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的管理范例6篇

生产计划的管理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1

 

ERP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下衍生的,目前已经成为国企业加强生产管理不能缺少的手段,尤其在发达国家应用的更多。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项核心的管理内容,也是管理的难点,在生产部门对企业生产能力有所掌握的同时,ERP能以及生产计划以及交货时间的紧迫程度,去选择更加合适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并对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在生产管理中,销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也是其管理的基础的,它能让生产计划更顺利的完成。从这也能 看出来,ERP系统在生产管理模块中是非常关键的,其地位也是不能被其他管理模式所替代的。

 

一、ERP系统下的生产计划管理

 

1、ERP概念。这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规划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被研发出来的,最初还经历了订货点法,一直到MRP才得以发展成型。ERP是一个信息集成系统,主要就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其主要的成就就是应用了网络通信技术还有计算机技术,其经营战略完全是以客户为中心,并集合了供应商、分销网络、客户还有制造厂等多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从而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ER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以企业为管理范围,更倾向于信息流、企业物流以及企业资金的统一管理,而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以及指导思想则是系统优化管理,这让企业生产管理更加统一。

 

2、生产计划管理的加强。应用供应链管理,其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用更加系统的方法去集成管理企业供应链,让整个供应链更加协调,这样能让供应链内部的各个组织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浪费现象和延误现象有所减少,让供应链的风险和一些不确定性都也有所减少,这样能让库存水平更加科学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企业成本价值有所提高,实现增殖目的。在整个供应链中,所有的组织环节不光是某一个组织环节用户,还是另一个组织环节中的供应商,具有双重身份。在供应链中,生产计划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对生产计划进行制定,还能对生产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从而对整个生产计划都能实施动态调整和管理,让企业能随时控制生产状况,让供应链有一定的平滑性,并保障生产管理顺利进行, 这样也能让企业的内部消耗有所减少,生产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总之,生产计划管理能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生产计划,让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能让企业服务水平有所提高,让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所增强。

 

为了提高计划的应变能力,减少实际情况和计划间的偏离,使土厂管理者准确,实时地掌握生产,对该厂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生产计划管理是对生产计划的制定、查询、变更、需求分析及物料跟踪的管理。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提出的解决方案

 

1、数据库实现方案。最初对数据库的设想是简单的使用一个MS SQL Serve:作为远程库,所有client端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直接对远程库实行。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当一个client对库中的某个数据表操作时,就要求对该表产生锁定,其他client就不能对该表进行操作,否则几个client对同一张数据表操作很容易产生死锁,使程序瘫痪。由十库中的一些数据表可能经常被几个client同时访问,如对远程库中的每一张数据表进行操作都产生锁定,必定会大大地影响程序运行速度,后来对方案进行修改,采用分布式设计思想,使用两个库即本地库和远程库,实现对局部数据的分散管理和全局数据的集中控制。在本地库采用Sybase Server)中存放临时数据,在远程库(采用MS SQL Server)中存放正式数据。当在client端进行操作时先是对本地库中的临时数据操作,待到确认这次的操作时才把数据写入远程库。这样即可以使一些公用数据得到共享,有效地缩小故障的影响范围,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并且降低了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运行速度。在库的设计方法上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法,在最初设计时一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设计。在进行详细设计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完善。

 

2、应用程序设计方案。应用程序考虑到结合数据库的实现方案,采用C/S模式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之所以采用C/S模式出十以下考虑:系统构造灵活,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硬件平台的选择范围很光,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可实现数据分布和处理分布;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而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得程序旧有良好的可读性,封装性和集成性。

 

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提供以下子功能完成管理:初步生产计划落实、制定正式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查询、生产计划的半成品情况、生产在制品查询、生产计划补充投料、生产计划变更、半成品派土、原材料派土、生产计划需求情况查询,生产情况综合查询。

 

该生产计划子系统可以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的生产状况,立刻在系统中体现出来,企业可随时知道生产在哪里出现了故障,通过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企业可随时知道销售和生产的对应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生产。并可在签定销售合同时量力而行,从而避免不能按时交货。

 

