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例6篇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1

关键词: 华东 智能建筑 优势 WTO 挑战

一. 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转贴于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 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 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转贴于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 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 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 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3. 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P2—P8

4. 屠胜勇,《浙江省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建筑智能信息》,2001.2,P6-P9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2

【关键词】智能化弱电工程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

毫无疑问, 智能化城市是集服务、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最优组合,它的存在可以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伴随着智能化城市的发展和完善,弱电系统已经不再单纯的是弱电子系统的加和。它需要根据人们的需求及城市的规模、类型、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做成相关联的、功能集成的综合系统。通过对城市的智能化,也能对环境做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即“绿色建筑“的新境界。智能化城市是一个带有动态发展的全新概念。

一、智能化城市弱电工程的功能特点

智能化弱电系统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安全性,专业性等特点,并且其采用先进的技术并具有系统兼容的优点,强调实用性。弱电系统不仅考虑运行成本,还注重建设时的一次性投资。同时智能化弱电系统设置可以创造创造出舒适、方便的建筑环境,从而节约人力资源。

二、智能化城市弱电工程建设的前提

目前,首先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指标。我国很多地区对当地的设计有相关标准的制定,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统一技术标准,就会出现等级水准、技术标准不一等很多问题。当然智能化弱电工程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其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它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感知技术。新一代的网络通讯和感知是智能化弱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高端的设备构成智能化弱电工程的硬件发展保障。文明、和谐、构建小康社会的观念是智能化弱电工程的思想基础。

三、智能化城市弱电工程的建设与安防

1.智能化建筑电气线敷设与接地系统

叙述了支架安装、线槽、电线、管线、线缆(电线、电缆、光纤)敷设电源设备安装、接地系统安装施工的工艺、规范验收的标准。尤其强调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分槽、分管敷设。接地系统除特殊要求外可以共用一个接地体,但弱电系统接地干线必须与强电接地干线分开。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

2.智能化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规定了系统设备(包括主机、网关、通讯设备、DDC、控制屏等)、系统输入设备(包括各类温、湿、压力、流量、电量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设备)。输出设备(包括各类风门、执行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等)的安装方式,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规定了该系统中DDC、新风机、空气处理机、送排风、冷、热源设备,VAV末端设备、给排水系统单体设备、(水泵、水箱、水池等)。变配电、照明设备、等单体设备的调试程序、测试项目、测试方法和要求。并按照BAS系统验收标准的规定进行系统调试与验收。

3.智能化建筑安全防范系统

明确了目前该系统由防盗、防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管理系统、访客与报警系统、车库管理系统和通信系统组成。规定了各类入侵探测器、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监视器、对讲设备、巡更信息钮(开关)、读卡机、感应线圈、机架、主控制设备(台)的安装要求、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同时分别规定了上述7个子系统单体设备、系统调试和验收的基本要求、顺序、技术验收及系统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验收标准。

四、系统测试与验收

1.测试验收流程

测试验收是检验弱电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测试验收来判断工程是否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弱电系统的测试验收所涉及的子系统比较多,通常采用分系统分别进行的方法。

2.制定测试验收计划

对于弱电系统的测试验收,应编制详尽的测试验收计划。测试验收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测试级别(是单元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还是验收测试);测试目的和范围;测试规程和验收标准;测试方法和测试要求;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人员的安排(包括是否由第三方测试);测试顺序和测试内容。

3.竣工验收

弱电系统投入使用后,通过试运行,即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结合弱电系统的复杂性特点,竣工验收可以分系统单独进行,在准备竣工验收前必须办理好下列有关工程资料:子系统和系统竣工文档(包括说明书、功能介绍、操作说明、设备清单、内部接线图、竣工图、竣工监测报告);子系统测试报告;子系统试运行报告;子系统验收报告;系统测试报告;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竣工报告书;系统设备清单;要材料设备的产品合格证/质报书/测试报告;隐蔽工程验收单;质监站质量验收报告。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进步和发展,弱电化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智能化城市弱电工程的检测和维护也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去进行研究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将其成功转化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新概念、新技术。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专业和创新思维并存的综合型人才,为智能化城市弱电电工程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相信经过共同的努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带来新的光明。

参考文献

[1] 翟伟盛·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J]消费导刊,2009(05)

[2] 陈耀辉·浅谈只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设计 [J].中国集体经济,2011.

