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例6篇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潍坊市;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7.15.227

1 潍坊现代物流产业优势

1.1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潍坊市处于山东省的地理中心,是重要的地区通枢纽。同时,潍坊市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三区交汇地带,受三区经济发展带动,未来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2 政策支持明显,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契机

在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潍坊市被列入港口群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是国家物流园区二级节点,也是规划中的七大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

1.3 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巨大

潍坊是全国闻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禽肉和蔬菜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3和1/10,中国食品谷致力于打造门类齐全、规模最大、以高端食品为主要业态的世界级物流配送中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974.2亿元,已形成海洋化工、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及造纸包装六大支柱产业,涌现出潍柴、歌尔、福田等一批优秀企业。服务业发展迅速,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487.6亿元。潍坊市强大的经济实力给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物流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市物流企业2500多家,实现物流总额15639.3亿元,居全省第四位。

1.4 部分领域形成优势,具备带动能力

潍坊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迅速,2016年农产品物流总额739.6亿元,增长26%,居全省第一位。工业第三方物流取得较快发展,2016年新注册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70多家。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达100家,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业务量3000万件、业务收入4.9亿元。顺丰在潍坊成立了潍坊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并相继建设了华北大区一级分拨中心和华北客户服务中心。

2 潍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投入不足,制约物流通道发展

潍坊市2016年物流相关产业投资额为197.5亿元,仅排名山东省第7位,尽管203.3%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绝对值仍然偏低。以物流投资占各市全部投资比重来看,潍坊市为5.8%,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仅仅高于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最低的莱芜市。港口泊位等级较低,万吨级码头过少,已建成的万吨级码头和2万吨级码头仅可停靠万吨级以下的特种船型,严重制约了潍坊港的发展。

2.2 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同质化问题凸显

潍坊市物流园区交通条件和空间位置相近,功能、服务、物流品种类似,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及布局,园区之间并未形成网络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现有物流园区类型以综合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两大类为主,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化工品、电子商务、汽车、机械装备等其他类型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布局。

2.3 企业总体实力偏弱,园区经营形态初级

相较青岛、烟台等市,潍坊市4A及以上物流企业仅有14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较弱。现有营运许可的货运公司1000余家,大多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传统货运业务,行业水平偏低。水运运输企业以经营散货船的民营企业为主,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潍坊市的物流园区专业化程度不足且服务领域单一,主要功能以较为初级的场地出租和物业管理为主,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一体化等创新增值服务有待突破。

2.4 公共平台服务能力不足,产业环境不完善

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除海王、顺丰等大型龙头企业外,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停留在手工分拣、人力处理的低级阶段,缺乏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运用,建设有信息平台的物流园区尚不足半数。以潍坊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平台网站为例,尽管网站已经上线,但诸如货源信息、车源信息及运输路线等核心信息均无法查询,缺乏实际使用价值。

2.5 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核心支撑政策缺失

首先,在市级层面上,潍坊市仍缺乏一份全面的物流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尤其是对不断增多的物流园区的区域布局缺乏统一口径的规划。其次,目前潍坊市在市级层面缺乏系统有效的物流产业配套政策,在专项资金、企业发展和投融资等各个方面的扶持力度不足,强化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协调能力。

3 潍坊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3.1 强化管理体系,提升产业协调能力

加强物流产业统筹协调能力。建议潍坊市在市一级成立专门的物流发展领导小组,或提升商务局物流科的行政级别,加强政府对物流行业的协调统筹能力。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园区开发方式,即由政府成立相应的物流园区开发企业,由企业与民间资本、技术等合作完成园区的开发,巩固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话语权。

3.2 紧跟发展趋势,推动区域间合作

增强潍坊市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功能,建立区域型利益协调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下推动物流节点协同运作,并逐渐融入全国性的物流枢纽协同机制。

3.3 推动企业升级,引入和培养并重

引导大型生产企业剥离物流功能,对因剥离物流职能产生的费用增加、资金缺口和行政费用等采取鼓励和优惠政策,对由物流职能剥离而成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行政手续和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等。以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吸引其他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潍坊,成立营运总部、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呼叫中心等机构,形成一批管理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集团企业。

