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例6篇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辈心理咨询员;培朋训;积极心理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匮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美国在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与革命。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vriend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的中学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的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咨询领域的首篇论文。此后,朋辈心理咨询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提出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受到我国学者的认同,成为现在我国朋辈心理咨询的最常用概念。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

(一)朋辈心理咨询 (peer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马歇尔夫,1981)。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而言,它是一种“准心理咨询”(para 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咨询员(peer counselor)

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指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拔出来,接受特定的培训和信息,为朋辈提供心理援助和行为示范的人,以下简称朋辈咨询员。

(三)关于朋辈心理咨询员及其培训的研究概述

从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的国内文献检索看,近五年对此问题的研究比较多,集中发表于2006、2007年,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朋辈心理咨询(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或模式,探索其作为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依据、优缺点等;二是对朋辈心理咨询(辅导)如何开展进行探讨,具体有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模式的构建,形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应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

1.人的积极改变

所谓积极改变是指: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机遇以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面对那些对能力提出要求的挑战并加以应对,并在整个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技能、能力以及力量。成功的自我改变者在他们尝试改变问题行为的过程中,会运用来自家庭、朋友以及自助群体的信任、接纳和社会支持[1]。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中要帮助咨询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能量和向积极的方面改变的能力,鼓励其体验积极改变后自身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2.共同成长

朋辈咨询中的双方是同辈,遇到同类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应对问题的方法可借鉴的成分也就相对较多;加上双方相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相似的当下生活环境,使得朋辈咨询员更能从同辈人的角度与对方产生共情和同理,其自身对问题应付方式或提出的建议也更符合被帮助者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处世方式。因为,在咨询过程中,朋辈咨询员可能因成功帮助对方而提高自我效能;也可能因遇到阻碍,而在和对方的共同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应付方式和对问题态度的积极改变和成长。

(二)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朋辈咨询员的角色意识入手,要求学员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体验咨询过程,实操咨询技术,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个案讨论和个人成长训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

三、设计方案

培训目标:培训者掌握心理咨询的部分理论和技术,能进行个案的初次接待,初步识别来访者的问题程度,并视情况直接提供积极的帮助或劝导其至专业的咨询师处咨询(治疗)。

培训过程:培训过程分两个阶段72学时完成,方式为团体辅导、理论学习、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第一个阶段是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的后期安排朋辈咨询员做一些预约咨询接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进一步的个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与技术培训,这一阶段开始安排朋辈咨询员从事热线咨询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咨询工作。两个阶段各安排八次每次三学时(共计48学时)的理论学习、四次个案讨论(共计12学时)和四次个人成长(共计12学时)。

具体培训设计:

(一)第一阶段:朋辈心理咨询员筛选、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人员筛选

目的要求:筛选适合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

具体实施:通过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测量对报名学生进行选拔,测试后按照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对测量合格学生进行面谈选拔。

2.形成团队

目的要求: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团队,让学员认识到咨询员团队对于咨询员自身专业和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具体实施: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结合相关心理学理念,帮助学员培养团队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朋辈咨询员团队。

3.基本理念的确立和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等基本理论。帮助学员树立积极心理的理念,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朋辈心理咨询的理论、原则。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介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4.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

目的要求: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具体实施:课堂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讲授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的原则、咨询关系的建立、各层次心理问题区别等。

5.案例练习

目的要求:让学员通过案例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具体实施:通过列举心理咨询的案例(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特别是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通过列举各种心理问题让学员进行初步的识别,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区分开,知晓应将障碍和疾病者及时转介到专业咨询和治疗机构即可。

6.心理咨询初诊接待培训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首次接待来访者的技术要领,帮助学员掌握接待的礼仪、专业态度,介绍基本的谈话技巧并进行体验。

具体实施:分别模拟正确和错误的来访者接待过程,并分三人一组(咨询师、来访者、观察者)进行练习与体验。(此次培训后学员可参与咨询预约接待或助理咨询等体验。)

7.基础知识和技术培训——倾听、非言语技巧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技术的理论,掌握倾听、沟通、回应等技术和咨询中的非言语技巧。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倾听、回应等练习,留心非言语行为对助益性关系形成的影响等。

8.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问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基本的谈话技术和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来访者常在咨询中的提问,如搜集网上咨询的问题,让学员练习提问技巧,如:一般化技巧、例外询问等。

(二)第二阶段: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培训和团体辅导理论技术

9.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共情

目的要求:学习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术,掌握共情技术。

具体实施:三人一组模拟咨询,让学员进行共情练习。

  10.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咨访关系再次体验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咨询关系的理论,了解咨询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咨询关系建立的技巧。

