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市场环境范例6篇

宏观市场环境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1

论文摘要: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每一个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而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占领旅游市场并保持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旅游市场营销受到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营销人才的培养和营销队伍的建设日益成为企业人才竞争的焦点。

一、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概况

2010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与条件,其包含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一般来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微观环境,二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指那些直接影响企业为目标市场服务能力的各种因素。而宏观环境是指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它主要以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

二、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涵义

旅游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等。每个旅游企业都处于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包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制约和影响。这些宏观因素和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旅游企业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分类

1、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自然地理等要素综合实力的表现,通常通过社会经济指数的综合分析得到现实反映,它是进行旅游营销活动最重要的综合因素。

2、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教育程度和职业

指由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的长期熏陶而形成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语言、宗教与民族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人口、社会组织等的总和。社会文化渗透于所有的旅游营销活动中,而旅游营销活动又处处蕴含着社会文化。

3、政治法律环境:政府的有关经济方针政策、政府颁布的各项经济法令法规、群众团体

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在国际关系和国家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政策活动及与市旅游企业的营营销活动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强制与约束。旅游企业总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进行营销活动的。

4、科学技术环境:技术变化在当前形成的最明显的趋势

影响人类前途最大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科技环境的变化,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5、自然地理环境: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等

自然资源变化的影响,能源短缺导致的营销成本增加及环境保护,他们引起企业对该资源的珍视,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也可限制与创造旅游行业的发展。

6、人口竞争环境: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率

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每个企业在其开展营销活动时,都面临着四种类型的竞争者:第一是愿望竞争者。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需求的竞争者。第二是平行竞争者。指能满足同一旅游需求的不同旅游产品的竞争。第三是产品形式竞争者。指同类旅游产品的不同形式之间的竞争。第四是品牌竞争者。这个层次是同一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全面地认识各种层次竞争,有助于其看清竞争环境的重要变化。

四、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对旅游行业市场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经济地位来讲,社会经济指数高的国家,一般来说,旅游业就比较发达。现代旅游业首先是在经济发展国家兴起,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接待国。与此相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交通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从社会文化水平来讲,旅游消费者和营销者的文化水平,往往决定旅游营销的成败。有些国家尽管人口经济收入相近,但旅游市场情况可能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很大程度反映在社会文化方面。因此,旅游营销必须适应社会文化因素,并随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从政治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来说,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与旅游企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经济管理体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的法令、条例、法规,特别是有关经济、旅游立法。精减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等教育水平不仅影响人们的旅游水平,而且影响旅游企业的市场调研与促销方式。

然后,从科学技术和自然地理环境来讲,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可能会对市场营销产生影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特点有:(1)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普遍进入生产、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2)生命科学将获得新的突破;(3)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节约资源(能源、原材料、水、土等)的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4)各门科学技术将全面而深入地发展,互相渗透,综合交叉。例如,电脑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饭店的工作效率,使饭店开展一对一营销,为客人提供定制化产品成为可能。

最后,从人口竞争环境来讲,社会环境中人口数量与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人口地理分布及地区间的流动率,人口的结构都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例如,人口越多,而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基本生活用品需求市场就上升,而旅游消费就会降低,旅游市场发展就缓慢。又如旅游市场中,人口的流动性,从内地到沿海,从城市到农村也是影响旅游市场的因素之一。

而人口竞争就主要包括了同类旅游项目或产品的竞争者、相互可以替代旅游项目或产品之间的竞争者和争夺客源的竞争者、竞争者的市场营销状况、竞争者的内部状况等。

参考文献:

[1]李倩兰,王政.市场营销[m].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柴少宗.消费者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3]钱炜,李伟,谷惠敏.饭店营销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2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作用;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增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对经济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掌控,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在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施加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提供方向指导。第一,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将政府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管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分支,其权力和管理范围都高于政府管理。第二,国家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进行目标的调整。宏观经济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等。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宏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等,它和微观经济管理相对。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正在向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迈进。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逐步加快。那么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并且依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分配,确保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不能仅仅依靠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宏观调控这一有形之手增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已经完全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不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也不会再对企业生产进行系统规定。所以,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这样的情形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此,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国家经济进行协调指导。