充分利用潍坊优越的地理位置,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促进物流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巩固潍坊作为远成物流和顺丰速运一级分拨中心的地位,积极引入知名物流园区运营商、开发商和先进专业化交易市场,提升潍坊市物流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4 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参考国家商务部出台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及时出台潍坊市物流产业整体规划,对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物流节点空间布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及实施举措。完善物流业市场准入。完善物流业土地使用政策,优先保障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出台重点项目专项政策。减轻物流企业税收和费用负担,提升投资融资环境,大力引导外资、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物流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培养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供应链设计人才和营销管理人才,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咨询公司,提高潍坊的物流社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丁俊发.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曹前锋.物流管案例分析与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沈默主.现代物流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阙祖平.物流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物流管理;项目管理

一、引言

建筑施工的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进而要实现建筑施工的有效管理,需要基于良好的物流管理平台。而且现代建筑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以及材料采购的管理。在建筑施工的管理中,材料费和运输费用占到了工程造价的65%,进而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需要严格控制好造价成本的输出,并且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

二、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的特点

基于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物流逐渐形成鲜明的产业。尤其是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流管理平台也朝着现代化发展。因此,在建筑物流的产业化进程中,建筑施工物流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一)各物流单位的物流链相对独立。基于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建筑物流模式还是以建筑商与材料供应商为主,而作为第三方的物流产业在建筑管理上仅仅占据20%。因此,在建筑物流链中,各物流模式相对的独立。同时,这种独立性的物流管理机制,造成了我国建筑物流的“瓶颈”。

(二)建筑施工物流管理以传统物流项目为主。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比较晚,进而在建筑施工物流管理中,仍以传统的物流项目为主。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体系,在建筑物流产业链中相对缺乏。现在的建筑施工物流还是传统的建筑材料管理为主。而且,我国的建筑物流管理产业链缺乏国际性的物流合作机制,使得建筑物流的发展相对缓慢。

(三)建筑施工物流管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我国的建筑施工比较的传统化,进而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在管理的方式上,还是以责任制的人为管理为主。

三、我国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物流发展起步晚,物流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比较缺乏。进而,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物流,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建筑物流管理的体制缺乏完善性。建筑施工的物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进而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完善的管理体制,更加的规范物流管理的流程。然而,我国的建筑物流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进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失当的问题。企业在建立物流管理的体制时,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在管理中,只是一味的追求管理的全面性,而缺乏管理体制的实际性。也就是说,当前的建筑施工物流管理体制,在实施与改革中,脱离实际的物流系统。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的方式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基于管理体制的管理链,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处理。

(二)建筑物流管理的管理理念过于传统化。物流管理的有效实现,其管理的理念非常关键。然而,我国当前的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是关系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建筑物流管理,还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简单的材料保管与储存的物流管理。进而,这种简单的形式化管理模式,使得我国的管理理念还停留于物流的初级阶段。同时,我国的物流管理的理念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尤其是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三)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的方式过于粗糙。施工的物流管理是一项讲究细致和全面的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之中,管理的方式过于粗糙和简单。专业化的管理方式相对比较的的缺乏。施工单位在物流管理环节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进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管理方式过于粗糙,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同时,施工企业在进行物资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的管理计划与方案,从而在管理中出现了管理上的盲目性,使得管理的流程缺乏一定的流畅性,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物流管理的效果。

(四)建筑施工物流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平台。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管理机制,逐渐进入建筑施工物流管理之中。然而,我国的建筑物流施工的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在全面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覆盖还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当前的建筑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管理为主,而且基于人工管理的体制,使得管理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流动性。进而,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物流的具体管理信息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于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物质的调配和发送缺乏合理性,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资源浪费。

(五)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供求链不够稳定。我国的建筑施工物流管理还是以传统的供应链的模式为主,进而在供应链的形成中,具有供应时间短、供应项目不稳定的特点。进而在管理的过程中,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使得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供应链的中断,使得供应商出现较大的变化。基于这种不稳定性的管理链模式,使得物流管理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出现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六)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施工单位要良好的物流管理,其需要基于专业化的管理队伍。然而,我国当今的物流管理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在管理的过程中仍以“经验式”的管理方式为主。而且出现这种“经验式”的管理现象,主要是源于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团队。同时,施工单位疏于管理人才的引进,使得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于是,对于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物流管理层不能进行有效的吸纳,进而造成了我国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四、基于物流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管理措施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3