具体实施:从咨询员和来访者两个角度讨论咨询过程中如何与来访者建立助益性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积极改变。

11.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积极改变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积极心理咨询理论中关于积极改变的理念,了解在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改变。

具体实施:列举咨询个案(含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让学员讨论。

12.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助人自助与个人成长

目的要求:进一步学习心理咨询中关于咨询过程、咨询效果和咨询师成长等部分的理论。

具体实施:进一步讲授咨询中助人者的角色和助人自助的理念,并进行一些自我成长活动,提升咨询员自我觉察能力。同时,帮助学员认识到朋辈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13.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热线咨询电话接线及网上咨询接待

目的要求:学习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工作技巧。

具体实施:列举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遇到的问题,讲授热线咨询和网上咨询的理论、技巧和注意点等。(本次培训后学生可参与热线电话咨询、网上咨询等)

14.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体验

目的要求: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了解团体辅导的理论

具体实施:让学生体验团体辅导的过程,主题设计为个人成长。

15.咨询理论和技术培训——团体辅导理论和技术

目的要求:掌握简单的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学会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和方案。

具体实施:分享团体辅导的体验,进行提问,讲授团体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列举团体辅导设计方案,要求学员分组设计成长性团体辅导主题及方案。

16.团体辅导实训

目的要求: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组织实施过程,掌握基本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技术。

具体实施:分小组体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分享和点评。

(三)个案讨论、个人成长和督导

在第5、6、7、8、9、11、13、15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案讨论,在第1、2、3、4、10、12、14、16次培训后各安排一次个人成长团体辅导。

将朋辈心理咨询员分配给学校有经验的专兼职咨询师,由咨询师从其开始从事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后每两周到三周或视需要为其作一次个案督导。

参考文献: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2

一、干预对象与干预方法

(一)干预对象研究

研究对象为随机整群选取的江西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 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185人,女生163 人;大一学生114 人,大二学生116 人,大三学生118 人;文科学生196 人,理科学生152 人。

(二)调查方法和工具

1.网络成瘾调查

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 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由8 个项目构成,对其中的5 个项目作出肯定回答即可作出网络成瘾的判断,该量表项目少、操作方便简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网络成瘾诊断工具。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共有42 名网络成瘾患者。为保证本次研究的顺利进行,对量表筛选出的42名网络成瘾高职生进行再次筛选,筛选标准:(1)身体健康,无显著性言语表达障碍;(2)有戒除网络成瘾的意愿;(3)能够保证每次辅导按时参加;最终有39名学生有意愿参加。为更为科学进行比对,将39名学生分为三个组:一组接受系统的网络成瘾团体心理辅导(14人);二组接受个体咨询辅导(13人);三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12人)。分组中首先排除在年龄、性别、文理科上的统计学差异。由研究者担任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辅导老师。

2.自编网络成瘾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量表

此量表包括情绪调节、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幸福感指数问卷及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等七个项目,分别对团体成员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自身收获等方面的主观体验,由参加测试人员作出评价。

(三)干预方法实施过程

1.实施方法

先后对一、二组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第一组,采用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设计好辅导的程序,按照计划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团体辅导室选择上面积为80平方、配备多功能椅及多媒体设备等;团体心理辅导共分为8次,每次持续时间为两小时,共计16小时;第二组采取个体自检与个体自愿心理咨询方式开展,每周一、三、五晚上提供两个小时的心理咨询预约时间段,共计8周;第三组对照组的同学,不参加任何心理干预,照常学习;经过两个月的对照,分别获得了三个组测试前后的测试数据。

2.网络成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根据研究,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际交往障碍、自我控制力薄弱、自信心不足、目标感确实、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不足、孤独感、人格问题等。根据以上总结以及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我们设计了网络成瘾辅导中的八个辅导模块,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社交自信心,改善他们的情绪问题,提高自我控制、目标设置、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中主要使用认识疗法、行为疗法、社会支持疗法,采用团体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分享自己的体验。

高职生网络成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共分为八个模块:热身模块、发现自我模块、自信心训练模块、人际交往模块、情绪宣泄模块、寻找人生价值模块、责任心训练模块、目标训练模块。

二、结论分析

(一)团体辅导前后三个小组分别在网络成瘾量表上得分比较

经过调查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后实验一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二组与对照组的显著性明显低于实验一组。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后量表得分

