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例6篇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教学;教学设计

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对计算机文化有一定程序性的认识;二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操作;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提取、分析和,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胜任信息化社会的基本工作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章节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主线,首先呈现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来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最后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或者小组讨论得出总结,和教师共同对案例进行总结,掌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三种不同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区别。

(1)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在教学设计时可采用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的方式。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都会疑惑: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有什么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呈现理论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案例,让学生明白基础理论知识的作用。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进行案例呈现——“不同的软、硬件配置对于计算机使用的影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分析计算机分成哪些部分?主要的计算机硬件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有何不同?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归纳出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所有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讲解)——案例实践——实例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每个章节呈现案例时,展示利用相应软件制作的综合作品,教师对操作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完成作品中所使用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学生进行案例实践过程中也可分组,由小组长(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担任)指导全组同学进行操作,教师对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学生完成案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管理,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可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最后抽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

(3)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部分内容有些是纯理论的,有些是理论加实践的,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进行教学。如“网络信息安全”这章节内容,在案例呈现中可播放目前由于网络应用中出现的网银信息被盗、电脑信息通过网络泄露或手机上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视频,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网络信息不安全问题,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讨论,如出现的原因、如何避免,最后归纳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的领域以及相关理论和操作要求。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普遍使用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进行个性化设计,既要注重优秀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让所有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石敏力.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PPT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计算机类人才是市场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化人才,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做好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1案例教学概述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关于“案例”一词,学者们普遍认为,案例就是状态、事例和情形。学者余凯成通过研究指出,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既定的素材,紧紧围绕特定问题,完整编写有关情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内容、教学目标,将学习者引入特定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来解决教学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从教师层面而言,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固定模式,能够结合实际教育情景、教学场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本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听讲,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师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集讲解、思考、讨论为一体,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从学生层面而言,一是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和创新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法内化了知识,尽管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部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表达、思考、探索、讨论能力的提高;四是案例教学法十分生动,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五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原先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现实化,融入合理的情景当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1]。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设计出与专业高度相吻合的案例,并根据课程大纲内容,确保设计的案例涉及每一个知识点,在精确设计单项案例的同时,将各个单项案例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案例集合。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工程专业有机关联起来,形成专业的案例。目前,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档处理和表格使用,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有将计算机基础与工程专业的实际密切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案例教学设计要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原则,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密切结合,通过案例来推动专业教学[2]。

2.2案例的选择

首先,根据教学进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设计不同的案例。通常情况下,在教学初期,所设计的案例要尽量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期、后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技巧,也学习到了案例分析和运用方法,这时可以适当增加案例难度,案例的选择也要考虑到专业化和综合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对工程类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文字处理、段落调整等格式操作方法,特别是要合理、恰当编写一些招标资料,确保格式正确、文字和数据运用合理。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例。其次,案例选择要与专业高度相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和选择要突出针对性,确保所选择的案例与所学专业知识高度相似。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最后,案例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和自主想象的空间,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学生在案例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能够激发自我想象力和自主创新力,有利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觉学习能力。

2.3案例的评价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明确案例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案例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的案例评价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评价指标设计要分阶段、分环节、分过程,教师作为案例评价指标的制定者,要确保案例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幻灯片内容,确保色彩搭配合理、结构框架清晰、整体美观大方、内容关联性强等[4]。同时,学生要根据案例要求展示学习成果,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案例运用情况和问题处理结果,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4案例的组织实施

第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和选择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Excel表格有关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工作报表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类函数、公式,让学生根据范例自行设计一套表格,合理运用有关公式、函数。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案例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并创建与实际相符的情景,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5]。第二,案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案例目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讲解和案例目标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回顾、总结专业知识,综合分析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交叉融合点,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科学设计案例目标。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密切关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所学专业,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案例评价标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别设计不同的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案例,在案例学习和运用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案例,也能够自然成为案例运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6]。只有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然的学习、讨论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设计与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突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待课程结束时,要分析错误和问题,学生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第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评价办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学习情况等,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对作用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此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7]。第六,准确定位案例之间的不同和差距。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案例之间的差距,作为案例改进和完善的主要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等领域当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法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的实践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一百.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8):228-229.