现阶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多样化,主要以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为主,逐步形成了物流管理模式发展的新局面。

1.1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是指基于从生产到销售都基于第三方提供服务,即第三方无商品,就是提供第三方服务。如下图1所示,是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图。这种物流管理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并且,由于第三方物流具有配送效能髙、服务技术先进等特点,在现有物流管理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当前,电子商务自建物流体系的物流管理模式日益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爾求。如固2所示,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固。从中可以知道,对于一些大型传统企业而言,通过自建物流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电商物流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竞争力,是基于自身发展及物流发展的有效物流管理模式。

2.现阶段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纵观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与当前的发展需求相冲突。

2.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难以支撑物流业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的大发展,依托于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而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在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在仓 储设施、交通运输及信息通讯等领域,都有了实质性发展。但日益繁荣的电商市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增加,现有基础设摊建设难以支撑和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首先,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缺乏协调性,以至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难以形成良好的兼容性,出现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系统性功能;其次,在基地建设、物流中心等领域,建设发展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2.2政府重视力度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

物流管理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政府为导向的力量参与。虽然,我国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同步发展,但物流业的发展步伐相对落后,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从实际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保护,在工商、交通运输及税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障碍设置,并出现监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各自为政的监管现状,一是难以实现对物流管理的优化与发展;二是难以满足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我国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且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区域性的、多部门性的法律法规,显然难以起到良好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影响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3物流配送成本高,缺乏物流管理人才

相比于传统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的最大优点就是便宜、便捷。但电子商务的构建基础,在于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伹从实际而言,物流配送成本髙,但各大物流公司以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日趋明显,物流管理面临行业性问题。与此同时,物流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物流管理陷入发展停滞期的重要原因。当前,巨大的物流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在深化物流管理发展的进程中,科学合理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强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新时期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新时期电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策略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物流管理的发展是基于自身发展与电商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笔者看来,物流管理的优化,关键在于夯实物流管理的发展基础,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加大发展支撑力度,全方位实现对物流管理的优化发展。

3.1夯实物流管理发展前提:强化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我国推进物流管理发展,前提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性、规划的科学合理性。首先,我国要强化对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并逐步改变当前物流各部门不协调、重复建设的问题,进而提髙物流管理效率;其次,转变地方政府参与的“态度”,应有力促进物流管理发展,避免设置物流壁全,对物流管理发展造成障碍;再次,实现全国统一化物流建设,并基于地域及经济优势,以大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构建完善的、全国性的物流体系网络,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因此,物流管理发展基础的夯实,着力点在于规划与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与建设的完备性,直接关系到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2提高物流管理发展的有力保证:强化政府支撑力度

物流管理的深化发展,政府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政府应为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消除体制性的障碍制约。一方面,物流资源的整合,应强调政府部门的导向作用,各部门之间应协同配合。通过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提高政府部门在物流统筹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并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完善的制度,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我国应推进物流领域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在法律层面上对现有的物流产业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无论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还是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都要有效落到实处,确保法律法规的威信力,这才是推进物流管理发展的有力保证。

3.3强化物流管理技术支撑:实现硬软件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物流管理现代化发展,是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契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之举。当前,我国应强化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转变传统物流管理模式。首先,实现货物包装标准化,这有助于提高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效率,也进一步强化了仓储物流及运输设施一体化建设进程;其次,强化物流配送信息化的实现进程,从物流信息收集,到物流信息处理,都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极大地提髙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再次,强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夯实物流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缺乏综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从人才的培养,到人才的引进等工作,都要全面而有效落实,契合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新型产业模式发展的集中体现。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依托于完善而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营造稳定有序的物流环境。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优化发展,关键在于:①夯实物流管理发展前提:强化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②提高物流管理发展的有力保证:强化政府支撑力度;③强化物流管理技术支撑:实现硬软件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从本质上入手,从实际出发,全面而有效地部署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适应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4

