准备金率,合计上调300个基点,并达到21.5%的历史高点,累计冻结流动性约1.8万亿。此外,2011年年内,央行共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3次,使一年期的贷款利率累计增加75个基点,达到6.56%。货币环境的收紧不仅加大了房地产开发的压力,影响了供给,也大幅增加了购房成本,控制了需求。房价同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增多,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新开工面积下降。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的背景下,现行的信贷政策起到了抑制投资性住房的购买,但同时也提高了普通购房者的门槛,差别化信贷政策的落实效果并不显著,或者说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差别”度不够。此外,现行房地产信贷政策尚未很好解决商品房闲置问题,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没有进入市场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五、结论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政策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宽松的信贷政策促使地产商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者增加房地产购买,同时扩大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推动房价上升;紧缩的信贷政策增加房地产开发和购买的成本,同时缩减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控制房价下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现行房地产信贷政策起到了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作用,但作用的力度还不够。此外,现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下还存在差别化不足,资源未合理配置的问题。

六、政策建议

基于中国房地产企业对信贷政策的依赖程度,以及现行房地产信贷政策下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实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本文对于宏观调控部门有如下政策建议。

适度紧缩房地产信贷政策,缓解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控制房价过度上升,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

加强信贷监管,关注信贷风险。监管当局应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建立良好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严格把握贷款标准。促进金融创新,不断分散房地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做好审贷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严格区分、界定消费性购房与房地产投机投资,实行更大程度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给予消费性购房更多的政策优惠,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

鼓励闲置性房地产进入流通领域,对其实施优惠的信贷政策,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张冰冰.探析我国房地产信贷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39-42

[2]许承明.房地产信贷政策与房地产价格泡沫[J].产业经济研究,2005,(5):43-50

[3]郭爽.浅析信贷政策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36):484

[4]周越江.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政策取向[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7):91-91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2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信贷政策;银行

近些年,由于县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小微企业不论是对于我国的GDP增长,还是对于增加就业率、改善民生方面都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够雄厚、管理水平低下、融资渠道窄,因此也就成为各大企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政府以及银行的帮助,在信贷融资方面应该有一定的政策倾斜。银行要引导小微企业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对于小微企业实施单独的信贷评估体系,构建起适合小微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信贷产品,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促使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及意义

1.小微企业划分。一般来说,可以将我国的规模不大的企业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三种,而小型与微型企业可以合并为小微企业。对于企业进行划分时的主要标准是企业的员工数量、企业一年总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总额以及企业的自身特点。在2011年出台的对于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文件中明确指出:在交通运输行业,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为企业员工数量小于三百人或者是企业营业总额小于三千万元;而在零售业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为企业员工数量小于五十人或者是企业营业总额不超出五百万元。从中也可以看出,对于不同行业来说,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然而整体来看,小微企业具有数量多、员工少、营业额小的特点。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小微企业虽然规模不大,营业总额低,然而我国的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根据加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总数达到1169.89万,在所有企业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为76.56%,而如果将个体工商户也纳入小微企业范畴中,这一数值将上升到94.14%。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快速增长,使得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中只有12%可以保持高速增长,而其他的大多数小微企业增长都非常缓慢,同时小微企业中出现了市场需求量小、产品难以销售的状况。

然而总的来看,小微企业依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微企业的贡献不可忽视。根据数据调查资料显示,在2013年,小微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总值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同时在税收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财政建设方面作用非常突出。此外,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就业方面也是有着很大贡献的,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剩余劳动力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而且小微企业由于所需资金少、便于管理,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的政策变动,因此也是我国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主要力量。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背景下的信贷政策分析

如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我国对于信贷政策进行收缩,导致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时变得异常困难。而从小微企业自身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具有经济实力不足、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同时多数小微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信贷技术落后的特点,然而从更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没有对于小微企业实行积极的信贷政策。信贷政策只要是说中央银行或者是银监部门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控信贷结构。而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由于信贷数量小、风险大、收益低,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因此多数的银行部门都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积极的信贷服务,而是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大型企业信贷业务。

1.企业与信贷银行之间沟通不畅。不同的金融机构一般都会有很多的信贷产品,然而小微企业由于缺少相关的信贷知识,不了解信贷流程,同时也很难提供银行贷款时所需的各种资料,因此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很少。同时多数的小微企业都是传统的家族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报表信息缺失,银行也很难对于企业的信用情况、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因此也就影响到了银行对其发放信贷业务情况。一些小微企业在认识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完全没必要和银行进行信贷业务往来,而且即使从银行贷到款,数额也很小,难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甚至有些小微企业在资金运转遇到困难时,都没有意识到和银行进行贷款,而是采取了来源快的民间借贷,然而这样的借贷业务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旦出现冲突,小微企业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利率也高,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