2.2弥补市场调控缺陷

市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缺陷,而宏观经济管理则成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的保障,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协调稳定作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且市场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中不可或缺。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从而为市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但是不合理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导致市场紊乱,这个时候市场调节也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对此,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经济不成熟因素的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就可以通过增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解决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而解决的难题。

2.3维护我国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国企内部也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产权分离以及政企职能分开的情形之下,我国政府逐渐把国企推向市场,在对国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插手其经营与管理,但是仍然充当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对国企进行必要管理,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国企制定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我国的公有制制度,并且促进体制改革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体制的关键,更是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与我国的国家体制和发展现况紧密相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不断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确保我国经济体制不动摇,并加快我国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国家各级政府就需要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创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各级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要达成的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评价宏观调控工作质量的标准。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具备有效选择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需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合理选择的目标。例如,经济过热环境下,应该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地降低经济过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进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将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居民消费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社会消费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此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对投资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就国家进出口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将侧重点放在合理控制进出口比例以及优化进出口环境方面。

3.2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就是全面优化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法律、行政以及传媒手段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优化,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经济管理效能,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采用以下几种创新型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强化法律手段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法制经济,再加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利用法律手段确保经济运行状态的稳定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宏观调控重点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控,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目标等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紧密配合,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第三,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时展潮流推进电子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并在网络政府工程建设上加强投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成效。

3.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依法成立并且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而在对管理主体进行创新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一,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即改革和完善国家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协调政府机构,全面优化政府规模,并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市场运行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好市场运行程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必须在人员创新方面提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决策体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的巨大转变,由直接性的管理变成间接性调控。第三,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控与约束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积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使其能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4结论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弥补市场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在明确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主体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3):83.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3

内容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宏观政策的调控。在我国,正确的宏观调控定位与政策取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探讨宏观调控定位和政策取向对于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对宏观调控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界定为出发点,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我国宏观调控定位与政策取向的建议。

关键词: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宏观经济 政策取向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在危机冲击下,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在我国,虽然经济发展总体运营形势良好,但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矛盾和困境,自2010年下半年我国的CPI增长率超过4%以来,至2011年7月CPI同比上涨已达到6.5%这一历史新高,加之房地产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使资产值上升幅度超过工资的上涨幅度,引起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造成了社会上的较大反响(王庆东,2011),控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当前我国必须在保持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在相关经济领域积极推行宏观调控政策改革,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稳定经济增长、抑制恶性通胀,理顺经济体制结构(倪斐,2011)。

本文以对宏观调控相关概念的梳理和界定为出发点,通过回顾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进而探讨我国宏观调控定位与政策取向问题。

宏观调控的相关概念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术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部门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张勇,2011)。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和发展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张勇,2011)。宏观调控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一部分,源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早在17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宏观经济理论框架的基本确立(张勇,2011;王址道,2011)。此后,宏观调控在宏观经济学的大框架下进入西方经济学主流的研究视野,尽管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文献和经济学辞典中没有出现过“宏观调控”这个概念,但是经济学家们却使用宏观调控的理念来描述政府在宏观上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实践,宏观调控理论中的“杠杆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逐渐成为西方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张勇,2011;王婧,2011) 。

在我国,随着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宏观调控模式也经历宏观调节—宏观控制—宏观调控的发展历程。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最早提出了宏观调节的概念(王婧,2011)。到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宏观调控的理论体系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初步确立(朱宁,2011;钮红选,2011)。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与政策取向

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它是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的,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林红斌、聂良,201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定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常,政策定位明确而集中将提高调控效能,而笼统泛化、缺乏重点定位则将导致调控效能的耗散,调控效果也不会好(王址道,2011)。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政策定位可以分为调控层面和调控重心两个方面。

调控的层面。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其层面是属于总量范畴,不涉及经济领域中中观及微观层面的相关问题(韦东等,2011)。这种观点对于现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可以得到满意的调控效果。然而,对于我国这样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总量问题,而且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如果调控层面仅仅定位于总量范畴,则很难保证宏观调控的效果,这样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在宏观调控中,总量与中观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的调控层面可以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度与效能。

调控的重心。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应当确保宏观经济均衡,这种均衡包括适度增长、物价平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冯梅,2010)。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矛盾交织的非均衡状态。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宏观政策定位就应当是选择最为主要的问题作为调控工作的重心,这样才能集中人财物力提高调控的效能。通常,宏观调控重心的把握和选择是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宏观政策定位的科学性、及时性与准确性,并最终影响到宏观调控效能。