【关键词】铁路运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1.铁路发展现状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物流是依托铁路的点、线集合,发挥基础设施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的网络经济特征,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根据铁路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供需实体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1.1 铁路物流市场分析

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首先,铁路营运里程的增加以及铁路运行效率的提高都将为铁路物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到2008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了7.9万公里,货运量33.1亿吨。同时铁道部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了铁路的运行效率。其次,铁路货运在远途运输中也具有运输市场优势。货运站与当地的许多大中型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为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化提供了市场基础。

1.2铁路运输的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且运距长的优势。在全球石油供求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由于铁路运输能源消耗量低,系统价格低廉,铁路运输因其技术经济特征优势受油价上涨影响相对较小。在公路运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铁路运输可以为社会运输需求提供充足的运力保证。

1.3铁路运输设施设备分析

首先,铁路货运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运输网络。截至2008年,我国有9万公里铁路以及遍及全国的营业铁路运输网,覆盖面广,运输能力强,成本低,全天候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优点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代替的竞争优势。其次,从地理位置来讲,铁路物流具有成为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铁路货场站大都处于城镇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具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及装卸设备设施,具备仓储、保管和运输的有利条件。

2.我国铁路物流融入现代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

2.1设施布局不合理

我国铁路物流设施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如大城市周边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过多:在广州地区2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有9个集装箱办理站,北京环城有8个,上海市周边有6个。这些集装箱办理站大部分位于城区,不仅被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包围,而且与城市发展规划存在较大矛盾

2.2物流信息流通不畅

信息在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铁路的全国性大网络在现代化通讯、电脑联网设备上具有较强优势,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往往只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内部制定工作计划的参考,市场上大量供求信息却没有合适的渠道进人铁路内部,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尤其是没有形成物资市场动态监测和价格监控体系,以形成覆盖全路的物流信息网络。

2.3物流过程间断,条块分割

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构成现代物流的相关过程被分割间断,缺乏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同时物流设施配置也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据统计,全路各单位共有300余家储运基地,拥有仓库2 001多座,专用线路500多条,储运设施遍布全国,然而其管理仍按传统分属运营、工程、建筑、物资等分口管理。如此管理造成许多资源浪费,降低铁路运输利润。

2.4物流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企业严重缺少物流规划咨询、物流政策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因为掌握供应链管理知识、有创新意识的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故而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物流运作效益低下。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是我国铁路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瓶颈,亟待解决。

3.创新理念

3.1 加强技术创新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从物质上保证运输服务质量;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实现运输组织的科学化,为营销提供强大的运输组织保障。

(1)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逐步实现铁路机车车辆、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的现代化。

(2)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 。完善和优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客运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运力配置系统,实现铁路货运营销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 。

(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

3.2 加强产品创新

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要以提高核心服务竞争力为重点,围绕核心服务(Core Service)、便利服务 (Facilitating Service)和辅助服务 (Supporting Service)这3种基本服务组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捕捉和运用服务机遇,采取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策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产品。

客运产品创新要在稳步提高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便利服务,减少旅客购票、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尽可能地为旅客乘车提供方便。要在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辅助服务方面做文章,为旅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客运产品。

货运产品创新要以方便、快捷、经济为重点,通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加快发展货物快运业务,以及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货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挖掘货主对运输前后的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新的服务市场。

3.3 加强服务方式创新

(1)采取个性化服务。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微笑服务和温情服务,为他人所想,为他人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货运目标市场要尽可能细化,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2)增加特色服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服务,确立服务特色,树立服务优势。

(3)突出文化服务。要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积极开发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并努力增加传统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

(4)关注自己的职工。做好内部营销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服务中去。

3.4 加强服务管理创新

建立运输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客、货运服务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4.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的。只要存在运输生产活动,就会出现安全问题。然而,安全又是生产的前提和保证,正常有序的生产同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率、效益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刘作义,赵瑜.运输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流程;优化策略;物流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2-0142-02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竞争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其物流发展整体滞后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在经历了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后,物流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的流通业在管理和经营模式上表现出效率低下、信用缺失、人才素质不平衡、标准化工作滞后等缺陷,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等支出比例较大,配送费用支出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制造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及流程已经成为了制约制造企业物流发展的瓶颈,如何优化制造企业的物流流程,以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制造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分析