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量表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团体辅导后实验一组在情绪调节量表的重新评价维度、幸福感指数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并且显著高于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在情绪调节量表的表达抑制维度、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以及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得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三)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实验组成员填写了团体心理辅导评估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就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而言,小组成员评价收货最大的四个模块依次为:自我认知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责任心训练。其中,51.22%的成员表示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很满意,29.85%的成员对辅导的效果满意,18.97%的成员表示对基本满意。95%的成员表示愿意参加下次的培训。

三、讨论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突破单个咨询模式,针对群体性心理危机现象,采用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辅导。利用团体动力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情感和社会支持,促进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在具体的干预方法上,国内、国外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我们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是从网络成瘾的成因出发,采用的治疗方法与治疗目标相对应,有的放矢,采用多个团体心理咨询模块的,尝试在成瘾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薄弱、人际交往障碍等影响个人日常生活状态的方面着手,矫正他们的网络成瘾症状。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3

1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当中,有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去研究人的心里过程。某一学家指出在某种情况下,积极的完成一种任务,可以对人的兴趣产生不同种类的影响,可见积极性的心理学在人文教学当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都是健康的,也不排除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承受压力比较敏感,没有方法得到宣泄,长时间处在了一个很低迷的边缘的这些种种现象,对此高校人员制定了合理的方法来改善这一现象。

在心里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治疗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比如:心里问卷调查、一对一的专人咨询、整体性的进行心里演讲辅导等方式进行治疗。以上这些内容,相比之下,积极性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很实用,而且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下,可能由于多种原因,会出现很多消极的情绪,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新的理念去进行指导,所以积极性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辅导的可行性

2.1 二者思想的相近性

2.1.1 二者都包含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心里学指导,高校指导要选择共同的特征去进行实施,学习其他心理学的优点,结合积极性心理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实施。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效率,也加大了效果的体现,选择相近或者相同的因素来进行指导研究。

2.1.2 二者都强调群体系统的。整体性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任何一种研究,都离不开整体性。在记性积极性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高校辅导人员要加大对整体的影响政策,要多方面多方位的去进行实施积极性心理学。在大多数情况下,整体的力量可以带动个体,可见群体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2.1.3 不管是哪种心理学的意义,相互之间都以健康的心里为重点培养目标。大学生都是祖国成长的栋梁,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大学生的付出与贡献。所以,要从大学生实施,帮助他们的心里能够健康的发展,也预防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心里原因出现的自杀等现象,让我们的社会能够和谐健康的发展。

2.2 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积极性心理学的实施,不仅仅对高校大学生带来了理想的效果,而且也为社会中出现的大多数自杀,轻生的等多种不好的现象得到了减少。让大学生在积极性心理学的影响下,能感受到正能量,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愉快的气氛。在实践与研究中,这种方式的实用性真的很强,也减少了成年人犯罪的概率,让社会能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当中,可见,积极性心理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3 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辅导

对于如何将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下面将以大学生职业生涯例做具体阐述,现设计如下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名称:我的未来我做主团体目标:

(1)总目标:让成员认识自己,明确职业目标,开发成员自身潜能,促进成员积极乐观的生活。

(2)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澄清团体期待、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绪)。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团体规模:12名大学生参加对象:10名有职业困惑的学生和2名榜样学生团体活动地点:环境可以影响成员的情绪体验,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方案设计及设计依据: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团体心理导是通过团体中友好关系的建立、消极情绪的对抗处理、榜样的模范学习、幸福的体验分享达到培养成员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积极的人格品质,帮助成员解决实的发展性问题的目的。

(1)积极的情绪体验作为积极团体辅导的一块重点,首先,在团体成立初期,需要在成员明确团体规范后,通过叠罗汉、信任背摔等活动,营造一个安全信任、有凝聚力的团体氛围;其次,在团体各单元进行前,需要通过谁是超人、信任之旅等暖身活动,让成员有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最后,在团体进行过程中,需要体领导者对成员进行积极地情绪引导。

(2)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在积极团辅方案设计的第二单元“认识自我”中,通过镜中的你我、天生我才等活动的进行,可以让成员从自我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对自己进行评价,使成员识自己,对自我重新定位。

(3)积极的人格品质和现实性的发展问题。在职业生涯积极团辅方案中,包含记录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事情、生命线、回到未来等环节目的是让成员学会以积极的视角去审视生活,激发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从而激励成员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当下的困难、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4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的意义