[2]姜明涛.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12):82-83.

[3]曾雪松,林莉芸.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6,32(6):175-176.

[4]张同权.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电子制作,2015(8):120.

[5]黄宇.基于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0-231.

[6]陈淑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6):8700-8701.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3

因此,形成一套为非计算机专业服务的、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一、什么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涵义体现在2个层次:一是同一门课程面向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如何体现与专业应用结合的特点;二是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体现专业需求特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的转型时期,多数高校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知识分层和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

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 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调研,我们提出构建服务于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知识分层设计的“知识普及课程群”(第一学期)和体现按专业分类的“专业应用课程群”(第二学期)两大模块。

(1) 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面向所有专业的知识普及课程群,采取“分层次+模块化教学内容”的“1+X”改革方案。入学时对新生进行计算机能力考核,然后按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组班,再根据专业班级,设置公共基础模块以及与专业需求对接的专业需求模块教学内容。知识普及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群的知识模块,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进行教学。专业应用课程群教学模块设计如表2所示。

2. “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1) 知识普及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以新闻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音频处理软件Cooffi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是集多媒体素材(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采集、处理、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案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音频处理软件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Publisher的常用技能。案例在注重解决常用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多媒体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制作能力。

教学主线:如图1、表3所示。

  

(2) 专业应用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下面分别以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应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专业应用软件课程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示例1:工商管理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模块: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语言。综合教学案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用户为本”的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教学主线: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项目开发为实践教学主线。按“功能描述、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前端操作界面的设计”的项目开发流程,将“数据库基础知识一数据库设计方法一数据库操作命令一面向对象设计”知识点分解到实践各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学习结束后掌握一个完整的小型数据库管理应用软件设计。VFP语言课程以能力递增驱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表4所示。

示例2: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应用软件课程案例教学

课程教学模块:网站设计软件。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商务网站整站建设。教学目标:了解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实用网站建设的完整流程,掌握网站设计软件在专业领域应用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4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适应性

1.1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特点

就各大高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情况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被安排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在这一阶段,学生刚刚从高中校园踏入大学校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都还比较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也有待构建。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其各章节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操性。基于这一特点,就要求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各个章节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紧密。如果学生对某一环知识的学习出现了脱节,就会导致其对后边知识的学习掌握难度上升。

1.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是情况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课程安排上而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只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时段安排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诸如安排在晚上。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理论教学过多,实践操作过少,教学活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不仅如此,前后章节知识的衔接不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等,都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表现出的问题。就教学手段而言,由于教学活动过于偏重理论,许多教师都是单纯依靠PPT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的操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强。

1.3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强调了教学活动对案例的应用,在实际案例中展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点看,其运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单纯依靠书本或是PPT是无法迅速理解掌握的。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之中进行讲解,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形成清晰认识,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比如word、Excel等软件工具的应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兴趣,方便案例教学的实施。

2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展开方法

2.1展示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展示教学案例是首要任务。但是,展示教学案例并不是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即可,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比如,在教学PPT制作的过程中,需先对教学重点进行简单梳理,然后再播放教学案例。在学生观看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暂停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案例中知识点的理解。

