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例6篇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1

关键词:网络工程;双证融合;考核模式;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31-03

一、“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引入背景

在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所最终获得的能力与企业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使校企合作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前期对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在最终出口即考核方式上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在考核方式上将“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满足我国网络行业的需求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推进。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已建立了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部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1],该考试分为5个专业类别,并在各专业类别中分设了高、中、初级专业资格考试,其中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的考试包括初级的网络管理员、网页制作员考试,中级的网络工程师考试,高级的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此外,部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家职业资格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OSTA)。其中包含了系统集成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一系列认证考试。企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思科(Cisco)认证、华为认证、Red Hat认证、锐捷认证等。各类认证考试通过者基本具备了在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将认证考试通过与否作为评估毕业生网络技术水平的依据。职业资格证体系的成熟为研究、实践探索和实施“双证融合”的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考核原则

第一,综合考核学生在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改变传统上仅仅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采取多样性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大作业、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外,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如实际项目的配置操作考核等。

第二,校内课程考试与认证考试进行科学合理的成绩置换。认证分析网络专业不同课程教学大纲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纲中各知识内容相互对应,并与相关认证考试培训机构或企业合作。对于培训机构和企业能够提供培训的课程,学生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认证考试后,认证考试成绩置换为校内课程的成绩及学分;未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的学生,仍然参加校内课程的学习并取得成绩和学分。

第三,引入相关企业参与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提高就业适应性。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尽量做到实用、先进、难度适中,考核标准尽量符合国家和企业认证考试的相关标准。同时严格实行教考分离,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平。

第四,突出过程考核。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教师根据各阶段考核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通过阶段性考核结果,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强训练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在双证融合策略的指导下,根据上述原则,进行网络工程专业考核模式的构建,既要体现学历教育重理论考核,又包含技能考核重实践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合理规划、有效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水平)、学习效果(独立完成课程学习内容、作业、实验项目的数量及质量和认证考试成绩)。考核按如下过程进行。

1.制定“双证融合”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关系。详细规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认证考试成绩置换的主要是实践课程的成绩。对于难度较大的认证考试科目,如果学生通过认证考试可以置换多门课程的成绩,并记载较高的成绩。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认证考试科目与专业课程成绩置换对应关系

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多次参加认证考试,认证考试通过后按表1记载对应课程的成绩,并获得学分。

2.制定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案与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表现、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水平、知识理论掌握情况等提出具体要求,安排各个阶段的考核时间和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具体的考核方式包括学习表现评价、分阶段测试、网络设计能力考核、实际项目配置、在线操作考核、综合知识试卷考核。根据上述内容制定“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办法及标准”,经过相关专家审查通过后,由教务处审批备案,并在开学初期向学生公布[2]。

3.实施“双证融合”过程考核并记录相关成绩。按考核方案执行各项考核任务,采取表格量化方式记录各项成绩数据,包括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及成绩、出勤及学习表现、与教师互动情况、课堂测验成绩、网络设计能力考核情况、实际项目配置完成情况、在线操作考核情况等,并待课程结束后一并归档。

学习态度及表现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主要考查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或论文的质量及独立性、回答教师提问及与教师互动情况等。由于这类考核主观程度比较高,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学习积极性、交流沟通能力、基本素质等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根据个人喜好评分。

分阶段测试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10%―20%,在主要知识内容讲授完成之后,安排阶段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网络故障分析、实践操作和应用。测试的形式包括笔试、撰写分析报告、实际操作、应用方案说明书等。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由企业提出多种实际项目供教师根据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进行选择,考核标准由企业制定,其考核成绩也作为企业录用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参考。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网络协议的设置、交换机的系统配置、路由器的常用配置及接口的设置、虚拟局域网的组建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通过该类考核,网络工程实验室全天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由学生管理,教师远程监控和辅导,必要时还定期请企业和培训机构讲师进行远程演示和辅导。

在线操作考核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20%―30%,主要是采用网络在线考核系统平台,对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服务配置、网络维护等进行仿真操作,锻炼和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对理论知识比较多的课程可安排期末综合知识笔试,全面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的命题可参考国家和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真题,使学生能够体验认证考试的试题难度,把握其考试重点。