企业是复杂的,内部的资源是关联的、密不可分的,资源的变化是动态的,仅靠解决某一部分资源管理问题,只能使情况有所改善,并不能根本的解决企业的问题,所以出现的ARP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必然是一种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将完成对一类资源的管理。而上面介绍的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的子功能也是相互关联的,每一子功能的实现都是以另一或另几个子功能为前提并是其他子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企业在生产计划管理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计划经济下的生产计划管理已经不再使用于现代化企业生产模式,而 ERP则是科技时代下的产物,将其应用在生产计划管理中,将以往管理模式的漏洞给弥补上的同时,更让企业生产计划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管理模式上也有了创新,更的适合现代化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应用ERP系统指之后,生产计划管理不再出现那种供需失衡的现象,产品生产流程也更加规范,为企业创造了诸多经济效益,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当前,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计划管理缺乏统一的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计划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统一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计划方法和预测方法;缺乏有力的计划监督控制手段;计划指标体系不完善。电网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目标,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变化和电力市场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下面就计划管理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电力企业计划工作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计划工作主要内容有:(1)制定全局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即要横向的同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衔接,体现地区的整体效益,又必须纵向考虑企业内部的综合效益;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又含有经济、政策的因素。(2)统一协调各部门的目标和工作,使企业管理工作有一个统一的步骤,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电力企业计划是面向电网内提供发电资源的发电企业和满足用电需求的供电企业,通过对各类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结构、水平、速度和措施等方面进行预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调整和监督反馈等活动,使电网内不同的电力生产(利益)主体协调运行,实现电网总体和各利益主体的目标。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计划原则,要强调计划的严肃性,避免政出多门,这是目前计划工作需克服的弊端。

1.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的原则

在计划编制平衡时,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用电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研究安排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在最大可能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一方面有电网和电厂的机组设备和发电量经济效益优化问题,另一方面有社会资源包括燃料和机组设备有效利用问题。要坚持利益兼顾,同时注意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2.结合设备实际状况,优化发电资源结构的原则

优先安排经济机组、大容量机组多发电,压低高能耗的小容量凝汽机组计划发电量。对各电厂安排计划时,同时考虑机组现行设备运行状况、计划期内机组计划检修、可能受阻情况和新机投产情况等,具体确定计划指标;对各供电企业安排计划时,要根据地区计划期内经济发展状况和用电负荷增长水平实际,安排计划指标。

三、要调查预测、科学编制及控制监督计划管理工作

1.用电市场调研与预测

电力企业要在用电调研预测上着眼宏观经济走势,找准经济增长点,用电增长点,根据经济发展多项指标与用电增长的关系,研究用电市场分类方法、调查方法、预测方法模型。对用电市场细分可按行业、地区分类,用户的分类可以按用户容量、地域、性质(常用方法)、信誉度等,以利于用电计划管理。

2.计划编制内容与方法

根据对用电市场有效需求的预测与可供电力资源的平衡关系,寻求企业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可以研究实行三年发展战略生产经营计划模式。确立企业中期经营目标,推行企业经营策略。研究在市场条件下对不同利益主体的计划原则、平衡方法、计划方法,建立企业内外影响因素多参数计划指标方法数学模型,应通过建立软件建立方法库、指标库、数据库,提高计划管理水平。逐步完善计划内容,即指标体系。结合目前电网管理现状,建议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指标体系:发购电资源指标体系,供电需求指标体系,劳动及效率指标体系,成本利润及资产增值指标体系,相应电网建设与改造指标体系等。

3.计划监督机制与方法

在“厂网分开”

改革逐步到位的过程中,要加快独立发电企业规范合同化及电网公司直属发电厂模拟合同化管理,实现“法制化管理”。电网与地区供电公司及直供用户逐步向合同化管理过渡,或模拟电力市场经营方式,明确电力、电量、电价及未按合同送受购售电补偿条款。加强计划跟踪分析工作。计划制订下达到集团公司直属发供电企业,各发供电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层层分解落实,这样保证了各级总体计划的实现。同时,从集团公司到各发供电企业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完成情况调查和分析。分析采取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查找问题,预测未来,制定和调整措施,从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亦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综合利用资源,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单一是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也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电力企业管得太死造成的。现在,国家在逐步放开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权限,电力企业的自有了某些扩大。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一种成长行为,也是电力企业通常所说的多种经营,实际上涉足多产业的成长。就电力企业来说,电力企业是资金、技术、能源、人力集中的企业,本行业有诸多自身优势,发展相关的多元化成本低,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救地利用资源,运用组合策略,扬长避短,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流动,并通过开拓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结 语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只有努力遵循以上要求,才能使得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电力是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好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对当前及未来各地区电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广庆:电力经济与管理[M]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力生产;计划;管理;设计