首先,这种方式的实施加大了学生的心里能力,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成员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好的社交场地,从而促进了成员在社会环境生活中能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其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积极性心理学的实施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让每个大学生都乐在其中,愿意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用良好的心里素质去解决,达到了积极性心理学的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性心理学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会不断的进步改善,制定出合理的方法,让大学生的心理有所改善,争取改善每个人的心理,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帮助他们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狠抓落地、重在辅导、严中有爱、达成目标。

把现有的绩效制度认真执行到位落到实处,改变绩效管理仅仅是评分的现状,把绩效辅导工作真正做起来,各级干部对下级做绩效管理既要严格也要关爱,要从内心真正想帮助下级成长进步,最终帮助下级达成绩效目标,从而达成组织的整体目标。

二、组织与职责

(一)根据集团绩效管理制度,为切实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集团设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主任:总裁

组员:副总裁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企管部负责人

成员:企管部副总监、财务管理部负责人、审计监察部负责人、总裁办负责人。

(二)职责

1.绩效管理领导小组

(1)确定集团绩效管理方针和导向;

(2)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3)审核、审批集团绩效管理实施评选结果及奖惩措施;

(4)审批绩效管理工作小组提报的绩效管理实施总结报告;

(5)指导、监督、评价绩效管理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绩效管理工作小组

(1)参与评审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2)负责跟踪、监控集团本部及集团关键人员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建立预警机制,提供必要的调整与管理改进建议;

(3)参与绩效管理实施优秀的评选。

(三)部门分工

企管部负责组织制定绩效管理实施方案与相关制度,并对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估,对各单位与干部提供绩效管理的专业技术培训与支持,组织评选先进,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效果总结与评估;

其他部门、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专项领域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等工作,向考评组织部门提供考核数据;

三、人员范围

控股职能部门正副职、子公司(事业部)正副职、路桥各分公司正副职。

以上干部每人选一名下级做重点绩效辅导。

四、时间与步骤

本次绩效管理实施工作自2019年8月26日至2020年1月20日。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2019.8.17-8.26)

(一)方案制定(8.17-8.19):拟订绩效管理方案,报总裁审批。

(二)宣传发动(8.20-8.26):

1、制作绩效辅导培训课件—8.20。

2、组织召开会议,宣贯总裁关于绩效管理的讲话与要求,讲解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培训绩效辅导的流程与技术—8.26。

3、各干部到自己所在的单位进行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及总裁要求的宣贯—8.27。

第二阶段:绩效落地实施(8.27-12.31)

1、各干部分别选取一名下级作为绩效辅导对象,将名单提报给企管部—8.28;

2、各干部以月和周为周期对下属设定绩效目标计划、过程跟踪辅导、绩效结果评价、绩效改进措施调整,并提报绩效管理总结与计划—8.30-12.31;

3、过程中企管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绩效面谈记录、下级对绩效目标计划的理解程度、绩效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干部的绩效辅导能力、绩效面谈能力等,针对性给予相关人员技术方面的辅导;

4、每月组织绩效管理实施总结会,总结交流经验,改进不足。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2020.1.1-1.20)

1、企管部根据各干部绩效管理实施的效果、绩效辅导水平、绩效目标计划制定能力、绩效面谈能力、下属进步程度等指标组织评选,选出前三名(暂定)和后两名(暂定)报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审批—2020.1.12;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for freshmen's adapt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causing the attention of majority of education workers. The paper constructs trinity's freshmen adaptability educ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integrating with perfecting work system, carrying out five projects counselling and taking four feasibility measures to help freshmen better pass adaptive phase.

关键词: 大一新生;适应;工程

Key words: freshmen;adapting;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31-03

0 引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大一又是四年的关键,大一能否顺利度过适应期,不仅关系到大学四年的发展,而且对大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构建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大一新生适应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独立生活不适应产生焦虑感;因人际关系不能适应产生孤独感;因中学的优势消失产生自卑感;因理想化与现实性落差产生失望感;因学习不适应产生苦闷感;

因奋斗目标不明确产生迷茫感;因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产生空虚感等。针对大一新生适应突出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零散进行的,而应该建立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特点的集组织机构、教育内容、可行性措施三位一体的新生适应性教育系统工程。

1 完善工作体制,提高教育覆盖率

新生适应性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院系、学生“三位一体”的工作体制作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制定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整体方案,对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等分层次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系列培训,加强工作的指导与落实,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各学院(系)学工办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主要负责组织本院(系)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指导本院(系)的班主任和学生社团开展有关新生适应性教育方面的活动。