4.最终成绩评定。根据之前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对上述过程考核中形成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量化、综合后形成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结合企业建议,可适当调整各项过程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但要保证合理、公平、公开,及时通知学生。

通过认证考试的学生可选择按照表1中的成绩置换对应关系,置换相应课程的成绩,也可以选择采用上述过程考核成绩形成课程最终成绩。

四、“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评分标准

由于“双证融合”的过程考核模式中考核方式类型较多,因此应针对不同考核方式、课程教学大纲和资格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各考核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对网络行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引入企业参与制定考核标准,使考核标准更能体现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领域核心的技术标准。

下面以实际项目配置考核和在线操作考核为例说明考核评分标准。

1.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分标准。实际项目配置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由企业根据岗位工作需求提出,并吸纳国家和企业网络资格认证考试中一部分考核内容及标准。评分标准中侧重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选取了若干考核评价因子作为评分依据,具体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如表2。

表2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评价因子及比例

依据表2中的各项评价因子,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际项目配置成果给出评价,各项评价因子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实验项目的考核成绩,具体如下。

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 =

其中,S为实际项目配置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Ci为某实际项目配置所得百分制分数;Pi为相应项目的权重,由教师根据课程具体情况确定①。

2.在线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在线操作考核采用网络在线虚拟考核系统平台进行考核,学生使用该系统进行网络管理、配置等仿真操作,操作环境与岗位工作场景完全一致,主要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学生操作的速度、正确性、熟练度等评定成绩,具体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如表3。

表3 在线操作考核评分点及计分标准

根据表3中的考核评分点,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操作内容的多少,所用时间的长短,解决了多少技术问题等情况,对学生的在线操作给出评价并计分,全部评分点获得的分数之和量化为该次在线考核的成绩,具体如下。

在线操作考核成绩 = T×各次在线考核所得分数平均值(百分制)

其中,T为在线操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②。

五、改进措施

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考核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企业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的多方参与。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1.注重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材的建设。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国家和企业两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有较大差别,而且教材内容侧重不同,实施“双证融合”考核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实践中急需编写课程教材与认证考试的辅导教材融合的新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应充分吸收认证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参与编写。新教材甚至可以突破以往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传统,针对认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将几门课程内容合编为一本教材。

2.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双证融合”考核模式的实现,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配合,只有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要求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企业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持证上岗。(2)建立学校、企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合作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培养平台。专业教师定期到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听课,定期到企业锻炼,在企业中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注重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3]。(3)急需国家调整高校评价指标和高校人才引进政策,将企业中真正有实际经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引入到应用型本科教师队伍中来,提高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高等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是两种类型的证书,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体系,学历证体现的是专业水平,职业资格证体现的是能力水平,怎样使两个不同体系的水平形成叠加,互相支撑是研究的重点。我们在多年的网络工程专业“双证融合”教学实践以及调研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两证并行、相互融合的考核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对课程各个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完善、优化了过程性考核流程及相应评价体系。探索并建立了课程“双证融合”考核评价标准,同时完善了毕业顶岗实习相关规范和标准。按学校、学院及专业群三个层级统一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的跨学院、跨专业共享使用。上述研究成果为把握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考核模式和规范提供了参考。

注释:

①无故不参加项目配置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

绩评定资格;在每次项目配置考核中,各项考核评价因子

所得分数之和Ci低于60分的学生可以在一周内重新进

行考核,以两次考核的平均成绩为最终成绩。

②在每次在线考核中,考核评分点被评为“中”和“差”累计

达到3项的学生为未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在线考核

可进行多次,始终不能通过在线考核的学生或无故不参

加考核的学生要取消其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资格。

参考文献:

[1]李联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研究与思考[J].计算机教

育,2011,(19).

