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例6篇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1

关键词:绩效考核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与意义

在我国的公立医院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对于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在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的开展是当前医院的一项重要考核工作内容。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良好的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是我们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正因如此,在医院考核管理研究中,我们结合绩效考核的主要运用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开展的意义,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医院考核工作与整体工作的质量提升,具有极大的实践性作用。

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践运用研究

在当前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管理工作者根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运用实践性工作方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这些工作方法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以绩效平衡卡模式开展绩效工作

在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实践过程中,平衡记分卡的应用对于绩效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平衡记分卡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其应用可以保证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对于人力资源在财务、市场、内部运营以及学习与成长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这种全面考核的开展,对于医院绩效考核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利用平衡记分卡对人力资源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对于其各项工作进行平衡管理,发现其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单方面问题,并进行绩效管理,是较为有效地实践工作方法。

(二)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

在医院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监督工作的运用是我们开展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对绩效管理执行的监督。在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与绩效管理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使其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就成为了我们重要的实践性工作内容。二是注重考核细节的监督。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内容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绩效考核的整体质量。所以在考核监督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考核内容中细节的监督工作,提高考核监督的质量。三是监督记录工作,在考核监督过程中,我们需要实时记录监督的整体过程,将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为绩效考核质量提高提供支持。

(三)落实绩效制度管理模式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开展考核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制度运用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制度需要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医院与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符合实践内容的考核制度,确保考核制度可以顺利执行。二是确保制度的人性化因素。在医院绩效考核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所以在考核制度中确立人性化因素,保证医院管理的服务与道德性质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保证制度的执行。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做好制度执行的落实工作是我们考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落实过程中,我们需要以责任制管理模式,确立在各治疗科室、管理部门、行政部门的专人管理责任制,确保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得到落实。

(四)完善绩效考核的审查模式

在医院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的审查开展对于绩效考核的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审查工作是绩效考核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核开展的必备条件。一是在考核过程中,良好的审查工作是考核的依据。只有经过对人力资源与科室工作的严格审查,绩效考核的成绩才有效。二是审查工作对绩效考核的意义。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医院整体绩效的审查过程,发现医院实际工作中的绩效问题,并汇总上报为医院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支持。所以做好医院绩效考核的审查工作,对于绩效考核的开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二、绩效考核在公立医院开展意义分析

在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对于医院整体发展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促进意义。

(一)有助于建立服务绩效的模式

在医院绩效考核中,服务绩效考核的开展是我们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区别于经济绩效与工作量绩效模式,服务绩效考核的确立是我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模式。同时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医院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的重要保证。较之以往的绩效考核内容,服务绩效的应用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新型模式,也是我们绩效考核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便于对工作创新开展指导

开展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对于医院创新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监督与审查过程可以为我们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这种指导的开展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工作缺陷的指导。对于医疗工作中的缺陷性内容,如制度中的缺陷、执行中的缺陷等,我们都可以通过绩效考评发现问题,并开展医院管理的指导工作。二是新型工作模式的考核。在新型工作模式的应用中,绩效考核的开展可以为医院新型工作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提高工作的实用效果。这些工作内容的开展,对于医院工作创新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结束语

为做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我们以医院实际工作内容开展了绩效考核运用与意义的实践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平衡记分卡、绩效监督管理、绩效制度管理以及绩效审查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提高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质量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2

关键词:绩效考核;医院管理;作用;建议

1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现状

1.1绩效考核设置不合理

医院在不断推行绩效考核的准则当中,各个医院所设立的标准都是不同的,与此同时,很多医院在设置绩效考核的标准时并没有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导致制定出来的绩效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1.2绩效考核制度跟不上时代

随着我国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不定时的会出台一些有关医院的专项政策,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在进行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时,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适应大时代背景,结合当前的政策来制定绩效考核细则,并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从当前医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在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时,细则都较为死板、管理观念停滞不前,导致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从某种方面来说更是制约了医院提升整体管理质量的水平。

1.3绩效考核操作不合理

在目前很多的综合医院以及专科医院当中,还存在着特别多不合理的地方,在绩效的考核操作以及流程当中,以至于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存在着目标混乱、考核指标不规范的情况。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的绩效管理仅仅局限于财务、医疗指标等方面,还没有同医院其他的管理工作进行结合在一起。例如,绩效管理还没有同薪酬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对于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作用。同时很多医院都存在着利润最大化,即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的错误性观念,并没有将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无法达成以绩效考核的内涵质量为目标,在医院当中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的目的,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挖掘医院每位员工的潜力

医院在管理过程当中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不是为了达到控制医院每一位员工的目的,而是对医院员工进行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激发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潜力。通过绩效考核制度,也能让医院里的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着那些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进,能够帮助医院每位员工将工作目标同医院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做出贡献。

2.2提升医院医疗安全以及质量

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一直都是医院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医院在管理过程中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并且使得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加入到医疗服务当中,提升医院的技术潜力,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医院的发展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3增进医院文化的建设工作