2.银行信贷业务困难。和大型的企业相比较,小微企业通常面临着更高的信贷风险,同时单笔信贷业务金额较小,很容易出现不良的信贷业务往来,再加上小额信贷业务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都较高,后台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导致多数银行都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业务。而且银行实行的信贷问责制,导致信贷员工的贷款积极性不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微企业得到信贷的机会。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也会考虑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而小微企业由于内部制度不完善,担保能力不足,也就难以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此外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会将不同的企业放在同样的授信通道中,通过相同的评价体系来评判是否要对于企业进行放贷,小微企业通常很难在营业额、资产规模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所以也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

3.缺少相关的信贷政策优惠。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业务往来时,银行实际的经济收益非常少,再加上小微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导致很多银行都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放贷,而且中央银行也缺少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来鼓励小微企业向银行进行借贷,这样就严重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央银行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信贷业务都一视同仁,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没有任何的偏向,因此在贷款指标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必然会受到大型企业的排挤,融资也变得异常困难。

4.缺少相关的信用担保体系。尽管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小微企业融资中担保效果却不明显。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性的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担保资格;另一方面我国的担保体系起步较晚,发展不太成熟,担保机构数量不多,可以担保的资金总额小,同时担保成本高,导致很多小微企业不愿意寻求担保机构,也就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水平的信贷政策建议

针对小微企业存在的业务规模小、不良信贷多、融资通道窄、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特点,从而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贷政策建议,以期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建立起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银行需要从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建立起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业务,对于小微企业单独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同时要加强不同小薇企业之间互相担保以及企业、信用社、个体户共同担保的贷款形式;培养通过订单、股份、土地开发权等凭证作为抵押而进行贷款;大力发展不同类型的贷款业务,丰富小微企业的信贷类型,尽可能地满足小微企业自身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此外,银行还需要对于小微企业实施特别的利率,在统一利率基础上适当进行浮动,而不能将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同等对待,实行同样的利率政策。通过在利率方面做出调整,从而促使银行方面对于信贷结构进行变动,能够把更多的信贷业务放在小微企业上面,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融资。

2.强化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在小微企业中的信贷业务水平,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信贷业务,对于小微企业的借贷期限、抵押物、还款形式加以调整,提高信贷业务的可适用性。此外,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银行还需要适当放宽贷款限制,简化贷款审批过程,缩短贷款业务办理时间,要对信贷具体情况、运用方式、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考虑,尽量放宽小微企业抵押物范围,使用不同类型的弹性系数来加大信贷业务抵押率,而且小微企业自身也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方位的融资手段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银行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建立起适合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具体实施规则,加强与提高银行在小微企业方面的服务质量。

3.创新银行信贷服务模式。银行需要转变对于小微企业实施信贷业务的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考核机制,通过建立起合适的考核体制来鼓励信贷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主动靠近小微企业,转变服务模式,了解小微企业的自身需求,根据小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放贷。同时还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信贷培训体系,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自主创业。而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时,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好融资困难问题,单纯从经济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方面的资源,如当小微企业刚起步时,银行就需要进行介入,为小微企业量身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金融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与小微企业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借贷关系。银行在帮助小微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理财、融资同时,也能使得自身利益得以发展,从而由先前的单纯借贷转变为银行与企业之间实现双赢的局面,从贷后监管转变为贷后服务,建立起良好的银企关系。

4.帮助小微企业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银行以及政府部门要大力提高小微企业整体的质量水平,规范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信用程度,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首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数的小微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信誉程度也不高,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银行的放贷业务。要促使小微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借鉴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用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吸引银行对其进行放贷。其次,要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具备诚实守信的经验理念,严格遵守市场运行规则,通过良好的信誉来获得银行的信贷业务认可,而且银行一旦对其进行放贷,小微企业也要按期进行还款,维护良好的信用水平,为以后的再次借贷打下基础。最后,小微企业需要强化财务管理,做到财务报表真实、透明,向外界提供一个真实详细的财务报表,保证各项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树立起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得到银行的认可,实现企业与银行共同获利的目标。

四、结论

总的来说,转变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信贷政策是未来银行以及政府部门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制度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积极的信贷融资环境在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就业率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相信随着这些积极措施的实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体系会变得更加完善,小微企业也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3