[2]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2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20**年运维部在分公司直接领导下及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下,顺利完成网络维护、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等任务,有力的保证了版纳辖区数字电视业务发展,全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网络维护及建设

1,城域网维护建设

1)、 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运维部全体人员的勤奋工作。城域网维护截止11月份,运维部共处理用户故障非电子派单电话报修518次,电子派单3687次,安装用户1869户,搬迁用户288户,平移用户147户,开通副机用户152户,提高了网络覆盖质量,更有力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新区网络新建工程立项7项,实施7项等几个光节点网络覆盖面积,促进了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的增加。

3)、完成城域网建成管道建成4.98千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4)、运维部必须及时认真上报当月的《网络维护月报表》、《安全隐患月报表》、《电子派单周、月报表》、《新装用户月报表》的工作。

2,网络优化建设

运维部在分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实时对城区网优不彻底区域地点进行不间断的网优及线路改造工作。

3,乡镇网络建设

1)、根据省、地公司和县分公司安排,在分公司领导亲自带领下,年初对全县所辖区乡镇网络进行了数字电视整转前的规划与设计。

2)、2016年对全县所辖区20个乡镇中16个乡镇的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及1个乡镇网络的新建工作。

3)、县乡联网乡镇有线电视用户整转平移3540户,乡镇有线新装电视用户1629户。全县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5169户。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运维部承担分公司工程建设的主要队伍,面对工程建设、网络安全干线安全重要任务,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组织工作,还是技术工作都存在较多的难题。为此,分公司把开展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但多次派员工参加省、地公司举行培训学习,经常利用部门开会时间组织运维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还和邻近兄弟公司进行面对面经验和技术的交流,提高了维护人员的技能。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目前运维部整体须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特别注重安全生产,搞好网络干线巡检工作。

3、运维部目前极其缺乏新技术、新业务的尖端人才,针对下一步的数字双向网络、数据等新业务,加强能承担新的维护任务技术的培训及业务学习。

4、加强运维文档的管理,提高维护质量。做好每月必须及时认真上报的各类报表。

5、随着城区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交通工具的问题不多地制约着运维部的快速反应机制。

四 、20**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网络维护质量管理和科技维护水平,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2、继续抓好、抓实省一二干线巡查工作。

3、积极配合做好城域网、本地传输网、城区管道及乡镇网络建设服务等工作的准备开工建设及其他工作任务。

4、按计划搞好网络新建、小区新建的立项及建设和竣工及验收工作。

5、落实运维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目标管理,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6、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1.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在近一年中,公司厂区急速扩建,从B厂区一楼的SMT到二楼的组装测试线,本人有幸参与本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由于工程的紧急和生产的扩张,实施的时候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在某些方面难免考虑不周全,还有待进一步的整改。

2.因公司驻外办公地点的增加,要求能够进入公司的局域网中进行访问,本人针对公司原有的软件VPN进行了调试,确定该软件能正常安全的使用,可以方便在外移动办公人员的及时访问公司网络(该软件VPN仅支持ADSL宽带连接,在专线的网络中不能使用)。

3.公司电脑新旧更替频繁,在这一年里,公司新增电脑数百台,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数百台电脑的安装与调试,确保公司生产正常增长,公司目前一共近2000台电脑,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邮箱的使用, ERP和办公软件等。虽然说故障原因不会超过软硬件两种,但往往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4.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的要求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一年来,针对部分特需要求的电脑,甚至有数次手动更新杀毒软件。

5.近年来,公司的网络变动频繁,很多以前的网线都缺少标识,每次都给网络的变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多次的网络变更中,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找线中消耗,让方案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在第一次对SMT网络变更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原本预计半个小时的工作最后还是拖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出现该种情况正是因为本人对公司网络的复杂性缺少认识,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实施方案,结果花费更多时间去确认网线的去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自己对网络能了如指掌,通过在各个车间的实地考察,终于理清了线序,并对网线和部分机柜进行了编号,同时制定示意图,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

时间如沙漏,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溜走,转眼将至年关。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一年里,在单位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有就是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工作问题都毫不推托,尽快解决。对领导的工作安排及吩咐从没有推迟过,都会尽职尽责尽快解决。在业余时间加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证自己有能力解决属于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现对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素质修养方面

本年度我院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院群众路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一员,我认真践行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学习;优势互补;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61-03

一、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中,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普遍将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进行了压缩。这一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如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进而缩减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某门专业课程知识不系统等实际问题。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从2007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评选工作,旨在推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2011年11月,教育部又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截止到2013年3月,来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数据显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已收集各级各类本科精品课程14348门,与本研究中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网络课程就有90门。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的优势互补,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课堂学习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具体问题。

(1)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日寸间,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2)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巩固和扩充课堂学习内容?