通过在医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制度为导向,不断加强医院每一位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为医院创造一个更好的服务氛围,实现绩效考核以及医院文化同价值观念的结合,促进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起了巨大的作用。

2.4提升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有利于打破目前医院当中成本模糊的局面,通过对针对性的岗位进行个性化考核,才能实现医院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才能引导医院全体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成本观念,才能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成本管理活动,才能够尽量降低医疗成本的浪费,才能实现绩效在医院管理中的真正作用,对医院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5有助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一直都属于一个特殊性极强的行业,始终担负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重要责任。同时,对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行为都同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提升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程度,不仅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于医院构建良好的对外形象产生积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医患纠纷。通过在医院施行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医院医护人员的行为,将他们被动的服务意识转化为主动服务意识,完善医疗管理服务,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不断实现医院的服务目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在医院管理中施行绩效考核制度的策略

3.1将医院实际情况同绩效考核相结合

在现实当中,根据医院的级别以及综合、专科等等有着多种类型的医院,而这些医院在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各个医院在实施绩效管理时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行变动,最终建立一整套符合医院自身实际发展需要的绩效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顾全各种各样的因素,从而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其实际作用。

3.2设置激励机制时要考虑以人为本

绩效考核制度作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它的涉及范围、涉及目标更加广泛,因此医院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更加仔细的考虑,制度更加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方案,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时,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医院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激励制度,刺激全体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针对不同科室以及职工个人的工作业绩设立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奖励,而对于某些业绩相对较差的员工,也要设立一定的惩罚制度,从而激发其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医院全体员工服务意识以及工作效率,实现医院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3.3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

想要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将绩效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必须明确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与之相关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考核虽然在整个绩效管理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绩效考核的真正核心是考核指标的量化,一定明确考核指标的量化,才能保证在医院管理中绩效考核发挥真正的作用。绩效管理对于医院许多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体系,很多人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有关于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绩效管理的真正内涵定义是很模糊的,因此想要让绩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让全体医院工作人员更为明确绩效管理的内涵,并充分认识到他们从绩效管理过程中能得到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有一个好的环境基础,树立起全体员工的管理出绩效而非考核出绩效的意识。

3.4加强绩效沟通反馈,促进持续改进

沟通反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通过职工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绩效考核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反馈,才能帮助医院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进。提供奖惩标准并不是医院实行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员工在工作中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医院全体员工以及各个科室提升绩效,最终扩大到整个医院的绩效提升。因此,想要真正为绩效管理提供保障,就必须保证持续的绩效沟通。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3

一是物质与精神并重。以物质激活医务人员的经济属性及自然动力,以文化激活医务人员的社会属性及社会动力。对此建议,一是将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制度,从而丰富奖惩手段和加大奖惩力度,避免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效能递减;二是将文化建设与绩效工资配套,医院文化是提高医疗绩效的“无形手”和“软激励”,绩效工资是提高医疗绩效的“有形手”和“硬激励”,两者配合方能使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巨大威力。

二是激励和约束并用。绩效管理制度具有激励和约束两大功能。在政策实践中,如果绩效管理“重激励轻约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积极性有余、公益性不足”的乱局,导致基层群众陷入看病“不难但贵”的困局;如果绩效管理“重约束轻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公益性有余、积极性不足”的困局,导致基层群众陷入看病“不贵但难”的困局。因此,为了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与积极性均衡,在绩效管理中必须激励与约束并用。

三是奖惩与绩效挂钩。绩效管理制度本质上是论功行赏和论过行罚的过程,所以奖惩与绩效必须挂钩。一是性质挂钩: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在管制型市场化格局下,性质脱钩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常态,例如为患者开廉价药的医生往往收入最低(“低工资”),为患者冒风险诊治的医生往往结局最惨(“高风险”),所以性质脱钩会在医疗卫生领域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激励医生开大处方、约束医生冒大风险。二是程度挂钩:大功大赏、大过大罚。在管制型市场化格局下,程度脱钩也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常态,例如在医患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不被曝光,医院往往千方百计袒护医生,应该重罚而被轻罚;如果被曝光,医院往往从快从重惩罚医生,应该轻罚而被重罚。绩效与奖惩脱钩的危害是巨大的。以绩效财政补偿机制为例,在收支两条线的制度安排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必须全部上交,而开展医疗服务所需的业务经费完全由财政下拨。这种计划体制虽然可以切断收入与收费的利益链条,但是也产生了“奖勤罚懒”的负面激励效果:干得好没意义,因为收入要上交;干得差没关系,因为支出有人付。

