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设计范例

计算机硬件设计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1

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指的是计算机体系中通过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等构成的种种物理的装置的总的名称。把上述物理的装置依据系统的结构的规范组合出一整个有机的部分为计算机的软件的运行供给物质的基础。从一个容易理解的方面来说,计算机的硬件的功能为输入并且存储程序与数据,同时执行的程序要把数据加工成能够运用的样式。从外在的具体的形象方面来说,电脑由主机箱与外部设备组成。主机箱里面的构造主要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各种扩展卡、连接线、电源等等;外部的设备就包括鼠标、键盘等等。当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的各个部分设备具有一定的认识,设计人员才可以在实际的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有一定的方向,构造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基本概述

计算机对于外部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安全问题的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外部环境的。当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时候,要注意计算机的使用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要想使计算机能够高效、正常的工作,那么就应该使得计算机工作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之中。同时计算机的温度不能过高,因此降温设备的辅助非常重要,而且计算机应该要保证电压的稳定,只有尽可能的维护计算机运行时的外部环境,才能保障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作。其次,要保障计算机的硬件安全,还需要依靠一个主要的技术,那就是加固技术。计算机在设计生产过程中运用加固技术后,可以防震、防腐蚀并且防水,经过加固技术过程的计算机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可以在野外正常工作。计算机的硬件安全有可能对于计算机系统造成安全影响。比如在中央处理器中有可能存在着病毒指令代码,通过外部设备就能够激活病毒,最终会窃取个人的数据信息,使得人们的经济或者是其它方面受到侵害。所以,计算机硬件安全是多方面的,对于计算机整体的安全是重要的。

3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分析

计算机的硬件设计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逐渐的凸显了出来,相对应的问题也一一的正在被技术人员逐渐攻破。其实,很难说有哪一项技术能够真正的达到完美无缺,技术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发展技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对于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案也在不断被提出,各种的运用最新技术和材料的创新型方案不断涌现。解决了一些硬件安全问题的,在现在阶段已经普及的使用的硬件系统有安全原语设置、硬件木马检测等等。

4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安全策略

4.1做好内置安全确认工作

内置安全的确认的工作的要点为在测试和制造计算机芯片的时候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和外延平面集成电路技术以电路设计形式来保护硬件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也就是IP。首先,使用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将最初设计好的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制造工厂中进行制造,在制造后能够获得一种发生变异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再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编译工作,从而能够得到新的产物也就是物理版图,把前面已获得的公开物理不可复制技术序列和已经过加密处理的集成电路信息进行合成然后得到校验密钥,接下来就在刚刚得到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中挑选关键区域,把校验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后得到验证模块,随后把验证模块加在最初设计好的已形成保护层的集成电路的物理版图上,最后将其应用到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这就完成了内置安全保护工作。

4.2检测外置辅助安全

现阶段,大多数都会使用可靠性R、可用性A、可维修性S3个指标也就是RAS技术来进行对外置辅助安全的检测工作,与此同时,外置辅助安全检测工作还要依赖可以信任的密钥关机部门制造公开密钥以及私用密钥,其中公开密钥一般是被把信息数据进行加密然后保存在电路里面,而私用密钥一般被安置在用于检测外置辅助安全的密钥储存器内。

5结语

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应该受到设计人员的注重,这对于计算机的整体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苏云飞.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1):25.

[2]唐淑珍.计算机硬件设计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0):26-28.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案例化教学;微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表示图形以及生成和处理图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它的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不仅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图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原理抽象、算法复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1]。作为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课程建设课题组积极探索转型路线,赴国内多家院校探讨学科前沿和先进教学方法;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讨人才培养需求。在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试点,增强“以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课程建设。经过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调整教学模式,采用了“案例引导、传输理论、算法可视化”的新授课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累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创新”的教学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得到了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并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一、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提高、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游戏产业、三维数字城市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原理算法复杂、抽象,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普遍反映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文献研究,国内高校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案例源程序匮乏[3],这导致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讲解原理为主,学生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的现象,存在学习完理论后仍然不会编程实现的情况,这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次性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4-5]。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教育。