学生骨干队伍开展朋辈宣教。学校在学生团体(主要是高年级)中招募和选拔一批学生骨干作为“阳光志愿者”,各班设有心理委员,心理协会设有朋辈咨询员,他们皆以朋辈的身份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宣传活动,以助手的身份协助老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助人自助的作用。

以上这三支队伍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有机结合,形成了涵盖学校、院系、班级、社团在内的完整的工作网络和体系,增强了教育的辐射广度和强度,使每一位新生同学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2 开展专题辅导,强化教育针对性

2.1 加强学习指导,使新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 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学术报告、新老生学习交流会等活动,指导大一新生认清大学学习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其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增强专业认同感,从而安于专业,愿意钻研,实现及早主动地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还要让学生懂得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专业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及早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因此应指导大一新生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等,给自己尽早进行明确定位,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结合自身的实际,确立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各级目标,包括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要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2.3 加强人际交往指导,帮助新生建立新的人际网络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新生有效地应对新生活改变导致的种种压力,顺利地度过适应期。要指导新生掌握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技巧,如交往要主动,要真诚、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学会赏识与赞美,善于倾听,摆脱以我为中心倾向,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要关心热爱集体,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就有了支持的力量,心情才能愉快。

2.4 加强角色适应指导,帮助新生超越自卑,拥抱自信

指导大一新生正确进行角色定位,逐渐接受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的事实,适当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对于自己的缺陷要进行合理归因,分清哪些是环境的变化或自己基础薄弱造成的?哪些是自身能力所致?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要树立克服不足的信心。要学会正确比较,恰当地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扬长弃短。

2.5 加强情绪调适指导,帮助新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大一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教给他们情绪宣泄的有效方法,如合理认知、向他人倾诉、哭泣、运动、转移注意、升华等,使新生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

3 采取可行性措施,提升教育实效

3.1 抓好新生入学教育,上好新生适应性教育第一课 及时开展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和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工作,把握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种种表现,全面掌握每一位新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要明确入学适应的重要性,要将入学适应的指导贯穿于入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熟悉大学环境。比如,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指导,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态度。授课教师和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辅导,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树立远大志向。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思想进步、有热情、综合能力强的高年级大学生作为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或者请一些社会阅历丰富的高年级学生举办讲座、沙龙等,介绍他们的经验,为新生更快地度过适应期提供借鉴。

3.2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网站、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新生适应基本知识,开辟新生适应教育专用宣传栏。每年九月至十月,举办以新生适应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帮助新生更快更好地度过适应期。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心理沙龙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校园活动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有效载体,恰当地开展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接纳,通过活动也可以拉近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活动中还可以产生一支既有群众基础又有工作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为学生工作的开展架起一座桥梁。同时,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还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感到大学校园不是象牙塔,而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3 创设“多层辅导体系”,提升辅导效果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不是个人独有的,是成长中的一段经历,它具有相似性、普遍性和暂时性特点。因此,创设多层辅导体系,以团体辅导为主,个案辅导为辅,朋辈辅导为重要补充,既有利于发挥团体辅导的经济性、参与性的优势和朋辈咨询助人自助优势,又可以重点关注个案,因材施教[2]。

3.3.1 大力开展团体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大量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成员入学适应过程中的精神症状;可以帮助新生了解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有助于新生获得新的社会支持,提高个体的安全感,形成积极的交往体验和交往品质;可以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新生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兴趣,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生活与职业的目标,帮助新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新生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3][4][5]。

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可以以班级为团体进行,如“相亲相爱一家人”、“走过分水岭”、“新生活、新起点”等。也可以针对新生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问题分不同团体进行辅导,如“学会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拓展你的人际关系”等。

3.3.2 扎实推进个别辅导 团体辅导可以解决新生较为集中的适应问题,而个案辅导一般是“补救性”或“治疗性”的,通常是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不适应问题,但无法依靠自我调节加以克服,因而主动前来请求帮助。教育者要根据个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辅导方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提出解决问题的技巧,纠正新生不良心态,从而防止问题重现。

3.3.3 积极推广朋辈辅导 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朋辈辅导具有鸿沟小、防御低、共性大、互动强等特点,它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生活之中,可以有效缓解现实中对辅导人员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

由于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他们与新生同处于一个年龄阶段,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相近的成长经历以及相似的知识背景,曾体会和感受过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新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并容易与之产生共情,从而能够及时地触及新生内心的实际问题,为及早发现和诊治新生心理疾患提供信息和帮助。