四是提升绩效与能力提升和组织再造并举。传统的绩效管理主要包括考核和奖惩两大环节,考核以真实性为目标,奖惩以公正性为目标。但是,现代的绩效管理已经不仅仅是“科学考核和公正奖惩”的制度组合,而是“向前”加入了绩效计划和绩效辅导的环节“,向后”加入了绩效反馈和改进的环节。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绩效管理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扩展绩效管理制度对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功能。例如,通过绩效管理的途径推动组织的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能力建设,通过绩效管理的途径推动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服务品质的改善。这个功能被国内专家学者精确地概括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和“以评促管”。绩效管理制度的演变启示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考核医疗行为并予以奖惩,而是要以绩效管理为“抓手”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弊制,并以绩效管理为“推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在科学考核机制和公正奖惩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创构和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

绩效管理技术:困境与策略

(一)困境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残缺,而且包括绩效管理技术的落后。绩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包括论功行赏和论过行罚;而绩效管理技术主要涉及考核结果的形成,包括以指标为准绳和以信息为依据。可见,绩效管理制度是绩效管理的“后端”,绩效管理技术是绩效管理的“前端”。如果说绩效管理制度残缺的主要危害是绩效奖惩不能公平和公正反映考核结果(即结果处理失公),那么绩效管理技术落后的主要危害是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和全面反映实际绩效(即考核结果失真),例如将业务优秀的医务人员考核为合格,而将业务平庸的医务人员考核为优秀。因此,绩效管理技术和绩效管理制度必须相互衔接,前者决定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后者决定结果处理的公正性,两者共同实现奖惩与绩效对称的目标。在实践中,“是非颠倒”和“好坏不分”的考核结果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必须大力引入绩效管理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的确定,二是绩效信息的收集。

1.考核指标不够科学是基层医疗机构绩效管理的首要技术难题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的依据,如果定得不够科学合理,必然导致考核结果与考核目标的背离。例如,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为乡镇卫生院制定了两个关键绩效指标:门诊量和均次门诊费用。设置门诊量考核指标的初衷,是为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以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设置均次门诊费用考核指标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以解决基层群众的看病贵问题。然而,结果是医务人员纷纷采取诱导轻病患者(可以扩量)和推诿重症患者(可以控费)的策略行为博弈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而不是采取扩大门诊量和控制门诊均费的正常途径迎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可见,绩效指标的设计格外重要,不仅要关注考核目标,将考核目标细分为考核指标;还要关注考核对象的策略行为,通过严密的指标体系防范考核对象利用考核指标的漏洞消解绩效考核效果和扭曲绩效考核功能。例如,在门诊量和均次门诊费用的基础上添设“患者满意度”指标以防范医务人员推诿病人或诱导需求,添设“医疗质量”指标以防范医务人员为减少医疗服务数量而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当然,从健康角度看,医疗服务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因此以门诊量考核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够合理;医疗服务价格也不是越低越好,因此以门诊均次费用考核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不够合理。为此,应将医疗服务品质的理念及性价比列入考核指标。医疗服务品质不是医疗服务质量,而是医疗服务态度、数量、质量、结构和价格的最优组合;医疗服务性价比是落实医疗服务品质的考核指标。

2.绩效信息不够充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关键技术难题考核指标、绩效信息和结果奖惩是绩效管理的三大环节,绩效信息的充分性关系到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奖惩的公正性,所以,绩效信息对绩效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往往难以获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也往往难以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这说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存在公信力较差和公正性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不止是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更多时候是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掌握不够充分。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时,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考核对象提供,二是考核主体搜寻。从效果看,两种途径均未能确保绩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这是因为如果以第一个途径获取绩效信息,结果往往是考核对象虚报信息,例如隐瞒有害信息和夸大有利信息;如果以第二个途径获取绩效信息,结果往往出现三种状况。一是考核主体因为“理性有限性”(Boundedrationality)难以及时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考核主体只搜寻“熟”的信息,而放弃“生”的信息。二是考核主体因为“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考核主体只搜寻“显性”信息,而放弃“隐蔽”信息。三是考核主体因为“对象喜恶性”难以获得考核对象真实和全面的绩效信息,主要体现在如果喜欢考核对象,则积极搜寻其优质绩效信息而忽视劣质绩效;如果讨厌考核对象,则积极搜寻其劣质绩效信息而忽视优质绩效信息。由于考核主体获得考核对象的绩效信息往往是残缺的、失真的、滞后的,所以考核结果难以真实反映考核对象的实际绩效。