[3] 百度百科: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3

论文摘要: 智能建筑的运营管理需要通过物业管理实现,需要更好懂技术的管理人员。文章在介绍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基础上,比较了智能物业管理与一般物业管理不同的特点,重点阐述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现状下,提高人才综合素质适应智能物业管理需要的重要性,进而从不同角度分析智能物业管理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1 智能建筑现状与发展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IB)主要由土建、机电、装潢、智能化设备、计算机网络五部分组成。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采用4C(即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技术,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通讯(CA)、办公(OA)、建筑设备控制(BA)自动化(即3A),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可以说,智能建筑通过选择适当的优质环境模块,包括:环境、空间、使用周期、舒适感、工作效率、安全、文化和科技含量,设置适当的建筑设备来取得建筑价值满足用户的要求。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作为现代科技与建筑产业的结合,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企业形象,成为网络信息进入日常生活的标志之一。据统计,日本新建筑物中60%以上是智能型的。进入90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都相继建成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的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8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出现了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并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改革与发展。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目前,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均为世界之最。智能建筑调动一切技术建造手段来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应,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办公环境。智能建筑涉及全球的生态保护问题,就是通过大面积建筑节能优化控制,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同时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和提高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能源的日益减少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关乎中国经济的前途,关乎中国“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关乎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所以,智能建筑是一种更智慧、更节能、更舒适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行业目前已成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为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代表了当今建筑的发展方向,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业的发展主流。

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2003年9月1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Property Management)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对房屋及配套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据建设部统计,截止2005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07.69亿平方米,通过粗略计算,如果后期的物业经营管理使得全国城镇住宅建筑的使用年限仅延长一个月,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近16亿元。可见物业管理的质量对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智能建筑的兴起,对传统的物业管理行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延续与完善,物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完善的系统,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将是物业管理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物业管理必将向高科技、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2.1 智能物业管理目标 如前所述,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通过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服务,投资回报合理,适合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特点的现代化建筑。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从技术层面已上升到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物业管理的总目标是使智能建筑保持高效、持续地运行,提高实际运行效果,提高投资效益。因此,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不但包括传统的物业管理中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对智能化设备系统的操作、维护和功能提升,对安保、消防、停车管理采用智能技术,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和物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等等,使物业真正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智能物业管理不仅仅是对人的服务,物的管理,更是物业的运营管理。智能化和绿色革命正在改变着建筑物,特别是家居的设计、建造和运作方式,为促进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必须重视建筑的智能化物业管理。

2.2 智能物业管理特点 智能化系统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保持物业设备设施安全节能、长期、持续的运行,在低消耗运行中发挥效益。一般建筑的传统物业服务主要是指工程竣工后建筑使用期的物业管理服务,其物业服务的常规内容包括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保安、绿化、保洁、停车、消防与电梯管理以及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智能建筑则在传统物业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要求通过应用适宜技术、高新技术,实施高效运营管理,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实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节约型社会“四节一环保”的目标。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以微电子技术为主,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工作与传统物业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2.2.1 在系统与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要求从以往的定性检查深入到对系统每个零部件物理层的定量化检测 例如,对节能、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的管理,要求采用定量化,达到设计目标值;从电源的通断(定性管理)转移到供配电系统的电压,频率的质量与稳定性的检测(定量管理),对设备、线路、接点的老化与漂移的检测等。这些都是传统建筑物业管理中没有深入的工作层面。

2.2.2 智能系统的管理需要更多的相关环境条件的保证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需要上升到非线性大系统的层面。例如,建筑的防水、防尘、防潮性能都会影响到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精度和正常。建筑材料的防静电性能和措施、防泄漏屏蔽、周界干扰,也会关系到智能化系统的安全。外界供能的顺畅更是决定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方式。为了防止智能化系统的受损,对防雷措施的类型与全面性则更加严格。在智能化条件下,不仅是外来人员的非法闯入,任何人员的非法操作、或者有意无意的误操作都将给建筑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这就需要懂智能技术的专业人才的职业化管理。