(3)如何对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进行跟踪评价?

(4)如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以解决研究者所承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网络技术基础(理论部分)》由于教学内容量大、课堂教学时数有限、学生基础差异悬殊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在征得学生们的同意之后,通过教学行为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在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中来进行研究,得出结论。

二、数据获取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研究者在2011年和2012年春季学期分别任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2009级和2010级本科生,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课堂检测、在线测试和期末考试。

(一)课堂观察

由于要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前一次课上布置的任务、讲授新的难点内容、为学生布置新的课后任务并向学生提出教师期望。课堂观察主要在前两个环节进行,对学生不施加任何干预和控制,关注学生真实、典型和一般的行为表现。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即时反馈的优势。同时,用录音笔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以方便课后全面记录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及学习进步情况,反思教学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的交流除了利用课间进行之外,绝大部分安排在课后,主要的交流工具是QQ(包括在线的QQ讨论组、QQ群及离线的QQ留言)和飞信。与学生的交流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具体学习内容组织的在线讨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远程讨论组。这种交流可以高效地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另一种交流是个别交流,向学生发出一些询问,获得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等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建议性的评价,指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技术或学业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远程交流向其提供帮助。

(三)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的过程性课堂检测,主要包括提问学生、小组汇报和开卷考试等形式。通过对每次课堂检测结果的分析,掌握学生知识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并解决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而调节教师的课堂教学,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

(四)在线测试

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在线测试功能,可以获得学生课业学习情况。将在线测试的成绩与课堂检测的数据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在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全部结束之后,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卷面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试题难度系数一致的前提下,2009和2010级学生成绩与2008级学生成绩相比,分别提高了近8和10个百分点。尽管不排除各级学生素质和基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显著提高。

三、研究的发现

通过两年的行动研究,在对获取的质化和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互补,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有机融合

1.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课程

在研究的初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处于探索的阶段,课堂中向学生讲解的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对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学生遇到诸如不熟悉网络课程内容导航、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会使用在线测试或网上提交作业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专门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网络课程的基本使用方法。

2.合理安排对自学内容的汇报和评价

在每次上课的开始,首先要安排学生对前一次课布置的任务进行汇报。尽管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就这部分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和学生对汇报的问题已经非常了解,但教师还是要细致、客观地进行总结和评价,确保学生对内容有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3.选择难点和自学预备知识进行讲解

由于课堂教学中留给教师讲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主要讲解难点和自学所需的预备知识内容,保证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前期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通过自学网络课程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4.科学地布置课后任务和活动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布置难度适当的课后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看到成功的希望,具有进步的动力。同时,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遵循“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教师期望,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学生向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5.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功能

网络课程除了具备教学资源呈现、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过程支持和交互等功能之外,还具有学习评价的功能。“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一考定成绩的模式,人们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实时性,使得高校教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功能,实现评价的激励、导向和督学的价值。

6.为学生自学提供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当学生有急于求助的问题时,通过QQ、飞信、打电话等方式能够获得教师及日寸的帮助。

(二)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学习上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对知识的掌握以机械记忆为主。为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前提。

2.形成共享学习的观念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柯蒂斯·J·邦克(curtis J Bonk)教授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提出“课程与教育理念的共享将成为教育界所有人共同期待的东西。我们正在从孤立的教师和孤零零的学习者时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共享将会成为每一个学习者所期待的东西……这种共享的文化将成为21世纪教与学的标志。”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就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通过网络传播的可共享的课程。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优势,利用其进行共享性学习已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形成共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大学期间的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将来工作所必需的。

3.养成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习惯

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资源来说,“信息内容是多媒体的集成和超文本结构,可以多方面地实现互相交流,学习资源的双向传递及反馈功能使得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为便捷和有效。”但由于学生习惯了阅读文字教材,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并不适应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不能充分利用非线性多媒体信息对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但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一旦养成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后,便离不开这种开放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了。