顾名思义,电力生产工程计划管理指的是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内容、程序、时间、进度衔接等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然后再据此计划付诸实施,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偏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加以修整,一直到工程的整个完工。据此我们就可以认为,计划管理并不是单一的、简单的管理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复杂的双向或者多向互动过程。针对它的管理,有学者提出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建议,本文笔者比较赞同这点,因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人工参与、手工劳动、不便于存储管理等问题。

1 电力生产工程的类型与流程

如果我们按照建设性质来划分的话,电力生产工程就可以分为新建、扩建、改建、大修等类型。而如果按照流程的话,就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类工程划分为以下阶段(我们以大修工程为例):

所上图所示,电力大修工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下级单位上报年度大修计划,由管理上级进行逐级审批并下达相应的年度计划;其次再由下级单位(供电局或发电厂)根据下达的年度计划制定并上报季度计划,交由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审批后下达季度计划。由此可知,审批的两个上下级主体完成了两次交互行为,即“上报审批下达再上报再审批再下达”。

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电力生产工程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再加上其管理的工期短、质量好、投资少三大目标的要求。这些都促使我们需要在前期完成以下几点:首先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具体内容,综合评估、优化组合、统筹安排;其次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最佳的管理路径,拟定周密的项目进程,做好工程的立项、报审、预算工作;再次是严格执行项目进度安排,并根据施工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2 电力生产工程计划设计——以大修工程为例

2.1 设计系统

在以往的数据管理中,传统的RDBMS主要依赖于操作系统,这使得其在联机事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为此,我们拟使用Sy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Sybase系统采用了标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Client/server结构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数据库之问的互连互操作。Sybase数据库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Sybase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管理与维护;二是Sybase互连部件,主要用于数据连接;三是Sybase工具集,主要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立与开发。

2.2 流程设计

我们可以依据大修工程的四个阶段来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下级电力部门在公司内网主页面进行年度计划的编辑,然后通过内网上传至上级部门,上传时可选择相对应的审批部门;

第二,上级部门下载上报的年度计划,经过逐级审批,将审批意见下达回原单位;

第三,下级部门再根据审批后的年度计划制定相应的季度计划,再通过内部系统上传到上级部门;

第四,上级部门再处理上报的季度计划,并将审批意见下达。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第二、第四阶段,上级部门对于上报计划的审查结果会存在三种情况:批准、待批准、不批准。在批准与不批准的情形下,下级部门不存在修改、再上报的情况,而在待批准的情形下,则可能会出现“上报下达修改再上报再下达再修改”的循环过程。当然,这些过程都是在公司内部的工程项目管控系统中完成的。

3 电力生产工程计划实现——以大修工程为例

由上文可知,大修工程涉及到上下级电力部门的两次交互式活动,因而,我们必须结合Sybase系统功能将工程计划的不同阶段用计算机语言表示出来。经过分析与归纳,我们将工程信息总结为四种状态:计划编辑状态、待处理状态、审查批准状态、浏览状态。与此相对应的,在数据库字段设计中,我们就可以用“SendStatus”、“ProcessStatus”、“PermitStatus”、“BrowserStatus”分别表示发送状态、处理状态、批准状态和浏览状态。具体流程及字段变化如下图所示:

3.1 供电局、发电厂的计划制定、编辑与发送阶段:

3.2 电力公司的审查、处理阶段:

3.3 电力公司的下达

这阶段包括批准的年度计划与新下达的计划两部分内容,“大修下达季度计划表”中的BrowserStatus字段值为“UnBrowser”。

3.4 供电局、发电厂的处理,这时字段值为“Process”、“UnBrows er”的记录。

4 其他工程计划的设计与实现

在电力生产计划中,除了大修工程以外,还有业扩、技改、结算、归档等内容。一般来说,它们的流程与大修工程的流程基本相似,只是在一些细节部门有所不同而已。

4.1 结算、决算设计

电力工程的竣工结算与决算是我们必须经过的信息处理阶段,并且不仅仅是电力工程,其他工程也会经历此阶段。因此,对于这类信息的处理,我们必须借助强大的数据库来处理。

第一,施工计划审批表。由施工主体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第二,工程项目竣工报告。通过工程项目管控和ERP系统上传到上级电力管理部门。