关键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2008年10月以来,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一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回升,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明显加快,较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信贷的需求。然而,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由于国家对大项目、大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突出。根据笔者所掌握的郴州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贷款难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种宽货币政策下的紧信贷现象,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非常不利,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郴州市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9年初以来,郴州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5.72亿元,同比增长18.60%,其中,本年新增贷款40.50亿元,同比增长了76.16%。但由于郴州市信贷投放快速增长是地方政府实施投资拉动保增长战略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因此,郴州市信贷投放总量虽迅速增长,但是信贷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优化。特别是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来看,郴州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过度向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集中,已在一定程度上对以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主导的社会投资产出了“挤出效应”。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贷投放向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集中,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受到抑制。为刺激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通过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中长期配套信贷投入,导致郴州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1-6月新增中长期贷款22.18亿元,同比多增11.1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额的54.77%。与此同时,郴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满足率却逐季降低,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满足率为47.1%,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比上季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笔数和贷款金额满足率,分别为60.78%和57.44%,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55和11.8个百分点;票据贴现笔数、金额满足率分别为85.7%和71.6%,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89和3.84个百分点。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4

一、财政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一)财政政策一是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正向激励政策。永州市政府每年制定信贷投放目标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的小微企业贷款按0.3‰—0.5‰的标准给予奖励。二是出台税费优惠政策。如永州市双牌县政府出台并落实了新创办企业三年内免除所得税(先征后返)、税收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当年由县财政返还30%、在工业区落户的新创办企业用地按划拨价格支付等政策。三是财政注资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如永州市财政注资500万元引进永州市金禧担保公司到蓝山设立分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商业性担保,有效缓解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矛盾。

(二)窗口指导人行永州市中支每年都制定下发《永州市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当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同时,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涉农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2015年,永州中支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3.3亿元,为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三)银行政策永州市各银行机构都制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制度政策,并成立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中心,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捷、贴身的服务。如永州市农业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小企业信贷营销工作的意见》、《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操作文本)》和《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操作文本》,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小组,组织了客户信息收集团队,积极开展了市场调查和客户普查,对区域内客户进行精确细分和优化排序,制订了进入的序列和强化营销的有力措施,充分利用微企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等产品,快速渗透优质中小企业。

二、财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的实施

(一)组织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人行永州中支大力推广成熟、可复制的信贷创新产品,组织开展了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活动,出台了《关于推广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成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经验交流、成果推介、工作督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二)加强政策督导2010年以来,永州中支出台并完善了《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暂行办法》、《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考核办法》,重点对金融机构执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在督促完善中小企业专营服务的同时,积极劝导金融机构逐步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近年来,通报表彰了4家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先进单位”,点名通报了2家违规发放“两高一剩”企业贷款的银行机构,并责成逐步退出,有效强化了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了信贷政策的执行力。

(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灵活多样全市各银行机构都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贴身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如永州市工行推出了仓单、订单、商业房抵押贷款、网络循环贷款等各具特色的小企业贷款产品和服务,通过业务创新及时满足了不同层次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据统计,2010-2015年,全市银行机构共发放仓单、订单、票贷通、立业通等创新型贷款58.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1450家。

(四)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全市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如永州市工行建立和完善了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实行评级、授信、审查、押品、评估调查、审批“四合一”业务流程,积极推行“2+1+2”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模式,简化操作环节,缩短业务链条。市农发行对AA级优质客户进行公开授信、循环使用,并积极争取到了更大的信贷审批权限。市中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业务评比的通知》,在全辖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业务评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新模式业务的健康发展。市农行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三包一挂”责任经营,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效益,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收入与贷款数量、质量和效益挂钩。财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2015年末,永州市小微工业企业产值增长63.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11.3个百分点。从问卷调查的20家企业来看,企业的银行贷款满足率较高,普遍认为银行融资环境较好。

三、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永州市的小微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没有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较单一。从20户样本企业来看,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最主要是银行贷款,其次是开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以及民间借贷,但占比均较小,没有理财产品、委托贷款、股市融资的资格,也造成了在银行融资无法满足情况下,企业发展容易受阻的局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内生缺陷从调查情况看,永州大部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能力较弱,如毛针织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竞争优势差,短期内产品难以对接转型升级要求和产业政策导向,既无力融资也难以得到各类优惠政策的扶持。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加之融资信息不充分,融资渠道偏窄,造成自身融资能力弱。还有少数小微企业基础未做好就盲目扩张,难以通过正规渠道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