(二)策略

考核指标不够科学的治理策略,笔者将专题论述。在此重点探讨绩效信息不够充分的解决办法。那么,考核主体如何才能及时获得考核对象全面、真实的信息?一般而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建立各方联通和共享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考核主体可以借助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及时获得考核对象(医方)较为全面和真实的医疗行为信息(主要指医疗绩效中“绩”的信息),因为医疗信息平台实际上是对考核对象医疗行为的记录、存储和分析。二是建立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的分级医疗体系,考核主体可以通过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及时获取服务对象(患者)的医疗质量信息(主要指医疗绩效中“效”的信息),因为分级医疗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患者形成有序就医模式,从而帮助考核主体追踪和获取患者的就诊信息。可见,医疗信息平台有利于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医疗成绩信息(包括数量、价格等),而分级医疗体系有利于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的医疗效果信息(包括质量、态度等)。所以,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堪称绩效管理的基础设施,对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全面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从激励理论看,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只是考核主体获取真实、全面和及时医疗信息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是因为考核主体的“较真”程度,是充分医疗信息获取和真实考核结果形成的主观条件,如果缺乏这个条件,那么绩效考核制度将难以发挥预期功效。在政策实践中,绩效考核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即“成本由自己承担”而“收益为患者享受”,所以考核主体大多对绩效考核不够较真是司空见惯的。解决考核主体不较真的根本办法是建构服务对象对考核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主要有两种形态,如果卫生行政部门是考核主体,那么必须建立民众对卫生行政部门的民主制约机制;如果医疗保险机构是考核主体,那么必须建立参保人员与医疗保险机构的交易制衡机制。二是因为考核对象的“负责”程度,是避免主客双方策略博弈和提升医疗绩效的客观条件。由于医疗服务十分复杂,医疗信息平台和分级医疗体系只能帮助考核主体获取考核对象充分的显性公共信息,而不能获取充分的隐性私人信息。隐性私人信息对医疗服务的绩效考核至关重要,如职业道德、专研精神、聪明才智等,但是考核主体力图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引入获取隐性私人信息往往是困难而徒劳的。那么,如何防范考核对象利用私人信息的隐性特征对患者实施不利行为,同时确保考核对象在拥有隐性私人信息条件下仍然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在考核对象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从卫生经济学看,“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医疗服务供给竞争机制是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激励相容机制”[2]。在这个机制下,考核主体即使不能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服务信息,考核对象也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因为为患者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上述分析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考核主体必先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信息,才能保障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全面性。要获取充分的医疗信息,分级医疗体系是制度条件,医疗信息平台是技术条件,考核主体较真是主观条件。二是考核主体即使难以获取考核对象的充分医疗信息,也要确保考核对象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此,激励相容的机制是必备条件。

绩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困境与策略

(一)困境

依据医疗绩效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的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可以分为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如果从监管者(主要指卫生行政部门)角度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绩效管制体制;如果从付费者(主要指医疗保险机构)角度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管理制度,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然形成绩效治理机制。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的根本差异主要在于考核方式和奖惩手段的不同,绩效管制体制主要以行政检查和行政评估为方式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并以财政分配和工资分配为手段奖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而绩效治理机制主要以付费制度为方式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并以“结余归己”的激励机制和“超支自负”的约束机制奖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到底选择绩效管制体制,还是选择绩效治理机制,主要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体制机制。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全民医疗服务模式(NationalHealthService),即政府举办并管制医疗机构,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绩效管制体制以提升医疗绩效;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全民医疗保险模式(NationalHealthInsurance),即政府购买并监管医疗服务,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绩效治理机制以提升服务绩效。但是,当前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在全民医疗服务和全民医疗保险的混合型体制机制状态,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可以选择绩效管制机制,也可以选择绩效治理机制。这种混合型体制机制为绩效管理制度的选择增添复杂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混合型体制机制存在政府举办与政府购买的价值冲突,行政管制与市场治理的制度矛盾,监管制度与筹资方式的功能抵消,所以绩效管制体制和绩效治理机制均不能发挥先天优势,也不能弥补后天缺陷。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制度的选择,关键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方向。一直以来,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向———绩效型行政化路线和治理型市场化路线。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然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国家仍未决定改革方向。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比较绩效型行政化和治理型市场化路线的优劣,根据比较结果选择绩效管理制度。

(二)策略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治理型市场化体制机制较为适合,因为这完全符合党和政府对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目标,也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确保可持续”的根本目标。依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选择绩效治理机制以提升医疗绩效。西方国家“有管理的竞争制[3]”和“竞争型首诊机制[4]”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与绩效管理制度是一个完美的制度组合,因为在治理型市场化机制下,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不存在管办不分的隶属关系,这决定了考核主体的中立性及考核行为的客观性;服务对象与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均有激励相容机制,这一方面决定了考核主体进行绩效考核的“较真”状态和绩效奖惩的“公正”状态,另一方面决定了考核对象即使在隐性信息存在及考核结果失真和结果处理失公情况下仍会“诚心”为患者服务。当前,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仍处初级阶段,经历了30多年的管制型市场化体制机制后,许多地方力图以绩效型行政化体制机制予以替代,并采取绩效管制体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但是由于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的制约,例如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的隶属关系,服务对象与考核主体及考核对象的激励不容关系,这种绩效管理制度往往陷入“失灵”状态:不是演化为“弱”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异化为“乱”激励约束机制。

结论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4

关键词:绩效考核资源整合持续改进

2007年,滨湖区二家二级医院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整合,整合以后的新医院以手外科、骨科、内科为专科特色,按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以争创三级医院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整合后的新医院呈现了1+1>2的发展势态。医院以不断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医院优势专科发展空间,带动弱势专科通过科室自身努力逐步壮大。