2.2.3 智能化系统在突出信息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问题 传统物业的安全性管理主要关注人流和物流,但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管理必须从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角度才能完善安全性。物业管理部门不仅要防止显性的设备的不正常现象,还要防止隐性的信息的不正常流传。因此,智能化系统的物业管理特别需要严格内部人员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合法性管理。诸如通信传输方面,既要保证传输线路、载体的正常完好,还要采取口令、密码、多重复核等技术进行监视,制止非法入侵、窃听窥视和非法拷贝等信息资源的被破坏或流失。物业管理的优化,直接于决定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配备。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技术人员应该学习自动控制、通讯、电脑、仪表、机电设备、管理等诸方面知识,而且是工程加管理的综合性应用。

3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

3.1 设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被誉为是“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10年间企业数量以每年近133%的速度猛增,服务领域已覆盖所有不动产,且从单纯性服务向资产经营、管理延伸。但与此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现代化、智能化的高端物业管理要求。据《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物业管理行业管理人员中有67%没有中级以上职称,操作人员中90%没有中级技工证书(见图1),技术力量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大量涉及技术水平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需要通过外包专业公司来完成,同样企业对外包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也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被调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只占16%。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严重制约行业的整体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包括理论与实践技能)是物业管理行业的根本诉求。

物业管理隶属房地产行业,位于房地产业链的末端,是房地产特有的售后服务,贯穿房地产寿命始末,具有稳定和长效的行业特性,这就意味着就业岗位的相对稳定性和成长性,岗位需求位居首位,占房地产类的50%,说明物业管理是人才就业的热点。见图2。

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抗衡国际性品牌企业,有关企业正在探索管理与操作岗位一体化,提高用工效率和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岗位的重新分配需要大量同时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技能的人才,是传统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所缺乏但必须加强的核心竞争力。调查发现,浙江省的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向:管理、服务走向高端物业(大型商场、高端商务写字楼、高端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和资本经营,强调全程物业管理理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智能物业、绿色物业、环保物业、节能物业大量兴起,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已逐步由常规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等综合管理发展,迫切需要工程和管理一体的专业人才。

3.2 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前景

3.2.1 市场需求旺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2006-2010中国房地产发展预测报告》课题组所作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中:“预计城镇居民的住宅需求面积2005-2010 年期间年均增速为7.35%。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将从2004年的131亿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00.89亿平方米,年均增加14亿平方米。2005年以后非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将持续增加,年均增速为14.43%,年均增加8000万平方米。”按照住宅万平方米3.13人,非住宅万平方米10人,技术管理人员住宅20%、非住宅30%标准配备计算,年均需要11万左右大专以上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智能建筑投资占总投资5~10%,按浙江省2008年住宅竣工面积3261万平方米计,智能建筑年竣工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经计算,浙江省年均需约1000名智能住宅技术管理人员。而这,还不包括智能楼宇集中的写字楼、酒店商场和城市综合体。

在学院科研课题《物业管理专业设置可行性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调研了合作企业-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分析了公司近5年的用工情况:公司5年来物业服务面积每年平均增长45%、员工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0%、经营收入每年平均增长73%、利润每年平均增长58%。但同时,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中中级以上职称只占7%不到,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比例占12.8%①。为公司发展,公司目前的人才需求层次为:中职的现场操作人员、高职的工程技术(主要为智能技术)管理技能型人员和本科的公司总部管理人员。据调研,截止2010年6月公司员工总人数近13000人,公司预期到2012年底,公司总人数将达到30000人,按目前工程技术管理(二岗合一)人员20%的配备,3年内将需要2400名懂智能技术的管理人员。可见,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巨大的。

综上,随着建筑发展、物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无论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专业化物业管理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专门培养智能物业管理的工程兼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几乎空白,专业发展前景一派光明。