(三)小微企业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适应性弱在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虽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前瞻性有所增强,注重信贷结构的调整,并努力促进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但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竞争力弱,在较为稀缺的信贷资源竞争中更容易受到金融抑制而无法获得贷款。同时,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振荡、外需疲软等宏观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小微企业面临利润摊薄、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多重压力和因素的考验,导致融资竞争力下降。虽然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增强,但实际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更大。

(四)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能力弱目前,银行对小微企业基本上不发放信用贷款,仅发放抵押担保贷款,而对抵押物的要求又较苛刻,有的银行除了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外,很少接受其它抵押物。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实力弱,土地、房产等可供抵押的资产严重不足,机器设备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却不能用作抵押贷款。以技改资金为例,国家规定其中30%用于土建,70%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资金大部分堆积在设备中,使用效率低下。

(五)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中介收费高。据调查,涉及企业抵押贷款的中介机构有12个之多,每个环节都收费,办理房屋抵押的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工商查询费等占到抵押物价值的5%或贷款额的10%左右。如永州市奔腾彩印公司向银行贷款3200万元,支付的各项抵押服务费用就达35万元。第二是担保成本高。在通常情况下,永州市各担保公司收取评审费2000元/次,担保费率在2.5%-5%之间,担保保证金按贷款本金10%的比例收取。如遇贷款风险系数大、企业用款急的,收费则更高。第三是银行利率高。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大都执行利率上浮20%-40%的政策,相较大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贷款交易成本高出许多。即便如此,大部分小微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有的企业只好转而谋求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通常在30%-60%,按最低限计算也比银行贷款利率提高2倍以上,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包括“草根金融”在内的社区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形成以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为核心,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递补,以私募股权基金、创投风投企业等具有一定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为的功能互补的金融体系。国家也可参照国外先进做法,成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

(二)加快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信贷服务政策体系的建立灵活运用资本监管、不良贷款考核、信贷政策及导向评估、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快建立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服务体系,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的小微信贷服务体系,并适当放权授信,扩大市县金融机构信贷经营权,同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放款效率。

(三)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与财务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信用。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5

近年来,虽然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这些政策仍然难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表现在:其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扶持政策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不能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其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其三,政府尚未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一)中小企业提升自身融资能力为了提高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中小企业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融资信用,增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信心。首先,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做到专业化管理、稳健化经营、科学化决策,有效规避决策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次,中小企业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再次,中小企业要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按时还贷、诚信经营,规范自身信用行为,为企业持续获取融资机会奠定基础。最后,中小企业在制定融资策略时,要从自身条件和行业发展特点入手,比较不同融资方案的收益和成本,确保融资规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二)改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正确处理好信贷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开拓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认真研究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授权授信制度,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提高信贷服务效率。此外,银行还要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开展存货抵押贷款、房产抵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的贷款业务,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信用担保体系步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良性发展轨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要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导,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功能。

(四)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陆续出台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带动作用。首先,政府可给予中小企业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鼓励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其次,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适当降低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税率,使中小企业积累更多的自有资本,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再次,政府要给予中小企业适度的政策倾斜,通过出台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贷款政策,援助中小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和技术改革难关。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结束语

企业信贷政策范文6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性;银行信贷;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89

1 引言

会计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它是会计实务操作和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历史悠久和最具影响力的原则之一。实施稳健性原则是对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该原则有利于及时有效的防范化解企业风险,这对于保证企业的健康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未来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运营风险。因此,实行稳健性原则在当前对于企业则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企业要维持正常运营、扩大经营规模,除了内部融资外,外部融资也相当重要,这其中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就是获得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我国当前的企业融资方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很大。然而,会计稳健性又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银行信贷规模又会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从宏观层面上研究货币政策变动、会计稳健性和银行信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防范化解企业风险,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运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Watts(1933)提出相关研究框架和Basu(1997)建立会计稳健性模型之后,出现了大量的围绕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文献,比如会计稳健性的度量、产生动因和经济后果等等。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献只是从微观角度单独研究会计稳健性,只是考虑的微观方面的因素,很少考虑宏观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去探讨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和银行信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出某些政策建议或启示。

2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分析

货币政策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它是指政府通过调节整个经济当中的货币供给量并且通过利率、信贷规模等中介指标最终达到调控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本文就分别从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出发,探讨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