(三)教材选择不当教材选择不当,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对接

目前,国内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主要存在“面向理论和面向应用”两种典型教学体系[6]。面向理论的教材是传统教学体系,其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解释与原理的讲解;面向应用的教材是当前主流的教学体系,它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典型的图形学API。在这些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中,多数教材适合高校硕士生与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而面向本科生、按照市场需求基于底层算法开发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教材相对较少。市场对本科生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工程应用和企业需求不对接。

二、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内容

应用型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在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基础上,应注重夯实理论、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既不能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办成学科型或研究型的本科,也不能为了突出应用而弱化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工程特色,培养既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工科院校应结合市场和企业的能力需求,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课题组以培养目标为核心,提出了“教材建设系列化,理论教学目标化,教学过程案例化,实践资源数字化”的课程建设方案[7],为学生搭建可视化课程的整体构架,打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系列化教材+微视频”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一)系列化教材建设

课题组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注重培养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图形学知识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能力为导向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和理论算法,摒弃不必要的偏向数学的公式推导,开发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现案例。基于VisualC++中的MFC框架,采用案例教学法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先后编写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立体化教材,即《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程(VisualC++版)》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习题解答与编程实践》《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教程(VisualC++版)》等部级“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从编程角度讲授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和算法,强调真实感光照模型的实现,在不使用任何图形库的前提下,使用MFC的绘制像素点函数,按照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开发出可与OpenGL或Direct3D显示效果相媲美的真实感图形。

(二)实践教学案例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选用VisualC++的MFC作为开发工具,以生成真实感光照模型作为教学主线,开发了满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工程化训练需要的“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工程化”4个层次的教学资源[8]。在验证性资源方面,主要对应教学内容每一个原理开发了60个源程序案例,此外以出版“习题解答”教材的形式给出了200个习题答案,以及拓展案例,这些资源有益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图形学原理和算法。该资源应用于案例化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在综合性资源方面,开发了金刚石图案的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的绘制、交互式多边形、二维、三维几何变换、裁剪、地理划分线框球、透视投影、简单光照模型、Phong光照模型、Gouraud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18个源程序案例。该层次资源应用于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形绘制原理和算法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在创新性资源方面,开发了基本图元光栅扫描演示系统、动态光源演示系统、3DS接口演示系统、递归动态球体演示系统和圆环动态纹理演示系统等源程序案例。该层次的资源应用于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绘制图形的创新性思维和编程能力。在工程化资源方面,开发了基于3DSMax绘制的建筑物几何模型、基于Maya绘制的人物角色等模型,用户能够将绘制的模型导入到场景内进行驱动。该层次的资源主要应用于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该资源应用于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以满足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需求。4个层次的资源构成了图形学实践教学资源库,资源从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以及图形系统的开发和基于真实建筑物的场景的绘制,全方位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资源库既覆盖了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全部知识点及教学全过程,又体现了工程应用特色。同时,该资源库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转换为案例化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微课程”建设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课程”为基础的“微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起来。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课题组进行了“微课程”资源建设。首先,选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再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案例资源制作演示文稿PPT、微教案、微反思、测试题及教师点评等。其次,采用“录屏”方式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微课程”具体建设项目为:1.直线的Bresenham算法;2.圆的中点算法;3.直线的反走样算法;4.有效边表填充算法;5.二维几何变换算法;6.三维几何变换算法;7.正交投影算法;8.Bezier曲线算法;9.Bezier曲面算法;10.斜投影算法;11.透视投影算法;12.背面剔除算法;13.简单光照模型算法;14.三维纹理映射算法;15.函数纹理映射算法。

三、“案例化”+“微课程”教学方法

(一)““案例化”教学方法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公式原理-算法实现-实践拓展”的教学法取代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法,将编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让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师在讲解原理和算法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设计编程思路,实现所需图形的开发。这样既传授了图形学的理论算法,又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二)““微课程”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由传授方式转向引导方式

“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电子书包、线上线下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讲授的实例演示与补充,微课还可成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微课程”具有“碎片化学习”和“情景化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反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10]。案例化课堂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它的优点是可以和学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点是教学过程不可重复,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别化学习进度与节奏。而微课具有学习可重复性的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灵活选择,但缺乏课堂互动是微课的缺点。将“课堂案例化”和“微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考核评价