第三,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表。通过工程项目管控和ERP系统上传到上级电力管理部门。

第四,城网建设改造工程项目完工结算表。通过工程项目管控和ERP系统上传到上级电力管理部门。

第五,工程竣工项目固定资产明细表。通过工程项目管控和ERP系统上传到上级电力管理部门。

4.2 文档数据管理

根据工作的实际,我们知道工程文档需要两个阶段的操作:一是文档的存储;二是文档的检索、查阅。据此,我们就可以设计出:

首先是文档的存储设计。在我们的设计中,不同的单位、部门都会有相应的文档管理系统来存储各自的文档,本单位或者本部门的人员都可以自由下载。但单位或者部门以外的其他人员是否也能实现文档资源的共享呢?例如下级部门进入上级部门的系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认为这是可行的,下级供电部门、发电部门可以通过内部系统进入公司管理页面进行文档资料的上传与下载。同样的,电力公司也可以查阅下级部门的相关文档。

其次是文档的索引管理。关于工程文档的资料极其丰富,有些资料可能会有类似或者重复,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逐次浏览的查阅方法,则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查阅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文档资料信息”表进行信息的管理。表中包括名称、类型、大小、编号、填报单位、目标单位等内容以及相应的下载按钮(DownloadStatus)。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设置下载功能的同时,还应设置用户权限功能,防止内部资料流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生产实现系统化、信息化,这不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须途径,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介入使们的工作更具效率性,更具交互性,在利于上级部门管理的同时,也有利于单位、部门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刘立波.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5).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管理;应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49- 02

1 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内容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EPR是集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一体化的庞大的企业管理软件。EPR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绝对的优势。

ERP最主要的特征是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它针对供应链上所有的单元,包括制造商、供应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统一按照市场客户的要求开展业务工作,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能够按时间、按规定交付给客户。另一方面,EPR将传统管理环境中条块分割的资源以流程管理的思想进行重新整合,支持工作流动态模型与信息处理程序的集成或组织,采用面向对象和组建的开发技术,提供装配型的软件产品,以解决个性化及专业化的方案,支持各种行业和生产类型制造企业的管理要求,最终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目的。ERP的管理理念是众多管理工作者们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通过信息化集成可有效优化传统产业管理模式。如管理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和唯一,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产、供、销的平衡协调,以及对于市场变化需求的把握等都是企业管理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是无法做到的。

2 企业资源计划的主要功能介绍

ERP系统的核心在于对企业财务和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财务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是提高企业效益、加强企业管控方面的有效手段。

(1)ERP的财务会计关注于企业的会计记账和外部财务报表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按照现行法规进行财务记账和管理。

(2)ERP的管理会计是为了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并且针对各种控制对象进行灵活的计划、预算、收集数据和分析差异等工作,它主要关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控。

(3)ERP的资金管理关注于企业资金的运用,通过现金预测、投资管理、贷款管理、金融投资管理以及内部银行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和资金利用的能力。

(4)ERP是具有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模块群,主要包括采购及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

3 企业资源计划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ERP系统可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其外部竞争力,推动公司长期发展。在具体化的企业生产管理中,ERP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3.1 采购及库存管理

依靠ERP信息系统的支持,及时传递出生产系统的需求,通过与物流系统的信息集成,第一时间对需求做出回应,以保证生产物料的齐套性。ERP系统根据生产计划,提出生产的需求计划,生产系统则根据物料计划查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齐套情况,提出采购计划。依托ERP系统的信息集成,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将供应商的交货期、物品质量等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依据;把供应商评价结果同采购份额分配、付款政策结合起来;建立采购周期、经济批量、安全库存等基础管理的信息库,为及时保障材料供应提供依据。