4.提高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能力

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学习平台,具有庞大的功能和丰富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完全掌握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摸索。研究表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驾驭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同时指出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学校应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各高等学校应选用优秀的教学软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以适应学生朝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需求,并解决弱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1.多媒体网络的蓑语教学改革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系统工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对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将传统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结合起来并创建一种新的互补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使教育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教育思想的体现和延伸,而且多维环境下的教学和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高校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推进计算机与网络的英语辅助教学,为学生课内外英语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美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形成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目前.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多媒体与网络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网络以它的便捷性、交互性及资源的共享性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从而创建新的现代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一个侧面,是现代外语教学的又一发展趋势。基于多媒体网络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2.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改革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以英语课堂教学与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英语教学软件相结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以大学外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研究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通过网络教学试点班和对照班两年多的对比研究和试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把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了有创新的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多维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我们以建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及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基于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研究并实施了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同普通教学结合,把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继续模式相结合,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形成互补教学模式。我们利用语言学习中心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其对教学的优势,尤其是利用听说训练的功能,进行听说读写英语教学理论和新教学模式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帮助个体学习者反复进行语言训练,不断探讨适合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探讨和研究了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园局域网资源和优势,如何在我校应用和推广网络英语辅助教学:探讨和实践了基于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自主学习模式和第二课堂多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三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教师课堂讲授和辅导,使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水平、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多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学生借助计算机学习英语,较快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多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对学生成是否有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否是一种新的、更优越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和给大学英语教与学带来的变化等问题,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基于认知科学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首先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课程评估大纲和管理目标文件。我们自编了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至第四册词汇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和电子光盘的文本及制作工作。它为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课上和课后自主学习的丰富资料,填补了目前正式出版的电子版和网络版光盘词汇学习的缺少部分学习资料这个空白。本课件曾获得学校首届课件制作三等奖,并得到校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基于我校自己制定的科学的、系统的符合我校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我们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第四学期对全校学生实施了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大学英语写作课、大学英语翻译课、大学英语口语课和英语影视欣赏。这些课程的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通过语言学习中心和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综合运用能力。

我校多媒体网络试点班主要采用的是“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信息处理的主动者.强凋以“学”为基础设计教学,学习是一种目标的指引、意义的建构和信息的不断积累。我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本次教学改革试点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我们从新生中随即抽取271名学生作为网络教学试点班,分4个班级为试点班。然后我们选择同该试点班系别专业相同的329人.分成4个班作为对照班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4个对照班大学英语课程2节在语音教室授课.2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试点班四个班级2节课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授课,2节课存多媒体教室授课.课后3节存语言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试点班授课采用2+2+3模式,即每周2课时为读写课,2课时为听说课,3学时为自主学习然后我们进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不同学习环境的对比实验研究。对于试点班在抽取样本时我们还考虑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方面.选取在学历、年龄、教龄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邵很接近的两位教师:二是学生方面,选择成绩中等并且分布在文、理、工等学科的江苏籍学生进行本次教学改革的试验。为了使学生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教师辅导与网络辅助等手段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在语言文化学院网上设立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软件平台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且内容丰富的英语学习在线平台,这为实施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改试验中教师指导试点班学生在规定的时问内使用校园网资源,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预习.增加新知识输人。网络试点班的学生在语言教学实验中心通过三个小时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开始课堂讲授之前),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的提问、总结发言与讨论等。网络试点班的学生主要是利用新理念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使用新视野网络教学系统及英语在线上的网络资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在教学平台上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在班级课堂讨论区明确学习目标,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参考。教师也可以在该讨论区贴出一些针对某个难点的可用的英语资源,供学生查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问题可以以短信息的方式发给教师或以帖子的方式提交.教师随后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教师在系统中给学生设置阶段性的任务,学生只要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合格就能进入下阶段的学习。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每个学生进行监督。每周两节课上,任课教师结合网络内容和教材进行读写课程教学,讲解要点、难点。这段时间,教师主要是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每周两学时的视听说,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进度外。教师可以使用新视野视听说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口语和听力的练习.也可在班级讨论区贴出讨论的主题,由学生自己发表观点。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每学期在周内均全天供学生上课使用,进行听说课程教学,利用率高,两年来利用率逐年上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其本质来讲.是从多个不同的维度,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语言的习得除了学习者个人原因之外.学习环境与资源对其学习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转变了教学目标,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加大听说课教学力度.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上来。学生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进了自主思维的发展且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在学习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输入输出的效果。