2.1 紧缩性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分析

政府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和卖出有价证券等手段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银行信贷规模缩小。因此,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规模减小,在此种情况下则容易出现所谓的信贷配给现象,即贷款的需求大于可贷资金的供给,有一部分需要银行贷款的企业很有可能得不到J款。另一方面,当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企业未来的盈利可能性和盈利大小的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这必然会影响企业所获的银行贷款,因为银行在决定贷款与否是对企业风险评估是重要的一环。风险越小的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大,相反风险越大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和规模就越小。并且,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期,信贷市场属于卖方市场,银行有很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自己的贷款对象,并且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更愿意贷款给资质良好、运营健康、具备良好还贷能力的企业。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出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银行的青睐,企业会进而提高自己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这样一来会提高自己未来留存收益的质量,增强银行对其还款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向银行发出一种安全信号,以期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和规模。并且也会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降低其融资成本。稳健性原则越强实行越好的企业倾向于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反之亦然。因此,一般来说,在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必然会降低银行的信贷规模,影响企业发展、抑制经济过热现象;但是企业则会通过提高其会计稳健性,提高其留存收益质量,以期获得更多的低融资成本的银行贷款,促进其发展。

2.2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分析

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会增加,利率下降,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一方面,由于银行信贷规模增加,企业可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会增加,并且由于市场利率下降,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较低;另一方面,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期,经济运行的前景会变得良好,经济繁荣带来企业未来运行的前景也相对变好:企业运营将变得更加良好、未来经营风险将相对较低、盈利能力和大小不断增强。正是基于良好的发展前景,银行对企业的未来信心增强,对其还款能力评价提高,因此此时企业仍然会维持自己原有的稳健性水平,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去提高自己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较低融资成本的银行贷款。因此,一般来说,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企业不会主动提高自己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仍然会维持原有的稳健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低融资成本的银行贷款以支持其发展。

3 结论及其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宏观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之间的交互关系,为会计稳健性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全新视角。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货币政策波动、会计稳健性和银行信贷之间存在着交互关系。货币政策的变动必然影响银行信贷的变动,进而企业会调整自己的微观行为去适应这种变化,以尽可能获得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银行贷款。一般来说,稳健性原则贯彻越好的企业,其风险倾向于越小,越容易赢得银行的青睐,获得低成本的贷款,反之亦然。

其次,一个企业的稳健性水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动而变动,它是企业主动理性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说,在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必然会降低银行的信贷规模,影响企业发展、抑制经济过热现象;此时,企业有可能会主动提高其会计稳健性,提高其留存收益质量,以期获得更多的低融资成本的银行贷款,促进其发展;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企业不会主动提高自己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仍然会维持原有的稳健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低融资成本的银行贷款以支持其发展。

再次,不同的货币政策取向有可能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比如,假如政府是为了控制经济过热、抑制某些行业的过快发展,因此其可能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企业可能会对此作出提高其会计稳健性水平以继续获得银行贷款而发展,因此有可能导致本该限制其发展的行业继续扩大规模,形成一种惯性,有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无效,没有达到调控目标,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再例如政府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复苏经济而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此时企业无需提高其稳健性水平也能获得成本较低的银行贷款,这必然会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达到经济复苏的目标,此时货币政策时有效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存在严重过剩产能,去库存、去产能任务依然严峻,必须下大力气抑制这些行业的过快增长。另外,全球经济普遍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企业未来发展风险不断增强。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政府、企业和银行必须处理好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和信贷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因此,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货币政策,关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是当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举措。因此,政府有必要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限制钢铁、水泥、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发展。但是,有必要监督这些行业为了继续发展而故意提高其稳健性水平以获得继续发展,导致“虽有调控但无法有效去产能”的惯性发展怪象。所以政府应该完善金融监管水平,严格监督银行的信贷流向方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施行政手段,保证货币政策实行效果。

第二,y行应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甄别体系,严格信贷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从业人员水平和职业道德。并且对于那些故意主动提高乃至造假其稳健性水平的企业更要持有谨慎态度,慎重发放贷款,减少信贷风险和银行呆坏账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协调、有序发展。

第三,企业应主动树立风险意识,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风险骤然加大。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主动树立起比以往更强的风险意识,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维护企业的安全运营,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坚决抵制主动提高乃至通过造假以提高企业的稳健性水平,协调好风险和投资者收益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连军,戴经纬.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融资约束[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75-82.

[2]李苒苒.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企业银行贷款关系初探[J].会计师,2012,(9):9-10.

[3]王生年,秦晓丽.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J].财会通讯,2014,(2):3-6.

[4]汪猛.货币政策、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2):55-62.

[5]刘庆祥.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J].商场现代化,2015,(1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