由于该课程是实践型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考核评价采用以编程操作为主的上机考核。通过建立注重过程评价、突出能力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导向的全面客观评价。考核评价分为课堂过程性考核+实验考核+期末大型作业上机编程考核。课堂过程考核分值占总分的50%,实验占总分的30%,期末占总分的20%。课堂过程性考核的方法是将学生分组、定期轮流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按要求进行程序演示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最后提交全部的源代码与相关文件的电子档。实验考核方法是根据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包括程序代码是否符合编写规范、运行程序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期末大型作业通过上机编程进行评价成绩,包括程序运行效果评价、设计报告评价,设计报告内容要求有源代码和说明书。

四、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设计软件;设计图像

设计师可以通过平面设计,将不同的元素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将信息和构思传递给大众,使大众理解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能够实现对各项信息的顺利传递,而且可以打动他人。近几年,平面设计已经成为了集美术、计算机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这也就是平面设计要更加灵活便捷,从而使设计者可以通过不同手段表达作品,使作品更加生动。

一、平面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

平面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出现对于平面设计行业来说是一项改革,并且使平面设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帮助一些美术功底较差的设计人员,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构想,并且可以对设计中涉及到的各项细节内容进行调整,完成设计工作[1]。将计算机软件应用在平面设计中,能够实现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像、文字、特效等各项内容进行全面处理,从而使设计方案变得更加鲜活、生动。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可以使文件图形变得更加形象化,使平面中的图像和文字的布局变得更加合理,使色彩的搭配更加合理,从而帮助设计人员充分展现设计人员的审美、独特思考能力,创新平面设计,提升平面设计的合理性。

二、平面设计中对设计软件的具体应用

(一)将特殊效果加入到平面设计中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加入特效,通过传统的平安设计很难实现。在设计软件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可以渲染设计效果,并且,能够丰富画面语言,使平面设计动起来,达到设计人员的要求。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图片背景、文字效果进行处理,这是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一项变更。在传统平面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要想调整设计方案,就要修改画面整体元素,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仅需要花费到大量的时间,而且设计过程中,因为设计人员操作的失误,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对最终的平面设计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软件进行应用,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修改操作,达到设计人员的期望效果[2]。由此可见,将设计软件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可以简化平面设计,并且能够提高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使平面设计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实现对图像的合理设计

平面设计中会涉及到许多内容,图像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合理的对相应的设计软件进行应用,完成相应的图像设计工作,从而设计的图像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使文字与图像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可以相互弥补,使平面设计过程中,文字和图像没有表达的出来的内容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确保整个平面设计中的各项内容都能够保持和谐。依据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内容,对图像设计软件进行应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手绘艺术精髓,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平面设计中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满足平面设计的具体要求。

(三)完成对文字的合理设计

文字设计是平面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平面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当采用科学路径,使文字设计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文字是整个平面设计作品内容诠释的桥梁,设计人员通过文字,表达自身想要表达的理念[3]。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当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完成对文字的设计,从而使设计主体,以及相应的设计思路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在平面设计中进行文字设计时,应当对多元性设计软件进行应用,实现综合设计。例如,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PS软件进行应用,调整文字的大小,完成相应的调整后,再利用CoreDraw软件调整画面分辨率,通过该方式,使设计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见,平面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通过科学路径,合理将设计软件应用到平面设计中,使设计人员对设计软件的应用变得更加成熟,提高平面设计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平面设计人员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计算软件应用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平面设计人员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平面设计人员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人员要能够合理的应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平面设计充分表达自身的设计构想。平面设计期间,应当对不同的设计软件进行综合应用,改进设计作品,提高作品的表达效果,将所学的技术和自身的创新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内涵的作品,吸引大众。

参考文献

[1]叶聪.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的相互结合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02):199-200+202.