一、推进医院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两院的资源整合,是行政区域规划的需求,更是两家医院管理理念、医院文化的融合与贯通.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医院特色专科发展更精,医院综合实力发展更强。医院以推进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为立足点,强调以工作效率促医疗质量,以工作效益促医院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发展创新,以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来不断发现医院发展与改革中的额问题,不断促进医院的整合与发展。

二、加强医院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与办法

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推进分几个步骤完成: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的制定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对绩效考核评价分析与整改。

(一)推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实行资源整合以来,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推进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每年年初根据年度医院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医院财务预算,对财务实行预算管理时十分注重与一线工作零距离,采取“上下结合,分级汇总”管理模式,使医院财务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与医院整体规划保持一致性,有效的预算化管理促进了医院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更好地落实。

财务预算工作制定,院部除了重视与各临床医技部门沟通,还结合各临床科室发展目标完善医院整体发展计划,对照医院的整体发展计划微调临床科室发展目标,重点加大对医疗整体发展方向、科研项目、技术人才培养、重点设备添置等方面的预算管理,使得医院重点发展项目的资金得到有力的保障,也促进医院成本的有效控制,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推进工作,对医院发展总规划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科学的科室绩效考核细则

医院每年按照上级部门考核要求,制定当年度科室绩效考核细则,以医院财务核算系统及HIS系统等基础数据汇总成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系统内容,对全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办法。绩效考核细则按精神文明建设、医护质量(包括科教科研)、科室经济业务、科室管理四个方面实行考核,将医院重点管理的药占比,耗材比,平均住院费用,床位周转率,平均门诊处方费用,床位周转率比率等营运数据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使医院的发展在合理降低病员就诊费用、药占比、材料比的基础上,以安全的医疗质量,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好广大病员的利益。

绩效考核细则的制订实行“二上二下”的方式,院部的绩效考核分科室层面与员工层面,在注重科室绩效的同时,更注重员工的个人绩效, 在科室层面的绩效考核按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医技、护理分类制定考核标准,在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按专家、科室中层、科室技术骨干等分类制定考核标准。

两院合并之际原两家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差异较大,整合后医院根据总体的发展战略,统一全院职工思想,以两院文化整合为基础,强化科室管理一体性,重视制度的落实工作,在实行绩效考核的工作基础上,针对医院文化、制度管理、人事管理、经济业务发展管理等方面全面整合,使得整合后的新医院继续以注重科研发展,重视人才建设,重视技术创新为医院发展主线。

(三)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落实

根据年初定的考核细则,实行院、科二级考核制度,医院对绩效考核内容内部系统培训,职工统一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注重医疗质量,鼓励创新,激励科研,把医院的发展战略与具体开展业务相结合,将医院重视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位职工。

院部依照职能科室的功能,分行政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后勤组进行考评,按医疗、护理、财务相关考评数据医院内部公开,各科室对医疗业务的发展体现主人翁意识,实现以绩效考核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设立年终绩效考评综合管理奖,根据考评结果与职工绩效分配挂钩。

每季度科室考核系数=思想道德考评*20%+业务能力考评*50%+科室经济业务考评*15%+科室内部管理考评*15%

年终科室考核奖系数=每季度科室考核系数总和/4

年终科室绩效考核奖总额=当期科室可分配总额*该科室年终科室考核奖系数

针对各临床开展的业务,医院对职工个人绩效设立医师组、护理组、医技组、行政后勤组进行分类进行工作量考核:医生组以工作量、工作质量、风险程度为主,分设手术类科室与非手术类科室分表考核;护理组以护理工作量、服务质量、病员满意度为基础进行考核;医技组以其技术含量、工作量、设备管理质量等进行考核,行政后勤组以职能科室能力建设、执行力、医院整体效益为考核内容。

(四)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分析评价与整改

院部定期组织对医院整体情况及各科室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对发展过程中涉及医院的共性问题、科室的共性问题、个案问题,以如何更好促进医院发展的管理角度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管理中绩效与质量管理发生矛盾时,以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前提,平衡好绩效与质量的关系。

医院的发展形成“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氛围,对医院的内控建设如大型设备购置、成本费用控制、质量安全控制等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注重细节管理,注重效能管理,如对用电、用汽、高值设备的管理制定相应管理细则,责任到人;对物品耗材的领用定额定标,对金额较贵重的卫生耗材实行专项专人管理等措施的落实使得医院的绩效管理初见成效。

临床科室根据院部考核内容定期组织科员对本科发展情况进行科内分析,针对绩效考核分析评价中的问题、缺陷,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完善科室内部管理,对科室业务发展潜力,医疗、护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室成员积极献言献策,不断拓展科室发展业务,完善科室管理,使得科室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保持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医疗业务,院部积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外,还积极向三级医院中绩效管理工作做得成功的医院虚心请教,请医院管理专家对本院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本院绩效考核体系,少走弯路,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协调发展。