新生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主要由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心理协会朋辈咨询员和各班心理委员组成。通过分层次培训使他们掌握团体辅导、朋辈辅导、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朋辈辅导工作队伍素质,使新生适应教育工作的触角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6]。

3.4 实施新生助跑“六个一”工程,强化落实 新生助跑“六个一”工程,即指导新生阅读一本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编印的新生适应知识手册,安排聆听一场适应性讲座,组织一个“走过分水岭”班集体团体辅导工作坊,开展一次心理普查、组织一次新生适应主题班会、进行一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实施新生助跑“六个一”工程旨在全方位、立体化对新生进行实用性教育和帮助,强化实施落实,帮助大一新生成功渡过适应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四年大学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新生助跑“六个一”工程的实施,要抓好组织指导与检查督导,防止走过场。要坚持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团学活动、发展规划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等,帮助大一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端正心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蔺桂瑞,杨芷英.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于晓波.高校新生适应问题及辅导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48-50.

[3]叶玉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2004:43-44.

[4]吴凯,葛利云.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运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2:(15):159-160.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普通高校晚,在课程建设方面尤其薄弱。高职院校相对普通高校生源素质的不同,学生对单纯理论教学容易感到厌倦,习惯以实践教学获得知识。因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想取得教育的实效,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进行改革,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1.灵活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传统理论教学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缺乏有效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熟悉的人和事,通过典型个案的比较分析,能够深入浅出,具体可感,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我心理建设能力,是对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心理测试。专业的心理测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的自我评价,也是心理教师收集学生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的前提,课堂上心理测试的引入,还能够增强互动性、趣味性。课堂中各类心理测试穿插,如陈会昌气质量表、房树人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自我形象测试、情商自我测试、恋爱观测量表、自我挫败量表等既有专业性,也有趣味性。

(3)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这种方式在班级课堂实施时,一定要注意学生自愿的原则,并注意引导的方式以免造成伤害。它也可以在团体辅导中实施。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集思广益,扩展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生心理问题中,存在很多因不良认知导致的思维失衡,而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换个角度看问题原来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心理困惑的产生源自我们的态度,而不是问题本身。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并不是单一运用,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

2.加强课外的实践教学

(1)主题式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是结合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心理问题特点特别设定的,可有效利用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利用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解决他们身边正在发生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更能因材施教。这一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条件有二:一是心理实践课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教师在对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结合不同时间段可能发生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研发出心理实践课资源库。资源库有丰富的案例与操作指导,既有文字资料(操作流程),也有相关视频资料(相关心理学视频),便于辅导员和班级心理观察员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心理主题实施。二是班级心理观察员必须进行过专门的培训指导。在整个活动中,经过学校专业心理教师培训的心理观察员是主导者,辅导员的主要作用是监督和考核。

(2)个体咨询。在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础上,从辅导员、心理观察员那里了解到存在个别特质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引导进入个别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手段。

(3)团体心理辅导。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证实团体心理辅导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有效性、针对性。特别是发展性辅导的提出,使得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愈显重要。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等方面,团体心理辅导较传统的个体辅导成效更明显。

(4)依托心理社团开展大型心理活动。学校心理社团开展大型心理活动,如现场心理测评、心理电影展播、心理讲座等,作为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学生实践的良好平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组成部分。

(5)网上沟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沟通,可以匿名、可以隐身、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既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又能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和个别辅导的最佳方式。可以开辟校园网心理健康专栏、心理健康博客、心理咨询QQ热线、辅导员微博心理辅导等与学生交流互动。

3.努力建设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明确归属,将其作为公共课程归属学校教务系统统一管理,由专业心理学背景教师任课程责任教师,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兼职教师,聘请校外专家做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应针对校内专兼职教师进行校际交流和定期培训。为便于课程实践环节实施和考核,还要培养班级心理观察员作为学生助手。

(2)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课件。将课堂实践教学设计在其中,供授课教师借鉴参考,授课教师可以有创造性地发挥;二是主题式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资源库。班级自主选择主题资源库资料,针对各类在学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心理班会,例如大一可开展以“悦纳自我”“接纳他人”等为主题以学生自信心建设和人际交往问题为主的克服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3)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教学时间年限较少,造成课堂授课课时较少。定期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供辅导员可选择的心理实践课资源库,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依托社团开展活动,网上沟通等均为课程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学时应是课堂教学学时和课外实践教学学时的总和,教师参与指导课外实践活动均应计入教学工作量。

(4)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应改变传统评价模式,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心理课程建设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结合学生特点和心理状况,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入大量心理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和朋辈互助的功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效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林 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22(4)。