由于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受“商流重于物流”理论的影响,对物流在制造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和重视;物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学科化建设严重滞后;物流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支撑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等缺乏统筹规划,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尚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物流业的协调机制处于分散状态,由于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

制造企业本身物流管理与运作不容乐观,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制造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资金短缺、产品积压、库存资金占用多、设备利用率低、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首先,制造企业内部物流各自为政,供、产、销相互脱节,物流系统协调性差。大多数制造企业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使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有些制造企业物流系统内拥有的物流设施、设备为数不少,但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很少能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由于物流活动跨职能、跨部门设置,且各部门各自为战,缺乏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物流财务分析,致使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非常低下。其次,制造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物流难以畅通无阻。由于信息收集、处理、跟踪的低效性以及企业缺乏对各方物流信息全面、准确、动态的把握,使企业无法实现内、外部物流一体化,无法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和合理化,无法参与供应链管理,很难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粗放型经营突出,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多数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部门,或有自己专门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进行物流自营。

2制造企业物流流程优化的思路

企业物流流程优化,是指遵循现代物流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分析诊断企业的所有流程,以用户为中心和利用信息技术,使传统物流流程在统一的框架内不断得以优化,逐渐向精简化、核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的流程转变的过程。

物流流程是制造企业全部流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创造物流运动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过程,物流流程优化涉及与物流相关的业务活动流程重新定义及优化,它是业务流程优化理论在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重要运用。

2.1制造企业的职能结构设置要合理

企业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注重职能层级机制,组织关注的中心可能被导向组织内部的上级机构,职能部门界限的存在会导致一些无效工序的存在,许多任务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而设立的,容易导致流程的复杂化和流程的延长,忽视了顾客的需要;而流程再造则强调流程观念,打破职能层级体制的界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置业务流程。

2.2制造企业物流流程要一体化

传统物流过程中,完整的业务流程往往被各职能部门所分化,物流流程中包含很多交接、传递,容易引起错误和延迟,对顾客的需求也反应迟钝。

2.3制造企业对物流过程要统一规划

由于物流过程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当中,缺乏对跨职能的横向流程的统一控制和协调,容易造成每个职能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效率和效益,而忽视了制造企业物流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制造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物流贯穿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要求,对制造企业传统的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3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流程优化的策略

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流程关系到企业整体的发展,从流程优化的思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制造企业的物流流程进行优化:

3.1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技术替代了原来的部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替代了大量的办公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替代了文件、单证等收存和转发。更进一步,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来的业务流程。物资入库子流程原来需要经过财务部门、库存管理部门之间多次单证的流转和确认,网络出现以后,单证流在网上实现,转发和确认速度加快、过程简化、方便快捷。以信息流替代物流、速度取代库存是信息技术渗透到物流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依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流程的依据。

3.2在物流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加快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优化

制造企业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在物流成本上,要想获得比较优势就必须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因此,物流流程优化成为企业流程优化的关键流程。另一方面,组织结构是流程优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以高效的物流流程为目的,以此为核心设计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工作绩效的衡量要以物流的合理与效率为基准,要对阻碍物流畅通、增加物流成本的管理层次尽可能地削减,减少物流的中间环节,设立的仓储管理部门、配送中心和运输部门等的数量和权限、物流网络的规模都以物流流程的效率提高为基准。同时,成立企业物流流程设计小组,负责从全局角度把握物流的整体优化,具有对其他部门的业务指导职能。

3.3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物流一体化运作

制造企业在物流运作的过程中,流程优化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按照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目的,设计和组合流程。因而物流流程要方便供应商对物流效果的认识和对过程的监控,以更好地满足供应商的要求。具体要求就是反应快速,运作高效,物资损耗率低,服务收费低廉。要达到这些目标,还是要顺应企业采购与订单处理流程的特征,加强订单、配送、仓储和采购的一体化,从用户出发,自末端到始端,顺畅连接订单接收、配送、运输、仓储、采购一系列作业,形成一体联动的流程。其中一个环节发生细小变化,能够很快地传递到其他环节,快速采取应变措施,加强集成化和柔性化管理。

4结论

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取得有很多途径,而物流流程的优化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物流运作流程优化是制造企业未来发展物流的一个核心,流程优化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牵引,对传统的和不适应的流程实施长期不断的改进,更稳健地实现企业效率的战略性提高,制造企业物流流程的优化也必将带动整个企业流程的优化,以物流流程优化为导向的企业流程优化将会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程光.制造业物流系统合理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4).