我国宏观调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总共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宏观调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由直接调控到间接调控的过程,实现了由从计划、行政手段为主的调控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调控转变,宏观调控取得有益成绩,最终迎来了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率先复苏(王址道,2011;朱宁,2011)。然而,在宏观调控政策定位和取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定位的市场化经济环境前提不足

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宏观调控政策的定位,其前提是市场化的经济环境。然而,我国由于自身的国情,其市场经济体制是通过人为的行政手段创建的, 而不是通过市场自身的演化发育成熟而形成。政府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过多地通过行政命令来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实现了一种国家动员机制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在我国古代,汉代的《盐铁论》就已经讲述了国家动员机制,文中所举的理由都和国家动员有关,主要包括国防军事、应对危机、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准市场”。而在西方,著名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论述到了政府的行政手段功能,包括提供公共秩序(尤其是法治)、基础设施和国防等。应当指出,这种政府采用的基于国家动员机制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的环境下的确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来,即:国家有能力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办一些大事情或者应付大危机。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活动,国家宏观政策忽视市场化经济环境前提,就会使市场缺乏弹性,活动性僵化,最终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

(二)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不足

宏观调控政策是一门科学,是关于宏观调控的系统性知识和学问,这就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经常是短期政策,并且通常变化比较剧烈。例如,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其目标和政策均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为频繁的变动。通常,由于政策实施具有时滞性,经过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实行效果是一个不断加强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政策执行后期效果显著,而对当期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在政策执行前期,各项经济指标可能在短期内不降反升。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宏观调控目标和调控政策变更如此频繁,效果又如此有限,反映出宏观调控存在着缺乏前瞻性、连续性等问题。宏观调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大,使宏观调控工作无法做到“发现及时、时机准确、措施得当、力度合适、效果显著”的目标。有鉴于此,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三)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过宽以宏观调控来代替市场的调节作用

宏观调控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的一个必要手段,其目的是在市场自发行为不存在最优解的前提下,由政府从全局的角度制定政策,为纠正市场弊病所做出的一种行动安排。这种宏观政策制定的取向是在对市场经济规律尊重的基础上,对市场调节机制的一种补充。然而,我国某些宏观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在政策取向上还是以“市场从属于政府”的计划经济惯性思维为导向,就造成了政府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过强,市场规律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被政府的行政命令所代替,使得政府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全能型”政府,而非“服务型”政府,其结果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结构失调和运行紊乱。这些年来困扰我国经济的“产能过剩”现象就是这种问题的集中体现。

调整宏观调控定位和政策取向的建议

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技术和工具,如果有着正确的取向和定位,则可能成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工具。因此,合理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定位和取向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逐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各种制度、法律和法规,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宏观调控政策的正常实行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这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政府在把握和市场的关系时,需要把握一个均衡点,即明确政府尽管经济功能在不断强化,但依然是市场的一部分。政府和市场之间仍然有明确的边界,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科学性,准确选择调控政策重点和取向,确保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不应该是随意的,而是应当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使其成为具有科学性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宏观调控才能做到“发现及时,措施得当,效果良好”。由于政策效应时滞的存在决定了事前和事中的宏观调控显然比事后调控更有效率,但是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事前和事中把握宏观调控定位的能力是考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加强市场规律与宏观调控的密切配合,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选择和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反波动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实施者,其职能是服务于市场,而非以宏观调控政策代替市场规律。也就是说,政府在宏观调控的作用就是对市场经济的规则及其秩序进行维护,对市场上的微观主体行为确立一种制度性的规范和制约。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随之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进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选择和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使得宏观政策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结论

总之,宏观调控是对市场经济本身缺陷的一种修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而宏观政策必须与市场经济本身相适应,任何与市场经济规律的脱节和错位都会导致宏观调控的失灵。因此,国家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就必须合理调整宏观政策的定位和取向,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才能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承担市场机制无法完成的诸如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产品(医疗、教育等)等职能,从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东.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宏观调控路径的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1(5)

2.倪斐.风险社会中的宏观调控及其法律规制[J].江海学刊,2011(2)

3.张勇.宏观调控:经济转型中的概念认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9(3)