3.2.2 智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动人才需求增长 2010年3月住建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指出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性能取决于运行阶段是否精心控制调整,是否保证设备保持长期、持续的运行,在精细化运行中发挥效益,针对性的物业管理就成为了新的挑战,新的行业,而这恰恰是智能物业管理的核心。建筑的智能化往往与绿色节能密不可分,也是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完善,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更需发展和完善,更需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队伍进行全面的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需要大量懂工程技术的管理人员,以赢得和缩短与智能建筑发展迅猛而形成的建设与管理的时间差。

3.2.3 复合岗位复合待遇吸引学生加盟 物业管理行业的微利性和社会地位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传统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从事住宅小区的管理员岗位,工资收入在房地产业链中属于低端,员工流动率很高,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低,从业热情不高。而智能物业管理的就业地点主要为高端写字楼、酒店、公共物业和城市综合体,就业岗位群有:工程技术现场操作人员、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懂工程的文员、懂工程的物业咨询人员、懂工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物业运营管理人员等,同时,按照知名物业公司的岗位结构调整,智能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知识和技能体系属于工程兼具管理,所以就业岗位为复合岗位,复合待遇。高起点、高要求带来的相对高收入和高的社会地位,将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这点,从学校2009级95%以上学生愿意去物业公司,70%学生已提前成为公司的“准员工”的显性数据中就已经验证了智能物业管理学生的就业愿景。

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良性循环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发展的保证,更是专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标志。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浙江绿城物业管理有限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报告.

参考文献:

[1]陈志新.智能建筑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20.

[2]田丽.浅议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J].电气应用,2008(7):57-58.

[3]韩朝.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3):5-8,12-20.

[4]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秘书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cpmu.com.cn.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程监理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系统名称 相关技术、知识 配合工程 配套与监管 楼宇自控 自控、建筑设备 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 电子、电视、 安防知识 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 公安技防办 消防报警与广播 电子、控制、 消防知识 安装、强电、空调、 给排水、装饰 消防局 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 安装、装饰 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 电视 土建、安装、装饰 音像管理处 门禁 电子、自控、 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 背景音响 音响、广播 安装、装饰 程控交换机 通信 综合布线、装饰 电信 电话 通信 综合布线 电信 无线直放站 通信 安装 无线电管委会 停车控制自控 安装 LED大屏 电子、计算机 安装、装饰、综合布线 BMS 计算机 BA、消防报警、安保、 综合布线等 办公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管理 综合布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 规划设计阶段

(1)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 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 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 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 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 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 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 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 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 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 施工准备阶段

(1) 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 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 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 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 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 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 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 安装施工阶段

(1)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 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 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 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 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 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 系统调试阶段

(1) 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 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 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 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 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 系统试运行阶段

(1) 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 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 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 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 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 系统验收阶段

(1) 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 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 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 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 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 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5

关键词:智能建筑;消防自动控制;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一、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建筑防火智能化是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发展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断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产物,它在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时,切实保障着建筑物的安全。消防安全问题作为现代建筑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比较大。高层建筑具有人流量大、疏散困难等要素,因而其消防设施和安全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消防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火灾响应的早期时间和可靠程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火灾所形成的损失。消防检测报警控制系统作为高层建筑消防控制中的重要可缺少的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反应讯速,消防检测报警控制系统在火灾发生的初起阶段有着比较好的预警作用。当火灾规模扩大,局面失掉控制的时侯消防报警系统可能不再发挥作用,其控制部分可能还需要与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地铁中表现尤为明显,FAS与BAS的联动对隧道内人员的逃生时间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消防控制系统是在火灾自动报警的基础上使用探测器对火灾发生的烟温光等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信号的判别和传输使用监控系统发出有关的指令,驱动相关自动灭火设备消除火情,然后降低火灾损失的一种系统。消防控制系统通常具有检测灵敏效率高的特色,它可以对火情进行精确的预告。而且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在装置安装之后只需通电就可以接连使用,保护便利。一套消防控制系统可以在火灾的初期进行及时的预告,节约救火时间、保护人民的生命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楼宇自动控制系统、门禁、道闸,通风空调、等等组成完整的楼宇管理。