[2] 吕华.浅析我国制造企业物流问题[J].职业圈,2007,(3X).

[3] 陶君成.浅谈企业物流规划的内容与程序[J].现代商贸工业,2007,(4).

[4] 李韫繁.弹性分析在构建合理化物流中的应用[J].开封大学学报,2008,(4).

物流一体化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口岸物流;边境贸易;物流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08502

1 东兴口岸物流发展现状

东兴罗浮国际物流园区,由广西区道路运输管理局、东兴市政府、东兴市交通局共同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占地40亩,于2002年底建成。罗浮国际物流园区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和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的办公场所。园区内的东兴口岸进出口货物报检大厅,是广西率先实现大通关的口岸。联检部门集中进驻办公,大大加快了通关速度,为口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交易平台。目前,东兴口岸正大力修建、改扩建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物流发展的硬件环境。东兴市临岸工业发展迟缓,进口原料和初级产品落地加工的力度不足,本地化出口产品比例比较小,社会化物流需求释放缓慢。要让东兴地区的口岸物流实现快速发展,来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抓住目前面临的机遇期,加快发展步伐。

2 东兴口岸物流发展优势分析

2.1 口岸发展基础优势

东兴口岸位于我国西南陆地边境线与大陆海岸线的汇合处,在中越边境的最东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自然资源丰富。东兴口岸位于东兴市繁华市区,通过中越北仑河大桥和越南芒街口岸连接,使中国东兴市和越南芒街市连成一体。东兴口岸是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通往越南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出入境人员位居全国陆路边境口岸前列,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显着的边境一类口岸。

2.2 经济政策优势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越经济关系日益密切。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沿边开放城市优惠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优惠政策、侨务优惠政策和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外,东兴市还根据实际情况还制订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使东兴成为中国开放政策最富集的经济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投资的热土。种种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大大促进了东兴市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发展又需要边境口岸物流的大力支持,此时,经济的发展就带动了口岸物流的发展,口岸物流发展起来了,在一定程度上又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必将为东兴市的发展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2.3 贸易互补优势

东兴市位于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以东兴市为中转,向境外输出货物的主要是四川、广西和广东;尽管目前东兴的经济仍然欠发达,但内陆腹地各省份特别是广东省与接壤的越南各省市经济梯次明显、市场分工差异较大、经济互补性强,这必然带动区域内生产资料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同时工业制成品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目前越南的经济正逐步好转,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求结构也在稳步攀升。广西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方面,都居于中间地位,这使得东兴市在作为各层次经济区域交流的连接纽带的同时,必然会促使我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间国际物流加速,为边境口岸物流的发展莫定良好的基础。

3 东兴边境口岸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东兴口岸着力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各项物流发展的硬件环境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例如口岸现场查验区域过于狭小,口岸管理区内没有人车集散地,造成了车流和人流的交叉,不便于查验业务的开展,给口岸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查验大厅狭窄,缺乏旅客侯检区,各查验单位之间没有工作缓冲区,不便于查验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了通关速度;查验大厅和中越北仑河大桥过于靠近,没有给入境车辆留下侯检场地,致使入境候检车辆要停在桥上,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中越北仑河大桥设计的过载量太低(20吨),货柜车不能安全通行,直接遏制了口岸物流的发展。

3.2 城市经济支撑作用不足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原因,东兴市区经济规模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还无法像规模较大的城市那样产生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较大的经济扩张效应。与我国经济发达省市的城市相比,不少经济发达省市的乡镇经济规模甚至都已经超过东兴市。要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城市规划和建设经济开发区,在小城镇附近的农村规划与建立工业小区,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人口的聚集,推动城镇边缘的新兴产业群落快速崛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利于口岸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3.3 边境口岸的功能定位层次较低