2.2分析教学案例

在播放完毕教学案例之后,就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播放完毕“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之后,学生可能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大学介绍上,而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却存在忽略情况。因此,在播放完这个演示文稿之后,教师就应该针对“我的大学”这个演示文稿对其制作方式和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具体而言,要制作一个演示文稿需要从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首先,建立一个空白演示文稿,对其版式进行选择。在选择版式的过程中,应该对“我的大学”这个题目进行充分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版式。其次,文字输入。在演示文稿中,文字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可以直接添加和插入文字两种方法进行。直接添加就是在需要输入文字的地方直接添加文字,插入文字就是通过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完成文字输入的操作。第三,幻灯片模板的使用。演示文稿中播放幻灯片时通常具有一样的颜色和背景,风格基本上能够保持一致。要实现这一步骤,可以依靠格式菜单中幻灯片设计的模板设计这一功能,对幻灯片模板进行选择。第四,超链接设置。实现超链接的手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先选中超链接地址,然后通过插入功能中的插入超链接进行。另一个手段是利用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最后,设置背景音乐。在演示文稿中,背景音乐可以起到显著的认知作用,一般是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声音和影片这一功能进行音乐的插入和设置。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就可以让学生对案例教学内容要点形成深刻认识,进而有效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相关知识。

2.3讨论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升华环节,即通过讨论案例能够实现案例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完成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就以上述“我的大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而言,值得讨论的地方是比较多的。比如,如何制作出和别人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演示文稿、如何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音乐插入、文字输入等。在讨论环节,教师应该先给学生预留5到10分钟的讨论时间,期间对学生主要提及的问题进行简单快速的分类整体。在学生自主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所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深入相关知识点中,加强剖析,结合案例再次进行辨析,是学生彻底掌握相关知识。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

3.1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

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案例。第一,综合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从其自身特点上看,就是一门综合性比较高的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关联程度很高,知识的综合性很强。比如,word中的表格制作,其既可以通过自带的表格绘制功能完成,也可以通过excel活表格完成表格制作。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设计,尽可能全面的归纳教学知识。第二,实用性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比如ppt的制作、word的操作等,对大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实用技能。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最好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具有直接关联的案例,以此增加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兴趣。比如,毕业论文模板制作、求职简历制作、成绩表的设计等,都是具有很高实用性的教学案例。第三,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的作用不仅仅是罗列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于承载教学活动,其还应该具备启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相关知识能够实现全面深入的掌握。第四,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指教学案例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对相关知识点反应能够比较突出,具有很高的区分度,不会和其他教学案例出现雷同的情况。

3.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第一,word教学案例设计。比如要设计“校园介绍”这样一个文档,需要使用到字体段落设置、分栏、首字沉降、项目编号、插入图片、文字方向、文字边框和底纹、艺术字等多种基本功能。所以,在设计“校园介绍”这个文档时,就应该按照实际的介绍流程,逐一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编制罗列。在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这个案例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和字号进行设置,比如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段落大标题宋体四号居左,段落小标题宋体小四居左,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左对齐,页眉和页脚插入,公式编制等,这些都需要在案例设计中反映出来。第二,Excel教学案例设计。Excel的教学案例设计可以将期末成绩表作为案例,设置好表头的人员、分数、科目、排名、总计等多个项目,然后利用Excel中的排序功能,对成绩分布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函数功能,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数据透视、图表生成等一系列操作。主要涉及的函数包括了Max、Min和IF等。此外,还可以以课程表设计作为教学案例,以此加强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其设计过程和成绩表的流程较为相似,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则相对简单一些,比如不需要进行排序或是图像生成等,知识单纯要求进行表格制作。通过这些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掌握。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5

关键词:C程序;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模块化;案例;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7-1694-02

The Experience and Innovation on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eaching

CHENG Qi-cai, WANG Hong-yuan, XIANG Yan, ZHOU Tian-t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one of basic courses for Computer Science major and its related major. Its master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ccessive curses.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the reasons for revising training programs and teaching Syllabus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and arrangements are discussed. Teaching experience is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modular teaching, case-driven teaching and student final ability evalua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teaching effect in our university that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is successful, which can't only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but als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successive courses.