三、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对医院的发展成果

(一)医院整体业务呈现良好发展局面

自两院资源整合工作推进以来,医院一体化发展对医院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变化,医院从2007年两院合并时医疗业务总收入1.09亿发展翻了两番,门诊就诊人次五年增长170%、出院人次增长360%、手术台次增长210%,医院的药占比始终控制在38%以内,住院病员患者满意度93%。手外科作为重点专科为无锡市周围城市区域的手外急诊创伤病员诊治提供技术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内外妇儿为滨湖区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保障。

(二)整合后职工思想稳定,大家对医院长足发展充满信心

院部十分重视医院文化的建设,对整合过程十分注重细节管理,院部始终与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只有职工的思想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思想统一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职工积极性,体现医院发展统一性。医院始终重视弘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医院创业精神,以专科带动综合的医院发展战略为合并后的新医院带来勃勃生机,医院职工对新医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医院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深入每一位职工心理。

(三)医院的医疗质量、科研发展快速

医院整合后十分重视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的提高,针对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职能科室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每年根据医院发展规划不断修订绩效考核细则,通过规范医院的制度建设以及提高职能科室的执行力,严把医院医疗质量关,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鼓励临床科室加强业务学习,鼓励对技术科研论文的发表,全院上下形成强化业务学习的氛围,以良好的医疗质量,安全的医疗技术,细致的医疗服务来面向广大群众,切实提高医院的病员满意度。

(四)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方面

1、对具体绩效考核的内容有待完善

由于两院整合,科室与科室之间发展速度还不平衡,医院在绩效考核的内涵还需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如针对医德医风的考核内容,医疗服务内容的考核,还需要不断完善,院部积极倡导实施绩效考核机制的优势,反对平均主义,坚持医院的发展理念体现效益,体现风险,体现工作量、体现工作质量的考核主题不变。

2、以专科效应带动综合科室发展有待完善

由于整合前综合医院这一块的医疗内涵欠缺,内、外、妇、儿等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不足,因此两院实现整合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人才梯队建设发展较缓慢,医院综合医疗的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加强人才储备管理、扩展就诊的面才能更好发展医院,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5

关键词:MBK3;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对职工工作效能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给予奖惩的一项工作制度,起源于1854年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制度发展至今,已经应用于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1985年作为我国医改元年,医院开始重视绩效考核,随着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发展,医院业务科室的绩效考核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医院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医院的管理服务部门是医疗决策的主要执行者,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力量。如何在保障医院管理服务人员的合法应得利益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医院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职工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这必然可以引导公立医院更加重视细致化的绩效管理。虽然近年来,绩效考核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知,对于公立医院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管理的关注度也从无到有,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1]。本研究试图从三级公立医院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改革出发,通过广泛调研和初步实践,探索出适合三级公立医院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方式。

1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评的调研情况

1.1资料来源

通过问卷星设计并发放“医疗机构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调查问卷”,共27条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包括医院管理服务人员、医护人员,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1.2调研结果与分析调查对象对目前所在医院的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方式不满意的比例高,占比57.34%,其中医护人员对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方式满意率低于40%。

1.2.1满意率低的原因分析第一,管理服务部门没有绩效考核。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医院对于管理服务部门没有真正的开展绩效考核,仅仅是把临床、医技、护理等业务科室的绩效进行平均一下作为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也就是所谓的“平均奖”。这种平均化的绩效分配方式不仅不会产生任何激励作用,还会严重损伤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第二,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分配不合理。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医院对于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不合理,核算出的绩效高于临床、医技和护理等业务科室,也就是所谓的“活少钱多”,长期以来,导致了管理服务部门与业务科室之间矛盾重重,敌对情绪严重。第三,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存在“大锅饭”的现象。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医院的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没有体现出考核,不同管理服务部门所获得的绩效是相同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也就是所谓的“大锅饭”。这种绩效分配方式带来了一劳永逸的思想,能力有所不同的职工,会在工作中产生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导致工作拖延混乱,难以保证持续发展的需求。

1.2.2管理部门绩效考核难点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关系着医院工作效率,关系着管理服务人员的执行力,但仍然有部分医院没有在管理服务部门中开展真正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难点:第一,考核指标无法量化。相比于业务科室来讲,管理服务部门工作分繁琐杂,工作更加注重灵活性,管理工作的效果难以评价,工作的好坏很难用数据进行量化,而且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具有临时性,经常会接到临时性工作任务,甚至有的管理人员临时性工作能够占到工作量的50%以上,这就让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难以量化,指标难以选择。第二,考核的重叠性。从考核主体来讲,医院内部主管绩效考核的部门,无非是院办、党办、人事、科教、质管等部门,他们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考核和被考核具有重叠性,很难进行公正有效的考核,考核结果也难以服众;从受考核的主体来讲,医院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一项工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工作具有一定重叠性,在考核过程中难以确定成绩和工作的归属。第三,考核的复杂性。医院管理工作任务千差万别,行政、后勤、党政、工团等各种工作任务均有不同,各自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热点都有不同,考核标准无法统一,考核结果无法衡量比较,容易造成考核评估的不公平。同时,医院内部各管理服务部门互相考核打分,容易影响各部门正常工作和部门之间的团结,在增加各部门工作量的同时,也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不和谐。