我们通过试点班和试验班的两年英语教学的对比研究,总结了教学经验,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3.教学改革成果和实践效果

多媒体网络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我校网络试点班学生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成绩都高于试验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学生第一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网络试点班与对照班的入学成绩比较接近,但在期末测试平均成绩对比中试点班约高于对照班.且第二学期比第一学期更加明显第三学期试点班参加全国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及平均成绩率远远高于对照班学生,最高高出校平均通过率的24%。试点班的四级成绩总分比全校平均成绩高出35.5分。在四级成绩的四个部分中.四个试点班各部分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全校2005级所有本科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听力部分平均成绩高出接近14分:阅读高出13.5分2005级试点班的学生四级成绩的各部分平均分数包括总分都大大高出本学院整个年级的平均分;在分项中,听力和阅读的平均成绩也都大大高出本院2005级的平均成绩。我们经两年多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实效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推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资源 外语网络课程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大大落后于不断扩招的学生人数,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我校为例,全校学生13000多人(不含成教学院5000多人),外语教师80余人,要承担全校本科、大专的公共外语课、外语学院专业课程、成教学院与继教学院外语课程、全校部分公共选修课程;平均每位教师每周16节课,外语教师长期疲于应付课程,如此多的课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有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精神,要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我校实施高校外语网络课程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的意义

首先,实施外语网络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即不集中教室、不集中时间教学)与专任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发挥网络教学、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其二,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我校未来实施网络教育摸索经验。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表现方式直观、多样;受众主动接受信息等优势成为新兴的教育手段,众多高校相继成立网络学校。但是由于网络学校良莠不齐,部分网络学校管理混乱,导致目前网络教育发展出现了一定问题。然而,网络教育本身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带动我校外语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信息化建设。为了实施网络课程,必然要求外国语学院各个专业、各个教研室对目前的课程设置和计划进行总体规划,选择部分教授所带课程,并将省级精品课、校级优秀课的课程,定为第一批网络课程。选择部分理论课程和基础课作为网络选修课,以满足本专业学生深化知识结构,非本专业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求。同时,实施网络课程要求从教务管理、教学资源、考试方式等方面实施数字化改造。

第四,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缓解我校教学资源紧张状况。借助网络这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使学生周末学习,在家进行学习,从而在减轻教学资源压力的同时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时间

外语网络课程实施方法

从总体上看,实施外语网络课程可以分为课程建设和技术支持两大部分。

课程建设方面应当由各专业进行,从课程设置,教案编排,考试评估等几方面统筹安排。网络课注重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但是由于知识的积累需要循序渐进。在制订课程时应当注意衔接,对于部分课程可以考虑对选修学生设定已修课程及其成绩,以达到预期目的。

从课程设置角度看,应向全校学生开放,本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必修课必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专业的高级课程也可以采用网络课程的方式进行。在教案编写方面,各门课程应当注意教案尽可能从学生自学角度考虑。作为网络教学,其特点在于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具有极大的自,缺点是难以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因此,在教案编写时应当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加以突出,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尽量配合视频、短片以避免枯燥的讲解。

学生修习网络课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下载多媒体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因此网络与计算机成为学生的学习平台,相关的技术支持包括课件制作、信息、教学交互等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知识主要以书本为载体。在网络课程中,知识的载体不仅仅包括书本,还应当包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的多媒体方式表现出来。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是我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的一种尝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本人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实施外语网络课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当注意避免被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目的,避免打造“精品课程”,盲目追求数量,应当区分“深度”和“广度”的教育目标,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安排,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拓展学生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

网络课程注重“宽进严出”,“严出”的关键是考核。为了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客观评价,题库的质量是根本。由于采用题库抽题方式制订试题,必然要求题库具有较大规模的候选试题。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应对考试,题库的更新必须频繁。从技术角度上看,采用纯粹的数据库方式存储候选试题存在较多问题,而使用程序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方红.反思我国高校扩招[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10月,第23卷第5期.