对于边境口岸发展而言,广西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东兴乃至整个广西通过边境口岸渠道进行的对外经贸合作规模依然较小、合作层次较低,而且缺乏产业支撑,边境口岸仅仅起到“通道”的作用。边境口岸载体城市“生产”的缺失,以及边境口岸与广西内陆中心城市及县(市)经济关联度不高,区域经济分工不明确、定位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目前边境口岸对外贸易主要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而东兴对外经贸合作的地理区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使得边境口岸的物流发展缺乏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相应的产业支撑。从贸易结构上看,东兴市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存在商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进出口的产品以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贸易货物种类,以及贸易结构失衡严重制约着东兴口岸物流的发展。

3.4 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运作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信息对物流的带动作用是很突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口岸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也是物流平台的组成部分。东兴口岸物流平台的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物流技术和信息平台之间还有较大缺口。供应与分销之间存在时间差,存货成本较高,商流、物流、资金流速度显慢,口岸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电子口岸、边检、检验检疫、运管等信息系统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中越双方的物流信息对接、共享也不充分。

4 促进东兴口岸物流发展的对策

4.1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物流体系加快口岸的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中越北仑河大桥口岸区的交通、水电等设施和物流配套设施等硬件的完善和改造建设,提升口岸功能,提高“大通关”能力。进一步完善谭吉港、京岛港、竹山港和边贸互市码头的口岸建设,使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加快电子口岸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口岸数字化管理。强化“大通关”体系,建立口岸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努力把东兴口岸建设成为设施完善、路网通畅、装备一流、环境优美、通关便捷的一流边境口岸。加快完善物流流通体系。大力扶持大型的跨国联运企业,构建跨国联运网络;充分发挥地方港口码头的作用,拓展海上运输。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设施,基本形成公路、水路、出入境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推介顺畅、运转高速快捷的物流体系,使东兴成为对东盟的重要交通结点。加快物流配套产业的建设,推进口岸物流与工业加工一体化进程。

4.2 大力培育各类市场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内外贸易流通格局,增强贸易对工业、农业经济的拉动能力。整合、完善、扩大各种专业市场,建设工业消费品交易市场和中草药市场,推进专业市场集约化、集团化经营,增强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完善镇、村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加快农产品市场集约化、集团化经营步伐。还要进一步拓展会展业。现在通过东兴口岸到越南办展或参展的企业逐渐增多,会展物流有着不同于其他出口商品物流的特点,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也是口岸可以重点发展的专业物流。进一步完善会展设施,定期举办具有东兴特色的各种展会,力争使一年一度的“东兴中越商品交易会”升格为省级交易会,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个重要分会场。以会展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东兴的知名度。

4.3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近年来越南的国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开始逐步减少了一些消费品、小型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对商品的需求向高级化、多样化发展。我国对越边境口岸应根据与越南经济互补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应充分利用中越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强其外引内联的吸引力,与越方合作进行资源的深度开发。合作的重点应在纺织、食品、轻工等基础产业上,同时也要加强在第三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使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形成牵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鼓励外地有条件的企业到边境口岸投资设厂,拉动和带动边境地区工业和工业经济。充分利用边境口岸的区位、政策优势,加快边境互市贸易加工区的建设,以此作为集聚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4.4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强化流通管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流通要素的作用,通过加快创新促进新型组织与经营方式的发展,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具有更高流通效率的新型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健全与完善流通机制,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流通秩序。鼓励多元化流通主体之间,不同区域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批发、零售与外贸等不同环节流通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与联合,营造新型流通组织规模与大型流通企业,逐步形成企业间优势互补、互相依托、共同发展的局面。

4.5 推进口岸物流信息化

建设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应当包括以下信息:口岸物流配送信息、口岸物流加工信息、口岸物流仓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口岸物流金融结算体系(网络银行、短期资金拆借、中长期资金信贷、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等)等。东兴市政府应当把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纳入信息化工程之中,建立物流全系统的标准化体系,提高物流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容性,提供条形码、无线射频系统应用的技术支持,完善EDI、GPS等构筑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系统。特别是东兴市中小企业众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这就尤其需要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力量,形成规模优势,加速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农立夫.关于中越口岸经济合作的建议[J].东南亚纵横,2004,(11):2-3.

[2] 张长虹.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J].北方经济,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