2MBK3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

MBK3绩效考核方法,是一种以目标管理为原则、以平衡记分卡为维度、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技术、以多视角考核法为考评方式的MBK3绩效管理整合模式[2]。该考核方法由北京协和医院李莉提出,融合了360度考评、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扬长避短,能够构建一种新的、能够量化的医院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模式。

3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工作流程

该公立医院在开展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时,主要从制定考核计划、确定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方案、实施考核、考核反馈等五个方面开展。绩效考核应按照合理规范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考评的科学和有效性。可通过图1所示步骤开展。

4绩效考核工作重点

4.1月度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

从工作内容来看,各管理服务部门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差异性较大,用同一套考核指标是显然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进行独立设计和考核。下面以院务部为例,结合其工作特点,从部门服务对象、工作任务、学习成长和费用控制等四个维度,确定月度关键考核指标,并根据工作重要程度给予分值,见表1。

4.2年度绩效考评指标的确定

对于医院来讲,管理服务部门的很多工作都具有长期持续性,必须以年度或更长的期限进行考核,本文仍然以院务部为例,从部门服务对象、工作任务、学习成长和费用控制等四个维度,确定年度关键考核指标和所占分值,见表2。

5绩效考核的保障措施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要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考核结果,不仅仅需要一个适当的考核方法和科学的考核流程,还必须配套有效的保障措施。

5.1明确的职责分工

医院内部有效的组织架构,恰当的科室设置,清晰的岗位职责,可以发挥医院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推诿扯皮。定岗定编,明确的职责分工,是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

5.2完善的工作制度

制度是医院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协调、规范和引导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工作制度能使医院科学有效的运转,能够为医院管理服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保驾护航。完善的工作制度,是管理服务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保障。

5.3高效的教育培训

广泛而有效的培训,是医院绩效考核管理部门与被考核部门沟通交流的主要措施。高效的教育培训,能够让被考核部门理解考核内容及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反馈考核问题,减少与绩效考核管理部门的矛盾,达到有效的双向沟通。

5.4配套的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工作方式,是医院赖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方式,是每个医院所特有的一种灵魂。当医院文化与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相匹配时,医院文化会对医院的绩效管理起到有效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当医院文化与所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相左时,就会对抵触绩效改革的推进。

医保管理考核制度范文6

利实现。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和效果,是指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效率、效益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医院所属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业务或项目进行管理,目的是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服务潜力,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规定,加强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也明_提出,要研究拟订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政策,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运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管理层逐步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目前不同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模式和水平千差万别,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完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绩效管理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目前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尚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机构,尤其缺少上层管理和协调机构,绩效管理职责大多由经营管理办公室承担,没有经管办的医院由财务科或审计科兼职,在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方面力度明显不足,往往起不到绩效管理应有的作用。绩效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方案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医院只有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分配方案,缺少绩效目标管理制度、沟通反馈制度、奖惩制度、结果评价制度等,有的医院甚至只制定了绩效分配方案作为发放奖金的依据,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处于空白。

(二)将绩效管理混同于单纯的绩效分配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它包括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分解、绩效过程的控制、绩效考核、沟通和反馈以及结果运用等几个部分。绩效分配是绩效管理的末端环节,是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经济措施,它仅仅是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其中一个分支。而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主要局限于薪酬分配部分,将绩效管理狭义的理解为奖金的计算和发放。

(三)绩效考核办法的科学性和分配方案的适宜性需要不断加强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绩效分配的直接依据,不同的医院有着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案,有的侧重于经济效益,有的侧重于工作效率,有的侧重于医护质量,也有的侧重于医院的发展能力,无论哪一种考核办法,其最终目的是要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据调查发现,医院职工对考核方案的的看法褒贬不一,主要意见有:考核指标不科学,业务科室压力大,有鞭打快牛的现象;考核标准不明确,尤其是职能科室的考核指标难测量;考核人员随意性较强,缺乏客观公正性等。同样绩效分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公开、不透明,行政职能科室如何分配,政策性亏损科室的分配依据如何确定,医护之间是否分开核算、科室之间是否应该拉开差距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断纠正和完善。

(四)缺乏绩效的过程控制,沟通反馈不到位

一项工作如果缺乏过程控制,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目前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中,侧重了事后的考核和结果的应用,对于执行过程缺乏相应的干预措施,无法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沟通和反馈作为创造满意绩效的前提,没有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度不高。比如绩效目标的制定和分解是否征求被考核者的意见,信息的收集、归纳、记录是否向经被考核者确认,考核标准是否双向认可,绩效分配是否公开透明,经分析后的评价结果是否及时向被考核者反馈,并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措施和建议等等,这些都是绩效管理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五)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缺少结果评价机制