[2]陈俊松,范泽瑛.试论扩招条件下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

[3]邹吉平.利用校园网进行选修课网上教学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5卷第3期.

[4]李葆萍.辩证地看待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5]马涛.探讨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外语界,2001,1.

[6]曲菲.浅谈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外语教学资源匮乏和本校实际情况,提出在本校实施外语网络课程,并对实施外语网络课的意义、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全面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语言知识技能,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关键词] 高校 教学资源 外语网络课程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大大落后于不断扩招的学生人数,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我校为例,全校学生13000多人(不含成教学院5000多人),外语教师80余人,要承担全校本科、大专的公共外语课、外语学院专业课程、成教学院与继教学院外语课程、全校部分公共选修课程;平均每位教师每周16节课,外语教师长期疲于应付课程,如此多的课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有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纲要》精神,要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我校实施高校外语网络课程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的意义

首先,实施外语网络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式学习、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即不集中教室、不集中时间教学)与专任教师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发挥网络教学、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异步交互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其二,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我校未来实施网络教育摸索经验。网络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表现方式直观、多样;受众主动接受信息等优势成为新兴的教育手段,众多高校相继成立网络学校。但是由于网络学校良莠不齐,部分网络学校管理混乱,导致目前网络教育发展出现了一定问题。然而,网络教育本身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带动我校外语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信息化建设。为了实施网络课程,必然要求外国语学院各个专业、各个教研室对目前的课程设置和计划进行总体规划,选择部分教授所带课程,并将省级精品课、校级优秀课的课程,定为第一批网络课程。选择部分理论课程和基础课作为网络选修课,以满足本专业学生深化知识结构,非本专业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求。同时,实施网络课程要求从教务管理、教学资源、考试方式等方面实施数字化改造。

第四,实施外语网络课程能够缓解我校教学资源紧张状况。借助网络这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使学生周末学习,在家进行学习,从而在减轻教学资源压力的同时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时间

外语网络课程实施方法

从总体上看,实施外语网络课程可以分为课程建设和技术支持两大部分。

课程建设方面应当由各专业进行,从课程设置,教案编排,考试评估等几方面统筹安排。网络课注重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但是由于知识的积累需要循序渐进。在制订课程时应当注意衔接,对于部分课程可以考虑对选修学生设定已修课程及其成绩,以达到预期目的。

从课程设置角度看,应向全校学生开放,本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必修课必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专业的高级课程也可以采用网络课程的方式进行。在教案编写方面,各门课程应当注意教案尽可能从学生自学角度考虑。作为网络教学,其特点在于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和进度具有极大的自,缺点是难以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因此,在教案编写时应当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加以突出,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尽量配合视频、短片以避免枯燥的讲解。

学生修习网络课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下载多媒体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因此网络与计算机成为学生的学习平台,相关的技术支持包括课件制作、信息、教学交互等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知识主要以书本为载体。在网络课程中,知识的载体不仅仅包括书本,还应当包括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对此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的多媒体方式表现出来。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实施外语网络课程是我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的一种尝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本人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实施外语网络课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应当注意避免被动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目的,避免打造“精品课程”,盲目追求数量,应当区分“深度”和“广度”的教育目标,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安排,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拓展学生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标。

网络课程注重“宽进严出”,“严出”的关键是考核。为了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客观评价,题库的质量是根本。由于采用题库抽题方式制订试题,必然要求题库具有较大规模的候选试题。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应对考试,题库的更新必须频繁。从技术角度上看,采用纯粹的数据库方式存储候选试题存在较多问题,而使用程序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可能是比较好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方红.反思我国高校扩招[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10月,第23卷第5期.

[2]陈俊松,范泽瑛.试论扩招条件下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

[3]邹吉平.利用校园网进行选修课网上教学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第5卷第3期.

[4]李葆萍.辩证地看待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2.

[5]马涛.探讨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外语界,2001,1.