Key words: C programming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syllabus; modular; case; ability evaluation

《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技能,是与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重要铺垫,可以说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很多高校课程间设置的不合理,再加上C语言本身的抽象特点,很多学生感觉这门课难学,枯燥,似乎一下子找不到成就感等等。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学生的上机实际能力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感觉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劲头也有很大改观。

1 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的安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和《C程序设计》是大一新生接触到的两门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这两门课的课时量安排各所高校不尽相同,但据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高校是将其看成两门独立的课程来教学的,而且通常是先讲《大学计算机基础》,后讲《C程序设计》,没有将它们很好的揉合到一块。这种将两门课进行独立教学的方式,笔者认为有不足之处:《C程序设计》这门课是一门节奏感较强的课程,偏重理解和逻辑推理,这与前导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偏重概念和单纯记忆的课程,理解性相对较少,与《C程序设计》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C程序设计》时,还是套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方式,等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有问题时,再重视《C程序设计》的学习,效果就比较差了,因为C语言是环环相扣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和《C程序设计》进行了改革,将这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门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程序设计》,这样做笔者认为有诸多优点:

1) 即能够很好的与中学所学习的《信息技术》进行衔接,但又不是简单重复《信息技术》这门课。

2) 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与硬件和信息编码相关的章节作为《C程序设计》的前导章节,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与软件相关的,如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放在《C程序设计》课程之后开设,目的是通过《C程序设计》这门课的锻炼,让学生更深刻得懂得软件设计的相关知识。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多媒体内容可以放在《C程序设计》后续实践课程《C课程设计》里,让学生通过C语言来实现与多媒体相关的项目,如通过C语言实现对图像的放大、缩小、旋转等基本操作,多声音进行抽样采集识别等。

3) 能够有更多的课时量去讲解指针、链表和文件,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悟《C程序设计》的精华部分,有效提高学生用C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C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 C语言中算法的模块化教学

所谓算法的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工程中,将复杂的算法拆分成简单的,已经学过的算法,将简单的算法视为模块,然后通过“堆积”,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算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一些经典的核心算法的教学和练习。如交换两个变量,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求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求商和求余,连加和连积模板等等。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些核心的不可再分的算法,才能让学生游刃有余的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用冒泡法对一个数组进行排序,这实质上用了交换两个变量的核心思想;用选择法对数组进行排序,这实质上用了交换两个变量和求最大值与最小值这两个核心算法。

3 C语言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中[1]。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其本质是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案例教学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入课堂,将枯燥单调的理论讲解变成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2]。案例教学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案例,因为所选择的案例既要能体现你上课的内容和目标,也要有一定的扩展性和深度,为后续章节做好准备,体现案例的连续性。下面就列举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可以作为C语言教学的一条主线,把C语言教学内容以该案例为中心展现给学生:

案例的功能需求:将某个班级的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和学号)输出到显示器上。

表1的第一列以[3]为教材,给出了典型章节,第二列在该案例的功能需求下,结合相应章节的教学重点,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式。

4 学生成绩考核

在大工程观下,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成绩考核时,要突出上机能力的考核。我们已采取的措施是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上机成绩*40%+期末卷面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以各单元上机测试的分数为主,上机成绩为期中和期末统一组织的上机考试成绩,期末卷面成绩为学生参加考试的书面成绩。通过这种考核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以前的纯粹书面考试变为以上机为主,书面考试为辅的考核机制,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以致用,同时也大大锻炼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大大改变了以前“只会做书面题目,不会上机编程,出错不知道如何调试”的所谓“语法型人才”。

5 结束语

《C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课,该课程掌握情况往往决定后续课程的学习,但是这门课又是一门较抽象的课程。在我校的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改革,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效果都比过去有了明显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整合《C程序设计》和《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课,使C语言教学更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6(16):47-49.