目前绩效考核的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与职称晋升、职务调整、评先树优等非经济待遇方面联系不密切,有些医院考核结果的运用随意性较强,人情考核、关系考核、领导授意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绩效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于考核结果,往往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对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执行过程的规范性、考核指标的科学性等没有深入地探讨,以至于整改措施和建议的正确性难以保障。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一)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公立医院属于公益事业单位,受管理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医院几乎没有绩效管理的概念,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与医院无关。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运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营措施不断出新,绩效管理作为医院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逐渐被管理层接受并认可。但从目前来看,医院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绩效管理的框架、流程、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大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还仅仅局限于考核和分配的环节,只把绩效管理当成了经济调控杠杆,而没有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去使用。绩效目标能否实现,过程怎样控制,目标和考核结果之间的差距如何弥补,是否与被考核者及时沟通和反馈,绩效评价是否得当,整改建议能否有效实施,这些都是绩效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缺乏复合型绩效管理人员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有战略目标制定,又有医护质量管理,科研教学考评,效率指标分析,经济指标测算等。当前医院从事绩效管理的人员大多是财务会计出身,在财务分析和管理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他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不具备绩效管理的综合素质要求,要想做到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培养和储备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有思路又有执行力,在经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所见地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考核指标和分配方案的制定难度较大

有效的考核建立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上,公立医院作为既有公益性质又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在考核指标的制定上,除了必要的经济指标外,更重要的是数量指标、效率指标、质量指标、能力提升指标以及医疗惠民指标等,要体现医院的社会效益,考核的难度较大。同时分配方案更难平衡,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难以量化,不适合定量考核,但管理出效益也是不争的事实,绩效分配应倾向于临床还是管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政策性亏损科室往往以公益性为主,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分配的依据和分配水平也难以确定。另外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之间的差距应该拉开多大,医护之间的分配比例应该是多少,风险系数和技术含量应如何衡量,大锅饭的分配方式是否适宜,分配是以收支结余为导向还是以工作量为导向,是走稳健型道路还是开拓型道路等等,对于不同的医院会有不同的选择。

(四)缺乏绩效沟通反馈机制

沟通和反馈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g的桥梁,是绩效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创造满意绩效的前提条件。但据了解,目前的绩效管理工作恰恰缺乏这一环节,不仅目标制定和分解阶段没有沟通,没有得到双向认可就独断专行,在执行和考核阶段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考核指标没有征求被考核者的意见,考核的结果未经确认就直接拿来应用,直接关系到被考核者的切身利益,往往会导致被考核者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对绩效管理的排斥,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不利于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绩效管理有效贯彻落实的关键。成立兼有绩效智囊和一定裁判权的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根据医院总体规划确定绩效目标并分解到相关科室和人员,监督绩效管理过程,统筹协调和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置独立的绩效考核部门,负责协同相关科室和人员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及分配方案,组织考核小组定期进行各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分类、归纳、汇总、反馈和应用,并提供相应的分析报告。各职能科室根据分工不同,在绩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组成各个考核小组承担考核任务,并实时监管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组建绩效监管评价部门,由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对绩效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并有利于促进整改建议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

要保障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为基础,包括绩效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分配实施方案、绩效沟通与反馈制度、绩效申诉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其中目标管理是基础也是前提,考核办法和分配方案是制度体系的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沟通与反馈制度要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是全员参与的基础手段;申诉制度能够保障绩效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合规性,防止绩效走偏;奖惩制度则是对绩效管理的进一步促进,是绩效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是绩效管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由于绩效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有计划地加强培养和培训,造就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既有医疗知识又有经济思维的绩效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普及培训,让全院职工全面了解绩效管理的涵义和重要性,纠正职工单纯倾向于薪酬分配的认识,达到全员积极参与,努力实现绩效目标。

(四)科学规划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

绩效考核和分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而方案的制定则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管理层和全体职工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也有不少成熟的方案可供借鉴,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平衡记分卡法、360度考核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能照搬照用,需要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具体筛选应用。在绩效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风险系数、技术含量和劳动强度,既要体现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社会效益,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保障医院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绩效沟通反馈机制

绩效管理要想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沟通和反馈要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旨在增强员工对绩效的理解和认同度,达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价值观的一致。沟通和反馈的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分解、考核指标的的设计、考核的时间、流程、考核结果以及结果的应用,分配方案的合理性等等。通过沟通和反馈,实时了解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和完善,达到绩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总之,绩效管理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新医改形势下适应医疗市场竞争,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我们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努力推进绩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保障医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国安,等.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2,01(16):66-68.

[2]祖学亮,等.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及改进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 2012,01(2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