[2]蒋文怡,王玲.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设计软件相互结合与应用探究[J].电子世界,2016(16):157.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建筑设计;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计算机技术和建筑设计工作的结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推进的一大成果,也是中国建筑设计事业进步的动力,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同样如此,其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1.1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势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能够实现三维动态建模的效果,有力地提升了建筑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的效果和质量,为推动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2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模拟效果是由数据运算得获,很难模拟人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特点,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只能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2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CAD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特别是建筑结构计算软件及CAD制图软件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喜人,在很多建筑设计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很多计算程序都已经和CAD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运算结果图像化显示,让建筑设计工作者得以摆脱传统的数据制图压力。另外,为了使CAD技术拥有更强的普适性,研发人员还对CAD软件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使之能够满足各专业的制图需求,设计工作者利用这种软件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结构图的设计和修改,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CAD指的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图技术,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实现对设计的修改和优化。一般情况下,CAD系统可以分成软件及硬件两个方面,硬件设备比如图形显示设备、存储设备等,主要负责信息的录入和输出功能;而软件则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具有极其突出的功能性,同时具备简单易上手、结构稳定简单等优势,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应用的时候会更加便利。更重要的是CAD技术具有突出的自动性,在很多设计步骤中都能够自动生成图像,如在设计楼梯时,设计人员只需要把楼梯的参数输入到系统中,就能够自动生成一个可调整的楼梯图像,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制图,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的特征。在CAD技术持续发展、计算机系统不断完善的今天,其能够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多,借助其可视化水平高、形象化能力突出的优势,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得以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全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2.2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特点并非简单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而最直观的一个特点就是,其能够以信息代替实质物品实现人们的设计需求。在数字化技术尚未出现的年代,人们的生活信息传递都依靠物质载体进行,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规律,信息的高度传播、转化成为了可能。数字化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空间、建筑形体的承载物发生了变化,没有实质形体的数字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家庭空间、城市空间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使一个无限智能场所开始成型。如过去传统的办公室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定会逐渐地被数字化办公所取代,人们的工作不再需要集中在办公场所,而这也就从某个角度上提升了家庭空间的需求度,这对于建筑设计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功能和区域设计发生质的改变,过去的设计工作主要借助有质的图纸、模型及数据进行,但是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后,建筑设计工作必定会朝着虚拟化、信息化、可视化方向发展,可以说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一大跨越。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技术,其真正成型并且用于常规行业不过10年时间,其具有创造三维模拟情景的功能,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运算方式。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来的“世界”,能够对应用对象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让应用对象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世界”中,并且和其中存在的事物进行交互、沟通。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交互性和构想性,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异常突出,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这种应用效果还将会有所提升。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建筑物的整体情况展示出来,比过去的二维图像和三维模型更真切、更完善和详细。传统的二维和三维展示只能把建筑物的某部分结构及数据展示给设计人员,但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出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实际状态,甚至还可以进入到建筑内部进行观察和交互。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工作者往往需要给出几种不同的建筑设计思路,并且逐一地进行设想,思路的合理性和最终效果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因此只能不断进行调整,降低了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而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工作以后,设计师的几种设计方案能够即时地进行切换并且第一时间形成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人员得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从不同角度观察设计方案,很容易就能找出每个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4协同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世纪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开始成为各行各业的全新发展支柱与发展动力,为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进步,发展计算机协同设计技术已成必然之势。回顾过去的建筑设计工作不难发现,其主要的设计都是由建筑设计工作者进行手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绘制一幅图纸,显然不利于建筑设计的发展。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禁锢,从根本上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同时也必须要认识到CAD技术目前仅支持单人作业,限制了设计工作者的互相探讨。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将研究目标放在了建筑设计与计算机协同设计工作的发展上。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尝试,计算机协同设计技术已经与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的应用共同联合,实现了远程设计等发展目标。受此影响,建筑工程设计正在朝着小组团体设计、公司协作设计、跨国企业合作设计等方向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计算机协同设计技术必定会发挥出更加优越的作用,推动建筑设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设计方面更是如此,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建筑设计工作的方法,解决了建筑设计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进一步对计算机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研究,争取找到最佳的应用方法,为建筑设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号.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112-113.