计算机基础教案设计范文6

依据调研结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如下。改革方案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三部分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

民办院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尊重和保留传统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加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理论内容增加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基础、软件工程基础等教学内容,从广度上拓展了计算机的知识面,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实践内容加强了网络应用和Office软件的应用,并且与时俱进,操作系统更新为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更新为Office2010,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跟上计算机的主流。

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各专业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获得岗位所需的资格证书,扩充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等新的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又不给学校的教学带来过重的负担,我们创新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加理论学时,将理论课时由原来的14学时增加到28学时。这样可以缓解新增理论内容带来的教学负担。根据实际情况,理论可以合班上也可以单班上。同时在理论课让讲解理论内容时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如在讲软件工程基础时,如果不拿具体的软件来讲,只讲理论概念,学生会感觉很乏味,可以拿学生正在使用的学生管理系统软件为例讲解其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而引出软件工程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果条件允许,理论内容也可以在机房结合具体相关的软件讲解。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两部分。教师指导实践14学时,学生自主实践25学时。这样不仅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全部以案例为主线,包括课上教师指导案例、课后自主实践案例、网络学习案例、自主评测案例和综合考试案例。整个实践过程以案例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实践教学效果,考虑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学校机房全部开放,并给第个学生分配免费学习机时25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实践。

3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笔试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引入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内容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而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

二、改革方案

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是由北京百科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试题管理、学生管理、方案管理和方案控制。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师的权限设置,通过试题管理模块实现试题库的建设、编辑、修改、删除等操作,通过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的导入、个别学生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通过方案管理实现自主学习任务的设置、自主评测方案、期末考试方案等。教师通过方案控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等。学生在自主测评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评结果,并能看到错误所在进行改正错误操作。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设多校的试题库,建立多种自主学习方案、自主测评方案及期末考试方案,可以实现前面提出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

1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

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服务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实践,首要任务是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对于理论内容的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实践内容的试题库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出现,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如Word案例有校报的制作与排版、邀请函的制作、企业年终报告的排版、海报的制作与排版、节省水资源的宣传报告的制作与排版等。通过案例涵盖Word的大部分知识点,如字体格式化设置、段落格式化设置、图文混排、目录生成、链接、查找与替换、页眉与页脚、样式使用、页面设置、脚注尾注封面、插入表格、图片、图表和SmartArtl图等。丰富的案例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以满足自主学习、自主评测和期末考试的需要。为了顺利完成试题库的建设,根据教学大纲分模块分配了相应的教师,并制定了试题库建设进度表。

2建立多种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专业特点,教师建立多种学习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四种:一种是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一种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一种是自主测试方案,一种是期末考试方案。2012年9月我校引入了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后。2012年10对我校2012级的本科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并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从摸底考试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实际情况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制定了相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多种学习测试方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教师要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方法,介绍所用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建构案例情境,组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案例,并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案可以进行自动评测,学生可以看到评测结果,并根据评测结果查找操作错误或不足,并进行改正,直到完全正确。期末考试方案要对教学大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种方案学生操作完成后一旦提交,考试就结束,不像自主实践方案那样可以反复查找错误,不断更正直到完全正确。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练习方案。可以设置对课程进行细化的练习方案,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建立了Windows、Word、Excel、PPT、网络等模块的自主实践任务,自我测评任务,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单独设置考试时间,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练习方案中增加了课程所有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包括算法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和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的基本概述和软件测试方法。同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课后自主完成系统中的模拟习题,准确把握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以及软件工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也为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准备。经过两年的应用,使用效果良好而显著。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考试方案。根据教学大纲及考试命题计划建立考试方案,通过考试方案抽取200套考试试卷,根据考试时间、考场分配和试卷分配使同一班级的学生试卷基础不同。这样的考试方式可以综合考试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同时避免了学生作弊,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了入学后的计算机摸底考试与计算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方案与刚入学的摸底考试方案一样。对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并期末成绩与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即将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进行比较,从两次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革效果

基于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后,效果主要有几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自主实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反复操作,并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操作的错误所在,根据提示正确完成学习任务。

(2)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实现集体备课,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集体设置实践方案,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精选案例,到自主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学习网络资源,自主实践,自主评测,教师通过方案控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覆盖整个教学大纲内容,并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计算机操作占到了60%,理论占40%。根据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整体成绩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普遍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满意。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