4.王址道.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11(2)

5.朱宁.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5(1)

6.王婧.金融危机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11(2)

7.钮红选.试论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J] .法制与社会,2011(5)

8.林红斌,聂良.试析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J].审计与理财,2011(3)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存在价值

(一)调整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的体现方式非常多,例如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市场无法自发的消除垄断现象;市场混乱无法展现公正的收益分配与合理竞争;市场无法有效的处理外部非经济因素;市场调整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盲目性,无法达到想要的调整目的[1]。上述的这一些市场失灵现象,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进行处理或解决。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近些年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企业之间的经营利润不断增加。(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我国当前仍然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本身的体系并不是非常完善,市场的调节也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遭受非市场内因素的不正常干扰,导致市场的正常秩序无法有效维持,这也就提出了需要宏观经济的管理方式来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以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需要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发展目标也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推动,发展与巩固我国的国有经济主导性地位,并逐渐促使社会团体成员可以走向富裕的道路,促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力。

二、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所形成的影响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最大的特征便是以投资驱动的方向为主,以工业主导型为方式,投资当中的政府占比相对比较大。政府的主导性投融资、行政干预的作用较为突出。这一现象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是采取宏观经济的方式推动消费,以服务行业为主导,投资的方式以私人方式为主。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我国的制度演进速度相对较快,西方国家的许多制度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基本定型。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在金融、法制、人力资源、技术、投资、制度等多个方面仍然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空间,这一些发展都需要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之下进行,所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异仍然较为突出,但是这一差异正处于缩小阶段。西方的统一性制度框架体系之下,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因为我国地域跨度较大,南北、东西、城乡等方面的地域因素差异较为突出,所以这一种经济环境仍然存在偏向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在我国实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对比模型的应用条件,许多的静态宏观经济分析模型本身就存在缺陷,局限性以及不广泛性很难规避。方法论方面相对较为尴尬,这也促使无法直接应用宏观经济的数据,也不能根据之前的经济过热经验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导致无法构建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点与出发点。

三、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首先,宏观经济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体现在道德角度上,同时在法制角度上也有充分体现。想要促使企业自觉的承担社会相关责任,政府必须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着手,构建完善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督促社会中各类型企业主动履行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考虑社会稳定性,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会逐渐减少,同时企业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会主动提升,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市场失控的问题。对此,政府还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与前提条件之下,对市场失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判断与分析,并借助有效措施。其次,宏观经济要求企业强化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投资合理性的关键,展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直接体现。信息披露制度本质上是借助报表的方式为政府、行业、社会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其初衷在于让企业行为因公示而被约束,促使企业可以主动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义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之下的市场经济提示之下,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借助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的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市场中失灵的校正,实现对市场缺陷的调节、弥补性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突出市场创造以及维护的作用,更好的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经济发展的健康、持续、稳定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5

关键词:企业;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管理;重要性

1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1.1立足实际进行市场调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式来发展市场经济。因此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依照实际国情来管理我国市场经济。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市场调节依然是主要的经济管理方式,而企业资源交换分配工作则是市场调节的重要内容。要以宏观经济管理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运行,进一步推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1]。

1.2民主科学性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主科学性。在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宏观经济管理主要立足于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明确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把握市场实际需求,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资料,结合市场经验,总结出处理问题的最好方法,促进企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

1.3突出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会对企业的生产分配进行合理的调控,以此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扩大国际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2.1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大生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分工十分明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同时也存在竞争,因此需要依照比例来分配社会劳动,实现社会再生产目的。但在实际中,只依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产生的自发性作用是不能满足上述需求的,这是因为无论是地区、经济部门还是企业经济活动,都是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的,如果只依靠自发性作用,会使经济发展失衡,陷入无政府状态。也正是这一客观事实促使国家政府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管理、控制与调整国民经济的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2]。

2.2发展不平衡的调节

在会议上,主席说道:“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就解决该项矛盾。(1)对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主要手段为差异化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参考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特征出台合适的补贴政策,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缩小区域差异。(2)对各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时,各产业间的不平衡现象并未得到解决。一些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一些产业却停滞不前,效益低下。对此,要给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欠缺的企业优先配置资源,为其提供支持,使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3]。(3)对贫富差距收入不平衡问题进行调节。我国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解放生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消灭剥削现象,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也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点内容。