[2]王峥.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5899-5900.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建设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对于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传播的完整性,还需要信息传播的高速度,而计算机的使用和发展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传播效率的高标准要求,,计算机的使用和发展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距离对接,而且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对于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且是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和迅速;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应用数据包的方式对于信息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进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播,计算机通过对于应用数据包进行数据的拆分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递,计算机技术可以承载大量的信息数据,随着网络数据的提升使信息数据能够得到及时和顺畅的传递,在社会的发展中,信息数据量呈现几何倍的增长模式,为此需要重新创建信息化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信息化的建设效果,方便了企业的系统化运作,节省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2)计算机应用改变了人生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随着工业革命变革以来,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以往依赖于人们手工的操作生产方式转变为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作方式,在极大的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利润,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让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通过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机器进行生产和工作,这样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改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质量,对于很多重污染和重噪音的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工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为此计算机的应用不仅是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同时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与此同时让企业工作人员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的便捷和舒适。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现代化信息建设的过程中,计算机作为信息建设的载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技术,计算机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但是计算机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有促进的以免,同时计算机的应用和使用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现代信息化建设当中,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2.1不能合理的选择和应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人才的不断涌现,为此计算机技术人员针对各行各业开发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甚至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对于工作需求进行了细化和划分,而且对于以往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和升级,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为此人们的需求更加不断的推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而人们面对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人们会出现选择困难的问题,人们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为此导致工作的滞后,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则会出现工作效率的降低,为此人们在选择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时候,需要考虑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特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不能过分的追求软件的完美功能,需要考虑计算机软件是否能够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求,例如对于办公软件CAD的选择,工作人员选择时只需要考虑选择的CAD软件能够满足自己的制图需求,而不是考虑它是否具有办公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如果客户选择一款小说阅读软件就不应该考虑选择的软件是否具备理财功能,在选择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时候抓住主要需求才能够高效出色的完成工作要求。

2.2不同人群存在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对于技术的变革和革新,由于每个人拥有不同的生活成长历程和生活背景,为此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有的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给自己带来的生活便利,有的人固守原本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想发生改变,为此这些都会影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革新,而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不愿意使用新的计算机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为此这种现象会阻碍新的计算机技术在这些群体当中的推行和推广;例如对于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用,企业的很多老员工就不愿意改变他们原有的工作方式,对于新的计算软件会产生排斥心理,为此阻碍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推广,对于信息化的建设造成了影响和阻碍,也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对于企业的年轻人而言,由于他们从小就在接受新事物的影响,他们也感受到了新事物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改变,特别是对于计算机技术,他们清楚的知道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工作的帮助和提供的便捷,为此他们对于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秉持欢迎的态度,为此年轻人的态度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能够高效率的提高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为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和引导固守传统思想群体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紧着时代的步伐接受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同时还需要保持传统思想中的优点和精华,推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规模,推动现代信息化建设速度,为此企业可以定时进行计算机科技的培训活动,不管是对于年轻员工而言还是老员工而言,都应该将科技培训活动的效果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内,在制度上督促每个员工都应该接受新鲜事物提高工作效率。

2.3应用不够全面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普及,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重大影响,为此给人们带来生活和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纯粹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解决,也不会自己动手去解决或者思考,如果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和偏差,也会将责任推卸到计算机技术方面,而对于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没有任何反思,为此很多年轻人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不是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为出发点,他们纯粹沉迷于网络技术的使用,而忽视了人为的思考和创新,他们将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变为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从而致使年轻人缺乏思考和创新,限制了年轻人的人生发展;在生活中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其实网路游戏的开发和使用是为了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能够有一款休闲娱乐的方式,但是很多人本末倒置,让网络游戏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带来的不好一面,为此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需要时刻谨记计算机技术是为了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便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让计算机技术来主导人们的人生和生活,在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带来的便利进行工作的创新,提高工作的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生活中,在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面前,人们需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来愉悦身心,让自己能够放松身心,从而宣泄身心的压力,以便于更好地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2.4计算机信息管理容易出现纰漏,造成信息泄漏