二、智能建筑消防自动控制装置系统设计的构成及功能

1、设计的构成

系统设计指的是针对相关要求对软件和硬件进行规划,使用合适的软件程序和硬件电路达到预期的目标,硬件电路指的是通过分析设计要求,了解各个元件、器件,得出集成元件和分立元件的连接方式,与设计的功能需求相吻合,包含对元件、器件接法和功能的掌握,对各种元器件及其设计方案的选择,软件设计指的是对硬件进行分析,通过程序将其功能落实到实处,同时对产品的功能进行调试和优化。目前国内对于火灾自动报警与控制的系统与主机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又增加可燃气体与电气火灾监控,使得整个安全保障系统的体系越来越趋于完善。

2、功能介绍

三、建筑智能化设计对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化

消防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的系统,对建筑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在建筑智能化向网络化和总线控制联系的方向发展,消防控制系统也逐步的可以和楼宇自控系统进行完美的结合与通讯、联动,在建筑智能化DCS控制系统的水平与控制程度不断提高过程中,消防控制系统必然和建筑智能化系统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灭火成功率提高到新的水平,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终目的。

感烟探测器做为前期、早期报警是非常有效的。凡是要求火灾损失小的重要地点,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即产生大量的烟和小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火灾,如棉、麻织物的引燃等。都适于选用。不适于选用的场所有:正常情况下有烟的场所,经常有粉尘及水蒸气等固体。液体微粒出现的场所,发火迅速、生烟极少及爆炸性场合。

离子感烟与光电感烟探渊器的适用场合基本相同,但应注意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离子感烟探测器对人眼看不到的微小颗粒同样敏感,例如人能嗅到的油漆昧、考焦味等都能引起探测器动作,甚至一些分子量大的气体分子,也会使探测器发生动作,在风速过大的场合(例如大于6m/s)将引起探测器不稳定,且其敏感元件的寿命较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短。对于有强烈的火焰辐射而仅有少量烟和热产生的火灾。如轻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的火灾,应选用感光探测器,但不宜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的场所及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遮挡以及受电焊、X射线等影响的场所中使用。

感温型探测器做为火灾形成早期(早期、中期)报警非常有效。因其工作稳定,不受非火灾性烟雾汽尘等干扰。凡无法应用感烟探测器、允许产生一定的物质损失、非爆炸性的场合都可采用感温型探测器。特别适用于经常存在大量粉尘、烟雾、水蒸气的场所及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的房间,但不宜用于有可能产生阴燃火的场所。定温型允许温度有较大的变化,比较稳定,但火灾造成的损失较大。在0摄氏度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差温型适用于火灾早期报警,火灾造成损失较小,但火灾温度升高过慢则无反应而漏报。差定温型具有差温型的优点而又比差温型更可靠。所以最好选用差定温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适用于无烟液体和气体火灾以及产生烟的明火火灾探测,诸如含碳材料的明火燃烧(木材、塑料、酒精、油类产品、气体等),不适用于某些化学物质(如磷、钠、镁、硫、氢等非含碳物质)燃烧的探测。常用的使用场所:公路隧道,电厂,军需品、爆炸品仓库,硅烷储藏库,化学制品装载区,油、气、石化产品生产厂,危险品仓库。

各种探测器都可配合使用,如感烟与感温探测器的组合,宜用于大中型计算机房、洁净厂房以及防火卷帘设施的部位等处。对于蔓延迅速、有大量的烟和热产生、有火焰辐射的火灾,如油品燃烧等,宜选用三种探测器的配合。

在具有发出可燃性气体的建筑环境中,能够挑选运用可燃气体探测器,例如在厨房以及建筑的燃气管道周围能够布设燃气泄露探测器。

3、消防控制系统在火灾发作时执行的动作复杂,并且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建筑物中的其它控制系统完成联动是有必要的,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中应当思考到消防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消防控制系统尽管包含的检测点和控制点多,但是在投入上相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消防控制系统的功用构造对比单一,因此在研制投入上也低。消防控制系统内部的数据处理在同一回路上能够衔接多个传感器。随着消防控制系统和建筑智能化归纳系统的交融和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及其功用外延性的不断增强,智能控制器在消防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建筑智能化发展报告范文6