[6]曲菲.浅谈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网络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6

关键词:考试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网络系统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考试或上机考试的考核形式。这种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考试形式单一

纸质试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上机考试突出学生对某一技能点的掌握。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侧重于课上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2)一考定结果,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

期末总评成绩广泛采用的评价方式是,期末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能够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有机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枯燥的内容学习效率较低。因课程和教师存在差异,在某些课程教学中存在不注重过程评价的现象,给学生造成只要出勤率高,不管课堂上学不学习,平时成绩都应该是满分的错觉。此外,一考定结果普遍存在,有些学生不擅长考试,造成平时学得不错,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我校计算机系网络系统管理教研室开展了如下工作:多次专业调研,分析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科学优化课程体系;充分总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经验;多次参加北京市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类技能大赛,在总结上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联合考试改革。

1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试改革思路

1.1 基于工作过程多门课程联合考试

在考试设计中,采用实际项目贯穿本学期学习课程的考核。例如:将网络规划、网络配置、服务器配置、网页制作等课程,以系统集成类项目贯穿起来,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考试。

在教学阶段采用并行教学,每门课程中设置针对该门课程的模块,每学完一个模块,在课内进行模块考试,学完一门课程后,进行课程独立理论和实践考试。期末考试串行进行,针对网络工程类项目的实施工作过程进行串行考试。

1.2 知识和技能并重

在课程考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联合考试改革中,每门课程模块考试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并重,理论部分侧重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实用的内容,即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理论知识,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故障的思路。模块技能考核侧重于帮助学生测评掌握某一技术的情况,在模块学完后进行,教师在下一次课程开始前评定,并给每一个学生写评语,计入其平时成绩。

与其他传统考试方式不同,由于课程并行开设,期末考试串行进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考试中,必须保证学生每个模块都掌握,尤其是对较为基础的课程及知识的掌握,为满足这一需求,对于模块测试没有通过的学生,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加强辅导和监督,并进行补测,确保所有学生都掌握每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

1.3 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期末考试的进行基于一个工程项目,该项目综合该学期学习的各门课程,串行开展,按照工程实施思路进行课程考试安排。考试开始前,发给学生项目需求文档和最终参照国标编制的验收评价标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需要对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划分阶段,明确任务,任课教师进行确认。

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所有任课教师组成小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组织学生答辩,撰写工程文档,完成该任务对应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在评分标准中,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能力部分纳入评价指标,综合评定。评价中不但考虑完成质量,还要考虑学生的完成时间,即熟练度。最后一个阶段完成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评定全部成绩。在考核中,本着错误结果不传递的原则,前一阶段完成情况不影响后一阶段的考试。

2 课程考试改革实践

2.1 考试改革方案

经过充分研讨后,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研室确定了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Linux系统管理两门课程联合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考核的课程实践。

(1)课程简介

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一门网络类技能核心课程,共64学时,4学分,主要包括6个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综合应用网络技术完成整体工程。Linux系统管理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系统类的一门核心课程,48学时,3学分,主要包括8个模块,主要定位是让学生掌握从事(2)考试方案

(3)评价指标

2.2 实施效果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学初,将两门课程拟采取的授课和考试形式向学生公布,并介绍课程对应于网络系统管理职业的定位和目标,讲解学习方法和整体评价方式、标准。第一次模块考核反馈意见后,学生出勤率和到课学习情况明显改善。学生逐步对网络工程以及Linux系统产生兴趣,下课后自觉在实训室完成任务。期末考试中无作弊现象。

(2)学生职业素养有所提高

考试改革班级2010级网络系统管理班学生参加2013年度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信息安全赛获得二等奖,并获得出线资格,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该班学生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93%,即使是在校学习成绩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也选择了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岗位就业。

课程结束后,该班学生赴中软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封闭式集训,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一致反映,该班学生的网络、系统基础扎实,为完成真实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改革体会

3.1 考试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的机会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采用一次传统单一形式的考试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考试作为重要的环节,要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适合学生群体特征,加强对他们职业能力的培养。

考试既是考核学生的技能,更是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设计良好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集中反馈,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查缺补漏的契机,在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的同时,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具备职业素养,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

在考试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能力和素养并重这两个原则,有效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

3.2 稳定的教学团队是实施考试改革的前提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一名教师单枪匹马是搞不成的,需要系部、教研室集中研讨,通过多年的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情况,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和保障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考试改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