计算机技术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很多信息的储存变得方便和便捷,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对于信息的大量存储是计算机技术的优点,这也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信息存储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信息的安全问题,现今社会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很多企业存在信息管理失误和信息泄漏的问题;在企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多软件的后台都会存储大量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果对于这些后台信息不能够严加管理和保护,就会造成后台信息的泄漏,很容易给企业造成利润的损失,严重的会导致企业项目的失败和企业的破产;为此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计算机软件后台信息的管理,加大对于软件后台企业信息管理的投资力度,培训更多具有专业后台信息管理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进行后台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定期对于后台信息进行清理和更新,以防过期信息的干扰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也能够严防盗取商业机密现象的发生,为此企业在选择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企业的工作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安全性,做好企业的后台信息管理工作;对于个人而言为了避免财产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泄漏,在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需要选择正规合法的软件,同时个人用户还需要做好个人账户的监管,以防个人信息的泄漏而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和人身财产伤亡,为此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和保护,选择合适和正规的应用软件;为此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需要注意信息数据的保护,避免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危害自身利益的行为,选择计算机软件不仅需要考虑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还需要考虑账户的安全性,让计算机软件技术为工作和生活所用,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向前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现代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不过在计算机应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于软件后台信息的管理不当给企业和个人造成的信息被盗现象,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干扰,还有很多人对于计算机软件应用没有正确的使用态度,会有的人拒绝使用新的软件技术,更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过分依赖网络技术,这些现象都会阻碍现代信息化的建设,为此在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拥有正确的计算机使用观念,让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促进现代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志伟.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72-73.

[2]丁江涛.探究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2):168-169.

[3]朱向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14):58.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6

关键词:分层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

1分层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分层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其在软件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整个设计过程得以简化,不但加快软件的设计速度,缩短开发周期,而且还能提升软件的性能。大体上可将分层技术的应用优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可以大幅度提升软件的开发效率

计算机软件设计是一项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由于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所以需要对每个环节和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采用传统的软件设计方法,这些环节必须逐一完成,由此会使整个设计过程耗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分层技术的应用,能对原有的软件开发体系进行转变,利用现有的软件,对新的软件系统进行构建,以此为软件开发提供基础,合理对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改进和完善,既可以节省开发时间,又能减少开发后的软件优化时间,软件的设计周期随之缩短,开发效率显著提升。

1.2可实现端口的无缝对接

通过具体的分层技术能够对接口进行自定义,由此可为软件开发提供基础,利用标准接口,可实现与端口之间的无缝对接,整个过程比较简单。

1.3可扩展性更强

在软件设计中对分层技术进行应用后,可以使设计出来的软件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并且每个层次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处理方式,可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处理,当需要对某个层次进行更改时,只需要对该层所属的山下级进行变更即可,简化了流程,在这一前提下,用分层技术设计出来的计算机软件可以按照使用需要进行随意更改,从而使得软件本身具有了更强的可扩展性,有利于软件整体性能的提升。

2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分层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分层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双层技术的应用

这是分层技术的核心,所有高等级的分层技术全部都是以双层技术为基础,经过改进和完善后得到的。在双层技术当中,层级结构主要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这是两个最为基本的层次。利用双层技术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时,客户端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操控界面,当其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后,会借助网络将这些指令发送给服务器,当服务器接到指令后,会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从而满足用户的需要。对于双层结构体系而言,服务器的安全性是双层技术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之所在,虽然从操作的复杂程度上看,双层技术比较容易操作,但却会受到使用人数的限制,当使用人数过多时,会导致服务器的计算时间大幅度延长,这样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出现误差,对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软件设计,双层技术并不十分适用。针对这一问题,业内的专家学者加大了研究力度,可以采用双层C/S结构来解决该问题,由此可以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

2.2三层技术的应用

三层技术以二层技术为雏形,在原有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处理层,通过该层能够对客户端产生的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给服务器,而三层结构中,服务器的处理功能被简化,并由处理层代替完成,其仅需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即可,随着处理层的加入,减轻了服务器的负荷,进而降低了购置服务器的成本,从而使得三层技术的性价比更高。在三层结构体系中,包括表示层,该层就是界面层,通过该层用户可与系统进行互动,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业务层可实现不同的业务逻辑,该层的功能模块应当与表示层相对应;数据层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虽然三层技术在应用上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与双层技术相比,其各方面的性能都有了显著提升。

2.3多层技术的应用

这里的多层具体是指四层和五层技术,它们的出现为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3.1四层技术

随着计算环境越来越复杂,使得所需处理的数据不断增大,在这一前提下,三层结构体系无法满足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的需要,四层结构体系随之出现,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层是四层技术所独有的一个结构层次,该层也被称为Web层,其可以按照用户的具体需要对路径进行选择,在这个选择过程的简单和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用户所需的结构多少,所需的结构多,选择的复杂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简单。Web层的加入使客户界面与数据库之间的对接变得更加方便,从而为软件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2.3.2五层技术