摘 要:文章论述了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各系统功能及设计要点,指出智能建筑不能与建筑智能化系统混为一谈,智能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罗列。

正 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自前些年智能建筑的概念提出以后,在国内可以说名声四起,诸如智能家居、3A、5A级楼宇等广告词也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称为智能建筑的却是凤毛麟角,往往造成投资浪废,又没达到投资目的,仅仅起到广告作用,这是十分可惜的。

什么是智能化建筑?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但此定义还忽视了一点,“节能环保”。论文作者认为,为达到上述目的做成的耗能建筑也不能称其为智能建筑。由于该标准忽视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其代表能耗的供电标准“甲级标准(办公室)宜按60vA/m2以上考虑”;“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45vA/m2以上考虑”;“丙级标准(办公室)宜按30vA/m2以上考虑”,暂且不说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智能建筑的标准越高耗能越多,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当然,标准越高,系统越多,这些系统俗称弱电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就可以达到节能目的。

另外,此标准罗列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没有强调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误解,有了这些系统就是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甲级智能建筑、有了哪些系统就是乙级智能建筑等等。

因此我们应明确智能建筑的含义。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应用的电信息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等系统以及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智能大 厦”。智能化建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化工程,建筑、结构、水、采暖与通风、电气等专业构成有机整体,犹如人的身体,只有各个器官协调作业,才能表现为健康状态。智能建筑的“智能”,也就是要建筑像人一样,能“知冷知热”,自动调节空气、水、阳光照射等,创造既节能又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因此,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不是仅仅涉及一个弱电专业,要由各专业相互配合,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体,不根据最终的效果,仅仅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多少或功能的多少分出个甲、乙、丙等级来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指导设计、节约投资,往往还造成相互攀比,系统不与建筑规模及建筑形式相匹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要条件,可见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下面简介介绍一下智能化系统部分子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1 通信网络系统(CNS)

通信网络系统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数字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相通。在以前也称为通信自动化系统(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主要包括:

1.1 电话通信系统

建筑或建筑群内的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属性以及公用网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接入远端模块局或采用虚拟交换、自设独立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PABX)或综合业务程控用户交换机(ISPBX),并应与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

智能建筑本地网络的安全,应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在通信子网和高层或应用系统中采取措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应为管理与维护提供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应提供高密度的网络端口,满足用户容量分批增加的需求。

1.3 卫星通信系统

可设置多个端站和设备机房或预留天线安装位置和设备机房位置,供用户接受和传输数据和语音业务。

1.4 有线电视系统

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应遵循全面规划和分步实施原则,设计应全面、周到、注意预留到位并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应提出系统近期的实施方案、中期及远期的扩容和发展规划。同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智能系统所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共享,确保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传播系统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集成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系统可以随着技术发展和进步可得到充实和提高。

1.5 无线通信系统

建筑物由于屏蔽效应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通信设备。

1.6 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的类别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确定。公共广播系统一般可分为:业务性广播系统、服务性广播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系统设计应具有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和应急广播功能,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平时可播放背景音乐,业务广播和商业信息,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兼作应急事故广播使用,指挥大厦内的人员安全疏散。主机应采用矩阵结构,能够将任意音源播放到任意分区,能够对报警楼层及其联动报警分区进行任意组合设置。扬声器的分布以走道、电梯前室等公共区域为原则,在办公室设置扬声器,同设置音量控制器。背景音乐系统应具有消防强切功能。

1.7 会议系统

会议系统应是音频系统(电声、建声)、视频系统(投影、摄像、录制)等多系统的综合设计,所选用的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等的网络传输、语音与数字设备接口、终端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会议系统应实现计算机语音、文字、图形、图像、自动监管、多媒体实时同步网络传输、系统控制一体化功能。