2.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的运行速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经济职能转变过程中,政企职能在逐步分开,且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在逐渐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要积极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需要借助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和维护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工作,从而使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稳定推进[4]。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强化市场调节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应当努力创新改革,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不断完善自身经营管理活动。同时,还要加强经济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激发核心力量,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向上发展。

3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策略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可知,企业经济发展必须依托宏观经济发展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活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1)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背景下,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进行不断调整。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要重点研究其所处的宏观市场,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企业经济发展的指向,企业应顺势而为,利用宏观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推进经济发展[5]。(2)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应重视供给端,通过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其所处市场环境的需求,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3)通过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来降低市场经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通常都表明了经济发展问题的产生,企业市场经济应洞悉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调整,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作。

4结束语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宏观经济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场进行调节,实现民主科学性,这是社会大生产的必然要求,能够调节发展中的不平衡,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给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众多优势,企业只需要根据政策调整发展方向与结构,重视供给端,调整产业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洞悉政策调整来规避经济风险,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宝勤.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39,141.

[2]朱露露.试论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5):17.

宏观市场环境范文6

关键词:现代旅游经济 宏观管理 调控手段 服务意识

一、宏观旅游经济概述

1、宏观旅游经济的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是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经济现象与经济关系的综合。它总的概述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旅游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以及与其相关的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旅游者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主体条件产生出了具备必要的旅游动机之外,还需要有课支配的、用于旅游的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活动一般是从旅游者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旅游景点,并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开始,到参加旅游活动之后返回到常住地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者对旅游景点产品的选择,购买和消费;旅游者从购买产品到体验产品,结束体验与返回常住地之问的空问转移过程;旅游者在体验旅游产品过程中的额外消费等,组成了旅游者活动的所有内容。

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让旅游者顺利的体验旅游产品而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活动。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经营者的活动,范围广,内容多,复杂性强。因此,旅游经营者的活动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活动,也是其经济活动的关键性活动。总的来说,旅游经营者的活动可以分为:旅游社及酒店的经营活动,旅游交通的活动,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等等。各部门的活动相互独立,相互支持,统一与市场经济体制中。

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是保证宏观旅游经济顺利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实施的部门主要有: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非政府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有:行政管理,监督,领导,宏观调控以及旅游咨询和矛盾协调等。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创造的稳定的旅游经济环境,保证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稳定和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2、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逐渐走向正规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旅游活动也具备了旅游经济活动的性质。从一般分析来看,现代宏观旅游经济活动主要有双重性质的特点。

审美享受。审美享受是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直观因素。旅游者选择旅游产品是为了得到体验,一般而言,旅游者的体验主要有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逃避体验、移情体验等等,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旅游体验,都是旅游者从旅游产品中获得审美享受的表现形式。因此,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直观分析来看,它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特征。

购买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从宏观的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容来看,旅游者的活动不再只是单纯的审美享受的活动,而是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经济交换活动,即向旅游经营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市场交易活动。随着旅游业得不断发展和完善,旅游经济将日趋复杂并日益完善。

二、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1、我国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发展及现状

从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旅游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方面,国内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来自国外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的旅游市场逐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尽管目前,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作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是一些相关的法规文件,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旅游法律体系;另外,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完善,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旅游经济市场,不能很好的起到法律调控的作用。

②、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不高。旅游经济作为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服务意识,然而,从目前我国宏观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来看,旅游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旅游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③、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严重。旅游经济环境破坏主要有:一个是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景区由于旅游者个人行为及旅游景区保护意识不到位,导致景点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在宏观旅游经济中,其经济环境遭到破坏,欺诈现象,哄骗现象等不诚信的市场交易现象较为严重,对旅游经济环境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现代旅游经济的宏观管理。

①、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旅游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介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的问题,要求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颁布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旅游经济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法律环境。

②、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从宏观方面来看,加强旅游经济的服务意识,一方面是旅游者的服务意识,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景区严格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作为旅游经营者,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还是旅游景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最后的服务带给旅游者,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创造和谐的氛围。

③、加强旅游经济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奖惩,维修,定期检测以及景区容量的限制等方式在做好景点的保护工作;两外,加强对旅游市场经济环境的维护,坚持宏观调控,坚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三者结合,以建立稳定的旅游经济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