这是四层技术的升级版本,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分层技术,通过五层结构体系,可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在实用性软件的设计开发中,五层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也别是基于J2EE平台的软件开发。在五层结构体系中,客户端和Web层均为表示层,两者的差别在于运行位置不同,该技术在网上购物系统及社交软件平台的设计开发中应用较多。

2.4中间件技术的应用

这是分层技术中比较特殊的存在,其本身属于一种软件程序,具有管理计算机数据和网络通信的作用,可将之添加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由于中间件是哟个独立的平台,故此其基本不会受到其它层级结构的影响,中间件的应用,能大幅度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3结论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可以分层技术进行合理应用,由此除了能够加快软件的设计开发效率之外,还能缩短开发周期,有助于软件整体性能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加大对分层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还应研发一些新的技术,从而使其更好地为计算机软件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梁智良.探讨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7,23(34).

[2]朱延庆.探讨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3):53-54.

[3]陈艺丹.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8x):79-80.

[4]蒋峰.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5(18):21-22.

[5]钟德超.探讨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5):53-53.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实践;设计;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许许多多中职类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中职类院校而言,他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同时也培养具有创新型技能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终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而言显得十分关键。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知识的重点进行合理的调控,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知识当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在种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自主实践环节是比较匮乏的,近些年来中职院校也发现了该问题的存在,因此加大对于自主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实践环节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深入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

一、自主实践环节的开展意义

自主实践环节的存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题地位得到呈现,学生的自主实践也让整个课堂模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是在自主实践环节当中,学生将会在亲自操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感知知识的诞生过程,同时也进一步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提高他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在自主实践环节当中,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决,掌握课程当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同时也增长自我的见识,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对于中学院校来说,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当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然而中职院校学生的基础不是特别整齐,常常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通过自主实践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自主实践环节的设计

在中学院校的教学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主实践环节的设计需要通过教师来进行,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状况是其中的工作基础。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注重在课程开展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了解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当中所希望掌握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后续的自主实践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自主实践环节的具体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要对设计预期达到的效果进行思考,同时也要对自主实践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或者突发状况进行预测,能够提前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终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主实践环节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其中各种设计要素的合理搭配,例如: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以及频率设置等等,更需要考虑前后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自主实践环节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自主实践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该环节实施的任务,要具有明确的任务导向指标,例如明确对学生哪一类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希望学生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取哪方面的知识或者增长哪个方面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环节当中,能够进一步通过任务的驱动,引导中职院校的学生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最终就可以使得所设计的自主实践环节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在任务驱动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状况,确保所设置的任务能够符合学生的能力,不要出现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现象。

(二)加强交流,强化效果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自主实践环节的开展,要注重引导学生之间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工作,在自主实践的过程当中,应该设置更多的学生交流环节,因为学生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在相互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们能够共同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学生开展交流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深入到学生的交流过程里面,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适当对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

(三)合理评价,指导教学

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同时获得能力方面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对他们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实践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给出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及不足,同时也能够让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了解自身,在教学当中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在具体的评价操作过程当中,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质性评价的作用和方式,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状况,重点对自主实践的环节设置进行改善。另一方面教师要发展量化评价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学生的实践成绩以及学生在评价过程当中的具体打分状况,作为教学开展的合理向导。

四、结语

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该课程是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基础性课程,由于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进行培养,因此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发挥自主实践环节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际上学生自主实践的平台也会更加多样化,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育,更要注重开拓多种多样的实践环节和平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多元化的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俊亭.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职业,2018(02):127.

[2]堵晓霞.基于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模式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2016(4Z):70-71.

[3]万晶影,夏燕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微任务”的设计和应用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149(02):63-65.