3.2 生产系统管理

主生产计划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确定每一个具体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为了保障主生产计划的实施,同时会分解产生物料采购计划、外协件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设备使用计划、工装模具计划等一系列配套的计划,主生产计划与这些计划是纲和目的关系,纲举才能目张。通过ERP的应用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计划贯通”“工艺贯通”“物料贯通”“齐套贯通”“信息贯通”,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制造数据管理。

3.3 成本管理

通过企业资源计划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进度、核算、控制和管理,建立起科学的成本预测系统,并同事中成本分析进行对比分析,使预算逐步趋向于科学、精确,以确保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资料。

3.4 应付管理

应付款的子系统主要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供应商之间发生的各项往来货款,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资金的流动性,通过监控付款情况来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出,形成流动资金的良好循环。应付款子系统基于采购活动的发生填写发票、税金和采购费用,也可以直接调用采购子系统生成的订单。发票金额与入库物料的分摊,可以确定入库物料付款情况。发票过账后生成应付款台账,付款单与应付款台账进行结算,确定已付款金额和未付款金额,同时可处理预付款。

3.5 应收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中应用ERP,可实现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网络为平成数据信息的交流。财务收到的应收账款应以销售部门的销售发票为依据,应收账款按往来账户进行归集。收款、销售时发票有据可依,业务往来也很明确。回款结算时可以指定到每一笔应收款,使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反映及时、准确,不但可以进行应收账龄、预收账龄分析,还可以进行回款账龄分析。

4 结 语

企业资源计划在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意识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在企业中的应用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客观的管理水平量力而行,也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另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应当是企业一把手工程,必须要决策者直接参与其中,才能持续推动,要恪守“长远规划、分布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十六字原则,做好事前规划,有条理、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确保其可行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蔡青云.企业资源计划项目实施疑难问题及核心技术[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5

【关键词】绩效管理;企业管理;作用探析

1.绩效管理优化管理和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包含对人的管理以及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指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管理流程是指为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的流程。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一个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规划会对企业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甚至命运。

有效的绩效管理能使各级管理者都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能在上述几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2.绩效管理推进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它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营销战略、融资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资源开发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等等。优秀合理的企业战略可以保证企业有计划地实现其战略目标,使企业经营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系统的最优化目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企业发展思路和战略明晰,组织结构确定的前提下,企业战略需要被转化为企业阶段性目标和计划,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部门的目标和计划,继而形成员工个人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得到贯穿落实,而绩效管理则是促进企业战略落实的主要方法。绩效管理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管理者和员工就部门和个人目标及绩效衡量标准进行充分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以这些目标和计划作为对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管理能促进和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按着企业预定目标努力,形成合力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从而保证企业近期发展目标以及远期目标的实现。

3.绩效管理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绩效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管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能够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团结、互相信任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适于发展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水平,为企业利益服务;可以为绩效管理指明方向,使企业能够建立并实施基于自身的绩效管理体系,从而加速企业发展的进程;文化使组织与员工达成共识,从而协调组织对员工的需求与员工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形成使个人与组织同步成长的绩效文化。通过劳动契约、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导建立组织与员工的心理契约这样的双重契约关系使员工达到他律管理到自律管理的转变。绩效管理有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从长远来看,绩效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可以巧妙地使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管理观念进一步具体化和强化。另一方面,绩效管理也是提高员工的绩效,开发团队及个人的潜能,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优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改善团队绩效,形成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前提,而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绩效管理有效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企业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个人和部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部门和员工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的部门和员工找出差距改善绩效。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发展;对绩效水平较差的组织和个人,考核者应帮助被考核者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被考核者承诺目标的完成。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这样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通过绩效管理能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同时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5.结束语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绩效管理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始终。同时,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此系统中,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全体参与,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管理者的职责、管理方式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管理者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进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帮助与员工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绩效管理的失败就等于经营管理的失败。绩效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居于关键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徐伟等.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3.

[2]陈芳.绩效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3]刘炜.绩效管理—企业管理的推进器.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

[4]施宁娜,黄健新. 完善电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福建电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之三[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6).

[5]熊慧,李瑞祯.关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中层管理人员实现绩效考评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06).

[6]陆远权,郑代新.基于战略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7]吴建新.虚拟团队绩效管理流程分析[J].价格月刊,2007,(08).

[8]杜爽,何瑞姣.中交一航局HD项目部绩效管理系统设计[J].市场论坛,2008,(07).