1.8 同声传译系统

(1)同声传译一般可设有(3+1)或(4+1)种语种,国际会议可设有(6+1)或(8+1)种语种;

(2)同声传译传输方式可采用有线同声传译和无线同声传译;

(3)会议室译员间的位置应设置在主席台对面或主席台的两侧(或二层较高位置),应使译员能观察到发言者的口型。

(4)译员间的大小可参照国际IS02603推荐的尺寸高2.3m、宽2.5m、深2.4m设计。

2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2.1 物业管理运营系统

物业管理运营子系统应以高效便捷的方式来协调用户、物业管理人员、物业服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能实现对投入使用的建筑物、附属配套设施、设备生产及场地、用户、服务、各类资料及各项费用以经营目标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建筑的环境、清洁绿化、安全保卫、租赁业务、建筑物内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一体化的专业管理。

2.2 办公管理系统

办公管理子系统应能在日常办公中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助管理人员对办公事务过程中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统计,协助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分析、决策提供公文管理、会务管理、档案管理、电子账号、人员管理、领导活动安排、突发事件处理、书面意见处理等功能,应能实现电子公告、规章制度、公用电话等公共服务功能。

2.3 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子系统应具有物业信息服务、新闻、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用户个体服务、文化娱乐且务、生活保障服务等功能以及电子显示屏信息另查询功能。

2.4 网终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子系统应配置适宜、使用方便,为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2.5 智能卡管理系统

智能卡管理子系统应能对各种功能的智能卡实现统一的管理,如身份识别、员工考勤、车辆停泊、持卡消费、门禁等,并进行各类计费管理。

3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售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捆个子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通常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及保安监控系统等子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以降低大楼能源消耗、节省大楼营运成本的目的。设计的关键是系统应用稳定可靠,发生故障概率降到最低可能限度,同时,应能提供精确的、量化的控制模式,为大楼能源控制提供可靠保证。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前要认真阅读暖通专业和电气专业图纸,给出楼宇自控系统控制点表,同时应提醒业主所购的受控电气设备必须具备二次控制回路或者BA接口,否则BA系统是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在设计中,对于数量较多、位置分散的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根据设备布局情况,划分区域配置DDC,尽可能分散设置独立之控制,以减少信号线敷设量,提高可靠性,并保证同一设备的监控点分布在同一DDC中。

4 防火自动化系统FAS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按消防部门要求独立运行。可将火灾报警器输出的报警信号传送给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或智能化集成系统的监控中心,但楼宇自控系统对消防系统只可监视不应进行控制。对于空调、风机、配电等平时由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控制的设备,火警时应受消防系统控制,应确保火警控制的优先功能。

5 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设计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防范级别,满足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5.l 入侵报警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安全防范部位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应分别或综合设置周界防护、建筑物内区域或空间防护、重点实物目标防护系统。

5.2 配电视监控系统。

根据各类建筑物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的需要,电视监控系统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有效的监视和记录,并可提供对各类报警信号及时、迅速和可靠的复核手段。

5.3 出入口控制系统

智能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通道、财务室总出纳、金库、重要办公室等处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出入口对象(人、物)识别装置、出人口信息处理、控制、通信装置和出入口控制执行机构等三部分组成。

5.4 巡更系统

巡更点应设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紧急出入口和各主要部门。安防人员的巡查报告方式可以采用在线瞳离线方式。对实时性要求高的项目应采用在线方式。

5.5停车场管理系统

在停车场的人口区应设置出票机或读卡器,并应在汽车库(场)的出口区设置验票机或读卡器。此外,还可以提供车位引导系统,用来显示剩余车位的数量及区域。

除此之外,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是为上述系统提供物理通路。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是将建筑物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有机连接起来,在开放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上,实现各有关系统之间可相互操作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综合化的管理系统。

智能化系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每个智能建筑要把所有系统都包罗进去是不可能的,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总投资、管理要求等综合考虑,确定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标准,应侧重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注重智能化系统集成,强调综合性、统一性和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智能化子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功能得以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保代.《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 第9期.

2.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7).

3.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BJ01-615-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