计算机硬件设计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BIM技术;安全性;可靠性

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模式,计算机辅助下的建筑设计具有更高效、更便捷、更精确等优点,而BIM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运用,完善了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功能,对BIM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1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BIM技术应用的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主要是先进行2D设计,最后进行3D处理,这在一段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满足了需求,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的提高,这一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BIM应运而生。2D模式下的设计,是将各个部分拼接成整体,各部分设计若存在错误或衔接失误,极容易对设计的整体产生影响,而且不利于设计团队的分工合作和细节的展示,效率难以提升。虽然3D建筑设计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2D中的立体化缺失带来的问题,但却无法实现精确设计,对于建筑的具体参数、细节无法有效处理和调整[1]。BIM的运用,将设计过程可视化,能够将团队成员的设计理念直接形成立体图形,更加直观,方便团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修改过程,使设计达到理想的结果。BIM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过程中数据修改的能力,设计过程中某一项数据的修改可能导致设计整体的变动,而在BIM中对数据的调整能将修改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展示,提高设计的精确度。此外,BIM还具有便于数据储存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首选。

2BIM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应用

2.1完成建筑的虚拟模型构建

精确的虚拟模型构建既是BIM的优势也是目标,通过仿真模型的构建,将建筑的各项参数进行模拟,在保证设计的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量,能够更好地向用户展示设计成果。虚拟模型能够从建筑的各个维度和视域对建筑的真实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建筑的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通过虚拟模型的展示,能更加贴切建筑的实际效果和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在传统的平面设计当中,对于色彩的选择常常出现实际效果与设计方案不符的情况,因为在平面设计当中无法将实际情况纳入综合分析,建筑的采光和光照能严重影响色调,室外色彩的选择也是如此[2];其次是对建筑的内部构造、空间的展示,虚拟立体模型能给人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为提前室内装饰布局提供更好的基础。

2.2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BIM的运用可以将理论转变为实际,对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直观的展示,更好的对未知的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施工团队而言,能更直接的了解到建筑的具体要求和细节,掌握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案,有利于建筑质量的控制;对于用户而言,BIM能让用户在建筑成型之前更清晰的了解到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以及相关参数,能评估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有利于对设计要求进行变更。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将工程的最终结果展示出来,无法对建筑工程最终环节进行模拟,因此对于建筑竣工的效果无法控制,竣工时存在设计缺陷既难以发现更难以修正,建筑的质量无法保障。通过BIM,设计人员和施工团队能够在建设开始前对建筑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设计缺陷或难以实现的设计目标,也利于建筑后期的维护。

2.3实现绿色设计

BIM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诸多领域都有较大的变革,例如在采光、灯光、通风等部分都能大大降低设计难度和资源消耗,实现设计的绿色可持续,保障用户的健康和使用体验。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建筑进行设计,还要考虑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量及建设资源进行分配,在中大型建设工程当中,都要进行建设资源的分配,BIM具有自动统计的功能,能够对建设工程中各环节所需的人力、建材、机械资源精确统计,使建设工程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尤其是对施工方案和工程设备的比较,能够挑选出最优的施工方案及最合适的工程设备,避免资源浪费或建设能力不足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的设计方法更具有说服力。

2.4提升团队分工协作能力

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尤其是大工程的增加,单个或几个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设计需要,通常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才能满足实际需要,但在传统的设计当中,信息的交流难度较大,各部门之间的设计意见难以清楚的展示,阻碍了设计协作的实现。通过建立建筑设计模型,再将模型进行单元拆分,设计团队分工对每个单元进行设计,最后将单元组合成整体,能够提升整体的工作能力,对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意见更利于交流修改,利于落实责任制度和后期修改,提升团队的设计效率。

3建筑工程各阶段BIM的应用

3.1BIM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阶段的BIM主要体现在施工策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装饰装修阶段的线路设计等环节,利用BIM全方位设计,建立标准的装修模型,进行四维的模拟建造,能够帮助竞投标、工程监理和确定质量标准。

3.2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基于BIM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施工标准和模式,给施工过程进行规范指导,标准化的建设,例如标准化的塔设维护、标准化的砌体施工等,保障建筑工程的紧密衔接和安全,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BIM的运用,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中的局限性,能将数据和平面图形转换为虚拟的立体图形,方便向用户展示和交流。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文档生成能力,提高了设计的精确度,帮助实现设计的分工协作,提高了设计团队效率和设计的质量,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案,帮助工程管理的进行,保障建筑安全和绿色可持续,BIM能够帮助建筑设计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控制,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浩然.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