生产计划的管理范文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但由于煤炭企业在生产计划经济管理上存在指标不平衡、市场观念落后和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目前,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改善煤炭企业现状最有利的途径。

 

1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指标不平衡,统计工作不完整

 

综合指标构成企业计划。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根据计划人员的工作经验实行分散性指标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技术经济的深入研究,在技术交流上无法统一配合,不能形成技术经济的指标体系。而对于指标不平衡的矛盾问题,企业管理者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从而无暇顾及计划工作的内在情况。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计划工作效率便提不上去。在统计信息上,要求信息需要有层次性和目标性。但由于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信息时,仅限于在企业范围之内统计,对企业外的信息全然不知;又因为统计工作只抓报表的完成度,忽略对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再者,统计数据的效果不理想,使工作咨询与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导致企业计划对信息的需求量无法满足,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1.2 市场观念落后,忽视经营计划

 

企业生产最重要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因此,大多煤炭企业都以生产作为企业计划的依据,大量开发煤炭资源,忽略对市场方向的调研。另外,运行部门在企业计划管理的工作上,以“卖家心理”上的市场需求不断地生产产品,而忽略“买家心理”上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不能满足市场价格上的销售,从而出现大量产品库存堆积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资源的消耗,还浪费了企业不少的资金。为了减少产品的库存量,企业会采用降低产品价格或赊销方式进行销售,这不利于企业的资金运作,且经济损失严重。在经营计划上,由于经营环境随市场变化,管理部门对经营活动难以控制,导致计划管理始终低于市场管理;又由于企业在经营计划的落实与监督上不严格,导致管理失效;再者,经营计划方案长期不创新,导致经营计划落空。

 

1.3 环保意识欠缺,安全意识薄弱

 

大多煤炭企业只看重经济,忽视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性。长期开发煤炭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比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的钛、镍等重金属含量极高,如果长时间不处理,水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型悬浮体及碳煤粒,导致水中的动植物死亡;且污染体产生的气体被人体吸入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企业在开采煤矿时,对地表面也会造成影响,比如采矿区倒塌、水土流失等。在安全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在员工安全的管理上不够全面,导致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给员工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据相关数据统计,仅 2007年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就有2 345起,因此,煤炭企业应对煤炭生产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2 煤炭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指标平衡,完善统计工作

 

加强指标平衡,首先需去除分散性指标管理,提倡综合指标一体化。开展技术交流会,使指标间相互配合,利于促进计划工作的整体性;然后加强计划指标的研究。通过数据计算的方法,分析各指标间计划工作的协调性。提高计划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缓解指标间的制约关系。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经验不足、计划操作不精练等问题,因此,企业应培养更多的全能型计划管理人才,提高计划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想完善统计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提高数据统计的质量。根据管理机制,严格核对员工的业绩报表。②积极收集外部信息。收集市场经济外部信息,并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加以整合。③重视数据分析,并对其进行预测。将基本的报表任务完成后,研究计划指标间的关系,着重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进度,并开展科学的预测工作。

 

2.2 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

 

树立计划管理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计划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对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从而优化和整顿企业自身的管理资源。计划管理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正确调配,合理利用经营活动对管理产生的效果,进而实现新的管理理念。由于欠缺合理的管理计划,许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很难立足,生存受到严重的考验。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多汲取外界的经营经验,重视销售能力的培养。计划管理作为企业的生产方向,应有的放矢,以效益为经营中心,全面优化计划工作。管理观念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2.3 实行节约理念,建立安全机制

 

要实现此目标,需从以下三方面做起:①合理排放污水,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处理后的废水可用来冲洗道路及煤矿器械。②对煤矿中遗留的煤柱和边角煤进行回收,用来填充坑洼道路;对生产中的废弃木头、铁质支架等进行回收,用于下次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实行节约理念,将废弃物重复利用,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③在员工的安全问题上,应合理分配员工的劳动时间,提高员工的饮食营养;工作时,发配手套、头盔等护身工具,保证员工安全生产;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减少员工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

 

3 结束语

 

总之,煤炭企业应重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对策,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提升计划生产中的管理效果。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方向,树立管理观念,提高经营认知,完善统计工作,健全节约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计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